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结婚风俗

合集下载

结婚风俗

结婚风俗

合髻
合髻“合髻”也称“结发”,是中国传统结婚信物。“合髻”其象征意义就是夫妻和睦,永结同心。“结发” 的具体操作方式历代不同。先秦、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 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发后再为之系上。隋唐以后的“结发”,是男女双方各剪下少许头发,挽成“合髻”,一 般都是马上交给新娘保存起来。唐代女诗人晁采的《子夜歌》云:“依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问无人处,绾 作同心结。”正是这一做法的描述。世人常用“结发”、“合髻”作为夫妻结合的代称,甚至特指为“原配” (亦称“元配”)夫妇,表示夫妻间互敬互爱的意义重大。
早宴之后,新郎新娘在媒人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长辈行过礼之后,伴娘就可搀着新娘上花车了。
拜堂篇
拜堂是婚礼的高潮阶段。 迎娶之日,男家发车之后,傧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 当花车停在门前,男方请的伴娘下车的一刹那,仪式即已开始。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 职司人员各就各位。 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开始赞礼。 新郎新娘按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堂。 拜堂仪式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莅位 通赞: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择吉一般请教星象学者或算命选择办理,也可以自己看《通书》(雅称“历书”、俗称“家家历”,传统称 之为“皇历”)择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则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认为,只要“六合”相应,就是好日子。如“丙寅 日”等。
择日完毕,双方确定了结婚日期,就应该发出婚宴请柬,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了。
请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亲自送达亲友手中。亲友们接到赴喜宴的请柬后,除特殊情况可以只送礼不参加 以外,一般都应登门道贺。道贺前,先要准备好礼物。礼物的多少视各人与主方关系的亲蔬、交谊的深浅、本人 的经济条件而定。

结婚风俗流程

结婚风俗流程

结婚风俗流程结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每个地方的结婚风俗流程都有所不同,下面介绍一下中国传统结婚的风俗流程。

中国传统结婚的风俗流程可分为提亲、过门、婚礼、巡礼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提亲。

在这一阶段,通常是男方家庭派人去女方家庭提亲。

男方先由一位长者带队,然后由一位亲信的代表与女方家长商量以及交流,重点说清楚男方的情况,如果女方家庭认可,双方就会展开一系列的谈判,商量婚期和其他细节。

第二阶段是过门。

过门是指女方离开娘家,进入男方家庭的仪式。

在这个阶段,女方会回到男方家,同时轻拜男方的祖先,并将一个大红花花环挂在大门上,表示女方已经过门成为男方的家庭成员。

第三阶段是婚礼。

婚礼是结婚当天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通常这一天会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全家人都会参与到婚礼的筹备和组织中。

婚礼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是迎亲。

男方家庭会派出一队人马去接新娘,新娘则由伴娘和闺蜜陪同,新娘会乘坐精美的花轿,穿上华丽的婚纱。

迎亲队伍会有乐队和鞭炮,热闹非凡。

其次是交杯酒。

在结婚宴会上,新郎和新娘会相互敬酒,并将两杯酒合并成一杯,然后喝下,象征着新婚夫妇将共同度过一生。

最后是散帖。

散帖是送客的仪式,新娘在亲友的陪同下走出婚车,与亲友告别。

男方家庭在门口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如挥手鞭炮、飞纸等,来寓意送行。

第四阶段是巡礼。

巡礼是新婚夫妇到亲友家中拜访,接受祝福的过程。

亲友会准备一些贺礼,并赠送新婚夫妇一些红包作为祝福。

这是中国传统结婚的风俗流程,其中融入了祖先崇拜、红色象征、吉祥元素等民俗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婚礼的形式也在逐渐改变,但是这些传统的婚礼风俗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无论如何,结婚仪式对于人们来说,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且难忘的一天。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1、★杭州婚礼习俗★2、★沈阳婚礼习俗★3、★石家庄婚礼习俗★4、★成都婚庆习俗★5、★济南婚庆习俗★6、★福建婚庆习俗★7、★烟台婚庆习俗★8、★聊城婚庆习俗★9、★江西婚庆习俗★10、★台湾婚庆习俗★11、★安徽婚庆习俗★12、★上海婚庆习俗★13、★北京婚庆习俗★14、★广东婚庆习俗★15、★温州婚庆习俗★16、★宁波婚庆习俗★17、★东北婚庆习俗★18、★湖南婚庆习俗★19、★河南婚庆习俗★20、★天津婚庆习俗★21、★山西婚庆习俗★23、★厦门婚庆习俗★24、★云南婚庆习俗★25、★海南婚庆习俗★26、★武汉婚庆习俗★一、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

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

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 ,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

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 ,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农村结婚迎亲风俗礼节

农村结婚迎亲风俗礼节

农村结婚迎亲风俗礼节农村结婚的习俗有什么礼节:1.首先是定亲,定亲的礼节一般都是由男方请媒人或者是男方父母准备被聘金去女方家中提亲,然后就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正式定亲的时间。

2.其次,择吉。

选择结婚的吉日一般由男方家进行选择,在农村举行婚礼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冬天,因为春秋是播种和收获的季节会比较忙碌,所以农村在冬天举行婚礼的多。

