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凋亡相关联的研究
低温体外保存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影响
低温体外保存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影响刘立坤;高会霞;李永乾【摘要】目的观察保存温度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影响,评估低温体外保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取20份单采血小板,一分为三,一份于(22±2)℃振荡保存(对照组),另两份悬浮于血小板添加液(65%)与自体血浆(35%)的混合液中分别静置于10℃储血冰箱(实验Ⅰ组)和(22±2)℃振荡仪(实验Ⅱ组),于1、3、4、5、7d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P选择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2 platelet,CD62p)表达率、血小板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Ψm).结果随着时间延长,3组PLT比较平稳,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CD62p逐渐升高,而△Ψm%逐渐下降,3组CD62p、△Ψm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添加液混合血浆10℃低温保存比(22±2)℃保存血小板的活化和凋亡程度均较低.【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6)005【总页数】4页(P554-557)【关键词】血小板;低温;细胞凋亡【作者】刘立坤;高会霞;李永乾【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输血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输血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R331.1+目前,标准的血小板保存条件只有常温(22±2)℃振荡保存和二甲亚砜冷冻保存,储存不足限制了血小板临床应用。
有体外实验证明,室温中保存的血小板容易失去止血功能[1]。
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活化和凋亡可能是导致血小板功能降低,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
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和ADM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和ADM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
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和ADM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背景与意义: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由于脑梗死后缺血、缺氧等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影响,容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如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等。
其中,血小板聚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血小板上的膜糖
蛋白是血小板聚集的关键分子,它可以与血小板表面的黏附分子相结合,促进血小板
的聚集和凝集。
ADMA是一种内皮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它可以调节血管舒缩、血小
板聚集等和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生理功能。
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ADMA表达及其相互关系还缺乏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对有急性脑梗死病史的患者进行研究。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ADMA的基因表达情况。
并且结合临床资料分析ADMA水平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预期结果:
1. 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ADMA表达均增加。
2. 分析ADMA水平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血小板相关因素和血栓形成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可以为新药物研发提供基础数据,为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新思路。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卢春晟 李勇琴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的检测及临床价值卢春晟李勇琴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PAC-1测定的临床价值。
方法: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CD62p、CD63、PAC-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
结果:ACI患者CD62p、CD63、PAC-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CD62p、CD63、PAC-1的表达水平与ACI密切相关。
结论:CD62p、CD63、PAC-1作为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为ACI的诊断及预测病情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CD62p CD63 PAC-1【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170-01脑梗死是由于栓子阻塞了脑的血液供应,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失去了正常的神经功能。
