第三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1)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1)
案例1
(二)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事业的构想
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事业构想的四条意见:
第一条要“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 。 第二条“兴新闻官”收集舆论“以资圣鉴”。 第三条“准卖新闻篇或设暗柜”使“上下情通”。 第四条讲新闻工作思想的孕育
案例1
(三)、郑观应对报纸的认识
“循环”至少有三重含义: 其一为天运循环,盛衰相继。喻中国只要
应天运尽人事,亟图改革,就会由衰而盛。 其二为世界发展由合到分,再由分到合,
呈现一种循环状态,喻指世界大同、天下一体 之含义。
其三是对个人行为的最高概括和对未来命 运的期待。
—— 张海林
报名的由来
二、《循环日报》的创办
报名的由来
“弱即强之机,强即弱之渐,此乃循环 之道然也”
王韬政论文的特点
战斗性
天开泰西诸国之人心,而畀之以聪明智慧,器艺技巧
百出不穷,航海东来,聚之于一中国之中,此固古今之创 事,天地之变局。诸国既恃其长,自远而至,挟其所有以 傲我之所无,日从而张其炫耀,肆其欺凌,相轧以相倾, 则我又乌能不思变计哉!
—— 王 韬 《变法·上》
王韬政论文的特点
战斗性
中西同有舟,而彼则以轮船;中西同有车,而彼则以 火车;中西同有驿递,而彼则以电音;中西同有火器,而 彼之枪炮独精;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台水雷独善其胜; 中西同有陆兵水师,而彼之兵法独长。
一、国人办报思想的孕育
案例1
(一)魏源“夷情备采”译报思想的提 出“夷情备采” 的 “译报思想”
实践基础是林则徐的抗烟运动 。 思想基础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魏源
林则徐
一、国人办报思想的孕育
案例1
(二)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事业的构想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主要知识点:1. 近代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的兴起2. 康有为和强学会的报刊3. 梁启超在维新运动中的报刊活动4. 维新派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基础内容:第一节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一、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我国办的报刊愈来愈多,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报刊的重大社会功能,感到了列强的新闻侵略,纷纷提出国人办报的主张,有的人甚至不顾清王朝的清规戒律进行新闻实践。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报刊主张林则徐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他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订控制之方"的主张,同时收集外报,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魏源把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编辑增补为《海国图志》,林、魏对报刊沟通信息这一功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洪仁?的新闻思想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对外报的作用有所了解。

1859年他向洪秀全提出的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反映出他的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只须实写"。

洪仁?主张办报,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中领导,他的新闻思想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

只是由于太平天国失败,这些主张没能实现。

(三)王韬的办报主张王韬的办报主张更进了一步。

王韬是一位具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的人,1874年在香港创办著名的《循环日报》后,发表一系列新闻专论,如《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等,明确提出:1. 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2. 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即皇帝看报刊可以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可以使"君惠得以下逮",报刊可以把君王的恩德送达到老百姓那里去;可以"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可以利用报刊开展对外宣传和了解国外的情况。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第一课时上●教学目的:这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了解鸦片战争后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以及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情况。

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办报人的办报思想。

●基本要求:1、了解早期国人办报的情况及其办报思想,尤其要掌握王韬的办报思想2、熟悉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情况●本部分的重点及难点:本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较为零散。

相对重要的内容是王韬的办报思想。

●授课内容: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先声1、林则徐和魏源的新闻思想和主张林则徐译《四洲志》“了解夷情”、“以夷制夷”魏源编《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知己知彼,可款可战,匪证奚方,孰医瞑眩”2、洪仁玕的新闻观点洪仁玕“设新闻馆”、“兴各省新闻官”、“准卖新闻篇”;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统一领导的工具;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3、王韬的新闻观点王韬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內事于外,通外情与内”;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报纸的文风、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4、郑观应的新闻思想郑观应在《日报》这篇文章里阐述了日报的作用、地位,希望能允许国人办报,并制定报率规范报业。

二、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出现林则徐的译报活动;第一份国人自办的报纸《昭文新报》;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报纸《汇报》;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述报》;汉口国人自办报纸《公论报》。

