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乐府:乐府本是秦汉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因配有乐队,故名。
汉武帝时扩充其功能,它除了将文人诗辞和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外,还承担采集民歌的任务。
魏晋以后乐府日渐衰落。
南北朝时乐府演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乐府最明显、最优秀的产物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2、相和歌:相和歌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是两汉乐府在“街陌谣讴”基础上吸收了“楚声”和“新声”而形成的一种有丝竹、歌唱及舞蹈之艺术表演形式。
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等地。
其曲式结构短小精悍,音调流畅优美,且舞曲居多,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形式。
3、八音:周代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律:律是指特定乐音的高低标准,它规定了乐音的绝对高度。
律是由原始的自然法则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律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标准音,以利于乐器的制造和使用。
5、十二律: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
自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6、四声:传统音韵学关于声调的分类法。
即把汉字声调分为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上(降调)、去(升调)入(包括全入和半入)四类。
7、谱:乐谱是记录音乐的方法。
中国传统记谱法主要有工尺谱、减字谱和声诗谱三种。
8、琴曲:琴曲是指用琴来演奏的曲子,亦称“琴曲”。
琴曲的范围很广,有独奏曲,也有合奏曲;有文人创作的琴曲,也有整理和加工民间音乐的琴曲。
9、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调子叫曲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等。
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平仄及用韵等规定。
10、曲牌:曲牌是元曲中一首诗(或一韵)小令所用的腔调(或说曲牌名称)。
同一曲牌的曲子可以由不同人演唱,但同一曲牌的平仄格律是固定的。
11、唱赚:唱赚是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体裁,也称“鼓板赚”、“鼓段”、“赚”。
由同一词牌的歌曲连缀而成,属于套曲体裁。
音乐史复习资料
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1.关于音乐的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西汉刘安在<淮南子.道应训>一书中有其说法.鲁迅先生为了表示赞同,在<门外文谈>中作了形象说明.原始社会的音乐比较简单,由于语言不发达,主要是以节奏为主要内容.其节奏多为打击乐.人们在劳动实践中丰富了音乐的内容,也结合了舞蹈.舞"由'巫'演变而来.是女士的称呼.原始社会的乐舞'三人..."祈祷丰收时所用.大夏乐舞<大夏>是一盛大的歌舞作品.宣扬夏禹治水的功绩.六代乐舞<云门>皇帝时期的乐舞.祀天神.表达宗教信仰.西周时期的乐舞;礼乐制度为"宫廷雅乐体系".主要用在古代祭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西周时期的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有较好的发展.其时间是:七年.13岁入学,20岁毕业.其内容是:音乐思想,演唱和舞蹈.其人员来源是:大多数是贵族,极少数的民间优秀青年.八夷:8人一队,共8队.总计64人.六夷:6人一队,共6队.总计36人.四夷:4人一队,共4队.总计16人.周代南方民间歌曲集<楚辞>由西汉刘向辑.世称这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其代表作是<九歌>由屈原作.<郑卫之音>郑国和卫国战国两地的民间音乐,其内容多为男女逗趣的情歌,丽多彩,具有商代音乐民风,并代有邪的色彩.<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最初是配乐的歌词,它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由孔子所编.是北方民歌.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春秋战国时期:说唱音乐有所发展.如:<成相篇>是一种唱诵文体.最早兴起于民间.商代的乐器:青铜器制造.什么?由芦苇和竹子制作.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高山><流水>三分损益法:是最早记录方法.记载于<管子.地员篇>以弦长为基础,以"益一'和"损一'的方法,交替,相生,再加上方纯五度的方法,以求得各音律.其计算公式:1X3<的四次方>=81......宫81X4\3=108......微<益一>108X2\3=72......商<损一>72X4\3=96......羽<益一>96X2\3=64......角<损一>音乐思想:以儒道墨三家为代表.<选择性记忆>1:儒家学派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崇尚"先王之道"主张'为政以德'提倡所谓的"礼治".重视音乐教育,重视民音,首创私立学校,兴办民间教育事业."仁者爱人"仁构成了他音乐思想的核心和灵魂.追求的音乐是美和善的统一,提倡"雅乐"反对'郑声',主张用音乐教化民众,拯救礼崩乐坏的局面,深爱统治集团欢迎.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些观点主要是继承了孔子关于礼的学说和以仁善政的思想,并且有所创新.大力提倡"仁"'仁者爱人''仁政"仁人""仁术'并升华到了"天下归仁'"乐合同'的境界.除'仁'以外,孟子还提出了"与民同乐"最难能可贵的观点.当然,这一点在当时具有一定阶级性,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背景下,是永远实现不了的.荀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于<乐论>篇.其著作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其音乐思想升华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美与善的高度统一.哲学上主张'性恶伦".他不固守旧的礼乐制度,而是从实际出发,主张按照"以古持今'"以时顺修"的原则,改造礼乐,创造新的音乐作品,以适应新时期社会教育的需要.2: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老子--其著作<道德经>是一部具有辩证法思想的作品.道家否定音乐.他认为音乐是引起人民欲望的根源.主张'无为而治"采取'愚民政策,'无知无欲",只有无欲,才可以免于自取祸患.主张"大音希声',这是老子音乐思想的最高境界,要求自然,朴素,虚静,天然.也是作为"道'的声音的最完美的音乐.庄子--主张清静而为.对音乐,不完全否定,却否定人为的造作音乐.把音乐分为三类:"天籁,地籁和人籁".保持一种物我双忘,澄明虚静的心境,求得天人合的本体,是庄子所苦苦追求的精神乐园,也是他的音乐思想最高的境界.3:墨家学派以黑子为代表墨子反对儒学的一系列观点,主张"非乐'把对一切音乐活动,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音乐生活的持绝对搞议的态度.重视生产.非乐论,是站在广大劳动者一边的,其宗旨是'无用,无利地广大民众的就反对."他认为音乐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作为战争的武器,所以是完全没有用处的.这种浅显的非乐思想,功利思想,是构成墨子音乐思想的核心之一.黑子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他根本不懂音乐,更不知道音乐有调节劳逸的效果和作用.因些说,墨子非乐是为了当时快要崩溃了的奴隶制度大唱挽歌,他的思想体系被后来新兴的统治都所欢迎,接受.汉乐府的建立:一种音乐机构.由汉武帝开创,汉武帝设立乐府的动机是自已享乐,但却对民间音乐的集中改编,加工,提高,继承,扩大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有着极大的贡献.由汉哀帝下令撤消."鼓吹'是汉族原有军乐与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的产物.鼓吹乐,以打鼓吹奏为主的器乐合成形式.与当时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有一定的关系.汉代的民歌:1.<相和歌>是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唱形式,无伴奏,清唱,也称"徒歌'.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与舞蹈表演,乐器演奏相结合,不断的加工,结合,形成一种较大的音乐形式,被称之为"相和大曲".相和歌经过四个过种即:"徒歌--但歌--相和--相和大曲'二十八解曲:李延年改编的<摩诃兜勒>.琵琶:有汉琵琶<又称秦汉子>和秦琵琶<又称为"三弦">.如<海青拿天鹅>,是明代时期著名的琵琶曲.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古琴曲有<广陵散>,全曲四十五段.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为报杀之仇的故事.拥有庞大的结构与深刻的哲理,在历史上被称为"曲之师长"乐曲隐含着反叛精神和对崇高情操的讴歌.南北朝时期的歌舞表演形式'大面".又称"代面".各族音乐融合:如龟兹乐<新疆库车>,西凉乐<甘肃西北部>.高昌乐,康国乐,天竺乐,安国乐,疏勒乐.南方的清商乐是一部民歌总集.南北民间音乐相融合.吴歌南朝乐府民歌,流行于以金陵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现存326首.内容细腻.西曲流行地以荆州为中心的长江中部地区,现存142首.内容多为"断肠'之乐.阮:是中国旧有的弹拨乐器,当时统称琵琶.