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1)同学们通过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物理知识以后,就会知道物态变化就是与物体温度有关的现象,是物理变化。
在一年四季中,温度时刻在发生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等三种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或状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名称有: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它们是三对温度变化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液体凝固时要放热。
例如,含在口里的冰棒会觉得凉爽不仅是因为冰棒本身的温度低,而且是由于冰熔化时吸热的缘故;冰糖含在口里变成糖水时不会感到凉爽是因为冰糖的“溶化”与冰棒的“熔化”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者是一种物质均匀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融化”或“溶解”过程,是分子的扩散现象;后者是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的过程,是固体的熔化现象。
在北方的冬天,为了使蔬菜不冻坏,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凝固结冰时放出的热,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在固体熔化或液体凝固的过程中,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和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等于它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跟气压有关(见熔点表);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要吸热或放热,但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或凝固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或放热,但温度始终在升高或降低。
我们把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把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在液体汽化时有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液体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液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由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蒸发要吸热,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完整)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李禧朋【教材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本节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沸腾”、“蒸发”和“液化"现象的特点,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及以实验探究模式为主导新的教学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以及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模式】本节课是热学教学中与生活实际联系最多的一节课,本节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及自主探究设计实验验证“蒸发”的特点,使物理教学体现出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理念,更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自主探索能力.【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热水、烧杯、纸盖。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观察“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升空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发射时所产生的“白色烟雾”,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汽化和液化》二、进行新课一、汽化的教学介绍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1。
沸腾的教学活动1: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视频及实验的图像,请同学们探究、讨论并按照表格总结沸腾的特点。
活动2:通过观察“影响水的沸腾的条件”的实验及图片,请同学们探究、讨论“影响水的沸腾的条件”并填入表格。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汽化和液化姓名:钱洪锋、范全军、田学臣、尹磊学校: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二〇一三年十月“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
二、教学对象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八年级)。
三、教材分析《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沸腾的特点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初中物理_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课标》解读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应知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而且强调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
例如,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水的汽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过程及方法等。
2.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知道沸点概念,并会用图线描述液体沸腾的过程及特点。
在此基础上,会查沸点表,了解一些物质的沸点,并学会用物质的沸点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了解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通过经历物态变化的探究过程,认真收集数据,通过仔细观察、对比、概括,分析物态变化的条件及现象特征,从中认识物质在汽化过程中吸热,液化过程中放热。
这其中既有对具体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知识的要求,又有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4.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该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能力,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其中既要求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条件、现象、特点,也有在应用过程中的分析、推理能力的要求,还有对思维和语言表述逻辑性的要求,同时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还有交流与合作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汽化现象。
2.知道蒸发、沸腾两种汽化方式以及区别。
3.了解汽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通过学习沸腾和蒸发,学会归纳比较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可以感觉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三篇篇一:《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熔化和凝固,对于物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蒸发和沸腾,但是对于《汽化和液化》的认识还只是在表面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动态的分析《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识水平。
本节课的引入我是用棉纱蘸些酒精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然后演示:在一个透明塑料袋里滴几滴酒精,系紧袋口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
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有什么变化,这两个变化的过程就是《汽化和液化》。
自认为导入新课过程合理,以演示实验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并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
虽然这两种物态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学生了解的不是很具体,特别是沸腾现象,只知道水烧开时有很多白气,但不知道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沸腾的教学是探究式,在设计实验时要准备实验器材,我就让学生说需要什么器材,而不是直接给出,例如要给物体加热就须要酒精灯,要知道温度的变化就须要温度计等,学生说一样就出示一样并放到实验台上,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的用处。
