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新株的毒力测定
苹果蠹蛾发生规律监测及防效试验
、
材料 与方 法
1 . 试 验 地 点 及 材 料
试 验地 点 : 阿 瓦提 县 丰收 1 场 8连 、 多 浪 乡 3村 3组 、 阿依 巴格 乡 2村 4组 、 阿依 巴格 乡 7村 6组 、 阿 依 巴格 乡 4村 3组 和 6村 4组 。 试 验药 剂 : 苹 果蠹 蛾诱 芯 、 诱 捕器 和粘 虫胶 板 。
性 诱 监测 点 . 设 置在苹 果 、 梨、 桃、 杏 等苹果 蠹 蛾 寄 主 果园内; 阿依 巴格 乡和 丰收 1 场 8连 为纯 苹 果果 园 ; 多 浪 乡 3村 3组 为苹 果 、 梨、 桃、 杏 等种 植 多种 寄 主 树 种 的果同 . 平均 每公 顷设 置 1 个 诱捕 器 。 另外 3 个
+ 丰收 1 场 8连
+
多浪 乡 3村 3组
一A 一 阿依 巴格 乡 2村 4组
一
一
一
墨 萎 饕
N
警 兰
n
蓦 蓦
__
g
__
.一
S o o o o 器
N __ 一
暑 曼 塞
一 一
期 为 6月初 ~ 6月 中下 旬 . 第 2代成 虫 羽 化高 峰 期 为
N o n g C u n K e
… 一 … . … … … , …
, Ji
—
_ .
苹 果 蠹 蛾 发 生 规 律 监 测 及 防 效 试 验
王 同仁 , 艾 买尔江 ・ 尼 亚孜 ’ , 艾 山江 ・ 吐尔 逊 , 刘学梅 , 王红艳 , 古 丽 白克热木 , 钟仕 荣 , 孙
监 测点 的果 园 内均设置 面积 为 0 . 2公 顷 的标准 地 , 采
苹果蠹蛾绿色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广泛分布于 世界各大果品产 区,是危害苹果 、梨、沙 果 、桃 、杏等果树 的一种毁灭性害 虫 ,也是世 界上最 危险 的检疫 性害虫 。我 国于 1 9 5 7 年首次在新疆 发现 ,
2 0世纪 8 0年 代后在新 疆各地普 遍 发生 … 。苹果 蠹蛾 具有 传播 蔓延快 、发生繁殖快 、危害寄 主广 、控制防
后 8月 2日开始调查 。
虫株率 ( %) =有虫株数 /总株数 ×1 0 0 虫果率 ( %) =有虫果 数 /总果数 ×1 0 0 防效 ( %) = ( 空 白对 照区虫果率 一药剂处理 区虫果
率) /空 白对照区虫果率 ×1 0 0
5 结果 与分析
农药 药效 田间试验 有别于一般 的防 治示范或简单 的效果观察 ,试验 结果必须用可 靠数据表示 H 】 。苹果 蠹蛾发生基数 的调查结果 见表 2 ,各处理药剂 的防效 调 查结果 见表 3 。
2 试验材料 与相关资料
2 . 1 试 验 材 料
试 验果 园为 苹果 园,主 要 品种为 ‘ 红元 帅 ’ 、‘ 黄
元帅 ’ ,防治对象为苹果蠹蛾 。
2 . 2 试验地选择
试验 区选择在环境 管理条件较好 、水肥条件 中上 等 ,且在害 虫发生 中央地 区 ,具有 代表性 的果 园。
5月 2 9日、6月 2 3日、7月 2 5日,共计 4 次。
2 0 1 7 年第2 期
4 . 2 调查 方法
采取 全小 区逐 株调查方法 ,统一 计算虫株率和 虫 果率 。计算公式如下 :
4 调查时 问、次数 与方法
4 . 1 调查时 间和次数
根 据苹 果 蠹蛾 的 发 生发 展规 律 ,成 虫 始 见期 在 4月 2 5日左 右 ,于 5月 中旬 进 行 第 1 次 防 治 。5月 1 0日开始调查发生基数 ,第 1 次用药 7 d 后 5月 2 3日 开始调查 ;第 2 次 用药 7 d后 6月 5日开始调 查 ;第 3次用药 7 d后 6月 3 0日开始调查 ;第 4 次用药 7 d
苹果蠹蛾阻截监测及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苹果蠹蛾阻截监测及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一、苹果蠹蛾的危害苹果蠹蛾是果树上重要的蛀果害虫,是国际间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将其列为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苹果蠹蛾幼虫钻蛀果实,严重降低品质,且造成大量落果,落果率达50-60%,该虫繁殖力和对坏境适应性均较强,发育历期长,且不整齐,一旦发生,就难以根除。
该虫不仅严重危害苹果、梨等果品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因其特殊的检疫地位严重制约果品的贸易,一旦我市发生苹果蠹蛾疫情,将对我市苹果的国内外贸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果业是我市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市外向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市地处环X苹果优势产业带上,阻截和防控苹果蠹蛾工作意义巨大。
二、总体思路及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控方针,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防控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联防联动”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监测措施,宣传防控技术。
三、防控目标确保对苹果蠹蛾全面监测、防控,一旦发现,及早处置,确保不扩散、不蔓延。
四、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防控领导小组苹果蠹蛾等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属于政府公共管理范畴,鉴于疫情发生的严峻形势,为确保防控措施到位,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小组成员由农业、交通、公安、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
要加大对防控工作的领导,打好苹果蠹蛾阻截战。
目前要确保疫情不扩散,各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将苹果蠹蛾疫情监测、防控列为当前工作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监测、防控措施的落实。
发现疫情后迅速实行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
(二)加大应急资金扶持力度财政部门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苹果蠹蛾监测、防控所需资金的拨付。
各级政府应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挤占、挪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苹果蠹蛾是检疫对象,本地基层科技人员和果农对这种外来传入害虫不熟悉,要通过印发挂图、明白纸,召开工作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使基层科技人员和果农掌握苹果蠹蛾的简易识别方法,掌握防控技术,防止人为传播疫情,阻断传播源。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四种蛀果性害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四种蛀果性害虫王凤军;刘莎莎;冯俊丽【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Laspeyresia pomonella, Euzophera pyriella Yang, Grapholitha molesta and Blank cutworm are important pets of fragrant pears and other fruits in Xinjiang, and they are also internationally important pests 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However, the identification relies mainly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up to date. The lack of molecular detection methods greatly limits the international export trading of fragrant pears and related products. The 16S rDNA COI fragments from the four pest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n, specific primers and