又为"阮咸".<何承天新律>南朝宋国人.根据假设黄钟的振动长体为9寸,用"三分损益法'进行推算,仲吕还生'变黄钟"为8.8788寸,与正黄钟相比较着0.1212寸,于是将它分为十二差值各0.010,这样,到第十三律时,加0.1212寸恰成9寸而还生黄钟.<表略>唐代时期的音乐家有:万宝常,白明达,裴神符,康昆仑,曹刚,李龟年,永新等.唐代<大曲>;基于相和大曲,是一种歌舞,器乐并重的大型歌舞曲.第一部分为'散序',是节奏自由的散板,第二部分称'中房或拍序',也叫"排遍',第三部分从'入敲'开始,以舞蹈为主.如<霓裳羽衣曲>根据其风格不同,也叫<法曲>.<法曲>来源于东晋及梁代的"法乐".追求的是清雅,而大曲借助于鼓声,比较热烈.<阳关三叠>唐代,王维.隋唐<燕乐>是统治阶级在宫廷宴享活动中所用的各种乐舞的总称.说唱音乐是一种叙事性有说有唱的大型声乐体裁.如;<成相篇>就是用韵文说唱形式写的.说唱音乐有;诸宫调,鼓子词<板腔性曲艺>,弹词和涯词等.宋代的词:柳咏,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东坡,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也有不少揭露阶级矛盾和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杨州慢>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声乐作品之一.作者姜夔,此作品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他的爱国思想和对侵略战争的厌恶之情.戏曲艺术:如杂剧.以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分为三个部分:艳段,正杂剧段和散段.如<踏谣娘>,<参军戏><参军戏>是一处以讽刺,滑稽为主的戏曲形式.其唱腔一般选用当时较流行的民歌,曲子和大曲的片断.如阮本.北宋后期,在女真族统治区流行.以模拟各种社会职业人物,为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积累了表演艺术经验.元曲:散曲是元杂剧兴盛前后流行于市井,勾栏的一种音乐形式和文学体裁.来源于民间小调和小令.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秧歌:历史悠久的风俗歌舞,常在春节间表演.宋代称之为"村田乐"锅庄:藏族的一种民间歌舞节目,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明代的舞蹈理论的发展,最大贡献者是朱载堉.著有<乐律全书>.弋阳腔:又称"高腔'起于江西弋阳.以锣鼓伴奏'一唱众合'的演唱形式.形式通俗,唱腔灵活自由,富于口语化,群众容易接受.昆山腔:又称昆腔,昆曲,昆剧.清初时期以昆腔为代表的传奇剧,其代表人物"南洪北孔"之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弦索备考>器乐合奏曲集.清代蒙古族人荣斋编.用工尺谱记写,收有13套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乐曲。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六代乐舞:歌颂帝王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云门大卷》《大咸》《韶》《大夏》《大濩》《武》乐舞特点: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为现整,常有很少歌词加入感叹词,节奏突出但旋律性不强,是氏族成员集体创作。
音乐尚无阶段性,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传授物质生产知识。
组织生产活动,主要的音乐形式有乐舞和原始歌曲,诗,歌融合的乐舞形式居主要地位二、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可奏出完整的七音音阶。
夏:禅让制→王位世袭制残存的诗歌:三易:夏《连山》商《归藏》周《周易》“巫”出现的意义:它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艺术家和领导者表明了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音乐组织的利用那个、国家设领导人负责音乐活动的历史由此开始。
雅乐——指郊庙祭祀、朝会典礼时演奏的音乐。
雅乐的性质:音乐有助于推广德行的教化,亦即向被统治阶级灌输封建论理,道德观念的作用,雅乐体系还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想过(通过)礼乐制度来显示对人民的威慑力量。
周公制礼作乐,严格的等级制度表现:乐队王宫县,诸侯轩县,大夫判县,大特县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演机构——周王朝的音乐领导,机构是“大司乐”。
八音分类方法:金——钟,石——磬,土——缶,革——鼓,丝——琵琶、湖、木——梆子,匏——笙,竹——笛子意义:1、第一次乐器分类法。
2、器乐艺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3、音乐文化较高层次的反映。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群。
编钟15革,编磬32革,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二十五弦琴12件,鼓4件,麓2件,排箫2件,笙2件。
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意义。
1、青铜铸造工艺和高律科学达到一定高度,体现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音乐才能2、用实物驳倒“中国音乐就是五声音阶的说法”,3、宣告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令现代人震惊,符合近代音乐音响学,乐律理论的一整套乐器4、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标志当时高度发展水平。
三分损益法:又叫五度相生法,是我国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求律的方法,是按振动体长度计算的。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音乐的起源:1照搬说2模仿说3数理说4凭空说5社会生活说6语言说彩陶盆: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村发现距今约4500余年,属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意义:1陶盆图像形象地反映了原始音乐舞蹈的面貌2首例乐舞研究鲜明的实物最早的证据3最早鼓乐舞的实物。
原始乐歌乐舞的内容:1朱襄氏之乐(求雨)2葛天氏之乐(八支歌: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3伊耆氏之乐(祈求丰收)4阴康氏之乐(古老健身舞)5弹歌(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反映狩猎活动)6黄帝时的云门(图腾)7尧时的箫韶(九韶.最高水平)骨笛-是在河南舞阳县发现的距今近8000年历史的用动物骨头制作的吹奏乐器。
意义:文化至少有8000年历史的可靠数据;说明新石器时代的成就;说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使用七声音阶的高度发达器具。
骨哨:远古时期在浙江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近7000年历史的用动物骨头制作的一种吹奏乐器.陶埙:新石器时代发现的用陶土烧制的闭口吹奏乐器.夏启《九韶》.歌颂夏禹治水功绩<大夏>乐舞.夏代的侈乐:夏桀夏纣.中国最老的情歌歌词:候人兮猗(南音)商代音乐:巫乐淫乐. 濩:商代著名的一部传统乐舞,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乐器:打击乐(鼓罄编磬钟编钟编铙)吹奏:埙.龠.说明商代已经出现的吹管变奏乐器,体现制作工艺进步.夏乐律的成就:1反映当时人们音高音列乐音形态方面形成了观念2已经存在五声和七声音阶3半音音程的出现,说明已具备发明十二律学说的前提西周时期的音乐概括:1形成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设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2乐器有系统化的分类法,称八音3乐律学产生十二律吕和旋宫转调4成为礼的附庸西周音乐等级:王的乐队-四面,诸侯-三面,卿和大夫-两面,士-一面;王的舞队-64人八佾;诸侯-36人六佾;卿大夫-16人四佾;士-4人二佾雅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雅乐指我国古代社会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使用的音乐.特点:典雅庄严;篇幅长而规整;节拍缓慢;齐奏为主;曲调简单.周代乐舞分类: 1六代乐舞-六乐:黄帝《云门大卷》尧时《咸池》舜时《大韶》禹时《大夏》商时《大濩》周初《大武》2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帗舞-执五彩丝织物裁成的条子、羽舞-手持鸟羽制成的道具,皇舞-由五彩全鸟羽,旄舞-执牦牛的尾巴,干舞-执盾牌,人舞-用长袖舞蹈.以上两种是用来教贵族子弟学习.3散舞4四夷之乐5宗教性乐舞-受重视:干旱求雨《舞雩》秋季驱除瘟疫《傩舞》周代推行音乐的目的:期望以音乐的和谐求得天地君臣上下人心的和谐,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民众心态的平和,天地人性的完美统一,长治久安.西周的乐器-八音(金-钟镛钲)石(罄.鸣球)土(埙.缶)革(鼓.建鼓.雷鼓.灵鼓)丝(琴.瑟.筑)木匏(簧.笙.和.芋.巢)竹(箫.褫.管)西周乐律律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 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教规范的崩塌破坏,礼乐一统的官学体系土崩瓦解,私学兴起,礼崩乐坏体现在王子朝奔楚.八佾舞于庭.郑卫之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各类音乐作品305篇,分为风-民间歌曲160篇,语言通俗自然,雅-大雅小雅,语言丰富篇幅较长.经过专业提高.颂-周鲁商颂,古老祭歌舞曲.楚辞:代表作离骚,实质是楚地原始祭祀鬼神的歌舞,延续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是《九歌》,共11首.