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说课教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第 9课改革开放教课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议,家庭联产承包制 ,乡镇公司快速发展,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国有公司改革。
教法及学法:教法:教师主要采纳启迪式发现法教课。
学法:学生主要运用自主研究式学习、合作学习。
教课重难点:要点:乡村和城市的经济体系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立 .难点:生产关系必定要适应生产力需要的基来源则。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方向作用和影响 .教具:课本插图教材剖析:本课主要叙述的是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要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推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议后,我国经济体系改革全面睁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渐形成的状况。
本课的难点是生产关系必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来源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b5E2RGbCAP教课过程:(一)诊疗赔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了哪些主要内容?(二)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拥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初步。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期间。
引入新课。
p1EanqFDPw(三)出示教案:学生看书,教师引生找出本课的主要线索。
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立三、国有公司的改革(四)依案自学,研究怀疑:学生仔细看书,初步认识本课主要知识,教师对学生学法作巡回指导。
(五)反应信息,合作释疑: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学习,培育学生合作意识和参加意识,教师参加到议论中去,以便实时发现广泛存在的问题,精讲点拨时有的放矢。
DXDiTa9E3d (六)教师精讲,概括总结:(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思虑和回答以下问题:我国的改革第一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那个地方最初进行改革?改革采纳了如何的形式?获得如何的成效?2、教师总结概括学生的回答,请学生上讲台沟通接见和采集在乡村的亲友挚友那边认识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有关状况资料。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改革开放 教案

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3)为了实施对外开放,我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板书
设计
达标检测:
A组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A.农村 B.城市 C.工厂 D.国家机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社会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4.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在以后()
A. 中共八大
B.“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三大改造
5.20世纪70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
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B组
材料分析识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E、是我国的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填写字母)
(3)2008年是我国最大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祖国大陆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此处为首站,这个经济特区是(填写字母)
(4) F发展成为国家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它的名称是。
(5)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说课稿

2、预设问题: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 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 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提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人教版八年 级历史下册第九课内容,由 于本节课教材内容不多,却 非常重要。下面,我从以下 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全面展开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后,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时期。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改革开放,正是改 革开放促使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繁荣昌盛。 由此可见,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必不可少的。
对外开放
(五)、巩固练习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 A、中共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邓小平复出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党 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是( ) A、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B、实事求是,一切从实 际出发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租让制和租借制 C、股份合作制 D、租借制和承包制 4、被人们以一夜崛起的城市来形容其发展变化快的城 市是( ) A、海口 B、北京 C、深圳 D、上海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根据开头听到的歌曲提问: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 春天指的是什么? (2)、你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 2 (3)、这位老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4)、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___改革开放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___改革开放第一篇:人教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___改革开放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邓征东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当前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听《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导入课堂,听了歌曲后回答问题(见幻灯片),复习上节知识,然后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看问题思考。
教师引入正文。
一、学习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同学们自学课文,然后按要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1)农村经济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改革前的情况是怎样的?有何弊端?(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生产效力低。
)(3)农村经济是如何改革的?改革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了自主权,责任明确,积极性提高,连年丰收。
)[教师引导]在同学们回答之前,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投影:(略)同学们可讨论交流作答。
(4)农村经济改革产生什么影响?(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带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1新人教八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9课改革开放【学习目标】1.明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紧内容和乡镇企业的进展,了解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进展需要的大体原那么。
2.明白深圳等经济特区名称,明白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明白国有企业改革的要紧内容:从扩权让利一直到产权改革。
●重点: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阻碍。
▲难点:农村改革和国企改革一、知识归纳:请你填空归纳本课知识。
二、重点明白得: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第一开始于( )A.城市改革B.农村改革C.国有企业改革D.沿海地区开放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要紧形式是()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人B、引导分散的农人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成立农村集体经济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3、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A、在深圳、珠海弄特区试点B、开放沿海口岸城市广州C、建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口岸城市上海4、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晚上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A、汕头B、深圳C、珠海D、厦门5、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六、改革开放后,慢慢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那个格局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7、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伙企业⑥外商独资企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三、知识运用八、咱们党从来重视探讨和解决农人和农业问题,并取得了庞大成绩。
八年级历史下册 3.9《改革开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改革开放【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学生情况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久远的年代,他们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认识模糊而肤浅,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对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也陌生,难以把握改革开放的实质,难以理解课本中提到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设计理念】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动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疑问。
没有疑问的教学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疑问学生就不会去思考,学习只能局限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
本节课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让疑问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感悟历史;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掌握新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放飞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生成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让学生主动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政方针。
感受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益处,从而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某某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了解改革开放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说课教案(人教版八下)