prob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ing data, and the fluorescence Real-time quantification PCR detec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s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concentration of Laspeyresia pomonella, Euzophera pyriella Yang, Grapholitha molesta and Blank cutworm in this system are respectively 1.605×10-2,0.729×10-2,0.475×10-2 and 0.818×10-2 ng/μL, meeting the deman d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routine testing. To overcome the residual bodies of some insects and some pieces mixed samples, or several insects together mixed samples appeared in actual testing process, DNA extracted from single, multiple and mixed pest samples were detected and evaluated, furtherverifying the specificity of this method, the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苹果蠹蛾、香梨优斑螟、梨小食心虫及地老虎是危害新疆香梨等产品的重要害虫,前3种也属于国际上检验检疫重要虫害。
2种生物测定方法对杀虫剂毒力测定结果比较
2种生物测定方法对杀虫剂毒力测定结果比较中国果树ChinaFruits2007(4)2007年7月3小结试验结果表明,60%百泰可分散粒剂l500倍液和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苹果褐斑病的效果较好,其次为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68.75%易保可分散粒剂1250倍液,从防效和降低成本角度考虑,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较好.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与其他杀菌剂相比具有低残留,减小抗药性,保护环境等优点,建议生产上以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防治苹果褐斑病.2种生物测定方法对杀虫剂毒力测定结果比较张勇(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271000)绣线菊蚜又名苹果黄蚜,田间扩散速度快,危害重,是果树的重要害虫.目前对绣线菊蚜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蚜虫形体小,发育历期短,繁殖力强,活动范围小,受药剂的选择压力大,对农药极易产生抗性.因此,田间及时准确地对绣线菊蚜的抗药性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2006年通过对2种常用生物测定方法的改进与比较,结合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测定方法对防治绣线菊蚜药剂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室内毒力测定1.1.1试虫绣线菊蚜采自山东省泰安市东城果园,苹果品种为富士,该园栽培管理条件一致,试验当日摘取新梢顶部有蚜梢带回,在室内挑选生长发育正常一致的无翅雌蚜供试.1.1.2供试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3%啶虫脒乳油(陕西蒲城美尔果公司);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山东华阳农药集团).1.1.3生物测定方法(1)玻片浸渍法参照FAO推荐的玻片38浸渍法¨并加以改进.将双面胶带剪成2~3 cm长,贴在载玻片的一端,用零号毛笔挑取大小一致,体色鲜艳,行动活泼的黄蚜,将其背部粘在双面胶带上,每片粘3行,每行粘10头.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85%左右的生化培养箱里放置4小时后,用双目镜观察, 剔除死亡或不活泼的个体.药剂在预试的基础上各稀释6个浓度,将载玻片有虫的一端浸入药液中,轻轻摇动5秒后取出,用吸水纸快速吸干虫体及周围多余的药液.置于生化培养箱中,24小时后用双目镜检查结果.毛笔轻触虫体不动者为死亡.每个浓度重复4次,另以浸渍清水为对照,对照组死亡率在10%以下的为有效实验,求毒力回归式及Lc..(2)改进的叶片残毒法将完整,生长良好的无虫苹果叶片,在稀释成系列浓度的药液中浸渍30秒后取出,吸去多余的药液, 阴干,放在透明塑料养虫杯内备用,并将湿润的棉条包裹在叶柄处,以保持叶片湿度,减少水分散失;同样的办法将带虫叶片放在稀释成系列浓度的药液中浸渍30秒后取出,吸去多余的药液,然后用零号毛笔挑取大小一致,行本文于2007—04—20收到.张勇电话:(0538)8260588中国果树ChinaFruits2007(4)2007年7月动活泼的黄蚜,转移到上述处理备用苹果叶片上,每片3O头,盖上养虫杯盖.处理时先用清水作为对照,再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依次处理,每浓度重复4次,养虫盒置于温度25℃, 相对湿度85%左右的生化培养箱中,24小时用双目镜检查死亡及存活个体,数据处理同玻片浸渍法.1.2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设在山东省泰安市红庙果园,品种为红富士,树龄15年生,行株距为4mX3m,试验区果树生长较为一致;试验设4个处理: 3%啶虫脒乳油2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空白对照喷清水.每3株树为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于2006年5月16日,用青岛德之助园艺公司的"WL—ABSC"型机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l5~20kg/cm,喷孔直径1.2mm)全株均匀喷雾施药.施药量以叶片均匀着药,稍有药滴下淌为度,每株用药液4~5kg.每小区调查2株试验树.药前每树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随机选取5个旺长新梢并挂牌标记,查数顶芽下5片叶的活蚜虫数.药后1,3,7,1O天各调查1次标记梢上存活蚜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用"DMRT"法检验药效的差异显着水平.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一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X100校正虫口减退率(%)=[(防治区虫口减退率一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一对照区虫口减退率)]X】0f)2结果与分析2.1毒力测定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叶片残毒法测定的药剂毒力总体分析高于玻片浸渍法测定的结果,且不同药剂差异程度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能与绣线菊蚜在2种测定方法中所处的活动状态不同有关J,在玻片浸渍法中蚜体背部被粘在胶带上,不能活动,减少了绣线菊蚜接触药剂的机会及接触药剂的面积,影响了药剂的穿透效力.而在叶片残毒法中,蚜虫可以在叶片上自由活动取食,增加了接触药剂的机会和着药量,相对于玻片浸渍法毒力增加更多.表13种药剂2种生物测定方法对绣线菊蚜的毒力比较2.2田间药效试验结果3%啶虫脒乳油2500倍液,10%毗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对绣线菊蚜田间防治效果较好,有效控制期为7—1O天,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叶片残毒法毒力测定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叶片残毒法测定结果与田间防治情况更为接近(表2).3讨论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及田间药效比较试验,明确了叶片残毒法与玻片浸渍法对绣线菊蚜杀虫剂毒力测定结果存在的差异及不同的适用范围:玻片浸渍法适合于要求标准的毒力数据;叶片残毒法简便可靠,更接近于田间实际情况,适合于一般常规测定或田间抗药性监测.39中国果树ChinaFruits2007(4)2007年7月2黄素青,徐汉虹,曾东强,等.