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讲义

合集下载

《动物行为学》讲义

《动物行为学》讲义

动物行为学(Animal behavior)(自编讲义)张永普编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动物行为的主要类群第一节取食行为第二节繁殖行为第三节通讯行为第四节社群行为第五节时空行为第三章、刺激及其作用一、刺激分析与筛选二、关键刺激三、刺激积累与超常刺激第四章、行为的机能构造(行为生理学)一、神经系统与动物行为二、激素与动物行为三、感觉器官与行为第五章、动物行为的遗传与发育第六章、动物行为的进化1第一章绪论一、动物行为研究行为时常常会问二个问题:什么是动物行为?一种动物为什么要以它那种方式去进行活动?1.概念:动物行为指动物所做的动作,包括动物的位置移动、进食、求偶、争斗和体色变化等等;是为了满足动物的基本生存和繁衍的需要,适应体内、体外环境变化的一切反应的总和。

动物的一切行为基本取决于三个因素:外界和内部刺激、动物的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和动物机体的结构与生理特性。

动物的行为不仅指可见的动态现象,还包括它们的习性、举止、姿态与表情等静态现象(如一些昆虫的假死行为、保护色和拟态)。

如动物的睡姿也是一种静态的行为方式,丹顶鹤睡觉时常“金鸡独立”,它一条腿站着,另一条腿蜷缩着,嘴深深地藏在翅膀下;树栖鸟类大多数蹲在树枝上睡觉;松鼠蜷身、缩腿,并把毛茸茸的大尾巴盖在身上,如有两只松鼠便抱在一起睡觉;蝙蝠用后肢钩住屋檐或树枝,身体倒挂;刺猬身体蜷成圆球,身上的刺倒竖着,只露出鼻孔透气等。

动物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十分复杂,不同动物的行为不会相同,如不同种类的鸟类可以从鸣声、觅食方式、筑巢、威胁或求偶等方面来识别,鸥能俯冲捕鱼,可以去啄死病鸟,也可以用脚扒开草地赶出虫子,甚至可以在飞行中捕食昆虫,但鸥不会象隼那样猎取鸟雀;知更鸟不会造出南美灶鸟那样的鸟巢,猫头鹰发不出百灵鸟般悦耳的啼鸣。

动物行为不仅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而且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

动物的行为是动物进化的结果,是动物应付或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手段。

《动物行为学》PPT课件

《动物行为学》PPT课件
小飞守角制作
★ 进化为何会形成这种行为?适应意义何在? 问题1:为何要将蛋壳移走? 解释:蛋壳内面白色 — 易暴露目标; 问题2:为何1小时后才运走蛋壳? 解释:幼鸥面临两种危险 ◆ 蛋壳留在巢中,目标易被乌鸦发现; ◆ 刚孵出的幼雏 — 全身湿软— 会被邻 近的其他海鸥吞食
小飞守角制作
结果:“两害相权,选其轻” ◆ 危险比较:前者<后者
— 自由组合定律 人类行为遗传学 — 研究难度更大 同卵孪生: 行为、个性:相似性;
证明:行为有遗传基础; 很难完全摆脱环境影响;
小飞守角制作
3、行为的基因控制:大多数为多基因支配 4、基因对行为的影响 ⑴直接影响:上面所举的实例; ⑵间接影响:基因 → 感官敏感性、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学习记忆)、激素(分泌、反应阈 值)、形态、生理特征 → 动物行为。
小飞守角制作
大鼠迷宫实验 说明: 学习能力有高低;
学习能力有遗传(基因)基础; 后天学习很重要
遗传基础 — 智商; 努力学习才能成才
小飞守角制作
三、行为的遗传
1、行为是遗传的
2、 行为在杂种中的遗传
(1) 两个亲本都具有的行为的遗传 杂种后代的行为 — 介于两亲本之间 家鸡啼鸣:颈部上昂,头部向下; 野鸡啼鸣:颈部、头均上昂; 杂种后代:介于两者之间,头略上昂
建立经验和记忆能力越强; 学习行为越多、复杂; 哺乳类:逐渐脱离天赋的、定型的行为; 人类:主要是学习、利用经验的行为; 完全从刺激决定的行为中解放出来
小飞守角制作
六、鸟类学歌
鸟鸣的意义 宣扬性成熟、求偶; 宣扬对领地的拥有;
鸟鸣的遗传基础 — 雌、雄不同 雄鸟歌声 — 求爱、雌鸟从不唱歌; 雌、雄遗传基础不同 → 脑的发育也不同;