第9课改革开放说课稿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部分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地位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讲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
《第9课改革开放》是本单元的第2课,本课教学内容在这一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伟大的实践来自于伟大的决策;伟大的理论来自于伟大的实践;伟大的理论反过来指导伟大的实践。
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本单元教学内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我所在的学校,城市学生比较多,他们对农村改革应该没有多少了解,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离他们也比较遥远,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会太多,但他们的地理知识应该比较丰富,对于对外开放的内容应该有一些知识储备。
鉴于此,在教学中,我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相关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这一课的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2)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3)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2)通过材料的运用,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材料分析历史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教案 新人教版

第9课改革开放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改革开放》-教案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课程标准(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2.教材分析本课所述改革开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一课,是对前一课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又是对下一课邓小平理论的理论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本课条理清晰,但理论性较强。
3.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他们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对一些史实的理解过于表面化,且本课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学生感到难以理解。
4.设计理念历史不是枯燥的年代记忆,而是曾经鲜活的沧桑变化,并在我们身边留下痕迹。
从热点话题入手,创设教学情境,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领学生走出历史,走近生活,体会人生。
5.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了解以下基础知识: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并进一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3)结合相关史料和视频,创设教学情境,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理解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4)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惠民之路。
(5)通过引导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认识到改革开放关系千家万户,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图形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演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2)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和城市变化的描述,学生们可以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的强国之路,逐步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上一课的相关学习内容: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上作出哪些重要决定?学生: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落实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事实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形成。
2、吸取新的教训师:(课件出示凤阳小岗村在改革前、尝试中、改革后的三个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凤阳有这么大的变化?学生:看图讨论: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个病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拥有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因此,第二个变化发生了。
老师:通过以上图片,请根据本书内容总结农村改革的基本知识点: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改革目的是什么?方式?意义?学生:改革从农村开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我国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的了解,也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全面的把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重要性以及深远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过程和深远意义,学生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及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讲授与解读: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解读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的过程和意义。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说课稿新人教版

第九课《改革开放》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改革开放》,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不妥之处敬请大家评议指正。
一、说教材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讲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
本课教学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
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中国现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材重难点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因为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因为八年级学生思想品德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没有学习,这些内容也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理论性也很强。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70%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2、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发展;3、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4、掌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三次农村政策调整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展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动态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3、通过对比中国近代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和对外开放主动开放口岸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展示苏州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使其对本土历史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深厚的情感;2、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的强国之路;3、通过展示自由贸易区等深化改革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融入世界市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2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半的历史课学习,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准备,也具备了分析材料和读图识图的能力,课上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片、材料、视频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知识点的动态生成的效果。
然而,本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又缺乏很强的逻辑思维和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感受改革开放之魅力。
3重点难点【重点】: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特区的建立【突破重点】: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史料,使学生从感官上体会到改革前计划经济管理过死的种种弊端,动态生成“放权”的重要性,自然而然理解“放权农村”、“放权城市”、“放权特区”的由来、实施和影响。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八年级下中国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

八年级下中国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第一篇:八年级下中国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9课改革开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学生: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学生学法: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思想阐述◇观念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创意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生成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利用充分的文字、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局势,从而认识到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改革开放》说课稿 新人教版

