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案:部编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 义的。这对学生以后学 习、理解和积累古诗都
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
是很有意义的。
4. 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
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
1. 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同学说说。
( 4)交流。
( 5)是啊, 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 农家的生活让他向
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 (优美、
淳朴的田园风光。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 1)这是写景的诗句,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 青山
在村外横卧。
( 2)读好此句。
(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句诗读上去朗
学完整首诗以后, 再透过全诗来品味诗 的意境。这对于帮助学 生赏析诗歌, 培养诗人 情怀很有好处。
板书 内容
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排比 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 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1. 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古 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就是继承 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由 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 累。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 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颗璀璨明珠的风 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过故人庄》 。 2. (板书:过故人庄 孟浩然) 学生齐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设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无论是读文章还是写作都要分清主次。
在习作的时候,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习俗及其寓意,并学会在习作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为习作增色。
“书写提示”则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书写速度。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长歌行》。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多角度了解了中国的一些民风民俗。
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科和内容的整合,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上。
古诗《长歌行》是一首劝诫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奋发向上的诗,要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背诵。
1.交流平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读文章和习作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词句段运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对比阅读中,体会一个意思用不同词语表达的妙处。
3.书写提示:指导学生先按自己平时写字的方法写教材上的书写内容,再照着书写模板写一写,对比两次的书写速度。
4.日积月累:先理解诗歌大意,再结合图画,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外书和请教长辈,了解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2.体会词语表达的妙处,平时养成多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3.拓展课文内容,感知本单元课文表达节日习俗的方法和特点,继续增加对古诗词的积累。
【过程与方法】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难点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1.交流通过阅读课外书或向长辈了解到的节日风俗,特别是一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2.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收获,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写作技巧;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系统理解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写作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合作学习能力;通过比较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和对文学作品的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的阅读与理解、词汇学习、语法知识、写作技巧及文学鉴赏等。
具体包括:- 阅读理解:对《语文园地一》中的课文进行深度阅读,理解其主旨和细节。
- 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 语法知识:通过课文学习,掌握语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应用。
- 写作技巧:学习并实践课文中使用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述、抒情等。
- 文学鉴赏: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技巧的实践。
2. 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文学鉴赏的深度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3. 实践: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实际操作所学知识。
4. 巩固:通过课后习题和随堂测验,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系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可以使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思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共有四个板块的内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交流平台”将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进行交流,进一步明确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四篇课文的学习已经让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至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
“词句段运用”将结合课内外的民俗民风,鼓励学生积累一些传统习俗的寓意,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另外,“词句段运用”的另一部分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例句,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书写提示”呈现了硬笔行楷书写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行楷书写的特点。
通过临摹、练写,掌握行楷书写技巧,提高书写速度。
“日积月累”是汉乐府诗《长歌行》。
诗歌中借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慨叹,劝世人惜时奋进。
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和交流平台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分清文章主次的作用,领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运用到写作表达中去。
2.揣摩加点词语,体会用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好处,积累优美的语句。
3.了解生活中常见民俗的寓意,交流并积累寓意吉祥的民俗知识,丰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欣赏行楷,观察行楷书写的特点,通过临摹、练写,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背诵古诗,积累惜时奋进的名句。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课文和交流平台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分清文章主次的作用,领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运用到写作表达中去。
2.揣摩加点词语,体会用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好处,积累优美的语句。
3.了解生活中常见民俗的寓意,交流并积累寓意吉祥的民俗知识,丰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运用观察、联想、比较等方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语的学习与认读。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观察事物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4. 习作的撰写与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语的学习与认读。
(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观察事物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观察事物方法在习作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掌握读音、写法、词义。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4. 全班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2)学生分享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点评、指导。