农田害螨的几种生物测参考文献定方法.植物保护,2005,31(1):79—811王开运,赵卫东,姜兴印,等.十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3孟和生?两种生测方法对杀螨剂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比抗性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比较.农药,2002,41较?植物保护,2002,28(3):49~51 (3):29—31多?戊醇悬浮剂防治苹果主要果实病害试验水王江柱孙双全(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保定071001)近年来随着苹果套袋技术的推广普及与应用,苹果生长期用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使苹果主要果实病害防治的用药次数缩短到了套袋前的3次左右,但由于市场上农药质量良莠不齐,还很难保证既要控制好病害的发生危害,又要保证果面光洁亮丽.因此,我们以"选择优质安全高效农药,保证果面免受药剂伤害,生产优质高档果品"为目的,在2005年和2006年对3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商品名为福连)用于防治苹果主要果实病害的效果及安全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河北省顺平县东阳各庄红富士苹果协会会员的苹果园内,试验品种为红富士,树龄2O年生,行株距6m×4m,树势中40等偏强.果园为山前台地,中壤土,管理水平及土壤肥水条件中上等,但枝叶量较大.1.2试验药剂30%多?戊醇悬浮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日本曹达株式会社),80%必得利可湿性粉剂(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镇江农药厂有限公司).1.3试验方法1.3.1药效试验2005年进行探索性试验,选择管理水平一致的37棵红富士苹果树.试验设30%多?本文于2007—03—26收到.试验得到河北省顺平县东阳各庄红富士苹果协会段小库会长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王江柱电话:(0312)7521224。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应用研究进展
e u r p r o v i n c e s o f C h i n a , s u c h a s X i n j i a n g , G a n s u a n d N i n g x i a s i n c e i t s i f r s t i f n d i n g i n 1 9 5 0 S . C y d i a p o m o n e l l a g r a n u l o v i us( r C p G V) , a n e f f e c t i v e b a c u l o v i r a l i n s e c t i c i d e t o c o n t r o l p o p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s e .
3 . 安徽 省医学科学研究 院, 2 3 0 0 6 1 , 合肥 ) 摘要 : 苹果蠹蛾( C y d i a p o m o n e l l a( L . ) ) 属鳞翅 目( L e p i d o p t e r a ) , 卷叶蛾科 ( T o r t r i c i d ) , 小卷蛾 亚科 ( O l e t h r e u t i —
苹果蠹 蛾颗粒体病毒应用研究进展
黄 晓萍 , 王洪秀 , 戴 陈伟。 , 王金 昌 , 关丽梅 , 靳 亮
( 1 .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 所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2 9 ;
2 . 江西 省农 业 科 学 院 农 业 应 用 微 生 物研 究 所 , 3 3 0 2 0 0, 南 昌;
中 图分 类 号 : ¥ 7 6 3 . 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3 6 7 9 ( 2 0 1 5 ) 0 3— 3 0 3— 0 6
SN-T 1120-2002 苹果蠹蛾检疫鉴定方法
苹果蠹蛾检疫鉴定方法Method of 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for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L.)SN/T 1 120—2002 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光华、范伟功、严钧、柴燕、依米提、张红。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境植物检疫中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果(苹果、梨、桃、杏、李、山楂、核桃、石榴等)中苹果蠹蛾的检疫鉴定。
2 原理2.1 苹果蠹蛾学名(Cydia pomonella L.),英文名(Codling moth),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 Walsingham)、小卷蛾属(Cydia hübner)。
其成虫的形态特征与其他卷蛾种类不同,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征、形态学特征及寄主是本标准鉴定方法的依据。
2.2 苹果蠹蛾的传播主要是靠幼虫、蛹或成虫随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传播为成虫生理需要的迁飞,或靠风的力量迁飞。
2.3 苹果蠹蛾的习性成虫将卵产在果实表面或树叶表面。
幼虫孵化后从果实表面蛀进果实中取食,完成其幼虫发育阶段。
幼虫发育成熟后从果实的蛀孔中爬出,在树皮下,落叶中及其他隐蔽地方化蛹。
幼虫有相残习性和转果习性。
蛹在隐蔽处发育成熟后,羽化为成虫。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翅脉 nervure支持翅膜的似杆或似脉的构造。
有Sc脉,R l-X脉,M l-X脉,Cu l-X脉,A l-X脉,其为分类的依据。
3.2翅斑 speckle由鳞片排列成的斑纹。
在翅基部的为基斑,翅中部的为中带,翅靠外缘前端的为端纹。
苹果蠹蛾的鉴定与监测
3、采 取 根 除 措 施
1) 化学控制:防 治 1、2代 幼 虫 可 用
4.5% 高 效 氯氰菊 酯 乳 油 800-1000倍 液;
2) 生物防治:赤 眼 蜂 类 是 其 最 为 重 要的一类寄生性天敌; 3)性信息素防治技术:包 括 了 诱捕器诱捕和干扰交配
4) 不育昆虫释放技术:该 方 法 通 过 饲
⑥向 社 会 公 布 各 级 植 物 检 疫 部门的热线电话,接受公众的 咨询以及线索的提供。
苹果蠹蛾的防控
一、建立应急反应体系 1、苹 果 蠹 蛾 的 监 测 与 疫 情 报告 2、感染地区的确认与非疫终止 区的划分 3、采 取 根 除 措 施 4、根 除 效 果 的 核 查
1、苹 果 蠹 蛾 的 监 测 与 疫 情报告
非疫区缓冲内的各个疫情监测点的工
作人员以及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按照各 项规程进行监测和汇报,当在监测中 发现有与苹果蠹蛾近似的昆虫时,及 时进行初步鉴定,同时 在 24h之内报 告给上级植物检疫机构。
4、根 除 效 果 的 核 查
根 除 效 果 的 核 实 要 跟据最后 一次监测到苹果蠹蛾的时间而定, 当距最后一次捕到苹果蠹蛾成虫 达到20d或者距离最后一次捕到 幼虫到达50d时,即可以认为感 染区域内的苹果蠹蛾已经被根除。
二、建立非疫区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的 内 容 包 括 苹 果 蠹 蛾
苹果蠹蛾鉴定、监测与 防控
姓名:李飞 学号:2012308907
苹果蠹蛾的鉴定—形态鉴定
成虫体长8mm,体灰褐色而具紫色 光泽。 前翅臀角处的肛上纹呈深褐色椭圆 形,有3条青铜色条斑。翅基部色 较浅,其外缘略呈三角形,有较深 的波状纹。 后翅褐色,基部颜色较淡。
植物保护技术-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苹果蠹蛾是世界范围内对水果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主要为害苹果、梨、沙果、桃等,农业部将该虫列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一、症状成虫体长8毫米,翅展19~20毫米,全体灰褐色带紫色光泽,前翅臀区翅斑最深,肛上纹大,深褐色,椭圆形,有青铜色条纹;初孵幼虫体淡黄色,稍大变淡红色,成长后呈红色,成熟幼虫14~18毫米,背面色深,腹面色浅。
