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

生:毛泽东。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3、出示毛泽东,教师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

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

生:有两万五千里……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自豪地读课题。

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

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

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

同学自读指读齐读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

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

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

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

……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生……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

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红军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

师:可是红军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5课 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5课 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

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将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想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学效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值得继续坚持:1.先声夺人,帮助学生“酝酿”感情。

我在上课之前和学生进行了谈话,看似随意,其实是为下面的理解文章所服务的。

上课伊始,我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说一说——“你了解这组数字吗?”让学生感受到长征所经历的重重艰难,其实就是为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理解诗意、领悟诗所要表达的情意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把长征路线展示出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觉形成了强烈的情感碰撞。

为学生很好地创设了一个学习《长征》的情境。

我此举旨在“酝酿”情感。

“酝酿”情感是我们打造有效课堂至关重要的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声夺人,构建起情感的基石。

2.课前准备充分,图片资料丰富。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诗歌内容。

再现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

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

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利用资料巧解难点。

我通过资料,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七律的特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路线等情况穿插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4.在教学中,我力求先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困难的大,大到让常人难以想象,万分惧怕,再突出红军的不怕和无畏,从而体会到红军将士的乐观。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毛泽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重温诗句,提炼主线1.读诗句,谈感受: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结合资料了解了长征。

长征和红军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长征:艰难险阻红军:不怕困难、豪迈、豁达)2.读诗引句:文有文心,诗有诗眼。

诗中的哪两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顺势板书“远征难、只等闲”)3.理解诗眼,指导朗读。

(1)理解“等闲”:比如“我们绝非等闲之辈”,这句话中的“等闲”是一般、平常的意思,诗眼中的“等闲”也是平常的意思。

(2)理解“万水千山”: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万水千山)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3)引发质疑:红军在长征途中仅仅经历了这几座山、这几条河吗?课件出示:资料袋1934年10月,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长征。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4)引导揣摩:红军长征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第5课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第5课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笑颜开。

三、课堂小结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艰难历程,主要写了腾越南五岭、急跨乌蒙
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
雪、这几个细节,歌颂了红军不怕艰难困苦
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
课后延伸 1.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
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
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
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
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
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
陕北革命根据地。

2.你还会哪些毛泽东的诗词?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拓宽视野,增加知识。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05《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05《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05《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所作,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

本诗以豪迈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场景,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本诗的意境高远,语言精炼,富有韵律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优秀篇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诗文的语言、节奏、韵律有一定的感知。

但《七律长征》的意境深远,内涵丰富,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豪情。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朗读、感悟、背诵等方式,内化诗文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七律长征》,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七律长征》,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感悟诗文的深远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朗读感悟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文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3.讨论展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展示分享,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征的艰苦卓绝。

同时,播放《七律长征》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在音乐和图片的辅助下,进入诗文的学习。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万水千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难点:理解第二、三联诗的意思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长征1.顺水推舟点题。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学生交流资料。

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

3.老师补充资料。

(1)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途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4.了解毛泽东主席。

请同学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为大家介绍毛泽东主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七言律诗简介。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两句按常规要对仗。

2.师范读课文,读出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

(2)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诗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同学们,在80年前,在我们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一个伟大的胜利,前不久,我们的党和国家作了隆重的纪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胜利吗……这就是长征,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交流对长征的认识。

课内:课外:课件展示课后的“资料袋”。

过渡:漫长的二五五千里长征,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诞生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律.长征》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篇。

二、自读诗句,读通读顺。

1、解题:体裁、题目2、自读,读通读顺诗句,生字词多读几遍。

3、检测初读情况。

(1)抽学生读(2)认读生字:重点字音:磅、岷(3)指导书写生字三、交流理解、指导朗读1、同学们,根据你对长征的认识,如果让你也来一次长征,你会觉得怎么样,请选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表达。

(难)你选“难”,面对长征之难,面对远征之难,红军的态度是“不怕”,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以二万五千里的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只等闲”。

解释等闲:平常、平平常常、稀松平常。

读出红军的无畏、读出红军的轻蔑。

这两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难在哪里(万水千山)怎样的万水千山啊红军又是如何地不怕这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地去研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老师提供的词语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诗意的理解。

4、师生交流探讨。

难在哪里又是如何地不怕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结合和当地山岭认识五岭和乌蒙山的大、高,体会千山之难。

)但是在红军的眼里它们不是高大的山脉,不是广袤的山岭,而是腾起的细小的浪花,只是滚动的泥丸。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5《七律长征》(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长征》(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最后,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我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不够充分。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游戏和小组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板书设计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内容应与课本有关联性,符合教学实际,避免写无关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诗歌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提前发放预习材料,让学生预习《七律长征》这首诗,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诗歌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长征路线图;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一、导入,简介作者,了解七律。

1出示毛泽东:他是谁?有关他你知道些什么?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生读课题。

3 知道什么叫“七律”吗?打开书,数一数总共有几行?每行几个字?(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字是7个。

偶句押韵。

“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

)4 咱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通。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词?先咱们来读读。

(逶迤磅礴泥丸岷山)3、个别读,齐读。

4、检查个别读诗。

5、七律是一首诗,要想读得更好,咱们得注意读出韵味,读出节奏来。

(七律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三。

)6、自由读,指名个别读,齐读。

三交流主要内容。

现在你读懂了诗歌的大概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一)体会“长”1诗歌的大概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同学们再到诗中找找,红军在这条漫漫的长征路上走过哪些地方?用笔把这些地名划出来。

