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静坐半时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2010-09-24曾国藩生前封侯拜相,满族荣华,死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田地、金银珍宝,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一楼富厚的藏书、一道著名的遗嘱。
他认真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把自己一生所得归纳为四条,并将它端端正正地写下来,要儿子悬挂中堂,每日诵读,恪遵不易,并代相代传下去。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这是一个令曾国藩悲痛的日子。
15年前的二月初四,他的父亲去世了,这天,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
他对纪泽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
”父子俩聊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
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
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
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
曾纪泽双手把纸展开,以颤抖的声音念道: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导读:经典语录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
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古代家训
古代家训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
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三)、孝顺父母、敬长辈(四)、合乎礼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六)、修身齐家2家训二十四条编辑举止行为一.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此四语,当终身服膺。
二.举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缓;言语要诚实,毋欺妄躁率。
三.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
彼之于我,亦如是矣。
四.内外亲族,无论尊长同列,皆当以礼接之。
毋得简傲笑谑,不恭不敬。
交友治家五.交友,所以辅德也。
须亲直谅、多闻者,远便僻、柔佞者。
六.治家之余,日取经史传记三五百言读之,以养德性,以长识见。
毋博弈嬉戏,虚费时日。
七.作家,但得衣食、祭祀、宾客之费无缺,足矣。
毋过求赢余,为世所讥。
八.凡邻里亲故,平昔善良,倘有婚姻丧疾应助者,即量力助之。
毋慕豪侠之名,轻意肆志,贻忧父母。
其无赖之人,当敬而远之,一与交游,为患不小。
九.人之生死,秉于有生之初。
世俗愚昧,多倾家荡产听于巫祝,深可悯笑。
神聪明正直,岂邀人祭祀,以为祸福?戒之戒之!十.田亩差役,承事官府,必诚必信。
如有所费量,于人户均取。
毋损人利己,暴敛多科。
本户钱粮,尤当蚤为完纳。
为人处事十一.世之生事诈人者,亦必伺人有过,然后起衅。
我若无缺,彼虽凶恶,岂敢凌我谨守礼法之人。
十二.不可习学吏事,为人写状害人,以干阴谴。
十三.饮酒随量,不可过度,以灭德丧仪。
十四.待奴仆小过,宜以理谴责,毋轻出恶言,非理挞辱。
若有故犯,则重惩不恕。
十五.讨租讨债,宜善言催取。
彼贫民岂无羞恶?遽出恶言,在我亦有所不忍。
十六.蚤起夜眠,闻犬吠声即起。
有盗徐逐之,勿急追。
十七.日逐衣食及冠婚丧祭、亲故往来,量入为出,务从节俭。
曾国藩十二策治人治国金典
曾国藩十二策治人治国金典
第二策 曾国藩治人谋略 ! 善 治者"乃是强者
治人要有谋略 "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 做 # 曾国藩主张善治 "认为善治者 "乃是强 者 # 人生本来就是需要谋略的 "而善治只 不过是人生的一钱, 便发誓不住新屋, 并 谓搬进容易搬出难, 所言至为深刻, 即曾 国藩尝谓 “ 花未全开月未圆” 之意, 至可 玩味。
历 史 人 物
!""#年 ! 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和罗伯特"默顿 # 前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 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
名人榜
公式 ! 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 的 思 想 方 法 $ 后 者 对 布 莱 克"斯 科 尔 斯 公 式 所 依 赖 的 假 设 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 ! 在许多方面对其作了推广 #
二是在工作上示范 !
!"#能说能做"说了便做"不说也做 任何懂得治人的高手, 都有一条基本 的法则, 即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 才能让 别人言行一致,这在治人术中叫影响法。 “ 言” 即说, “ 做” 即行。中国智人强调言 行一致, 并以之为成大事的根本。曾国藩 也是这样做的, 即不放空言, 而多做实事。 曾国藩一生最能感人之处, 便是能说 能做, 说了便做, 不说也做。言传身教, 同 时并行, 起着一种示范作用。
$!!%#&&
决策探索
!"
