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船夫曲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特点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对伏尔加船夫曲的学习,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伏尔加船夫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伏尔加船夫曲的音乐特点,如曲调、节奏、旋律等。
3. 伏尔加船夫曲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4. 欣赏和学唱伏尔加船夫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特点及意义。
2. 难点:对伏尔加船夫曲音乐特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特点及意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唱伏尔加船夫曲,学生跟随学唱。
3. 欣赏法:播放伏尔加船夫曲,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伏尔加船夫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伏尔加船夫曲的起源、发展历程、音乐特点及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示范:教师示范唱伏尔加船夫曲,学生跟随学唱。
4. 欣赏:播放伏尔加船夫曲,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伏尔加船夫曲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伏尔加船夫曲的重要性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选择一首伏尔加船夫曲进行自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学唱伏尔加船夫曲时的音准、节奏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伏尔加船夫曲的理解和自学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音乐教材,提供关于伏尔加船夫曲的详细信息。
2. 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以便播放伏尔加船夫曲。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文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初中音乐说课稿:《伏尔加船夫曲》说课稿范文
初中音乐说课稿:《伏尔加船夫曲》说课稿
范文
引言概述: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以初中音乐说课稿的形式,详细介绍《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曲式、表现手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
一、背景介绍
1.1 《伏尔加船夫曲》的创作背景
1.2 《伏尔加船夫曲》的流传与影响
1.3 《伏尔加船夫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二、曲式分析
2.1 《伏尔加船夫曲》的曲式结构
2.2 《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特点
2.3 《伏尔加船夫曲》的节奏与节拍
三、表现手法分析
3.1 《伏尔加船夫曲》的音乐表现手法
3.2 《伏尔加船夫曲》的情感表达
3.3 《伏尔加船夫曲》的演奏技巧
四、教学目标
4.1 知识目标: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和曲式结构
4.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伏尔加船夫曲》的表现手法
4.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俄罗斯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
5.1 听觉教学法:通过听取《伏尔加船夫曲》的音乐录音,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5.2 视觉教学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展示《伏尔加船夫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5.3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分析《伏尔加船夫曲》的曲式和表现手法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伏尔加船夫曲》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曲式、表现手法以及教学目标和方法。
希望本文能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伏尔加船夫曲》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七年级音乐上册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七年级音乐上册《伏尔加船夫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声合唱的基本知识,感受和声的美妙。
2. 通过学习《伏尔加船夫曲》,使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歌曲《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合唱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歌曲中较高音区的演唱。
2. 合唱中的音准和节奏。
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设备。
2. 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伏尔加船夫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简要介绍《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分发乐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2. 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3.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较高音区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三、合唱练习(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合唱的音准和节奏,注意声部的和谐。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实践,及时纠正错误。
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学习《伏尔加船夫曲》的收获和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复习《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和歌词。
2. 练习合唱技巧,提高音准和节奏感。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反思:六、歌曲解析(10分钟)1. 教师深入解析《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特点,分析歌曲的和声进行和节奏变化。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情感表达,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主题。
七、合唱实践(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实践,要求学生注意音准、节奏和声部和谐。
2.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八、音乐欣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其他版本的《伏尔加船夫曲》,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欣赏。
七年级音乐_伏尔加船夫曲_赏析课件
列宾 十九世纪 俄罗斯著 名画家 《伏尔加 河上的纤 夫》是他 的代表作 之一
歌曲的音乐特点
段落划分
力度 速度 旋律 情绪
第一部分
由弱渐强
缓慢 平稳 沉重 、忧郁
第二部分
很强
缓慢 起伏大 有力、抗争
第三部分
由强渐弱
缓慢 平稳 沉重
1=D 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
纤夫在远方拉纤时迈着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 (唱一唱) 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 吟和叹息。
劳动号子,它是人们从事沉重的劳动 时,为了统一号令、协同动作和振奋 精神而唱的歌。
统一劳 动节奏
减轻劳动 的疲劳和 单调
鼓舞劳动 的士气
欧洲民间音乐之旅第一站——俄罗斯(欧洲东部)
N W S E
俄罗斯
俄罗斯民歌
• 俄罗斯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积累了丰 富的民间音乐宝藏 • 音乐的旋律深沉、质朴具有丰富深刻的 音乐内涵 • 以《伏尔加船夫曲 》《莫斯科郊外的晚 上》最为著名
歌曲的力度变化 ( ppp < ff > ppp )
悲愤的情感
歌曲的力度 速度 旋律 节奏
徐缓 朴实 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 规整
这首音乐作品的体裁属于
劳动号子
歌曲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
生活中常见的号子的固定音型:
X X X X | 嘿呦 嘿呦| X• 嘿• X | X 呦|嘿 X | X• X | X - | 嘿|嘿• 嘿|嘿 - |
徐缓Βιβλιοθήκη 强时快 时慢激昂、 高亢
一领众 合
表现他们的齐心合力,向往光明,充满乐观主义精神;
(演一演)
1=D 4/4
音区的同音反复又想表现的是什么?