该虫以幼虫钻入果实内啃食果肉为害,有以下危害特征:幼虫蛀食果肉,深入果心、取食果核;蛀洞出入口堆积棕褐色虫粪;幼虫有转果危害习性;危害后造成大量未成熟果实落果。
苹果蠹蛾成虫苹果蠹蛾幼虫果实危害状(外部)果实危害状(内部)二、防治措施1、冬春季农业及其它防治措施在果树休眠期,彻底刮除果树主干和主枝的粗皮、翘皮,清除地面残枝落叶,集中烧毁。
在春季果树发芽前,用辛硫磷、毒死蜱等农药对果树主干和主枝进行全方位喷雾,连续喷施2~3次,杀灭越冬幼虫。
对疫情发生特别严重(平均蛀果率大于30%)、管理松懈的果园要采取砍树或高接换优等措施,阻断苹果蠹蛾的生长发育环境。
2、夏季防治措施(1)化学防治。
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集中连片开展两次大规模化学防治,每次防治应连续喷施2~3次,用40%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25~33毫升/亩)、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360~2250倍液(22~37毫升/亩)等农药,间隔期12天左右,要消灭房前屋后、弃管果园等防控死角和盲区。
(2)物理防治。
从4月份开始,每30亩果园安装一盏杀虫灯诱杀成虫,杀虫灯的安放位置应高出果树的树冠,定期进行清理。
(3)人工防治。
在花后10~15天套袋防蛀;摘除树上虫果,及时彻底拣拾落地的虫果深埋处理;在6月上旬,主干或主枝分叉处缠绕柴草、麻袋片等,诱集苹果蠹蛾幼虫,果实采收之后取下草、布环集中烧毁。
(4)迷向技术防治。
在性诱捕器第一次捕获苹果蠹蛾成虫之后,对果树喷洒苹果蠹蛾微胶囊迷向剂,每40~50天后补充喷洒。
苹果蠹蛾性诱测报及防治试验研究
苹果蠹蛾性诱测报及防治试验研究作者:杜婧含于洁张爱萍来源:《山西果树》2020年第02期摘要:为掌握苹果蠹蛾在果园内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期,我们采用苹果蠹蛾性诱剂诱集雄成虫方法,对其生活史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苹果蠹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中旬,发生高峰期为5月上旬、第2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旬、5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分别为1、2代幼虫发生盛期,也是蛀果的两个高峰期。
因此,5月上旬、7月上旬是苹果蠹蛾化学防治关键期。
关键词:苹果蠹蛾;性诱测报;防治试验文章编号:2096-8108(2020)02-0001-04中图分类号:S661.1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Prediction and Control of Apple Moth Sex AttractDU Jinghan1,YU Jie2,ZHANG Aiping2(1.Yinchuan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Ningxia Yinchuan 750011,China;2. Forest Quarantine Station of Lingwu County, Ningxia Lingwu 750004,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master the occurrence rule and key period of control of the apple mole in orchard, their life cycles were studied using sex attractant to trap male ad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ergence period of overwintering adults was in the middle of April and the peak of occurrence was in the first ten days of May. The peak of occurrenc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was in the first ten days of July, the last ten days of May and the middle ten days of July, respectively,which were the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of larva. Therefore, the first ten days of May and July are the key periods of chemical control.Keywords:Apple moth; Sex attract forecasting; Control test蘋果蠹蛾属世界检疫性有害生物,被国家列为一类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属于国际和国内重点检疫对象,是世界上仁果类果树毁灭性蛀果害虫。
苹果蠹蛾发生危害及监测控制
姜有威(高级农艺师)
苹果蠹蛾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 其存在与发生严重的危害苹果、梨等仁果类水果生产。为此,苹 果蠹蛾被许多国家列为重点检疫对象,也被我国列为一类检疫性 有害生物。苹果蠹蛾是目前我省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植物疫情,自 1989年从新疆传入我省敦煌市以后,现已扩散到民乐、山丹等地, 随着苹果蠹蛾不断从西向东蔓延,武威市防控苹果蠹蛾的压力越 来越大。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植物检疫条例》第五条的规定,一旦发 生疫情,应采取封锁、控制、消灭措施。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培 训,使全市各级农业技术人员都能够达到会识别虫、会调查虫、 会防治虫的要求,是第一时间发现疫情、消灭疫情的必要条件。
幼虫
初孵幼虫白色,随着发育,
幼 虫 头 部
逐渐转为淡红色,老熟幼虫 体长14~18mm,背面色深而 腹面色浅,头部为黄褐色前 胸盾片浅黄色,并有规则的 褐色斑点;臀板较前胸盾片 更浅,有小的淡褐色斑点。
蛹
蛹体长7~10mm,全体黄褐色,复眼黑 色,喙不超过前足腿节;雌虫肛孔两侧 各有 2 根钩状毛,加上蛹末端 6 根钩状毛, 共有10根钩状毛。
卵
卵略带椭圆形,长径 1.1 ~ 1.2mm ,短径 0.9~1.0mm,极扁平,中央部分略为隆起, 卵壳表面无显著刻纹,经放大后可见不规 则的细微皱纹。卵初产时为半透明状,有 如极薄的一层蜡滴,随着发育,卵的中央 部分呈黄色,其中显出一圈断续的红色斑 点,此后则连成完整的一圈,孵化前可见 其中的幼虫。
2.幼虫无臀栉
4、表面危 害状比较
果实表面堆积大量虫粪--苹果蠹蛾、梨大、白小 流胶+“猴头果”---------桃小 “黑膏药”、表面无虫粪---梨小 蛀孔处褐色干疤+少量虫粪-苹小 少量虫粪--------------李小 流胶+表面褐色虫粪----桃蛀螟
一种增强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田间防效方法的建立
一种增强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田间防效方法的建立樊江斌;吴正伟;刘国锋;王敦【摘要】Background] Cydia pomonella (L.) is a worldwide major fruit ̄boring pest of rosaceae family such as apples and pears. It has so far infested Xinjiang, Gansu, Heilongjiang, Ningxia, Inner Mongolia, Jilin, and Liaoning provinces, China. This pest is spreading towards the major apple production areas, which can result in a great threat to apple industry in China. CypoGV is consid ̄ered the best biological agent to control codling moth ( C. pomonella) in Europe and America.