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评剧,表演艺术,其他论文文档]谈评剧表演艺术

合集下载

浅谈评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浅谈评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广阔的地域。

长期以来,各地方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生活习惯与审美情趣。

评剧就是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深受当地普通百姓喜欢的艺术表演形式。

和我国其他剧种相比,评剧的历史还相当短暂。

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它也已经发展成为门类齐全、唱腔丰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表演中,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唱方法与审美标准。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入手,概括介绍一下我国评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一、评剧表演艺术的写实性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具有写意性的艺术特点。

蒙古族舞蹈中舞蹈演员用双手做勒马缰绳状,身体一起一伏的舞蹈动作表示在草原上骑马奔驰的场景。

京剧表演艺术中,用给演员勾画不同的脸谱表现其所扮演角色的不同性格特点。

评剧表演艺术中,虽然也具备写意性的艺术特点,但笔者认为写实性更是其与众不同的表演特点。

评剧的创作题材都来自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与我们当代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它围绕着普通民众日常的吃、住、行展开,令观众感同身受,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此外,评剧的唱、念等也具备日常生活口语化的特点,也是普通民众的日常语言,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接地气。

这也是它能够广为流传,深受普通民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评剧表演艺术的地域性评剧艺术是从河北地区的“对口莲花落”发展起来的,后来又逐渐在华北、东北地区以及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流行。

因此,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植根于北方文化这一片热土的,它具有北方文化粗犷、豪放、淳厚、质朴的特征。

如诞生于黑龙江这片广袤土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半月沟》《喜鹊登枝》等评剧作品,剧中情节都是以黑龙江这片土地的民风为背景,台词、动作等表演都带有明显的黑土地色彩。

其中,哈尔滨评剧院创作的《半月沟》曾经在京公演数场,得到了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宋任穷等人的肯定与表扬,大获成功。

评剧经典剧目赏析,感受评剧的独特魅力

评剧经典剧目赏析,感受评剧的独特魅力

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评剧的背景和特点,并通过赏析经典剧目,让您感受评剧的独特魅力。

一、评剧的背景和特点评剧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于20世纪初发展成熟,被誉为“北方昆曲”。

它以评书为基础,吸收了京剧的唱腔技巧和曲牌系统,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唱腔表演:评剧以说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演,既有念白对话,又有唱腔演唱。

唱腔包括高腔、二黄、梆子、曲调等,运用音调的升降调节情绪,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剧目题材:评剧剧目题材广泛,涵盖历史、古代传说、民间故事等。

其中,历史剧是评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命运。

表演风格:评剧的演员表演时需具备高度的技巧和功底,他们通过身段、嗓音、眼神等手法来表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

同时,评剧强调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整个演出充满了动感和艺术张力。

二、经典剧目赏析以下将介绍几部评剧中的经典剧目,以展示评剧的独特魅力。

《红灯记》:这是一部讲述清朝宦官权谋斗争的历史剧,通过女主角红灯儿的传奇命运,展现了宫廷阴谋和人性的复杂性。

该剧融合了传统戏曲和评书的艺术元素,唱腔婉转悠扬,表演生动细腻。

《西施》:这是一部以古代美女西施为主题的传奇剧,通过西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权力和爱情的交织与冲突。

该剧以细腻的表演和动人的唱腔展现了西施的美丽与聪明,以及她在纷繁世事中的坚守。

《俏郎君》:这是一部轻喜剧,讲述了一个青年才俊和一位聪明伶俐的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活泼欢快的唱腔和诙谐幽默的对白,展现了年轻人的激情和对爱情的追求。

三、感受评剧的独特魅力评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方式,深受观众的喜爱。

它不仅能够传递情感和塑造角色,还能够通过剧目展现历史和社会的变迁。

评剧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戏剧性和艺术张力的世界。

观众通过欣赏评剧,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

评剧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的魅力。

评剧《花为媒》的文本与表演艺术传承

评剧《花为媒》的文本与表演艺术传承

评剧《花为媒》是我国传统评剧艺术中的经典之作,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展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精髓。

该剧的文本和表演艺术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我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文本传承和表演艺术两个方面对评剧《花为媒》进行评述,探讨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评剧《花为媒》的文本传承评剧《花为媒》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本传承体现了我国传统价值观和艺术风格。

在文本方面,《花为媒》以我国古代传统文学作为基础,融合了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曲赋等元素,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内涵和魅力。

该剧在选材上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学对于人性、情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关怀,通过描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学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另在文本传承上,《花为媒》还汲取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民间故事、传说和风俗习惯,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剧情的情节,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古代社会场景和人物形象,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花为媒》的文本传承在保留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我国评剧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二、评剧《花为媒》的表演艺术传承除了文本传承外,《花为媒》在表演艺术方面也展现了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卓越魅力。

评剧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展现了我国民间舞台艺术的独特特色。

在表演艺术传承方面,《花为媒》通过精湛的表演技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花为媒》的表演艺术传承体现在声腔唱腔的传承上。

