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全面版
合集下载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PPT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c2e7796294dd88d0d26ba6.png)
③“一边倒”: 内容: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易混易错: 一边倒不等于放弃独立自主(步步高)
二、新中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成就一: 建国后的第一
年,同苏联等17个 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建国后第 一个建交高潮,以 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体)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在这个会议 上用不着宣传意识形态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 中间显然存在。”
——周恩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 上的讲话中,“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 么?
“同”: 相同的遭遇: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掠夺的经历。 相同的任务: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 相同的愿望: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异”:
黄色: 资本主义 阵营 红色: 社会主义 阵营 绿色: 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内容
①“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意义:使我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交。 意义:巩固独立,奠定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②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
国的政策。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年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成就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为了同邻近国家 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 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1953年,与印度; 1954年,与印度、缅 甸。
易混易错: 一边倒不等于放弃独立自主(步步高)
二、新中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成就一: 建国后的第一
年,同苏联等17个 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建国后第 一个建交高潮,以 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体)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在这个会议 上用不着宣传意识形态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 中间显然存在。”
——周恩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 上的讲话中,“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 么?
“同”: 相同的遭遇: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掠夺的经历。 相同的任务: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 相同的愿望: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异”:
黄色: 资本主义 阵营 红色: 社会主义 阵营 绿色: 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内容
①“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意义:使我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交。 意义:巩固独立,奠定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②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
国的政策。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年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成就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为了同邻近国家 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 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1953年,与印度; 1954年,与印度、缅 甸。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bf6c3dbd64783e09122b34.png)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背景: 1、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 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2、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在 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新中国积极同邻国和新兴的民族独立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
◆万隆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万 隆精神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万隆精神:团结一致, 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 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国家利益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成 就
与苏联等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外交无小事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 帕默斯顿
第七单元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基础)
外交关系的突破
(突破)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 (调整) 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 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 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 突出的特点。
☆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 平共处。
首次运用:中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声 明,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基本原则;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82bb663b856a561253d36f6a.png)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 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唐家璇在2004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完整版课件ppt
11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 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它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 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除参加安排的很紧张的会议外, 还以超乎常人的经历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活动……有人曾 经计算过,在7天的亚非会议的168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小 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小时。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他不是 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在会后 的短短数年里,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 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 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
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通称为“万隆精神”
完整版课件ppt
18
外交政策的制定 1949
初期实践成果 1949——1950
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 1954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 1955
完整版课件ppt
19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完外整版交课件上pp坚t 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3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最突出特点)
背
资本主义阵营 (削弱) 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景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中国)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完、整版课打件pp破t 封锁
4
建国初的外交:
与苏联的建交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dfba9a3968011ca2009192.png)
6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7
最突出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1) 资本主义阵营 (削弱)
国 有利 (2) 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际 环
形势 (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境
(4)新中国的成立
不利形势 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 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
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2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 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 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
3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 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4
单元结构
新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基础)
中
国 外
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突破)
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调整)
5
课程标准
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 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 系方面的意义 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 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2)国内形势: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内容: (1)“另起炉灶” ①含义②作用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3)“一边倒” ①含义②原因③作用 16
内容
含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
“另起炉灶” 交关系,而在新的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7
最突出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1) 资本主义阵营 (削弱)
国 有利 (2) 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际 环
形势 (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境
(4)新中国的成立
不利形势 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 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
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2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 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 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
3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 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4
单元结构
新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基础)
中
国 外
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突破)
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调整)
5
课程标准
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 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 系方面的意义 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 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2)国内形势: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内容: (1)“另起炉灶” ①含义②作用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3)“一边倒” ①含义②原因③作用 16
内容
含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
“另起炉灶” 交关系,而在新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课件(共2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c41f45d1f34693dbef3e1c.png)
国
初 期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外 交3、1954年 Nhomakorabea加日内瓦会议
成
就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72021/8/7Saturday, August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3:23:53 AM
2、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3、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外交成就3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 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外交成就4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 南 京 条 约 》
《马关条约》
图片体现了旧中国外交是什么性质的?
-----屈辱外交
赣县中学 况婷婷
战后世界形势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二战以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给新生的中国带来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形势?
