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春望》是杜甫于唐肃宗至 德二年(757)三月眺望沦陷中的 长安的破败景象、想望寄居鄜 州的妻小而作的一首五言律 诗,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 家念亲的情怀。
茅 屋 为 秋 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所 破 歌 杜甫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参见网络:登高朗读解析杜甫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
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 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 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 病死出蜀途中。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诗人共有三首望岳诗,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
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 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 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 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开元19年(时20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 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 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 有机会再见面了。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 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 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赏析: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 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 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 感交集,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杜甫“尝困于衣食”,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奔走献赋, 取得少许资助。这段时期,诗人写了一些批评时政、讽刺 权贵的诗篇,如《兵车行》、《丽人行》等。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 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 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 《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做左拾遗。其后,他用诗 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 “三吏”、“三别”。
赏析: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 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 (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相继收复。正流寓梓州(今四川 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 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贫交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 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 么特点 ?
二、颌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 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 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 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 分子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诗人杜甫及作品《登高》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杜陵野老、杜陵布衣,祖籍襄阳(今湖北省襄樊 市),生于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唐朝现实主 义诗人。
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 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 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 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 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 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 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 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 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写作背景
研讨思想内容
以下问题请同学们好好思考,并将你对 本诗的理解写在作业本上(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由于时事,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在成都过了一 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又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 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 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登高》、《秋兴》、《三绝句》等大量名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