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课程纲要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童谣》。
具体内容包括童谣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涉及童谣的韵律、节奏、趣味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童谣的基本特点,能区分童谣与其他文学形式。
2. 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激发他们创作童谣的欲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运用童谣的形式进行简单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韵律、节奏感的表现。
教学重点:童谣的特点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童谣书籍、录音机、磁带、卡片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熟悉的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感。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童谣的定义、特点,让幼儿了解童谣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童谣,分析其韵律、节奏、趣味性等方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模仿例题,创作一首简单的童谣。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讨论童谣的特点。
6. 成果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童谣作品,其他幼儿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童谣的定义、特点2. 童谣的韵律、节奏3. 童谣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关于动物的童谣。
答案示例:小猫咪,跳高高,捉迷藏,笑哈哈。
太阳落,月亮升,一起回家睡个好觉。
2. 作业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注意童谣的韵律、节奏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童谣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等场合,用童谣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童谣的选择及其对幼儿的吸引力。
2. 知识讲解中对童谣特点的阐述,特别是韵律、节奏的讲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童谣与儿童诗》中的第一节《童谣》。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童谣的基本特点,学习并背诵一首经典童谣,通过童谣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童谣的基本特点,学会一首经典童谣。
2. 能力目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音乐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喜爱,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童谣的基本特点,学会一首经典童谣。
难点:童谣的节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童谣教材、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
2. 学具:童谣教材、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童谣相关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童谣的基本特点,让幼儿对童谣有初步的认识。
3. 欣赏:播放一首经典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 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童谣,逐句教唱,并讲解歌词中的生词和句式。
5. 练习:组织幼儿进行随堂练习,两人一组互相教唱,加强记忆。
6. 展示: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童谣》2. 内容:童谣基本特点:简短、押韵、节奏感强经典童谣歌词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一起完成一首童谣的创作,并背诵给教师听。
2. 答案示例:童谣名称:《小白兔》歌词: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欣赏和创作更多童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音乐节奏感。
同时,教师可在下节课分享幼儿的作业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童谣的基本特点和节奏感培养上。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童谣》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了童谣的定义、特点以及童谣中的韵律、节奏感培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童谣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对语言表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童谣的基本特点,能够背诵并表演简单的童谣。
2. 培养幼儿对韵律、节奏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韵律、节奏感培养。
教学重点:童谣的特点、背诵和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童谣教材、录音机、磁带、卡片、图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童谣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有趣的童谣,让孩子们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感,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童谣的定义、特点,引导幼儿关注童谣中的韵律和节奏。
3.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一首简单易懂的童谣,如《小星星》,分析其韵律和节奏,并进行朗读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首童谣,进行朗读、背诵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童谣的定义、特点2. 童谣中的韵律、节奏感培养3. 童谣示例:《小星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进行背诵和表演。
2. 答案:幼儿完成作业后,家长协助录制视频,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童谣的特点和韵律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童谣,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推荐相关童谣书籍,供幼儿课后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童谣的韵律、节奏感培养。
2.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简单易懂的童谣,如《小星星》,分析其韵律和节奏,并进行朗读示范。
3. 随堂练习: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首童谣,进行朗读、背诵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趣味童谣》,详细内容包括:《小老鼠上灯台》、《捉泥鳅》、《月亮粑粑》等经典童谣的学习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童谣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喜爱,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通过童谣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韵律感、节奏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童谣的内容,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童谣挂图、录音机、磁带、童谣卡片。