伏尔加船夫曲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聆听音乐。
2、能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材简析:《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
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
基本格调为忧郁、深沉。
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采用了(ppp<ff>ppp)哎嗨哟嗬的处理方法。
全曲深刻揭示了在沙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的理想。
《黄河船夫曲》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3月,为《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第一个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全曲快速、高昂、激动,表现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教学思路:本课从学生创编、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入手,继而欣赏与分析讨论具有“劳动号子”风格特点的两首民歌,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探索、想象和鉴别等多种方法,深刻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俄语版伏尔加河船夫曲)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很高兴能给大家上课。
上课前老师要问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在我们的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那条吗?生:长江师:美洲呢?生:亚马逊河师:非洲呢?生:尼罗河师:那欧洲呢?生:伏尔加河。
师: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
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
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伏尔加河有关的音乐。
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整体风格(中文版,画面显示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伏尔加船夫曲的俄语版,刚才你们听到的最多的是哪一句?生:嘿呦嘿呦师:对,现在大家听老师的指挥,把这句唱一唱。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摘要:1.伏尔加船夫曲的概述2.伏尔加船夫曲的历史背景3.伏尔加船夫曲的艺术特点4.伏尔加船夫曲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5.伏尔加船夫曲的价值与意义正文:【伏尔加船夫曲的概述】伏尔加船夫曲,又称《伏尔加河船夫曲》,是一首源自俄罗斯的著名民歌。
这首歌曲以描绘伏尔加河船夫艰辛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俄罗斯人民在艰难环境中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其独特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以及富有表现力的歌词,使这首歌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伏尔加船夫曲的历史背景】伏尔加船夫曲起源于19 世纪初,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农奴制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河流两岸的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恶劣的条件下从事船运工作。
这首歌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反映了船夫们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伏尔加船夫曲的艺术特点】伏尔加船夫曲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其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歌词质朴感人。
歌曲以船夫的视角展示了他们在伏尔加河上的艰辛生活,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同时,歌曲中还融入了俄罗斯独特的民间音乐元素,使得这首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伏尔加船夫曲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伏尔加船夫曲自20 世纪初传入我国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中国,伏尔加船夫曲成为了许多音乐家、歌唱家和合唱团的保留曲目,成为了中俄友好交流的象征。
【伏尔加船夫曲的价值与意义】伏尔加船夫曲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民歌,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它反映了俄罗斯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伏尔加船夫曲》是什么吗?它描绘了怎样的劳动场景?”
展示一些关于俄国农民辛勤劳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和特点。
简短介绍《伏尔加船夫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伏尔加船夫曲》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情感内涵。
过程:
讲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定义,包括其主要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
详细介绍歌曲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伏尔加船夫曲》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伏尔加船夫曲》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3)音乐作品:除了《伏尔加船夫曲》,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俄国农民音乐作品,如《卡林卡》、《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让学生感受俄国农民音乐的魅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音乐网站、学术网站等,进一步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和俄国农民音乐的特点。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俄罗斯音乐史》、《俄国农民的生活与劳动》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俄国农民的生活状态。
(2)视频资源:《伏尔加船夫曲》的演奏视频、俄国农民音乐纪录片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来感受俄国农民音乐的魅力。
2. 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拓展阅读材料,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和俄国农民音乐的特点。
伏尔加船夫曲简介
伏尔加船夫曲简介伏尔加船夫曲是俄罗斯著名的民间音乐作品,常常用来描述伏尔加河上的船夫们的艰辛生活和对祖国的深情。
这首曲调优美、激昂,富有独特的音乐风格,让人沉醉其中。
伏尔加船夫曲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作曲家伊利亚·谢尔盖耶维奇·伊里切夫创作的。