动物行为学专题教育课件

动物行为学专题教育课件
此定义没有涉及动机旳物质基础和生理机 制,而是为了分类以便,将其和其他四类引起 行为变化旳原因区别开(其他四类:1、外部 刺激2、个体发育3、病伤4、学习)
动机旳测定:(以大白鼠取食动机为例) (1)测取食量 (2)测动物对苦味食物旳人手程度 (3)测动物奔向食物旳拉力和速度 (4)测动物为了得到食物所能忍受旳最
动物行为学:
用自然科学旳措施来研究动物行为旳生物学。
发展过程:
1923年詹宁思就对原生动物进行了详细旳研 究,写成了《行为》一书。随即一段时间进 展缓慢。近年来动物学家越来越清楚旳认识 到,仅懂得外部环境旳化学和物理原因远远 不能了解动物,必须认识动物旳行为,才干 揭示许多规律。
国际行为学大会已经召开过近30届,国际专门 研究动物行为旳杂志也有20多种。世界上 有关动物行为旳专著和巨著也有十几本之多。 中国旳杂志在对动物行为旳研究上滞后。
三、比较心理学派 和行为学派
比较心理学派
行为学派
B.F.SKINNE R
美洲
TINBERGEN 欧洲、澳洲
室内试验
研究少数动物 (鸽、鼠)
研究学习行为
野外
研究多种动 物旳多种行 为
注重进化
四、行为旳进化和行为功能
1、根据现存近缘物种行为旳比较研究 重建行为旳进化过程。
2、近期行为学研究热点:行为功能 (即行为旳适应意义),研究主要目旳 是要了解行为对于物种存活与生殖旳适 应意义。
大电击量 (5)测动物压杆速率等
8、刺激过滤
动物面对无限量旳环境信息,有选择地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动物有两种器官 系统具有刺激过滤旳功能,这就是感觉 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这两种器官系统 选择信息旳过程分别称为外周过滤和中 枢过滤。

动物行为学讲义

动物行为学讲义

动物行为学第一章绪论第一章、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范畴一、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主要是研究各种行为、行为机制及动物行为的生态意义和进化意义。

[龙虱图片:简单介绍龙虱水生生活习性,气管呼吸方式及其鞘翅下具有物理性鳃功能的气泡结构,肉食性,捕食鱼类,可陆地爬行,空中飞翔等水陆空三栖的进化特征和行为。

]动物行为学主要研究内容: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社会行为、学习行为、通讯行为、时空行为等[动画1-1-2蝴蝶羽化变态行为]。

研究表明:1,动物的行为差异是由基因差异引起的,自然选择总是有利于那些能够最有效地把自身的基因传递到未来世代的个体。

2,基因传递通常是通过个体直接参与生殖的方式,但也可以间接借助于体内含有共同基因的其他个体(亲属)的生殖,因此,动物对自己的亲属普遍表现出利他行为。

因为利他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对传递利他者自身的基因有利,但在基因利益上绝不会利他现象。

3,进化稳定对策(ESS):如果种群中的大多数个体都采取某种行为对策,而这种对策的好处又为其他对策所不及,这种对策就可称为ESS。

在环境的每次大变动之后,种群内可能出现一个暂时的不稳定阶段,但是一种ESS一旦确立下来,种群就会趋于稳定,任何偏离ESS的行为就会被自然选择淘汰。

如:大熊猫原本是肉食动物,第四季冰川活动,将它们赶入竹林,确立了食竹子的ESS,之后通过自然选择确立了只食竹子的采食行为。

4,决定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进化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事物的数量和分布、捕食者的压力和配偶竞争等。

[取食行为]1,老虎的取食行为[图片]:野生老虎主要生活在森林中,因为其食性和采食量巨大,所以其领域面积广阔。

主要以野猪、鹿、狍子等动物为食,因此民间又有称老虎为“猪倌”的说法。

在远离人烟的原始森林,一般有野猪群出没的地方,多伴有老虎生存。

老虎与野猪群共存的现象,对于野猪群的进化有积极意义。

老虎主要不是那些老弱病残的野猪。

2,非洲狮子的捕食行为[图片]:非洲狮子集群生活,主要捕食非洲草原大型草食动物。

动物行为学 讲义

动物行为学  讲义

拟态 一种动物从形态和体色上模仿另一种有毒和不可 食的动物而得到得到好处,这种防御方式叫拟态。 两种有毒的物种彼此相互模仿,共同分担捕食动 物学习期间的死亡率,两者都得到好处。这种拟态叫 做缪勒拟态。 一种无毒的模仿有毒的物种,这种拟态叫贝茨拟 态。 次级防御包括回缩、逃遁、威吓、假死、转移的攻 击者的攻击部位、反击、臀斑和尾部信号、激怒反 应、报警信号及迷惑捕食者等。
可传递蜜源的距离 和方位: 1)五十米以内圆圈 舞;五十米以外八 字舞。 2)八字舞中摆尾舞 的频率表示距离
3)八字舞中间直线 和垂线的夹角表示 蜜源与太阳的夹角。
蜜蜂通过舞蹈传递蜜源地的方位
(5) 电通讯 视觉差、无法进行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 热带浑浊水域中的鱼类(电鳗); 电场 — 感知障碍物、敌、友 (6)震动通讯: 水黾击水求偶信号,鼹鼠的震动通讯等
12、固定行为型 固定行为型按一定时空顺序进行的肌肉收缩活 动,表现为一定的运动形式并能达到某种生物学目的。 例如灰雁回收蛋,织巢鸟编织巢,青蛙伸舌捕飞虫, 蜘蛛织网,蜜蜂筑巢等都是固定行为型。 13、本能和学习 本能是指先天具有,由刺激引起的反应。 例如,泥蜂筑巢、养育后代等复杂的行为。 本能对于那些寿命短和缺乏亲代抚育的动物具有 明显的适应意义。
5、生物节律与定向行为 动物的活动或者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 而发生有节律的变动,称节律性行为 生物内在节律和生物钟的特征: •对环境温度变化极不敏感 •生物钟不受代谢毒素或抑制剂的影响 •生物节律即使在缺少环境诱因时也能自我保持 •生物节律可被环境中的定时因素所启动和重新启动
生物节律的类型 日节律 蜜蜂采蜜 潮汐节律 招潮蟹低潮时觅食求偶,高潮时退回 洞内;滨蟹刚好相反 半月节律 银汉鱼大潮产卵 月节律 矶沙蚕产卵黄金鼠冬眠节律