’()*+, -./.0-+1 2 .3’)(-04*(5
)
#
历史人物
事, 他这样的做法想法, 是一般做官的人 所梦想不到的。 曾国藩做京官十年, 总是过着贫困的 生活,直到最后才勉强凑足了一千两银 子, 寄回家中, 且吩咐须以四百两分赠戚 族的贫穷者。至于后来带兵多年, 做了总 督, 也从来不取公家一丝一毫以自肥。曾 国藩说: “ 余初带兵之时, 立志不取军营之 钱, 以自肥其私, 今日差幸不负始愿。” 崇德老人说: “ 文正公手谕嫁女奁资, 不得逾二百 金。 欧阳夫人遣嫁四姊时, 犹恪遵遗法。 忠 襄公闻而异之曰: ‘ 焉有此事!’ 发箱奁而 验之, 果信。再三嗟叹, 以为实难敷用, 因 更赠四百金。” 如此清廉的总督, 真是罕见。 到), 我就一面上奏朝廷, 一面给少荃去咨文 一道, 请他立即来金陵。 为了劝曾国荃, 他还 将父母从 “ 地下” 请出, 在一封信中说: 请少 荃助攻这件事我犹豫了好久, 仔细思量我们 的父母今天如果还健在, 我拿这件疑虑的事 请示双亲意见, 他们一定会说: 立即请李中 丞来会同剿敌,不要让你沅弟长时间忧闷 呀。 因此我就决定了。 但李鸿章也深知曾国 藩的脾气, 他不愿做摘桃子的人, 他要保全 老师的脸面。 这时朝廷又下令李鸿章速率军 助攻金陵。李的麾下也跃跃欲试, 认为有一 个立大功加官进爵、 封荫子孙的机会。有的 说: “ 湘军百战之绩, 垂成之功, 岂甘为人夺? 若往, 鲍军遇于东坝必战。” 也有的说: “ 湘 军之中疾疫大作, 鲍军十病六七, 岂能当我 巨炮?” 李鸿章终不为所动。但李鸿章如果 七是在战斗中示范 ! 抗旨不出兵也不行, 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 “ 丈夫当死中求生, 祸中求福; 办法, 一是上奏朝廷, 说曾国藩完全能够平 古人有困而修德, 穷而著书。” 此大乱, 金陵即日可克。二是请派他的弟弟 曾国藩的人生观,就是奋斗的人生 携大炮到曾国藩处听其指挥、 助攻。 正当曾、 观。 他做此联以自勉, 事实上, 他一点也不 李为此大费脑筋时, 金陵城终于攻下。 据说, 含糊, 硬是奋斗到底, 不敢松懈一步, 万一 大功告成之日, 李鸿章亲往祝贺, 曾国藩带 奋斗失败, 即准备自杀以了此残生, 决不 曾国荃迎于下关, 亲执李鸿章之手, 说: “ 曾 投降, 决不贪生怕死。 家兄弟的脸面薄, 全赖你了!” 李鸿章自然 咸丰四年, 靖港之败, 他便跳入铜官 谦逊一番。红旗报捷时, 曾国藩将自己的名 潭中, 欲自杀。 字列于湖广总督官文之下,并一再声称, 大 咸丰五年, 鄱阳之败, 他便欲策马驰 功之成, 实赖朝廷的指挥和诸官将的同心协 往敌前, 借以自杀。 力, 至于他们曾家兄弟是仰赖天恩, 得享其 咸丰十年, 祁门之围, 他兀坐危城, 时 名, 实是侥幸而来, 只字不提一个 “ 功” 字。 时佩刀, 准备自杀。 对李鸿章当然要多多美言。 同治九年, 处理天津教案, 朝野不谅, 曾国藩谈到收复安庆的事,他总是归 群起攻之, 他也准备一死以谢天下。 功于胡林翼的筹谋划策, 多隆阿的艰苦战 有难先由己当 有功先让人享 斗。 谈到后来攻下金陵, 则又归功于各位将 ! !"# 有难同当, 有功独享, 是事业的大忌。 领, 而没一句话提及他弟弟曾国荃。 谈到僧 曾国藩提出 “ 有难先由己当, 有功先让人 格林沁进攻捻军的时候, 赞扬他能吃苦耐 享” 的观点, 认为 “ 此乃事业之基” 。他还 劳, 说自己比不上他的十分之一二; 谈到李 把与别人分享功劳当作是减祸之道, 是加 鸿章、 左宗棠, 称他们是一代名流, 不是说 福添寿之药方。 自愧不如, 就是说谋略莫及。 曾国荃围攻金陵久攻不下,曾国藩就 曾国藩镇压捻军没有达到速效。捻军 以此开导曾老九:近日来非常担心老弟的 进入湖北时, 曾国荃为湖北督抚, 派遣将领 病,十一日收到初七日弟交袁差官带来的 追剿他们, 这些骑兵飘忽不定, 不可以和广 信以及给纪泽、纪鸿两儿的信,字迹有精 东的太平军凭城据守相比, 湘军初逢劲敌, 神、 有光泽, 又有安静之气, 言语之间也不 屡战失利。 李鸿章闻之不免讥笑讽刺。 当时 显得急迫匆促,由此预测老弟病体一定会 曾国藩上疏中有这样的话: “ 臣不敢以一 痊愈, 因此感到很宽慰。 只是金陵城相持时 战之功, 遂自忘其丑陋。” 疑有所指。他日 间很久却还没有攻下,按我兄弟平日里的 文庄见李鸿章而告之,李鸿章惊恐地说: 性情,恐怕肝病会越来越重。我和昌歧长 “ 有是哉?” 文庄曰: “ 是则然矣。” 命取邸 谈,得知李少荃实际上有和我兄弟互相亲 钞视之, 果也。 是后, 李鸿章谈湖北的事情, 近、 互相卫护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奏上朝廷 亦稍稍谨慎了。此事等于曾国藩又足足的 请求准许少荃亲自带领开花炮队、洋枪队 给李鸿章上了一课, 其疏既有不要以一时 前来金陵城会同剿灭敌军。等到老弟对我 一事看人、 不以己之长攻人之短之意, 又寓 这封信的回信 (不过十八、九日回信就能 有功过不应由己任之深意。⑤
明清理学家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争议及其运用
明清理学家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争议及其运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自从朱熹提出之後,历代理学家对它看法不一,个人皆以自己的立场来诠释此语,使得朱熹当时提出的原意,产生不少争议,而渐行隐晦。
基此,本篇短文想探讨:一、朱熹的原意及其引发的争议;二、介绍明儒高攀龙如何以此法作为实践及教学;三、以「静坐」、「读书」并进的观点,说明儒、释静坐之异同。
一、朱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原意及所引发的争议「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最先由朱熹对其弟子郭友仁提出,他说:「人若於日间闲言语省得一两句,闲人客省见得一两人,也济事。
若浑身都在闹场中,如何读得书!人若逐日无事,有见成饭吃,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患不进!」可见朱熹因机设教,个别教导郭友仁,强调只要个人闲暇无事,且生活上不虞匮乏,实践「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修业课程亦无不可。