他以自己在伏尔加河上的船夫工作经历为背景,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悲欢离合融入了作品中。
伊里切夫用音乐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船夫们在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劳作、与风险搏斗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家园和自由的热爱。
伏尔加船夫曲以其激情四溢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经常被演奏和演唱在各种场合,比如音乐会、戏剧、电影和电视节目中,成为了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首曲子引领着听众踏上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旅程,让人们对船夫们的辛勤劳作和无私奉献心存感激。
伏尔加船夫曲在音乐上融合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
它充满了深情和厚重的音乐旋律,让人们感受到深沉悲伤和咆哮洪流般的力量。
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使得伏尔加船夫曲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欢迎。
伏尔加船夫曲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信念、勇敢前行,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船夫们顶着风浪努力划船,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这首曲子也提醒着我们珍惜生活,热爱家园,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表达出伏尔加河上船夫们的辛勤劳作和对祖国的深情。
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追求梦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听到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都能够感受到内心的震撼和力量的鼓舞。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船夫们的辛勤付出和对生活的热爱吧!。
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伏尔加船夫曲
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伏尔加船夫曲一、曲目介绍伏尔加船夫曲,又称《俄罗斯河畔伏尔加》,是一首经典的俄罗斯民歌。
曲调简单明快,富有民族风情,旋律优美,感人肺腑。
《伏尔加船夫曲》曾被列为前苏联的国歌,也是莫斯科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官方主题曲。
二、适用年级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1.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掌握《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3.通过合唱、演奏等形式,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4.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简单的故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联想起俄罗斯这个国家,从而激发学生对《伏尔加船夫曲》的好奇心和兴趣。
正文(30分钟)1.历史文化背景介绍(5分钟)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或多媒体展示,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可以介绍歌曲的起源、流传和演变,以及与俄罗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些元素,如伏尔加河、船夫、桥梁等。
2.合唱练习(15分钟)老师简要地教授《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可以分为男声和女声两部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多个合唱小组进行。
3.演奏练习(10分钟)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铃鼓、木鱼、小钢琴等,让他们自行分组,演奏出自己合唱时所唱的旋律。
可以花一些时间让学生磨合、协调好整个演奏过程,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巩固与拓展(30分钟)1.表演环节老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表演。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在舞台上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展现他们的才艺和音乐素养。
2.创作练习在巩固了《伏尔加船夫曲》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练习。
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或旋律,自行编写歌词或者创作新的曲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民间歌曲,其旋律简单明快、富有情感,很适合初中七年级学生进行演唱和演奏练习。
教学上,可以结合国际化教育的理念,通过对俄罗斯文化的介绍和歌曲的演唱演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伏尔加河与俄罗斯文化
2.伏尔加船夫曲的历史与特点
3.伏尔加船夫曲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4.范读伏尔加船夫曲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富的俄罗斯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伏尔加船夫曲。
伏尔加船夫曲是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瑰宝,它承载着俄罗斯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
伏尔加船夫曲起源于 19 世纪初,是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船夫们为了驱散劳作疲惫、鼓舞精神而唱的歌曲。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有力,歌词多以生活、自然和劳动为主题,反映了俄罗斯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伏尔加船夫曲已经成为俄罗斯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伏尔加船夫曲在俄罗斯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还成为俄罗斯文学、戏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的重要素材。
许多著名的俄罗斯艺术家,如柴可夫斯基、列宾等,都曾从伏尔加船夫曲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传世之作。
同时,伏尔加船夫曲也传遍了世界,成为国际间了解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窗口。
范读伏尔加船夫曲对于了解俄罗斯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聆听这些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俄罗斯人民的热情和生活态度,领略到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魅力。