评剧是以京剧腔为基础的地方戏曲剧种,它在唱腔上具有独特的声韵特色,能够表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评剧《花为媒》在声腔唱腔的传承上,继承了我国传统戏曲的优秀传统,并为表演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花为媒》的表演艺术传承还体现在表演动作和化妆服饰的传承上。

论关于评剧彩旦的舞台表演艺术

论关于评剧彩旦的舞台表演艺术

论关于评剧彩旦的舞台表演艺术【摘要】评剧彩旦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角色类型,扮演着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表演魅力和艺术特色。

通过对其定义和历史渊源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评剧彩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评剧彩旦的服饰与化妆、表演技巧、声腔唱法、角色类型和舞台演出等方面的探讨,展示了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评剧彩旦在舞台表演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备受观众喜爱。

随着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评剧彩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将继续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评剧彩旦、舞台表演艺术、服饰、化妆、表演技巧、声腔唱法、角色类型、舞台演出、重要性、艺术魅力、发展前景。

1. 引言1.1 评剧彩旦的定义评剧彩旦,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是评剧的女性演员。

彩旦一般扮演花旦、生旦、净旦等角色,承担着故事情节的主要表现和情感抒发的任务,是评剧中的灵魂角色。

评剧彩旦在舞台表演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要求演员具备出色的歌唱、表演和舞蹈等多方面技能,还要求演员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能力。

评剧彩旦的表演风格独特,既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又有精湛的技艺展示。

她们在舞台上化身为不同的人物,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诸多表现手法,向观众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评剧彩旦还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和舞台气场,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评剧彩旦在中国戏曲文化中拥有重要地位,她们承载着评剧的传统与创新,传承着评剧的精髓与魅力。

通过对评剧彩旦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与魄力。

1.2 评剧彩旦的历史渊源评剧彩旦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起源于徽班戏,流行于江浙一带。

评剧彩旦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的崑曲。

在元朝时期,崑曲流传至江南地区,形成了华彩旦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彩旦逐渐演变为评剧彩旦,成为戏曲表演中的瑰宝。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戏曲评剧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戏曲评剧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戏曲评剧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内涵。

其中,评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一、评剧的起源和发展评剧起源于上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评剧起初以评弹为基础,融合了其他地方戏曲的表演风格和唱腔。

评剧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以话本为主要表演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随着时间的推移,评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戏曲流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评剧的剧本多以历史传说、名著改编和当代社会问题为主题,通过曲艺的形式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命运的历程。

评剧中的唱腔和表演方式独具一格,既有丰富的感情表达,又能够准确地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

二、评剧的表演特点评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有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演员除了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外,还需要具备出色的演技和形体表演能力。

评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吸引观众,使人沉浸于剧情之中。

评剧的唱腔主要有高腔、止腔和大调,唱腔婉转高亢,能够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表演方面,评剧以娴熟的身段、生动的手势和灵活的语言来塑造角色形象,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三、评剧的艺术价值评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给人带来欢乐,同时也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

评剧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扎实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的艺术价值:1. 传承历史文化:评剧以流传已久的经典剧目为基础,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2. 丰富人生体验:评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情感表达,能够深入人心,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爱情、家庭和社会问题等。

3. 弘扬社会价值观:评剧作为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形式,通过表演生动地反映社会现实、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引导观众正确看待现实和面对生活问题。

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刘志永(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河北,唐山 063000)摘 要:评剧作为我国重要戏剧门类,在民间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京津冀以及东北地区,评剧更是深受民众喜爱。

这主要得益于评剧表演具备较高的艺术魅力,本文首先介绍了主要的评剧表演技巧,然后又简要论述了艺术魅力表现,以供参考。

关键词:评剧;表演技巧;艺术魅力引言我国评剧发展至今虽然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发展速度却比较快,当前已经形成了生、旦、净、丑齐全的表演门类,深受我国北方民众喜爱。

在评剧表演中,其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评剧自身具备较为突出的表演艺术魅力,评剧演员可以借助于自身适宜合理地表演技巧,提升评剧吸引力。

一、评剧表演技巧分析伴随着当前我国评剧的不断创新发展,其确实表现出了突出的艺术魅力,同样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主要得益于评剧表演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于评剧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评剧表演技巧的应用往往主要表现在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功上,需要引起表演者高度关注。

在评剧唱功方面,唱腔可以说是评剧表演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评剧表演者最为基本的能力,被称作第一功。

评剧主要就是以唱为主,唱腔的好坏以及技巧的应用状况直接关系到表演效果,对于观众感受性存在直接影响。

基于评剧表演中的唱功来看,不仅仅在生、旦、净、丑不同行当中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到不同人物上,同样也需要表现出明显差异,进而才能够体现较强感染力。