5. 习作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联想、比较等方法进行写作。
(2)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2. 课题下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3. 配合教学内容,适时呈现相关图片、关键词等。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 背诵课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掌握故事情节的推断和表达方法。
–认识神话故事的学问。
2.能力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故事讲述和解读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热爱与向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讲解诗歌的特点及欣赏。
•教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表达故事情节。
•传授神话故事的传承。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合理猜想和表达。
•让学生理解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材。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课堂活动所需物品:白板、彩色笔、图片故事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主体1.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形象、节奏等。
2.学生欣赏其他诗歌,并进行朗读和讨论。
活动•让学生写一首简短的诗歌,展示并互相欣赏。
第二课时导入•展示一幅神话故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探索欲望。
主体1.教师讲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和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推理并表达图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
活动•学生小组汇报推理过程和结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三课时导入•教师以故事开端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
主体1.教师讲解一则富有情感和冲击力的现代故事,并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表达技巧。
2.学生小组展示自己编写的故事,其他同学提出建议。
活动•学生互相点评并改进故事表达,以提升写作能力。
五、课堂反馈与总结•师生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掌握的知识点和提出问题。
•学生表达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布置写一篇诗歌鉴赏或神话故事创作的作业。
七、拓展延伸•教师鼓励学生自行选择一则神话故事进行深入了解,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包含了对古典诗词的欣赏、文言文的阅读、以及现代白话文的解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环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文章,感受自然之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江南春》、《春日》、《泊船瓜洲》等古典诗词,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现代白话文,还有《两小儿辩日》等文言文。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古典诗词和文言文,同时也能够运用现代白话文进行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文言文和古诗词,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本单元中的诗词、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欣赏本单元中的诗词、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
2.难点: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学生可能存在理解难度,需要进行重点解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他们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江南春》等诗词,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理解诗词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词中的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然后进行小组分享。
《语文园地一》(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题:《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词句段运用:通过比较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知道相同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生动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丰富对传统习俗文化的认知。
3.书写提示: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步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4.日积月累:朗读并背诵《长歌行》,体会人生短暂,懂得要珍惜时间,努力奋进。
【教学重点】1.交流平台: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词句段运用:通过比较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知道相同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生动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丰富对传统习俗文化的认知。
【教学难点】1.通过比较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知道相同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生动性。
2.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步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自主进行单元复习整理。
2。
尝试写写行楷。
2.教师做好单元内容梳理,查阅资料了解《长歌行》和行书大家及其作品;制作课件;设计复习整理卷。
【教学过程】板块设计评价设计(评价内容及标准、评价方式)学教设计一、学习交流平台12’1.抛出话题:我们读文章,常常发现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
为什么这样有详有略的写呢?2.阅读交流平台,找找这样写的好处。
预设:*读文章根据详略能分清主次。
*分清了主次,就能更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写文章要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突出主要意思。
3.回顾本单元三篇课文,回顾详略安排与内容主次,进一步体会作者这样安排详略的原因与好处。
详写这几个日子为了突出北京春节习俗的独特。
详写等粥更好地表达了八儿的天真烂漫和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评价内容】根据详略分清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评价标准】1.能准确提炼小标题,完成思维导图,得1★。
2.能体会到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得1★【评价方式】互评4.学习活动:拓展运用【自学】阅读作业本中《牛皮纸包着的月饼》,根据详略分清主次领会主要意思:【合学】人人交流——讨论梳理【展学】派代表全班汇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导学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课文《白纸扇》,了解篆刻文化;2. 学习《读唐诗》和《蠢蠢欲动的文字》两篇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3. 掌握分数读法和汉字的多音字读法。
导学过程:一、预习导练时间1. 在书本上概括写出篇文的内容。
2. 默写课文《白纸扇》的生词。
3. 读读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两首诗词,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
二、探究重点问题1. 你知道篆刻文化是什么吗?篆刻文化有什么特点?2. 《白纸扇》是一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它主要描写了哪些情节?3. 在《读唐诗》这篇课文中,有哪些古代的著名诗人?4. 阅读《蠢蠢欲动的文字》,你读到了哪些新鲜有趣的事情?5. 字典中的音标有什么作用?6. 在汉字中,有一些字是可以读出多个发音的,你知道是哪些字吗?三、讨论合作时间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回答问题并针对文章中的不懂之处向小组成员提问,帮助彼此解决困惑。
四、巩固练习时间根据导学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 朗读课文《白纸扇》,注意语音语调。
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2)故事中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位什么职业的人?(3)小白兔是怎样拿走白纸扇的?(4)在小兔子咬了它的耳朵之后,小白兔做了什么?2. 根据课文《读唐诗》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作者介绍了哪两位唐朝的著名诗人?(2)杜牧所写的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感叹词有哪些?3. 阅读《蠢蠢欲动的文字》,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古代的文字很聪明,它们常常在书纸上自己动起来。
√(2)古人很信任字典,他们认为字典是有生命的。
×(3)字典可以帮助我们查找字的书写和用法,了解字的意义和发音。
√(4)有些字有两种或多种发音,这些字称为“多音字”。