学具:童谣课本、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欢快的童谣,引导幼儿进入童谣的世界。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分别讲解《小老鼠上灯台》、《捉泥鳅》、《月亮粑粑》三个童谣,引导幼儿学习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童谣,进行互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熟悉童谣内容。
4. 分组合作(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童谣进行表演,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成果展示(5分钟)各小组进行童谣表演,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挂上童谣挂图,标出本节课学习的三个童谣。
2. 在板书下方列出每个童谣的关键词,方便幼儿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表演本节课学习的童谣。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一首新的童谣,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童谣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的培养上。
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这些技巧。
1. 教师应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引导幼儿感知和模仿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2. 通过游戏、唱歌等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自然地掌握韵律和节奏。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精选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童谣》这一有趣的语言教学内容。
该内容选自幼儿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包括童谣的定义、特点、分类及欣赏创编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童谣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童谣的定义和特点,了解童谣的分类。
2. 能够欣赏童谣,并能进行简单的创编。
3. 培养孩子们的语感、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童谣的创编。
重点:童谣的定义、特点、分类及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童谣书籍、图片、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唱一首欢快的童谣,让孩子们感受童谣的韵律美,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童谣的定义与特点(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童谣的定义,让孩子们对童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孩子们了解童谣的特点。
3. 童谣的分类(10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童谣,让孩子们进行观察和分类。
4. 童谣欣赏(10分钟)(1)教师播放一组童谣,让孩子们认真倾听,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教师带领孩子们分析童谣的节奏、韵律、内容等特点。
5. 童谣创编(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童谣模板,引导孩子们进行创编。
(2)孩子们分组讨论,完成创编任务。
(3)各小组展示创编成果,全班进行评价。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童谣题目,让孩子们现场进行创编,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童谣的定义、特点、分类。
2. 童谣欣赏与分析。
3. 童谣创编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创编一个关于动物的童谣。
小猫儿,跳跳跳,捉迷藏,乐淘淘,喵喵喵,唱童谣,我们一起笑哈哈。
2.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创编一个关于水果的童谣。
苹果红,香蕉黄,葡萄紫,西瓜绿,水果园里真热闹,我们快来数一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童谣的定义、特点、分类掌握较好,但在童谣创编方面,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草珠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校本课程纲要
《草珠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校本课程纲要《草珠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前⾔校本课程开发这⼀术语源于英⽂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
”它是在中⼩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主开发⼀部分课程,⽬的是为了更好地满⾜学⽣的实际发展需要。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开发课程中主要遵循以下⼏个原则:(⼀)以实⽤性为⽬的童谣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内容主要来⾃于学⽣⾃创的佳谣,在整个课题过程中,全体师⽣共同参与,内容是学⽣喜欢的,有实效的,并探索出⼀条德育⼯作有效性的新路径。
在琅琅上⼝的童谣创作的过程中,学⽣的⼼灵受到洗涤。
当学⽣创作的童谣再回到学⽣的⼿中,他们诵读,传阅,再创作,育⼈作⽤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
(⼆)体现以⽣为本课题的开发取材于学⽣⽣活实际,都是些学⽣喜欢乐见的东西,丰富有趣,⽣动活泼,学⽣乐于接受实际,不仅不会当成⼀种负担,相反还可以丰富学⽣的⽣活,活泼校园的⽓氛,为学⽣的学习服务,满⾜学⽣的需要。
同时学⽣创作的过程是对⽣活的提炼,是对⽣活的再认识,新童谣来源于学⽣⽣活⼜⾼于⽣活。
让学⽣有机会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不失为⼀条创新思路。
(三)贯彻学⽣主体性课题主体是学⽣,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只是组织、指导和调控,解决⼀些学⽣不能解决难题,保证了课题有序、有效性。
除了确保学⽣主体性,更重要是使⽤中服务于学⽣这个主体。
学⽣既是开发者,⼜是享受者。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以学⽣这个主体服务的。
“从学⽣中来,到学⽣中去”,这给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全新的创意。
(四)突出课程的持续发展课题坚持⽣成发展观,做到⽆形⽆本是前提,有形有本不定型。
幼儿园园本课程:童谣教学安排
幼儿园园本课程:童谣教学安排幼儿园园本课程:童谣教学安排1. 引言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童谣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园本课程,它在幼儿的语言发展、音乐启蒙和情感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童谣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安排和实施,旨在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童谣的定义和作用童谣是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形式,它通过押韵、节奏和简洁易懂的词语,向幼儿传达各种信息和情感体验。