其病理基础是血栓形成,血小板的活化、黏附和聚集在病理的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表达水平变化,本文分析研究3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CD62p、CD63、PAC-1,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为本院神经内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6-77岁。
均于发病72小时内入院,入院前2周内均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患者均有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体征,并均经头颅计算机体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
对照组为30名为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1名,女9名,年龄45-79岁,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血液病。
1.2 检测方法应用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生产的Calibur流式细胞仪,试剂为PE标记的人CD62p、CD63抗体及FITC标PAC-1。
血小板糖蛋白受体Ⅱb/Ⅲa复合体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陈 东英 , 吴振 娣 , 敏 淑 , . 同 实 习阶 段 护 生 的 心 理 特 点及 护 潘 等 不
查 前应 向病 人进 行说 明 , 得配 合 。术 前协 助 做好 取 准备 , 术后指导 功能锻炼 , 防并发症 。 出院后 交代 预
理带教 体会. 齐齐哈 尔医学院学报 ,0 4, 6 . 20 9:3 2宫玉花 , 王艳 , 陆虹 , 对临床教师有教学行为的调 查. 等. 中华护理
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 血小板 黏附 、 化 之后 , 小板糖 在 活 血
蛋 白 Ⅱb一Ⅲa获得结合纤维 蛋 白原 的能力 , 因而产生血小
( G ) 表皮细胞生 长 因子样 因子 ( G FF、 E F样 因子 ) 白细 胞 、
板聚集 。糖蛋 白复合物 Hb一Ⅲa和纤 维蛋 白原 的结合是
・
l2 ・ 10
浙江临床医学 2 1 00年 l O月第 l 2卷第 l O期
・
综 述
・
血 小 板 糖 蛋 白受 体 Ⅱb ma复合 体 /
基 因多态性 研 究 进 展
曹永 卿
血小 板糖 蛋 白受体 Ⅱb ia /i 复合 体基 因多态性 的研 究 i
已比较深入。现将 近些 年的相关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
化学反应 , 释 放 A P 在 血小 板 表 面生 成 凝血 酶。A P 如 D , D 和 凝 血 酶 通 过 纤 维 蛋 白原 及其 血小 板 膜 糖 蛋 白受 体 的桥 连
l 概 况
血 小 板糖 蛋 白 (பைடு நூலகம்P 是 一 种 存 在 于 血 小 板 质 膜 表 面 的 G ) 糖蛋 白 , 血 小 板 活 化 和 血 栓 形 成 过 程 中起 关 键 作 用 , 能 在 可
Caspase_3与细胞凋亡的研究_cropped
分子生物医学C aspase23 与细胞凋亡的研究张晓田(综述) ,宋天保(审校)(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61)关键词: 半胱天冬酶23 ; 细胞凋亡; Bcl22 中图分类号: Q2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22084 (2002) 1120621203His 的咪唑基团在C ys 侧链的极化激活中有重要作用。
精氨酸残基(Arg341 和Arg179) 位于大、小亚基之间的界面上,它们形成S1 亚位点,与P1 位点的天冬氨酸结合。
casp se23 的三维结构揭示大、小亚基共同参与构成其特异性的结合腔( b in d ing cleft ,S42S1) ,其中S4 亚位点是最主要的特异性决定簇, 只由小亚基构成4 ,5 。
2 c a sp a se23 与细胞凋亡2. 1 caspase23 处于细胞凋亡的下游经典的细胞凋亡途径有两条,分别为细胞外途径( 或称细胞表面死亡受体途径) 和细胞内途径(或称线粒体引发途径) 。
在细胞外途径中,死亡信号的传导依赖于死亡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如TNFα和TNFR , Fas L 和Fas 的结合) , 接着,死亡受体的死亡结构域( d eath d o2 main ,DD) 与信号传导分子(如FADD 等) 结合,而FADD 又可与caspase28 酶原的DE D 相连接, 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 d eath indu cing sig naling complex ,DISC) ,随之caspase28 被激活, 它通过裂解BID 使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 , 或直接作用于caspase23 及其他下游的caspase 。
在细胞内途径中, 细胞内的死亡信号,如DNA 损伤、毒素和ATP 耗竭等均可诱发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C、Apaf21 、d ATP 和caspase29 酶原结合形成凋亡复合体(apoptosom e) ,caspase29 被释放并激活,接着下游的caspase23 、7 等被激活降解底物使细胞凋亡2 ,6 。
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灭活血小板细菌及膜糖蛋白的变化
效果, 并用流式 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 白的变化情况 。结果
经浓度 5 m l L 的核黄素结合强度为 6 2J・ l 紫外光 0I o ・ x . m 核黄素结 合紫外光照射可 以有效灭活细菌 , 而单采血
照射 8~1 i, 0mn 可将一定浓度的模型菌灭 活至 <12 g F / 。结论 .2l C U ml o
・
8 0・
安 徽 医 药
A h i dcl n h r a et a o r a 2 1 a ;5 1 n u Mei d P am cui l un l 0 1Jn 1 ( ) aa c J
核 黄 素 结 合 紫 外光 灭 活 血 小板 细 菌 及膜 糖 蛋 白的变 化
卫玉芝 , 许 伟, 钟 涛, 张循善
( eat etfTas  ̄ n Te Dp r n rn ui ,h m o f o
