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申论经典范文

合集下载

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农村教育问题

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农村教育问题

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农村教育问题热点剖析: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故戴老师建议应适当关注该热点话题。

(一)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目前的主流观点,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

由于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难度极大,“暗房子、破桌子、石凳子”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农村教师工资水平较低,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大。

(2)农村中小学辍学率有所反弹。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一是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二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厌学情绪大;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师德师风,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师生抵触情绪大。

这几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支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当然,家庭经济贫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新的“读书无用论”等因素也是造成学生中途辍学的主要原因。

(3)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

由于国家对农村和城市学校建设的投资不均衡,导致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劣,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4)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5)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尽合理。

(二)农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困难?这里如果要归结起来,应该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

结合国内目前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现行的教育体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应试教育在农村根深蒂固,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使原本就脱离农村实际的教育走得更远了。

申论: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与解决办法

申论: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与解决办法

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与解决办法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在城乡教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现象。

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存在意味着每个孩子都没有平等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发展机会,也影响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

首先,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优质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教育设施都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欠缺这些资源。

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使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均衡发展。

其次,城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一致也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城市地区,学生更容易接触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而农村地区的学生则往往被限制在传统教育模式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推动课程改革,使城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乡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除了资源和课程的不均衡外,城乡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存在差异,这也加剧了城乡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在高考制度下,城市地区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应试技巧和备考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学生则面临更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探索多元评价体系,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

除了高考成绩,还可以考虑学科竞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作为评价的依据,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

最后,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也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困难,很多农村家庭无法支撑起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学生的资助力度,建立健全的助学金制度,并向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补助。

综上所述,城乡教育不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来解决。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热点背景:近年来,随着入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读书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甚至出现了农民工子女入学要测智商的事情发生。

不可否认,一个人的智商确实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但是,智商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根本因素。

像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如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是特别聪明的孩子。

并且我国《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各级机构要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因此,这种“测智商”的做法,明显违背了国家法律的规定,是在变相剥夺农民工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要求孩子测智商不仅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而且目前智商测试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科学检测手段。

而且,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全体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并非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科学家。

此外,从教育法角度来看,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学龄儿童有享受教育的权力。

从这些层面来说,以智商低这个理由拒绝孩子入学的做法是明显违背我们的初衷。

河南公务员交流群:147938259原因分析:第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致使地方政府在教育上存在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落实的情况。

导致了一些学校学生人数超标,学校采用变相的措施来拒绝适龄儿童入学。

第二,现行户籍制度下,一些人对农民工群体存在歧视。

造成了教育公平发生偏差。

部分学校和教师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非法剥夺了农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同等的一些受教育权利。

第三,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加剧了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解决对策:第一,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国家出台的农民工子女异地入学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对于一些地方在落实过程中通过诸如“面试”、“测智商”、“体检”等方式对国家政策“打折扣”的行为,一定要严厉惩处。

同时,政府各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对各学校进行调查,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力。

申论热点-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初探(五篇范例)

申论热点-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初探(五篇范例)

申论热点-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初探(五篇范例)第一篇:申论热点-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初探申论热点范文-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初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

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

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有学者认为,这100万游荡在城市街头的失学农民工子女,他们耽误的不仅是自己的前途,还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和尽快解决。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虽然逐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

那么,原因何在呢?一是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落实。

二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

三是教育公平发生偏差,部分学校和教师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非法无情地剥夺了农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同等的一些受教育权利。

如农民工子女学生不能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甚至不能参加体育比赛,等等。

四是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很难解决。

有的地方甚至百般阻挠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兴办,或武断地加以取消。

五是农民工收入较低,大部分还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面对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无奈地藏于心间。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市接受务工农民子女学校时写下的,深切地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无限关怀。

农民工子女申论作文

农民工子女申论作文

农民工子女申论作文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农民工子女的接受教育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

首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更加细致和完善的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享受到与城市子女相同的教育权益。

比如,可以对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就读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够顺利接受正规的教育。

其次,学校也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班级或者课程,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事业中来。

社会可以设立助学基金,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学费、书本费等方面的困扰。

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习指导和生活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最后,农民工父母也要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子女的学习中,关心他们的学业进展和心理状态,给予他们积极的教育激励。

同时,父母也要注重自身的教育素质提升,
提高对子女的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依然存在,但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的关心支持、社会的参与支持以及农民工父母自身的努力,我们有信心在未来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这既是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与成长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与成长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与成长近年来,随着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群体逐渐增多,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教育与成长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子女教育与成长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一、教育机会不均衡农民工的子女常常面临着教育机会不均衡的问题。