《改革开放》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改革开放》,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安排了三课目录,分别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单元特别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易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德育渗透教育。
本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单元的学习主题以历史的纵向发展为主线。
主要讲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了解改革分两步走,首先从农村开始。
安徽有凤阳县小岗村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
第二,了解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第三,解剖深圳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的生动事例,说明对外开放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
了解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这样的格局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
2、地位本课教学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它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内容,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另外改革开放也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的三次历史巨变中的第三个巨变,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甚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这是新课标对于本节课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规定。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标的规定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是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变革有一定的掌握。
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讲了在新解放区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县2014年春季期初中历史技能大赛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说课稿容县县底中学:李崇凤2014年4月6日各位评委、领导、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主要讲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渐形成的这一段历史。
上一课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而这一课建改革开放如何实施。
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部分。
因此,在本单元乃至整个现代史部分的地位都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2)、通过读图、析图明确对外开放的格局;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正确认识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二、学生情况分析2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但是,在材料分析、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教法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图片示意法、分析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与学的过程(一)、复习导入,开门见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什么重大决策?这一课将探究如何实施这一决策。
(1978年;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知今天这节课和上节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能起到温故知新作用。
(二)、明确课标,学有所依:(学案列出)(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设计意图】课标是学习的导航,只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课标,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 三)、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填空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学案第二部分)1、讨论一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何能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如何生产、分配劳动成果的)比喻:鞋脚关系,应谁决定谁?谁受谁决定?最终达第3 页共11 页到明白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2、找一找、画一画:弄明白经济特区的位置,进而弄明白改革开放的推进进程、层次。
(有几个、位置及相关的省份、分几层次等)3、看视频,读材料,归纳作用: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除视频外,学案有相关材料。
)(1)通过视频展示深圳改革前后巨大变化。
(2)邓小平评价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4)图11950-2008年进出口总额(5)1978-2008我国使用外资统计表4最后归纳出:促进了深圳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等等。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课重点和难点突破的一个环节。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动手、合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比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能力。
六、总结整理,共同提高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多媒体展示板书)第9课改革开放内容改革(对内)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城市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一两阶段第二开放(对外)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作用七、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做导案第四部分内容)【设计意图】既有紧扣教学目标,侧重考查重点知识的题目,又有对第5 页共11 页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展和运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八、教后记:这节课有成功之处:1、导入开门见山,简单明了。
2、有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
3明确课标,让学生心中有数。
4提供了较详细的材料,体现了历史学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特色。
5、课堂练习,题目针对性强。
值得改进的地方:1、本地农村改革变化的例子应补充多一些,以增强现实感。
2、提供的图表数据有一些学生难看懂。
附: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课标要求】(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过程、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现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1)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现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农村逐步实现以为主的责任制。
4、影响:(1)农民有了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农村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背景:党的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过程:(1)建立经济特区: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②后来又增设了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城市:开放了广州、上海等________个沿海城市,(3)设立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格局:已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三)国有企业的改革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__改革。
2、第一阶段:(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_____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的制度。
3、第二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_______________制、__________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
二、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讨论一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何能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如何生产、分配劳动成果的)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2、找一找、画一画:弄明白经济特区的位置,进而弄明白改革开放的推进工程、层次。
(有几个、位置及相关的省份、分几层次等)3、看视频,读材料,归纳作用:(1)通过视频展示深圳改革前后巨大变化。
(2)邓小平评价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第7 页共11 页(4)图11950-2008年进出口总额(5)1978-2008我国使用外资统计表年份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使用外商投资(亿美元)年均使用(亿美元)备注1978年—1985年累计设立8355家87.612亿美元1986-1991累计设立35706家19035亿美元1992年—20009年间共设立32万家3233359亿美元是第二阶段的10倍2001年—至2008年7年间共设立26.8万家4147592亿美元三、总结整理,共同提高第9课改革开放8改革(对内)农村城市重点开放(对外)四、学以致用,举一反三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D.国有企业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C.实行土地公有制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消失”的原因应是A.农村实行政社合一B.农业合作化的完成C.封建土地制度废除D.联产承包制的实行4、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
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公司制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废除国有制6、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中位于广东省的经济特区有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⑤海南岛A.③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⑤7、《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8、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必将在创新中逐步实现。
请探究以下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9 页共11 页1图一 小岗村农民立下的生死状 图二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图三 新时期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图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1)以上图片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哪些创新性成就?(3分)(2)图三和图四是城市改革的两个不同时期的成果之一。
选择城市改革的一个时期指出其改革的主要内容。
(2分)练习答案:1 A 2 A 3 D 4 C 5 C 6 B 7 B8、(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对外开放;城市改革。
(3分)(2)图三(1985年后):①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分,答出两点即可)或图四(1992年起):①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②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