从《汇报》到《益报》,一年时间里的三次改组与更名,反映出这一时期国人办报的艰难。

●作业布置及思考问题1、简述王韬的新闻观点。

●试题考核方式大部分知识点以填空题为主,简述王韬的新闻观点。

●参考资料:张育仁著:《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第一课时下●教学目的:这部分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们掌握《循环日报》的情况,包括它的创办、经营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内地出版的早期报纸《澳门新闻纸》林则徐我国最早的译报1872 广州《羊城采集实录》1873 汉口《昭文新报》艾小梅第一份国人自办报刊。

1874 上海《汇报》,改名《彙報》,改名《益报》容闳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84 广州《述报》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1886 广州《广报》,改名《中西日报》,改名《越桥纪闻》旷其照1874 香港《循环日报》王韬我国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形成了我国报刊政论文体。

王韬的办报理念:1,办报的目的在于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宣传自己变法自强的主张2,报纸应起到上下沟通,内外宣传的作用3,最早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4,报纸文风应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报纸编辑人员应是知识广博的“通才”,主笔应该才华横溢且品德高尚,持论公平。

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在办报主题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

●在办报性质方面,除个别报纸以外,这些报刊一般都是私营性质的。

●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表现出了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在业务工作方面,这些报刊在形式上大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的模式。

●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刊的处境十分困难。

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康有为的“一会三报”1895 《万国公报》,成立京师强学会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也成为了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

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1896 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强学报》“一会三报”的意义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酝酿了几十年的变法维新,已由思想宣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言禁”,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培养和锻炼了维新派的办报骨干,为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基础,使变法维新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第3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3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复习笔记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1.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接触(1)林则徐的译报活动林则徐于1838年年底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3月抵达广州后,立即提出了“采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使这一主张付诸实施。

①林则徐的译报活动对后世的影响则更大,稍后的梁启超、严复等人,就曾在自已主办的报纸上“广译五洲近事”,他们的思想和林则徐是相通的。

②魏源积极弘扬林则徐译报思想, 1841年6月,已被革职的林则徐将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交给魏源,让他编纂《海国图志》。

1842年,魏源完成了50卷本《海国图志》的撰述,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2)太平天国的办报构想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的,是太平天国的玕王洪仁玕。

1859年,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等主张。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了以下的有关报纸和办报活动的观点:①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②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

③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④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3)王韬与郑观应的新闻思想继洪仁玕之后,比较系统地阐述自己办报主张的是王韬和郑观应。

1870年后,王韬与友人黄平甫集资购得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又创办起《循环日报》,自任主笔,主持该报笔政达10年之久。

1884年,王韬回上海定居,曾担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创亦弢园书局,并尽其余力从事撰作,著有《弢园文录》、《瓮牖余谈》、《弢园文录外编》等,1897年病逝。

第3章国人自办报刊的兴起与发展

第3章国人自办报刊的兴起与发展

王韬的新闻思想
❖最早以办报闻名的人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
闻思想
办报目的:立言 报纸功能:上传下达,
沟通国内外信息 提出新闻自由 文风改革:简单明白 办报人员:通才,正

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办报是民主政治手段、变法自强的手段;提 出办报自由、建议新闻立法
❖ 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
19世纪70年代开始,国人自办报刊 《昭文新报》
论的功能 ❖没有自创办报刊
魏源积极弘扬林则徐的译报思想
太平天国的办报构想
❖1859年,《资政新篇》 中的内容
❖从国家政权角度出发 统治工具、民主政治 手段、教育民众、监 督政府
❖ 洪仁gan的新闻观点
“设新闻馆”,认为报纸是实现民主政治的 手段 。
“准卖新闻篇”,认为报纸有教育民众、移 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社会风气 。
《岭南日报》
❖ 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办报主体:身份比较复杂 办报性质:私营为主 报纸内容: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政治立场:反侵略爱国思想 业务方面:参照外人汉报 报业环境:十分困难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 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 报刊在维新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万万人中,其能识字的,殆不满五千万,此五千万人 中,其能解文法执笔成文者,殆不满五百万,此五百万 人中,其能读经史,略知古今之事故者,殆不满五千人 也,此五千人中,其能知政学之本源,考人群之条理, 而求所以富强吾国,进化吾种之道理者,殆不满百数十 人也 。——梁启超
❖ 上海的第一家中文日报
《新报》:上海道台的报纸
❖ 1876年创办,保守的报纸,不涉及政治,1882年停刊
❖ 广州的国人报刊
《述报》:广州的第一 份国人报纸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一林则徐1、林则徐其人他所办的《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2、《澳门新闻纸》的诞生流程3、《澳门新闻纸》来源于《广州周报》《广州纪事报》主要内容:禁烟、抗英斗争等言论、评论4、《澳门月报》林则徐根据《澳门新闻纸》稿件加工整理出来,也是外报的编译汇编5、性质:是外报的汇编,内部传阅,不是正式出版物,不公开发行6、编译外报目的:获取情报,提供给朝廷、皇上、两广总督、军方作为制定对策办理交涉的参考二、洪仁轩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轩在向其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一系列新闻思想:①设新闻馆;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三、郑观应1、郑观应其人2、1894年《盛世危言》3、主要新闻思想:(1)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枢纽(2)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图强的重要手段(3)应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4)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四、王韬1、王韬其人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