首先,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无法给予足够的教育陪伴和指导,导致孩子在学业上落后。

其次,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体制中面临诸多不公平待遇,如入学难、低质量的教育资源等。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入学机会。

其次,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可以通过在农村增设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减少农民工迁徙的必要性,降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后期风险。

二、心理健康问题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与父母分离、感受到的冷漠与不公平待遇,容易给孩子带来情感困扰。

同时,他们在城市中也面临着适应困难和自我认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注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辅导和关怀。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和克服心理困扰。

家长也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更多的陪伴和支持。

三、职业发展问题农民工子女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环境中,他们的职业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他们在求学阶段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面临着就业竞争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农民工子女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职业选择和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同时,政策层面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职业发展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四、社会融入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常常面临着社会融入问题。

他们与城市孩子在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受到歧视和排斥。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以武汉市为例.doc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以武汉市为例.doc

论文题目: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以武汉市为例主考院校:专业:行政管理准考证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工作单位:年月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逐渐转移,特别是农民工出现了大规模的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的子女也从农村到了城市,同时,他们的受教育权利也出现了空间上的转移。

然而,在城市有限的教学资源的条件下,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建设滞后,使得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本文将以武汉市为例,从根本上阐述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适龄儿童目录引言 (1)一、武汉市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处于边缘状态 (1)2.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硬件及教学条件相对较差 (2)3.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2)二、武汉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形成的制度原因分析 (3)1.城乡户籍制度影响农民工子女城市就读权利 (3)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 (4)3.农民工子女学校生存环境过窄 (5)三、解决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问题的对策 (5)1.加快完善户籍制度,逐渐消除城乡差距 (5)2.大力扶持农民工子女学校 (6)3.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7)4.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 (7)结论 (8)参考文献 (9)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强,我国逐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对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民工潮”。

随着这种“民工潮”的不断发展,全家迁徙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很多学龄儿童跟随父母来到了城市。

由于来自农村的学龄儿童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对立的是城市教育资源有限,他们的教育问题渐渐凸显出来,尤其表现在义务教育的问题上。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的流动儿童数量超过了2000万,占到了全部流动人口的六分之一。

2021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成因及保障措施范文2

2021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成因及保障措施范文2

2021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成因及保障措施范文 教育公平是最近几年社会上不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类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区域教育文化差异以及促使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指狭义概念上的农民工子女,具体是指6 ~15 周岁的儿童和少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父母在城里打工或居住,而他们本人又正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一、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遭受户籍制度的排斥 新二元结构是由外来的务工人员和城市户籍拥有者所形成的,在城市化作用下,传统的二元结构演变为新的二元结构,这就是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源所在。

只有解决户籍制度的问题,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二)社会原因 1.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教育资源向城市及重点学校集中,无法惠及普通民众特别是农民工子女。

并且对于农民工子女,他们所享受到的流入地政府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城市孩子相比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2.过于分权的教育财政体制 我国教育体系使用的模式是分级办学和分级管理,也就是地方的负担是主要的,中央与省级的补助是次要的、少量的。

所以,相应流入地政府的经济能力对实现随迁子女的接受教育平等权有很大的影响。

教育经费的匮乏导致教育部门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到本地人口的教育上来,从而造成了对农民工子女的忽视,这种经济匮乏也就导致公立学校向农民工子女收取高昂的借读费。

(三)法律保障机制缺失 1.法律支持不足 2006年 3 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在其中的 21 条里提出要解决好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的问题。

2014年7 月24 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第十三条提到,要保障农业转移人员和另外的常住人员的随迁子女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地方政府教育发展规划与财政保障要把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纳入其中。

申论阅读:在城市,为农民工子女放一张书桌

申论阅读:在城市,为农民工子女放一张书桌

申论阅读:在城市,为农民工子女放一张书桌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1403万,每8个城镇儿童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在上海这样的务工农民聚集大城市,每3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流动儿童中应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1126万,他们能否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顺利融入城市文化,关乎社会和谐、教育公平京豫陈的过往打工子弟学校以私人集资为主,政府财政拨款很难顾及到,学校没有财力保证其良好的硬件设备,也没有资金聘请和留住优秀教师。

这影响了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公平京豫陈学校,是北京市大兴区的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

校名很直白,就是“姓陈的河南人在北京办的学校”之意。

从京豫陈学校的过往,可以捕捉到10多年来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变迁。

陈者,陈复耀,在京从事建筑行业。

他说,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从未进过学校。

1996年,陈复耀的孩子和手下700多名进城务工农民的百多名随迁子女,到了上学年龄,当时还没有打工子弟学校,有一些公办小学可以接收这些孩子上学,但要收取借读费,每个学生4800元,打工子女没人上得起。

