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第六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二 、 植 物
对 养 分 的
吸 收
三
、
四
影 响 植 物
、 施 肥
吸
的
收
基
养
本
分 的 条
原 理
件
五 、 如 何 合 理 施 肥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体的元素组成及含量
烘干 新鲜植株
75~95%水分 煅烧 5~25%干物质
95%以上以气体挥发 5%以下为灰分元素
灰分元素:Ca、Mg 、K 、Si 、P 、 S 、 Fe 、 Mn 、 Zn 、 Cu 、 Mo 、 B 、 Cl 、 Na 、 Al 、 Co 、 Ni 、 V 、 Se等70多种元素。
习惯上可分为水分自由空间和杜南自由空间
水分自由空间——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外部介质溶液达 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
杜南自由空间——是指质外体中因受电荷影响,养分离子 不能自由移 动和的那部分区域
根系对养分的被动吸收
被动吸收(非代谢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无选择性 地顺着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的过程。
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含量 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
土壤质地
土壤温度
迁移的离子:磷、钾、氮
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扩散系数。
不同迁移方式对小麦根系养分的相对贡献*
耕层有效养 养分 分含量
(kg/ha)
钙
4000
镁
800
钾
300
磷
100
氮
500
植物吸收 总量
(kg/ha) 45 35 110 30 190
养分供应量(kg/ha) 截获 质流 扩散
共质体途径: (1)运输部位:根毛区 (2)运输方式:扩散、原生质流动 (3)运输的养分种类:NO3- 、H2PO4- 、
第六章 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支持护理教案
参考书目:《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郭书芹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
教学内容
情景导入
患者李某,男性,60岁。食道癌晚期,吞咽困难,无法正常饮食。查体:神志清楚,消瘦,贫血貌。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3)重症胰腺炎。
(4)高分解代谢状态,如大面积பைடு நூலகம்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者。
2.禁忌症
(1)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存在严重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的病人;
(2)严重肝功能障碍的病人;
(3)急性肾功能障碍病人;
工作任务
1.正确为李某进行护理评估。
2.正确为李某进行营养支持。
第一节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支持概述
一、机体正常的物质与能量代谢
(一)能量需求
(二)维生素
(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二、机体饥饿、创伤的代谢改变
1.饥饿状态下的代谢变化特点
2.严重创伤或感染时的代谢变化特点
(1)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形成高血糖
(2)蛋白质分解加速,出现负氮平衡
教 案
系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
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
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章节
第六章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支持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2.熟悉外科病人代谢特点及护理诊断。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生活中的营养学一、引言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如何被人体吸收、利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影响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食物的营养价值1. 营养素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包括糖类、淀粉和纤维。
- 蛋白质:构成身体组织的基础,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 脂类:重要的能量来源,构成细胞膜,参与激素的合成。
- 维生素:调节身体代谢,维持身体健康。
- 矿物质:构成骨骼和牙齿,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 水:生命的基础,参与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2. 营养价值评估- 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因为它们在膳食中摄入量较大。
- 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因为它们在膳食中只需要少量。
- 食物的营养密度:指食物中营养素含量与食物能量的比值,越高表明食物的营养价值越高。
三、饮食搭配原则1. 平衡膳食- 食物多样:每天应摄入多种食物,以确保获得所有必需营养素。
- 营养均衡:合理分配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保持能量和营养素的平衡。
- 适量摄入: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因素,确定食物的摄入量。
2. 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薯类,提供碳水化合物。
-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
- 第三层:畜禽鱼蛋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
- 第四层:奶类及大豆坚果类,提供钙、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
- 第五层:油脂盐糖类,应适量摄入。
四、地方美食营养与膳食搭配1. 地方美食特点-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美食反映了当地的气候、文化和食材特点。
- 营养成分:地方美食往往具有独特的营养成分,如四川菜的辛辣,广东菜的清淡。
2. 膳食搭配建议- 结合地方特色:在享受地方美食时,应考虑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以补充可能缺乏的营养素。
- 注意营养平衡:例如,吃油腻的川菜时,可以搭配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消化。
五、世界美食营养与饮食搭配1. 世界美食特点- 多样性:世界各地的美食种类繁多,营养成分各异。
鱼类生理学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营养
三、基础代谢(标准代谢)
(一)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指动物在清晨、清醒、静卧、空腹,未作肌肉活动, 无神经紧张等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指在基
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
(二)静止能量代谢
在畜舍或实验条件下,家畜在清晨进食前,处于静卧状态 时的能量代谢水平。它包括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产生的 能量以及可能用于生产和调节体温产生的热量等。
蛋白质 通常很少 生物活性物质
一、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2.能量在体内转移
摄取能量
排泄物(10%)
吸收能量
维持能量(36%)(基础代谢 和特殊动力作用)
生长利用能量(54%)
活动能量(50.3%) 贮藏能量(3.7%)
发热能量(86.3%)
一、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3.饲料总能的去路
日粮总能 → 可消化能 → 代谢能 →净能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营养