√五、拓展创新时间1. 请准备几道有关语文园地的选择题,以考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日照市实验小学徐艳【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北京的春节》来了解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2.掌握节日习俗的寓意,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补充、拓展3.能够运用近义词仿写句子,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4.理解并背诵汉乐府诗《长歌行》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学习重点】1.掌握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2.运用近义词写排比句,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3.理解并背诵汉乐府诗《长歌行》,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学习难点】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抓住重点练写习作《家乡的风俗》【导学设计】一、交流平台如果你要写一篇日记,是否要把当天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1.“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想想《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中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2.《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你能说一说哪件事写得详细,哪件事写得简略?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自由读“交流平台”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表达其情感的?习作——家乡的风俗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习俗或是特殊的纪念意义。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1)要注意写清楚时间地点气氛,注重刻画特殊环境中人物的活动,注意“点”与“面”的结合,把细节描写与整体概述相结合。
(2)在动手写之前先列好提纲:(3)以元宵节为例:可以参考图中提示来写元宵节闹花灯这一风俗。
若将自己的活动融入到介绍的风俗中,就是一次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例文赏析:(4)仔细阅读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叙述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的发现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彩绘全部《红楼梦》..纱灯,有的通通...是牛角的,有的都是或《水浒传》故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docx
下册教学资料授课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时间2课时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 2.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目标 3. 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重点意思。
教学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难点第一课时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教学主要意思。
目标 2.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课前 1. 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准备 2. 提前熟悉教材内容。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师: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导入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通过历史悠久文( 5 )分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化的介绍,知道民俗活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的环节铺垫。
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Earlybird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
(板书:语文园地)【出示课件2】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板书: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11)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体会详略得当的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写法的奇妙之处,学习法,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详有在作文中使用详略得略是为了突出重点,主要是想介绍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语文园地一 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篇教学设计1.学习分清文章主次、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2.了解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学写一段文字,提高书写速度。
5.诵读古诗词,积累优美词句。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说一说每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交流)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让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交流《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写了什么?(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为什么这么写?(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3.交流学习心得。
①《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
其中八儿等粥写得详细,一家人喝粥写得简略。
八儿等粥之所以写得详细,是因为通过八儿母子的对话以及八儿渴望吃粥的心理描写,更能表现出腊八粥的色香味美,及一家人温馨美好、其乐融融的氛围。
而对一家人吃粥这件事,作者别出心裁地用简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家人吃饱后的情景,对表现腊八粥的美味,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
②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表达清楚。
要做到详略得当,首先应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哪些次要内容,然后主要内容详细写,次要内容则要简略。
③写人的文章,首先确定好想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围绕中心选材,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详写。
4.小结: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一点,而次要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读后交流:“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都是“全部”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积累“髻、奢侈、眷恋”等词语,体会其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实际中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感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会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盘点2. 交流平台3. 日积月累4. 口语交际5. 习作6. 语文园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积累“髻、奢侈、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实际中运用。
2. 教学难点: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实际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词语盘点(1)学生自读词语,理解词语含义。
(2)教师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并进行讲解。
2. 交流平台(1)学生分享自己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进行点评。
3. 日积月累(1)学生背诵古诗《春夜喜雨》。
(2)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和背景。
4. 口语交际(1)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主题为“我向往的地方”。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口语交际,并进行指导。
5. 习作(1)学生进行习作练习,主题为“家乡的景物”。
(2)教师点评学生的习作,并进行指导。
6. 语文园地(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2. 交流平台3. 日积月累4. 口语交际5. 习作6. 语文园地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并理解其含义。
2. 背诵古诗《春夜喜雨》。
部编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习作》导学案一、词句段运用1.读句子,仔细观察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彩绘全部..纱灯,有的通通...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我发现加点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总结:在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相同的意思的好处是()。
A.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B.起强调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
C.使语言表达更全面。
D.用词有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3.仿照第1题的句子填一填。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雨在跳远比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宁在游泳比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写一写。