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domestic Cy ̄poGV commercial agents to protect apple production in China. [Method] The virulence to neonate larvae were tested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bioassay using the mixtures of CypoGV ̄ZY with different Fe2O3 concentrations (3, 5, 7, 10, 12 mg��mL-1) treated with UV, and sunlight. [Result] The virulence and persistence of CypoGV ̄ZY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d when mixed with 7 mg��mL-1 Fe2 O3 in both bioassays. It also enhanced CypoGV ̄ZY adaptability to strong UV and sunlight. Compared to control of CypoGV ̄ZY,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53.88% and 96.64%,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bioassay,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nd significance] The vir ̄ulence and persistence of CypoGV ̄ZY were markedly enhanced by adding low dose of Fe2 O3 , which showed that this compound was a proper candidate adjuvant for CypoGV ̄ZY.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 basis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CypoGV ̄ZY.%【背景】苹果蠹蛾是危害苹果和梨等蔷薇科果实的世界性重要蛀果害虫之一,目前已侵入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吉林、辽宁等7省市,正在向苹果主产区扩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
苹果蠹蛾测报与防治适期确定方法研究
苹果蠹蛾测报与防治适期确定方法研究摘要根据多年田间观察和监测结果,利用历期预测法和物候预测法对苹果蠹蛾发生规律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确定了苹果蠹蛾2代幼虫的防治适期,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相符。
关键词苹果蠹蛾;防治适期;预测预报苹果蠹蛾(Grapholitha pomonella(L.))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小卷蛾亚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是为害苹果、梨、沙果、桃、杏等果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1],1957年张学祖教授首次在新疆局部地区发现苹果蠹蛾危害,到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普遍发生,危害较重[2]。
2003年传入张掖市高台县,3年时间便蔓延至全市6个县区,损失严重[3]。
通过在张掖市多年来田间调查,研究其发生规律与测报方法,提出利用历期预测法和物候预测法,预测期苹果蠹蛾发生危害高峰,确定化学防治适期,为大面积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现将测报方法及防治日期确定方法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 研究概况与方法1.1 研究地区概况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东经97°20′~102°12′,北纬37°28′~39°57′。
境内年平均气温6~8 ℃,≥0 ℃活动积温3 388 ℃,≥10 ℃活动积温2 980 ℃,年均日照时数3 085.1 h,太阳总辐射量620.99 kJ/cm2,年降水量100~250 mm,无霜期长而且稳定,正常年份无霜期均在150 d以上,属两作不足一作有余的地区。
1.2 研究方法1.2.1 历期预测法。
通过对苹果蠹蛾各代虫态发育历期的调查研究,总结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及高峰时段。
在测报中,通过性诱捕器监测当年苹果蠹蛾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即可推算其幼虫的蛀果高峰,以便确定防治适期。
1.2.2 物候预测法。
在苹果蠹蛾活动期内,观测寄主苹果梨、早酥梨的明显特征,定期观察它们的开花、结果、果实大小等详细情况,然后通过分析得出苹果蠹蛾蛀果高峰与物候的关系,以便确定其防治适期。
常用农药对5种昆虫细胞系的毒力测定及分析
自 20 世纪 60 年代 Grace 建立了第一个能够稳 定传代的昆 虫 细 胞 系 以 来 ( Grace,1962 )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研 究 和 发 展 ,昆 虫 细 胞 培 养 已 在 细 胞 系 建 立 、培 养技术和方法、昆虫 细 胞 培 养 技 术 的 利 用 等 方 面 取 得 了 很 大 的 进 展 ,昆 虫 细 胞 被 广 泛 地 应 用 于 医 学 、农 学及生物学 的 各 个 领 域 ( 宋 德 伟 等,2004; 张 佑 红 等,2006; Maramorosch et al.,1992 ) 。 目 前,全 世 界 已有 500 多 株 昆 虫 细 胞 系 得 以 建 立 ( Lynn,2001 ) , 100 多种昆 虫 细 胞 被 应 用 于 生 物 学 和 医 学 的 研 究 ( 程东美等,2002 ) ,利 用 昆 虫 细 胞 检 测 化 学 药 物 及 生物活性物质毒力的立体毒力测试体系也逐步发展 起来。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就有学者进行了昆虫 细胞离体条件下 农 药 的 毒 力 检 测 ( Mitsuhashi et al., 1970; 杨红等,1996 ) ,Waterhouse ( 1965 ) 首 次 研 究 了 DDT 对 天 蚕 蛾 传 代 细 胞 系 的 影 响; Yoshida (1979) 研究 了 有机合 成 的 杀 虫 剂 对 离 体 细 胞 正 常 呼吸代谢 及 生 物 大 分 子 合 成 的 影 响; Stipanovic 等
表 1 供试细胞系
Tab. 1 The insect cell lines for test
细胞系名称 Cell line name 黑腹果蝇 SL2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L2 白纹伊蚊 C6 /36 Aedes albopictus C6 /36 麻蝇 NIH-SaPe-4 Sarcophaga peregrine NIH-SaPe-4
苹果蠹蛾检疫技术操作办法
苹果蠹蛾检疫技术操作办法1 主题内容及应检范围1.1 本办法规定了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的检疫检验及检疫处理操作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对苹果属Malus spp.、梨属Pyrus spp.、山楂属Crataegus spp.、李属Prunus spp.、栗属Castanea spp.、榕属(无花果属)Ficus spp.、花楸属Sorbus spp.以及核桃Juglans regia、石榴Punica granatum等植物活体、果品、果制品、包装物、果品堆放地、果品贮藏室及运载工具的检疫检验和检疫处理。
2 产地检疫2.1 种苗繁育基地的建立2.1.1 培育上述植物选用无虫的矮化砧木和接穗,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
2.1.2 疫情发生区必须育苗时,应进行严格的隔离,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所产苗木应就地使用。
2.2 踏查2.2.1 在种苗繁育基地、寄主栽植地的果园、集贸市场、果品堆放地、贮藏室,以自然界线、道路为单位,进行线路(目测)踏查。
2.2.2 调查幼果是否脱落及检查果实表面是否有蛀孔或堆积有褐色丝状虫粪和碎屑等。
2.2.3 调查苗木(含砧木、接穗等)或树干的开裂处、翘起的老树皮下、树干分支处、裂缝处、树洞及支撑果树的支柱裂缝等处,是否有老熟幼虫和茧。
2.2.4 经踏查确认有疫情,需进一步掌握危害情况的,应设标准地(或样方)做详细调查。