£ f l t o i l A hi dcl n e i , e i 2 0 2 ) A i e H s t n u i i rt Hf 30 2 i f a d pa o f Me a U v sy e
b o d a d UV l h su e l mi ae te b o d b g b f r h a t r i r a a u e . h n cia in efc so ih ls r ra b n i t g wa s d i u n t h l o a , e oe t eb c ei t e sme s r d T e ia t t f t f l a t w v o e UV l t u i g p —
t t t me rn l o rt n . eh d 5 0 p o ・ r o a i ( 4 m ) a d e e a h rs lt e ( 2 1 bo d b g e s mba eg c po isM to s 0  ̄ l L i f v 1 1 w sa d d t t p eei pa l 1 5 m ) l a , e i y e m bl n oh s et o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到各种刺激后引起 活化. 产生血小板聚 集. 导致血栓 形成, 并常
成为致命的因素之一。 上个 世 纪 8 0年 代 报 道 了 大 量 的 抗 血 小 板 单 克 隆 抗 体 , 它
物与 G PⅡb Ⅲa 体在 循 环 中结合 相 对较少 . 迅 速发 生解 / 受 并
离, 在数 小时 后 l 板 活 性 逆 转 . 于 短 作 用 或 小 分 子 量 的 抑 虹小 属 翩荆 A c i b E t i t e Trf a bi ma 、 pib i 和 i i n是 美 国 F A 批 准 的 三 x fad ob D
板聚 集 。在 此 基础 上 . 年 来 。 近 已发 展 了 一 系刊 的 抗 G 1 / PIb Ⅲa
药物, 通过大量临床观 察. 显示 出这是 一类 十分有 效 的血 小板
抑 制药 物 。
暴露而引起血小板聚集 因此 . 断 GPⅡb Ⅲa上的纤维 蛋白 阻 / 原受体与纤维蛋 白原 的结 合已被认为是阻断 血小板 聚集 反应
一
种静 脉型 G Ⅱb Ⅲa拮抗 剂 急性冠状动 脉疾病 中 已被 证 明 P / 在
是 有 效 的
Abii bcE . ep。M 阿昔 单托 ) c ma(7 3 R or丁 . x 来源 于 人 ~鼠嵌 合 的血小扳单抗 7 3的 F b片段 . E a 相对分 子量 为 4 . D 与 G 76 k , P Ⅱb 田a 合的 K ≈ 5n / 结 d M 它 的抗 血小板 作用是 阻断纤维 蛋 白原受傩抑制 血 小扳聚 集, 从而 阻 碍经皮 冠昧舟 ^术 ( C ) P I部 位的 血小板 栓 子形 成. 低 P I 降 C 部垃 血 管堵 塞 的 危险。 所 咀 A c ia bi m h的这 种作用可 减少组织 因子 诱起血 小板所舟 导的 x 凝 血酶生成 , 延长活化的凝固时间 。在输 甩 Ablia c m b时 患者 x 的 F + 水平下降。此 外, c i b尚有促进溶栓作 用 : 12 Abima x ①增加 血块 的多孔性 . 阻止 血块 回缩 ; ②降 『 氐凝血 酶活 化 的圩 藩酶 抑 制物形成 , 有利于纤溶过程 ; ③减 少血 小板 释放 P l A一 1和 啦 纤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与应用
综 述・
临嘛医 程21年1 第1卷 期 学工 0 0 月 7 第1
血小板膜糖蛋 自 I / 受体拮抗剂的研究与应用 I ma b
杨 国 雷
( 山市南 海 区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医院 血液科 ,广东 佛 山 5 8 0 ) 佛 2 2 0
【 摘要】 血小板活化形成的血小板血栓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始动环节。血小板膜糖蛋 白 (yortn G )参与血 小板活化 , P g cp e , P l oi G
u e l i. up s f tetx s os mmaiersac n p l aino paee lc p oen I bI a c po na o i . sdi ci c P r o eo h t u n n e it r ee rha da pi t f ltlt y o rti I / I c e tra tg ns z c o g Ia t
【 yw rs Pa l l o rti( P I /l; tgns C rnr erdsaeAppe i Ke o d 】 leegy poe G )I IaAn o i ; oo ay a i s; o l a tt c n bl a t h t e x
血 小 板 活 化 形 成 的 血 小 板 血 栓 是 动 脉 m 栓 彤 成 的 始 动 环 v 、纤 维 连 接 蛋 白 ( N) WF F 、玻 璃 连 接 蛋 白 ( N 。 目前 研 究 v ) 节 。血 小 板 膜糖 蛋 白 (lcpo i ,G )参 与 血 小 板 活化 ,在 表 明 ,G I /I gyort n P e PI Ia活 化 主 要 通 过 以 下 四 个方 面 实 现 : ( )蛋 白 b I 1 血 小 板 黏 附 、聚 集 中起 重 要 作 用 , 主要 有 :G I /l 、G Plb Ia PI l 原 受体 ,介 导 血 小 板 聚集 的最 终 途 径 ,是 国 内外 研 究 的热 点 。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齐茗综述审校(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 716000)【摘要】许多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血小板的活化有关,而在血小板活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多种特异性的标志物(如CD62p,PAC-1),随着流式细胞仪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为血小板活化的检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血小板活化对判断是否具有血栓形成和血栓形成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血小板活化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CD62p;PAC-1目前的研究发现, 血小板是从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上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其主要的功能是凝血、止血和修补破损的血管,此外,血小板还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肿瘤转移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2]。