目的要求:了解能量的来源、去路、各种 营养素代谢及其营养意义、能量代谢及影 响因素。掌握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1.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营养物质 提供能量(%) 特 点
糖 类 60-70
有氧氧化产能多,要方式
脂 肪 30-40
贮存, 6倍于糖元
(三)鱼类的标准代谢
四、影响代谢率的因素
1.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2.运动的影响
运动或劳动 躺卧 开会 洗衣 踢足球… 产热量(Kg/m2· min)2.73 3.40 9.89 24.98
3.环境温度 4.神经紧张 5.溶解氧的影响 6.昼夜影响
气象学:第六章 能量平衡
本章主要内容
§1 下垫面的能量平衡
下垫面的能量平衡方程、下垫面能量平衡各分量 的变化
§2 地球的能量平衡 §3 森林的能量平衡
森林的能量平衡方程、森林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变 化
本章重点
一、下垫面能量平衡方程
B=LE+P+Qs+IA B为净辐射,P为感热能量,Qs为土壤热通量,
LE为潜热通量,IA为植物新陈代谢能通量 在自然界中IA很小,只占净辐射的1%左右, 可忽略,于是:
森林蒸散量接近水面蒸发,比田野大 10~30%,见表。平均来说:E森=E田+0.1Q; 森林蒸散中的60%以上为植物蒸腾,LE0随 树种、林龄、林分密度、叶面积系数等林分 因子而变化。
森林作用层的感热通量大于其它植被( 粗糙 度的影响)
森林作用层贮热量的变化和植物新陈代谢能 通量均很小,前者约占8%,后者约占1%。
B=LE+P+Qs
以上未考虑冰、雪融解的能量消耗,水 冻结时的能量收入,降水水滴温度与下 垫面温度不同输送的正的或负的能通量, 生物氧化的能量收入,以及洋流、潮汐、 风水平输送的能量等,对于长时间平均 来说,它们与能量平衡主要项目相比较 是相当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年平均:B=LE+P
沙漠地区:B=P
林地作用层的能量平衡方程:Bs=LEs+Ps+Qs+IAs ≈ LEs+Ps+Qs
林木层的能量平衡方程:BD=LED+PD+QD+IAD
B0 LED PD
林
冠
森
BD
QD
IAD
作 用
林
层
作
用 层
Bs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案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认识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内容:1. 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营养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2. 介绍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
作业:1. 列举出你认为重要的营养物质。
2. 了解这些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2. 认识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教学内容:1.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作用。
2.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2. 讨论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作业:1. 描述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2. 列举出五种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第三章:蛋白质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作用。
2. 认识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定义和作用。
2.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的作用。
2. 讨论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作业:1. 描述蛋白质的作用。
2. 列举出五种含有蛋白质的食物。
第四章:脂肪教学目标:1. 了解脂肪的作用。
2. 认识脂肪的食物来源。
教学内容:1. 脂肪的定义和作用。
2. 脂肪的食物来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脂肪的作用。
2. 讨论脂肪的食物来源。
作业:1. 描述脂肪的作用。
2. 列举出五种含有脂肪的食物。
第五章:维生素和矿物质教学目标:1. 了解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
2. 认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来源。
教学内容:1.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定义和作用。
2.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来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
2. 讨论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来源。
作业:1. 描述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
2. 列举出五种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第六章:水教学目标:1. 理解水对人体的作用。
2. 认识到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水。
教学内容:1. 水对人体的必要性。
《基础营养学》预习笔记
《基础营养学》预习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营养学是一门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人体对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科学。
2. 核心概念:- 营养素:指食物中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
- 膳食: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
-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种情况,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营养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代文明中,如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已有关于食物治疗疾病的记载。
- “药食同源”的观念在古代就已形成,食物被视为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2. 近代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科学家们开始通过实验研究食物的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发现。
- 1900年,发现了第一种维生素——维生素B1,随后其他维生素相继被发现。
3. 现代阶段:- 20世纪中叶,营养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 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4. 我国营养学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系统研究营养学。
- 1989年,我国发布了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三、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食物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
- 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生理功能。
- 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 营养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 营养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2.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等,用于研究营养素的生物学效应。
-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人群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状况,探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营养干预研究: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营养干预,观察其对健康的影响。