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示上古楚文化的魅力,融入巫术和宗教于一体的音乐,从侧面体现战国各诸侯国民间音乐蓬勃发展的景象.(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成相篇》:荀子模仿民间音乐形式而填词的一首长诗.意义:说唱音乐的远祖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之际,正式确立用数学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弦长比例的科学理论.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对我国音乐史有重大意义.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总音域达5个八度,十二律齐全;一钟双音三度音程,这套编钟的上层扭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音乐思想(论述)儒家:积极提倡音乐,肯定音乐,孔子提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把音乐作为一种手段,与礼配合,赋予其治理天下的政治功能,对于仁,主张使用礼乐手段,来贯彻仁(做人的道德)为核心的学说.墨家:对音乐的态度是持否定态度,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是正确的,但他偏激的反对以至主张禁止一场音乐是错误的.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对音乐的态度也持否定的观点.老子的音乐观是大音希声,认为最美的音乐史一种自然的,无声的境界.该观点积极意义在于反对统治阶级的侈乐风气,其消极一面是反对一切欲望,这对音乐文化不利.庄子则不完全否定音乐,只是否定人为造作的音乐,他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只有天籁才是一种自然神化的音乐,具有自然朴素的一面,但否定人的主观作用,把音乐神秘化,具有消极的一面.《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由公孙尼子所作,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原理和音乐创作方法的基石.1谈论本质特征: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物动心感”说.2谈论音乐与政治艺术标准的关系:3谈论音乐的阶级化方面4谈论音乐的政治的关系5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乐记阐述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6对音乐美感认识,认为音乐应使人产生愉悦感受.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始于秦代,汉承秦制,其宗旨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同时还要对民歌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写歌词,演奏和演唱等.汉乐府的领导人是协律都尉李延年.鼓吹:因受北方民族的马上之乐影响形成的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1黄门鼓吹-天子宴乐群臣时所用2横吹-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3短箫铙歌-社,庙,郊祀,校猎等场面盛大的活动4骑吹-用于卤薄,随行车驾相和歌:是两汉间对民间歌曲艺术加工或另填新词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发展过程:徒歌,但歌.相和歌.相和歌可分为引,曲,大曲三类,大曲中分为艳-歌舞形象与动作有关,解-主体部分多次出现,趋-出现在结尾部分速度快属于高潮部分.百戏:民间舞蹈体现1巴渝舞(描写战争)2鞞舞(用有柄的单面鼓作为道具)3公莫舞-用巾或衣袖作为道具4铎舞-用铎作为道具5盘舞汉代统治者为发展百戏的四项措施:1设立国家乐舞机构-乐府2汉代载宫廷内还专门设置俳优部,集中优秀艺人进行节目的加工和演出3为了加强对乐舞.杂技的管理,汉代在雅乐以外,另设散乐专部,这是过去历朝没有的音乐专门机构4国家经常举办一些盛大规模的百戏演出.汉代器乐发展:排箫.羌笛.笛.笳.角.筑.箜篌.琵琶.琴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的贡献1总结历代兴亡经验教训,突出强调礼乐是治国的必经路明确提出”礼乐教化之功也”的命题2强调音乐是”人心之动”蕴涵音乐的主体性原则3既强调文质相互依存,不可或缺,主张”先质而后文”清商乐:以相和歌为内容的北方民歌,与南方民间音乐融合,形成当时较著名的《清商乐》,主要为清商三调,瑟调以角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宫为主,其中的(和送)或在曲前,或在曲后,大致具有引子或尾声的含义.主要流行于建康.吴歌:最早是徒歌形式的,以后逐渐发展有管弦伴奏,吴歌歌曲内容细腻.代表作<黄鹄曲><团扇郎><大子夜歌>西曲:产生比吴歌晚,流传地区大体以今湖北江陵为中心,多是反映商人游女的生活,充满水上船边的情调代表作<乌夜啼><莫愁乐><那河滩>吴歌和西曲的共同点:大多是情歌,主要因为南朝统治阶级的腐朽造成.歌舞戏:指渊源于汉代百戏中情节性的歌舞和角觗,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代表作有:<代面-大面><钵头-拨头><踏谣娘-谈容娘>魏晋南北朝乐器发展:打击乐器:方响.锣.钹.星.拨弦乐器:曲项琵琶.五弦琵琶.吹管乐器:筚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乐曲:1<酒狂>该曲据传为阮籍所作,音乐基本上由一个主要曲调在不同高度上稍加变化重复.乐曲打谱为三拍子,并在弱拍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造成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的感觉.2<石调-幽兰>我国目前最古老的,用文字谱记谱的琴谱,是唐人手抄本,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幽兰乐曲所表现出的内容.3<胡笳十八拍>蔡琰所作,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苦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思念和不忍骨肉分离的强烈情感.4<广陵散>汉末出现,产于广陵描绘战国时期铸剑工匠儿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题.嵇康<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称为嵇康四弄,<声无哀乐>声并不表现一定的感情,他与感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声只能触发已经形成于内心的哀乐之绪,而不能使人产生哀乐,因此声本身并无哀乐,并不表现哀乐之情,当然也没有哀乐之别,而只有大小单复高低舒疾猛静善恶的不同.都具有”和”的特性,这”和”的特性来自天地自然,为音乐自身所具有,不会因人的哀乐在心,心情并不平和,因此,音乐只能引起人的躁与静,而不能唤起相应的感情,乐曲能以其丰富的音调吸引人们,使人们心随音调的舒疾,高而起伏变化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感到心满意足,欢欣愉悦,以为声能给人快感和美.得出的总结性理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则是主观的东西,二者互不相干,音乐并不包含哀乐,也不能唤起相应的哀乐.新律和笛律:何承天的新律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字计算对于十二平均律的探索.荀勖的笛律:在于发现”管口校正”的规律,并制作出较为精确地律管十二支笛(竖吹)每笛吹一律,正应十二律隋唐宫廷燕乐:1隋代七部乐.九部乐(国伎-西凉乐.清商伎-清乐.高丽伎-朝鲜.天竺伎-印度.安国伎-中亚西亚.龟兹伎-古龟兹国音乐.文康伎-礼毕)2唐代九部乐.十部乐3坐部伎.立部伎-唐代创作乐舞.4大曲(唐代大曲结构:散序-节拍自由,不歌不舞,中序拍序或歌头;破或舞遍-舞蹈为主)5法曲-佛教法会6歌舞隋唐音乐机构:1大乐署:是唐代太常寺下属的一个音乐机构,职责是主管雅乐和燕乐以及音乐艺人的培训和考核.2鼓吹署:也是唐代太常寺下属的一个音乐机构,职责是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还兼管百戏.3教坊(女乐):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需要而建立的音乐机构.职责是在宫中训练培养乐工,传习和管理宫廷音乐.4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以”丝竹之戏”的乐器演奏为主,多由男性担当.唐代民间俗乐:参军戏:在唐代的百戏中,产生于东晋石勒时期的参军戏是一种以讽刺.滑稽为主的戏曲形式,参军时当时的一官职名,以官职作为歌舞戏的名称,可见当时是以讽刺贪官污吏为内容的歌舞戏.参军戏是有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来扮演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演的参军这一角色与后来戏曲中的净有关联,而苍鹘与后来的丑角有关系.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也称之为小曲,根据曲子所填的词称为曲子词代表作有:敦煌歌辞总编中的<望江南>.变文与俗讲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为了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隋唐音乐著作:1隋代虞世南编撰的《北堂书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保存许多古代音乐史料2《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成书于视元年700,是武则天召集元万顷等著作郎编撰的.对于认识唐代乐律宫调理论有参考价值.3《教坊记》是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所著.本书记述了教坊的起.源制度及轶闻4《羯鼓录》是一本有关乐器羯鼓的专著,由唐代羯鼓名手南卓所著.该书记载羯鼓由来,羯鼓名手及有关轶事5《乐府杂录》是唐昭宗乾宁年间国子司业段安节所著,是一部对唐代音乐追忆性的见闻录,保留许多珍贵史实.隋唐乐律学方面成就:1八十四调:八十四调理论是隋代音乐家万宝常.郑译根据龟兹音乐家苏袛破的”五旦七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也称’燕乐二十八调’隋唐乐器与乐曲:乐器有三百多种左右,其中琵琶.筚篥.笙.笛.羯鼓.等乐器占重要地位.乐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一首优秀古代歌曲.<梅花三弄>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古琴曲,最早是一首笛曲,相传为东晋恒伊所作.<离骚>是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一首琴曲.该曲最早见于明代<神奇密谱>隋唐记谱法:1古琴字谱2燕乐半字谱音乐家:歌唱-许和子.何满子.张红红.念奴.李龟年.乐手:段善本-琵琶.李凭-箜篌.唐玄宗.白居易。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1. 郑卫之音原指郑、卫等地区的民间歌舞音乐,郑、卫二国乃商遗民聚居地,因而郑卫之音实际上是一种保留了浓郁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