但须注意的是,朱熹并未以此作为教学通则。
清儒陆陇其亦认为朱熹不可能教人半日静坐,此语是因郭友仁本身学禅而误记。
在《朱子语类》卷116有朱熹训郭友仁八则,其中一则的确曾说:「公向道甚切,也曾学禅来。
……非惟学禅,如老庄及释氏教典,亦曾涉猎。
未能博文,便要约礼。
穷理处不曾用工。
」可见陆陇其怀疑「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记载失真,并非无的放矢。
不过陆陇其是朱派学人,他作这样的辩解,多少是为了维护朱子。
清儒颜元在其《朱子语类评》,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八字,提出强烈批评,他说:圣道之亡,只为先生辈贪大局,说大话,灭尽有用之学,而举世无一真德、真才矣。
试问先生是学孔子乎?孔子岂是「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乎?「半日静坐」之半日固空矣,「半日读书」之半日亦空,也是空了岁月。
……释氏之万理皆空,犹可言也;灭绝五伦之释,不能灭儒道也。
讲诵五经之释,不可言也,其万事皆空,人不觉也;是以天下无一习行经济之儒矣。
先生废却孔门学习成法,便是一种「只说道理」之学,而不自见其弊者,误以读书、着书为儒者正业也。
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
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
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7、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8、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
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9、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0、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曾国藩的慎独功夫
曾国藩的慎独功夫“慎独”是《四书》中《大学》、《中庸》里面的说法。
过去的读书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所以,这一“理论”是无人不知的,但光知道理论,不加实践,不过是梦中吃饭而已,无补于实际。
曾国藩的高明,不在于他创造了一套什么新说,而是对这一古老真理做了一辈子的实践,既使自己大受其益,又使家庭大受其益,更使社会大受其益。
他在逝世前的一年零一个月,即同治9年l1月初2、初3日,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
此文着重讲一讲他是如何慎独的。
曾国藩20岁的时候,即改号涤生。
他在29岁(道光20年4月)的日记中回忆:“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可见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即在人格上对自己有一种很高的期望。
这种期望,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
是驰逐于外,还是修治于内,这是天理人欲的分水岭。
他的价值取向,使他很自然地走上了自省、自责、自胜、自强的圣贤之路。
他在咸丰6年9月给儿子纪鸿的信中说:“吾有志学为圣贤。
”这就亮了底了,那么,圣贤的根本特色是什么呢?有一句古语:“威震四海,勇冠三军;只没本事,降服自心”我们纵观历史,环顾现实,发现有许多人,有能力征服别人,甚至征服天下,却没办法征服自己。
“英雄难过美人关”,就是不能战胜自己色欲的典型表现,此外还有金钱关、名誉关、权势关……自古至今,许多人都过不了,过得了的,即入圣贤之域,他们都是一些有本事“降伏自心;的人。
曾国藩以他们为榜样,可见其志趣的超凡脱俗。
“降服自心”也就是征服自己,也就是《大学》里所说的“正心;、“诚意”,用功的方法就是“慎独”。
我们读一读曾国藩四条日课中的第一条即知:“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曾国藩家训》原文及译文
《曾国藩家训》原文及译文《曾国藩家训》原文及译文《曾国藩家训》一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
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曾国藩家训》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曾国藩家训》原文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
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
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
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
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注释①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
②嗜:喜爱,爱好。
③穷:推究到极点。
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
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⑦鹜(w`u):乱跑,心志不专一。
⑧极言:把话说到深处。
译文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
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
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