3.备婚。

男方会准备婚房和装修,女方需要为自己购买结婚服饰等,农村婚礼一般女方举行一次婚宴,男方举行一次婚宴。

农村结婚的习俗有哪些讲究:1. 送礼:中国人参加新人婚宴都会送红包,而红包内会装好适当的礼金作为贺礼,送个新人。

2. 入席:婚宴场地设用引导者,如果在引导着忙着的时候,则可以自行和相熟的亲友坐在一起。

3. 敬酒:新郎和新娘会在酒席中轮桌给大家敬酒,这是大家应该起立举杯,祝贺新人。

4. 撒纸屑:以前新人结婚的时候会撒糖果,现在大多用彩色纸屑代替,洒向新人的同时,也会洒向道贺的宾客。

5.食汤圆:新郎前来接亲时,在出发之前要和父母、姐弟们吃吃团员饭,离别的时候也要哭。

6. 讨喜:迎亲时,伴娘出题为难新郎,新郎过关后才可与新娘见面。

7. 拜别: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需鞠躬。

8. 出门:新娘出门要用撑红伞,婚礼当天新娘最大,但是最大不能大过天。

9.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10. 敬扇:新娘对着迎亲队伍出发之间,会有一个小男孩持扇给新娘,新娘要给他一个红包作为答谢。

11. 不说再见:女方随迎亲队伍离开,不可以和娘家说再见。

12. 掷扇:礼车出发前,新娘要将手中的扇子丢出车外。

13.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4.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5.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源远流长,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结婚风俗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1.婚前聘礼:男方要给女方家送聘礼,表达求婚之意,聘礼内容包括
金银珠宝、彩礼、礼品等。

2.婚礼日子的选择:中国婚俗认为,一年中有些日子是熏陶善良、有
利于婚姻的,比如春节、清明节、七夕节等。

3.喜字的使用:婚礼现场会使用大量的红色装饰,其中喜字是必不可
少的,代表着新人幸福和吉祥。

4.门当户对:婚姻合适与否,门当户对是关键因素之一,要选家境和
家庭文化程度相当的人。

5.迎亲:新娘的父母会在门外迎接新郎一家,传统上新娘不会露面,
由其他女亲友替代。

6.敬拜天地:在婚礼现场,新人要敬拜祖先和天地,以示尊重和感恩。

7.相互敬茶:新人亲友在婚礼上要相互敬茶,表示互相尊重和感激。

8.洞房花烛夜:新人进入洞房后,要待女方家长离开后燃起红烛,睡
在床上,寓意着新婚夫妻白首到老、幸福美满。

以上是中国传统结婚风俗的一些常见习俗,虽然有些地区的结婚风俗
略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希望新人能够幸福美满地生活在
一起。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中国传统婚礼

中国传统婚礼
中国传统婚礼
现在结婚的人,采取按照西 方婚礼举办的逐渐多了起来,中 国传统的婚礼逐渐淡忘了,其实 中国传统的婚礼比西方婚礼还要 热闹,喜庆,下面就带大家了解 一下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
婚礼之前的准备事项

聘礼
婚前男方要将娶亲的聘礼送到女方家,每个地 方送的种类都不相同,广东风俗送活鸡,椰子, 喜饼和礼金。鸡寓意生机勃勃,椰子寓意有长 有幼,尽享天伦之福。喜饼是让女方送亲戚的, 礼金则象征着娶方多金,暗示着女方嫁过去可 以享福。让女方家里人放心。
入洞房
• 新郎新娘会带要好的朋友一起去新房参观,或者做些闹洞 房的娱乐。这里提醒大家在闹洞房的时候不要太过哦,喜 事搞得不愉快就不好了。
三朝回门:指在结婚后的第三天, 新娘由丈夫陪同回娘家,要带上 烧全猪和礼物等回去见女方父母, 并且要祭祖
回礼
• 收到聘礼女方要给回礼,有的地方女方家会给订婚戒指, 有的地方会给槟榔,有一郎到尾的意思。
安床
• 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要由女方家出一个家庭和睦、父母 双全、又育有儿子的男丁安装婚房里的婚床,再将寓意早 生贵子的四品:核桃、莲子、红枣、花生铺在新床上面
嫁妆
• 女方家会给新娘准备带去婆家的嫁妆,全 部放在红色的箱子中交给新娘 。
上头
• 婚礼举行前一晚,要选择一个吉时拜神求 平安幸福,而且男方也要在同一个时间在 自家那边拜。
梳头
• 新娘梳妆打扮的时候,会请一位有福气的 长辈来给新娘梳头,寓意跟安床的道理相 似。
吃汤圆
• 汤圆,寓意团圆美满,祝福新人可以圆满 成婚
婚礼当天的仪式
迎亲
• 婚礼当天的上午,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 接新娘绝对算得上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首先要“入 门”。新郎要想顺利接得新娘归,可不是进门带出那么 容易,要通过姊妹群的考验,不光是智力要好,体力要 好,若有要求还得唱情歌,说情话,但这些都不是最重 要的,给红包才有可能打动新娘的姊妹们,这就是所谓 的开门红包。而且新郎还要用花球去迎娶新娘(新娘不可 自制花球)。