后世儒家扩大了郑卫之音的内涵,用以泛指与雅乐不同的、源于民间音乐的俗乐,又名“新乐”以区别于代表古乐的雅乐。
因为由女性表演,又称女乐。
春秋以来,这种音乐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有取代雅乐的趋势。
2. 秧歌剧:1943年,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响应毛主席的”从工农兵出发”,”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的号召,走向社会,体验,挖掘根植于人民中间的民间音乐,在陕甘宁边区掀起了一场新秧歌运动,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了”秧歌剧”这种新型小歌剧。
”秧歌剧”的音乐吸收了戏曲和民歌中的某些因素。
剧情较为简单,主题集中,有两、三个角色。
题材大多反映边区人民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减租斗争等内容。
第一部秧歌剧是《兄妹开荒》(安波曲)。
其后产生了《一朵红花》《夫妻识字》《减租会》等秧歌剧作品,为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的产生积累了创作经验。
3. 聂耳: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
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
他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两个方面,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聂耳的音乐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以深刻反映现实和密切与群众相结合作为出发点。
具有民族的和大众的特点,富于时代特色。
聂耳创作体现了我国革命音乐的正确方向,为“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4.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
创作领域包括大合唱、歌剧、管弦乐曲、器乐独奏和重奏,在他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合唱。
代表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群众歌曲《到敌人后方去》、抒情歌曲《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儿童歌曲《只怕不抵抗》、器乐作品《中国狂想曲》等。
中国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
1.荀子成相篇:他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歌曲成相篇,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共56段,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
2.成相:体裁形式的名字在周代劳动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的雏形。
3.戏曲:周代优梦模仿孙叔敖,是戏曲表演的萌芽。
4.八音分类:周代以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瑟,木,匏笙,竹箫。
5.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用于演奏的有64枚,另一种为鎛钟,它的发现弥补了我国古代乐律记载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我国音乐文化在战国初期高度发展的水平。
6.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确立,因数学方法计算各音弦长的比例的科学理论,最早记载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7.儒家:孔子 a.他确立了音乐的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他极其推崇韶乐,认为他尽善尽美,评价大武时认为它尽美未尽善,音乐情绪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的,都要有节制,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颂雅贬郑,他认为郑声淫,郑声之乱雅,认为淫声是乱国的;c.强调音乐的会功能,推崇礼乐治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d.诗歌可以让人兴观群怨;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轮,标志着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成熟。
孟子: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主张倡乐。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非乐;a.音乐对于万民来说没有任何利处,b.音乐解决不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墨子认为王公大人要欣赏音乐必须制造乐器,请乐师,还要花时间去欣赏,既浪费劳力又浪费时间。
他以一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
道家:老子;老子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无知无欲,五音令人耳聋,最理想的音乐是无声的,这种无声之乐恰恰是有声音乐的本源。
庄子:提倡人籁,天籁与地籁;A.批判儒家的礼乐思想,礼乐思想只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工具的手段,所以应该摒弃。
B.推崇自然之乐。
C.倡导适性之乐。
认为音乐应该顺应自然,适合人的本性。
(完整版)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古代部分 :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 : 模拟说、感情说、劳动说乐舞:初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因此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
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校正过,故后辈又称此乐为《韶虞》。
《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关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
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代伟绩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由于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不能够赐予科学的讲解,因此就造成了这种观念的表现。
在无力抗争或抗争失败的情况下,就寄希望于借助某种超自然的法术来推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或能预知他们命运的吉凶。
瞽宗:一个起源于商代的音乐教育场所。
商代的音乐教育不但教本国的贵族子弟,而且还有别国的学生。
天然资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律:1 ,既有旋律性的乐器(骨哨、骨笛、陶埙等),又有节奏性的乐器(摇响器、铃、鼓),说明旋律和节奏是最早的音乐中的两大概素; 2 ,商代出土的编铙、编磬,诚然大小周边,但可以用不相同的厚度调出不相同的音高,说明商代人已经掌握了运用不相同规格的钟体和磬体产生不相同音高的技术;3 ,夏商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五声音阶的歌曲和乐曲。
音乐史复习资料
第二章奴隶社会时期的音乐二、古希腊的音乐1、古希腊的乐器古希腊的乐器见于雕刻、壁画和文学记载的有以下几种:西林克斯(syrinx)用芦苇制成,形似排箫的一种吹奏乐器。
里拉琴(Lyre)手指拨弦而发声,最早由乌龟壳制成,有四根弦,后来在发展中形成很多样式,弦也增多,但以七弦为主。
阿夫洛斯管(aulos):也称竖笛,音色近似于现代双簧管,由两根管子组成,一长一短,各有数孔,可以同时发两个音。
3、古腊音乐的调式古希腊的调式以四声音阶为基础,早期四弦里拉琴的空弦音,刚好是音阶中的四个音。
它的调式看阶是自上而下排列的。
主要调式有:多利亚(两个全音一个半音)弗里几亚(全音半音全音)利地亚(半音、全音、全音)古希腊的记谱法是字母记谱法,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相应的音高。