正常的血小板活化参与体内生理性止血的过程,然而,血小板活化过度则会引起多种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等。
在血小板活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多种具有特异性的标志物,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是CD62p和PAC-1 [3,4]。
1.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也称为P-选择素,GMP140)是一种位于血小板特殊颗粒和血管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内的膜糖蛋白。
在正常情况下,CD62p只少量表达在血小板表面,当血小板受到刺激时,迅速、大量地在血小板膜表面表达,通过N端的凝集素样结构域作用,介导活化的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粘附功能,这些细胞不仅促进纤维蛋白沉积,还参与炎症反应和血栓的形成。
用抗GMP140抗体处理活化的血小板后,其相互之间的粘附作用立即消失,说明GMP140可介导活化血小板或内皮细胞与白细胞之间的粘附,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标记物之一。
PAC-1是血小板膜糖蛋白II b/IIIa复合物,也是血小板表面较丰富的糖蛋白,含有与纤维蛋白原(Fg)、纤维连接蛋白(Fn)、vWF因子等粘附蛋白结合的特异位点,在正常情况下以单体形式存在,没有与配体结合的能力。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的研究
L i,T AN u — n 。 L a g . 1 e a t e to u o g ,Tini n u Hop tl ini 0 1 2 e I G i ig , 1 F n .D p rm n f Ne r l y l o a jn Miz s i ,T a j 3 0 2 , a n C ia z De a t n f Ne r lg , e e a s i l f T a jnMe i l nv r t , i i 0 0 2 C ia hn ; p rme t u o y G n r l o o Hop t in i ao d c ies y T a n 3 0 5 , h n a U i [ b ta t Ob e t e o iv sia e t e a s c t n o h u cin o ltl t c t ee r l A src ] j ci :T n e t t h s o i i ft e fn t fpa e t wi a u e cr b a v g ao o e h
W AN G
St dy o a eetm e b a g y op ot i d r m e e s of pl t l ti a ut e e a nf ci n u f pl t l m r ne l c r ens an pa a t r a e e n c e c r br li ar to
AC 患 者 体 内 存 在 血 小 板 活 化 , 小 板 膜 糖 蛋 白 和 血 小 板 参 数 共 同 参 与 这 一 过 程 ; 化 GPIb一Ⅲf与 MP I 血 活 l V
有 非 常 显 著 的正 相 关 关 系 。 【 键 词 】 血 小 板 膜 糖 蛋 白 G Ⅱ / l 血 小 板 a 颗 粒 膜 蛋 白 ; 小 板 平 均 体 积 ; 梗 死 , 性 关 P b Ⅲf ; 一 血 脑 急 中 图分 类 号 : 2 7 7 R 4 . R 7 . ; 7 3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1 2 0 )3 13-O 1 0 —9 9 (0 70 —0 7 3
膜糖蛋白活化、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磷酸化与脓毒症时血小板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进展
表 明 , 小板 活化 反 应 都是 通 过其 表 面 重 要 的膜 糖 血
蛋 白的功 能实 现 的。脓 毒 症 时 凝 血 系 统紊 乱 明显 , 血小 板 异常活 化 与血小 板 相关 膜糖 蛋 白和下 游信 号
分子 的磷 酸化 及 信 号传 导 异 常 有 密 切 关 系 , 中重 其 要 的活化 信号 分 子 造 血 系 细胞 特 异 蛋 白- (e ao 1 hm t — p i i l eg e — eicpo i 1 S ) oe c i aecl s c rt n ,H 1 … 的 t n lp f i e
第2 1卷第 6期
21 0 1年 1 1月
江 苏 大 学 学 报( 学 版) 医
Ju a o i gu U i ri ( d ieE io ) or l fJ n s nv sy Mei n d i n a e t c tn
V0l2l No. _ 6 NO V.201 1
目前已20hs1是血12在研究血栓素thrombin刺激血21使用hs1基因剔除hs1小645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第21卷lyn等的系列变化尤其是相应激酶活性变化对hs1磷酸化的动态调控探明脓毒症时血小板信号分子顺序活化与调节激酶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hs1磷酸化及重要调节激酶在调节脓毒症时异常血小板活化及信号传导的部分分子学基础进一步发现脓毒症干预的新靶位显得十分重要
功 能 , 探索 血小 板 活化 干预措 施 、 是 有效 阻 断脓 毒症 时凝血 系统 活 化 的 重 要 环 节 J 。本 文 对 脓 毒 症 时 与血 小板 活化 相关 的重 要膜 糖蛋 白及 其下 游 关键 信 号分 子 H 1变化 的相 关研 究进 展作 一综 述 。 S
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的研究进展
何继东
【期刊名称】《西部医学》
【年(卷),期】2015(27)1
【摘要】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及活化功能需要依赖血小板上的糖蛋白受体实现.编码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基因
具有复杂的多态性,这些多态性直接影响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在血小板表面功能与
数量的表达,从而影响血栓形成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
态性与冠心病关联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认为目前对于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