- 营养评价:使用膳食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等方法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
第六章_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1.2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是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宽约6-
8nm。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
基质(matrix):为内膜和嵴包围的空间。
含有:
◆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丙酮酸和氨基酸氧化的酶类。标志酶苹果 酸脱氢酶。 ◆线粒体DNA(mtDNA),及线粒体特有的核糖体,tRNAs 、rRNA、DNA 聚合酶、氨基酸活化酶等。 ◆纤维丝和电子密度很大的致密颗粒状物质,内含Ca2+、Mg2+、Zn2+等 离子。
图7-1线粒体的TEM照片
图7-3 管状嵴线粒体
嵴上覆有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基粒由头部(F1偶联因子)和基 部(F0偶联因子)构成,F0嵌入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结构
8
2.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脂质
蛋白质(线粒体干重的65~70%)。线粒体的蛋白质分为
◆四种类型电子载体:黄素蛋白(FMN)、细胞色素(含血红 素辅基,aa3 铜)、 Fe-S中心、辅酶Q。前三种与蛋白质结 合,辅酶Q为脂溶性醌(QH、QH2); ◆电子传递起始于NADH脱氢酶催化NADH氧化,形成高 能电子(能量转化), 终止于O2 形成水; ◆电子传递方向按氧化还原电势递增的方向传递 (NAD+/NAD最低,H2O/O2最高); ◆高能电子释放的能量驱动线粒体内膜三大复合物(H+-泵) 将H+从基质侧泵到膜间隙,形成跨线粒体内膜H+梯度(能 量转化); ◆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膜上不对称分布。
运动营养学(第二版)第六章运动员膳食营养
• 部分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一、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一)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马拉松跑、长跑、长距离自 行车、长距离滑雪、长距离游泳和现代体育项目铁人三项等)
运动强度相对较小、持续时间相对 较长
运动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能源物质 的有氧氧化
运动过程中能源物质尤其是肌糖原 含量减少、体液丢失和体温升高
采用习惯的膳食种类,保证高碳水化合物 膳食
增加碱性食物供给,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等 酸性食物,增加碱储备,膳食液体食物
作好比赛前的十天至两周内的膳食调整, 纠正体内维生素缺乏
饮食内容要具有运动项目针对性
• 运动员膳食营养制定的依据与措施
(二)运动员比赛当日的膳食营养措施
1、比赛 当日的膳 食营养原 则和措施
耐力性项目比赛应进行赛前补糖,为避免胰 岛素效应,补糖的时间应在赛前15~30min内 进行
• 运动员膳食营养制定的依据与措施
3、比赛前 2~3小时的 膳食营养原 则和措施
赛前2~3h完成最后一 餐饮食,以确保比赛 时的胃排空时间,食 物质量的调配应随比 赛项目、任务及时间 拟定。膳食内容包括 水果、果汁、米饭、 鱼肉、熟玉米、面包、 含糖运动饮料等。
训练过程中需要运动员高度集中精力,造成运动员长 时间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
• 部分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二)灵敏、技巧性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安排
食物脂肪供应比例控制在30%以下
普通训练时的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量的12 %~15%,减体重训练期间可适当增加到15%~20%
应注意维生素B1 和维生素C的补充,适当增加维生素A的 补充量
• 部分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二)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安排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
《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是报考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硕士畜牧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动物遗传育种学40分,动物繁殖学35分,动物营养与饲料40分,动物生理学3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3、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第二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渗透压2、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4、血型的概念、意义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血液循环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率及心输出量的概念3、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组成及特点5、组织液的生成及其调节6、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四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理,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及肺通气量的概念2、气体的交换过程及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动物的采食特点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胃肠道的运动及其调节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点5、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6、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7、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原理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1、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2、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1、尿的理化性质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4、尿生成的调节5、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第八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点2、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义第九章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2、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3、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4、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5、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6、甲状旁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7、胰岛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8、肾上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第十章生殖与泌乳1、动物的性腺发育特点及生殖周期的概念2、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特点、生理功能及其调节4、乳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排乳反射及其调节参考书目:1.《动物生理学》(第三版),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脏,其他组织缺乏这种磷 酸酶,故其他组织中的糖元如肌糖元,就不能直 接分解为葡萄糖.