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

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循环日报》——以政论为灵魂《弢园文录外编》:是我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作者王韬。

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他的部分政论文章被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

第三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五、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报纸有益于国家,对近代报刊功能的认识: 一、 “通下情”“通外情”; 二、开通民智; 三、开通风气; 四、具有反专制的战斗作用; 五、提出应制定报律的问题。 对维新派新闻观的评价 方 简史P99

六、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色
(一)、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


时务文体:维新运动中《时务报》上发表的以梁启超为代 表的论说文的文风,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 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戊戌变法时初步形成,梁启超 办《新民丛报》时臻于成熟,风靡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 这种新文体成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的文体, 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特征: 1.“纵笔所至,略不检束”,即灵活自由,不拘一格; 2.“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即浅显流畅,内容、词汇新颖生动; 3.“笔锋常带感情”,即感情充沛,富有鼓动性和感染 力。 不足:轻率粗浅、铺陈冗长。
二、维新派的第一批报刊

《万国公报》 1895年8月,康、梁等人主办的《万国公报》在北 京创刊。双日刊,书册式。梁启超、麦孟华任编辑。内 容以讲论洋务为主。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 1895年11月中旬,维新派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具 有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强学会。《万国公报》转为该会 机关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成为维新派的重要舆 论机关,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编。 《强学报》:上海强学会机关报
三、王韬与《循环日报》


《循环日报》: 1874年创刊于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由黄胜、 王韬等集资创办的“中华印务总局”出版。 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 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 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政论报纸,也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之一。

3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报业大发展_《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

3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报业大发展_《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

王韬与《循环日报》
王韬:(1828- 1897)江苏甫里(今苏
州甪直)人,原名利宾。 18 岁中秀才。 1849 年按麦都思的邀请,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曾 参与编辑《六合丛谈》。1862年因上书太平天 国被清廷抓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 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翻译五经。 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67-1870年漫游法、英、俄,并在剑桥大 学讲学,很受欢迎。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 日报》。1884年回上海。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 院长,直至去世。
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原来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 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 试的代称。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同各省举 人云集北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签订《马关条 约》的消息,举人们大为震惊。各省举人先后到 都察院请愿,反对签约。康有为抓住这个机会, 立即起草了上皇帝万言书,联合十八省在北京会 试的举人1300 多人签名,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 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请求都察院将上书代呈 光绪皇帝,但遭到拒绝。“公车上书”,标志着 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 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报业大发展
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侵略 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 的矛盾。 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士大 夫和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 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陈 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 御侮之道。他们从外国人办的报刊中接 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而眼 界大开,初步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 开始自己动手创办报刊。

4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4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 《湘学新报》创刊号
唐才常(1867-1900)
• 谭嗣同 • (1865-1898) • 字复生,号壮飞, • 政治活动家和报刊 政论家, • 《湘报》撰稿人, • 著有《仁学》。
• 三、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 1898年7月26日,光绪帝就孙家鼐 《奏遵议上海时务报改为官报》一折发布上 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宣告开放“报 禁”的法令。 • 其基本精神为开办中央政府机关报;公 开承认各地报馆的合法地位,并准许报刊 “据实昌言”。
• • • • • • • • • • • • 作业习题: 作业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是汉口的《昭文新报》。 2、上海第一家中文日报是《汇报》。 3、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 4、1897年4月22日在长沙创办湖南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是《湘学新报》。 5、梁启超在新闻政方面有许多代表作,可列举:《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和 《变法通议》。 6、梁启超关于报馆功能和作用的论述主要有“报馆有益于国事”和“去塞求 通”。 7、康有为在讲学同时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作为 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根据。 8、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国人办报的高潮发生在1896——1898年间。 9、在这一时期国人办报的过程中,人们称梁启超的文章为“时务体”。 10、百日维新中的戊戌六君子指的是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谭嗣同、 康广仁。
• •
康有为 1896年1月12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强学报》创刊;共出三期;十四天。