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未来有必要设计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以及
进行严格的系统评价来准确评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总页数】4页(P151-154)
【作者】何继东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1.143;R364.15
【相关文献】
1.安徽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J], 张志;刘萍
2.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膜糖蛋白Ia C807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J], 王启章;韩利民;李晶;李秀丽
3.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 PLA1/PLA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黄清昱;杨人强
4.纤维蛋白原Bβ链-148C/T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膜糖蛋白VIT13254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J], 寇璐;秦勤;崔让庄;赵福梅;赵炳让
5.汉族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 PL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 [J], 薛梅;陈可冀;殷惠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NRMI注册研究-- NSTEMI患者早期应用 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有效降低住院死亡率
20 18
早期使用(24h内) 未早期使用
18.8
住 院 死 亡 率 %
16 14 12 10 8 6 4 2 0
N=60770 NSTEMI患者
9 6.3 3.95 1.5 0.5 2.2 1.7 1.9 3.8 4.6
早期使用组提前39.8分钟使用替罗非班(P<0.01)
两组术前TIMI血流的比较
40 35 30
23.8
39.7 常规使用组(n=80) 早期使用组(n=78)
25 20
23.1 16.7
13.8
15 10 5 0
10.3
TIMI 3级%
TIMI 2级%
TIMI 2-3级%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11
IIb/IIIa 较好
1
安慰剂较好
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PCI中的应用
30 天死亡/心梗
试验名称 EPIC EPILOG N 2,099
38% (P <0.00000001)
安慰剂 9.6% 8.5% 9.1% IIb/IIIa 6.6% 7.0% 4.0%
危险比 & 95% CI
IMPACT-II 4,010 2,792
ON-TIME -2 研究
AMI ASA + 600 mg 氯吡格雷 + UFH
N=984
6/2006-11/2007
安慰剂
替罗非班 *
转运
造影
PCI 中心
造影
必要时给与替罗非班
PCI
血小板膜糖蛋白αⅡbA477P(A446P)突变对αⅡbβ3复合物表达的作用
摘要血小板无力症是由于血小板膜糖蛋白aIIb133的基因缺陷引起的血小板对多种诱聚剂的先天性、遗传性无聚集或反应减低。
aIIb133属于整联蛋白超家族的成员,整联蛋白是一组介导细胞黏附的受体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
为了明确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基因缺陷,探讨其分子发病机理,了解特定位点的突变对QIIb133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本论文对一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GT-57分子缺陷和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
通过40对引物对GT-57的QIIb和133亚基基因的所有45个外显子及其剪接点进行了全长的PCR扩增,然后对PCR产物进行了SSC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发现QIIb基因的14号和15号外显子(Exonl4/15)的PCR扩增产物出现了异常条带,我们对外显子14/15的PCR产物进行了直接测序,发现ⅡIIb基因外显子14发生了点突变G—C,导致氨基酸密码由GCT-"CCT,该突变位于QIIb亚基cDNA第1430个碱基,导致第477(446)位氨基酸残基由丙氨酸转变成脯氨酸(ⅡIIbA477P(A446P)),通过查阅文献资料,QIIbA477P(A446P)突变系国内外第一例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突变到底系多态性位点?抑或是致病突变?如果是致病突变,该突变会对ctIIbp3复合物表达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系列问题,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用重叠延伸PCR法对正常的QIIb.pcDNA3.1+质粒载体进行了体外定点诱变,并采用双酶切法将含突变的片段定向克隆至质粒载体片段中,构建了突变的ⅡIIbA477P(A446P).pcDNA3.1+质粒载体,并对QIIbA477P(A446P)cDNA进行了全长测序,测序结果证实qIIbA477P(A446P)一pcDNA3.1+突变体构建成功,未发生其他部位基因的突变及丢失。
我们用构建的突变QIIbA477P(A446P)pcDNA3.1+和正常B3.pcDNA3.1+质粒载体瞬时转染真核细胞COS.7细胞,同时以正常的ⅡIIb-pcDNA3.1+和133一pcDNA3.1+质粒载体共转染实验为对照。