念功同样也是评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在展示演员二度创作能力方面具备重要价值,需要评剧演员能够根据不同人物及其剧情进行恰当调整,以便更好营造人物形象,同时推动故事情节,表达出应有思想情感。

做功在评剧表演中同样也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为评剧演员的动作表演,需要体现出较强的质朴自然特点,以此更好触动观众心灵,让观众对于评剧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具备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打功虽然在评剧表演中占比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却往往能够成为点睛之笔,相应表演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结合不同故事情节进行动作的合理设计,以此凸显武打视觉表现力。

论评剧表演艺术魅力

论评剧表演艺术魅力

论评剧表演艺术魅力作者:田贵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3期摘要: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灿烂的戏剧艺术瑰宝之一——评剧,借助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著名号召,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戏剧展演的热潮,优秀剧目层出不穷,歌颂党、歌颂人民成了当时百姓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剧原属民间小戏范畴,以“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见长。

后发展成生、旦、净、丑行当俱全、齐头并进、枝繁叶茂、全面开花的大剧种。

彩旦是评剧中的一个重要行当,也叫“丑旦”、“丑婆子”,属“丑行”而不属“旦行”,即“彩旦非旦”。

彩旦多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其化妆的特点是面涂白粉,再涂厚重的胭脂,表演上与丑行十分相近。

表演艺术是评剧彩旦的核心与关键。

关键词:文化素质;人物塑造;情感表现;多元化发展;现代理论体系评剧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内蒙古自治区、华北、东北各省的一个大戏曲剧种。

它以河北东部滦县一带的“对口莲花落”为母体,吸收京剧、河北梆子、河北皮影、大鼓等音乐与表演艺术而形成。

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评剧彩旦表演艺术的实践与理性思考,就评剧彩旦的表演艺术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以下六大理论观点,构成“六轮定位”的理论框架。

一、文化素质是基础作为“知识经济”的21世纪,世界各国各领域,都兴起一股“文化热”,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文化已经与政治、经济一起,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的三大要素。

我们党也十分重视文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对我国的文化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文化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大概念,按照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对“文化”所给出的定义:“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

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辞海》缩印本)文化对包括评剧艺术在内的所有艺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乃至决定作用,许多人都认为:“艺术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

浅析评剧表演艺术

浅析评剧表演艺术

浅析评剧表演艺术作者:张国庆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3期摘要:评剧是我国戏曲重要的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北京、天津、内蒙古、华东、东北等地,是北方的一个大的戏曲剧种。

研究探讨评剧表演的要素,对于把握评剧表演艺术的美学意蕴与美学神髓,进行提高评剧表演艺术的美学意蕴与美学神髓,进而提高评剧表演艺术的美学品格与美学韵味,具有重要的理性思辨价值与表演实践的参照作用。

关键词:评剧;表演艺术;戏曲一、评剧表演要素(一)“四功”——四种艺术手段“四功”又具体分为四大功:1. 唱功。

唱功列为戏曲表演“四功”之首。

评剧亦然。

评剧唱腔十分丰富,主要有正调、反调、越调等曲调,各调又有慢板、二六、楼上楼、散板等不同板式,其唱腔属于板腔体。

评剧不仅男女声腔有别,而且行当声腔不一,各行当还有不同以风格特征为重要标志的流派唱腔。

例如旦行中就有低回婉转的“白(玉霜)派”、清新俏丽的“新(凤霞)派”、自由活泼的“花(淑兰)派”、柔美细腻的“韩(少云)派”等等。

又如老生的“马(泰)派”、花脸的“魏(荣元)派”、老旦的“筱(俊亭)派”、小生的“倪(俊声)派”等等。

因此,作为一名评剧演员,首先要有扎实的唱腔基本功,并尽可能“归派”,牢记所谓“无派不流”的艺理,坚信流派是评剧成熟的重要标志,而流派特色又主要以唱腔为载体和依托。

2. 做功。

做功指动作表演的功夫,多半运用虚拟、夸张的程式动作。

3. 念功。

念功指念白的功夫,又分京白、方言两大类。

两种念白都要口齿清楚,富有音乐美,达到“千斤道白四两唱”的高度。

4. 打功。

打功指武打功夫,也包括舞蹈功夫。

评剧作为“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其表演与舞蹈动作息息相关,一举手、一投足,皆在舞中。

武功如“前桥”“后桥”“翻身”等。

(二)“五法”——五种表演技法“五法”也具体分为五种:1. 手。

指手势,评剧表演有各种不同的手势,如兰花指等。

2. 眼。

指眼神,评剧表演有各种不同的眼神,充分显示“眼睛是心灵之窗”的意蕴,如“涮眼珠”等。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摘要】评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

在传统元素方面,评剧表演继承了古典文学和历史传统,通过唱念做打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故事情节。

在舞台表现方面,评剧注重角色形象的刻画和舞台布景的精美,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音乐美学方面,评剧的音乐旋律婉转动听,配合角色情绪和情节发展,增强了表演的感染力和张力。