“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 弊,达民隐”。 • ——《开设报馆议》 • 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变法维新已由思想宣 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国人办报高潮的序幕已经拉开。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一)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二)上海强学会与《强学报》 (三)梁启超与上海《时务报》
二、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
(一)澳门的《知新报》 (二)唐才常、谭嗣同与长沙《湘学新报》、 《湘报》 (三)严复与天津《国闻报》
三、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二)新的报刊类型的出现 (三)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
四、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等维新志 士不仅继王韬等改良主义思想家之后,再 次公开提出建立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近 代新闻法律制度的要求,而且在得到光绪 皇帝的认可后还一度付诸实践,揭开了中 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第一页。
第三节 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
一、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一)汉口的《昭文新报》 (二)香港的《循环日报》与其他国人自办报刊 (三)上海的《汇报》与《新报》 (
第一,在办报主体方面 第二,在办报性质方面 第三,在报纸内容方面 第四,在政治立场方面 第五,在业务工作方面 第六,在报业环境方面
第二节 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维新派报刊活动家们的办报活动开始 于19世纪70年代,到戊戌变法时期,已经 积累了许多办报经验。他们对报刊业务进 行了很多改进和创新,逐渐摆脱了外报的 影响,形成了中国报刊的本土特色。
二、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维新变法运动是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 知识分子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刻为挽救国 家命运而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新兴的资 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向封建统治、封建思想 文化发起冲击,从此,中国社会思潮、文 化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学习思考题】
• • • • • 1.试析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 2.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3.简述国人在上海、广州最早创办报刊的情况。 4.试析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5.简要介绍维新派创办的主要报刊。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xx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xx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一场争夺《时务报》的斗争:
言论大权、经理行政大权、人事权独揽、经费 1897/10,梁启超离职到湖南总务学堂担任总教习。 “百日维新”期间,被清政府改为官办,派康有为督办。 1898/08/08终刊,由汪康年抗旨改办为《昌言报》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主流是维新派创办的政论性报刊, 办报与办学会、开学堂三位一体。 比较有代表性的 澳门《知新报》 天津《国闻报》:严复 湖南《湘学报》《湘报》:唐才 常、谭嗣同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二、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2、太平天国的办报方案
洪秀全的宣传活动:梁发《劝世良言》——拜上帝会——《原 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浅显的教义 语言——通俗小册子、诗歌、揭贴;搜集《京报》——建都南 京后 设立“提报衙”、“疏附衙” 洪仁玕创设新闻馆和兴各省新闻官的建议:1859,《资政新篇》 新闻主张:设立新闻馆 兴各省新闻官 准卖新闻篇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二、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循环日报》创刊:1874/2/4—1959,香港,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 长、影响最大;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公开鼓吹变法 的报纸之一。 宗旨: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内容:政治、经济、外交 业务上的贡献: ——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以“立言”为目的,从此办报立言 成了资产阶级报业的传统。 ——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政论文体:直抒胸臆,立论鲜明,文不华 丽,通俗易懂,突破“桐城派”古文束缚,开“报章文体”先河,为后 人效法。 《韬原文录外编》,1883/5出版,我国最早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 6.《国闻报》 1897 天津 严复
7.《知新报》
1897
澳门
何廷光、康广仁任经理, 戊戌政变后唯一幸存 何树龄、梁启超、徐勤 的维新派报刊 等为撰述
1.《中外纪闻》
•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 • 康有为出资创办。 • 初创时名为《万国公报》,因与林乐之主编的《万》重名, 当年 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 • 同年11月,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具有政党 性质的政治团体强学会。《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的机关 报。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 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 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 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 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 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 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 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 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 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 《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 《汇报》的内容:行情、船期、广告;新闻; • 1875年7月,由于遭到官方的非议,不少股东要求退 股,报纸只出两个半月,便宣布改组。次日,《汇报》 改名为《彚报》,与《申报》的斗争更激烈。
• 《彚报》出版未及一年,又遭遇到经济困难,于1875年7 月16日改名为《益报》。 • 该报着力进行的是 对《申报》的攻击。 • 在政治上、思想上、 业务上都有所退步。

