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病害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主要概念,掌握病原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园林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牢记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体系。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a爱尔兰饥谨(马铃薯晚疫病)b孟加拉饥荒(水稻胡麻斑病)

植物病理学:研究经济植物发病的现象、原因、原理、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1.病原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植物病理学以研究生物因素为主。

2.病理学: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展过程中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外的生长发育及其致病作用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指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a生物性病原:真菌等b非生物性病原:除了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等。

*病理程序: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袭和不适宜环境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继而出现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变化,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这种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病害三角:植物侵染性病害形成的过程,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寄主、病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3个基本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的这种三元关系,称为“病害三角”

第二节病害症状类型

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包括病状和病症

病状:植物感病后由寄主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

病症:植物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病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常见类型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等

1.花叶:植物感病后,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其他色素(花青素等)形成过多,而使植物的发病部位出现不正常的颜色。

2.坏死:植物感病后细胞和组织死亡的现象。

a.腐烂: 各个器官

b. 溃疡:木本植物的枝干

c. 斑点: 是叶子、果实和种子局部组织坏死的表现

d. 炭疽:叶片和果实上,坏死病斑上轮纹状排列的黑色炭质小点

3. 畸形:植物感病后,细胞或组织生长过度或不足而造成。

a.矮缩和丛簇:矮缩是植株各个器官的生长成比例受到抑制;丛簇是主轴节间缩短。

b. 肿瘤:植物根、枝、干上局部细胞增生。

c. 丛枝病:植物主枝或侧枝的顶芽生长被抑制,侧芽、腋芽迅速生长或不定芽大量生长,使新梢密集成扫帚状。

d. 变形:受病原物侵染,植物的发病器官肿大、皱缩,失去原有形状

e. 疮痂:叶片或果实上局部细胞增生并木栓化隆起,形成粗糙的表面。

4. 萎蔫

5. 流脂流胶植物感病后,自病部流出树脂或树胶。桃流胶病

病症: 1.粉霉状物搓—光滑,粘,有水蔷薇白粉病、葡萄霜霉病 2.粒状物 3.锈状物(禾本科) 4.线状物 5. 脓状物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溢出的含有细菌菌体的脓状黏液

三病害症状类型在病害诊断中应用

植物病害症状的变化主要表现:异病同症、同病异症、症状潜隐等方面。

一、病原真菌

一)1.真菌的营养体:吸收营养的结构,为菌丝体。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特殊的结构, 在真菌的繁殖和传播、抵抗不良环境方面有重要作用。

2. 真菌的繁殖体

(1)真菌的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所产生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

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分生孢子

4)厚垣孢子菌丝中个别细胞膨大,细胞壁加厚,有休眠功能

5)芽孢子如酵母菌

6)粉孢子:由菌丝自分隔处断裂而形成的无性孢子,外观上呈粉末状。

(2)真菌的有性繁殖: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a子囊孢子:配子囊结合发育成子囊,子囊中形成的孢子叫子囊孢子,一般8个。b担孢子:由双核菌丝上产生的担子上形成的孢子。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c接合孢子

d卵孢子

1.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例外,半知菌只有无性阶段。

转主寄生:锈菌特有的一种现象,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很远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半知菌:只发现无性态,没有产生性孢子的能力,或还没有发现它的有性态,这类真菌统称为半知菌。

二、细菌

植物细菌病害的特点: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性的斑点、腐烂、萎蔫和肿瘤细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气孔)侵入寄主植物。侵入后,通常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便进一步扩展。

在田间,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流水进行传播。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于细菌侵入,促进病害传播,创造有利于病害发展的环境,因而往往成为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细菌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

1.斑点真菌性病斑发展速度慢,有颜色变化,水分流失—斑比较干;细菌性病斑发展速度快,杀死植物细胞,斑比较湿

2.腐烂

3. 枯萎

4. 畸形

细菌病害的诊断喷菌现象

三、病毒复制增殖

病毒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1. 变色2. 坏死3. 畸形生长

一些病毒由昆虫作为介体进行传播,其中蚜虫传播最为严重,其次还有叶蝉、飞虱等。植物病毒对介体的专化性很强。介体生物的种类在植物病毒的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

四、植原体

1、无细胞壁,无拟核

2、植原体病害特点:变色和畸形,包括病株黄化、矮化,枝叶丛生

泡桐丛枝病、竹丛枝病、柑橘黄龙病

五、植物病原线虫

以水流传播(特别是灌溉水),昆虫传播,人为传播根结线虫、松材线虫六、寄生性种子植物

寄生性植物:有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者缺乏足够的叶绿素,必须从其他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

根据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将寄生性植物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全寄生: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半寄生:……水分、矿物质

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植物与相关微生物之间主要有三种相互关系

a共生: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互利关系。豆科植物与其根瘤菌

b共栖:有关双方虽然共存于同一环境中,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益、害关系。如在植物的根围和叶围都有许多非病原微生物。OK

c寄生:一种生物依赖另一种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提供营养物质的一方称为寄主,得到营养的一方称为寄生物。

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有机体吸收营养。

兼性腐生物:以营寄生生活为主,但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

兼性寄生物:以腐生生活为主,在特定条件下,能侵染活的寄主组织。

专性腐生物:只能从无生命的有机体吸取营养,不能侵染活的有机体。

任何寄生物都只能适应一定种类的寄主植物,从而产生了“选择性”,即寄主谱。

病原菌的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绝大多数寄生物都是病原物;绝大多数病原物都是寄生物;寄生性强调营养,致病性强调引致病害的能力。

专性寄生物对寄主的活细胞破坏不大,致病性弱。兼性寄生物致病力强。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对病原物所表现的不易亲和或不易感染的特性,即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物活动的能力。

3.3

*侵染循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

1. 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病原物在一定的场所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而保存自己的过程。

1)有病植物

病原物可在多年生的寄主植物上越冬或越夏,成为下一生长季的初侵染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