在做实验时也是让两名学生配合,一名学生计时,一名学生读数,因为实验器材都较小,坐后边的同学观察沸腾现象就不容易了,于是我用摄像头对着烧杯,将实验现象放到屏幕上,便于全班学生观察。
事实上效果很好,在讲课后也得到了县教研室物理教研员秦老师的肯定。
在教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提问:“怎样可以将湿衣服快点晒干?”由于日常生活中有这些经验,同学们很快就回答出来了,我再稍加整理就得出了结论。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问题上,我最初设想由学生举例归纳,改成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来探究问题。
初中物理_《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汽化和液化两部分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自己能得出沸腾的特点,同时进一步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意识。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行课的学习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对有关生活中的热现象有所了解,能够知道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对于仪器的组装已经能够掌握方法。
对沸腾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C学生对于实验方法的掌握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知汽化和液化现象,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重点突出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好记录,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通过多媒体再现实验现象的细优加深学生对沸腾现象的认识。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沸腾现象和特征,第二课时重点是蒸发现象及与沸腾现象的比较,了解液化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腌: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理解沸腾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0◊过程与方法培养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腌现象的特征【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教具准备】烧杯、水、酒精灯、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㈠引入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水的棉花写两个字,如“好学”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模糊以致消失。
初中物理_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二、教学重点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利用用“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准备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实验引入按照教材3.31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学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设计说明:该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
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气,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个类似?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2.推进新课一、沸腾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
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归纳小结: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篇一:《汽化和液化》教案篇二:《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1.汽化和液化[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师: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2.沸腾学生总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3.蒸发让学生对比沸腾特点得出: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探究,现猜想,后实验验证——强调控制变量法)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五、板书设计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3.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篇一:《汽化和液化》教案篇二:《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1.汽化和液化[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师: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2.沸腾学生总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3.蒸发让学生对比沸腾特点得出: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探究,现猜想,后实验验证——强调控制变量法)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五、板书设计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3.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2篇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2篇(一)在教学《汽化和液化》这个物理知识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1. 知识结构安排不清晰:在讲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中,我没有明确的将两者进行对比和区分,导致学生容易混淆两个概念。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地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过程和特点,让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两者。
2. 缺乏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在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时,我没有给予足够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这导致学生只是在听课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动手的机会。
下一次教学中,我计划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以提高他们对汽化和液化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3. 观念讲解不够清晰:在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原理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气体、液体的微观结构理解不够深刻。
下一次的教学中,我计划使用更加直观的图示和实例来解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微观结构的知识,对汽化和液化的过程进行更加系统的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4. 缺乏积极的互动和练习: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他们很少主动提问和讨论。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机会和鼓励让学生参与互动。
下一次的教学中,我计划设置一些小组活动或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旨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能够区分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3.了解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汽化的定义和性质;2.液化的定义和性质;3.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4.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篇一: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奎屯二中胡远教前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恰当采用温度计,掌控了两种恰好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融和凝结,同时也具有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