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
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
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历史名人】榜样篇--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洗髓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易筋经》分二部,一曰"易筋",一曰"洗髓",托名达摩所写。
易筋主练强筋壮骨之外功,洗髓主练精气神内功。
《洗髓经》总义篇主要讲内丹之静功,里面直写内丹心法,调息、调身法,并练功得药之时间与火候次第,可谓直透天机。
一云丹丰选其中练功心法,并参以自身练功体悟注解分享。
练习"洗髓经"要在习"易筋经"功夫有基础后,于夜静子时,即晚十一点到早一点中时段。
双目微闭,盘腿 静坐 ,双手放膝上,内视返观自身,体会身体内气血变化,耳静听,若有微雨微风之声,呼吸要静柔微缓,以丹田为中心做腹式呼吸。
练功地址要选树木多,空气清新之地,每日打坐半小时,静坐时不可执功中感觉,在功态中"所见皆非真"。
洗髓经原文总义如是我闻时,佛告 须菩提 。
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
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
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
三餐食既竟,放 风水 火讫。
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
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
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
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
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
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
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
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 五蕴 并三途, 天人 阿修罗。
六道 各异趋,二谛未能融, 六度 未能具。
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
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见离,得了 涅槃 意? 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
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
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
流浪于 生死 , 苦海 无边际。
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
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
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
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
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
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
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
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
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
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
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
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
久久自 圆满 ,未可一蹴企。
曾国藩家训语录
曾国藩家训语录李润良选编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引自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谕纪瑞》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引自《曾国藩家书》P.16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
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引自《曾国藩绝学》P.3749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
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
将终身以之。
引自《曾国藩家书》P.15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为师当严而有恒。
引自《曾国藩家书》P.63,71,299,1121修身十二款: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曾国藩的十二条自律