文化习俗:中国传统婚礼风俗解读

文化习俗:中国传统婚礼风俗解读

文化习俗:中国传统婚礼风俗解读介绍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婚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风俗更是各地区的文化特色之一。

中国传统婚礼风俗独具魅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美好期许。

本文将带您一起解读中国传统婚礼风俗,让您更加了解中国人民的独特情感世界。

1. 求婚习俗1.1 门当户对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中,门当户对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古人认为,只有家境相当、人品相配的两个人才能够建立幸福美满的婚姻。

因此,在求婚之前,男方家族往往会对女方家庭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家族背景、财富状况等。

1.2 红娘的作用在古代,男子往往不便直接与女子交流,因此需要借助媒妁之言来进行婚姻联姻。

红娘是传统媒婆的代称,她们扮演者媒介的角色,帮助男女双方进行相互了解和沟通。

红娘通常是女性中年人,她们通过了解男女双方的情况和意愿,为双方撮合婚姻。

1.3 求婚仪式求婚仪式在中国传统婚礼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常,在确定门当户对之后,男方会准备一份细致的求婚计划,用以向女方表示自己对她的真诚和承诺。

求婚场景可以是浪漫的户外环境,也可以是温馨的家庭氛围,具体形式因地区和个人喜好而异。

2. 婚前准备2.1 婚礼日期的选择在中国的传统农耕社会中,农民们会根据农历、宜忌等因素选择婚期。

例如,大多数人会避开丧葬、忌神、日月食等不吉利的日子,而选择一些象征吉祥和繁荣的日期举行婚礼。

2.2 办喜酒和婚礼的区别在中国,办喜酒和办婚礼是两个不同概念的活动。

办喜酒是指男方家族邀请亲友来庆贺婚事,由于人数较多,通常选择在酒店或餐厅等场地举行。

而办婚礼则是指正式的结婚仪式,由男女双方和家人亲友共同参与,通常在婚姻注册后的特定日期上午举行。

2.3 婚纱定制和婚戒挑选中国传统婚礼中,有婚纱定制和婚戒挑选等环节。

新娘通常会选择一套婚纱,并邀请专业设计师根据自己的体型和风格进行定制。

而婚戒则是新婚夫妻之间的象征,新人们会一起前往珠宝店挑选适合自己的婚戒,以示爱意和承诺。

传统民俗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与婚礼仪式

传统民俗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与婚礼仪式

传统民俗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与婚礼仪式传统民俗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与婚礼仪式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传统。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婚嫁习俗和婚礼仪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与婚礼仪式。

一、订婚仪式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中的第一步就是订婚仪式。

在订婚仪式之前,通常是由家长之间商量好,并由媒人或长辈代表来提亲。

在正式订婚之前,通常会进行行财礼,即男方家庭会给女方一定的财物,以示诚意和家庭富裕。

二、婚礼仪式1. 迎亲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中,通常是男方要到女方家中迎亲。

在这个过程中,男方会带上礼金、婚车和一些红色的装饰品,以象征幸福和吉祥。

而女方则会派出闺蜜或贴身女性亲属去接待,通常会要求男方答一些题目或进行一些幽默的表演,增加婚礼的气氛。

2. 敬茶敬茶是中国传统婚礼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敬茶仪式通常在新婚夫妇拜堂之后进行,夫妇会向长辈们敬献茶水,并接受长辈们的祝福和赠与。

这个仪式象征着尊敬和感恩,也是新婚夫妻与家庭关系的确认和巩固。

3. 喜酒喜酒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古代,婚礼通常会有许多宴席,以庆祝这一重要的时刻。

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会举行酒席,有些地方会进行道教或佛教的祈福仪式。

与亲友们共享美酒佳肴,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共同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4. 投洗衣物在一些地方,婚礼仪式中会有一个有趣的环节,即投洗衣物。

新娘会将一件自己平时穿过的或者是特意准备的衣物投入一个装满水的大缸中,然后由新郎和一些单身男性追逐捞出。

而这个捞到衣物的男性,则会被传统认为是下一个要结婚的人。

5. 穿龙凤褂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着一件华丽的红色龙凤褂。

这是由蓬松的红绸子制成的,上面绣有金龙和凤凰图案。

这被认为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并展示着新娘的美丽和高贵。

三、踏红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中,新婚夫妇离开新娘家时,通常需要踏过一块红色小毯子,这被称为“踏红”。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如此多的民族自然也有着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婚俗也更是各不相同。

新人们想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一下几个少数民族的婚庆婚俗吧!盘点几个少数民族的婚庆婚俗瑶族婚俗“耍望节”是瑶族男女青年选择意中人的一个民俗活动,如果最后郎有情妾有意,那么双方的家长就要用新鲜猪肉和酒作为礼品,请媒人上门说亲了。