角色表演方面,评剧演员注重角色性格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得角色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在审美价值方面,评剧通过叙事和表演艺术形式,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情感内涵,引发观众对美的共鸣和感悟。

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义不可忽视,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评剧表演、艺术特点、审美、传统元素、舞台表现、音乐美学、角色表演、审美价值、艺术魅力、审美意义1. 引言1.1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评剧表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与审美,深受观众喜爱。

评剧表演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及舞台上角色的生动演绎,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美感。

在评剧表演中,传统元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服装、道具和化妆等,都展现出传统的韵味与美学。

评剧表演的舞台表现也是其特点之一,演员们会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评剧表演的音乐美学也是其独特之处,配以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唱,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评剧表演中的角色表演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演员们会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完美地诠释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评剧表演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现,以及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探讨,使观众在欣赏中得到心灵的震撼和滋养。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与感悟。

2. 正文2.1 评剧表演的传统元素评剧表演的传统元素包括剧本、唱腔、表演和化妆。

剧本是评剧表演的基础,承载着古老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通过对古代文学经典的演绎,传达着历史、民俗和人情世态。

对评剧的认识和看法

对评剧的认识和看法

对评剧的认识和看法评剧啊,那可是咱中国戏曲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呢!它就像是生活中的一味调料,给咱的日子增添了不少滋味。

你想想,评剧那婉转的唱腔,是不是像春天里鸟儿的歌声一样动听?演员们在台上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独特的韵味。

那扮相,那身段,哎呀,真是美不胜收!评剧里的故事啊,也是丰富多彩。

有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让人跟着一块儿揪心;有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事迹,让人热血沸腾;还有那些家长里短的小事,让人觉得特别亲切,就好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似的。

这评剧不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嘛,啥样的人和事儿都有。

咱再说说那评剧的音乐,锣鼓点儿一敲起来,嘿,那气氛马上就有了!就好像是给整个舞台注入了活力,演员们也跟着精神起来了。

还有那胡琴拉得,真是让人陶醉啊!闭上眼睛听上一段,仿佛自己都能穿越到故事里去。

而且评剧可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哦,它特别接地气!不管是在大剧院里,还是在乡村的小戏台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老百姓们都爱看,为啥?因为它能让人开心,让人感动,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乐趣和慰藉。

你说这评剧是不是特别神奇?它能把咱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它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舞台,不需要多么先进的设备,只要有演员,有观众,就能绽放出它的光彩。

评剧就像是咱老百姓的朋友,一直陪伴着我们。

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人们的生活变化。

它把历史、文化、情感都融合在了一起,传承了下来。

咱可得好好爱护这门艺术啊,让它一直流传下去。

别等到以后,子孙们问起来,咱都不知道评剧是啥,那可就太可惜啦!评剧就是咱中国文化的宝贝,咱得好好珍惜,让它继续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给更多的人带来欢乐和感动,难道不是吗?。

浅议评剧表演艺术中的情感与表现

浅议评剧表演艺术中的情感与表现

浅议评剧表演艺术中的情感与表现作者:刘莹来源:《剧作家》 2018年第4期评剧表演是我国北方地区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它以自然、朴素、充满地域特色的唱腔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充分表达了该地区民众的生活情趣与精神气质。

由于评剧表演艺术的地域色彩浓烈,语言通俗易懂,所以受到广大普通民众的喜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展文化下乡进基层活动,每次举办这样的活动,评剧表演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不可或缺的特色节目,这与它通俗易懂的表演与演唱方式是分不开的。

虽然评剧表演先天就具有亲民性的特点,但要想让它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演员还必须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表演之中,将剧目所要表达的情感充分体现出来,贴近百姓生活,这才是应该追求的表演效果。

一、评剧表演要将声音与情感表现相融合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功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生活气息浓厚。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

慢板即一板三眼,是评剧唱腔的基本曲调。

大多数的评剧剧目都反映现实问题,主角大多带有悲剧色彩。

如经典评剧《小二黑结婚》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却遭到父母阻挠,导致男主角被打死的悲剧故事。

在进行表演的时候,演员要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之中,感同身受,通过板式的变化、唱腔的抑扬顿挫、腔调的变化来展现角色的悲剧色彩。

将自己的情感与声音相结合,有时声音甚至还有可能被自己的情绪表达所掩盖,而且有时当表演者真的将角色内在的情绪完全爆发并融入到唱腔当中时,还会使很多较难解决的唱段自然地得到解决,并且会得到观众强烈的反馈。

二、评剧表演要将表演动作与地域特点相融合评剧是由清末流行于河北农村的“对口莲花落”发展而来的,后来流传到唐山,很多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都是河北人,如大家熟悉的赵丽蓉老师等。

此后,评剧就一直在华北、东北及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流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从取材上来说,评剧较有名的剧目也多取材于这些地区。