本课讲诉的冷却就是汽化的一种形式,冷却过程必须放热及现象表述就是自学的一个难点,影响冷却快慢的因素和重新认识液化现象就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鼓励学生把握住重点,坚信冷却过程必须放热以及水蒸气供不应求,温度减少至一定时,就可以液化这两种现象,还应当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培育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现将本节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总结如下:教学设计:一、自学指导:写作课本,顺利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作液化;3、蒸发的定义:温度下都能发生在液体的汽化现象。
二、新课导入:同学们,给你一块玻璃片,你能看清自己的头像吗?朝镜子哈气,再看看自己的像,有什么变化?刚才同学们哈气,像是很快模糊不清了,但一会儿又准确了,这个现象里面中藏着什么科学道理呢?今天我们探究了《汽化和液化》后,坚信都能够找出答案。
三、合作探究:将一滴酒精几滴至玻璃片上,江别市几口气,观测至什么现象?投影: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至于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下节课我们到实验室去探究。
下面恳请大家一起研究冷却出现的部位。
第一组实验:蒸发的发生部位1、将陈醋放入玻璃杯中,恳请身边的同学闻闻,讲出气味;2、将麻油倒入醋上面,提示分成两层,请身边的同学闻闻,说出气味;3、用玻璃棒烘烤液体,恳请身边的同学先悖论后闻一闻,讲出气味;4、上述实验说明: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5、举例:烫衣服温度低时会干活,温度高时也可以干活,说明了冷却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出现。
投影:蒸发的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熔化和凝固,对于物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蒸发和沸腾,但是对于汽化和液化的认识还只是在表面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动态的分析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识水平。
本节课的引入我是用棉纱蘸些酒精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然后演示:在一个透明塑料袋里滴几滴酒精,系紧袋口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
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有什么变化,这两个变化的过程就是汽化和液化。
自认为导入新课过程合理,以演示实验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并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
虽然这两种物态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学生了解的不是很具体,特别是沸腾现象,只知道水烧开时有很多白气,但不知道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沸腾的教学是探究式,在设计实验时要准备实验器材,我就让学生说需要什么器材,而不是直接给出,例如要给物体加热就须要酒精灯,要知道温度的变化就须要温度计等,学生说一样就出示一样并放到实验台上,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的用处。
在做实验时也是让两名学生配合,一名学生计时,一名学生读数,因为实验器材都较小,坐后边的同学观察沸腾现象就不容易了,于是我用摄像头对着烧杯,将实验现象放到屏幕上,便于全班学生观察。
事实上效果很好,在讲课后也得到了县教研室物理教研员秦老师的肯定。
在教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提问:“怎样可以将湿衣服快点晒干?”由于日常生活中有这些经验,同学们很快就回答出来了,我再稍加整理就得出了结论。
《汽化与液化》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口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难点】液化的两种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用棉纱醮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的思考。
水到哪儿去了?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老师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观察现象,思教师点拨,物质不仅可以在考解答问题,得出固、液态之间相互转化。
物质的液、气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液、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引出汽化和液蒸发的概念。
化。
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汽化和液根据生活回答下列问题:化,让学生总结出1:装在盘子里的水放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2:不同温度的水是否都能蒸发现象的概念发生蒸发现象?请学生说一说3:蒸发现象是发生在水的是怎样哂衣服的?情境表面还是在内部?请其他学生回答这导入4:蒸发现象是缓慢还是剧位同学为什么要这列?八、、.样做,从而讨论出知识应用影响蒸发快慢的三沸请学生解释图4. 3-5要素。
腾的请小组代表说引入出酒精擦在手背上的感觉,教师点拨,总结出:得出结论: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液体蒸发要吸热,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由于烧开水是蒸发有致冷作用。
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学们学生回答可以说出较多的沸腾时的现象)归纳出实验蒸发时液态变成气态进行的较的目的是通过观察缓慢,而水烧开(即沸腾)时液态水的沸腾,研究水变成气态进行的较快。
《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汽化、液化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汽化、液化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图片、视频、案例。
3. 安排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4. 制定评估方式:设计课堂小测验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汽化、液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以下是我设计的具体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如:湿衣服晾干、水壶烧水等。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汽化、液化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汽化、液化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概念讲解:结合实验现象,详细讲解汽化、液化的概念,并解释相关物理原理。
5. 应用举例:列举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 作业布置:布置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相关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讲解演示等多种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注重课堂互动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汽化、液化的概念,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汽化、液化现象。
汽化和液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案及教学反思设计化学教案,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是有很大作用,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你参考。
汽化和液化化学教案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本章是热现象。
主要学习6种物态变化,及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
本节主要有三个内容: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的特点、液化的两种方法等。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已经学习过了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一些蒸发和沸腾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生活中见过烧开水,知道一般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但并不知道水烧开时的温度特点以及出现"白气"的原因。
很多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实例见过,但并没有与物理中的"汽化和液化"建立起联系。
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3.教法分析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自实验认识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分析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3.通过体验和观察实验知道蒸发吸热,蒸发可以致冷。