在举行婚礼时,更要大摆宴席,如果按照传统习惯来办的话,婚宴必须请寨老来参加,见证新人喝交杯酒哦!傣族婚俗“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傣族的男女青年的传情方式,具体是指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去售卖,当买者是姑娘中意的人的时候,姑娘就会拿出凳子,让买者坐在自己身旁进行交谈,交谈结束以后,如果双方都相互满意,情投意合,那么两人就会端着鸡,拎着凳子进到树林里互吐衷肠;如果买者不是姑娘的中意的人,那姑娘就可能会把价钱加倍来卖了。

在订婚的时候,还会有个环节叫做“吃小酒”。

“吃小酒”意思就是吃三道菜:第一道要是热菜,第二道要盐多的菜,第三道要有甜食。

这三道菜分别代表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建成的时候还要贺新房,先由小伙子抬着牛头上楼,唱祝福歌,由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则是抱被褥上楼,最后姑娘们把饭菜端着依次而上,最后在火塘上支好支架,把酒菜摆上桌,开始唱贺新房歌,来吃饭的乡亲们还会给主人送一些吉祥的礼物。

如果是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家里都要举行婚礼,不过现在大多是只在女方家举行了。

举办婚宴时,饭桌上要用绿芭蕉叶铺上,菜肴也多是寓意很吉祥的菜式。

在宴席正式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做一个拴线仪式,就是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两人的肩,再用两根白线各自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这个举动象征纯洁,然后由一位高龄老人把糯米饭捏成三角形后沾上盐巴,放在火塘上三脚架的最上方,让他被火烧化后自然掉下,这一举动象征新郎新娘的爱情像铁一样坚固。

苗族婚俗在苗族中,糯米饭是男女婚姻恋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

在举行婚礼时,新人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会请新娘和新郎吃一种上面画有奉娃娃和龙凤图案的糯米粑粑。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中国式个文化大国,自古注重礼仪,对于结婚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想了解这些结婚习俗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

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第二步:陪嫁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

拜堂后要“闹新房”。

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

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

(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

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亚运会 欧冠 礼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婚姻六礼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婚前礼,即“订婚” 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认为周文王时代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婚礼礼堂

中国婚礼的风俗

中国婚礼的风俗

中国婚礼的风俗古时对婚嫁风俗十分注重,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按全部都有特定的流程仪式,一丝不苟。

不过每个地方又会有些特别的传统风俗,下面接亲网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全国各地婚嫁习俗汇总。

一、北京婚礼习俗1.男女双方认可这门亲事后,先是“小定”礼,“小定”礼的多少由男方的财力决定。

在婚礼的日子选定之后,就是“大定”,“大定”除“龙凤帖”之外,以前男方还要送上衣料首饰、酒肉、面食和水果等四包礼物。

龙凤贴,就是很多地方所说的“生辰八字”或婚书。

用印有龙凤图案的红纸,写上姓名、门弟和生辰八字等,换贴后,就表示婚姻关系即成立。

2.新娘到达新郎门前后,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现在会用弓箭的除了中式婚礼,已经很少了。

之后新娘再跨过门前的火盆,才能进门。

3.新郎新娘进门后,向父母敬茶。

新人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也就是饺子)及长寿面,喝交杯酒等。

4.结婚后第三天,新郎陪伴新媳妇儿回门,叩拜岳父母。

二、上海婚礼习俗1.新娘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粥或者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

2.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按以前的话是:保护新娘不受妖邪入侵。

3.新娘出门前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三、广东婚礼习俗1.定亲也会很隆重,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

2.男方送聘礼叫“过大礼”,女方也需要“回礼”。

其中一些重要的礼品,尽量要亲自找来,比如: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农村结婚有什么习俗

农村结婚有什么习俗

农村结婚有什么习俗农村结婚有什么习俗中国农村结婚习俗讲究颇多,你是否都知道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农村结婚习俗1、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

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

若相和即回简应允,名为允帖,视为正式定亲。

2、择吉: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

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

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

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

3、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

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

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

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

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

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

4、迎娶:迎亲的时间均在凌晨或清晨,迎亲时,男方备彩轿至女家接亲。

5、成亲:新郎、新娘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父母,然后对拜。

拜毕,新郎揭去新娘褡头布。

随之摆席,大宴宾客。

席上,新郎、新娘要按亲近、辈份等一定次序,逐个向每位在座宾客双双敬酒。

6、闹房:通常在婚礼的晚上进行,有的延续数日。

闹房时,“三天无老少”,允许长辈、平辈、小辈亲朋和宾客嬉闹,皆无禁忌。

年青人闹房最为活跃,多出些稀奇古怪的难题和游戏让新人回答或完成,引人发笑,以此捉弄新人,而新人无特殊原因不得拒绝回答。

7、回门:婚后次日,新娘先谒见舅姑长辈,叫“相见”。

第三日,新娘由小姑引导,介绍左右邻居老少称谓,献糖茶,或以糖果糕饵点茶,受饮者给以赏钱。

左右屋行遍,然后下厨房,拜灶后,做饭菜。

第六日,新婚夫妇赴外家相见赴宴,称“上门”次日,外家再到新郎家赴宴,称“会亲”。

农村结婚的流程1、送礼:按一般习俗,参加婚宴都要准备一份小小的贺礼,用红纸或专门印制的双喜字封包,里面放进适当的贺礼金,礼金数目根据客人的经济情况和与新郎、新娘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定,但最好要取双数,含六为“禄”,八为“发”,百为“白头偕老”的意思。