中国新闻史 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中国新闻史 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三)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洪仁玕(1822—1864),太平天国后期 领导人、卓越政治家。1852年,广东起义受 挫后逃往香港。1859年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 总理朝政。并向洪秀全进呈治国纲领《资 政新篇》,其中包含了洪仁玕的新闻思想 和对报纸功能的观点。 1、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新闻主张:①设新闻馆; 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2、报纸的功能:


《万国公报》: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1895年8 月创办于北京,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以洋务宣传为目的。梁启超、麦孟华主编,双日 刊。因与上海《万国公报》重名,12月改名为 《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比《万国公报》更具有报纸的性 质,除了言论外,增加了新闻、外电、各报摘录、 译报、上谕等,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但言论还 比较谨慎。 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的活动,引起了清政 府顽固派的恐慌,1896年1月被迫停刊。
三、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特点 1、办报主体方面,创办者身份较为复杂。既有 知识分子,也有商人,还有洋务派官员,其中知 识分子是主要力量。他们多是与西方人打交道较 多的中国人,思想较为前卫。 2、办报性质方面,一般是私营性质的,属于新 兴资产阶级民办报刊。 3、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 支持者和宣传者。主张富国强兵,主张政治文化 改革,宣扬议会制和君主立宪,传播了早期的维 新思想。 4、政治立场上,表现出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到1898,全国各地出 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多数为中国人自办, 而又以维新派创办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这些报刊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打 破了在华外报的优势,成为中国社会舆论 的主要力量。

一、强学会时期的资产阶级报刊(18951896) 1895年“公车上书”活动后,资产阶级 政治改良运动进一步开展。8月,康有为、 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 《万国公报》。强学会成立后,该报即成 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

王韬与《循环日报》
《循环日报》:1874年创 刊于香港、王韬创办并任 主笔,出版时间最长、影 响最大的的报纸。是我国 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 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 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 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 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 论为灵魂的报纸。
第一代改良派的新闻思想
《中外纪闻》特点:1: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 2: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 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在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以后,为了警醒国人,救亡图存,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 决心通过开办学会,来“广联人才,创通风气”。1895年8月在北京成立的强学会,即 是其中最早也是最为著名的一个。强学会成立后,通过讲学和创办报刊,积极地宣传 变法维新思想,对于维新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受到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的 欢迎。京师强学会成立后,因与上海〈万国公报〉重名,在1895年将 〈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梁启超、汪大 燮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是维新派北方的代表。
《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重要舆论机关,其前身 是《万国公报》,由梁启超,任大燮任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报 刊的萌芽。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 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1896年 元月20日停刊。
洪仁玕的新闻思想
内容
“设新闻馆”,认为报纸是实现民主政治的 手段 。
“准卖新闻篇”,认为报纸有教育民众、移 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社会风气 。
“兴新闻官”,认为报纸有监察政治的作用, 实际上包含有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司吏进行 监督的责任,以利加强政府中央权力。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二,香港的国人自办报刊
1,国人主编的报纸: (1)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中外新报:黄胜。 (2)中外新闻七日报——香港华字日报:陈蔼亭。
2,王韬与《循环日报》: (1)王韬:与传教士游处。上书受捕。欧游。办报。 (2)《循环日报》:18740204香港。 命名。宗旨。政论(内容与风格)。新闻。
3,从《华字日报》到《循环日报》:依附——独立
2,其他重要报刊: (1)知新报:18970222澳门康广仁等。敢言。 (2)国闻报:18971026天津严复等。 内容:外报选译;新闻采访。 策略:租界、挂名、不入报馆。
(3)湘学新报:18970422长沙旬刊实学。 湘报:18980307长沙日刊唐、谭。激进。
3,第一次国人办报活动高潮的特点: 声势浩大(数量、地区、种类) 主办者为维新派人士。 内容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旋律。 三位一体的办报方式:学会、书局、报馆。
2,郑观应云:
古之时,谤有木,谏有鼓,善有旌,太史采风,行人问 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自秦焚书坑 儒,以愚黔首,欲笼天下于智取术驭、刑驱势迫之中,酷烈 薰烁,天下并起而亡之。汉魏而还,人主喜秦法之便于一人 也,明诋其非,暗袭其利,陵夷而肇中原陆沉之祸。唐宋代 有贤君,乃始设给谏、侍御诸言官,以防壅蔽,而清议始彰。 然以云民隐悉通,民情悉达,则犹未也。欲通之达之,则莫 如广设日报矣。(日报上,1894)
三,武汉上海广州等地的国人办报活动
1,汉口:昭文新报——1873艾小梅。
2,上海:(1)汇报1874容闳、邝其照—彙报—益报1875 (2)新报:1876冯焌光。
3,广州:(1)述报:1884,中法战争,新闻纪实图画。 (2)广报1886邝其照—中西日报1891租界—越 峤新闻1900。