童谣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并提供了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3. 童谣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童谣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童谣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童谣,通过歌唱、朗诵和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
还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童谣的学习,了解自然、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4. 童谣教学的方法和步骤4.1 熟悉教材:教师首先需要熟悉选用的童谣教材,了解其中的内容和特点,确定适合幼儿学习的童谣。
4.2 引导欣赏: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频或唱给幼儿听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童谣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4.3 歌唱训练: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唱童谣,注意引导幼儿正确发音和把握音调。
4.4 朗诵训练:教师可以教授童谣的朗诵技巧,比如节奏的把握、语调的变化等,让幼儿通过朗诵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
4.5 表演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童谣表演,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和自信心。
5. 童谣教学的评估和总结在童谣教学结束后,可以进行一定的评估和总结,了解幼儿的学习效果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歌唱、朗诵和表演等方面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6. 观点和理解童谣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童谣,幼儿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正确发音和把握语调。
童谣教学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童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童谣》的教案
《童谣》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童谣》。
本课主要讲述了童谣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学习童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童谣的定义、童谣的形式、童谣的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童谣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辨别和欣赏童谣。
2. 能够正确朗读、背诵童谣,提高朗读和记忆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童谣的特点和作用,童谣的朗读和背诵。
难点:童谣的形式和创作,学生对童谣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童谣书籍、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欢快的童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童谣的定义和特点:在黑板上写下童谣的定义,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童谣的特点,如简单、有趣、富有音韵等。
3. 欣赏童谣:为学生提供几首经典的童谣,让学生朗读、背诵,感受童谣的魅力。
4. 学习童谣的形式:讲解童谣的形式,如韵脚、对仗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童谣。
5. 创作童谣: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童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童谣的特点:简单、有趣、富有音韵童谣的作用:培养想象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节课学习的童谣,加强记忆。
2. 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童谣,可以是关于动物、植物、人物等。
3. 家长协助孩子搜集一些经典的童谣,让孩子在课外阅读、背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童谣的特点和作用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课堂上正确朗读、背诵童谣。
但在童谣的形式和创作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童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展童谣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音乐乐园:童谣编排与合唱教学大纲
幼儿园音乐乐园:童谣编排与合唱教学大纲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音乐乐园是为幼儿园学生设计的专业音乐教学系统之一,旨在通过歌唱、听力、律动和创意教学,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童谣编排和合唱教学两个方面,探讨幼儿园音乐乐园的教学内容。
二、童谣编排1. 童谣的选择在幼儿园音乐乐园的课程中,童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童谣应该具有简单易学、旋律优美、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选择童谣时,应该考虑孩子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避免内容过于复杂或无法引起幼儿的共鸣。
2. 童谣的编排童谣的编排应该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采用适合幼儿的韵律和曲调,在保持童真趣味的注重歌词的意蕴和教育意义。
编排时要考虑节奏感和情感表达,使童谣既有趣又有感染力。
三、合唱教学大纲1. 合唱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
通过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促进社交交往能力的发展。
合唱教学大纲的制定是十分关键的。
2. 合唱教学内容合唱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歌曲的选择、排练和表演等内容。
在歌曲的选择上,应有一定的步调和规划,涵盖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歌曲,以丰富幼儿的音乐素养。
排练时要注重声音的平衡和和谐感,培养幼儿的合唱技巧和团体意识。
在表演上,要重视合唱的展示和交流,鼓励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音乐乐园的教学中,童谣编排和合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编排优秀的童谣和有效的合唱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喜爱,培养他们的音乐天赋和团队精神,为他们的音乐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幼儿园音乐乐园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专业系统,在童谣编排和合唱教学上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优秀的童谣编排和精心设计的合唱教学大纲,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幼儿园童谣教育计划
幼儿园童谣教育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为幼儿园内的孩子提供一种轻松愉快,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的学习方式。