(三)糖在体内的氧化
两种形式:
A.缺氧条件下,糖元和葡萄糖 分解为HL释放能量极少.
第二节 能量代谢
有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如呼 吸循环神经活动,肌肉活动等都 要消耗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自 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1克 糖或1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 能释放4千卡热量.
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能释放出 9千卡的热量.一般说来,分解代 谢是释放能量的过程,而合成代谢 则是吸能过程.通常把物质代谢过 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 用称为能量代谢.
(二)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蛋白质的主要功用是构成新的组织蛋白, 另一方面旧的组织蛋白又不断分解最后产 生水,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的最终产物排 出体外,那么体内蛋白质(合成占优势) 还是消减(分解占优势),要解答这得从 氮平衡来得出结果.
什么是氮平衡?(食物中的含氮物质主 要是蛋白质)蛋白氮.
而且蛋白质分子中的含氮量约为16%
1.甘油的氧化利用:A.在肝脏中甘油 可转变成磷酸丙糖,经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 B.甘油 亦根据生理需要经糖元异生途径合成糖元 或葡萄糖.
2.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在 体内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全过程.
三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 动都与蛋白质联系在一起.导师恩格斯他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提出“生命是蛋白 体的存在方式”他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 两个问题:A.蛋白体是生命最重要的物 质基础B.蛋白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特征.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总结
两式加 验总式
—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式对照验证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19·海南,双选)微型银—锌电池可用作电子仪器的电 源,其电极分别是Ag/Ag2O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 Ag2O+Zn+H2O===2Ag+Zn(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解析】观察示意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 物质发生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 2H2O2===2H2O+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D正确;根据图示 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正确;该 反应中反应物为化合物,生成物中有单质,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 化还原反应,C正确。
依题意可得:a-2x+(b-x)=x
x=2a+ 5 b mol
2a+b
Y 的转化率为
5 b
×100%=2a5+b b×100%,选 B。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典练·素养提升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素养解读 能量是现代社会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许多能量变化 都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如热能、电能、速率与平衡等。通过本章内 容的学习,能帮助我们逐步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 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 养。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②负极本身不反应。 氢氧(酸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氢氧(碱性)燃 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OH--2e-===2H2O。
高中化学选修营养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营养平衡教案课程内容:高中化学选修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及其作用;2.了解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合理饮食的原则;3.分析不同的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科学饮食观念,提高健康饮食的意识。
教学内容:1.营养物质的分类及其作用;2.合理膳食的营养成分比例;3.不同食物的热量和矿物质含量;4.不同饮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5.制定健康饮食计划的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2.掌握合理饮食的原则,提高健康饮食的意识。