2.3 标准地(或样方)调查2.3.1 种苗繁育基地样方设置与调查2.3.1.1 样方的累计面积应不少于调查总面积的5%。
2.3.1.2 在样方内采取对角线法,随机抽取10株以上样树或采摘(拾)果实100个,进行调查。
2.3.2 果园标准地设置与调查2.3.2.1 按果园面积设置,每10 hm2以下设1块;10 hm2以上每增加5 hm2增设1块。
2.3.2.2 每块标准地面积为0.1 hm2,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抽取样树20株或采摘(拾)果实100个,进行调查。
苹果蠹蛾抗药性研究进展与治理策略
1 . 1 世 界 苹果 蠹蛾 的抗 药性 现状
化 学防治 , 致 使 苹 果 蠹蛾 抗 药 性 日益 严 重 、 形 势 严峻 , 进 而造
成 防 治 更 加 困难 、 成本增加 , 严 重 威 胁 新 疆 林 果 业 的 持 续发 展。 本 文针 对苹 果 蠹蛾 抗 药性 现 状 和 抗 药 性机 制 的研 究进 展 进 行 了梳 理 、 分析 , 旨在 为提 出新 疆 地 区 苹 果 蠹蛾 抗 药 性 治
心虫 , 是 一种 毁灭 性 的检疫 性 害虫哪 。苹果 蠹蛾 在世
界范 围广 泛分 布 , 除 了格 陵 兰岛 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 洲 外 , 各 大洲
均有 其 生 活 的足 迹 , 分 布在 7 0多个 国家 和地 区 。 苹果 蠹 蛾 的 寄主 比较广 泛 , 有 苹果 、 香梨 、 桃、 石榴、 山楂 、 沙果 、 杏、 海棠、 李、 栗 等几 十种植 物[ 4 1 。苹果 蠹 蛾以幼虫蛀果为害 , 取 食 果 肉和 种 子 , 使 果 实 留有 伤疤 , 多数 果 面 虫 孔 累 累 , 幼 虫 直 接 蛀 食 果 心阎, 严 重影 响果实 的品 质 , 对全 球 仁 果产 业 造 成 巨大 的危
I WU B A O H U植物保护
苹 果 蠹 蛾 抗 药性 研 究进 展 与治 理 策 略 术
郭 金梦 , 冯 丽凯 。 林 克剑 。 : . :
( 1 . 植 物病 虫 害生物 学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 中国农 业科 学院植 物保 护研 究所 , 北 京 1 0 0 1 9 3 ; 2 . 新疆 农 垦科 学院植 物保 护研 究所 )
3株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本土株的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
3株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本土株的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甘恩宇;李晓峰;于欢;吴正伟;徐利;张雅林;王敦【摘要】【目的】通过与比利时商用病毒株系CypoGV-BG的对比,研究3株国内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颗粒体病毒株系CypoGV-ZY、CypoGV-KS1、CypoGV-KS2的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为我国苹果蠹蛾的生物防治和病毒杀虫剂的研制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饲喂法研究3株病毒对苹果蠹蛾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
以性诱剂诱集的雄虫数量和受害果率为评价指标,检测3株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的田间防效。
【结果】3株国内株系CypoGV-ZY、Cy-poGV-KS1和CypoGV-KS2对苹果蠹蛾3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3.43×104,8.81×104和1.04×105 OBs/mL,优于CypoGV-BG的5.31×105 OBs/mL;而病毒浓度为5×105 OBs/mL时,3株病毒株系的LT50分别为4.05,4.11和4.19d,与CypoGV-BG的4.98d差异不显著。
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防治3个月后,从性诱剂诱集的雄虫数量看,3株本土病毒株防效均显著优于CypoGV-BG;从果实受害率看,CypoGV-ZY、CypoGV-KS1的果实受害率分别为39.5%和41.3%,与化学杀虫剂灭幼脲的防效(36.9%)接近,显著强于CypoGV-KS2和CypoGV-BG。
【结论】CypoGV-ZY和CypoGV-KS1分离株对我国西北疫区的苹果蠹蛾具有较强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防效明显优于国外商品病毒制剂。
%【Objective】 Compared with a commercial 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 strain from Belgium CypoGV-BG,the virulence determination and control effects in field were studied for three native C.pomonella granulovirus strains CypoGV-ZY,CypoGV-KS1 and CypoGV-KS2 isolated from northwest of China.It would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C.pomonella.【Method】 The LD50 and LT50 were carried out by bioassay on threenative C.pomonella granuloviruses and the commercial strain CypoGV-BG against instar C.pomonella larvae.Quantity of trapped insects by pheromone lure and fruit damage percentage rat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trol effect in field for these four strains.【Result】 The LD50 of the three native granuloviruses CypoGV-ZY,CypoGV-KS1,CypoGV-KS2 was 3.43×104,8.81×104 and 1.04×105 OBs/mL respectively,while the LD50 of CypoGV-BG was 5.31×105 OBs/mL.The LT50 of the three native granuloviruses was 4.05,4.11 and 4.19 d respectively,and they were similar as 4.98 d of CypoGV-BG.The data of quantity of trapped insects by pheromone lure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ree native strains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CypoGV-BG.The control effect in field showed that the fruit damage rate of CypoGV-ZY and CypoGV-KS1 was 39.5% and 41.3% respectively.This was similar to chlorbenzuron in field (36.9%) and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effects of CypoGV-KS2 and CypoGV-BG.【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wo native CypoGV strains,CypoGV-ZY and CypoGV-KS1 have a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as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for C.pomonella in China.【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9)010【总页数】5页(P119-122,133)【关键词】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毒力测定;田间防效【作者】甘恩宇;李晓峰;于欢;吴正伟;徐利;张雅林;王敦【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核桃等果实,造成果品品质下降、果实减产等[1]。