通过童谣教育,帮助幼儿园内的孩子们提高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听力和发音能力,提高他们的记忆力、语言表达力,以及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一)幼儿园童谣教育的特点幼儿园童谣教育是给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学习口头诵读的基础,由于它的内容韵律感强,重复性好,所以能让小孩更轻松的吸收知识并记牢。
而且童谣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欢乐和温馨的感觉,既可以动脑筋又可以锻炼身体。
同时集合了语音表达,口头汇报,音乐教育等多种元素,可以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艺术素养,让小朋友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选材原则1.能引发孩子们兴趣的。
在童谣的课程中,唱出优美旋律的同时,它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爱上学习童谣,让他们能主动参与童谣的学习。
2.易于记忆,便于使用。
在选材方面,除了要求优美动听和具有教育性以外,还要方便教师和幼儿带来实际效果,因而应选好记,好背的童谣。
3.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在选材方面,要选择那些有教育性和实用性的童谣。
有的童谣歌曲中含有科学知识,带给孩子们实际的知识小贴士。
还可以让孩子们和教师一起分享这些有趣的知识,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
(三)童谣教学计划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童谣的知识,我们将童谣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春季童谣、夏季童谣、秋季童谣和冬季童谣。
1. 春季童谣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之一。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教授以下童谣:(1)《春天在哪里?》春天到了,冬天已经离开了我们。
在这首童谣中,我们将教授小朋友们如何辨别春天和冬天的差别。
通过童谣教育,让孩子更加了解四季的变化,并了解植物在春季的成长过程。
(2)《蜗牛与黄鹂鸟》在这首童谣中,我们将教授孩子们如何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
孩子们可以将他们在春天的游戏和瞬间转化为美好的童谣,让其他孩子也能分享他们的乐趣和感受。
《童谣》教案(通用
《童谣》教案(通用《童谣》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童谣》。
详细内容包括:1. 童谣的定义与特点;2. 童谣的分类:游戏童谣、生活童谣、动物童谣等;3. 童谣的语言特色:押韵、节奏感、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谣的定义、特点及分类;2. 培养学生对童谣的欣赏能力,激发创作兴趣;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童谣的押韵和节奏感;2. 教学重点:童谣的特点、分类及语言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童谣《小燕子》,引导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随后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童谣?”让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童谣,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介绍童谣的定义、特点及分类;(2)分析童谣的语言特色,举例说明押韵、节奏感等;(3)引导学生发现童谣中的生动形象,感受童谣的魅力。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创作一首童谣;(2)每组派代表分享作品,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评价;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关于童谣的填空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拓展延伸:介绍童谣在其他国家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童谣》2. 内容:1)童谣的定义、特点、分类2)童谣的语言特色:押韵、节奏感、生动形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童谣。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花儿笑,小草绿了,鸟儿叫。
蜜蜂采蜜,蝴蝶飞,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童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押韵和节奏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幼儿园童谣教学大纲
幼儿园童谣教学大纲幼儿园童谣教学大纲一、引言童谣作为一种具有浓郁民俗色彩的文化形式,既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又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有计划、系统地教授童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童谣选编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编易于理解、旋律优美、富有趣味性的童谣。
包括传统童谣和现代童谣,涵盖生活常识、社会礼仪、人物形象等方面。
2. 童谣教学方法(1)模仿教学法教师先展示并讲解童谣的歌词和对应动作,然后引导幼儿进行模仿,逐步掌握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2)分角色演唱法根据童谣的内容和情节,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演唱。
增强幼儿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情感表达和情节发展,以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
3. 童谣教学内容(1)初级童谣教学重点放在童谣的唱诵和韵律感知上,通过简单易懂的词句和动作,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和手脚协调能力。
(2)中级童谣教学重点放在童谣的意义理解和情感表达上,通过引导幼儿讨论童谣的内容和情节,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高级童谣教学重点放在童谣的艺术表达和创作能力上,通过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童谣,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展示相关图片或讲解童谣的背景等方式,引起幼儿对童谣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童谣教师分阶段进行童谣的教学,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入,让幼儿逐步掌握各种童谣的唱诵和表演技巧。
3. 练习与巩固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童谣,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4. 创作与表演鼓励幼儿自己创作童谣,并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童谣》教案(通用
4.分享与评价:每组分享作品,全班同学共同欣赏、评价,教师对每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提高。
二、例题讲解中童谣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的分析
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该环节的详细补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魅力,传承民间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童谣的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的掌握。