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年的时候吃年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云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日积月累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把诗句补充完整。
2.《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叫“歌”或“行”。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和课后练
⼈教部编版⼩学六年级语⽂下册第⼀单元《语⽂园地⼀》导学案和课后练第⼀单元《语⽂园地⼀》导学案【学习⽬标】1.阅读⽂章能分清主次。
2.了解我国习俗的寓意。
3.了解同⼀意思不同的表达⽅法。
4.热爱祖国的传统⽂化,感悟慈母情深。
【学习重点】1.阅读⽂章能分清主次。
2.了解我国习俗的寓意。
3.了解同⼀意思不同的表达⽅法。
【学习难点】了解同⼀意思不同的表达⽅法。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交流平台。
1.这⼀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分清内容的主次。
2.读读交流平台,看看《北京的春节》是如何分清主次的。
3.想想《腊⼋粥》是如何分清主次的。
4.读⽂章分清主次,有什么好处?(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设计意图:了解⽂章应该分清主次,才能中⼼突出,表达清楚。
⼆、词句段运⽤。
(⼀)读句⼦,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1)加点字“⼀律、清⼀⾊、都”,这些词的意思⼀样,是全部的意思,如果都⽤⼀个词表达就看得疲劳了。
(2)“勇夺第⼀、喜获⾦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这些词的意思也⼀样,都是夺得了第⼀名。
2.⼀个意思⽤不同的⽅法来表达,避免重复,增强了⽂章的可读性。
3.(课件出⽰)举例:⽂艺节⽬开始了,幼⼉园⼩朋友送来的拳击舞蹈让我们开怀⼤笑,精彩的相声逗得⼤家前俯后仰,⼩品表演让⼤家笑声不断。
同学们在这⼀天唱啊跳啊,沉浸在愉快的⽓氛中。
因为今天是我们的节⽇!教师点拨:这⼀段是如何表达孩⼦们愉悦的⼼情的?4.学⽣⽤相同的⽅法造句。
设计意图:体会同⼀种意思不同的表达⽅法。
(⼆)了解寓意(课件出⽰)。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建筑上雕刻蝙蝠:“蝠”通“福”,意味“福从天降”。
在瓷器绘画、⽟器雕刻上经常见到红⾊蝙蝠,寓意“洪福(红蝠)齐天”。
2.拓展(课件出⽰):油糕:寓意年年⾼,步步⾼升。
喝红枣、核桃等泡好的糖⽔:寓意新的⼀年甜甜蜜蜜。
摆⽕炉:寓意⼀年红红⽕⽕、旺旺旺。
设计意图:了解常见的习俗的寓意,感悟中国的传统⽂化。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资源(教案+导学案+语文园地+习作指导+快乐口语)
1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设计1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本篇文章老舍先生以时间为顺序,以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语言展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充分地发表读书见解,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多层次的朗读感悟和自主合作式的研读,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领悟民俗文化丰富的内涵,体会本课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与春节有关的图片及视频。
2、制作课件:春节的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
2、搜集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课时安排2课时。
1、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
2、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使用手机扫描封面二维码进行下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把你过春节的趣事说一说,让大家也来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吗?(生自由汇报:放爆竹、吃年夜饭、贴春联、拜年、守岁等。
)2、揭题:在几十年前的北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图片欣赏唤起春节的记忆,回忆春节趣事,走近春节,揭示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正文的学习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凝聚,讲究的是热闹、祥和。
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华儿女会吃团圆饭、祭祖、守岁,带着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但是每个地方的习俗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就跟着作家老舍,走进《北京的春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朗读这篇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1导学案
3.练习写一写、用一用。
揣摩优美词句,体会字词的有趣。
了解
民俗
我们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民俗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们为了有个好的寓意,通常会给这些民俗活动取一个说法,比如说课本中的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是人们想要万事如意年年高,这样类似的说法就是民俗活动的寓意。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比如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
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练习
书写
提醒学生用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进行书写,一笔一画认真照着写。
鼓励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看看写字速度、和字体有没有新的变化。
巡回指导,同时将写得又好又快的作品挑选出来,供大家学习,并交流讨论提高书写速度的技巧。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这位名人的话,想想其中的意思,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篇章
学习
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
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
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
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法,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详略得当)
5.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
教学重点
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教具准备
1.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4、仿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我们读文章常常发现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
如,《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为什么这样写?《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当年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
而最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这几天了。
这几天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所以要详写。
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
因此,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我们习作的时候,先要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
三、词句段运用1、揣摩优美词句,体会字词的有趣。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你从这几个带点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有“全部”的意思。
(2)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
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
4.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
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
1.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
(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
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
出示朗读《过故人庄》的正确节奏,使学生知道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
这对学生以后学习、理解和积累古诗都是很有意义的。
借用插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象自己进入到了诗歌描述的情境中,按照角色身份来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5)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1)这是写景的诗句,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偶)师讲述什么是对偶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2.再读诗歌,品诗意境
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与老朋友交谈,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
了解对偶句,并练习对对子,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偶句的特点,为以后欣赏、创作对偶句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