同时,范读伏尔加船夫曲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俄罗斯历史和文化,促进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总之,伏尔加船夫曲作为俄罗斯民间音乐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音乐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该曲目的艺术价值在于其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了 时代精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 围。
05 音乐欣赏的意义与影响
对个人审美的影响
提升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能够培养个人的审美意识,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丰富情感表达
音乐欣赏能够激发个人的情感表达,通过音乐的语言和旋律,体验 不同的情感和心境,增强情感共鸣和沟通能力。
对未来音乐欣赏的展望
我认为未来的音乐欣赏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审美需求的多样化,人们对音乐作品的需 求也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未来的音乐欣赏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和 欣赏方式。
此外,未来的音乐欣赏还将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随着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音乐 的创作和表演中,实现自我表达和交流。因此,未来的音乐欣赏将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让观众不仅仅是音乐的聆 听者,更是音乐的创造者和参与者。
这首曲子中的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恰到好处,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衬托,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 围,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04 音乐风格与特点
民族音乐风格
民族音乐风格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典型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作品, 其旋律悠扬、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音乐元素
该曲运用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典型元素,如多利亚调式和 弗里吉亚调式等,展现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作品概述
作品特点
伏尔加船夫曲以其深沉、有力的旋律 和感人的歌词而著名,表现了船工们 坚韧不拔的劳动精神和顽强的生存意 志。
作品形式
这首歌曲采用了俄罗斯民歌常见的三 段体结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 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一、什么是伏尔加船夫曲伏尔加船夫曲是指源自俄罗斯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通常由伏尔加河流域的船夫演唱。
这种音乐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也承载着船夫们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伏尔加船夫曲的历史与发展1. 起源与流传伏尔加船夫曲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当时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许多船夫在河上劳作。
为了打发时间和缓解劳累,他们开始创作和演唱伏尔加船夫曲。
这些曲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船夫生活的真实描绘。
伏尔加船夫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很快在伏尔加河流域流传开来。
2. 影响与演变伏尔加船夫曲不仅在伏尔加河流域广泛传唱,也逐渐扩展到整个俄罗斯。
在20世纪上半叶,这种音乐形式成为了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伏尔加船夫曲也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吸收了其他音乐风格的影响,如民谣、爵士乐等。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伏尔加船夫曲更加丰富多样,更具现代感。
三、伏尔加船夫曲的特点与魅力1. 独特的旋律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激情和深情。
它们常常采用起伏跌宕的音乐形式,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这种旋律特点使得伏尔加船夫曲能够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
2. 真实的歌词伏尔加船夫曲的歌词真实而质朴,直接表达了船夫们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些歌词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这些歌词,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船夫们的艰辛和情感。
3. 深沉的情感表达伏尔加船夫曲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船夫们在演唱时,往往投入全部心思,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
这种深情的表达使得伏尔加船夫曲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四、伏尔加船夫曲的影响与传承伏尔加船夫曲作为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俄罗斯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家产生了启发,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在俄罗斯,伏尔加船夫曲一直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伏尔加船夫曲》PPT课件2
小结 1、今天我们听了哪几首曲子? 2、在《伏尔加船夫曲》和《牛车》两首乐曲中,都是如何表现动态过程的?
《伏尔加船夫曲》 《牛车》 《两个犹太人》
弱——强——弱 远——近——远
欣赏音乐
动物 怕 无知 不怕 喜欢 了解 民歌 听不惯 亲近 喜欢 了解 多听 爱听
《伏尔加船夫曲》
— 俄罗斯民歌
- .
1、歌曲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独唱曲? 2、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形象? 3、音乐是怎样刻画这些形象的?
节奏 劳动 强弱 动态 音调 情感
男低音独唱
场 景: 轻波荡漾的河边 干涸的河边
纤夫的行动: 正在拉纤 正在休息 正在聊天
画 的 底 色 : 土黄色 翠绿色 透明
情 绪: 痛苦悲愤 欢欣鼓舞 平静舒缓
请你跟据欣赏这首曲子的感想来预测列宾的著名 油画《伏曲家采用了什么处理手法来表现什么造型艺术?
2、音乐中两主题有何特点?
人 物:一个富人(胖),一个穷人(瘦) 自拟情节提示: 富人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权势。 穷人述说自己的不幸与悲哀。 穷人向富人借贷,二人发生争执。 富人盛怒之下,赶走穷人。 要 求:根据音乐完成动作。
强 力 集 团
穆 索 尔 斯 基
巴拉基列夫
居 伊
李姆斯基.柯萨科夫
鲍罗丁
牛 车
1、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上有什么特点?音乐基调是什么?
2、乐曲力度如何处理?
3、如果让你根据音乐画画,你将画一幅什么画? 4、它与《伏尔加船夫曲》在音乐表现上有何共同之处?
