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1894年《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选集第4卷

合集下载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此文,马克思写于1877年11月左右。

1877年10月俄国彼得堡《祖国纪事》杂志刊载了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

这篇文章包含对《资本论》的错误解释,这促使马克思写这封信,但此信没有寄出。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从他的朋友的遗稿中发现了这封信。

这封信涉及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俄国村社的前途以及唯物史观等问题。

有关这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与俄国的民粹派进行过争论。

1861年改革以后,俄国开始了从半封建的农奴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和革命力量迅速增长的时期。

马克思认为俄国正面临着伟大的社会革命,这个革命将成为欧洲历史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马克思同俄国政治、文化界许多人士来往密切,如洛帕廷、拉甫罗夫、丹尼尔逊、柯瓦列夫斯基、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等。

马克思为了能够对俄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俄国的朋友们获得了大量的俄文书籍、杂志和文件,并依靠这些珍贵的材料对俄国的土地关系、地租、农业生产以及整个俄国经济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因此,他了解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洞悉俄国的内外事务。

当时俄国革命者的观点同马克思的学说相去甚远。

这些人虽然读了一些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但并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的学说。

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把农民当作共产主义理想的体现者,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农民身上。

他们代表农民的要求和利益,因而被称为民粹派。

他们认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应当不同于西方国家而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经过农村公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或大大接近于社会主义。

实际上,这是一种空想的农民社会主义思想。

此外,他们还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严重影响。

1877年在俄国报刊上出现反对《资本论》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的评论。

自由派的机关刊物《欧洲通报》第九期上刊载了俄国庸俗政治经济学家尤利·茹科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一书》。

1882年俄文版序言

1882年俄文版序言

2,马克思、恩格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研究和回答
❖ 有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甚至根据以上情况想象出两个马克思,即 早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的对立。这些人站在这样的立场去看待 上述材料,认为马克思、恩格斯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重申了俄国 公社存在着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可能,并 由此断定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所 提出的与他们早年不相一致的思想。这种理解值得研究。
❖ 对此马克思提出:“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
2,马克思、恩格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研究和回答
❖ 序言对俄国公社能不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这一问题的回答 更加深入和具体。马克思、恩格斯的回答说,这要取决于两个先 决条件:一是俄国革命,二是俄国革命必须引发西方无产阶级革 命,并且“双方互相补充”。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俄国公社才 能够不必自杀就能获得新生,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 峡谷,而吸收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俄国,我们看见,除了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狂热和刚开始发展的资 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那么试问:俄国公 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 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 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 ❖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惟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 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 够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2,马克思、恩格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研究和回答
❖ 第二,就我们在上面所引的序言的两段文字而言,马克思、恩格 斯首先指出的是:俄国公社这一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虽“大半土 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但“已经大遭破坏”。

恩格斯生平

恩格斯生平
露沙皇俄国和英国对中国的侵略,预言今后必 将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1870年9月,恩格斯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10月 , 当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在国际的后期发表 《论权威》等著作,总结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批 判了巴枯宁派的无政府主义思潮。1877~1878 年恩 格斯写出《 反杜林]论 》,深刻批判E.K.杜林唯心主 义先验论的哲学、庸俗的政治经济学和假社会主义, 第一次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 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该书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 全书。1880年,把《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 要的内容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小 册子,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中广为传播,马克思 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恩格斯从1873年开始对自然 辩证法的研究,写了许多札记和 片断。这些手稿在恩格斯逝世后 被编成《自然辩证法 》一书出版。
其中《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 中的作用》一文,科学地解决了 人类起源的问题。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 , 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出 版马克思文献遗稿工作 。 1885 和1894年先后出版 《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完成了马克思未竟之业。 1884年,恩格斯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书,论述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揭示 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对抗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 的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指明 私有制、阶级、 国家消 亡和 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批判资产阶级学者、拉
他是德国社会主义 理论家及作家, 哲学家,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 一,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 袖。世界无产阶级的伟 大导师和领袖。
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 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
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 特理科中学。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见本版第3卷)是列宁早年的...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见本版第3卷)是列宁早年的...