3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报业大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史》PPT课件

3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报业大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史》PPT课件
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士大夫 和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惊醒,他们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 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他们从外国人办的报刊中接受了西方资产 阶级新文化、新思想而眼界大开,初步认 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开始自己动手创办 报刊。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近代报刊最早出 现 在 香 港 。 1858 年 孖 刺 报 馆 出 版 的 《 中 外 新 报 》 和 1864 年 德 臣 报 馆 出 版的《华字日报》应该是中国人办 的最早的报纸。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与报刊业务改革,对 我国新闻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一、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 接触 (一)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
一人,也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社会功能的中 国人。
林则徐(1785-1850)
1839年3月,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 赴广州禁烟时,发现“沿海文武员弁, 不谙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 其来历”,认为“必须时常探访夷情, 知其虚实,始可定控制之方”。为了及 时了解夷情(洋人的动态),林则徐在 广州设立了翻译馆,下令“所有夷书, 就地翻译”,召请一批译员,搜集翻译 外文报纸,把其中一些重要材料进行精 选,渐行于中土》
《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
《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
他们的文章内容及办报主张:
1、提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强 调报纸的社会监督、向导国民作用;
2、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
3、反对外报垄断,呼吁允许国人办 报;
4、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从 业者应道德高尚、知识广博;
④只须实写。(主要新闻观点)
遗憾的是形势发生变化,他的办报主张没 有实现,但他毕竟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办 报思想,这是和清王朝封建专制言论政策截然 不同的思想,洪仁玕是我国近代报刊思想的第 一位奠基人。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

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1、国人早期办报主张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步步人侵,外国人在我国办的报刊也愈来愈多,一些有识之士在接触到外报之后,不仅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近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而巨还看到了报刊的重大社会功能,感到了列强的新闻侵略,他们对外国人独霸中国报坛和清王朝不准国人办报十分不满,纷纷提出国人办报的主张,有的人甚至不顾清王朝的清规戒律进行新闻实践。

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1839年他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鉴于文武官员不知西洋“夷情”,从而使外事活动处于被动的情况,他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订控制之方”的主张,同时收集外报,进行实际凋查研究。

他的好友魏源还把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编辑增补为《海国图志》,魏源说他与林则徐是“夷情备”,“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可知林。

魏对报刊沟通信息这一功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歼曾经到过香港,对外报的作用有所了解。

1859年在总理朝政后,他向天王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治国的纲领《资政新篇》,其中也反映出他的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设新闻馆”。

这样可以“收民心公议,及各省郡县货价低昂,时事常变。

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识变通;商农览之,得以通有无”。

因此,应“准富民纳炯,禀明而设”新闻馆。

(二)准卖新闻篇。

洪仁玕认为新闻篇可以“昭法律、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还可以“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内外适均而敷于众也,又由众下达于上位,上下情通,中无雍塞弄弊者,莫善于准卖新闻篇”。

“权归于一”说出了洪仁?办报思想的总目的。

(三)“兴新闻官”。

洪仁玕主张各省设新闻官,由“品性诚实不阿者担任”。

新闻官有相对独立性,他“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这就容易让报刊发挥舆论监督功能。