如《杨三姐告状》就取材于1918年在滦县狗儿庄发生的真实事件,讲述了杨三姐为二姐告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

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作为一种流行于东北、北京、华北、内蒙古自治区和天津等各省的大戏曲剧种,评剧艺术的母体是河北的“对口莲花落”,后通过吸收河北皮影、京剧、大鼓和河北梆子等表演艺术与音乐而形成。

近年来,由于受现代媒体与娱乐方式的影响,评剧艺术面临着重大挑战。

因此,为抢救并挖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对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进行分析。

一、评剧艺术概述作为一种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评剧也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说唱艺术。

它经由“对口戏”和“拆出戏”两个阶段,从“蹦蹦戏”演变而来,但是,当时的评剧行当并不分明。

后又经过多次改革,评剧行当最终形成了生、旦、净、丑门类齐全的规模。

板腔体作为评剧的唱腔,包括散板、慢板、垛板、二六板等板式。

其中,慢板作为评剧唱腔的基本基调,主要由上、下两个各四小节的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又由三个小分句组成,经常从头眼起唱,分句多采用小过门的方法进行衔接,整个慢板由之前的旦腔专用发展为现在的旦、生共用。

二六板作为评剧唱腔中最常用的一种板式,不仅可以抒情,还可以叙事,一板一眼,各个行当都可以使用。

垛板常应用与旦腔,节奏感强,速度变化快。

按速度分,垛板包括慢垛、快垛两种类型:慢垛常用于叙事,快垛常用于抒情。

解放后,评剧在表演、唱腔与音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虽然评剧吸收了京剧、梆子的程式与身段,但依然保持着民间自由、浓郁、活泼的生活气息。

二、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一)具有浓厚的写意性。

作为戏曲艺术的灵魂,所谓写意性,指的是戏曲创作者与表演艺术者将自身的主观情志通过虚拟简约的手段,驾驭在客观事物上,创作出诗情画意的意象,从而增强人的愉悦情感。

作为戏曲艺术最具特色的魅力,评剧表演同样具有写意性,同样能够创作出情感美、意象美和意境美等。

作为统领评剧艺术技巧的美学原则,写意性也是评剧美学特征与民族特色的体现。

比如,评剧行当“四功五法”(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手段,它们都是规范化的程式,都采用了虚拟化的写意手法。

浅谈评剧舞台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谈评剧舞台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2021年第16期50艺术纵横浅谈评剧舞台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林岩松评剧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在全国都有各种的特色,其中包含的传统艺术审美特点或者是现阶段下的审美特点都是值得我们研究以及学习的。

舞台的表演艺术是评剧的完整表现形式以及支撑形式。

分析出其中的审美特征不仅能够依据如今的审美观念进行品味提升,还能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

一、评剧艺术的基本含义评剧是属于我国北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流传于民间,也在民间逐渐地发展起来,具有较浓烈的乡土气息以及民间烟火气息,其中的唱腔也能够通俗易懂。

其发源地是我国唐山,并且在天津、沈阳以及北京等地发祥。

通常情况下,评剧是以文戏为主要的形式,评剧的舞台展现艺术形式包含了“小生”、“小旦”、“小花脸”这三种主要的形式,以往评剧的舞台艺术形式通常情况下会被大众称之为“半班戏”。

随着时间的发展,在缺乏了“老生”以及“花脸”艺术形式的情况下,更多的剧院建立并且有了更多各类别的艺术人才加入创作评剧艺术,这就形成了如今的全新形式的评剧舞台艺术。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评剧舞台艺术的数量越来越多,也变得更加的优美,剧中的人物特点更加鲜明与有趣。

在评剧舞台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衍生了许多著名的演员,诸如魏荣元以及马泰先生等为主要代表的典型评剧舞台艺术表演者。

这一类表演者将我国的评剧角色中的“老生”、“小生”以及“花脸”的艺术地位都提高了一大截,同时在其他体系中也存在历史地位的提高,比如声腔体系里的女声演唱体系和男声的声腔体系都一同提升了其历史地位和艺术品位。

评剧舞台艺术的演员都必须具备较强的舞台艺术功底,才能够生动形象地将剧目中的角色形象和特征表现出来,将人物的各种内心情绪表达到位,从而促使引发台下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才是符合民间的评剧舞台艺术形式。

二、分析评剧老生舞台表演艺术的审美特点(一)评剧老生角色以老年男性为主我国评剧的发展时间较晚,所以关于评剧的作品也较为少,以我国著名评剧“老生”演员马泰先生以及魏荣元为代表。

浅谈评剧花脸的表演艺术与无悔的追求

浅谈评剧花脸的表演艺术与无悔的追求

2021年第07期106艺术纵横浅谈评剧花脸的表演艺术与无悔的追求武红亮朝阳县艺术推广中心,辽宁朝阳122000“生、旦、净、丑”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不同行当,我偏偏就迷上了“净”行。