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共同制定健康饮食计划;3.班级展示,互相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营养平衡;2.让学生回答:“你认为什么是健康饮食?”;二、理论讲解:1.介绍主要的营养素及其作用;2.讲解合理饮食的原则;3.分析不同饮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三、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2.讨论案例中的健康饮食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四、制定健康饮食计划:1.小组合作,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健康饮食计划;2.展示计划并进行互相学习和讨论;五、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提醒学生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六、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练习题;2.进一步了解营养平衡的知识。
教学反馈:1.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检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2.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其提高健康饮食意识。
教学资料:1.教材《高中化学选修》;2.影印资料和案例分析;3.相关练习题。
第六章(1)学前儿童膳食营养的重要性
鱼、禽、蛋、肉等蛋白质食物锌含量丰富,利用率也较高 。
精选可编辑ppt
33
锌的来源
丰富来源:海蛎肉、面筋、米花糖、芝麻糖、牛肉、 肝。
良好来源:蛋黄粉、西瓜籽、干贝、虾、花生酱、花 生、猪肉、禽肉。
面色苍白 味觉异常,异食 头发稀疏无光泽 眼角膜、眼结膜干燥 口角炎、唇炎、阴囊炎 牙龈出血 皮肤炎症、毛囊角化、癞皮病 胸骨外翻、鸡胸、漏斗胸、罗圈腿
可能缺乏的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能量营养素、锌
铁、维生素C、B族 锌 维生素A、蛋白质 维生素A 维生素B2、锌 维生素C 锌、维生素A 维生素D、钙
一般来源:鱿鱼、豌豆、海米、香菇、银耳、黑米、 猪肝、鱿鱼、金针菜。
精选可编辑ppt
34
维生素A
补充维生素A:可考虑每周摄入1次含维生素A丰富的动物 肝脏,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蛋黄、牛奶,或在医生指导下 补充鱼肝油,也可每日摄入一定量的深绿色或黄红色蔬 菜补充维生素A原,即胡萝卜素,由于学龄前儿童的咀嚼 能力有限,叶菜应切碎,煮软,这种烹调方法,对维生 素C的破坏较大,但胡萝卜素的损失相对较低。
精选可编辑ppt
39
科学的膳食指南 3 膳食安排
1)食物建议 2)膳食制度 3)膳食烹调
精选可编“4+1”金字塔方案
每
天
油15-16克,盐4-5克
户 外
牛奶350毫升-500毫升
活
畜禽肉类50克,鱼虾类50克,蛋
动
类25-50克
3 小
蔬菜类150-250克,水果80-100 克
精选可编辑ppt
动物营养学-第六章-能量与动物营养 - 副本
二、饲料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
(一)饲料总能和总能值的概念:
饲料经完全燃烧(或体内氧化)生成水、二氧 化碳和其他气体时,所释放出的全部能量称 为饲料总能(gross energy,GE)即饲料有机物所含的化学潜能。
每单位重量饲料中的总能称为饲料的总能值。 一般以每克或每千克饲料中的含能量表示。
饥饿动物采食后数小时内的产热量高于饥饿时的 代谢产热,这种现象称为体增热现象;
这种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食后体增热,简 称体增热。 又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 <of food>,SDA) 食物生热效应、热增耗。
2.体增热的产生:
(1)主要来自营养物质代谢:大约80%来自内脏,主 要是肝脏的物质代谢过程中的损失。
三、代谢能
(一)代谢能的概念 代谢能(ME):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和消化道
可燃气体能后剩余的能量。即饲料的可利用 养分的能量。(主要是甲烷)
ME=DE-(UE+Eg)=GE-FE-UE-AE
代谢能值:每单位重量饲料中的代谢能。
GE-FE-UE-AE ME(MJ/Kg)=────────
采食量 通常所说的饲料代谢能是指饲料的代谢能
(三)尿中的能量损失:
1.主要是蛋白质代谢的能量损失:
蛋白质代谢形成尿酸、尿素、肌酐等物质 随尿排出体外,造成能量损失。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
热能比在测热器中的测定值低5.44千焦左右。
蛋白质的能量转换率降低。
2.影响尿能的因素: 主要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 能量蛋白比 氨基酸平衡状况等。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高,能量蛋白比偏低或氨基酸不平衡时,尿素或
值。
(二)表观代谢能与真实代谢能
动物营养学第六章能量与动物营养
重点掌握饲料总能、可消化能、代谢能、 净能、体增热的概念。
掌握动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饲料能 量在动物体内消化利用过程中的损失形 式,能量利用效率的表达方式以及日粮 水平在动物饲养上的意义。
.
1
第六章 能量与动物营养
第一节 能量来源及能量单位 第二节 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 第三节 饲料能量的效率
效能(消化能或代谢能)之比。
产品能 总效率= ──────── ×100%
食入有效能
.
34
2.能量净效率(纯效率):
产品能量与除维持能以外的食入有效能之比。 即,
产品能 净效率= ─────────── ×100%
食入有效能-维持能
.
35
3.饲料总能的转化效率:
即 产品能量与食入饲料总能之比。 产品能
能
(NE)
产脂净能(NEf):肥育畜生产脂肪
生产净能(NEp) 产奶净能(NEl):泌乳畜产奶 (production) 增重净能(NEg):幼畜增重
产蛋、产毛、劳役、繁殖等净能。
降低维持净能可相应提高生产净能的比例,降低畜 产品的生产成本。
.
25
(二)体增热(heat increment,HI)现象
体增热与发酵热一起测定,因此许多研究者 将二者统称为体增热(进食后的产热量与进 食前的产热量之差)。
.