前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见本版第3卷)是列宁早年的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列宁为研究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问题、进而写作该书,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这些资料的一部分汇编成了本专卷。

列宁于19世纪90年代投身革命活动时,俄国已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在俄国正缓慢地向前发展着,而原封未动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农奴制残余成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同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如何对待此一现象,这在当时“成了俄国社会主义者的主要理论问题,最热烈的争论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纲领性原理的解决都以这个问题为转移”(见本版第1卷第232页)。

列宁为了确定俄国革命的性质、目标和方针,开展了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

从总体上讲,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会带来若干消极影响,但它符合俄国当时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崭新的无产阶级也将不断壮大,它必然成为俄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列宁通过这一研究得出如下政治结论:俄国面临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无产阶级首先要发动和联合农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消灭农奴制残余,促进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社会的阶级结构,进一步实行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众所周知,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个运行过程,是把已经实现工业化的英国作为典型形态的。

而俄国的条件则与英国大不相同,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不象在英国那样典型,它具有自身的许多特点。

马克思已注意到俄国的这些特点,他专门研究过俄国1861年改革后的经济材料,曾打算以俄国为例把他关于地租和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的学说进一步具体化并加以发挥,但他的计划未能实现。

这一工作是由列宁来继承的。

列宁对俄国地租的研究,不仅注意到了资本主义下的地租,而且更多地注意到了与此并存的、农奴制和半农奴制下的地租,以及由此向资本主义地租过渡的形式。

对_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_问题的商榷意见

对_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_问题的商榷意见

1998年第1期第35卷(总185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PEK I N G UN I V ER S IT Y(H 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 o.11998 General N o.185 V o l.35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商榷意见赵家祥内容提要 近十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存在不少误解。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误解做了分析,并谈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二、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否与他早年的思想相矛盾?三、能否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作者认为,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的关键,在于要用他们自己的逻辑去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要把后来列宁的思想加在他们头上,也不要用原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去注解他们的思想。

关键词 俄国公社 俄国革命 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中国革命 二重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近十多年来我国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一大“热点”,出版了一批著作,发表了很多篇论文。

争论颇多,分歧极大。

不少论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作了很好的解释和发挥。

但也有些研究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存在不少误解。

本文不拟全面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仅就本人认为存在的某些误解谈几点商榷意见,向同仁请教。

我认为,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的关键,在于要用他们自己的逻辑去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要把后来列宁的思想加在他们头上,也不要用原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去注解他们的思想。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 自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来,俄国农村公社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马恩全集研读笔记目录(余斌)

马恩全集研读笔记目录(余斌)

马恩选集网络版目录根据电子版整理。

原文的注释有选择性地以括号【】的形式放在原文之中。

批阅者的议论以蓝色字体标注在{}里,并注有“批注”字样。

文章的编排以其标题的汉语拼音为序。

紧接其后的是简短的介绍或摘录。

在整理的过程中,去掉了一些关于人名或事件的注释,也尽可能多地去掉以外文形式表现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存在是因为译者对自己的翻译缺乏足够的信心,希望读者从原文去把握其含义。

本人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本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思维的科学,没有必要过于纠缠某些细节。

——批阅者第一卷目录下载第一卷《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革命的进展不是在它获得的直接的悲喜剧式的胜利中,相反,是在产生一个联合起来的、强大的反革命势力的过程中,即在产生一个敌对势力的过程中为自己开拓道路的,只是通过和这个敌对势力的斗争,主张变革的党才走向成熟,成为一个真正革命的党。

”波斯和中国“这些把炽热的炮弹射向毫无防御的城市、杀人又强奸妇女的文明贩子们,尽可以把中国人的这种抵抗方法叫作卑劣的、野蛮的、凶残的方法;但是只要这种方法有效,那么对中国人来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英国人把他们当作野蛮人对待,那么英国人就不能反对他们充分利用他们的野蛮所具有的长处。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在亚洲,从远古的时候起一般说来就只有三个政府部门:财政部门,或者说,对内进行掠夺的部门;战争部门,或者说,对外进行掠夺的部门;最后是公共工程部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解析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解析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解析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文献之一,这部作品对于
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本文集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探讨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分析的素材。