陈复耀怕孩子们蹈自己的覆辙,决定办个学校。

同年8月,京豫陈学校成立。

办学之初,学校只招收陈复耀老家河南信阳籍的学生。

开学第一个月招了186人,两个月后在校生达600多人。

1997年,学校开始招收河南籍学生。

1995年以前,义务教育的制度核心是属地管理,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主要由户籍所在地负责,经费按照户籍学生数下拨,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被限制和忽视;1996年这一问题开始被重视,但只是在个别省市试点。

在当时,京豫陈学校自然无法获得批准,一方面是制度上的障碍,另一方面,学校也确实达不到办学标准,只得非法存在。

1999至2003年间,学校被迫搬了5次家。

2001年,为解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国家首次提出“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政策。

京豫陈学校看见了光亮。

2004年4月,在大兴区教委的支持下,这所存在了7年的学校终于获批。

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案例(2篇)

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案例(2篇)

第1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一所位于城市郊区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阳光学校为例,探讨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

一、阳光学校概况阳光学校位于我国某城市郊区,是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弟提供教育的民办学校。

学校成立于2006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60余人。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农民工子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案例1.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10岁,来自四川农村,父母在阳光学校附近的一家工厂打工。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小明在小学阶段就跟随父母来到城市。

起初,小明就读于当地一所公立小学,但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等原因,小明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

后来,小明转入阳光学校。

2. 案例经过(1)入学初期小明刚入学时,由于语言不通,他在课堂上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

此外,小明的家庭背景也让他难以融入校园生活。

在课堂上,小明经常低着头,不愿与同学交流。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和老师们耐心地帮助小明,教他普通话,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逐渐让他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2)学习进步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

他开始努力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小明的生活用品较为简陋。

在寒冷的冬天,小明常常穿着单薄的衣物,冻得瑟瑟发抖。

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小明购买了保暖衣物,并为他提供了午餐补助。

(3)成长与困惑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在阳光学校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开始面临更多的困惑。

他意识到自己与城市孩子的差距,担心未来无法融入社会。

在一次课堂上,小明向老师倾诉了自己的担忧。

老师安慰他,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未来。

三、案例分析1. 语言障碍农民工子弟普遍存在语言障碍,这是他们在城市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政法干警招录申论热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政法干警招录申论热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2010年河南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困扰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难题均作出了明确规定,把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责任明确划定在流入地政府,明确要求把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与城市学生统一编班、统一教学。

你如何看待?【解析】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

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

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

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

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

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

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

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

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根本上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

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随着很多农民工子女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民工家庭的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发展农民工子女教育,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本文将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提出一些解决途径以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农民工常迁徙于城市,他们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公立学校的资源,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质量往往无法与城市公立学校相比。

其次,经济负担重。

农民工收入较低,生活压力大,很难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

他们的子女可能面临无法购买教材和学习用品的困境,甚至无法负担学杂费和课外活动的费用。

再次,文化隔阂。

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城市生活存在较大差异。

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可能面临文化认同感不强、适应城市学校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最后,家庭教育支持不足。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学习和情感支持。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素养。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机会有限。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投入,提高其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应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就近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减免农民工子女的学杂费和课外活动费用,并提供相应的资助。

此外,社会力量也可以积极参与,设立专项基金,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奖助学金和资助。

第三,加强文化融合。

学校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文化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城市学校环境。

浅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论文(2)

浅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论文(2)

浅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论文(2)浅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研究》【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逐步铺开。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教育规划纲要》中还特别指出了:“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为我国现存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指明了解决的方向,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及进化(一)空白时期(1978年―1991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83年),由于社会环境存在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国家政策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流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以“单身打工”为主。

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1984年―1991年),结合了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国家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限制稍有松动,并在政策上给予了支持,但是农民工进城务工仍然是以个体为主,农民工子女还上被排斥在义务教育范畴之外。

然而这一时期内随父母进城的儿童人数非常有限,所以此时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还没有被社会所关注,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上很会少涉及到农民工子女上学方面的内容。

因此,这一时期基本上可以称作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空白时期”(二)起始时期(1992年―1998年)l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农民工进城务工由“单身打工”向“举家迁徙”转变,子女随父母进城人数急剧增加,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并引起了我国教育部门的关注。

教育部于1995年把研究如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列入当年的议事日程。

农民工面的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面的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面的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农民工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解决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既关乎家庭,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本文将就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存在是因为他们不同于城市居民享有的待遇和资源。