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GP37蛋白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GP37蛋白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刘向阳;孙修炼;张忠信;周琳【期刊名称】《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年(卷),期】2014(022)005【摘要】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是防治苹果蠹蛾最重要的生物药剂之一,为探寻苹果CpGV GP37蛋白的增效机制,本研究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苹果CpGV gp37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以N端或C端融合的方式插入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capsid NPV,AcMNPV)基因组中,获得重组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转染昆虫细胞Sf9,然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到GP37和EGFP的融合蛋白(vAcEGFPGP37、vAcGP37EGFP)和非融合蛋白(vAcGP37、vAcEGFP)都得到了高效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融合GP37的EGFP主要聚集在细胞质中,没有融合GP37的EGFP遍布整个细胞,说明CpGV GP37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本实验研究了CpGV GP37蛋白的真核表达,为该蛋白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条件;而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不仅为CpGV GP37蛋白增效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丰富了杆状病毒GP37蛋白的相关理论.【总页数】9页(P552-560)【作者】刘向阳;孙修炼;张忠信;周琳【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郑州 450002;河南省新型农药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2;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郑州 450002;河南省新型农药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外源HCV核心基因表达载体在HepG2中蛋白表达的亚细胞定位 [J], 张志培;王小平;徐鉷;朱以芳;陈德凤;王文勇;黄立军;程庆书2.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非结构蛋白p44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J], 彭晗;王洪秀;王金昌;关丽梅;靳亮;万翠香3.静水椎螺乙酰胆碱结合蛋白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纯化与结晶 [J], 林波;孟海玲;吴勇;邴晖;长孙东亭;罗素兰4.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及应用 [J], 范晓娟;李刚;李伟;曾妮;宫苗苗5.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系统在真核表达人N端脂多糖结合蛋白的研究中的应用 [J], 殷育松;晓东;刘友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tCrylAb原核表达产物与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协同增效初探
BtCrylAb原核表达产物与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协同增效初探吕婷婷;徐兵强;阿不都克尤木.卡德尔;王敦【期刊名称】《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年(卷),期】2013(029)003【摘要】利用基因工程表达的BtCry1Ab毒素蛋白,表达菌裂解后粗产物以非致毒的微量水平添加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喀什株1(CypoGV-KS1)作为生物增效剂,测定添加不同比例的BtCry1Ab毒素蛋白对CypoGV-KS1毒力的增进效果。
结果表明:微量BtCry1Ab的添加能够显著缩短CypoGV-KS1对苹果蠹蛾的致死时间。
当CypoGV-KS1浓度为0.5×105 PIBs?mL?1、BtCry1Ab蛋白浓度为0.5 μg?mL?1时,即可产生显著的增效作用,对3龄苹果蠹蛾幼虫的LT50和LT90分别比CK病毒缩短14.42%和10.60%;在1.5 μg?mL?1时,LT50和LT90分别比CK病毒缩短21.52%和14.49%,达到极显著水平差异。
【总页数】4页(P469-472)【作者】吕婷婷;徐兵强;阿不都克尤木.卡德尔;王敦【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13【相关文献】1.人工饲料对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产量的影响 [J], 刘国锋;樊江斌;吴正伟;梁召俊;王敦2.一种增强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田间防效方法的建立 [J], 樊江斌;吴正伟;刘国锋;王敦3.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应用研究进展 [J], 黄晓萍;王洪秀;戴陈伟;王金昌;关丽梅;靳亮4.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GP37蛋白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J], 刘向阳;孙修炼;张忠信;周琳5.BtCry1Ab原核表达产物与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协同增效初探 [J], 吕婷婷;徐兵强;阿不都克尤木.卡德尔;王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新株的毒力测定摘要在甘肃省张掖市试验场李家园,通过收集,研磨感染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的幼虫尸体得到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悬浊液,提纯悬浊液得到CpGV原液。
将原液稀释至四个浓度梯度:1⨯105PIB/ul、0.5⨯105PIB/ul、0.25⨯105PIB/ul、1.0⨯104PIB/ul。
用沾过不同浓度的苹果块喂食苹果蠹蛾幼虫,经五天左右幼虫大量死亡。
校正死亡率最低是13.11%,最高的是78.23%。
在与病毒的浓度对数和校正死亡率回归方程为Y=2.63x-11.95的该LD50为3.43⨯104 PIB/ul。
关键词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毒力测定新毒株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一种蛀果类害虫, 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卷蛾科Tortricidae,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核桃等果树[1],使果品质量下降。
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在全世界除韩国、日本外的苹果产区均有分布。
在欧洲,未防治的苹果园,苹果蠹蛾危害率达到95%以上,成为当地危害苹果最重要的害虫。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省张掖市以西等地[2˜5]。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40年前发现于墨西哥[6],初期在加拿大与美国有所发展。
直到2001年只有美国使用CpGV防治苹果蠹蛾,2003年以后才在美国大量生产[7˜9]。
目前,各国均致力于CpGV的应用研究。