定量测定45例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定量测定 45 例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检验中心 ( 天津 300192) 江 雁 穆 红 唐志琴 黄繁嫱 摘 要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方 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静息状态和 TRA P 激活的血小板所结合单抗的分子数。结果: 急性脑梗 ( 73. 9 死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下 GP � a 和 GP � b�� a 密度 [ 分别为 ( 76. 8 ±14. 1) × 103�血小板、 ± 10. 5) × 103�血小板 ] 高于健康对照组 [ 分别为 (55. 6± 5. 8) ×103 �血小板、 (50. 5± 4. 1) × 103 � 血小板 , P < 0. 05], TRA P 活化后患者血小板 GP � a 和 GP � b�� a 密度 [ 分别为 ( 102. 6± 16. 4 ) ( 108. 5± 16. 7 ) × 103 �血小板 ] 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分别为 ( 69. 7 ±18. 3 ) × 103�血 × 103�血小板、 小板、 (61. 2 ±5. 7) × 103 �血小板, P < 0. 01 ]; 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下 , G M P 2140 表达与对照组比 较 没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 而 TRA P 激活后患者血小板 GM P 2140 表达 [ ( 1. 21 ± 0. 41 ) × 10 3�血小板 ] 明显高于对照组 [ ( 0. 87±0. 26) ×103 �血小板 , P < 0. 05 ]; 患者血小板静息和活化状 态 GP � b 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呈较为 活化状态, 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对病情的分析和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主题词 脑梗塞 �诊断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颈动脉IMT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致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多次异位妊娠 与多种因素有相关性 ,应
在预 防及 治疗 过程 中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 姚 远 , 丽娜 . 妊 娠 发生 率及 误 诊 的主 要 原 因【】 1 胡 异位 J. 妇 产 实用
科 杂志 , 0 ,1 ) 2-2 . 2 5 (:1 2 0 2 63 3 [ B u eJ otJ hje ea Rs c rfrc pc rgac: 2 】 oyr, s S o u , . i f t so t ipenny C e , a T t1 k a o e o
者作 为对照组。结果 PS组 P C 1 D6 I A -、C 2 P阳性率和 颈动脉 I MT高于非 PS组 ( I P<O0 ) . ,且 均高于对照组 ( 5 P<O 5 ;PS组血清 .) I 0
P C1 D2 A -、c 6 P阳性率 与颈 动脉 I MT呈正 相 关 ( O 5 ) , . 4 。结 论 血 小板 膜蛋 白 P 一、C 6 =6 AC 1 D 2 P阳性率 可 能是 PS发病 机制 之一 ,颈动脉 粥 I
[】 李嘉, 5 张炽敏, 俊. 苏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妊娠黄体
的临床研 究 【 . 医学 影像技 术, 0, (0: 8-54 J 中国 ] 2 6 21) 5 218 . 0 2 1
血小板膜糖蛋白、颈动脉IT 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M
郭奕彤
谭 志 刚
10 4 ( 1沈 阳市第九人 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0 2 {2 沈阳医学 院奉天 医院,辽宁 沈阳 10 2 ) 10 4
进展 性脑 梗死 (I )是指脑 缺血 引起 的的神 经系统 症状在 起病 PS 6~ 周仍 逐渐加重 的卒中 ,致残率 、病死率高 于普通卒 中。病因 尚不 h2
人类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研究进展
人类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研究进展血小板粘附和血栓形成在正常止血中,以及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血栓形成病变的发病机理中起主要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破裂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合在血管内膜下,血小板被初始捕获,在高剪切力流体条件下,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Ⅸ/Ⅴ复合物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之间可逆性粘附[1]。
GPIb/Ⅸ/Ⅴ复合物由4个多肽构成,分别为GPIbα、GPIbβ、GPⅨ和GPⅤ,均属于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跨膜蛋白,是vWF的血小板受体,和其他分子共同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2]。
其中,最大的多肽GPIbα行使完全的配体结合功能,GPIbα可以和固着的vWF相互作用,高剪切力激活是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壁的关键,GPIbα和vWF 的黏附对抗快速血流的流体动力学引发血栓形成和促进血小板的激活,阐明GPIbα功能将有助于对预防动脉血小板栓塞的探讨[3]。
现对人类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的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做如下综述:1 GPⅠbα重要的结构特点血小板GPIb受体是一种由GPIbα和GPIbβ二硫化物亚单位组成的异质二聚体,与GPV和GPIX, 在血小板膜上形成了约25000拷贝GPIb-V-IX复合物。
复合物的四个成员属于亮氨酸富集基序家族,其序列是以短串联亮氨酸重复片段(LRRs)为主要特征[4]。
糖蛋白GPIba是由位于17号染色体的基因编码,是糖蛋白Ib/IX/V受体复合物最主要的配体结合亚单位,具有所有已知的细胞外配体结合位点[5]。
糖蛋白Iba包含细胞外球状区域N末端的8个富含亮氨酸串联重复序列(LRRs),3个阴离子硫酸化酪氨酸残基序列,一个高度糖基化的巨糖肽核心区域,以及横跨膜序列和胞质C末端尾巴,与vWF结合的位点已被定位于GPⅠbα的N-末端45 kD结构域[6]。
分离出来的GPⅠbα结构域呈现出一个细长的形状,有一个凹面和一个凸面,通过不同的结构形成两个末端之间的侧面。