30
5.体增热在营养上的作用和意义:
1.作用:
在寒冷条件下,可用于维持动物体温。在高 温环境条件下,是能量的损失,而且增加了 额外的散热负担。
2.意义:体增热和发酵热的多少,意味着代 谢能的损失情况。
.
18
(三)尿中的能量损失:
第六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因此可逆绝热稳流过程为等熵过程。
5)柏努利方程
不可压缩的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若假设流体无粘性(无阻力,无摩 擦),并且管道保温良好,流动过程中流体环境无热、无轴功的交换。
p
1 2 g z u 0 2
(6-10)
例 6-1~例 6-5
§6.2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定律的典型表述: ⑴、有关热流方向的表述 : 1850年克劳休斯: 热不可能自动的从低温物体传给 高温物体。 ⑵、有关循环过程的表述 : 1851年开尔文: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使之完全变成有 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WS ( R) QH QL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 可逆过程: (S sys
S sur ) 0
循环过程: 则:
S sys 0
Ssur S高温源 S低温源
S 低温源 QL TL
QH 可逆: S 高温源 TH
S sur
Q H QL 0 TH TL
T
Q 0
dSt 0
——熵增原理
若将系统和环境看作一个大系统,则: 由 St (Ssys Ssur ) 0 可知:
即孤立体系永远不会发生熵减少的过程。
1、有热量传递不做功 两个热源之间热传递过程如下图所示:
热源
T1
TH
高温源
Q1
循环 装置
T1 T2
QH
循环 装置
WS ( R ) 功
S f S g mi si m j s j i j in out
进入物流 流出物流
物流熵差
过程不可逆引起的熵变
敞开系统熵平衡式即为:
dSopsys dt
【微生物生物学】第六章考点总结2
【微⽣物⽣物学】第六章考点总结2微⽣物的营养要求:碳源—⽆机碳源,有机碳源;氮源—⽆机氮源,有机氮源;⽆机盐—主要元素,微量元素⽣长因⼦—维⽣素,⽣物素;⽔;能源微⽣物的六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机盐,⽣长因⼦,能源,⽔营养物质及其⽣理功能:⽔分—功能:(1)溶剂与运输介质(吸收与分泌)(2)参与细胞内⽣化反应(3)维持蛋⽩、核酸等⽣物⼤分⼦稳定的天然构象及细胞正常形态(4)⽐热⼤,控制细胞内温度变化(5)通过⽔合与脱⽔控制多亚基组成的结构,如酶、微管、鞭⽑的组装与分离碳源—有机碳源:糖类(单糖,寡糖,多糖),有机酸,醇,脂类,烃类,芳⾹族化合物⽆机碳源:⼆氧化碳,碳酸氢钠,碳酸钠—功能:构成细胞物质的主要成分(⾻架)能源(分解代谢过程中产⽣)氮源—有机氮:蛋⽩及其降解物(胨、肽、氨基酸),核酸、尿素、嘌呤、嘧啶等⽆机氮:N2,硝酸盐,铵盐—功能:提供微⽣物⽣长、繁殖所需氮素营养;合成细胞含氮化合物,能源(⾃养菌)能源—化学物质:有机、⽆机化合物辐射能:光⽆机盐—⼤量元素: P, S, K, Mg, Ca, Na微量元素(≤ 0.1mg/L): Mn, Cu, Co, Zn, Mo , Fe—功能:(1)维持⽣物⼤分⼦和细胞结构的稳定;(2)酶活性中⼼的组成部分;(3)调节细胞渗透压平衡;(4)控制细胞氧化还原电位;(5)某些⾃养微⽣物的能源⽣长因⼦—种类:维⽣素(B族为主)、⽣物素、烟酰胺、氨基酸、胺类、甾醇、嘌呤、嘧啶—功能:参与新陈代谢,促进微⽣物⽣长光能⽆机营养型:具有光合⾊素,利⽤光能并以⽔或还原态⽆机物为供氢体来同化CO2光合⾊素:主要⾊素:叶绿素,菌绿素辅助⾊素:类胡萝⼘素,藻胆素(捕获光能,强光下保护作⽤)产氧光合作⽤:利⽤光能分解⽔⽽产⽣O2,还原CO2为有机物(藻类、蓝细菌内含叶素)光能CO2+H2O———→[CH2O]+O2↑叶绿素不产氧光合作⽤:吸收光能, 以还原态⽆机硫化物(H2S)为氢或电⼦供体同化CO2(光合细菌:紫⾊细菌,绿⾊细菌等)光能CO2+2H2S——→*CH2O]+H2O+S菌绿素⽣活环境:光照,厌氧,富含有机质,H2,硫化物⾮环式光合磷酸化系统PSII→PSI:P680--P680*--Ph--Q A--Q B--Qpool--Cyt bf-P700--P700*--FeS--Fd--Fp--NAD(P)HQ B—Qpool:⾮环式电⼦流(产⽣质⼦动⼒)Cyt bf—Fd:环式电⼦流(产⽣质⼦动⼒)环式光合磷酸化系统(紫⾊细菌)P870—P870*--Bph--Q A--Q B—Qpool—Cyt bc1---Cyt c2—P870---NAD(P)HQpool---NAD(P)H:反向电⼦流(耗能)光能有机营养型:利⽤光能,以简单有机物(醇、有机酸)为供氢体同化CO2CH3光能│CO2+2CH2-CHOH——→*CH2O]+2CH3COCH3+H2O菌绿素化能⽆机营养型:通过氧化⽆机物取得能量,并以CO2为唯⼀或主要碳源1. 