1、建国后的外交形势
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有利: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不利:
5.在应对中寻求合作,因势利导,以静制动, 以柔克刚。
另起炉灶
新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中 国
一边倒
初 期 的 外 交
初期实践成果: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外交政策成熟: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初期外交》课件
![《新中国初期外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c657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6.png)
THANKS
对未来外交工作的展望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应进一步深化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外交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外交人才是未来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加 强对外交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创新外交理念和实践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应不断创新外交理念和实践,以适应时代发 展的需要。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总结词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特 权
详细描述
新中国首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残 余势力和特权,取消帝国主义在 华的一切政治权利,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一边倒”政策
总结词
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详细描述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为打破美国等西 方国家的遏制,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利益创造条件。
抗美援朝战争和援外工作
01
战争背景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新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并积极开
展了援外工作。
02 03
战争过程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 的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新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 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支持。
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和援外工作,彰显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正义立场和大 国担当,为新中国的国际形象树立了良好口碑。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对 中国采取遏制和敌视政策,对中国进 行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封锁和 包围。
02
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政策和 原则
“另起炉灶”政策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5513846529647d27285268.png)
P108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引言: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
1949年至1958年间周恩来还兼任 外交部长,参与制定和执行了一系 列重大的外交决策。1949年10月3 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复电苏联副 外长葛罗米柯,中苏正式建交。 1950年1月,周恩来同毛泽东先后 到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等进 行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并就旅顺口、长春铁路、 经济援助等问题达成协议。朝鲜战 争时期,周恩来领导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工作。1953 年12月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 出了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率中华人 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经过谈判达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 使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 获得国际承认。
中国同17个国家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16日到次年2月17 日,毛泽东在苏联进行了为期 2个月的国事访问,签订了对 当时冷战格局以及中国未来发 展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毛泽 东第一次以大国领导人的身份 登上国际舞台。围绕这次访问, 美、苏、国、共等各方力量在 台前幕后,均展开了激烈较量, 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瞬 间。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 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 关系的问题。 意义: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 关系奠定基础。 毛泽东的外交主张就是:在与帝国 主义国家,尤其是与美国建立外交 关系问题上,不要急于解决,宁愿 等一等,只要帝国主义一天不改变 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在中国就一天 不给他们以合法的地位。 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及 其影响打扫干净,不给他们留下活 动的余地,再同帝国主义建交。 这是毛泽东依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确定的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
引言: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
1949年至1958年间周恩来还兼任 外交部长,参与制定和执行了一系 列重大的外交决策。1949年10月3 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复电苏联副 外长葛罗米柯,中苏正式建交。 1950年1月,周恩来同毛泽东先后 到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等进 行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并就旅顺口、长春铁路、 经济援助等问题达成协议。朝鲜战 争时期,周恩来领导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工作。1953 年12月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 出了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率中华人 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经过谈判达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 使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 获得国际承认。
中国同17个国家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16日到次年2月17 日,毛泽东在苏联进行了为期 2个月的国事访问,签订了对 当时冷战格局以及中国未来发 展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毛泽 东第一次以大国领导人的身份 登上国际舞台。围绕这次访问, 美、苏、国、共等各方力量在 台前幕后,均展开了激烈较量, 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瞬 间。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 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 关系的问题。 意义: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 关系奠定基础。 毛泽东的外交主张就是:在与帝国 主义国家,尤其是与美国建立外交 关系问题上,不要急于解决,宁愿 等一等,只要帝国主义一天不改变 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在中国就一天 不给他们以合法的地位。 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及 其影响打扫干净,不给他们留下活 动的余地,再同帝国主义建交。 这是毛泽东依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确定的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6张PPT)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74e8355f0e7cd184253682.png)
பைடு நூலகம்
[史论形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 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 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 间的经济关系。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际关系应遵循平等的基本原则。
(二)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成就)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非洲民族 解放运动高涨形势下。 2、时间:1955年 3、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4、参加代表: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中国是 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 5、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 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6、阻力: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 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 解和疑惧。
4、内在联系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核心和基础。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保证。 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5、意义: ①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 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国内意义: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 局面奠定基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7、成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8、成功原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 促 进——体现中国的作用(历史纵横) 9、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 多的亚非国家建立是外交关系——1950年第二次 建交热潮。 ②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 会议(特点)。 ③会议铸就了万隆精神: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 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 友谊的精神。
[史论形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 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 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 间的经济关系。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际关系应遵循平等的基本原则。
(二)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成就)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非洲民族 解放运动高涨形势下。 2、时间:1955年 3、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4、参加代表: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中国是 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 5、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 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6、阻力: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 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 解和疑惧。
4、内在联系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核心和基础。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保证。 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5、意义: ①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 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国内意义: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 局面奠定基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7、成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8、成功原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 促 进——体现中国的作用(历史纵横) 9、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 多的亚非国家建立是外交关系——1950年第二次 建交热潮。 ②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 会议(特点)。 ③会议铸就了万隆精神: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 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 友谊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非
• (5)影响:①加强了中国同______各国的联系。
②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思考3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 方针的含义是什么?