第三章中世纪音乐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也叫“素歌”或“古罗马赞歌”。
“素歌”有自己的调式体系,在节奏上自由松散,旋律庄严朴素。
歌谱是用纽姆谱记在四条线上。
素歌的特点是:1、有严格的演唱形式和演规划;2、都是单音音乐;3、用拉丁文演唱。
教会调式系统中世纪教会音乐中运用的调式称为“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
教会调式仍沿用古希腊的调式名称,但与古希腊调式不同。
它共有八种调式,四种正调式和四种副调式,将调式的第一级音称为“结音”第五音称为“属音”。
以结音开始的为正调式,以属音开始的为副调式。
伊奥尼亚和爱奥利亚调式(今日的大、小调式)是十六世纪瑞士人格拉里安(1488-1565)才把它纳入调式体系的。
圣咏的记谱现存最早的是9世纪出现的圣咏手抄本,它是用符号谱记谱的。
符号谱又称纽姆谱,它用点、横线、斜线、曲线等符号标记在歌词的上方,2 指示旋律的大致轮廓。
这是现代记谱法最早的根源。
10世纪出现了“表示音高的”纽姆谱,然后出现了用一条或两条线指示某些相对音高的一线谱或二线谱。
到了11世纪初,圣咏开始使用四线谱记谱。
这使相对音高的准确记谱法成为可能,只是这种记谱法还不能准确地表示圣咏的时值和节奏。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2.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表现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3.孔子看过乐舞《韶乐》后,给予了“尽善尽美”的评价。
4.“ 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5.周代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
6.《大武》是颂赞帝王周武王的战功的乐舞。
7.《诗经》可分为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雅多是贵族文人创作的音乐作品。
8.春秋时期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计算乐律的方法——三分损益法。
9. 编钟艺术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最突出的成就。
10.先秦诸子中,孔子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持有“非乐”观点的则是墨子。
11.李延年根据胡曲《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是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的最早记载。
12.汉代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和 .短箫铙歌四类。
13.相和歌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
15.南北朝时期,着名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曾将龟兹乐律理论传授给长安音乐家郑译。
16.清商乐中,流传在今天湖北江陵一带的民间音乐称为西曲。
17.歌舞戏是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具备戏曲雏形的艺术形式。
18.《声无哀乐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着名隐士嵇康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
19.唐代最着名的燕乐大曲《霓裳羽衣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改编。
20.唐代的音乐机构中,隶属于宫廷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
21.隋代乐工万宝常提出了“ 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
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
23.古琴减字谱为唐代曹柔所创。
1.黄帝时的乐舞《咸池》是远古时期一部代表性的乐舞。
(×)2.原始音乐的旋律很发达。
(×)3.远古时期的乐器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4.商代肯定已经存在五声、七声音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于商代。
(错)6.五音孔埙最早见于周代。
音乐史复习
(一)古希腊记谱法:1. 器乐谱:每个符号都有正、侧、反三种位置,原位符号相连接构成自然音阶。
2. 声乐记谱:用字母顺序来记录音列顺序,字母的常规形态用于中心音域。
(一)卡农曲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另一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
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主句”,模仿的声部称作“答句” 。
卡农通常由二至四个声部组成,模仿的声部以各种音程或各种顺序进人 一)新艺术时期(1300-1450年)主要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展开,反映了当时人们要在音乐上找到一个新的发展途径,用新的手段表达音乐内容的需要。
它将世俗音乐的活力注入到宗教体裁中,崇尚以母语写作世俗歌曲,在理论、作曲技巧音乐风格上呈现出新的现象。
(一)偶然音乐——随机创作和演奏的音乐☐创作偶然性——创作上的构思完全靠偶然性的机遇和手段(如拋扔硬币和骰子)☐演奏偶然性——演奏者可在作曲家的乐谱内自由取舍和演奏某一部分(一)雅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
◆雅乐分大雅与小雅。
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
小雅较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
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有唱的,也有只奏不唱的。
(一)琴书明清时曲艺的一种。
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而得名。
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均用当地方言。
曲调因地而异,有坐唱、站唱等表演形式。
主要流派有山东琴书、四川扬琴、云南扬琴、翼城琴书、北京琴书等。
(一)梅兰芳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
他成功地突破了原来京剧旦角中青衣与花旦的严格区分和一些陈规,使青衣与花旦两种角色统一,创造了许多以旦角为主的“古装新戏”,如《黛玉葬花》、《洛神》、《嫦娥奔月》等。
对中国京剧的发展贡献很大。
(一)宗教音乐改革1517年,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
在其改革中,宗教音乐也出现了新形式的圣咏合唱。
(二)宗教音乐改革☐主要为群众所唱,旋律来源有四种:经过特别节奏处理的格里哥利圣咏,以德文代替拉丁文。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声无哀乐论:三国魏时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嵇康,著有音乐美学著作《声无哀乐论》。
提出“音声有自然之积,而无亲于人情。
其因无变于昔,而欢戚并用,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强调音乐的客观自在与人的主观审美。
其目的则是对现实的否定和对传统儒家名教观念的挑战。
公开与司马氏集团公开决裂。
2、诸宫调:宋代的一种大型说唱音乐,多连唱,善描写大型场面,创始人为孔三传,保留下来的是《西厢记》诸宫调(金代说唱本)后由明代王实甫改为戏曲。
3、姜夔: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音乐家。
他精通音律,写有不少词调音乐作品,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是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
其中以《鬲溪梅令》《扬州慢》《疏影》《暗香》《杏花天影》等词曲最有代表。
姜夔在词乐创作上讲究词藻音律,或陶醉于自然景物、或藉此抒发个人离愁别恨伤感情绪。
王国维称其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4、白毛女: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用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民歌戏曲的灵活运用,作曲家们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
在歌剧音乐中,尝试使用重唱与合唱的形式,运用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在乐队方面使用了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
5、流水:两曲从明初以来,又有演变,朱权(神奇秘谱》写在前半部称为《太古神品》的一类中,《高山》短些,《流水》长些,都不分段,证明他是暗示他所辑的是唐代的曲谱,指法也确有晚唐和宋初的痕迹。
6、:王光祈:音乐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字润玙,笔名若愚,四川温江人。
1920年赴德国留学,研习政治经济学,1923年转学音乐。
1927年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1934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代表作《东方民族之音乐》、《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7、昆山腔:又名昆曲、昆腔,是剧种与声腔的统一。
中国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