结婚风俗礼仪

结婚风俗礼仪

结婚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总要写作各种各样的文档,优美的文章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有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赏识,甚至升职都有可能,可问题是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那怎么办?那我们就走捷径,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写得好的文笔,学以致用,我相信你自己自也可以写出优秀的文档,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结婚风俗礼仪,一起来看看吧!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享福。

2.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3.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4.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5.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6.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婚礼当天的礼仪:1.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

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

第一关便是“入门”。

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

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2.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入门:到达男家后,新娘由大妗搀扶下踏入男方家门。

在大门坎外会预先放一个燃木炭的火盆(铜盆或铁盆均可),新娘需从火盆中跨过,这叫「过火盆」,取其发旺、赶邪之意。

接下来是拜堂仪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参拜家翁家姑。

拜过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礼后,一对新人便会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并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后再按家中各人辈份和长幼逐一向长辈敬茶,至于跪下与否,则视乎敬、受双方的喜好。

中国民间结婚风俗

中国民间结婚风俗

中国民间结婚风俗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必要途径。

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

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

我们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的婚俗历代主要沿袭的是“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现在有所简化。

下面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中的风俗画面。

1.女儿出嫁送嫁妆送嫁妆,即发奁。

女儿出嫁,首先要准备嫁妆。

近代多流行于汉族某些地区。

陪嫁由女方自备,其种类可分为铺陈、摆设、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视嫁妆多寡而论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倾其所有,大事铺排,以争体面。

陪嫁物多为衣服、蚊帐、被絮、澡盆、脚盆、洗脸盆(架)、提桶、木箱、木柜、屉桌、大桌大椅、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多者可达十余抬。

为显丰厚,大件为2~4人共抬,小件也要2人合抬。

由于物多人众,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富户大族多有陪送田地、山林者。

贫寒之家亦有由男方备办一部分陪嫁,事先悄悄送至女家,过礼之日再一同抬回男家的习俗。

由于陪嫁丰盛,民间俗有“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之说。

旧时北京地区,女家收到男家的定礼之后,即将送来的龙凤喜饼、茶食点心分成若干份,装入食盒,给七姑八姨等近亲友好送去,告知陪送妆奁的日期,表示邀请。

对于一般朋情,仅送去一张请帖就可以了。

上书:“谨詹于×年×月×日为小女××于归之期,敬请阖第光临”等语。

凡收到礼品或请帖的,都要届时送些礼品,给姑娘买些嫁妆,如衣料、首饰或鞋袜等物,谓之“填箱”。

也有的送些礼金,装在红封套里。

上书“奁敬×元”。

女子出嫁要陪嫁,奁具名目繁多,其丰俭因女家贫富而异。

1924年6月,顾颉刚先生在北大《歌谣》周刊上发表一篇文章,罗列了光绪十五年(1889)苏州地区一场婚礼的“奁目”:铜、锡、瓷、牙、竹、木各式器具齐全,粗略统计,有箱子四只,面盆、脚炉、茶炊等铜器二十四件,汤盅、酒壶、茶瓶等锡器四十一件,茶碗、大盆、汤碗等瓷器一百三十五件,箱橱、妆台、浴桶等木器五十一件,丝箩、提篮等竹器六件,另有团圆镜等各式镜子,象牙筷等牙器及床上用品等多种。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纳采: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决定是否
合适结婚。

2.问名: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
便回去和男方家商量定亲。

3.纳吉:男方家根据问名结果,认为合适后,再请媒人向女方家送
一笔钱或礼物,表示要定亲。

4.纳征:男方家给女方家送去聘礼,是正式的订婚仪式。

5.请期: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结婚的日期,女方家同意后,双方共
同商定一个良辰吉日,作为结婚的日期。

6.亲迎:新郎亲自去新娘家迎娶新娘,回到男方家后,再举行一次
拜堂仪式,表示正式成为夫妻。

7.闹洞房:在结婚当天或前数天,要在新房内安好婚床,在婚床上
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同时要找一对童男童女在床上滚一圈,叫“滚床”,这一切都寓意新人早生贵子。

8.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
礼品回娘家祭祖。

以上是传统中国婚礼的一些风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区差异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结婚风俗礼仪

结婚风俗礼仪

结婚风俗礼仪中国传统的结婚风俗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在婚礼进行之前要准备,聘礼、回礼、安床、嫁妆、上头、梳头、吃圆。

婚礼当天也有固定流程。

第一是迎亲,男方带着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家接亲。

第二是找红鞋,新郎要在新娘房为新娘找结婚穿的红鞋。

第三是敬茶,两位新人要在新婚之时向双方父母敬茶。

第四是撑红伞和撒米,新娘出门时要在伴娘陪同下伴娘要为新娘撑红伞,并且同时往路旁撒米。

第五是绕吉祥路,新人上迎亲车后必须绕当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行驶再回婚礼现场。