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找到的工作是低收入、低技能的体力劳动工作,他们的收入处于较低水平,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由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无法满足孩子在城市的教育需求,导致子女的入学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其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还与户籍制度有关。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包括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许多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无法顺利入学,被迫留在农村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条件。

首先,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其次,建设更多的城市托儿所和幼儿园,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园难问题。

此外,应当放宽农民工子女享受城市教育的限制,取消户籍制度对教育的限制,使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社会各界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设立基金会、爱心助学等形式,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经济援助和教育资源。

同时,社会可以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关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另一方面,家庭也承担着重要责任。

农民工家庭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子女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

尽管经济困难可能限制了农民工家庭提供优质教育的能力,但家长仍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子女提供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切实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条件,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与此同时,农民工子女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

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存在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存在原因多方面。

一方面,农民工子女常常随父母外出打工,由于流动性大、住房条件差,他们的入学问题并不稳定。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缺乏专业教育知识和经济支持,无法给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再者,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会面临语言、文化差异等问题,在适应城市学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加大力度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入学。

其次,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开设更多的托幼机构,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此外,应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补助制度,为他们提供资助,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一对一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

此外,农民工本身也要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提高自身教育意识和知识水平,积极寻求符合子女需求的教育资源。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改变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府、学校、社会和农民工本身都应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环境。

通过加大投入、建立制度、提供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他们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3省考申论作文

23省考申论作文

23省考申论作文申论题目:如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而农村教育质量的差异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如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

农村地区的教师普遍素质相对较低,他们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了解,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因此,我们应通过开展定期培训、提供学习资源和教学指导等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教育资源。

目前,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较差,教学设备不完善。

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同时,可以通过与城市学校的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再次,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农村家庭多为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较低。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宣传,提高家长的教育知识和认识,使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保证孩子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

最后,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机制。

当前,农村地区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核心,这导致学校过度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为了提高农村教育的综合素质,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学科成绩、社会实践、体育活动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我们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发展农村教育资源,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并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教育公平面临严峻考验全国1.2亿进城务工农民,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

其中近1000万随父母进城,被称为“流动儿童”;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被称为“留守儿童”。

当前,“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还仅限于学术界和教育部门。

农民进城务工进而由农民变为城市居民,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路径。

亿万农民怀着追求美好生活、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来到城市,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增加了个人收入,成为农村脱贫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农民工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碰到了许多问题和麻烦,他们可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再穷也要受教育∶教育公平的底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社会公正理念。

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即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应受教育的教育民主思想,孟子提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象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培养教育别人的孩子。

在西方历史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早就对实施义务教育和通过法律保证公民的教育权利做出了深刻的论述。

在近代,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更把“受教育权”确定为一项基本人权。

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我国《教育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公平首先是教育权利的平等,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似乎不存在疑问。

但是,权利平等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会受到各种社会不平等因素的制约。

比如,因为贫困,因为“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影响了教育起点公平的实现。

教育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一要吃饭,否则不能活命;二要读书,否则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婴儿被狼叼走,受狼的教育就成了“狼孩”。

人类5000年文明的延续,靠的是教育。

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没有受到文明教育,他和猴子的区别有多大?15年前,我开始做希望工程时,有人问我动机,我就说“奉行人道主义,不让失学穷孩子重复他们父辈的悲惨命运”。

我们经常在农村土墙上看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标语,我又听到“再穷也要受教育”的口号。

我十分赞赏这句口号,它很确定,不抽象,没余地,道出了教育平等的最高境界,也是最低底线。

据调查测算,在近千万应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农民工子女中,失学儿童有近百万。

失学的客观原因,无非三条:一是公立学校门槛高进不去;二是民办学校被关闭无校可上;三是交不起最低限额的学费进不了任何类型的城市学校而失学。

2003年3月,我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递交了《关于依法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提案》,得到了教育部比较积极的办案回应。

此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在去年9月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石景山区玉泉路小学看望在那里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在黑板上写下“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几个大字,并指出: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

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并号召社会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指出:“城市政府要切实把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已经落实的要完善政策,没有落实的要加快落实”。

随后财政部又做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在城市中小学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负担的学校收费项目应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

今年1月,嘉里粮油捐款5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希望工程--金龙鱼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中国青基会正式启动“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

这个计划适应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追随农民进城的步伐,秉承希望工程一以贯之的使命----让农民的后代都上学,是希望工程发展15年后新的战略举措。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两难”困境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

首先是农民工家庭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面临“两难”:一是随父母进城的子女,即“流动儿童”的教育难题,二是留在家乡的子女,即“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

关于“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讨论得比较多了,总的说来,现状不容乐观。

“流动儿童”这个群体面对的不单单是一个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溶入他们生活的城市社会的问题。