弱——强——弱 远——近——远
《图画展览会》
(管弦乐组曲)
(俄)穆索尔斯基 曲 (法)拉威尔 配器
穆索尔斯基(1839-1881) 俄国作曲家,19世纪中晚期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歌剧《鲍里斯 戈杜诺夫》,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讽刺歌曲《跳蚤之歌》等。
最新人音版音乐 七年级上册《伏尔加船夫曲》ppt课件
乐曲介绍
• 中世纪时,由阿拉伯及北非侵入西班牙嘚摩尔人,在西班牙南部嘚 格拉纳达城建立了格拉纳达王国。摩尔人在格拉纳达山丘上盖起了 阿尔罕布拉宫。在这座中世纪嘚宫殿里,珍藏着闻名于世嘚壁画— —这是古代伊斯兰文化嘚宝贵遗产。15世纪时,西班牙人开展复 国运动,摩尔统治者被赶出了西班牙。但是,格拉纳达王国嘚遗址 及阿尔罕布拉宫中珍藏嘚壁画却成为后世旅游嘚胜地和观光嘚对象。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塔雷加曾到阿尔罕布拉宫游览。他 对那古老嘚宫殿建筑和华丽嘚壁画留下了极为深刻嘚印象。因而在 1896年创作了《阿尔罕布拉宫嘚回忆》
• 小提琴曲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然后加以变化后重 复。最后回到原来嘚情绪上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 小提琴歌唱性强嘚优势,因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阿尔罕布拉宫嘚回忆
作者简介
• 塔雷加(1852 —1909)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从小家 境清寒,一边做工,一边师从盲音乐家学习吉他。1874 年获资助进入马德里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和声,后从事教学 和演奏活动。1878年在巴塞罗那举行吉他独奏会获得成 功,以后经常到巴黎、伦敦演出。1885年定居巴塞罗那, 并常在西班牙和法国巡回演出。他创作了八十余首吉他曲, 其中不少曲目已成为吉他音乐嘚古典名作。
歌中一再重复嘚劳动号子动机:
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它采用了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
嘚处理方法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嘚货船、迈着艰 辛嘚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嘚情景。
主题思想
• 《伏尔加船夫曲》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 下嘚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 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韧不拔嘚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 予嘚重任——“
歌曲分析
初中音乐说课稿:《伏尔加船夫曲》说课稿范文
初中音乐说课稿:《伏尔加船夫曲》说课稿范文引言概述:《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曲调优美,富有悠扬的旋律,深受人们爱慕。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通过对这首曲子的分析和讲解,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曲调特点1.1 旋律优美动听:《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富有激情。
1.2 调性明显:曲子以明显的小调为主,给人以沉郁、深沉的感觉。
1.3 节奏感强烈:曲子的节奏感非常强烈,有明显的起伏和变化,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二、歌词内容2.1 描绘伏尔加河:歌词中描绘了伏尔加河的壮丽景色,唱出了船夫们的艰辛生活。
2.2 表达船夫情感:歌词中表达了船夫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2.3 呈现民族风情:歌词中融入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风情,展现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状态。
三、演奏技巧3.1 节奏把握:演奏时需准确把握曲子的节奏,保持稳定的速度和节奏感。
3.2 表现情感:演奏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的表现力将船夫们的情感展现出来。
3.3 注意和声和弦: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和声和弦的处理,使整个曲子更加和谐。
四、文化背景4.1 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典型的俄罗斯民歌,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4.2 伏尔加河: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长的河流,被誉为“俄罗斯的母亲河”,在俄罗斯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4.3 船夫文化:船夫是伏尔加河上的劳动者,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一面。
五、教学方法5.1 聆听演奏: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伏尔加船夫曲》演奏,感受不同演奏者的表现力和情感。
5.2 分析歌词:通过分析歌词内容,让学生了解曲子暗地里的故事和情感。
5.3 演奏体验:让学生亲自演奏《伏尔加船夫曲》,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通过对《伏尔加船夫曲》的深入讲解和分析,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聆听音乐。
2、能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材简析: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
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 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
基本格调为忧郁、深沉。
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采用了( ppp<ff>ppp ) 哎嗨哟嗬的处理方法。
全曲深刻揭示了在沙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的理想。
《黄河船夫曲》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 年3月,为《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第一个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全曲快速、高昂、激动,表现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教学思路:本课从学生创编、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入手,继而欣赏与分析讨论具有“劳动号子”风格特点的两首民歌,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探索、想象和鉴别等多种方法,深刻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俄语版伏尔加河船夫曲)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很高兴能给大家上课。
上课前老师要问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在我们的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那条吗?
生:长江
师:美洲呢?
生:亚马逊河
师:非洲呢?
生:尼罗河
师:那欧洲呢?
生:伏尔加河。
师: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
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
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伏尔加河有关的音乐。
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整体风格(中文版,画面显示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伏尔加船夫曲的俄语版,刚才你们听到的
最多
的是哪一句?生:嘿呦嘿呦
师:对,现在大家听老师的指挥,把这句唱一唱。
(师指挥,唱,做强弱变化)刚才大家听的是俄语版的,可能听不清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就来听中文版的,听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画,大家看这幅画说的是什么内容?生:讲述的是伏尔加河船上的纤夫在很辛苦的拉船工作。
师:这些人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生:痛苦的师:是的,这幅画的名字叫做《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与我们今天要听的这首歌是俄罗斯民歌很相似。
接下来我们看着这幅画,来听伏尔加河河边的纤夫的声音,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听的时候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A、演唱歌的声音是低沉的还是高亢的?