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群,硝化细菌群)2.硫(化)细菌(通过氧化还原态的⽆机硫化物(H2S、S、S2O32-、SO32-)获得能量, 同化CO2)3. 铁细菌(氧化Fe2+为Fe3+获取能量并同化CO2)4. 氢细菌(具有氢化酶,从氢的氧化获取能量,同化CO2)**区别于异养型的产氢细菌,具有氢酶,氧化氢获得能量,但不能同化CO2化能有机营养型:⼤多数微⽣物以有机物为碳源和能源腐⽣型,寄⽣型,兼性寄⽣营养类型能源供氢体基本碳源实例光能⽆机光⽆机物⼆氧化碳蓝细菌, 光合细菌光能有机光有机物⼆氧化碳红螺菌科细菌,简单有机物化能⽆机⽆机物⽆机物⼆氧化碳硝化细菌等化能有机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多数细菌和真菌影响物质进⼊细胞的因素:1. 营养物质本⾝的性质(分⼦量、溶解性、电负性等);2. 微⽣物所处环境(温度、pH、离⼦强度);3. 微⽣物细胞的透过屏障(细胞壁、细胞膜、荚膜、粘液层等的孔径⼤⼩,松紧程度)微⽣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式:1、膜泡运输(吞噬作⽤)—吸附期,膜伸展期,膜泡迅速形成期,附着膜泡形成期,膜泡释放期特点:1. 主要存在于原⽣动物(变形⾍)中;2. 细胞膜内陷包裹营养物,由胞外进⼊胞内;2、被动扩散—由细胞质膜内外营养物的浓度差⽽产⽣的物理扩散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基础代谢率
女 KJ/m2 Kcal/m2
年龄 (岁)
男 KJ/m2 Kcal/m2
221.8 53.0 214.2 51.2 202.5 48.4 200.0 45.4 179.1 42.8 175.7 42.0 168.6 40.3 158.8 37.9 151.9 36.3 1485 35.5 147.7 35.3 147.3 35.2
6.3.3 产能营养素能值的测定
用氧弹热量计(bomb calorimeter)
6.4 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
➢ 人体每日能量的消耗主要由四方面构成
(1)基础代谢能 (2)体力活动能 (3)食物特殊动力能
➢ 对于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能量的消 耗还应包括机体生长、乳汁分泌等特殊生理 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消瘦的危害
➢ 影响生长发育、消瘦 ➢ 体质差,抵抗力弱,易患疾病 ➢ 贫血、神经衰弱、皮肤干燥 ➢ 脉搏缓慢、工作能力下降、体温低
能量代谢与平衡
• 评价指标:
➢ BMI(体质指数)>24(体重kg/身高m2) ➢ WHR(腰臀比) ㄑ0.8
• 能量摄入是否平衡, 主要看体重变化
➢ 要求:ㄑ1KG/周;ㄑ2KG/年
食物卡路里表
负卡路里食物 蔬菜、水果和果仁类食物 具备低热量、高水分、高纤维的特性
卡路里和减肥
➢ 控制能量摄入并适当锻炼是一种相当有效 的减肥方法。
➢ 其机理是,当每日摄入的能量不足于提供 身体的能量消耗,人体就会调用其内存储 的糖类和脂肪,当脂肪被分解并为身体提 供能量时,减肥过程就开始了
6.1.3 能量系数
➢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单位时间内 人体所消耗的基础代谢能,其表示方法一般为每平方米体表 面积(或每千克体重)的能量消耗。
(2)基础代谢能量消耗(basic energy expenditure, BEE)的测定
➢ 用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m2)=0.00659×身高(cm)+0.0126×体 重(kg)-0.1603
➢ 消耗的能量用于体温维持、大脑活动、神经传导、 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腺体分泌、体天消耗的 和摄入的能量都必须相等,而是要求成年 人在5~7天内其消耗的与摄入的能量的平均 值趋于相等。
➢ 如果消耗的大于摄入:体重减轻、消瘦
➢ 如果消耗的小于摄入:肥胖、超重
第六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6.1 能量与能量单位 6.2 能量平衡 6.3 产能营养素的能量 6.4 人体能量的消耗 6.5 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6.1 能量与能量单位