曾国藩的12条自律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在“修身”上有独到之处。
曾子说过:“每日当三省吾身。
”在诸位名人之中,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每日静坐,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为。
1.持身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有无背离义理之处。
平日闲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2.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
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3.早早起床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4.读书专一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它书籍。
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5.阅读史书曾国藩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父亲要求他从头至尾认认真真的读一遍,才算不辜负其苦心,曾国藩至此之后,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要苦读十多年才算完成。
在中国最有价值的书就是史书了,历史是真实的,政治潜规则都在里面。
6.说活谨慎所谓祸从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祸患。
所以君子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处世最重要的工夫。
曾国藩认为自古以来最容易惹祸上身的就只有两条:一是长傲,二是多言。
不要乱说别人坏话就好,开开玩笑无伤大雅,幽默细胞可以培养。
7.保养真气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8.爱护身体时刻以父亲的“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训导作为健体却病的准则。
9.求学不倦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每天读书时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可以求取其中的深意。
10.技不荒疏每月不可荒废旧技能,每月写作几篇文章,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
11.饭后写字饭后写半个时辰的字,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际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写字的机会。
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12.夜晚不门夜晚出门容易使人耽搁正事,精神疲惫,务必戒除。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⑦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⑧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⑨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⑩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⑾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2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2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21、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22、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23、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24、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日课十二条
日课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
一不杂,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
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
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五、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六、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
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七、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
八、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九、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十、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老、节饮食。