N-末端部分存在一个类似手指的β-发夹结构,它以一个Cys4和Cys17之间的二硫键定位在底部;C-末端部分包含一个α-螺旋和一个长环,其中的两个二硫键分别在Cys209-Cys248和Cys211-Cys264[7]。
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Ⅵ)的研究进展
ma r d acs aebe d n es nigpa l —ol e t at n.I i p pr tea v cso td n j v e v enmaei u dr adn le t l gni e c o s nt s ae , d a e fs yo oa n h n t te c a nr i h h n u
综 述
・
血 小 板 膜 糖 蛋 白Ⅵ ( GPV ) 研 究 进 展 I的
初 晓 霞 ,侯 明
山东大 学齐 鲁 医院肿瘤 中心 血液 科 , 南 2 0 1 济 502
摘 要 血小板膜糖蛋 白V (G V ) 血小板表 面重要 的胶原受体 , I P I是 能介 导血小板 与胶原 的初 期黏 附 , 生信 号转 产
导 , 高整 合 蛋 白 受体 亲合 力 , 起 血 小板 聚 集 和 血 栓 形 成 。 抑 制 G V 功 能 可显 著 抑 制 胶 原 诱 导 的 血 小 板 黏 附 、 提 引 PI 聚 集 和 血 栓 形 成 , G Ⅵ 已成 为研 制 新 型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的 主 要 靶 点 。过 去 几 年 中 , 血 小 板 和 胶 原 相 互 作 用 的 研 故 P 对
Ab ta t src
pae t l o rti V (GP I sam jr eetrfr ol e nt l e t uf e t da ste l l y poe I teg c n )i a cpo lg no epa l r c .I meit V or oc a h te s a eh
i i a lt ltc ntc t o lg n,g nea e nta el lrsg al n r a este a fni fi tg i e e t ,a a s s nt lpa ee o a twih c la e i e r t si r c lua i n s,ic e s f t o ne rn r c por nd c u e h i y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
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急性脑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
老龄化呈逐年上升趋势。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膜
糖蛋白是血小板表面的关键受体,在血栓形成发生时发挥重要作用。
因
此探究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急性脑
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和开展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
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治疗方案。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选取入院确诊为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
作为实验组,选择身体状况基本相似、未患有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人作为
对照组。
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血小板数量、平均血小
板体积等参数,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
数的关系。
4. 研究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可以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脑血栓形成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可
以为急性脑血栓形成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5. 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研究可以深入理解急性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临床证据,同时也可为其他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P糖蛋白与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P糖蛋白与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玲;刘国卿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通讯》
【年(卷),期】2004(021)003
【总页数】1页(P6)
【作者】刘玲;刘国卿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药理教研究室,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2
【相关文献】
1.血小板膜糖蛋白与凋亡相关联的研究进展 [J], 马娜;张凤;戴克胜
2.P-糖蛋白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J], 王树滨;杨纯正
3.P糖蛋白与细胞凋亡及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 [J], 刘玲;何玲;刘国卿
4.抑凋亡蛋白Survivin及P-糖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骨肉瘤化疗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J], 李伟;贺艳;张世权;刘安庆;郝淑芹
5.肺癌组织P-糖蛋白表达与原位细胞凋亡、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J], 张百红;姜宁西;邢传平;刘斌;李天真;张红;岳红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血小板膜糖蛋白与凋亡相关联的研究The research of Platelet MembraneGlycoprotein Associated withApoptosis研究生姓名: 马娜指导教师: 张凤学科专业: 内科研究方向: 血栓与止血论文工作时间: 2013年 12月至2014年3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本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已经获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本论文撰写中所引用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时已在论文中给予特别标注和明确说明。