第十三章 动物行为学

第十三章  动物行为学

第十三章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定义: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要求,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动物的个体和群体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就是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的特征1、动态的过程例:猎豹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追击羚羊(捕食行为)行为并非都有身体的运动一只看上去完全不动的羚羊,屹立在山颠,这往往表示它是这个区域的主人,这是一种炫耀行为。

一只负鼠遇到敌害时假死,这时表面上静止,而体内新陈代谢加剧,为下一步逃脱在蓄集能力,是一种防御行为2、普遍具适应性意义动物的行为都是在长期进化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

例:#南极的王企鹅用富有脂肪的腹部皮肤将卵盖住,直到孵出幼鸟,它始终翘起足尖走路,绝不让卵落地这种行为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枯叶蝶静止是颜色体形极象一张干枯的落叶,很容易躲过敌害。

3、动物行为的产生具有遗传基础和生理基础(1)遗传基础行为具有遗传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行为差异的遗传基础,并利用标准的遗传学方法来确定差异的基因定位。

遗传不仅仅决定行为,也决定行为的发展与改变。

没有遗传基础,也就不会有行为。

(2)生理基础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与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内分泌系统有关。

#动物的行为必须要有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参与。

外界的刺激被感受器感受,需要神经把信息传入到中枢系统。

通过协调,体内各种组织器官活动才能达到一致,从而控制动物的行为。

#许多行为也受激素的调控,特别是那些变化缓慢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例:性激素可以影响到鸟类的攻击和求偶行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综合作用于行为。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对动物行为的控制多是相互影响,协同作用的,同时也受环境因素制约例:鸟类的繁殖行为,不仅受性激素的支配,也受神经系统的控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环境信息和行为动机(一)动物行为中的环境1、体外环境:生物和非生物环境2、体内环境:体内各结构和功能状态及心理活动和生理现象(二)环境信息1、概念:体内外环境的变化2、分类:物理性环境信息和化学性环境信息(二)刺激和动物的感觉器官1、刺激①概念:能被该动物感知并引起动物发生反应的环境信息。

生物奥赛《动物行为学》的辅导课件

生物奥赛《动物行为学》的辅导课件
(动物感觉到&刺激要能被感受)
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
光感受器 感觉器官
热感受器
声波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光感受器
热感受器
声波感受器
三、行为的类型
总的来说:动物的行为类型可以
先天性行为——趋向性、反射和本能。 分成
获得性行为——通过后天的学习 和经验获得的行为。
三、行为的类型
1.学习 2.攻击与防御 3.捕食 4.繁殖行为
A冬眠
B产仔和育幼
C躲避敌害
D便于取食
(2007)99.在繁殖季节,雄性马鹿通过打斗 排序,优势个体充当“群主”控制发情的 雌鹿群,交配成功的频次也因此增加。由 此推测: A.马鹿的婚配制度是混交制
B.马鹿的婚配制度是典型的保卫雌性型 一雄多雌制
C.等级序位与马鹿的繁殖机会有关
D.等级序位低的马鹿没有繁殖机会
B .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 C .保证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 致
D .吸引传粉昆虫
3.捕食行为
索食行为——搜寻、捕捉、加工 分为
储藏食物——收藏
捕食策略
力胜(鹰、狮、虎) 智取(潜伏、诱饵、陷阱、合作)
反捕食策略(类似防御)
(2007)44.对于食蜜鸟来说,夏季来临意味着 食物更加丰富,它们将开始交配、产卵、孵 卵和育雏。据此,你认为从春季到夏季,再 到雏鸟出窝,食蜜鸟亲体的取食领域会: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不变 D.不确定
保护色
• 动物身体颜色与其栖息环境相似,以此避 敌求生。
警戒色
• 一些能释放毒液或恶臭的动物,其体表多 具醒目的色泽或斑纹。意义在于警示或吓 退其捕食者。
拟态
某些动物的形体 或色泽与其他动 物或非生物异常 相似,这种状态 称为拟态。