1.荀子成相篇:他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歌曲成相篇,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共56段,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
2.成相:体裁形式的名字在周代劳动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的雏形。
3.戏曲:周代优梦模仿孙叔敖,是戏曲表演的萌芽。
4.八音分类:周代以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瑟,木,匏笙,竹箫。
5.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用于演奏的有64枚,另一种为鎛钟,它的发现弥补了我国古代乐律记载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我国音乐文化在战国初期高度发展的水平。
6.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确立,因数学方法计算各音弦长的比例的科学理论,最早记载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7.儒家:孔子 a.他确立了音乐的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他极其推崇韶乐,认为他尽善尽美,评价大武时认为它尽美未尽善,音乐情绪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的,都要有节制,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颂雅贬郑,他认为郑声淫,郑声之乱雅,认为淫声是乱国的;c.强调音乐的会功能,推崇礼乐治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d.诗歌可以让人兴观群怨;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轮,标志着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成熟。
孟子: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主张倡乐。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非乐;a.音乐对于万民来说没有任何利处,b.音乐解决不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墨子认为王公大人要欣赏音乐必须制造乐器,请乐师,还要花时间去欣赏,既浪费劳力又浪费时间。
他以一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
道家:老子;老子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无知无欲,五音令人耳聋,最理想的音乐是无声的,这种无声之乐恰恰是有声音乐的本源。
庄子:提倡人籁,天籁与地籁;A.批判儒家的礼乐思想,礼乐思想只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工具的手段,所以应该摒弃。
B.推崇自然之乐。
C.倡导适性之乐。
认为音乐应该顺应自然,适合人的本性。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一)一.远古时期:.音乐形式:歌、舞、乐合而为一(基本因素是节奏),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古歌、古乐舞)。
①《弹歌》——狩猎。
②《八阙》——农牧。
③ 《蜡辞》——祭歌。
④ 《云门》——黄帝拜神乐舞(图腾)。
⑤ 《咸池》——尧崇天乐舞(星座)。
⑥《萧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乐器:①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最古老的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年可考的依据。
支,距今年。
音孔不一,五、六、七、八。
七音笛居多,保存完整。
②骨哨,陶埙(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孔)、籥。
③鼓——山西陶寺鼍鼓,永登土鼓,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
二.夏商时期。
.音乐发展:与远古乐舞性质不同,有阶级烙印。
①《大夏》:歌颂夏禹治水。
②《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③巫乐:求雨,驱鬼逐疫,出征。
.乐器:磬——石制。
虎纹大石磬。
山西陶寺夏磬。
编磬——故宫商代编磬,三枚一组。
“永启”、“夭余”、“永余”。
埙——商代,五孔。
钟——陶钟。
商代青铜钟。
编钟——河南安阳商代编钟,三个一组。
编铙——殷墟,五件一组。
三.西周。
(奴隶制社会达到鼎盛).周代礼乐制度实质——等级制度。
(可作填空或者名词解释,如:判县。
).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罗列的严格规定。
① 乐队——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代礼乐制度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罗列的严格规定。
天子的乐队为四面罗列,称宫县。
)②舞队——天子八佾;诸侯六佾;挨次递减。
.典礼仪式,祭祀,宴飨的步骤。
.乐舞:①六代乐舞: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宴享,儒家雅乐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箫韶 ( 九韶 );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由来。
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
②小舞:彩绸舞、羽毛舞、牛尾舞、长袖舞。
(娱乐性强,道具与舞的关系)③散乐:民间音乐。
④四夷之乐:周边部落音乐、歌曲。
⑤宗教性乐舞:攤舞。
.八音分类法: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西周有多达多种乐器。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上海国立音乐院:[笔记上:建立于1927年,蔡元培任校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
1929年夏,该院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院,萧友梅任校长。
该院主要教师:萧友梅(理论组曲)、朱英(琵琶)、王瑞娴(钢琴)、李恩科(视唱练耳)、吴伯超(二胡),外教查哈洛夫,阿克萨柯夫等,出版学术性刊物《乐艺》、《音乐杂志》。
]1927年10月,萧友梅向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的蔡元培,提出在上海创设音乐院的计划,得到蔡元培的支持,聘萧友梅为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和音乐院筹备员,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
初由蔡元培兼任校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主持一切,后由其代理院长,翌年12月27日正式聘为国立音乐院院长;1929年7月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
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专”,设预科、本科、研究班,并附设师范科与选课,成立了相当于系的理论作曲、有键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和国乐等组,形成了两科一班五组的较为完备的专业设置。
老师:萧友梅、黄自、朱英、青主、吴伯超、周淑安、应尚能、李惟宁和原在广州后到音专的陈洪,以及以歌词作家参与创作的易韦斋、龙榆生、韦瀚章、廖辅叔等;学生: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为代表。
2、国乐改进社(大同乐会):[笔记上:1920年郑觐文成立于上海,以中乐为主①仿制和改革民族乐器;①组织当时最大规模的民族乐队;①改编演奏国乐曲,柳尧章改编了大型民乐合奏套曲《春江花月夜》。
]大同乐会子成立以来的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建树,成为当时国乐改进潮流的重要成果。
大同乐会通过招收学员,聘名家施教,并辅之以相关的中西音乐课程,并以与音乐演奏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育了一批国乐人才,一些当时和以后知名于中国乐坛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都曾是该会成员和曾在该会受教。
从“五四”前后开始的国乐改进活动,对于民族器乐的新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
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
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音乐史复习