(四)“只须实写”。

洪仁玕主张新闻必须真实,“勿着一字浮文”,“伪造新闻者,轻者罚,重者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其它维新报刊




《知新报》: 1897,澳门,戊戌变法时期出版 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刊。 唐才常与《湘学报》 :1897,唐才常主笔,长 沙,是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 。 谭嗣同与《湘报》:“南学会”的机关报。主要 撰稿人:唐才常、谭嗣同。比《湘学报》更通俗 激进。 严复与《国闻报》:1897,天津 ,是维新派创 办的第一家日报。旬刊《国闻汇编》,发表严复 翻译的《天演论》,介绍进化论,为变法提供了 思想理论依据。
王韬认为文章重在表达自己思想见解,并使广 大读者都能看懂。 有感而发,议论时政,直抒胸臆。 他的文章采用浅显的文言,平易朴实,畅达清 晰,不事雕琢,行文浅显易懂。 在阐明观点、陈述论据、安排材料及段落衔接 等方面都非常严密,有一种逻辑力量。 冲击了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保守文风,对后来报章体的 形成与流行,起了先导作用。
从第一份国人自办成功的报纸——王韬的《循环日 报》开始,国人办报逐渐成为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主流。

四、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创办者:身份复杂; 性质:为私营性质,不带政党色彩; 内容:支持洋务运动,主张政治革新; 立场: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业务:参照和模仿外人在华商业报纸; 生存环境:经济:收入不足;政治:官府打压 外报排挤。
二、维新派的第一批报刊

《万国公报》 1895年8月,康、梁等人主办的《万国公报》在北 京创刊。双日刊,书册式。梁启超、麦孟华任编辑。内 容以讲论洋务为主。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 1895年11月中旬,维新派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具 有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强学会。《万国公报》转为该会 机关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成为维新派的重要舆 论机关,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编。 《强学报》:上海强学会机关报
特点: 首先,它以“华人资本、华人操权”为标榜。
激发国人的自尊心和爱国心,并争取国人读者的支持。

其次,最大特点在于言论。
言论的内容: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系统宣传强 中攘外、变法自强思想。为推动社会改革作出了贡献。
言论的写作:进行了大胆革新,形成了自己的风 格(直抒胸臆,辞达而已)。

王韬政论文章的特色:
(二)、新闻报道中夹带评论; (三)、编辑工作有所改进; (四)、重视新闻的采访工作; (五)、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 七、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和对新闻事业的贡献 进步作用: ①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②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 ③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第一节 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的出现
一、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接触

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洪仁玕的办报构想 王韬与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近代国人对报刊作用的认识: 1.报纸能够传播知识、广开民智。 一些外报大量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 当时处在蒙昧状态下的国民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2.报纸能够表达言论、传播思想。 从外国人办的近代报刊中,国人知道了报纸可以用 来发言的作用,而且还知道了报纸上的言论会起到巨大 的影响。 3.报纸能够引导舆论、干预政治。 由报纸的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通过舆论的力 量促使政府的改革,报纸的这种作用备受当时知识分子 的重视。
对新闻事业的贡献: ①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②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③创造了报章新文体,推动了政论写作的发展,影响了一 代文风。

八、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1.表现:开办中央政府机关报;公开承认报纸合法地位; 新闻法制定提上日程 2.评价:
“百日维新”期间,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以皇帝发布 具有法律效力的上谕为主要方式,“报禁”一度被解除, “言禁”一度被放宽,新闻法的制定也提上了日程,虽然这 次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实践活动为时太短,最后以流产 告终,但不失为一次极为有益的尝试。
五、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报纸有益于国家,对近代报刊功能的认识: 一、 “通下情”“通外情”; 二、开通民智; 三、开通风气; 四、具有反专制的战斗作用; 五、提出应制定报律的问题。 对维新派新闻观的评价 方 简史P99

六、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色
(一)、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


时务文体:维新运动中《时务报》上发表的以梁启超为代 表的论说文的文风,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 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戊戌变法时初步形成,梁启超 办《新民丛报》时臻于成熟,风靡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 这种新文体成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的文体, 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特征: 1.“纵笔所至,略不检束”,即灵活自由,不拘一格; 2.“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即浅显流畅,内容、词汇新颖生动; 3.“笔锋常带感情”,即感情充沛,富有鼓动性和感染 力。 不足:轻率粗浅、铺陈冗长。