6.1.1 能量的来源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通常主要由食物
来提供。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素当中只 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能够在体 内产生能量,营养学上将这三种营养素 称为“产能营养素”。另外,酒中的乙 醇也能提供较高的热能。
能量的转移、贮存与利用
6.1.2 能量单位
能量是一个系统作功的能力。
单位:
• 焦或焦耳(joule,J),千焦(kJ)和兆焦 (MJ)
• 卡(calorie,cal)或千卡(kcal) 换算的关系:1 kcal = 4.184 kJ
• 卡路里
计算单位:大卡 (千卡 Kilocalorie )Calorie
• 通过控制能量摄入来调节体重,而不是 脂肪摄入量
6.3 产能营养素的能量
➢ 6.3.1 食物能值 食物彻底燃烧时所测定的能值。又称
“总能值”或“物理燃烧值”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乙醇
5.65 kcal/g 9.45 kcal/g 4.1 kcal/g 7.1 kcal/g
23.6 kJ/g 39.5 kJ/g 17.2 kJ/g 29.7 kJ/g
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 产生的热能值
碳水化合物:4千卡 脂肪:9千卡 蛋白质:4千卡
6.2 能量平衡
6.2.1能量平衡的定义
➢ 体内消耗的能量必须从外界摄入食物才得以补偿, 使机体消耗的和摄入的能量趋于相等,营养学上 称为能量平衡。
➢ 摄入的能量来自食物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中的化 学能。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体表面积× BMR ×24
年龄
男
(岁) KJ/m2 Kcal/m2
1 221.8 53.0 3 214.6 51.3 5 206.3 49.3 7 197.7 47.3 9 189.9 45.2 11 179.9 43.0 13 177.0 42.3 15 174.9 41.8 17 170.7 40.8 19 164.0 39.2 20 161.5 38.6 25 156.9 37.5
6.3.2 生理能值
➢ 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 热能值,即能量系数。
碳水化合物-4.0kcal(16.7kJ) 脂肪-9.0kcal(37.6kJ) 蛋白质-4.0kcal (16.74kJ) 乙醇-7.1kcal(29.7kJ)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4)生长发育能(儿童、孕妇等)
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图解
(对儿童、孕妇、乳母等)
生长 发育 食物特殊 动力作用
体力活动
基础代谢
➢ 热能消耗 =需要=基础代谢+活动+食物热效应
6.4.1 基础代谢能
(1)基础代谢
➢ 是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具体地说,它是在机 体处于清醒、空腹(进食后12~16h)、静卧状态,环境温 度18~25℃时所需能量的消耗。 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消耗。一般占全天消耗 的60%~70% 体温、呼吸、血液循环、腺体分泌、肌肉一定紧张度等。
➢ 二者对成年人都有害健康
➢ 对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摄入稍大于消耗, 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各国的饮食习惯?
肥胖的危害
➢ 肥胖给身体带来的危害至少有: 1.增加心脑和血管的负担,导致动脉硬化,其结果可引起心 室肥大,继而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和高血压,脑溢血等 心脑血管疾病。 2.导致便秘,诱发肠癌。 3.形成脂肪肝,导致胆石症。 4.影响呼吸运动,导致气短、乏力甚至缺氧、发绀等肺部疾 患。 5.导致胰腺炎,糖尿病、腰痛和变型关节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