首先,在第4卷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讨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对社
会和劳动阶级的影响。

他们分析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并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的矛盾和危机。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性分析,他们揭示了劳动者剥削的本质,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其次,在本卷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讨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核心概念。

他们认为,社会历史是由阶级斗争驱动的,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是被剥削阶级的觉醒和组织。

他们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此外,在第4卷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讨论了工人运动的组织和策略。

他们呼
吁无产阶级团结起来,通过工人自组织和阶级斗争争取自身权益和解放。

他们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鼓励工人阶级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对资
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性分析、对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探讨,以及对工人运动的组织策略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社会问题和探寻社会变革路径的重要参考。

这本文集的阅读对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大教授推荐的中外政治制度阅读书目

人大教授推荐的中外政治制度阅读书目

第一部分:政治制度理论和方法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政治和政治制度,群众出版社,1984年。

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72年。

4.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5.洛克:《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目的》,《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2005年。

6.洛克:《论国家的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2005年。

7.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讨论党争及代议政体的优点)、第十四篇(讨论共和政体和民主政体及其与国家幅员间的关系)、第二十三篇(在论证了邦联的缺点后,提出需要一个同拟议中的政府同样坚强有力的联邦)、第三十九篇(论证美国只能采取共和制度)、第四十一篇至四十三篇(讨论宪法所授权力问题)、第四十七篇至四十九篇(这几篇非常有代表性,尤其是第四十七篇,论证了新政府的结构及其各部门的权力的分配)、第五十一篇(论证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在这篇中包含了广为人们引用的“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天使了……”这一著名观点),商务印书馆,2004年。

8.托克维尔:《美国的政治社团》(即原书上册第二部分第4章)、《美国的民主政府》(即原书上册的第二部分第五章)、《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主要原因》(原书上册第二部分第九章)、《美国人在市民生活中对结社的运用》(原书下册第二部分第五章)、《关于结社与报刊的关系》(原书下册第二部分第六章)、《一般结社与政治结社的关系》(原书下册第二部分第七章),《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

9.罗伯特·达尔:《政治分析:为何?怎样?什么?》、《政治体系的相似性》(主要阐述政治体系的特征)、《政治体系的差别》、《政治制度:大众政制和霸权政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阅读篇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阅读篇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选读篇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1卷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题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题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题部分00846224刘拓索引1、恩格斯和毛泽东谈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

2、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对中共放弃既定革命目标的看法。

3、混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4、不认为我们现在已经建成社会主义。

5、近代中国社会已经是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6、大革命失败后,将一切资产阶级视为我们的对立面,要与他们争夺革命领导权。

7、民族资产阶级走上社会主义改良道路是被逼的。

8、毛泽东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9、毛泽东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步骤。

10、毛泽东谈中共在党的建设中所暴露的主观主义、贪污腐化问题及解决方法。

11、毛泽东将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国情的再创造。

12、毛泽东谈要一分为二地看斯大林的功绩和错误。

13、毛泽东谈国共合作的原则1. 下面是一组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材料1我们对待小农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呢?在我们夺得国家政权的那一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第一,法国纲领的论点是完全正确的:我们预见到小农必然灭亡,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其灭亡。

第二,同样明显的是,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时候,我们绝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无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像我们将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

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当然,到那时候,我们将有足够的手段,向小农许诺,他们将得到现在就必须让他们明了的好处。

——摘自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1894 年11 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98—499 页。

材料2农业怎样改造?就是按照农民自愿(不能单靠行政命令,尤其不能采用强迫办法),一步一步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由办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办半社会主义的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办完全社会主义的生产合作社(集体农场)。

因为大家劳动,力量大,单干办不到的事,互助组能够办得到,互助组办不到的事,合作社能够办得到,所以互助组比单干强,合作社比互助组强,走一步就能使生产发展一步,生活提高一步。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年之际□庞仁芝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用德文版公布于世。

160年来的情况仍然如恩格斯在1888年所指出的那样,《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