重点:童谣的特点、分类及欣赏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童谣资料、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童谣《小燕子》,引导学生说出童谣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注意控制讲解、提问等环节的时间,避免拖延。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注意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情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
1.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手段,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童谣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童谣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创作技巧。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消化吸收。
2.答案:要求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童谣,了解其背后的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024年幼儿园童谣教案(通用
2024年幼儿园童谣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教学大纲,以童谣为教学内容,选取《幼儿快乐童谣》教材第四章“动物童谣”作为教学主体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小老鼠上灯台》、《小兔子乖乖》、《大公鸡》等经典童谣,通过童谣学习,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童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童谣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韵律感和动物词汇的记忆。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并背诵童谣,认识各种动物,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卡片、童谣挂图、小黑板、动物玩具。
学具:童谣书本、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讨论动物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小老鼠上灯台》童谣,示范朗读,并解释童谣中的动物词汇,引导幼儿跟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童谣朗读比赛,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幼儿在下面跟读。
4. 童谣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小兔子乖乖》和《大公鸡》童谣,让幼儿通过动作模仿,加深对童谣的理解。
5. 小结与奖励(5分钟)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奖励。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动物卡片,标注动物名称。
2. 黑板右侧:童谣文字,标注韵律和重点词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朗读今天学习的童谣,并尝试用画笔描绘童谣中的动物。
2. 答案:小朋友完成画作后,家长可拍照至班级群,教师将对画作进行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开展“我是小小动物”主题活动,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2024年大班语言标准教案《童谣》
2024年大班语言标准教案《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语言教材第三单元《童谣》。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童谣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学习并欣赏经典童谣《小燕子》、《捉泥鳅》等;通过童谣学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童谣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培养他们对童谣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在欣赏童谣的过程中,感受语言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童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间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重点:童谣的欣赏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童谣教材、录音机、磁带、挂图。
学具:画笔、画纸、童谣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熟悉的童谣,引导幼儿关注童谣的韵律美。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童谣,激发他们对童谣的兴趣。
2. 讲解童谣概念与特点(5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和教材,向幼儿讲解童谣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结合实例,让幼儿了解童谣的韵律、节奏感。
3. 欣赏经典童谣(5分钟)播放经典童谣《小燕子》、《捉泥鳅》等,让幼儿感受童谣的魅力。
邀请幼儿模仿童谣的节奏、韵律,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童谣,进行逐句讲解,让幼儿学会分析童谣的节奏、韵律。
让幼儿分组,每组创作一首简单的童谣,并进行展示。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童谣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 经典童谣《小燕子》、《捉泥鳅》等。
3. 童谣创作的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关于动物的童谣。
答案示例:小猫咪,小猫咪,捉迷藏,真有趣。
左看看,右看看,哎呀,老鼠在哪里?2. 作业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注意韵律和节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生活中,多欣赏、创作童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童谣儿歌教学计划 幼儿园音乐教学
幼儿园童谣儿歌教学计划一、引言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童谣儿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童谣儿歌的教学,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童谣儿歌教学计划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流畅的语言唱出童谣儿歌。
2.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童谣儿歌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合唱中互相配合,形成整齐的合唱效果。
三、教学内容1.选取适合幼儿喜好和学习能力的童谣儿歌,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2.通过教师示范和引导,教会幼儿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音技巧。
3.利用故事、图片等形式,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们介绍童谣儿歌的故事背景和歌词含义,激发他们对童谣儿歌的兴趣。
4.在音乐课上,组织幼儿进行童谣儿歌的合唱练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方法1.通过教师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模仿学习童谣儿歌的歌唱动作和发音技巧。
2.利用歌曲配有动作或器乐伴奏的形式,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分组进行童谣儿歌的合唱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赞扬和鼓励,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童谣儿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和录音、录像等方式,对幼儿的歌唱表现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辅导。