2 出示“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有这么多的地方,咱们一起来读读。

(五岭乌蒙岷山是山名,金沙大渡是水名)3 红军长征途中,仅仅只走过这三座山,两道水吗?你从那句诗看出他们走过许许多多的山山水水?(出示第一句诗,生读,板书:千山万水)4 你们看这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那条长征路。

出示线路图。

(师述: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出发点、沿途经过的地方、结束时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 长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 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七律・长征》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学会正确书写“磅”、“岷”等生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解析诗歌,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如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培养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难点:1. 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学会正确书写生字。

2.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字所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字所表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特别的诗歌――《七律・长征》。

这首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感到无比艰辛的旅程。

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迁移,更是精神上的考验,是信念与意志的较量。

在这次长征中,红军将士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将通过这首诗,去感受长征的艰难与伟大,去体会那些在战火中依然保持着坚定信念的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与豪迈。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七律・长征》,让我们的心灵也跟着长征的步伐,去追寻那永不磨灭的革命精神。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的声音穿越时空,向那些伟大的红军战士们致敬!二、词语解释1. 精彩(jīng cǎi):这里的“彩”是指颜色,而“精”则表示美好。

精彩一词形容事物美好、出色,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2. 振奋(zhèn fèn):振奋是指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在这个词语中,“振”表示振动,“奋”表示兴起,合在一起就是使人精神振奋、奋发兴起的意思。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释题导入1.以前你们学过不少古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它的作者是毛泽东。

(板书:七律·长征)2.齐读课题。

明白什么是七律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设计意图:导入朴实,“七律”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这个知识点需不需要传授,很多老师觉得困惑。

作为高年段学生,要与中学接轨,一定的讲述是必要的,但不深,可以让学生有个大概的印象。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对于长征,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叙述,教师注意小结并引向长征的“难”。

2.出示长征路线图并介绍红军长征路线。

你们知道吗?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大河有24条,险峻高山有18座。

还不只这些,整整12个月的漫漫征程中,每天天上有敌机轰炸,地面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听完这些,你觉得长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在实践中往往成了信息的堆砌,教师要求学生用“概括性语言”实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处的说资料、留印象为深入体会长征的“千难万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把握诗境1.作为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何尝不知道长征途中的险恶重重?(课件出示毛泽东灯下写作情境,红军长征途中图片逐一展示)这是1935年9月的一个深夜,长征即将获得胜利,毛泽东坐在煤油灯下回首长征漫漫征程,他想到了这样的场景: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趟过水流湍急的大河、穿越茫茫无际的草地、血染大渡河上冰冷的铁链……诗人心潮激荡,挥笔写到——老师在悲壮、激昂的乐曲声中范读全诗。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去追忆那难忘的场景(板书:追忆),感受伟人的情怀(板书:抒怀)。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 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 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三、我们今天能在和平的环境下,健康快 乐地成长,都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 的,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革命烈士说些 什么?
敬爱的叔叔阿姨……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对上文的情感收束
过五岭 越乌蒙 渡金沙 抢大渡
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
翻过岷山,进入陕 北,胜利会师已为时 不远,战略大转移的 目的已基本实现,与 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 现在的喜悦更胜一筹。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和升华)
学习完课文后,请同学们朗读阅读链 接——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感受 毛泽东的革命情怀。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写“千山”
五岭山脉高低起伏连绵不绝,在红军战士眼里就像是翻腾着的 小浪花,乌蒙山这样的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战士眼里也不 过是脚边滚过的小泥球而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比
不怕难
夸张
藐视困难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写“万水”
湍急的流水拍打着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 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 感到深深的寒意。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5 七律·长征
第2课时
根据下面的提示,尝试背诵《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
)。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更喜岷山(
),三军过后(

部编版六年级(上)七律·长征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七律·长征精品教案

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大家再来读诗吧。

(二)赏读,领略诗歌意境师: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的出示)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交流)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认真诵读全诗,这两句诗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中心句,请用笔把它画出来。

你们都是画的这两行吗?(板书:远征难)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谁来读好这两句?(指名读)谁愿意读?我们一起读。

(齐读)第1句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第2句后面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2.“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5《七律·长征》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两课时)

5《七律·长征》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两课时)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 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平常,不放在眼里。
5 七律·长征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5 七律·长征
5 七律·长征
5 七律·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事?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 析“ 暖” 和“寒”的妙处。
颈联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 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暖” 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 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5 七律·长征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 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5 七律·长征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 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 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 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5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5 七律·长征
我会写
5 七律·长征
课堂小结 初读诗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是诗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红 军在面对困难时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让人 敬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 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导入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介绍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哲学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四、学习新课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4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3.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中国革命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

教师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陌生的时代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建议
为了突破难点,可采取“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流程;也可采用“以诵读、研讨为主”,配合点拨、想象为辅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品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
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与高昂气概。

教学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准备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的影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交流阅读的收获。

3.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

难点: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交流阅读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交流资料
1.导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长征故事?(爬雪山、过草地……)通过阅读这些故事,相信你们已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惧艰险的英雄气概。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七律·长征》,这首诗高度概括了红军经历的艰难险阻,作者是毛泽东。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对长征还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长征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诗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

(3)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

逶迤腾磅硝丸崖岷
(2)认清字形。

①区分不同结构的生字。

②找出生字的形近字。

律——津崖——涯渡——度索—紧
(3)规范书写。

(4)理解词语。

等闲:平常。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5)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查字典等方式读通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三、细读诗歌,了解诗意
1.朗读全诗,想一想每联的意思是什么。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颔联: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是从脚下滚过的泥丸。

颈联: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尾联: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2.朗读全诗,想一想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句,总的指出红军不困难,把艰难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第二部分是第3~7句,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不怕难”的具体事例,承接着上一部分内容;第三部分是第8句,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心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