B、这首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欣赏)生:A、低沉的B、开始弱中间强,最后弱了。
2、歌曲分析
师:对,我们现在把最弱的前面部分来听一次。
(播放音乐开始部分)
A:5 36 3 0 | 5 36 3 0 |
师:歌曲的力度是怎么样的?生:很弱,好像听不到一样、师:那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场景?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师:那你能想象一下他们是怎样拉船的吗?请同学来表演一下(生表演,其他学生唱号子伴奏)师:自认为表演的不错的同学,请为自己鼓掌。
(几乎每人都鼓掌了)很有自信,但老师对于你们的表演不是很满意,因为好多人在表演的时候都是面带笑容的,难道你觉得纤夫拉船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生:不是,是很累拉不动的师:对的,他们是在很辛苦的工作,那么除了想象到他们很累的拉船,你们还听到了什么?生:嘿呦嘿呦
师:对,这个嘿呦嘿呦有什么作用?生:统一劳动节奏。
师:对的,这个用于统一劳动节奏东西,在我们音乐中成为劳动号子(师讲解劳动号子)。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
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纤夫的号子。
师:我们刚才听的这一部分是表现纤夫拉纤时沉重的步伐,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呻吟和叹息,我们一起头一句劳动号子唱一唱。
(要求沉重的唱)(播放音乐A2)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哒哒哒
师:对,6 66 3 3︱ⅰ76 5 3︱节奏感很强,是为了什么?
生:齐心合力一起拉
师:对我们来一起唱一唱(唱,要求沉重的,整齐的)
师:那他们拉船是不是拉着拉着就没力气了?生:不是师:从哪里看出来?生:很多高音
师:对,3–3·3| 3·33 3 3 - | 3 3 2 1 | 7 56 3 - |这句是全曲的最高点,力度怎么变化。
生:强起来了师:让大家想到了什么场景?生:很用力的拉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
(播放音乐尾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又是嘿呦嘿呦师:对,力度是怎么变化的?生:越
来越弱了师:为什么越来弱呢?生:他们累了,师:对,大家看老师的动作,假设我现在在拉船,我会原地不动的拉吗?生:是拉远了。
师:对了,纤夫从很远的地方把船拉过来,离我们越来越近,然后慢慢的把船继续拉的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他的力度怎么变化?生:弱—强—弱。
师:对,(讲解音乐知识P、F、渐强渐弱等ppp﹤f f ﹥ppp)师:这首歌讲的就是纤夫拉着沉重的货船,踏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再远去,直到最后消失的画面。
我们来把他唱一唱,(要求唱出渐弱的过程)
3、知识巩固
师:经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大家对歌曲有了一定的深入了解,我们再次完整的听一次歌曲,想一想,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欣赏)生:缓慢师:歌曲的力度是如果变化的?生:弱强弱
师:我们来看看歌词,歌词表达了什么?哪一句表达了中心思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组请代表分别说说讨论的结果。
生:“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是中心思想。
深入反映他们以坚韧不拨的毅力。
对未来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师:演唱者的声音是如何的?生:低沉,
师:好的,那现在我们来听辨一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下面的演唱音色的变化。
(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听辨)
师:这首歌曲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习伏尔加船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们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
自己的贡献。
三、教材延伸:补充欣赏《黄河船夫曲》
1.《伏尔加船夫曲》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
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正因这种精神,才创造了今天的俄罗斯人民的美好生活。
我们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也以顽强的毅力,用勤劳的双手
创造了今天的财富,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民歌。
(中国的“母亲河”——黄河)
2.欣赏《黄河船夫曲》,老师作简短介绍。
3.请学生谈谈两个作品的异同点。
4.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地理知识导入,并从赏析列宾的油画进行了情感铺垫,较好地体现
了学科综合这一理念。
2、从学生的创编号子,到以小组形式讨论分析作品的音乐性、思想性,继而
由学生讨论表演拉纤动作状态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也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不足之处:
1、对于学生的一些用词没有给予及时的纠正,如力度“高低”等。
2、介绍《黄河船夫曲》时应提到是《黄河大合唱》第一首,并应对“船夫”和“纤夫”的劳动状态适当加以说明,这也是《黄》和《纤》两个作品情绪区别的原因所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