动物行为学ppt课件

动物行为学ppt课件
2
2、动物行为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逐步进化来的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具 有物种特异性和适应性。它可能是先天 的,也可能是学习来的。
意义:动物行为的产生更有利于其 生存和种族延续。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综合法:
3
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1)社群行为 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繁殖行为以外的一切
形式的联系,也叫社会行为,群体行为。自然界 的任何一种动物都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选择压力, 这些压力会迫使动物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进化。即 朝社群生活的方向进化或朝独居的方向进化。
社群生活的好处: ①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 ②有更高的警觉性。
36
37
③稀释效应。 ④集体防御。
27
(4)拟态:一种动物在形态和体色上模拟另 一种有毒和不可食的动物而得到好处。
a、贝次拟态:一种无毒可食的动物模拟一种 有毒不可食的动物。副王蛱蝶模拟普累克西普斑 蝶。
b、缪勒拟态:两个有毒的物种间彼此互相摸 拟,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因为它们共同分担捕食 动物在学习期间所造成的死亡率。如毒蛾科各蛾 种之间较常见。
动物行为学
1
一、动物行为学概述
1、什么是行为和行为学?
行为:通常指动物各种形式的运动(跑、跳、 游泳和飞翔等),鸣叫发声,身体的姿态, 个体间的通讯和能够引起其他个体行为做出 反应的所有外部可识别的变化(如身体颜色 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和气味的释放等)。 行为学: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生物学, 或者说、行为学是以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动 物行为的科学。
17
九、动物的主要行为及分类
1、本能行为(包括动性,趋性和固定行为型) 动性:动物对某种刺激所作出的一种随机的和 无定向的运动反应 趋性:动物接近或离开一个刺激源的定向运动。

动物行为学讲义(DOC)

动物行为学讲义(DOC)

动物行为学行为学和生态学都是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必考的内容,是比较重要的两个学科。

生态学(ecology)大家很清楚,动物行为学(ethology)在国外的书上叫animal behaviour或ethology。

行为学主要讲几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行为的定义,行为在英文中的单词是behavior;第二个问题讲一下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第三个问题讲一下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

行为学在我国不普遍,但在国外讲得很多,大学里面都开设此类课程,是由专门研究动物行为的一些专家讲授,有很多专著和文章。

根据统计现在至少有二十种专门研究行为学的杂志。

而在我国一本行为学杂志也没有,到现在一本专著也没出。

所以说我国行为学很不普及,甚至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也搞得不是太清楚。

有同学问,苍蝇送礼行为有四种形式,哪种形式是最进化的,这一看就是错的。

这不应该是苍蝇而是舞虻,舞虻是虻科动物,苍蝇是蝇科的,这两个都是昆虫纲的,但属于两个不同的科,实际上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昆虫,把舞虻说成是苍蝇,实际上苍蝇没有送礼行为,舞虻的送礼行为很发达,从原始到高级有几个进化阶段。

第一章行为的定义第一个问题是行为的定义,对于行为没有一个普遍的定义,我们讲的是动物行为学中行为的定义,定义有两个。

一、简单定义动物为了自身眼前的存活和未来基因的存活所作的任何事情,这是行为的一个最简单定义。

为什么说是为了自身眼前存活和未来基因存活的呢?因为有些行为对自身的眼前存活是不利的,甚至因为这种行为它自己会死亡,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自身存活,也是为了未来基因存活,只不过亲代为了子代牺牲了,这种行为对他自身存活不利,但是对他未来的后代存活有利,也就是说对未来的基因的存活有利。

所作的任何事情一定是动物的一个个体、一个整体所干的一件事,而不是指它体内的生理活动。

所作的任何事情包括动物的各种运动形式,如跑、跳、游泳、飞翔等,还有动物的发声,动物的所有呜叫、虫鸣、马叫、兽吼都是行为,还有就是通讯,视觉通讯、听觉通讯、嗅觉通讯、触觉通讯、电通讯。

动物行为学第一讲PPT教学课件

动物行为学第一讲PPT教学课件
Causation: the proximate factors which caused the animal to do so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genetic predispositions and learning in an individual’s decision making
2020/12/10
10
道金斯:“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建立一个利益共 享和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么你就不能指望从人的生 物属性中得到帮助,因为我们的本性生来就是自私 的。”
“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和利他的精神灌输到人们的头 脑中。深刻了解我们的基因是如何自私的,这样我 们至少可以找到打乱其计划的机会,而这正是其他 物种难以做到的。”
2020/12/10
4
◆ sexual selection ◆ artificial selection
2020/12/10
5
◆ Optimality models
Behaviour patterns involve costs as well as benefit.
Optimality models have three components:
“假如我们的基因生来就是利他的,那我们学习利他 主义就不会如此之难了。”
2020/12/10
11
3. 动物行为研究方法 1)阅读(reference)+观察(observation)-----问题----假
说(hypothesis)----推论------实验----支持假说 (yes)----理论(theory) (no)----问题
◆动物所采取的最好的对策往往取决于种群 内其他个体的行为表现。进化过程导致种 群产生一个进化稳定对策.