因为,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一代,城市新公民。

可怕的是,这些未来的城市公民,比他们的父辈和祖辈都更强烈地感受到了不公平、受歧视。

这些感受发生在他们交不起“借读费”、“赞助费”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时,发生在他们在读的民办学校被“抄家”强行关闭时,发生在无钱上学游荡在街头巷尾时,还发生在读公立学校受城里孩子欺负时。

我看到过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一个农民工的孩子哭着说:“我不喜欢北京的孩子,他们欺负我”。

我还看到多项调查数据,表明差不多50%的农民工子女有受欺负,受歧视的经历。

许多孩子因此离开公立学校。

我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们是不是在播种仇恨”?幸运的是,“流动儿童”毕竟是跟随父母流动,他们还能在父母的关怀庇护下找到童年的幸福,这种幸福是他们人生最宝贵的财产。

而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则是另外一种境况。

古训说:“父母在,不远行”。

现在变成了“儿女留守,父母远行”。

这部分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2004年5月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研讨会。

与会专家指出,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其中特别是社会化)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

”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甚至是学习成绩。

留守儿童问题正是因为父母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造成的。

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社会很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有人欺负或歧视,便会出现退缩或攻击行为。

有些人直至青少年时期仍然表现爱挑衅、易冲动和反社会行为。

据目前研究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道德发展危机;违法行为趋多。

另据对1184名打工者子女的抽样调查,有47%的学习成绩较差,41%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习成绩优秀。

“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读书无用打工有理”等,正成为那些父母悉数外出务工,由祖辈照料生活的农村子女的“留守综合症”(2004年2月17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农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为了摆脱贫困的命运,追求新的生活,竟然要付出如此痛苦的代价!我国农民的贫困,根源在城乡社会的“二元结构”。

据家统计局公佈的资料,2002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民人均收入为2366元,表面差距是3:1。

显然,這个如此乐观的统计结果让人难以信服。

那么,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到底有多大?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長邱晓华日前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大高于帐面上的3:1,這个差距应该为5:1,甚至达到6:1。

(《中国青年报》2002年11月1日)。

据世界银行对38个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研究报告称,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超过2:1的国家十分罕见。

因为“二元社会”的制度安排把大部分的福利分配给了城里人,中国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世界之最。

在中国8亿农民中,有3.5亿剩余劳动力。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唯一出路,所谓“民工潮”正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浪潮,这个浪潮也许将持续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都进城并且成为城里人。

进城务工给农民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

2002年,农民工人均收入为5597元,总收入约达7000亿元。

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样是农民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只是中国农民的家事,它实实在在是国家和全民的国事。

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而不应由农民独自来扛。

农民工的后代,原本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

但如果他们目前的教育环境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变,出现进城的“流动儿童”被社会“边缘化”,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被家庭“边缘化”,那他们离“毁掉的一代”就不远了。

希望工程助学进城的意义2004年1月,中国青基会推出了救助失学农民工子女的“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

在希望工程实施15年后的今天,这个计划与过去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从数量上看,希望工程实施之初,全国每年有100多万农村适龄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今天失学的农民工子女数量大约也在100万;从地域看,前者生活在农村偏远地区,后者生活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从影响和后果看,前者是当时中国两亿文盲大军的“后备军”,问题严重,但还不至于构成很大的社会威胁,后者,100万游荡在城市街头的失学农民工子女,他们耽误的不仅是自己的前途,还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

而埋下“定时炸弹”的正是今天的国家和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教育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现在,中央已经三令五申强调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文件。

实际上,发文件是一回事,落实又是一回事。

在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之前,要求城市政府给农民工子女以完全的市民待遇,实际上难以做到。

尽管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GDP,但城市在统计人均GDP时,去掉了农民工这个基数;尽管城市的财政收入中有农民工廉价劳动力的重要贡献,但在分配福利蛋糕时,没有农民工的份。

现在,要求公立学校对农民工的孩子一视同仁,敞开大门,教育蛋糕平均分配(在义务教育阶段),意味着要么增加城市政府大量财政开支,要么降低城里人的教育福利。

哪有这么容易?过去,农民工家长送孩子去公立学校读书,要交“借读费”、“赞助费”;现在,这费那费不能收了,许多家长得到的回答却是:“学校生员已满,没有学位”。

以公立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要求,已经让公立学校压力很大,谁还敢得寸进尺地奢望学校为贫困的农民工子女提供资助。

真正做到让进城农民工子女人人有书读,现实的解决办法是: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民间办学,动员社会捐赠。

政府为主,三管齐下。

民办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