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迫切需要人类的理性思维和哲学意识。马克思对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研究,提出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启迪。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思想;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和加剧,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良策,成为当代理论界关心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可见,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国人和执政党的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于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生态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生态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其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关于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思想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有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和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1]
2.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且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人类的劳动对象如土地、树木、矿石等,都是自然界提供。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1]再者,人离不开自然界,要靠自然界生存;自然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人和自然之间的辩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关于社会制度与生态问题的思想
马克思一方面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生态文明发展的阻碍作用,同时,另一方面也探讨了如何摆脱生态危机的困境问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阻碍生态文明的根本原因,他曾写道:“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但是,马克思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发展中对自所造成的破坏。“生产力在其发展过程中达到了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产出来的生产力
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带来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 [2]
同时,马克思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将更加合理化,“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
变换”。[2]因此,只有共产主义能够消除各种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灾难,因为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和重要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
(三)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生态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3]可见,人对自然的依赖是永恒的、全面的。马克思斯提出要更新观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类要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
此外,马克思主张依靠科学技术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物进行再加工和再利用,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马克思实际上已经涉及了依靠科学技术对工业原材料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以及基于某一种原材料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所形成的各种工业企业的合理
配套和综合发展的问题。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里,生态环境问题还不至于像今天这样突出,以至于他们对生态问题的分析不会太全面。但是,马恩的生态自然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与我们今天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现代理念具有天然的高度耦合性,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浪费严重,高消耗换来的增长,导致废弃物排放多、环境污染越演越烈。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是指为保护环境、实现物质资源的持续利用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循环体系的主观要求,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以促进物质资源的反复利用为核心,依托于科技之上的,促进经济、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建立健康的绿色消费方式
传统工业文明掀起了人类物质消费的高潮,人们把物质财富作为崇高的目标。为了获得更多的消费物、满足享受的欲望,人类加紧了对自然的开采和利用,大量的自然资源消耗于商品生产中。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建立健康合理的绿色消费方式。
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它是适度消费,即以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为标准的消费。反对高消费、奢侈消费、为消费而消费以及为身份和地位而消费。崇尚节约,但不是要求人们回到原始社会状态。第二,它是一种环保型消费,它要求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和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时尚消费。第三,它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它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注意到了代际之间的平衡和发展。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绿色科技观,实现科学技术的生态化
绿色生态科技观是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以不断解决人类发展和自然界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宗旨,强调科学技术发展不只为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而是要达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为最高价值取向。
传统科技观片面强调科技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具、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法宝。人类一方面在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种种福利的同时,又不得不忍受大自然的报复。目前,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稀缺,而传统过时的工业科技却偏偏指向了稀缺性和污染性资源,这种传统的科技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必须要摒弃传统科技观、树立绿色科技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