第六是过门,新娘被接到男方家后,拜见男方长辈。

第七是进行婚礼,就是摆酒席。

第八是敬客,新人向客人敬酒。

第九是入洞房。

第十是回门,在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

传统婚礼习俗需注意事项婚礼对于新人来说尤为重要,一下事项要注意1.安床: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向祖先告知明日自己将举行婚礼,并依男女双方的八字,来安排新床的位置祭拜床母。

2.翻床:新房中的床铺,布置好以后,可请自己亲戚的小男孩在床上翻滚。

最后在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来求得未来日子美满。

现代的婚礼发展现代社会进步飞快,提倡自由恋爱,一切从简。

80,90的父母辈的婚礼也是相对简单。

听父母讲他们那时候就是做身新衣服,请客人吃吃喜糖,就算结婚了,不收礼也不用回礼。

80,90这一辈结婚时虽然有在酒店办酒席,但相对来讲也还是比较简单,没有请什么婚庆公司,主持礼仪啥的。

其实结婚也不用太过繁琐,开心就好。

二、结婚的礼仪规矩结婚礼仪有哪些1、入场步伐配合新郎与新娘在入场的时候,两人步伐要一致,两人迈腿的顺序也要一样,同时新郎的身体要比新娘靠前15公分左右。

结婚礼仪有哪些2、新郎新娘挽手姿势新人在入场的时候,新郎应该轻轻握拳,把手放在肚子的部位。

新娘挽着新郎的手肘位置,记住不能改变自己的姿势。

结婚礼仪有哪些3、新娘捧花姿势新娘的拿捧花的时候,握花的那只手弯曲,轻轻握住捧花,然后将捧花放在肚脐的部位。

民间婚嫁习俗

民间婚嫁习俗

民间婚嫁习俗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特色,民间的婚嫁习俗也一样,想了解民间婚嫁习俗吗?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民间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民间婚嫁习俗1、解放前,男女青年的婚姻一般都禀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请人排八字、算命占卜等,带有强烈的封建色彩。

但一些婚嫁习俗仍沿袭了下来,并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旧时,乡间男女一般在20岁左右开始择偶,央人作伐。

男女青年和双方家庭一经同意,即择日订亲。

男方托介绍人送礼金或饰服作聘礼至女方,叫“押日”,并宴请至亲好友,“老沙”一带称“小婚”,亦即订婚,双方婚事才算确定。

结婚,男方须备彩礼,选日子,由介绍人去女方商定完婚日期,男女双方到政府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

男方办喜酒,新郎由介绍人陪同上岳家迎娶,然后回家恭候新娘,妇方随之“起妆”。

妆奁多为家具、被褥、家用电器等。

新娘于下午盛装出嫁,告别父母亲人,在介绍人前导和同村几个少女陪同下乘坐自行车或汽车于华灯初上时至夫家。

男方在门口放爆竹欢迎。

婚礼开始,入席宴饮,新娘参见公婆及长辈。

宴后,亲朋参观新房,说笑取乐,称“闹新房”。

婚后三日,新妇偕夫回娘家谢亲,俗叫“回门”,当天返回。

满月后,回娘家探亲。

“老沙”还有“会亲”旧习,即男方于婚后数日,邀请新妇的长辈及兄弟姐妹等亲属来家聚宴,作为来往走动的开始。

随着新风尚的逐渐兴起,旧时的习俗日渐淡化,男女青年自找对象,或托人介绍,经自由恋爱,双方同意,并征询父母意见后,即可商谈婚事。

一般由男方送礼下聘,约定婚期。

婚期通常选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

婚前,备新房,添置家具,领取结婚证。

婚日,男女方都以香烟、糖果款待来客,办几桌酒筵欢宴亲戚朋友,以示喜庆。

婚事简朴、热闹,少数旅行结婚的,就更简便。

但乡间不少地方在筹办婚事时仍保留着“押日”“回门”“会亲”等风俗。

2、新中国成立前,新乡有早婚习俗,男子婚龄一般在15至20岁,女子婚龄一般在15至18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结婚风俗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必要途径。

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

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

我们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的婚俗历代主要沿袭的是“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现在有所简化。

下面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中的风俗画面。

1.女儿出嫁送嫁妆送嫁妆,即发奁。

女儿出嫁,首先要准备嫁妆。

近代多流行于汉族某些地区。

陪嫁由女方自备,其种类可分为铺陈、摆设、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视嫁妆多寡而论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倾其所有,大事铺排,以争体面。

陪嫁物多为衣服、蚊帐、被絮、澡盆、脚盆、洗脸盆(架)、提桶、木箱、木柜、屉桌、大桌大椅、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多者可达十余抬。