在10多年的评剧舞台上,为塑造好众多的“花脸”形象,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与汗水,也记不清流了多少辛酸与幸福的眼泪,然而我无怨无悔。

一2004年夏,在百里挑一的报考生中,我以“声音纯正浑厚,节奏感较好和反应模仿能力较强”,首批被确定为朝阳县评剧团学员班学员,踏上了评剧艺术的征程。

那时候,“喊嗓、调嗓、压腿、撕腿、踢腿、上顶、下腰、甩腰、翻跟头、打把势、走边、趟马、起霸……”酷暑严冬,一如既往。

经过两年的严格训练,较好的扮演了大型传统戏《秦英出征》里的秦英等角色,被朝阳县评剧团录用为正式演员。

此后的10多年里,曾在20多出的传统戏和现代戏中扮演过不同“行当”的大小角色。

由于成功地扮演了传统剧目《沉冤昭雪》中的包拯形象,得到了单位领导恩师的认可,也向培育、关怀帮助我的恩师、领导、同行们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二戏曲演员讲究“唱念做打”,花脸行当也不例外。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追求和模仿评剧“魏派”与京剧的“裘派”艺术的演出风格,在唱腔念白方面努力探索其高亢、宽广、苍劲而不浮躁与低沉委婉又不失清晰厚重的意韵真谛。

如在《包公三勘蝴蝶梦》戏中,对“包拯”的唱念方面把京、评剧的名家表现技巧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唱腔方面,在团里演出时,我观摹学习了我团的花脸演员刘富老师在《狸猫换太子》剧中的演出精髓,其中包拯在《砸銮驾》一场戏中的“包龙图在御街我要打娘娘”唱段里,前半句保持了评剧的韵味,后半句则采用京剧的甩腔,俗称“两和水”的表现手法。

恰到好处的显示了包拯那种正义必定压倒邪恶的威严与气魄。

念白方面,多处借鉴了京剧艺术的表演手法,如陈琳寇珠给包拯托梦一场戏中那段“冤魂哪,冤魂!俺包拯等你们多时了,请快快现身,快快现身!……”由慢到快,由弱到强,高低音交错搭配,使人听起来如同真到了阴阳两界一般,毛骨悚然,大有身临其境之感。

脚踏实地的精诚艺术——浅析评剧舞台表演艺术

脚踏实地的精诚艺术——浅析评剧舞台表演艺术

脚踏实地的精诚艺术——浅析评剧舞台表演艺术摘要:人们对于戏曲的感觉具备两极分化的特点,部分人认为其是国之瑰宝,高尚的艺术;另一部分人认为戏曲具有通俗特点,来自民间、随处可闻。

评剧属于北方戏曲,其不但朗朗上口,而且唱腔多变,在时代发展过程当中,评剧艺术也日益完善。

精诚艺术在评剧舞台表演当中的应用是体现表演者艺术修养的重要所在。

下文对于评剧艺术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分析精诚艺术运用之下评剧舞台表演艺术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评剧;舞台表演;精诚艺术引言:在时代快速发展环境之下,评剧艺术在舞台表演和唱腔运用方面也日益完善,究其本质就是表演者能够脚踏实地,运用精诚艺术参与舞台表演,精心打磨表演技巧,才使得评剧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由于评剧艺术通俗易懂,因此够受到观众喜爱,所以,精诚艺术的应用是展现表演者初心和促进评剧艺术发展的核心所在。

一、评剧艺术特点评剧的舞台表演艺术特点有如下几方面:第一,以表演者的唱功见长,要求表演者具备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练习吐字技巧,才能彰显评剧艺术魅力;第二,唱词具有浅显易懂的特点,表演者需运用精诚艺术,将台词唱明,呈现出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第三,评剧表演形式自由、活泼,因此受众群体庞大。

二、精诚艺术之下评剧舞台表演艺术的运用分析(一)树立民本意识精诚艺术在评剧舞台表演中的运用,首要内容就是表演者需要具备民本意识。

因为评剧最初是传达的是乞丐行乞行为的说唱表演,目的在于获得人们同情,所以,舞台表演过程需要迎合观众观赏心理,树立民本意识,让“莲花落”的感觉呈现在舞台。

舞台表演过程,表演艺术运用的首要内容就是注重观众感受。

成功的评剧舞台表演能够吸引大量观众,所以,表演者在精诚艺术的运用之下,需要探寻和观众契合点,满足其审美方面的需求。

由于评剧源自民间,因此,舞台表演过程,表演者需要从大众角度出发,建立表演框架,通过深入思考表演内容,演绎大众生活。

同时,还可从大众生活当中筛选素材,作为表演范本,贴近民心,才能得到群众关注与喜爱[1]。

评剧说明作文

评剧说明作文

评剧说明作文
《评剧》是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它也被称为“玩偶诗歌”,它以叙事、童谣、打击乐或诗歌形式来讲述故事。