动物行为学讲课教师版本

动物行为学讲课教师版本

第二章 行为遗传、 进化、生理 和发育
第三节 生理
第 17 页

雄夜蛾首先利用嗅觉发现并接近雌夜蛾,再用红外感受器准 确定位雌。 很多鸟类、鸭嘴兽、一些两栖类可以感知电场 水生利用声呐的动物具有类似于“X射线视觉” 豹蛙的神经节细胞:边缘移动感受器、保持对比感受器、减光 感受器、凸形物感受器、黑暗感受器 内啡肽是一种镇定剂,有缓解疼痛的功能 雄鼠的交配行为被多巴胺、NE(去甲肾上腺素)激发;5—HT (5—羟色胺)抑制 蟋蟀的听觉器官位于前足的胫节上 无尾两栖类的外围听觉器官:水陆两用乳突 基乳突 中低声频 高声频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 基本行为型
第三节 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
第 10 页
刺激过滤:外周过滤(感受器~~)、中枢过滤(神经~~)
释放机制=刺激过滤机制:生物体内参与一个特定行为释放的各种结构成分之总和 关键刺激:一般为种间的信息传递,需要获得信息的只是信息接收者 释放者:一般为种内的信息传递,对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都有好处(唯一例外是拟 态) (有时也存在种间释放者,eg拟态、共生、警戒色)
第 29 页
觅食行为
胜者:+50
负者:0
重伤:-100
对峙费时:-10
鸽 50 0.5*(50-10)+0.5*(-10)=15
鹰 鹰 0.5*50+0.5*(-100)=-25 鸽 0
设鹰对策者比例占x,则鸽占1-x; 当ESS时,鹰和鸽所得分数应该一样高,即-25x+50(1-x)=15(1-x) 解得x=7/12 其余计算按此方法进行
第1 页
动物行为学
李青妤
第2 页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2 页

3.4 动物的行为—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3.4  动物的行为—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3.4 动物的行为一、先天性行为1、动物的行为(1)概念:动物的行为是指人们观察到的动物的活动状态和对环境作出的各种反应。

(2)表现:不仅包括动物的各种活动,还包括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

(3)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2、先天性行为(1)概念: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2)特点:①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②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③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④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固定下来,对个体和种群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3)举例:繁殖行为(如求偶行为、筑巢行为、育雏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洄游行为、节律行为、通讯行为、迁徙行为等。

3、社会行为(1)特征: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

(2)如一个蜂群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之分,外出“侦察”的工蜂可通过舞蹈的方式将有关蜜源的信息告诉同伴。

二、后天学习行为1、后天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特点:(1)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4)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3、举例:人的学习行为、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等。

(1)如幼狮向母狮学习捕食技能时,往往先模仿母狮的动作,动作正确时它能得到母狮的鼓励或能捕捉到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它就能掌握捕食的技能。

(2)如我们在教室里听课、记笔记等学习活动就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3)马戏团里的动物们的精彩表演技能都是在驯兽师长期的训练后形成的。

在训练中,每当动物按要求完成动作时,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驯兽师就会给予食物奖励,使得动物能重复这个动作,直至熟练。

《动物行为学》课件

《动物行为学》课件
鼓励学科交叉,培养具备生态学、遗传学、神经科学 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
增加研究投入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投 入,支持相关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领域性和领地性
研究动物如何通过占领和保卫一定的地域或领地来确保繁殖成功,以及领地标记行为、领地争夺等。
捕食行为与反捕食行为
捕食行为
研究动物如何捕获和吞食猎物,包括捕 食者的搜索、追踪、攻击和吞食等行为 。
VS
反捕食行为
研究动物如何避免被捕食,包括隐藏、伪 装、警告和逃避等行为。
领地行为与资源竞争
最初,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主要基于观察和描述,随着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等 学科的发展,动物行为学逐渐引入了实验方法和定量分析,研究手段更加丰富和 精确。如今,动物行为学已经成为了生物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要点一
总结词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模型模 拟法等。
领地行为
研究动物如何通过占领和保卫一定的地域或 领地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繁衍,以及领地标 记行为、领地争夺等。
资源竞争
研究动物如何争夺食物、水源、栖息地等资 源,以及如何通过竞争获取优势地位。
群居行为与合作行为
群居行为
研究动物如何在群体中生活,包括群体形成 、群体组织、社会等级和亲缘关系等。
合作行为
Part
04
动物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野生动物保护
动物行为学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 过对动物行为的深入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野生动 物的需求和生存威胁,制定出更有效的保护策略。例如 ,通过观察和研究鸟类的迁徙行为,人们能够更好地保 护候鸟的迁徙路线和繁殖地。