为显丰厚,大件为2~4人共抬,小件也要2人合抬。

由于物多人众,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富户大族多有陪送田地、山林者。

贫寒之家亦有由男方备办一部分陪嫁,事先悄悄送至女家,过礼之日再一同抬回男家的习俗。

由于陪嫁丰盛,民间俗有“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之说。

旧时北京地区,女家收到男家的定礼之后,即将送来的龙凤喜饼、茶食点心分成若干份,装入食盒,给七姑八姨等近亲友好送去,告知陪送妆奁的日期,表示邀请。

对于一般朋情,仅送去一张请帖就可以了。

上书:“谨詹于×年×月×日为小女××于归之期,敬请阖第光临”等语。

凡收到礼品或请帖的,都要届时送些礼品,给姑娘买些嫁妆,如衣料、首饰或鞋袜等物,谓之“填箱”。

也有的送些礼金,装在红封套里。

上书“奁敬×元”。

女子出嫁要陪嫁,奁具名目繁多,其丰俭因女家贫富而异。

1924年6月,顾颉刚先生在北大《歌谣》周刊上发表一篇文章,罗列了光绪十五年(1889)苏州地区一场婚礼的“奁目”:铜、锡、瓷、牙、竹、木各式器具齐全,粗略统计,有箱子四只,面盆、脚炉、茶炊等铜器二十四件,汤盅、酒壶、茶瓶等锡器四十一件,茶碗、大盆、汤碗等瓷器一百三十五件,箱橱、妆台、浴桶等木器五十一件,丝箩、提篮等竹器六件,另有团圆镜等各式镜子,象牙筷等牙器及床上用品等多种。

过去在湖北天门一带,女方陪嫁有“一堂一房”的规矩,即堂屋和洞房家具均由女方陪送,而男家过礼则须“整猪整羊”。

于是,“一堂一房”、“整猪整羊”,成为当地小康之家过礼及陪嫁的标准。

京山一带陪嫁,除居家用品之外,还流行陪送风车、水车、锄、镰、耙等农具。

在公安等地,陪嫁中必有八把大交椅,专置于堂屋,以示娘家气派。

随州习俗,嫁妆有三件头、四件头、五件头之分。

每件均为双数,各件均系居家用品。

竹溪一带则分为三抬、四抬、八抬乃至二十四抬。

当地有“八抬猪,八抬羊,八抬嫁妆送姑娘”的俗语流传。

新中国成立(1949)以后,传统的重嫁妆的观念和习俗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只是在五六十年代,物资供应极为紧张,条件较差,许多机关、事业单位都实行供给制,“彩礼”、“嫁妆”根本无从考虑,往往是两只单人床一并就成家了。

即使在农村,多数青年男女也不刻意追求物质条件,有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具就可以了。

购置嫁妆的费用仍是由姑娘的家庭支付的,但姑娘多年来靠自己的劳动,已为家庭攒得不少收入。

如果新娘是在国营企业或是公社劳动成员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在父母同意的前提下,她会把工资的绝大部分用来置办嫁妆。

在一般工人或农民家庭,嫁妆的内容和数量还和中华民国期间通行的标准差不多,主要是个人生活用品。

但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是新的,装在两只木箱里。

“嫁妆”已经成了男女双方为打造婚后小家庭生活,各自所作物质准备的代名词。

上世纪70年代情况有所好转,尽管一些紧俏商品仍凭票供应,但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嫁妆的传统风气又开始抬头。

“奁目”是一个时代生活水准的最直接的表征。

当时有“三转一响三十六只脚”的说法,结婚成家要准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即所谓“三转一响”,还要准备双人床、衣柜、衣橱、床头柜、梳妆台、写字台、方桌及四把椅子,这些家具总共有36条腿,即所谓“三十六只脚”。

即便是在北京郊区农村,嫁妆也讲究有“八条腿”,这指的是大衣柜和五斗橱这两件大家具。

此外,还有电视机、冰箱、自行车、大座钟、手表、电扇、餐具、花瓶、瓷茶具、桌布、玻璃杯、化妆品、成箱的衣服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男方家庭事先给了她一些礼金,使她有可能提前买到这些在农村里显得很阔气的嫁妆。

民俗学者陈勤建先生曾三度参加上海郊区一亲友嫁女。

1979年嫁女,农村经济刚好恢复,嫁女花费一千五百元;计有自行车、缝纫机、六条棉被和其它床上用品。

1981年二女儿出嫁,花费三四千元,到1984年三女儿出嫁,大衣橱、五斗橱、沙发、自行车、电扇、洗衣机、电视机,应有尽有,外加十条彩被,二条鸭绒被及其它床上用品。

嫁妆摆堂,整整放了两屋子。

据说因电视机是黑白的,还特地在嫁女箱柜中放上数量可观的压箱钱。

此事在当地热闹了几天,纪录很快被打破了。

一位卖葱姜的女儿出嫁,专程从市区叫了二辆出租小轿车,越过黄浦江,在乡镇上兜风,酒席摆了三天三夜,嫁妆光彩被就有二十四条。

要知道,这不是家招女婿,男家排场还没有算上。

浙江、杭州一些地区所有的嫁妆中,一只红漆马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几乎是头等重要的。