《宣言》的影响之所以如此深远,根本原因在于它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规律,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要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进一步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必须深入研究《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一、“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宣言》运用唯物史观阐明: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引发了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表明,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自己。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

无产阶级,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阶级,处于被奴役、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它又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因而能够肩负起资本主义社会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由此看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本文凡未加注的引用,均引自《共产党宣言》)《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两个必然”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原理。

首先,“两个必然”揭示的是一种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势,本身并不回答某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何时灭亡。

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指出:“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

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0页。

)其次,“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如同以往的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54)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54)

《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宗教问题的著作。

写于1894年6月19日至7月16日间,原载于1894—1895年《新时代》杂志第1卷第1期和第2期上。

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2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

1894年6月19日—7月16日,应《新时代》杂志邀请,恩格斯写下这篇文章,全面介绍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本质,系统阐述了科学的无神论。

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首先对基督教产生的历史原因、演变过程作了科学的解释。

他根据对大量史料,特别是对《启示录》的分析,指出最初的基督徒主要来自属于人民最低阶层的受苦受难的人,他们在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下,只能在宗教领域寻找出路。

恩格斯认为,基督教作为诱使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彼岸世界的宗教,必然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因此,这个世界宗教在产生300年之后便从奴隶和被释奴隶、穷人和无权者的宗教,从奴隶社会中被压迫群众的宗教,变成剥削者的国家官方宗教,变成在精神上奴役劳动者的工具。

其次,恩格斯把原始基督教同现代工人运动做了比较,指出两者具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共同点:“基督教和后者一样,在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

……两者都遭受过迫害和排挤,信从者遭到放逐,被待之以非常法:一种人被当作人类的敌人,另一种人被当作国家、宗教、家庭、社会秩序的敌人。

”再次,恩格斯论述了宗教和现代工人运动的本质区别。

他指出,虽然原始基督教和工人的社会主义都宣传要摆脱奴役和贫困,但是两者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基督教是在死后的彼岸生活中,在天国里寻求这种得救,而社会主义则是在现实里,在社会改造中寻求”。

《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是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早期基督教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法德农民问题》:恩格斯论述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重要著作。

写于1894年11月15日至22日。

载于1894—1895年《新时代》杂志第1卷第10期上。

1928年上海远东图书公司出版陆远的中译本《农民问题》;1951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曹葆华、毛岸英翻译的《法德农民问题》单行本。

论落后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

论落后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Journal of Chongq in g Un i ve r si ty of S c i e n c e a nd Technology(SociM Sciences Edi t io n)No.5 2013论落后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侯丽平摘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落后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俄国和东方落后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设想。

然后,由列宁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付诸实施。

其次,“斯大林模式”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一系列路线、政策,造成了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

最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5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3)05—0017—03 作者简介:侯丽平(1983一),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2-12-19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跨越理论的提出和进行了论述。

他从俄国农村公社所处的具体历史环论述境出发,阐述了俄国农村公社内外条件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强调了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肯定成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

在西欧发达的资本主果,来改造公社的内部结构,更新其内在机制,从而义国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然而在俄实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超越。

这就国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工人运动的不是说,俄国要想“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断发展,出现了发生革命的形势。

因此,探讨那些经就必须“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发展.成了果”。

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对如何吸取资本主义的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

切肯定成果作出具体探讨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41)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41)

《〈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恩格斯论述俄国农村公社命运和俄国革命前景的重要著作。

写于1894年1月上半月,载于1894年在柏林出版的恩格斯《〈人民国家报〉国际问题论文集(1871—1875)》,后同《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一起被收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论俄国》。

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2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版第4卷。

1894年,恩格斯发表在《人民国家报》上的多篇国际问题论文将受邀结集以《〈人民国家报〉国际问题论文集(1871—1875)》为名重印出版。

面对“住在俄国国内外的一些俄国人”向他“请求”发表对俄国问题的看法,以及文中“所引的马克思的一封信被俄国社会主义者做了各种极不相同的解释”,恩格斯在重印之际“不得不试图从对俄国当前经济状况的历史比较研究中得出某些结论”,由此写下这篇文献,以“作为对这篇旧文章的补充”。