蜡辞:古代部落岁末祭祀万物唱的歌;希望来年不要发生自然灾害;反映了先民祭祀神灵气球丰收的愿望..刑天氏之乐:神话传说中的乐舞..是说刑天氏和炎帝部落打仗被杀后化作精灵拿着斧头盾牌跳舞;是远古祭祀战神的月舞..伶伦:是皇帝时代的乐官..皇帝令伶伦作律;伶伦到昆仑截竹听到奉还鸣叫制作了“十二律”;是我国最早关于乐律的记载..大夏:是夏代歌颂大禹治水的着名乐舞..形式是在编管乐器伴奏下吗;由64人表演富有劳动气息治水场面的月舞..虎纹特磬:商代乐器;通体虎纹;是商代乐器中的精品..反映了统治者达到冥界观念和享乐意识..乐悬:周代选怪和使用乐器的规格制度..规定天子诸侯秦代夫和士悬挂钟磬分别为四面三门两面和一面..三分损益法:我国春秋时期的生律法;用增加或减少弦长三分之一反复求律的方法....曾侯乙编钟:属于我国战国初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套编钟..共65件;总音域夸五个八度;可在三乐记:我国最早一部音乐理论着作..内容主要总结了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同时论述个八度内构成完整半音阶..代表着先秦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发展水平..了音乐的本质音乐和政治的关系..主要反映了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洛阳汉墓乐器群:发现于济南;编钟音域达四个八度;是我国今年来中大考古发现;为研究汉代宫廷音乐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打谱:古琴术语..指将琴谱转化演奏过程中对节拍节奏和理解;演奏者在弹奏时加进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清商乐:我国魏晋时期汉族民间音乐的总称..包括相和歌、江南吴歌、荆楚西声三种..享有“华夏正声”之美称..何承天新律:南朝宋人何承天创造的一种律制..反映了我国心律事情乐律研究的重要成就..宋书乐志:南朝梁时人沈约的着作..在我国音韵学的星辰与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燕乐大曲:唐代音乐形式之一;又称唐大曲..是综合器乐、歌曲和舞蹈大型歌舞音乐..结构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音乐风格主要有“清商大曲”“龟兹大曲”和“西凉大曲'弦索谱:唐代燕乐半字谱的一种;为弹弦乐器使用的曲谱与记谱法;属于因为谱系统..通典乐典:通典是专门论述历史典章制度的通史;第七卷为乐典;内容较为系统;记述全面保存了大量珍贵资料..是我国第一步具有音乐历史源流记述特色的着作..变文:唐代宗教宣传的说唱形式..利用讲故事和唱经方式叫做”俗讲”或“讲经文”;变文是俗讲之话本..形式为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渤海乐:唐朝渤海国的音乐;靺鞨音乐为主体;兼容中原音乐与高丽音乐之影响..渤海国宫廷音乐仿唐朝体制;设置太常寺..旋宫转调:古代宫调理论术语..旋宫指吊高的转换;转调指雕饰的变化;每一调高能够有五种或七种调式..白石道人歌曲南宋姜夔的歌曲集..由三种记谱法写了三类歌曲..祀神曲越九歌用律吕字谱记写;琴歌古怨用减字谱记写;17首调歌曲用宋代俗字谱记写..这是一部保存了宋代歌曲的谱集;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杏花天影姜夔14首自度曲之一..货郎儿:宋代说唱音乐的一种..起源于民间小商贩沿街的叫卖声调..这些买声调的腔调不断加工后称作货郎儿..至元代被作为曲调用于杂剧和散曲音乐之中..蔡元定十八律:南宋蔡元定创立的律制..记载于律吕新书一书..即在三分损益发生出十二律后继续生六个“变律”在律学上是一个突破..白沙细乐:纳西族礼仪音乐..细乐即丝竹乐..明初大量中原移民迁入云南;由中原音乐演变而成..木卡姆:新疆维吾尔族古典音乐;由声乐器乐舞蹈组合而成的大型套曲..以南疆木卡姆规模最大..在结构上;木卡姆大致有穷拉额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组成..魏氏乐谱:明代歌曲传谱..元代杂剧和南戏有哪些不同之处元代是杂剧的鼎盛时期;到元末杂剧趋向衰落;南戏取代了杂剧;开辟了我国以南戏为主体的戏剧时代..1流传地区..杂剧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全国性剧种;南戏是流传于我国南方的地方性剧种..2剧本结构..杂剧一本四折;结构比较严密南戏则较为自由3演唱方式..杂剧通例为一人主唱南戏则各角色都唱..4曲调来源..杂剧音乐以继承唐宋以来的传统音乐为主;南戏则以民间歌舞音乐为主..5音阶形式..杂剧多用七声音阶南戏多用五声音阶..6音乐风格..杂剧雄健刚劲南戏柔美缠绵..7作品题材:杂剧多表现重大历史题材与现实;南戏多反映市民生活..1简述万物有灵观念在原始乐舞中的表现现象极其实质万物有灵观念亦称泛灵论;形成与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以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精灵的控制之下..进而产生了图腾意识;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植物或无生物有着特殊的关系;此物乃该氏族的保护着或象征;因此经常举行崇拜仪式;有成图腾崇拜..我国原始时期的乐舞作品;如葛天氏之乐、朱襄氏之乐、咸池、萧韶等往往都有原始人万物有灵观念的反映..文献记载反映;不同的氏族有着不同的祭祀对象;文献与乐舞作品可以相互印证;同时;这种原始的宗教观念也是原始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2简述西周雅乐的历史特点及其历史作用雅乐是我国周王朝建立的第一个宫廷音乐体系..自此;奠定了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这样一种和“礼”相配合的用于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音乐;就称雅乐..它和民间歌曲十五国风;贵族创作歌曲大雅小雅一起;成为周乐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最为重要的地位..雅乐是周人提倡的一种;有节制的、适度的音乐..目的是为了汲取商乐恒舞于宫;酣歌于室这种宗教狂热色彩之淫乐而导致亡国的教训..因此可以将雅乐归纳为四个特点:1它是一种有队形变化的群舞形式;表演者多为男性;2音乐的演奏有一定的程式规范;3有特定的内容和历史内涵;4具有修身养性、和睦家庭、安定社会的教育意义和作用..西周雅乐的最高典范就是六代之乐..西周雅乐是周朝的文化产物;对于西周近300年间的社会统治秩序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本身音乐美感也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审美意识观念..六代之乐又是周初我国传统乐舞具有集大成意义的代表性作品..雅乐起到过推动历史进步意义的作用..3简论唐九部乐;十部乐、和坐部伎立部伎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特点这四者都属于唐代宫廷燕乐的范畴;前者是初唐时期确立的宫廷歌舞;或称为唐朝宫廷音乐的第一阶段..后者是盛唐时期的宫廷歌舞;或称作唐朝宫廷音乐的第二阶段;期间有一定的年代交叉;在性质上;多部乐属于唐代各个民族和地区的传统歌舞;二部伎多为唐代的创作歌舞..两者之间;既有继承关系;均建立在多民族音乐风格基础上的歌舞形式又有发展关系有传统歌舞形式向创作歌舞形式过渡;但都显示了唐朝歌舞音乐的盛大规模和宏伟气派..唐九部乐和十部乐是在隋朝九部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宫廷燕乐体质..因此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隋唐时期多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坐部伎和立部伎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宫廷歌舞音乐..坐部伎为小型歌舞;立部伎为大型歌舞..音乐风格主要有清商乐、龟兹乐和西凉乐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大曲成为唐代歌舞音乐中最高成就的形式;将中国歌舞音乐的发展推向了历史上的顶峰阶段简述朱载堉新法密率的含义及其意义我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于1581年完成的新法密率最早记载于律学新说;是一种求各相邻律之间其频率比都相均等的一种律制..其方法是在2和1之间;求出十一个数;形成十三个数的等比数列..它的提出;彻底解决了我国律学史上长期不能解决的黄钟还原难题..他提出的这一理论;不仅在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世界上也是第一个提出的十二平均律学说..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同时反映了我国明代在世界律学研究领域中所具有的领先地位..试论隋唐时期西域歌舞大规模传入中原地区的历史成因及其对中国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答:1历史成因方面:1.张骞出始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来;西域音乐就开始络绎不绝地传入中原地区..西域音乐开始风靡中原..2.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黄河流域地区和西域接壤;我国北方政权相继由汉化的鲜卑人和鲜卑化的汉人统治;进一步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西域音乐更是畅通无阻地涌入中原;风靡南北..3.隋唐统治者将多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建立宫廷燕乐的“国策”..李唐王室的家世渊源于北朝的少数民族拓跋鲜卑;其民族文化的血缘关系使得唐朝统治者对西域音乐有着特殊的爱好与文化趋向..4. 中古时期是我国歌舞伎乐时代;西域歌舞所具有的异乡情调进一步强化了歌舞伎乐的民族风情与色彩;使得歌舞音乐成为一股时代性的潮流;并且发展到我国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时代高度..2历史影响方面:1.西域各名族歌舞在中原地区的广泛传播形成了中国音乐具有更加多元化的特色..2.加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血缘联系;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建立了民族和睦团结的无形纽带..3.造成了我国音乐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优良历史传统..这样的传统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直到今天西方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时;依然具有极强的承受能力和吸收容纳的能力..试论我国近古时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答:1近古时期属于音乐文化转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阶段..随着大唐帝国皇权政治和皇室经济的衰落;大型宫廷歌舞音乐也随之衰落..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使得市民艺术异常活跃;各种民间音乐形式纷纷兴起..中国音乐由歌舞伎乐形态转型为民间音乐形态;进入了以民间音乐为主流的新时代..2近古时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1.