马桶叫做“子孙桶”,用马桶作象征物,显然一是因为它与生殖器官常常接近,二是因为这个桶状的东西与妇人的孕育器官和生产通道相似。

马桶中要放进枣子、花生、桂圆、栗子、荔枝,取“早生贵子”、“五子登科”之意,还有的用五只红鸡蛋放入马桶,亦取“五子登科”之意。

送“子孙桶”不但是祝愿男家早日生子,而且男家亲友中如有久不生子者,也可以向主人要“子孙桶”中的红蛋和喜果吃。

据说,吃了很快就会有喜,就会生男孩。

许多地方俗规嫁妆不能称“送”,以避“送上门的货不值钱”之忌,故俗谓之“发嫁妆”。

发嫁妆,是展示女家风采的最佳时候,故各地都盛行张扬和炫耀,流行着“亮嫁妆”的风俗,有些地方说是“摆架子”。

广东人发嫁妆的情景火爆异常,铺张奢侈,炫耀而繁琐。

出嫁前一天,女家就将嫁妆发到男家,做嫁妆的工钱由男家支付,曰“搬嫁妆”。

豪门送奁,用大灯笼上写明“×府送奁”或“×府双喜”字样,向仪仗店雇佣人夫,将所有妆奁一一用红绳拴牢,或置于下柜(用以载乘物品,形同方桌)上,或以食箱盛载,或担或抬。

嫁女的妆奁,应有尽有,从厅房中的家什、床上用品、衣服箱柜、厨房用具、便溺洁具、香案锡器,样样俱全。

别具一格的是与嫁妆同行备有一份《奁仪录》,上面将所有陪嫁之物一一列录,以示慎重,丝毫也不怕繁琐。

男家收到嫁妆,要对照奁仪录件件清点,并必须回一张“敬贮佳奁,禺子婿某某载拜”字样的红柬帖。

《奁仪录》以绫裱面,起首二页是洒金红纸,其余每页都是红纸印金色间行。

首二页通常写着“荆钗裙布”或“荆布家风”四字。

再后是分类:锡器、银器、家什、顾绣、玻璃、花瓶、镜屏、时钟、箱笼、床铺被褥、卫生洁具等。

豪门大户还有屋契、田契、当押招牌及侍婢等等。

小户人家也有谷箩、米箩、食箱、刀剪、秤尺等。

浙江金华、东阳一带,在迎亲日发嫁妆。

喜日清晨,女家便把所有的嫁妆就一一搬到场院,从木制家具到竹器制品,从生活用品到家用电器,统统用红绸捆扎,上面放上松柏、万年青、红绿纸屑,扎成抬扛,排成队列,然后燃放爆竹,众乡亲闻声赶来围观评议,热闹非凡。

吉时一到,媒人带领着男家派来的迎妆队到来,先将男家委托她带来—的利市红包送给女家,以支付女家掌厨、烧水、梳新娘头以及打发乞丐,再送上猪心、红烛等礼。

这时,女方才举鞭炮,让嫁妆起程,发往男家。

有趣的是媒人要肩扛数根翠竹,谓之“子孙竹”,在前领路,一路不停地放着鞭炮,张张扬扬,浩浩荡荡地前往男家。

在湖州一带,当女家把嫁妆发到男家后,由男方根据嫁妆的多少,包“行嫁包”给扛嫁妆的人,然后把嫁妆件件摆开,陈列于堂屋中,放鞭炮,招呼亲友、邻里都来观看,俗称“亮嫁妆”。

说起“亮嫁妆”之俗,以广西荔浦一带最为奇特。

按当地俗规,亮嫁妆在洞房内进行,俗称“开嫁妆箱仪”。

仪式在婚宴后,新人敬茶完毕举行,由舅爷(没有舅爷的由伯爷或叔爷代替)主持。

准备开箱前,舅爷高唱:“左边箱,右边箱,金子银子亮堂堂”。

唱毕打开箱子,一边拿出箱内的物品,一边高唱嫁妆名称。

拿一件唱一声,每拿出一件东西都随带出一些撤在箱面上的纸钞、硬币,哨哨落地,满屋飞扬。

在围观者的“喔!喔!”声中,洞房里呈现热烈的气氛,显示娘家的富有。

舅爷把拿出箱的嫁妆交给一位专门接物的人,在洞房的床上、桌上、地上一一摆开,让众人观看一番,以示体面。

箱中除值钱的细软之物,手工绣品、衣料、日用品外,还有几样必不可少的陪嫁物:一小扎火柴,一小包食盐,一小瓶油、醋、酱,以示新娘勤俭能干,治家有方,同时炫耀娘家赔嫁齐全,吃、穿、用样样不愁。

上海南汇一带,在迎亲日前一天发嫁妆,有“填箱”之俗。

按当地俗规,新娘的红绿被须由嫂子缝好,父母把陪嫁给女儿的被头、土布、衣服、头巾等一一递给阿哥、阿嫂,由嫂子打成铺盖放到嫁妆箱中,以示这些东西都是哥嫂同意后陪嫁给女儿的,以免日后家中产生矛盾,谓之“填箱”。

然后嫁妆置于堂屋,点上红烛。

男家迎嫁妆的人来到后先付女家请各种师傅的开销,而后由阿舅开始发嫁妆。

首先发一只子孙桶,发时说,“一眼眼破家牲椰拿仔去(即一点点破东西你拿去吧)”,然后大家才能动手搬嫁妆。

有趣的是,当地俗规嫁妆一不能挑,二不能抬,也不能扛,一律用手拿。

拿了嫁妆出门后一定要朝东南方向走,半路上嫁妆不能转手又不能停,而且明显??,却偏偏兜远路走,俗称“兜青龙”,其实是炫耀炫耀,故意“摆架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