《〈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恩格斯批判了认为俄国可以从农村公社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

他通过对俄国的社会经济新发展的分析,批判了那种不顾客观社会历史条件,把农村公社当作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手段的看法,指出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解决只有高得多的发展阶段才产生了的和才能产生的问题和冲突,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的。

在社会历史中,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独特的最后的产物。

第二,恩格斯分析了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条件。

他指出,一般说来,刚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可以利用公社土地所有制的残余,缩短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避免西欧所遭受的由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苦难,而这方面不可缺少的条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以及对这些国家的积极支持。

由此,对于当时“越来越快地转变为资本主义工业国,很大一部分农民越来越快的无产阶级化,旧的共产主义公社也越来越快地崩溃”的俄国,恩格斯在分析中指出,唯有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俄国革命,而这场革命“会给西方的工人运动以新的推动,为它创造新的更好的斗争条件,从而加速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的胜利,没有这种胜利,目前的俄国无论是在公社的基础上还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都不可能达到社会主义的改造”。

恩格斯 《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

恩格斯 《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

《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恩格斯(1894年1月上半月)首先我应当更正一下:准确地说,彼·特卡乔夫先生不是巴枯宁主义者,即不是无政府主义者,而是自己冒充的“布朗基主义者”。

这个错误是很自然的,因为上面提到的那位先生,按照当时俄国流亡者的惯例,在西方面前表现自己同全体俄国流亡者团结一致,并且在他的小册子里实际上还为受到我抨击的巴枯宁及其一伙进行辩护,仿佛我的抨击是针对他本人似的。

330他在同我的论战中所坚持的对于俄国共产主义农民公社的观点,实质上是赫尔岑的观点。

赫尔岑,这位被吹捧为革命家的泛斯拉夫主义文学家,从哈克斯特豪森的《对俄国的考察》331中得知,他的庄园里的农奴不知道土地私有,而且时常在相互之间重新分配耕地和草地。

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没有必要去熟悉那很快就为大家知道的事情,即土地公有是一种在原始时代曾经盛行于德意志人、克尔特人、印度人,总而言之曾经盛行于一切印欧民族中的占有形式,这种占有形式,在印度至今还存在,在爱尔兰和苏格兰,只是不久前才遭到暴力压制,在德国,甚至现在在一些地方还能见到;这是一种衰亡中的占有形式,它实际上是所有民族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的共同现象。

然而作为一个泛斯拉夫主义者,这位充其量不过是个口头社会主义者的赫尔岑,却从中发现一个新的口实,使他能够在这个腐朽的西方面前用更鲜明的色彩来描述自己“神圣的”俄罗斯和它的使命——使这个腐朽的、衰老的西方返老还童和得到新生,必要时甚至不惜使用武力。

老朽的法国人和英国人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实现的东西,俄国人在自己家里却有现成的。

“保存农民公社和保障个人自由,把乡村的自治扩展到城市和整个国家,同时保持民族的统一——这就是俄国未来的全部问题所在,也就是西方思想家正在行动起来力求解决的同一个社会矛盾的问题所在。

”(赫尔岑给林顿的信)332这就是说,在俄国也许还存在政治问题;但“社会问题”在俄国则已经解决。

赫尔岑的追随者特卡乔夫像赫尔岑一样把事情看得很简单。

思政人物-恩格斯

思政人物-恩格斯

与马克思合作创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了第一部著 作《神圣家族》。他们指出,只有物质生 产才是历史的真正发源地,人民群众才是 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神圣家族》书影
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走访工人区的情景
1845年,恩格斯写出《英国工人阶级 状况》一书,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 在矛盾,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 及金钱道德观进行了批判,第一次明 确地指出无产阶级所处的政治经济地 位必然推动它去争取自身的解放;提 出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思想。
• 恩格斯从1873年开始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写了许多札记 和片断。这些手稿在恩格斯逝世后被编成《自然辩证法》 一书出版。其中《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 文,科学地解决了人类起源的问题。 • 1879年,同马克思合写《通告信》,批判德国党内苏黎世 三人团的改良主义和投降主义。此外,还同马克思一起, 对英、法、美等国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流派进行批评 和揭露。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 文献遗稿工作。 • 1885和1894年先后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完成 了马克思未竟之业。 • 1884年,恩格斯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用唯物史观分析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阶级产生的过程,阐明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书中还对婚姻 家庭及其道德起源和历史演变以及性爱问题作了详细论述。 • 1886年,他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一书,系统地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 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唯心史观,精辟地论述哲学的基本问 题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 及《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恩格斯还对美、艺术等问题 进行了论述。