2.定期举行童谣儿歌演唱比赛或展示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并通过评比等形式对幼儿的童谣儿歌表演进行评估。
3.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幼儿对童谣儿歌学习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环境1.在音乐教室内,要有适合幼儿学习的舒适环境和设备,如幼儿椅、琴童歌机等。
2.在户外或活动室等场所举行童谣儿歌合唱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环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七、总结童谣儿歌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童谣唱诵课程方案
幼儿园童谣唱诵课程方案一、方案背景唱谣对于幼儿的语言表达、音乐感受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童谣唱诵的教学,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案,以提高幼儿的语言、音乐和社会能力。
二、目标与策略1.目标:提高幼儿童谣能力,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通过长时间、系统的训练,达到能够准确、自如地唱出节奏、旋律、节拍和歌词等要素的目的。
2.策略:(1)创造积极、愉悦、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2)体验性学习,让幼儿感官体验句子和音乐的美感并牢记集旋律和歌词于一身。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搭配不同的童谣,注重对幼儿的适宜性。
(4)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互动、比赛等,使幼儿更愿意参与、积极表达和互动。
(5)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幼儿在唱谣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声音的信仰,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知识,培养文化素养。
三、实施内容1.幼儿园童谣唱诵教学应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1)经典童谣唱诵阶段目标: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经典童谣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培养幼儿的音乐嗅觉和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如《小兔子乖乖》、《世上只有妈妈好》、《小星星》、《拔萝卜》等。
(2)生活童谣唱诵阶段目标:让幼儿在生活细节中,感受童谣带来的美好体验,提高幼儿的生活感、情感和音乐感受。
内容:如《妈妈给我穿红袄》、《小雨点儿滴答滴》、《动物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等。
注:在选取童谣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语言、音乐理解程度等因素,掌握好童谣唱诵的难易度及时间分配,保证幼儿的学习效果。
2.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1)童谣的旋律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指导下跟唱,并配合身体动作,让孩子感受童谣的旋律,加强高、低、长、短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2)童谣的韵脚表达—每个童谣有着独特的韵脚和节奏感,唱诵时重点把握合理的唱跳和押韵规律,让幼儿学习到正确的节奏和韵脚感。
童谣课程设计
童谣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童谣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理解童谣中的寓意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童谣的创作和表演,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童谣的学习和传承,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童谣的欣赏、分析和创作。
欣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听读等方式感受童谣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分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解读童谣的语言、形象和寓意,理解童谣的内涵和哲理;创作主要是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童谣,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主要用于童谣的欣赏和分析,讨论法主要用于童谣的讨论和创作,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童谣的分析和解读,实验法主要用于童谣的创作和表演。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主要包括《中国童谣》等,参考书主要包括《童谣鉴赏辞典》等,多媒体资料主要包括童谣的音频、视频等,实验设备主要包括录音机、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和童谣表演等,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来评估其学习成果;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布置和批改相关的写作和分析作业来评估其学习成果;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期末考试来评估其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分为15周,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2小时。
教学地点将选择在教室进行,以方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教学进度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安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七、差异化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将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章《幼儿童谣》。
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儿歌的基本概念、儿歌的分类、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儿歌的创作方法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歌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儿歌的热爱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歌的基本概念,知道儿歌的分类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儿歌,激发学生创作儿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歌的基本概念,儿歌的分类和特点,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难点:儿歌的创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儿歌光盘、歌词卡片。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让学生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讲解儿歌的基本概念,介绍儿歌的分类和特点。
3. 讲解儿歌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随音乐一起朗读儿歌。
4. 讲解儿歌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儿歌创作实践。