• 【答案提示】“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 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 的任务。“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 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帝先国清主义除 __________在中国的帝残国余主义势力,取缔 新_中__国_______在华一切特权,巩固平_等__互_利____的 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_________
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社(会3)主“义一边倒”:①含义:中国政府在人民外革交命上 坚使定 新地中站国在在保__障________独____立__与_阵_主_营权_一胜边利。成果②、意捍义卫: 和平以及维护____________的斗争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 1.日内瓦会议 • (1)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
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印度中支国那内政,并企图 从__________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 (2)目的:和平解朝决鲜____印__度和支_那_________问题。
• (3)时间、与会国、地点:195_4_____年,苏中、
包上围威__胁________、军事上__________的政策, 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外交孤立
• (2)巨大的成就:新中17国冲破了美国的 __________,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第新兴一的年民里族独,立 就同____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3)睦邻友好: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 _______________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 互和相平尊共重处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______________、平等互惠、__________。
• 4.意义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成与国为解决________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思考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 政策”有何不同?
• 【答案提示】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 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 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 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______。
西方殖民主义
• (3)特点:是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国家 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 (4)内容:①讨论_保__卫_和__平____、争取民族独立、
民发族经展济__________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求②同周存恩异 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取
得圆满成功。
• 思考1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为什么 必须实行“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 呢?
• 【答案提示】(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 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 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 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 篮里。
•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 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 命的盟友。
•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唯一中国 ______的合法政府。
• (2)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领土重主_权_________等项原 则。
• 4.内容
• (1)“另起炉灶”:①含义:不国承民认政府 _________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半殖建民立地新的平等 外交关系独。立②自意主 义:使中国改变了 __________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__________。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1.背景 • 二战结束,形成了以苏联为社首会的主义阵营
____资_本__主_义__阵_营___和以美国为首的 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 2.独基立自本主方针 • 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 3.基本原则
•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 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 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 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 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的重要体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1.背景
• (1)美国的遏制:建国初期,美国和一些资本 主义国家对中不国承采认取政治上_封__锁_禁__运__、经济
英____、美、____、法及有日关内国瓦家外长,瑞士
的________。
美国
• (4)概况:会议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恩来 ______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关决于。恢复当印会度议支那陷和入平僵的日局内时瓦,公约________就印度 支那停止敌对行动首提次 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 达成
《国_际_声__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影响:①是中国______以五大国之一的地
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②中国代表团在会
• 2.万隆会议
• (1)背景:亚__非____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 (2)时间、与会国、地点19:55______年,亚非有
共同遭遇的29个国家的万隆政府首脑,印尼的
如何理解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
• 1.“一边倒”
• 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 新中国明确地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 策,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 命的一部分,为了保护革命的胜利果实,中 国必须站在世界无产阶级一边,共同抵制帝 国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该外交方针的实 行,抵制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
• 2.提出
• (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印度见______代表团 时第一次提出。
• (2)1954年,周恩来访印问度____缅__甸和______,与 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和声平明共,处五一项致原同则 意以 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 本原则。
• 3.内容
互不干涉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