评剧通常是一组表演者分成两队,一队发表一段诗歌,另一队回应,然后发表一段诗歌,继续进行回应,直到整个故事的结束。

每一段诗歌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如叙事、打击乐或唱腔,并配以口头节奏和乐器伴奏。

评剧表演的内容一般丰富多彩,既反映民间文化,也反映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和宗教信仰。

在这种表演中,参与者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研究,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感、理解和思考。

今天,评剧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在中国流传,而且在其他国家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它不仅被视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

[评剧,表演艺术,特征]评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评剧,表演艺术,特征]评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评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内容摘要:从美学高度上观看评剧表演艺术,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本文以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通俗性为四大视角,对评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全新而又全面的探讨。

对于评剧表演艺术总体美学品位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评剧表演审美民族地域时代通俗评剧是我国戏曲剧种中的一个重要剧种。

同所有的戏曲艺术一样,表演艺术是整个剧种的中心。

换言之,表演艺术是整个评剧的支撑与依托。

因此,研究探讨评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不止有利于评剧表演艺术美学品位的提升,而且有益于整个评剧美学品位的提升。

具体而言,评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可以分解为以下四大层面予以解读。

一、民族性民族性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生命与灵魂,对此,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

俄罗斯作家赫尔岑说过:“诗人和艺术家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

”(《往事与沉思》)周恩来同志也指出过:“少数洋化的东西可以保持,但是,多数是要能在中国土壤里根植成长的。

”(《周恩来论文艺》)戏曲是中国民族传统的戏剧形式,理应以民族性审美特征为其题中应有之义,评剧表演艺术当然也理应如此。

所谓“民族性”,也称“民族化”,是“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

”(《辞海》缩印本)评剧表演艺术的民族性,集中体现在它的写意化上面。

写意化与写实化是东西方戏剧美学的一个显著的区别点,正如著名戏剧理论家余秋雨所指出的那样:“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

合在一起,就造就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艺术的韵律随着心意流荡的天地――当然,不会是一个逼真的幻境。

”(《戏剧理论史稿》)事实上的确如此,评剧通过虚拟、夸张的程式化表演,以营造意境为目标,达到了写意化的美学高度,凸显了民族性的审美特征。

课题研究论文:论评剧艺术中的老生舞台表演

课题研究论文:论评剧艺术中的老生舞台表演

95387 艺术理论论文论评剧艺术中的老生舞台表演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评剧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剧艺术的传承发扬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一、评剧生行艺术评剧所演唱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历史的展现,优秀的演唱功力是评剧演员必备的一项技能。

评剧艺术生活气息浓厚,很容易使观众产生亲密感,因此很多人都喜欢评剧。

当下,评剧的主要角色有小生、老生、武生。

很多剧目里都会出现小生这个行当,可以说,小生是整个剧目的人物担当,一般都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主角。

评剧主要演唱中板,主要变化为散板、二十六板、慢板等。

演唱时要注意情感的丰富性,善于用声音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早在评剧开始出现、发展的时候,评剧里面的男性角色其实并没有很多,那个时候老生等一些角色都还没有出现。

由于喜欢的人比较多,戏剧艺术发展得很快,评剧艺术也不例外,并在演唱的各个环节都加以斟酌,演出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评剧里面的男性角色也逐渐多了起来。

评剧武生的出现迟于评剧老生,从其还处在摸索阶段就知道了,评剧武生行当的体系还没有正式形成。

虽然评剧中有很多武生的剧目,像以秦琼为主要人物的《打登州》,以高君宝为主要人物之一的《双锁山》等,但许多人依然觉得优秀的武生一个也没有。

所以,评剧武生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要想取得发展,必须积累更加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二、评剧老生表演很长一段时间,评剧表演里的主要角色都不会是老生,直到后来马泰先生成为评剧老生行当的先驱,评剧老生表演才火热起来,并受到了大家的重视。

无论是小生还是老生,马泰先生都能够将其人物性格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语音清晰明亮,声音浑厚,特别有韵味,而且马泰先生的表演全面继承了评剧艺术的优秀内容,并将其进行了创新,一系列评剧老生的唱法由此出现,随即也逐步被推广。

马泰先生塑造的角色中演绎的十分成功的人物有许多,如《夺印》里面的何文进,《金沙江畔》里面的谭文苏,《孙庞斗智》里面的孙膑等等,他将这些人物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一度成为非常成功的典范,创立了独特的演绎风格,使其成为评剧马派当仁不让的创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评剧表演艺术
谈评剧表演艺术
谈评剧表演艺术
:艺术试论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谈评剧表演艺术
更多精品
资源
来自3
e
d
u



评剧是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是一种长期流行在民间的说唱艺术。

从它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1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评剧艺术曾有过红遍全国大江南北的辉煌,如今,受到现代传媒与娱乐方式的冲击,评剧艺术的观众大量流失,评剧开始走向衰微与没落,已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抢救
与挖掘。