它们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批报刊,也是中国第 一批政治团体机关报,标志着中国政党报纸的萌芽,冲 破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言禁”。
三、梁启超与《时务报》




康有为、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于1896 年在上海创刊。汪康年任总理,负责馆务及对外, 梁启超任总主笔,负责文字编撰。是维新派最重 要的舆论阵地。 旬刊(10天出1册),外观如线装书形式。 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及翻 译为主要内容。 栏目有“论说”、“谕旨恭录”、“奏折录要”、 “京外近事”、“西文报译”、“西电照译”及 “附录”等。报译的分量最大,占全刊的一半以 上。

《时务报》的影响: 《时务报》大胆而新颖的言论在进步的爱 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很大反响,所译外报内容又 使读者大开眼界。读者欢迎,官府提倡,使该 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 发行量最高达1.7万份。 《时务报》由汪康年主持后,日趋保守, 攻击维新言论,失去了报纸引领时代潮流的先 锋作用。
第三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的出现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1895-1898) 第三节 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一、国人自办报刊的背景与条件

国人办报的动机:基于自强和救亡的需要。 国人自办报刊来自自强意识的萌发(政治目的), 是中国报业的发轫不同于西方报业(商业动机)的特征。 国人办报的条件: 经济环境:从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的资本主义经 济有了明显的发展,社会内部信息需求增长。 政治需求: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矛盾日趋深化, 要求社会改革的思潮渐渐兴起。 办报经验:许多中国知识分子都参加了外报的编辑 活动,积累起了关于办报的切身经验。


王韬及其所办的《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资 产阶级报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 献在于,它首创了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以 “立言”为目的,利用报纸纵论中外形势,指陈时 弊,褒贬得失,提出建议,使人耳目一新。
开创了新的报章文体。 直抒胸臆,平易畅达。
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韬 是我国近代用专文表达报学思想的第一人。

二、国人初试办报


《昭文新报》:第一份国人自办报纸。 1873年艾小梅 在汉口创办,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内容以奇 闻轶事、诗词杂作为主。 《汇报》:上海国人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容闳于1874 年6月创办。 《述报》:广州国人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84年4月 创刊。 王韬其人: 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及早期的著名报 人,创办了第一份以刊载政论著称的《循环日报》。 我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 位报刊政论家,开创了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 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新闻事 业史上先后出现了两次国人办报的高潮:
一次是以维新派办报活动为主流, 出现在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前后;
一次是以革命派办报活动为主流, 出现在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
第二节 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一、概况

1894年,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愈演 愈烈。维新变法运动达到了高潮。形成了第一次国人办 报高潮,其中以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打破了外报在中国新闻舆论界的垄断地位,使中国人的 报刊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

《时务报》的内容: 主要撰稿人有梁启超、汪康年、麦孟华, 以梁启超撰写的政论文章最受读者欢迎。以 《时务报》政论为代表的报章文体,被誉为 “时务文体”。 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的长篇论 说《变法通议》。连载了43期,第一次全面系 统地阐明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成为维新派的 政治纲领。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还发表了一篇《论 报馆有益于国事》,提出“去塞求通”的观点, 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是新闻学研究中 的经典。


王韬的新闻思想: 1)报纸的目的与意义:办报立言。 2)报纸的作用与功能:主要体现在广见闻、通上下、 通内外、辅教化几个方面。 3)新闻自由的思想:要求清政府放宽言禁,允许国 人广泛办报。 4)报纸的文风:议论时事,直抒胸臆,质直朴素。 5)对报纸编辑人员的要求:从业者应道德高尚,知 识广博,“通才”。 王韬的新闻思想代表了国人办报之初在新闻理论方 面的最高水平,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特点: 1)报刊数量大; 2)办报地区广; 3)报刊品种多; 4)主流是维新派主办的、宣传维新变法的政论报刊

时间段:1895-1898,特别是1897、1898两年。

主要的类别 P92
维新派报纸:《知新报》、《国闻报》、《湘学新报》 文摘报:《集成报》 针对妇女儿童的报纸:《女学报》 《蒙学报》 白话报:《演义白话报》 专业科技报刊:《农学报》、《算学报》 消闲性小报:《指南报》 官报:《官书局报》与《官书局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