但在我国尚无有关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新株的报道,本研究通过收集被感染幼虫尸体,研磨、分离、提纯、镜检等过程,确认发现CpGV新毒株。
并通过室内实验测定其毒力。
1 材料与方法1.1 病毒的收集、分离与提纯在甘肃省张掖市试验场苹果园发现被感染致死的苹果蠹蛾幼虫,经收集、研磨和镜检,发现一种致死因子是颗粒体病毒。
经扩毒,收集、研磨、提纯得到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原液。
1.2试虫来源实验用虫采集于新疆喀什市疏勒县一荒废的苹果园内,在第一代幼虫三龄高发期采摘大量有虫果,剥出幼虫后进行饲养。
选取三龄幼虫放到1.5ml离心管内,用新鲜的苹果块进行饲养。
1.3室内毒力测定该实验设1个对照,5个浓度梯度:1⨯105PIB/ul、0.5⨯105PIB/ul、0.25⨯105PIB/ul、1.0⨯104PIB/ul、6.25⨯103PIB/ul。
每个处理三个重复,每个重复需三龄幼虫70只左右,供需1000只幼虫[10]。
把三龄幼虫放入消毒的1.5ml离心管中,饿24h后喂毒。
将苹果切成3⨯3mm的小块,用移液器分别吸取不同浓度的病毒液,每一小块苹果滴1ul液体,将其放入离心管中喂毒。
对照每个苹果块滴1ul水。
1d后喂食新鲜的苹果块(5⨯15mm)。
2 结果与分析喂毒后每隔24h观察记录各处理浓度死亡数,计算平均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下列数据分析,求得毒力回归方程。
并将已死幼虫收集放入5ml离心管中,待以后提纯。
经9d后喂毒幼虫大部分已经死亡。
观察喂毒5天后试虫校正死亡率,由表1可知最大校正死亡率为78.23%,最小为13.11%。
表1 不同浓度的CpGV对苹果蠹蛾的死亡率浓度(PIB/ul)死亡数(只)平均死亡率(%)校正死亡率(%)X1 X2 X3CK 0 0 0 01⨯105PIB/ul. 55 53 56 78.23 78.230.5⨯105PIB/ul 41 40 43 59.12 59.122.5⨯104PIB/ul 30 31 28 42.38 42.381.25⨯104PIB/ul 16 16 15 22.37 22.376.25⨯103PIB/ul 10 9 9 13.11 13.11其它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可知其5天后的LC50为3.43⨯104 PIB/ul,相关系数为0.937。
表2 CpGV对苹果蠹蛾的毒力效果95% 置信限度回归方程LD50(PIB/ul)Pearson相关性下限上限Y=2.63x-11.95 3.43⨯1040.937 2.88⨯104 4.16⨯104得到Logit-浓度的对数的回归方程:Y=2.63x-11.95(图1)。
图1 Logit-浓度的对数与校正死亡率的关系曲线由以上数据可以推出,CpGV对苹果蠹蛾三龄幼虫毒力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的应用防治苹果蠹蛾。
8天后,处理浓度为1⨯105 PIB/ul的幼虫100%死亡,浓度为6.25⨯103PIB/ul的幼虫死亡率不到60%。
3 讨论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对苹果蠹蛾三龄幼虫有较强的致病性,初次利用离心管饲养幼虫效果较好。
据国外相关报道,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对低龄幼虫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在防治应用上施药时间最好在幼虫低龄期。
该病毒具有长效性,可以通过雨水、灰尘等进行传播。
但病毒产生效果需要的时间较长,应结合物理防治通过诱集成虫,掌握其幼虫发生高峰期,提前喷药防治。
苹果蠹蛾幼虫对CpGV易产生抗性,国外已有相关报道,但在我国CpGV 尚未应用于防治苹果蠹蛾,故苹果蠹蛾幼虫对CpGV较为敏感[10˜11]。
另外,CpGV 对紫外线较为敏感,应选择傍晚或阴天时喷药;若在炎热和阳光充足的季节施用次数应增加[12]。
为使所得数据更加准确,更能证明CpGV新株的致病显著性,需在今后进行田间试验来补充说明。
参考文献:[1] Barnes,M.M..,1991.Tortricids in pome and stone fruits, codling moth occurrence,host race formation,and damage.In:van der Geest, L.P.S.,Evenhuis,H.H. (Eds.),Tortricid Pests,Their Biology,Natural Enemies and Control.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Amsterdam,The Netherlands,pp.313–327.[2] 张学祖.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在我国的新发现[J].昆虫学报,1957,(4):467-472.[3] 尤光华,张玉军.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1996,(3):42.[4] 秦占毅,刘生虎,岳彩霞等.苹果蠹蛾在甘肃敦煌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检疫,2007,21(3):170-171.[5] 许永锋.苹果蠹蛾在张掖市发生于为害规律调查[J].植物检疫,2008,22(4):246-248.[6] Tanada, Y., 1964. A granulosis virus of the codling moth Carpocapsae pomonella (Olethreutidae: Lepidoptera). J. Invertebr. Pathol. 6,378–380.[7] Falcon, L.A., Kane, W.R., Bethel, R.S., 1968.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 granulosis virus for control of the codling moth. J. Econ. Entomol. 61, 1208–1213.[8] Jaques, R.P., 1990. EVectiveness of the granulosis virus of the codling moth in orchard trialsin Canada. In: Proceedings and Abstracts, V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Invertebrate Pathology and Microbial Control, Adelaide, Australia, 20–24 August 1990, University of Adelaide, Glen Osmond, Australia, pp. 428–430.[9] Lacey, L.A., Arthurs, S.P., Thomson, D., Fritts Jr., R., Granatstein, D., 2004b. Codling moth granulovirus and insect-speciWc nematodes for control of codling moth in the PaciWc North west. Tilth Producers Quart. 13 (2), 10–12.[10] Eberle, K.E., Jehle, J.A., 2006. Field resistance of codling moth against 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 (CpGV) is autosomal and incompletely dominant inherited. J. Invertebr. Pathol. 93, 201–206.[11] Sabine A.K, David G. H, 2009. Sex linkage of CpGV resistance in a heterogeneous field strain of the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L.).J.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 xxx (2009) xxx–xxx.[12] Lawrence A. L, Steven P. A,2005.New method for testing solar sensitivity of commercial formulations of the granulovirus of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Tortricidae: Lepidoptera).J.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 90 (2005) 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