十一、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
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每日七条
一、静坐:每日静坐半小时,反思并自省。
二、早起:早晨六点半即起,醒后不沾恋。
三、读书不二:一本书不看完不读第二本,每日以五十页为率。
四、日知其所亡:每日记日记,包括工作日记、家庭日记、学习
笔记;写日记须端正,字迹端正清晰。
五、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六、养气:戒怒,气藏丹田。
七、保身:晨起后及晚睡前锻炼身体。
曾国藩遗书
电费,9839760425227曾国藩的四条遗嘱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提问者:husaiyang - 试用期二级最佳答案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严厉训诫师徒文言文翻译
师徒之谊,古之所重。
然徒有误,师必严训,以正其道,俾其知过能改。
兹录一严训师徒之文言文,以示教诲之重。
吾师曰:“徒哉!汝之愚钝,固吾所忍。
然既入吾门,必当以道为宗,以学为业。
今观汝所学,犹未能入门,其过也多矣。
吾今当严加训诲,俾汝知过而改,庶几不负吾之所望。
”徒曰:“弟子愚钝,未能领会师言。
敢问师,弟子之过,何在?”师曰:“汝之过,首在心浮气躁。
学问之道,非一日之功,须循序渐进,方能登堂入室。
汝每闻吾言,辄心不在焉,岂非心浮乎?”徒曰:“弟子知过,然心浮之病,非一日可愈。
敢问师,如何方能改之?”师曰:“改之之道,首在静心。
汝宜每日清晨,静坐半时,以平心静气。
其次,读书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至于行事,当谨言慎行,勿以轻率自误。
”徒曰:“弟子谨记,然师言甚多,弟子未能一一照办。
敢问师,弟子当如何择其要者而行?”师曰:“汝宜先从修身做起。
修身之道,在于克己复礼。
克己者,去其贪欲,复礼者,谨言慎行。
至于学问,当先从易者学起,循序渐进,自能有所成就。
”徒曰:“弟子闻师言,受益匪浅。
然弟子愚钝,恐不能一一践行。
敢问师,弟子当如何勉力而为?”师曰:“勉力之道,在于持之以恒。
汝宜每日自省,观其得失,知其进退。
若遇困难,当勇往直前,勿以挫折而退。
吾望汝能以吾言为座右铭,终身践行,必有所成。
”徒曰:“弟子受师之训,心悦诚服。
然弟子资质愚钝,恐难副师所望。
敢问师,弟子有何不足之处,愿师指教?”师曰:“汝之不足,在于不勤不恒。
学问之道,非一日之功,须勤学苦练,方能精进。
吾望汝能以勤补拙,以恒持志,终成大器。
”徒曰:“弟子受师之教,当铭刻于心。
自今而后,弟子当勤学不辍,修身齐家,以报师恩。
”师曰:“善。
吾望汝能以此为志,砥砺前行,不负吾之所教。
”翻译:师生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被重视。
然而,徒弟如果犯了错误,师傅必须严厉地训斥他,以纠正他的错误,使他能够知错能改。
以下是一篇关于严厉训诫师徒的文言文,以示教诲的重要性。
坚守自我
不畏浮云遮望眼
曾国藩早年规定自己;“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决然独坐中进入一种恍兮惚兮,内求
坚守自己的“本心”,就是不能丧失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下,浮华席卷着所有人的心灵,物质至上的观念冲击着千万人,理想、道德与信仰正一点一点地被消磨着。
于是便有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豪言”,有了在网上炫耀奢侈生活的人。
失去了理想与信仰,就像无依无附在天宇中飘行的流星一样,会让人感到惊恐的。
曾国潘学习方法十二条
曾国潘学习方法十二条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宁静安泰,专注内在,不存杂念。
这一点是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想要的太多,做的太少。
二. 静坐,每日静坐半时。
这里指的是和自己进行深度的交流,听自己的声音,去深思。
三.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早起使人意志清明,也是不放纵自己贪念懒惰。
四.读书不二。
一为专一,二为耐心,三为克服困难。
遇到难处,一般人总想逃避,懈怠,但只有真正克服的困难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否则也只是隔靴止痒。
五. 读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但不可间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古人教给我们,也是历史无数的教训教给我们的,历史总是在重演。
六.写日记,日间凡事,必口过、耳过、心过,闲时写日记必自省。
七.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何为修身,莫过于二事:修正自己言行上的错误。
这也是为人处世的头等功夫。
八.养气。
古人一直有养气的说法,孟子在《公孙丑篇上》的养气中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精神与气相配合,不生妄念,莫使奸邪之气入体。
九. 读书,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
每天读书时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如果刻意从书中凿空,求取深意,那就是偏私他人。
十.作诗,每月不可荒疏旧技能。
每月写作几篇诗文,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保养真气强弱。
却不能完全沉溺于其中,因为这最容易使人玩物丧志、隐没本性。
十一. 写字。
饭后写半个时辰的字。