4.通过分析或实验现象观察得到液化放热及液化的两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水的沸腾现象,会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2.通过液化两种方式的研究体会多渠道研究问题的方法。
3.通过几个对比实验,渗透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感受物理是有用的。
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客观记录,养成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
4.通过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体会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引课教师播放电视片Discovery中《荒野求生》中的获取淡水的视频。
师:同学们看过电视片的《荒野求生》吗?(展示一幅主人公贝尔来到海边的图片)。
这一天,探险者贝尔来到了荒无人烟的纳米比亚沙漠,在高温无水的情况下,口渴的他面前只有苦涩的海水,他是如何克服困难,获得淡水的呢?(停顿3秒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汽化和液化》本节教学内容由“沸腾”“蒸发”和“液化”三部分内容组成。
主要介绍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包括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学生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知识的继续,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内容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大量物理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
在思考、分析这些现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而且也能够经历科学研究的分析过程,获得在不同自然现象中居然蕴含相同物理规律的认识体验。
知识与技能 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课前准备[塑料袋、酒精、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风扇、投影仪、棉球。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按照教材中的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 80 ℃以上的热水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汽化和液化
元阳县小新街中学—————钟红敏【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用具】
1.电教器材: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温度计、火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秒表、酒精、纸盖、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验: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
教师:地上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液体变成气体跑到了空气中。
二、进行新课
实验: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火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教师:酒精到哪里去了?
学生: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
实验: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学生:塑料袋瘪了,酒精又回来了,袋中的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教师总结:物质的液体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板书)(一)探究水的沸腾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经常烧开水,水烧开就说水沸腾了,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水的沸腾。
1.提出问题。
2.进行猜想。
(1)水沸腾有什么特征?(1)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2)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2)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3)水越来越少(熬干了),水去哪里了?(3)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到空气中去了;
(4)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变化?(4)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3.设计实验。
按图3.3-2安装实验器材,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根据数据绘制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象。
沸腾前
沸腾时
4.进行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观察。
(1)点燃酒精灯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2)当温度升高时,水中是否出现气泡?这些气泡是怎样变化的?
(3)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4)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还会继续沸腾吗?
(5)水沸腾时,烧杯里水面以上部分是否透明?
5.分析现象。
沸腾时: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
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
6.实验结论。
液体沸腾的特点及条件:
(1)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二)沸点
教师:刚才从实验中得到液体沸腾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我们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沸点表,总结得到:
(1)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3)同一种物质的沸点与气压的高低有关。
应用沸点的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能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2)能用纸做的锅在火上烧水吗?为什么能用纸锅烧水?
(三)蒸发
师:你如何让湿衣服尽快变干,有哪些方法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生1:晾在阳光下。
生2:晾在通风处。
生3:用衣架晾晒。
师:非常好,刚才大家提了好多的方法让衣服更快变干,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类,并猜测一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
(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想想做做:接下来请大家将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感觉?
生1:凉爽。
师: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玻璃
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生1:下降。
生2:不变。
生3:说明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学生思考:如图,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生1:皮肤上有水份,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从人体吸收一部分热量,使体温下降。
生2:由于狗是没有汗腺的,只得伸长舌头,靠唾液蒸发吸热,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师:蒸发吸热
(四)液化
冬天戴着眼镜进入温暖的房间,通过眼镜看物体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为什么?取下眼镜,用手摸镜片,有何感觉?用水壶烧水时,从壶嘴不断冒出白白的热气,这是怎么回事?
怎样使气体液化?
冰冻的矿泉水的外表有水珠。
夏天的早晨,常看到外露的自来水管“出汗”。
夏天吃冰棒,冰棒上冒“白气”;打开冰箱门,门口冒“白气”。
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会慢慢地“长出”水珠,是因为周围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温度降低,液化成水……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的。
)
第
三
节
汽化和液化
三、课堂小结
一.汽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1.沸腾 液体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2.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二.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四、布置作业
1.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汽化现象。
2.《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