第1-2章-动物行为学

第1-2章-动物行为学
主讲:刘金
北师大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动物行为学——绪论
一、动物行为学概述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意义 三、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范围(领域) 四、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五、动物行为的基础和动机
一、动物行为学概述
1、什么是行为和行为学? 行为 通常指动物各种形式的运动(跑、跳、游泳和 飞翔等),鸣叫发声,身体的姿态,个体间的通 讯和能够引起其他个体行为做出反应的所有外部 可识别的变化(如身体颜色的变化,面部表情的 变化和气味的释放等)。 青蛙在繁殖季节发生响亮的叫声,吸引异性前 来交配;蜜蜂发现新的食源后以舞蹈形式将这一 信息告诉同伙。这些都是有明显动作的行为。
五、动物行为的基础
遗传基础 单基因支配行为的实例— —小杆线虫
双基因支配行为的实 例——大多数行为的遗 传是受多基因支配
2、生理基础 激素对行为有 激活效应 ,这 种激活效应常常 涉及到行为、激 素和环境三者之 间的复杂相互作 用。
六、动物行为的动机
动物行为的发生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当 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当环境不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在 这种情况下,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的原因必定在动物 体内。 引起动物行为改变有五种因素: 外部刺激 个体发育 伤病 学习 动机
三、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范围(领域)
行为是生命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简 单的动作或一个姿态都有其生理、遗传基础。同时, 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与周围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所以, 行为学的研究离不开生物学的其它领域,如生理学、 遗传学、生态学等,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仍然采用生物学方法。行为 学的研究领域一般包括: ①行为生理学。它是研究行为的生理学基础, 包括两个主要分支。神经行为学研究感觉过程和构 成一种特定行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行为内分泌 学研究激素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从社会 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入手,这两个领域代表了行为 学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
缺点:动物生活环境简单化,动物行为在实验 室的长期饲养下已经发生了变化。备注页
三、行为学研究法
主要是研究行为功能和行为进化问题,这些问题的 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动物为什么会在特定的社会和 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型。
示例:Niko Tinbergen研究黑头鸥将破蛋壳从巢 中移走的现象。
二、比较心理学研究法
对动物的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特别重视研究动 物的学习过程和行为发育过程,特别强调行为 机理的研究。
示例:B.Turpin1977年研究大鼠早期社会经验 对环境选择的影响
优点:受试动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可控,而且 可以精确获得各种处理对行为影响的资料和结 论。其次,实验可重复,实验人员可以操纵 1~2个参数,以便确认其对动物行为影响,其 他非可控变量的干扰则可以避免。
提出的新概念:广义适合度、进化稳定 对策等
五、动物行为谱
建立一种动物的行为谱是行为学的重要 研究内容之一,行为谱就是一个物种正 常行为的全部名录或记录。只有全面掌 握了动物的正常行为,才能涉及一些有 意义的实验以便研究行为的因果关系。
举例:三刺鱼的求偶和生殖行为谱
第二章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3)K.LORENZ (1903-1988) 研究鸭雁 分类及行为,尤其是对印记行为的研究。
二、行为学研究领域和内容
研究领域: 1、生态行为学(ecoethology):主要研究动物
的行为与其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着重研究一个亲缘类群或同一生境内的 各个物种。 重要分支:社会生态学和动物社会学
十年长期观察动物。他曾长期观察昆虫纲膜翅 目泥蜂科的泥蜂(细腰蜂)。
实验法:要想了解行为的因果关系就必须 借助实验手段。有些疑问,如泥蜂封洞与 产卵过程中,如何找到巢穴的问题。再如 雌沙蜂如何知道每个幼虫洞穴内需要多少 食物的问题,单靠观察法无法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行为学第一章绪论第一章、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范畴一、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主要是研究各种行为、行为机制及动物行为的生态意义和进化意义。

[龙虱图片:简单介绍龙虱水生生活习性,气管呼吸方式及其鞘翅下具有物理性鳃功能的气泡结构,肉食性,捕食鱼类,可陆地爬行,空中飞翔等水陆空三栖的进化特征和行为。

]动物行为学主要研究内容: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社会行为、学习行为、通讯行为、时空行为等[动画1-1-2蝴蝶羽化变态行为]。

研究表明:1,动物的行为差异是由基因差异引起的,自然选择总是有利于那些能够最有效地把自身的基因传递到未来世代的个体。

2,基因传递通常是通过个体直接参与生殖的方式,但也可以间接借助于体内含有共同基因的其他个体(亲属)的生殖,因此,动物对自己的亲属普遍表现出利他行为。

因为利他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对传递利他者自身的基因有利,但在基因利益上绝不会利他现象。

3,进化稳定对策(ESS):如果种群中的大多数个体都采取某种行为对策,而这种对策的好处又为其他对策所不及,这种对策就可称为ESS。

在环境的每次大变动之后,种群内可能出现一个暂时的不稳定阶段,但是一种ESS一旦确立下来,种群就会趋于稳定,任何偏离ESS的行为就会被自然选择淘汰。

如:大熊猫原本是肉食动物,第四季冰川活动,将它们赶入竹林,确立了食竹子的ESS,之后通过自然选择确立了只食竹子的采食行为。

4,决定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进化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事物的数量和分布、捕食者的压力和配偶竞争等。