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际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写字的机会。
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十二. 夜不出门,夜晚不出屋门。
晚上长时间在外,使人耽搁正事,精神疲惫,务必戒除。
曾国藩,未来不迎
曾国藩,未来不迎篇一:未来不迎,过往不恋未来不迎,过往不恋左宗棠经常在背后给曾国藩捅刀子,曾国藩的处理方式反而处理过程也非常简单,该解释这件事就解释这件事,过后我权当没发生过;该帮你左宗棠的时候,我还是要帮你。
这就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的准则:我就预处理眼下这一件事,处理好了,不怎么考虑周边的第二层、第三层博弈关系,这反而是在乱局中会、变局中格外最聪明的方法。
有一则禅宗故事,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你年轻的时候全都干些什么年轻呀?” 师父说:“我就是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问:“那你得道开悟其后,你都干些什么呀?”师父说:“我还是挑水、砍柴、做饭。
”小和尚问:“那有什么区别呢?你活了一辈子也没什么进步啊。
”老和尚说:“不对,有进步。
挑水我多产的时候是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
现在呢,我开悟了,我眼下砍柴的时候就砍柴,挑水的时候就挑水,做菜的时候就做菜。
” 人的境界差距就是这么一点儿。
我们如果在地上画一道半米宽、五米长的通道,你走过去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如果这条通道两旁是悬崖,你还能走过去吗?你就会肝儿颤。
为什么会肝儿颤?因为你会想到预计未来,向左一步会掉下去,向右一步也会掉下去。
其实是你想多了,如果你没想两边,半米的宽度足够你走很长的距离,完全不会掉下去。
为什么有的人做事那么顺呢?即便就是他专注于当下,没想太多。
最后,我再以给大家讲两句我听来的话。
第一句,仍然来自曾国藩:“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这就是说,预计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迎上去想它;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让它杂乱,要做什么就潜心做什么;当这件丑事过去了,我绝不留恋它。
第二句,来自我师兄刘春,他曾经也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大机构中工作,我就问他怎么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
当时刘春师兄跟我讲了十六个字的箴言,我一直记到今天。
哪十六个字?“不问是非,埋头业务,屁股干净,尽力协调。
”如果一个人真能做到这一点,不管他能保持什么样的处境,干什么样的工作,即使做不出偷懒像曾国藩那样的事业,我要是他的人生也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出世间上上禅定。迷妄若去,心体现前。自然能证入寂照不二的境地。
二、静坐的方法:
1、于静处坐,单盘或双盘,初学者也可散盘。两手重叠,放在腹前。手心向上,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两拇指相对,结弥勒定印。
2、身体正直,自然放松;耳不外闻,心不起念;眼宜轻闭,目光内含;闭口不言,舌抵上颚。
三、静坐时的呼吸与息相:
1、呼吸:
(1)、自然呼吸:一呼一吸均使自然,渐渐细长,达于下腹;呼吸渐渐静细,出入极微;反复练习,可进入无呼吸状态,气从全身毛孔出入。
(2)道呼吸:主张呼吸细长,深达下腹部。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胀。意在用人功加强横膈膜的驰张和收缩,但要因人而宜。呼吸的练习:“南无阿弥陀佛”十念为一句,念一百零八遍,使气息缓慢、微细、深长。
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一皆忏悔。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摘自〈静坐入门〉作者 定真
(4)心系玄关,内视中脉,观神光之往来。
(5)、系而不系,知而不守,过河不用船,入静不需法。
2、返观内照法:放下万缘,返观内心。对于心中妄念,既不攀援,也不遣除,只要知道它本来空寂,念念生起,念念观照,念念空净。这就是正本清源的调心方法。
3、调息念佛法:也叫禅净双修。彻悟禅师说:“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请;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坐禅一味经》说:“菩萨坐禅,不念一切,唯念一佛,即得三昧。”
七、关于观心:
《涅槃经》说:“能观心性,名为上定”。《摩诃止观》说:“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
1、观心方法:
(1)、结跏趺坐。
(2)入静。
(3)闭目,细细返观自己的念头,感觉妄念忽生忽灭,来去不停。我只一味耐心观照,了知妄念无性,其体本空。
7、痛改前非。当贪、瞋、痴、骄、慢等烦恼发动时,要看破放下,忏悔罪业,求佛加持,发愿改正,逐步做到离欲清净。
8、 静坐日久,身上会有颤动和发热的感觉,脑部也常常会有霹雳般的震动现象,心里也可能影视种种幻境,也会有身心方面的利益。
9、学坐的人,要知身心本空,定中的幻境,了无实性。当不取不舍,一心静定,切勿执著。否则将入魔境。