作为一名年轻的评书演员,在面临着巨大的艺术生存压力的同时,也觉得有一种动力在促使自己应该为自己所热爱的评书艺术的传承发展做点什么。

希望评剧这门传统的戏曲艺术能够不断的发扬光大。

不断学习是年轻演员的天职。

为了更好地了解评剧艺术及其特点,我查阅了很多有关评剧的书籍与资料,下面就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谈谈评剧艺术表演的一点认识。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

慢板即一板三眼,是评剧唱腔的基本曲调,过去为旦腔专用,后来逐步发展为旦、生共用。

慢板由上、下两个各四小节的乐句组成,每句又可分为三个小分句,其特点是多从头眼(第二拍)起唱,分句常以小过门来
加以衔接。

二六板,一板一眼,是评剧唱腔中最常用的一种板式,既可抒情,亦可叙事,各个
行当均可应用。

又可分为小生二六与原板二六两种形式。

小生二六的上、下句各为六小节,每句常由两个分句组成,是生行的主要唱腔。

原板二六的上、下句各为四小节,是旦行的主要唱腔,其他行当有时兼用。

垛板,一板一眼,旦腔应用较多,其特点是节奏感较强,常为板
起板落,速度变化较大,又分快、慢两种:慢垛板擅长叙事,快垛板擅长抒情,特别是表现激
动的情绪。

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

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拆出戏”亦称“三小戏”。

系由“对口戏”演变而来,以代言体、单折式、分场式为其戏剧结构基本体制。

上演的剧目虽短小,但首尾相接,故事连贯,具有中心人物和配角。

至此演员便依据角
色人物性格,有了明确的分工,逐步由“上装”、“下装”形成“三小”行当,即:小生、小旦、小花脸(丑)。

“三小戏”,初以小生、小旦戏为主,丑脚居于次要位置(《回杯记》的
王计(家人)为丑扮)。

随着“拆出戏”的剧目不断增多,所表现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相应的
也出现了老生、老旦、彩旦等行当。

生,包括老生(如《狗报人恩》中的张义)、小生(又分扇子生,如《赶船》中的王少安、
《花为媒》中的王俊卿;官衣小生,如《宿花亭》中的高文选、《秦香莲》中的陈士美;文
武小生,如《蝴蝶杯》中的田玉川、《柜中缘》中的岳雷;翎尾小生,如《凤仪亭》中的吕布)、穷生(如《小赶船》中的张彦、《回杯记》中的张廷秀)、娃娃生(如《安安送米》中的安安、《秦香莲》中的冬哥)、武生(又分袍带和短打两类,但剧目不多)。

旦,包括老旦(如《六月雪》中的张母、《秦香莲》中的国太、《杨八姐游春》中的佘太君)、青衣(如《哭井》中的刘翠屏、《哭长城》中的孟姜女、《秦香莲》中的秦香莲)、
花旦(正旦、玩笑旦、风骚旦,评剧统称为花旦或小旦,青衣、花旦两门抱的角色为正旦,象《花为媒》中的张五可、李月娥,《秦香莲》中的皇姑,《珍珠衫》中的王三巧,《凤仪亭》中的貂禅,一般则称为花旦)、刀马花旦(如《骂城》中的樊金定、《杨八姐盗马》中的杨
八姐、银屏公主)、闺门旦(如《王少安赶船》中的张翠娥、《秦香莲》中的秋妹)、彩旦(如《花为媒》中的阮妈、《李桂香打柴》中的李金氏)等。

净,包括大花脸、二花脸(亦叫破花子)、白脸末。

评剧的大花脸类似京剧的铜锤花脸,如包拯。

二花脸,招招架架,不以唱工为主,如《三节烈》中的李佩威。

白脸末和京剧、梆子相同,如《凤仪亭》中的董卓、《杨八姐游春》中的刘文进等。

丑,包括文丑、武丑两类。

文丑中的个别角色,如金松等,又称三花脸。

此行细分又有方巾
丑(如《杜十娘》中的孙富)、袍带丑(如《保龙山》中的随和人)、腰包丑(如《占花魁》
中的秦仲、卜乔,《黄爱玉》中的蒲贤,《赶船》中的张德)。

但由于评剧历史较短,虽发
展了行当,一些行当也积累了自己的代表剧目(如小生行的《刘伶醉酒》,青衣行的《哭井》,三小行的《开店》、《花为媒》),有的剧目(如《保龙山》)行当也较齐全,然而,除
了生活气息比较浓厚,表演上比较自由、灵活这个特点外,各行表演艺术,并没有象其它古
老剧种那样丰富,那样形成一整套固定的程式,它的表演始终处在不断丰富、发展、提高之中。

以上是评剧艺术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做为一名年轻的评剧演员,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不仅要学习表演方面的技能,更要应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为评剧艺术的发展尽自己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