[取食行为]1,老虎的取食行为[图片]:野生老虎主要生活在森林中,因为其食性和采食量巨大,所以其领域面积广阔。

主要以野猪、鹿、狍子等动物为食,因此民间又有称老虎为“猪倌”的说法。

在远离人烟的原始森林,一般有野猪群出没的地方,多伴有老虎生存。

老虎与野猪群共存的现象,对于野猪群的进化有积极意义。

老虎主要不是那些老弱病残的野猪。

2,非洲狮子的捕食行为[图片]:非洲狮子集群生活,主要捕食非洲草原大型草食动物。

3,蟒蛇的捕食行为[图]:蟒蛇的捕食行为属于偷袭狩猎式,没有发达的牙齿,靠口腔特殊的结构可以将比自己身体还粗的食物吞入。

蝙蝠的捕食行为[图]:飞行过程中依靠声纳系统迅速及时地发现并捕捉飞行中的昆虫。

4,蟒蛇的捕食和进食[动画1-1-3]5,图:蜥蜴捕食昆虫,蜘蛛结网捕食[防御行为]1,白蚁(包括其他很多昆虫)属于具有严密社会分工的昆虫,其中兵蚁的职责就是防御外敌的侵害[动画1-1-4]。

2,除此以外,高等动物的防御行为更加进化和积极,如生活在北美的麝牛[动画1-1-5]。

[生殖行为]动物生存的最终目的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成功繁殖,将个体和种群的遗传基因传递下去。

因此,动物的生殖行为也是动物行为学的研究重点。

动物的生殖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行为,以鸵鸟为例,包括了占区行为、求偶行为、交尾行为、孵化行为和育雏行为[动画1-1-6]。

[社会行为]很多动物以种群的部分个体聚集在一起、或在相对稳定的区域内集群或分散生活,个体之间及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的行为规范。

这种社会行为,是进化的结果,也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低等无脊椎动物的昆虫以及高等脊椎动物都普遍存在这种社会行为。

如灵长类的大猩猩的社会行为,在某些方面可以看出我们人类祖先的形态[动画1-1-7]。

[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多数是基因遗传决定的,但在部分高等动物,也存在着学习行为。

如水族馆中的海豚表演、动物园里的动物表演等,在人工强化训练的条件下,动物通过学习获得某种表演技能。

在野生环境下,黑猩猩通过学习行为,可以获得巧妙的采食蚂蚁方法,这种学习行为,更有利于黑猩猩在野外的生存[动画1-1-8]。

不仅如此,鸟类中乌鸦也可以通过学习行为,学会利用树枝制造工具捕食昆虫。

[通讯行为]动物的通讯行为可以理解为动物发出的信号行为。

大象、狮子、老虎的吼叫,海豚和蝙蝠的声纳传递,蝴蝶和蛾子发出的化学物质,这些都是动物发出的信号。

我们可以把动物的信号理解为一个动物(信号发出者)利用另一个动物(信号接收者)的肌肉力量的一种手段。

例如:1只雄蟋蟀完全有能力四处跑动去寻找配偶,但它却呆在一个地点用是讷观音信号把雌蟋蟀吸引到自己身边来,这显然是利用了雌蟋蟀的肌肉力量而节省了自己的肌肉力量。

信号的一个明晰那特点是发送信号只需要消耗较少能量,却可以获得较大利益。

只有当信号能够给动物带来净收益的时候,动物才会使用信号。

蝙蝠靠发达的声纳系统辨别方向、捕食昆虫和种内交流[动画1-1-9]。

[时空行为]在动物行为中,人类至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日本的动物行为学家称之为“生物的超能力(特异功能)”。

如:鸟类的迁徙行为,如燕子、天鹅,大雁,野鸭等候鸟春天来我们北方繁殖,秋天飞往南方越冬。

其中,不乏有飞越12000公里的长途跋涉的鸟类(流苏鹬从东欧飞到中非,形成12000公里),它们靠什么确定时空的方位,有很多分析和猜测,如太阳导航学说、夜空星象导航学说、地磁场导航学说等等,但是,研究表明,还没有哪个学说能够测地客观解决这个问题的真相。

鱼类的回游也是典型的时空行为,有分析指出,回游鱼类可能是对自己出生地河流的极其微量的化学物质比较敏感。

如果鱼类生活在距离出生地的河口附近,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然而,为什么在远洋生活了几年的鱼类,能够准确无误地返回出生地河口,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大马哈鱼的回游[动画1-1-10]。

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动物的行为特性,与动物的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一样,不仅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而且也是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所以,具有种的特异性。

1,生物的起源及进化[动画1-2-1]。

2,了解物种的进化过程和规律,有利于研究探讨动物的行为。

例1、两个在形态上难以区分的物种,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型加以辨识。

(图:以家燕与金腰燕室内外筑巢行为的差异性说明)。

例2、行为型也常常是自然界中近缘物种的种间隔离和种间识别的重要因素。

(解释“种间隔离”概念:不同的物种之间不能繁殖后代或者繁殖的后代不育。

图:马、驴杂交产生骡)第二章、觅食行为第一节、最优化觅食一、最有效率的捕食者动物为了生存下去并且延续后代,必须完成持续的保证生存和繁殖的觅食行为。

动物每天在觅食行前,必须面对下面3点:1、决定到什么地方去取食;2、取食什么类型食物;3、什么时候转移取食地点。

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使每种动物的取食行为都是最有效率的。

原因:自然选择总是使动物的觅食效率尽可能地加以改进,因为只有捕食者能够更有效地捕食来提高其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自然选择才会对它有利。