恩格斯 自然界和社会

恩格斯 自然界和社会

恩格斯自然界和社会(一)社会及其形成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又增添了新的因素——社会,这种发展一方面便获得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更加确①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一下子“在一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约设想,马克思思格斯在1850年以后就不再重提了。

——编者注定的方向。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8页。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能。

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

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

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532页。

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

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年12月下半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345页。

(二)社会的演进1.社会演进的几个主要时代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尝试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在没有大量增加的资料认为需要改变以前,无疑依旧是有效的。

在三个主要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中,不消说,他所研究的只是前两个时代以及向第三个时代的过渡。

他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又把这两个时代中的每一时代分为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1.蒙昧时代1.低级阶段。

这是人类的童年。

人还住在自己最初居住的地方,邵住在热带的或亚热带的森林中。

……2.中级阶段。

从采用鱼类(我们把虾类、贝壳类及其他水栖动物都算在内)作为食物和使用火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329首先我应当更正一下:准确地说,彼·特卡乔夫先生不是巴枯宁主义者,即不是无政府主义者,而是自己冒充的“布朗基主义者”。

这个错误是很自然的,因为上面提到的那位先生,按照当时俄国流亡者的惯例,在西方面前表现自己同全体俄国流亡者团结一致,并且在他的小册子里实际上还为受到我抨击的巴枯宁及其一伙进行辩护,仿佛我的抨击是针对他本人似的。

330他在同我的论战中所坚持的对于俄国共产主义农民公社的观点,实质上是赫尔岑的观点。

赫尔岑,这位被吹捧为革命家的泛斯拉夫主义文学家,从哈克斯特豪森的《对俄国的考察》中得知,他331的庄园里的农奴不知道土地私有,而且时常在相互之间重新分配耕地和草地。

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没有必要去熟悉那很快就为大家知道的事情,即土地公有是一种在原始时代曾经盛行于德意志人、克尔特人、印度人,总而言之曾经盛行于一切印欧民族中的占有形式,这种占有形式,在印度至今还存在,在爱尔兰和苏格兰,只是不久前才遭到暴力压制,在德国,甚至现在在一些地方还能见到;这是一种衰亡中的占有形式,它实际上是所有民族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的共同现象。

然而作为一个泛斯拉夫主义者,这位充其量不过是个口头社会主义者的赫尔岑,却从中发现一个新的口实,使他能够在这个腐朽的西方面前用更鲜明的色彩来描述自己“神圣的”俄罗斯和它的使命——使这个腐朽的、衰老的西方返老还童和得到新生,必要时甚至不惜使用武力。

老朽的法国人和英国人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实现的东西,俄国人在自己家里却有现成的。

“保存农民公社和保障个人自由,把乡村的自治扩展到城市和整个国家,同时保持民族的统一——这就是俄国未来的全部问题所在,也就是西方思想家正在行动起来力求解决的同一个社会矛盾的问题所在。

”(赫尔岑给林顿的信)332这就是说,在俄国也许还存在政治问题;但“社会问题”在俄国则已经解决。

赫尔岑的追随者特卡乔夫像赫尔岑一样把事情看得很简单。

虽然在1875年他已经不能再断言什么“社会问题”在俄国已经解决,但是他仍然认为,俄国农民作为天生的共产主义者,同贫困的、被上帝遗忘的西欧无产者比起来,要无限地接近社会主义,并且他们的生活也要无限地好。