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相继进驻中原;先后建立王朝..面对异族政权的入侵威胁;排斥外来音乐;用以维护和巩固汉族政权统治地位;歌舞伎乐和外来音乐地位一落千丈..2.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形态成为中国音乐的主流形态;民间音乐趋于高度繁荣与发展..3.民间音乐的形式主要有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大类别..4.中国音乐的表演场合移向了勾栏;瓦舍;茶楼等广阔的民众局和场所和商业集中地..5.民间音乐中的戏曲音乐和文人音乐的“词乐”“琴乐”成为具有时代高度水平的音乐形式..6.民间音乐在历史地位上第一次超越了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在我国历史上从未享有被如此高度重视的地位..3近古时期民间音乐高度发展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大量的非文化物质文化遗产宝藏..这些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文化源泉..试论孔子音乐思想的基本特征以及评价..答: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音乐是儒家音乐思想的创立人..他生活在我国社会剧变的春秋时期;他得音乐思想也带有特定的时代观念制约..1建立“礼乐合一”的理论体系框架..“礼乐思想”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并且贯穿了他言论与行动始终..孔子第一次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礼乐体系构架;为礼乐完整的礼乐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2提出“诗乐无邪”的音乐美学理念..孔子要求诗乐反映社会现实、真实表现人们感情的原则..对音乐本体美感特征的高度与认知;体现了他对音乐服务于政治、服务于伦理教化的美学理念..3提出“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孔子在理论上明确区分了美与善的不同艺术特征;将“美”定位于艺术高度..肯定了韶乐引人入胜的感染力..“善”的内容;在孔子论述大武的本意中则是指音乐的时代风格..4音乐思想中的复古保守意识..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潮流面前;孔子的音乐思想具有明显的复古保守意识..最早提出了雅;郑对立的观点..孔子在社会转型与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依然坚持其文化观念与政治观念;呈现出褒雅贬俗的审美取向..孔子开儒家音乐思想之先河;在我国封建社会确立了礼乐思想的主流地位;奠定对音乐本质认识的理论基础;倡导了社会功利的价值取向;立中国主流音乐思想之根本;这些对于巩固封建文化统治祈祷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孔子复古保守的审美传统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也有着消极方面的影响;他过分强调音乐的政教意义禁锢了音乐艺术的独立地位;导致后世雅乐的僵化和衰亡..孔子的音乐理念是儒家音乐思想的灵魂;他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堂乐歌(五星必考):1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我国新型学堂里“乐歌”课所教唱的歌曲。
2产生的原因是当时中国时局极端危害需要变化图强。
3倡导变法的新知识分子根据国外的见闻,认为音乐能够改变人。
4学堂乐歌主要是日本,欧美的歌曲填词,偶尔有创作歌曲。
5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易(名词解释、简答题)
(二)沈心工《黄河》(四星必考):1上海人、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饿作者之一。
21904年编写了《学校唱歌集》,代表作《黄河》(填空、名词解释、连线题)
(三)李叔同(五星必考):1浙江平湖人。
2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创办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3他在日本独立创办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4第一个想中国国内介绍欧洲贝多芬等音乐家,1918年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5创作学堂乐歌《送别》《春游》等成就最为突出。
(填空、名词解释)
(四)《送别》《春游》:李叔同填词,学堂乐歌时代作品。
(填空、连线题)
(五)《四大名旦》(四星必考):1特指二十世纪初京城四大名旦。
2包括学堂乐歌(五星必考):1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我国新型学堂里“乐歌”课所教唱的歌曲。
2产生的原因是当时中国时局极端危害需要变化图强。
3倡导变法的新知识分子根据国外的见闻,认为音乐能够改变人。
4学堂乐歌主要是日本,欧美的歌曲填词,偶尔有创作歌曲。
5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易(名词解释、简答题)
(六)沈心工《黄河》(四星必考):1上海人、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饿作者之一。
21904年编写了《学校唱歌集》,代表作《黄河》(填空、名词解释、连线题)
(七)李叔同(五星必考):1浙江平湖人。
2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创办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3他在日本独立创办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4第一个想中国国内介绍欧洲贝多芬等音乐家,1918年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5创作学堂乐歌《送别》《春游》等成就最为突出。
(填空、名词解释)《送别》《春游》:李叔同填词,学堂乐歌时代作品。
(填空、连线题)
《四大名旦》(四星必考):1特指二十世纪初京城四大名旦。
2包括梅兰芳、程梅兰芳《贵妃醉酒》(五星):1江苏泰州人,著名京剧演员,四大
(八)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等四人。
3该称谓起源于1921年。
4以梅兰芳为首。
(填空、名词解释)
(九)梅兰芳《贵妃醉酒》(五星):1江苏泰州人,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
(填空、名解、连线)
(十)南麒北马(三星):南麒指周信芳,北马指马连良,关东唐指唐韵笙。
(;填空)(十一)肖友梅(五星):广东中山人,同盟会早期盟员,1912公派赴德国学习音乐,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之父,创办上海国立音专。
代表作《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填空、名解、简答)
(十二)上海国立音专(五星:1中国第一所专业新型音乐院校,1927年创办。
2蔡元培任首任院长,萧友梅主持工作。
3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早期新型音乐家。
(填空、名解、简答)
(十三)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四星):江苏武进人,著名国学家,音乐家。
(填空、名解)
(十四)李锦辉《可怜的秋香》(四星):湖南湘潭人,作曲家,擅长儿童歌舞和通俗歌曲。
(填空、名解、连线)
(十五)刘天华《光明行》(五星):1江苏江阴人,音乐家,民族器乐家。
2组织国乐改进社,创办《音乐杂志》3第一次在学院建立了二胡教育体系。
(填空、名解、简答)(十六)王广祈(三星):音乐理论家,最早系统比较东西方理论。
近代第一个向东西方介绍中国理论的人。
(填空、名解)
(十七)华彦钧《二泉映月》(五星):江苏无锡人,民间艺人,人称“瞎子阿炳”(填空、名解、连线)
(十八)青主《大江东去》(三星):1广东惠阳人,音乐理论家。
(填空、连线)
(十九)黄自《长恨歌》(四星):1上海人,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执教上海音专。
2《长恨歌》清唱剧,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3培养了包括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谭小麟。
(填空、名解、连线、简答)
(二十)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五星):1广东番禺人,2留学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杜卡。
31938到延安鲁艺任音乐系主任3称号“人民的音乐家”创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填空、名解、连线、简答)
(二十一)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五星):1云南玉溪人,1930年到上海,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码头工人歌》等2《义勇军进行曲》因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广泛影响被选为国歌。
(填空、名解、连线、简答)
(二十二)马思聪《内蒙组曲》(三星)(填空、连线)
(二十三)贺绿汀《游击队之歌》(四星)(填空、连线)
(二十四)刘雪庵《长城谣》、任光《渔光曲》、张寒晖《松花江上》、麦新仁《大刀进行曲》、安波《兄妹开荒》、郑律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三星)连线(二十五)马可《白毛女》(五星):1歌剧是欧洲传统综合型艺术体裁2五四以后中国音乐家一直在尝试创作3《白毛女》创作首演于1945年4月,4重要唱段《北风吹》《杨白劳》(填空、名解、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