5.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儿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儿歌基本概念儿歌分类儿歌特点儿歌节奏和韵律儿歌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儿歌,了解儿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方法。
2. 请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儿歌,可以是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或者生活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儿歌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创作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儿歌的热爱和创作兴趣。
但在儿歌创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比赛,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其他文学创作,如诗歌、故事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章《幼儿童谣》。
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儿歌的基本概念、儿歌的分类、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儿歌的创作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民俗文化的需要。
儿歌童谣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润色加工,已经形成了十几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儿童感知事物从表象入手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而儿歌恰是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灵,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课程目标
学习儿歌童谣,感受语言美、韵律美、形式美,热爱我国语言文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初步掌握儿歌童谣欣赏与创作的方法,启迪言语智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
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童谣诵读、创作比赛
4.训练语言的需要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人的思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完善。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是语言正误、词汇积累,还是用语句表情达意,都反映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变化。儿歌童谣在这些方面就能发挥重要作用。
儿歌童谣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十四和四十》这首儿歌是典型的矫正发音的,而金波的《小白兔》:“小白兔/三瓣嘴/蹦蹦跳跳四条腿儿。”则告诉幼儿小白兔的外貌特征是什么,便于少儿区分小动物。
第二十二周
评选童谣之星
儿歌童谣会
课程评价
1.班级评价
为了对班级中学生学习童谣的情况做一个具体的评价,特制定以下《评价表》作为评价参考。
评价方式
自评
小组评
家长评
真棒
还行
加油
真棒
还行
加油
真棒
还行
加油
能熟练诵读每一首学过的儿歌童谣
学习兴趣高,乐于和伙伴讨论交流,愿意与家长交流学习所得
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2.情感教育的需要
儿歌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儿童听唱儿歌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环境变了,要求高了,从原来的以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为主。孩子们一方面为进入小学高兴,充满欢喜、新奇之情,希望自己能早点学会读书、认字;另一方面,又有几分胆怯,对文字世界还十分陌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反差,处理不好,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学习儿歌童谣,会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感受乐趣,充满自信。
课程结构
1.学习儿歌童谣20首,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欣赏儿童歌谣,感受生动有趣、文字浅显、结构整齐、琅琅上口的语言形式。
3.背诵儿歌童谣,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4.了解儿歌童谣的基本格式、题材选择及一般创作方法,试着仿写儿歌童谣。
资源利用
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的童谣儿歌,网络收集来的童谣儿歌。
(2)收集儿歌童谣。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儿歌童谣,搜集相关的民间儿歌童谣,感受不同地方的儿歌童谣风格及特色。
(3)创作儿歌童谣。通过向学校校刊投稿等形式,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背景分析
儿歌童谣,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生产知识等。词句音韵流畅,节奏轻快,易于上口。
课程实施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来自一年级,孩子们喜欢诵读儿歌、童谣,特别是唱一唱更感兴趣。给童谣配上美丽的图画,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1、学习童谣《雪娃娃》
2、诵读、讲解、画一画
第二周
学习童谣《小兔子乖乖》
诵读、讲解、画一画
第三周
学习童谣《摇摇船》
诵读、了解
第四周
学习童谣《大蜻蜓》
诵读、配画
诵读
第十四周
学习童谣《金钩钩》
诵读、了解
第十五周
学习童谣《丢手绢》
诵读、了解、玩一玩
第十六周
学习童谣《拉大锯扯大锯》
诵读、了解、玩一玩
第十七周
学习童谣《数蛤蟆》
诵读,仿编
第十八周
学习童谣《搬鸡蛋》
诵读
第十九周
学习童谣《排排坐》
诵读
第二十周
学习童谣《摇篮歌》
诵读
第二十一周
展示童谣本
小组内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评一评
三和小学童谣精品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童谣
适用年级
一年级
总课时
20
课程类型
走读
课程简介
1.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
(1)欣赏:中外民间儿歌童谣、同龄伙伴创作的儿歌童谣、名作家为孩子们写的儿歌童谣。
(2)仿作:在欣赏的基础上仿作,融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围绕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开展一系列活动
(1)诵读儿歌童谣。定期举行“童谣诵读会”,期末评出童谣“诵读之星”。
第五周
学习童谣《颠倒歌》
诵读、仿编
第六周
学习童谣《拍手歌》
诵读、画一画
第七周
诵读《小手帕》
诵读、搜集资料
第八周
学习童谣《鹅过河》
诵读
第九周
学习童谣《做早操》
诵读、舞蹈
第十周
学习童谣《打醋买布》
诵读
第十一周
学习童谣《小白兔》
搜集资料、诵读、配画
第十二周
学习童谣《小松鼠1》
诵读
第十三周
学习童谣《小松鼠2》
3.启迪心智的需要
儿歌中有大量的作品,都是以某方面的知识作题材,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例如儿歌中有介绍山水草木和鸟兽虫鱼的形象、习性和功能的,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变化的,有介绍浅显的自然和生活常识的,有介绍简单的数目和时间观念的……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儿歌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第一个领路人、启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