如果说法国的共和主义者由于他们百年来的革命活动,认为自己的人民是政治方面的上帝选民,那么当时的许多俄国社会主义者则认为俄罗斯是社会方面的上帝选民;据说旧的经济世界不是从西欧无产阶级的斗争中而是从俄国农民的最内在的东西中得到它的新生。

我的抨击也就是针对这种幼稚的观点。

但是俄国的公社还引起了一些无比高明于赫尔岑们和特卡乔夫们的人的注意,并且博得他们的承认。

其中包括有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俄国有无限大的贡献,把他长年流放在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中间而对他施行慢性谋杀,这将给“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留下一个永久的污点。

由于俄国的思想封锁,车尔尼雪夫斯基从未读过马克思的著作,当《资本论》问世的时候,他早已在中维柳伊斯克的雅库特人中间了。

他的全部精神发展只能在这种思想封锁所造成的环境中进行。

俄国书报检查机关不放过的东西,对俄国说来都是几乎不存在的或者根本不存在的。

如果说他有弱点,他的视野有局限性,那么令人惊奇的,只是这种弱点、局限性并不太多。

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把俄国农民公社看作从现存社会形式过渡到新的发展阶段的手段,这个新阶段一方面高于俄国的公社,另一方面也高于阶级对立的西欧资本主义社会。

俄国拥有这种手段,而西方却没有这种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这是俄国优越的地方。

“在西欧,由于个人权利的无限扩张,实行一种良好的制度异常困难……人们习惯上享有的东西,哪怕是放弃一点点也不容易,在西欧,个人已经习惯于个人权利的无限性。

只有经过痛苦的经验和长时间的思考才能够教人认识到相互让步的益处和不可避免性。

在西方,建立一种经济关系的良好制度是不能没有牺牲的,因此建立这种制度很困难。

它同英法两国农民的习惯是不相容的。

”但是,“在一个国家里是空想的东西,在另一个国家里却是事实……有些习惯,对英国人和法国人说来,要贯彻到人民生活中去是无比困难的,但在俄国人这里,却作为人民生活中的事实而存在着……西方目前正在经过如此困难而漫长的道路来争取的那种制度,在我们这里却仍然是我们农村生活中强有力的人民风尚……我们看见,在西方土地公有制的衰亡带来了多么悲惨的后果,而西方人民要挽回自己失去的东西又是何等费力。

西方的例子我们不应当视而不见。

”(《车尔尼雪夫斯基文集》日内瓦版第5卷第16—19页;转引自普列汉诺夫《我们的意见分歧》1885年日内瓦版)。

333而在谈到乌拉尔哥萨克那里至今还盛行土地共耕然后在各户之间分配产品的制度时,他说:“假使乌拉尔人在他们现在的制度下一直生活到在谷物生产中使用机器的时候,那时乌拉尔人将会因他们保存了那种允许使用机器(这些机器要求以数百俄亩计的大农庄)的制度而十分高兴。

”(同上,第131页)只是这里不应忘记,乌拉尔人和他们的出于军事考虑才保留下来的土地共耕制(我们这里也有兵营共产主义)在俄国是非常独特的,情形大致同我们这里摩泽尔河地区的农户公社及其定期的重新分配的做法一样。

如果他们保存现有的制度到他们能够使用机器的时候,那么,从这里得到好处的不是乌拉尔人自己,而是奴役他们的俄国军事国库。

不管怎么说,事实是这样:当资本主义社会正在西欧崩溃而它本身发展中必然产生的矛盾威胁着它的生存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在俄国,全部耕地的半数左右却仍然是农民公社的公有财产。

如果说在西方用重新改组社会的办法来解决矛盾是要以一切生产资料(当然也包括土地)转归社会公有作为前提条件,那么在俄国已经存在,或者说得更准确点,仍然存在的公有制对于西方的这个只是行将建立的公有制是怎样的关系呢?它是否不能作为民族活动的一个起点,以便用资本主义时代的一切技术成就来充实俄国的农民共产主义,使它一下子越过整个资本主义时期进入一切生产资料的现代社会主义公有制?或者像马克思在本文后面引用的一封信里表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时所说的那样:①“俄国是应当像自由派所希望的那样,首先摧毁农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呢,还是与此相反,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就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