例1:山雀属鸟类冬天的白天必须每隔3秒钟就捕食1只昆虫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

例2:狮子,尽管需用大量时间用来休息,狩猎活动和其他活动(如保卫领地、交配、休息)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竞争,同时存在强大的环境自然选择压力。

因此,捕食的高效率是其种族延续下来的关键。

二、动物的食性与食物链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以把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和捕食性动物。

植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的茎叶或者种子、花粉、花蜜等为食,如牛马羊鹿等大型草食哺乳动物以草为食,很多鸟类主要是以植物的种子为食,蜂鸟、蝴蝶等以花蜜为食;捕食性动物包括捕食昆虫的鸟类、食肉的大型肉食动物等。

1、草食动物主要是以草为食物的动物,如鹿、鸭牛、大象、斑马、角马等。

2、啮齿动物指哺乳纲啮齿目的动物,是哺乳类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约占1/3),非常适应多种生活环境,遍布全球。

体形中小,上下颌各具一对门牙,终身生长。

无犬齿。

包括松鼠科、河狸科、仓鼠科、跳鼠科和鼠科的动物。

3、肉食动物食肉目的动物主要是肉食性的。

包括犬科、熊科、大熊猫科、鼬科及猫科动物。

其中也有在进化过程中改变食性的,如大熊猫在冰川过后,以竹子素食为主。

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间的最主要联系是食物联系,通过食物而直接地或间接地把各个成员结成一个整体,这种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food web)。

动物所利用的全部能量,最终是来源于日光。

植物借叶绿体利用日光的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质造成糖类,把日光能转变为食物的潜能。

草食动物通过取食植物而获得能量。

肉食动物通过捕食草食动物而获得能量。

大型食肉鸟兽还捕食小型食肉动物。

能量这样形式流转,构成复杂的食物链。

三、选择最适食物1、选择最有利的食物捕食者总是倾向于选择有利性更大的食物。

食物的净值与处理时间之比值是衡量食物有利性的一种尺度,处理时间是指从捕获猎物到吃下猎物所花费的时间。

2、最适食谱捕食者的觅食时间包括搜寻和进食两部分,如果捕食者只选择最有利的一种猎物作为食物,虽然可以使单位时间的食物摄取量很高,但是搜寻食物所花费的时间必然较长。

因此,动物食谱中包括很多有利性较小的食物。

例:用大蠕虫和小蠕虫饲喂大山雀:(1)在两种均为低密度时,大山雀对两种蠕虫没有选择性;(2)当大蠕虫密度增大时,大山雀开始变现出高度的选择性;(3)当大蠕虫密度不变,增大小蠕虫密度数量2倍,大山雀的食谱发生一些变化,采食少量小蠕虫。

第二节、觅食行为经济学一、椋鸟的食物运量问题1、椋鸟育雏期的食谱:大蚊幼虫、其他无脊椎动物2、繁殖期亲鸟往返鸟巢和取食地间次数:400次3、经济学问题:亲鸟每次带回几只大蚊幼虫最为合算?(1)决定亲鸟的运食效率;(2)影响雏鸟的存活和健康;(3)一次只带回一只虫子:非常不经济合算;一次带回多只虫子:减少往返次数,提高运食效率;(4)搜寻幼虫的效率决定总效益:椋鸟用喙插入草皮中拨开植物,将隐藏在土壤中的幼虫暴露出来。

最初效率高,当它的口中已经含有幼虫时候,搜寻效率就名下降低了。

4、结果:(1)当巢与觅食地距离远时:在取食地多停留一些时间比较合算(多搜集幼虫,因为每次往返飞行距离长,净收益低)。

(2)当巢与觅食地距离近时:最经济的密觅食行为是缩短在取食地的搜寻时间,每次少带些幼虫回巢(回巢一次净收益高)。

二、食物选择的经济性捕食者的搜寻时间、处理时间、食物大小及食物能值,具有不同的经济性。

例如:海滨蟹采食贻贝,所选择的贻贝大小往往能使它获得最大能量净收益。

贻贝太大,破壳花费时间长,单位时间能量收入下降;贻贝太小,破壳容易但含肉少,经济上不合算。

三、减少觅食投资的行为适应(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动物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觅食时,必定会借助于行为适应减少觅食投资和提高觅食效率。

(2)这种行为适应,就是从取样中获得食物分布的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作出觅食决策。

例如:在一个大鸟舍中安置6个藏有蠕虫的生态小区,蠕虫密度各不相同,然后训练大山雀去搜寻这些蠕虫。

结果:大山雀很快学会了把主要努力集中在食物密度最大的生态小区内,当最有利生态小区质量突然下降时,大山雀会转移到第二较有利的生态小区觅食。

表明:大山雀似乎对每一个生态小区实现都已经进行了取样,并且能够把取样获得的各生态小区相对有利的信息储存起来,必要时加以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