《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明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汝若欲识了了无所住心,正坐之时,但止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以过去,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求,过去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唐圭峰大师说:“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自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2、 观照的实质:我们能观的智,即是般若;所观的境,即是无明。观无明妄心,即是观自性清净心。行住坐卧不离观照,叫做圆照觉相,也叫正念真如。到了忘照而终日未曾离照的地步,即达观心的极功了。《圆觉经》云:“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因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静坐可以转迷成觉,得定开慧。“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无上智慧必从定发,无漏大定必从戒生。
三聚净戒:
1、摄律意戒;
2、摄善法戒;
3、饶益有情戒。
定的境界:
1、世间禅定;
2、出世间禅定;
六、静坐与禅定:
1、禅修的条件:受三皈五戒;发成佛度众大愿,方可修禅。
2、禅的种类:
(1)、世间禅:四禅八定。
(2)、出世间禅:八背舍,九次第定。
(3)、出世间上上禅:自性禅,一切禅,清净禅。
3、修禅的方法:
(1)、数息法。
(2)、止观法。
唐六祖惠能大师说:“何名坐禅?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起心动念。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六妙法门》:
(3)、参话头,也叫存疑开悟法。
4、修禅者,要有恭敬心。入座时,要请诸佛菩萨慈悲加护;离座时,要感谢佛恩。
《释禅波罗蜜》卷一,赞叹禅定的功德说:“如菩萨发心为修禅故,一切家业内外皆舍,不惜身命。寂然闲居,无所吝啬,是名大舍。复次,菩萨为修禅故,身心不动,关闭六情,恶无从入,名大持戒。复次,菩萨为修禅故,难忍能忍,一切荣辱,皆能安忍,不生烦恼,名为忍辱。复次,菩萨为修禅故,一心精进,设身瘦苦,终不退息,如钻木取火,常坐不卧。摄诸身心,未尝放逸;设复经年无证,亦不退却。是为难行之事,即是大精进也。故知修禅因缘,虽不作意别行四度,四度自成。复次,菩萨因修禅定,具足般若波罗蜜。菩萨修禅,一心正住,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智慧勇发,如石中泉。”
3、“止”为妙门。行者用止心故,即是次第发五轮禅:一者地轮三昧,即未到地;二者水轮三昧,即是种种诸禅定善根发也;三者虚空轮三昧,即广行方便,觉因缘无性如虚空;四者金沙轮三昧,即是见思解脱,无著正慧,如金沙也;五者金刚轮三昧,即是第九无碍道,能断三界结使,永尽灭除。证根本智,无生智,入涅槃。
4、“观”为妙门。行者因修观故,即能出生八背舍、九次第定、狮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十四变化心、三明、六通、八解脱、得灭受想,即入粗浮。虽在极静时,也不觉鼻息出入。气息若存若亡的叫息相,是调和之相。
四、静坐时的思想与调心:
1、系心一处法:
(1)、心系脐间,对治散乱、浮动,使血液下降。
(2)、心系鼻端,对治昏沉,使心念向上,精神振作。
(3)、心系胸间,斩赤龙、断白虎。
1、依“数”为妙门。行者用数息故,即能出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能觉知非是涅槃,是人必定得三乘道。
2、“随”为妙门。行者因随息故,即能生出十六特胜观: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五知息随诸身行、六知心受喜、七知心受乐、八观诸心行、九心做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弃舍。深观弃舍,不著外想,能得涅槃。
(4)妄念被自心观照,当下便能湛寂不动,以至自然化于无形。但其他念头必然继续生起,行者仍照前法细细静观。
(5)、每天至少一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以上,越长越好。
(6)、观照纯熟,妄念自少,因定生慧。当一念不生时,心源空寂。这时虽无著无住,却了了觉知,于般若自性相应。《华严经》说:“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而得大果报。”
每日静坐半时.txt10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的鲜花。背景: 阅读新闻
静坐入门
[日期:2009-02-05]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静坐入门
一、为什么要静坐?
5、“还”为妙门。行者若用慧行,善巧破析,返本还原,是时即便出生空、无相、无作、三十七道品、四谛、十二因缘、中道正观,得入涅槃。
6、“净”为妙门。行者若能体识一切诸法本来清净,即便获得自性禅也。得此禅故,二乘之人定证涅槃。若是菩萨,入铁轮住,具十信心,修行不止,即便出生九种大禅:自行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菩萨因是禅故,得大菩提果。.
3、座垫要厚软,不使肾脏受压;胸部微向前俯,使心窝下降;臀部稍向后凸出,使脊骨不曲;下腹部宜宽放,使气充满。
4、入座时观想:宇宙的光和真气收入丹田,体内的病气、浊气排出体外;起座时观想:浊气从全身毛孔放出,光和真气收入丹田。加“收功”的意念,然后活动全身,舒放两臂,将两手搓热,按摩面部,后放足、抚足,起身。
五、应该注意的事项:
1、静坐的时间:初学者多坐为宜,子午卯酉四时必坐。每次至少40分钟,每天至少两个半小时。
2、饮食:素食,清淡,戒烟酒。
3、睡眠:初时以八小时为宜,后可渐减。
4、持之以恒,不求速效。
5、信念不可分别执著,顺其自然。
6、要一切勿理,收视返听,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