”问题的提法本身已经表明应当向哪个方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俄国的公社存在了几百年,在它内部从来没有出现过要把它自己发展成高级的公有制形式的促进因素;情况恰如德意志人的马尔克制度、克尔特人的克兰、印度人的和其他民族的实行原始共产主义制度的公社一样。

所有这些公社,都在包围着它们的、或者在它们内部产生并且逐渐渗透它们的商品生产以及各户之间和各人之间的交换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丧失共产主义的性质,而变成互不依赖的土地占有者的公社。

因此,如果一般地说可以提出俄国的公社是否将有别的更好的命运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这不是公社本身的错,而只在于这样一个情况:公社在一个欧洲国家里保持相当的生命力到了这样一个时刻,这时,在西欧不仅一般的商品生产,甚至连它的最高和最后的形式——资本主义生产都同它本身所创造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它不能再继续支配这种生产力,它正在由于这些内部矛盾及其所造成的阶级冲突而走向灭亡。

由这一点就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对俄国的公社的这样一种可能的改造的首创因素只能来自西方的工业无产阶级,而不是来自公社本身。

西欧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以及与之俱来的以社会管理的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生产,这就是俄国公社上升到同样的阶段所必需的先决条件。

【西欧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俄国公社走向新生命的先决条件,没有欧洲无产阶级的胜利,俄国的公社只能“越来越丧失共产主义的性质”而走向解体,走向私有制。

】事实上,从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农业共产主义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除了本身的解体以外,都没有从自己身上生长出任何别的东西。

俄国的农民公社本身,在1861年就已经是这种共产主义的比较衰弱的形式;在印度某些地方以及在可能是俄国公社的母体的南方斯拉夫人家庭公社(扎德鲁加)中还存在着的土地共32耕,已经让位给单个家庭的经营管理;公有制只是还表现在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分配土地上,而这种重新分配土地的做法在不同的地方其间隔时间也极不相同。

只要这种重新分配土地的做法一终止或通过决定被废止,就会出现小农的农村。

然而单是这样一个事实:与俄国农民公社并存的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同时接近了崩溃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它本身就会显示出一种新的生产形式,在这种新的生产形式下将有计划地使用作为社会财产的生产资料,——单单这样一个事实,并不能赋予俄国公社一种能够使它把自己发展成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的力量。

在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完成这一革命以前,俄国公社如何能够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生产力作为社会财产和社会工具而掌握起来呢?在俄国公社已经不再按照公有原则耕种自己的土地之后,它又怎么能向世界指明如何按照公有原则管理大工业呢?诚然,在俄国有不少人很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并且清楚地知道这条似乎走不通的死胡同的出路何在。

可是,首先,明白这一点的几千人并不生活在公社里,而大俄罗斯的仍然生活在土地公有制条件下的大约5000万人,却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他们至少对这几千人感到陌生和不可理解,就像1800—1840年的英国无产者对罗伯特·欧文为了拯救他们而设想出来的计划感到陌生和不可理解一样。

在新拉纳克的欧文的工厂里做工的工人当中,大多数也是在解体的共产主义氏族社会的秩序和习俗中、在苏格兰克尔特人的克兰中成长起来的,但是欧文一个字也没有谈到这些人对他有很好的理解。

其次,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解决只有高得多的发展阶段才产生了的和才能产生的问题和冲突,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的。

在商品生产和单个交换以前出现的一切形式的氏族公社同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定的东西即生产资料由一定的集团共同所有和共同使用。

但是单单这一个共同特性并不会使较低的社会形式能够从自己本身产生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后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独特的最后的产物。

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问题;如果要去解决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的问题,那是十分荒谬的。

这一点对于俄国的公社,也同对于南方斯拉夫人的扎德鲁加、印度的氏族公社、或者任何其他以生产资料公有为特点的蒙昧时期或野蛮时期的社会形式一样,是完全适用的。

然而,不仅可能而且无庸置疑的是,当西欧各国人民的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和生产资料转归公有之后,那些刚刚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公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