对本论文的实验研究以及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帮助和建议等贡献的其他人士,也已作了致谢说明。
本人完全理解本声明的法律责任,以及所涉及的结果将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的共享声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条例》,本学位论文,题目:血小板膜糖蛋白与凋亡相关联的研究,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职务作品,得到蚌埠医学院相关部门科室的物质技术和经费支持,因此,本学位论文的著作权由研究生,导师和蚌埠医学院三方共同享有,均享有署名权和使用权等权益;本学位论文成果归属蚌埠医学院。
根据国家学位授予条例,学校对本学位论文有使用权,包括保存本学位论文;因教学和科研的目的,保留在图书馆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根据国家规定将本学位论文送交国家有部门保留和使用。
学校在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时,应保障研究生和导师的署名权等权益。
研究生和导师在公开发表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时必须保障学校的署名权等权益,即在发表论文时蚌埠医学院及相关部门科室应署名为作者单位。
声明人完全理解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一、中文摘要 (1)二、英文摘要 (2)三、论文正文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9)3 结果 (12)4 讨论 (15)5 结论 (20)6 参考文献 (21)四、致谢 (25)五、附录附录A 常用试剂配制 (26)附录B 个人简历 (27)附录C 综述 (28)血小板膜糖蛋白与凋亡相关联的研究中文摘要血小板凋亡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凋亡是体内血小板维持自身平衡的一种途径。
研究发现许多物理和化学因素都会引起血小板的凋亡,表现为: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去极化、磷脂酰丝氨酸(PS)的暴露、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家族的表达、血小板形态变化与微颗粒(MP)的释放、细胞骨架蛋白的裂解等。
关于引起血小板凋亡的因素与指标人们了解颇多,但对于血小板膜糖蛋白是否参与血小板凋亡并如何介导该过程的研究则相知较少,血小板膜表面有丰富的膜糖蛋白或受体,如GPⅠb-Ⅸ-Ⅴ复合物、GPⅡb/Ⅲa、PAR1受体、ADP受体、P-选择素等,并非所有蛋白或受体都参与血小板凋亡过程。
本实验研究发现抗血小板膜表面GPIbα单克隆抗体,SZ-2、AN51抗体能够作为一种微弱的刺激,通过结合血小板膜GPIbα,时间依赖性的诱导ΔΨm去极化、bak和bad表达量增加、bcl-xl、bcl-2和caspase32kd 表达量减少最终导致血小板凋亡,为在研究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及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血小板,凋亡,膜糖蛋白,受体、抗血小板抗体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Associatedwith ApoptosisAbstractPlatelet apoptosis is the focus of study in recent years, which can be induced by multiple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imuli with m arkers of apoptosis, that include depolarization of mitochondrial inner membrane, exposure of phosphatidylserine, expression of pro-apoptotic and anti-apoptotic proteins of Bcl-2 family, activation of apoptosis executioner caspase-3, platelet shrinkage, fragmentation to microparticles. While there’s relatively fewer studi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and platelet apoptosis. Platelets are full of abundant membrane glycoprotein or receptors , such as GPIb-IX-V complex、GPIIb/IIIa、PAR1 receptor、ADP/ATP receptor、P- selectin etc, and not all of the proteins or receptors are involved in the platelet apoptosis. In this experiment, a new kind of murine anti-glyprotein (GPIb) monoclonal antibodies, SZ-2 、AN51 time-dependent in duce ΔΨm depolarization, 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bak and bad, de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bcl-xl and bcl-2, which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udying th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cytopenia.Key words:platelet,apoptosis,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receptors, anti-platelet antibodies引言细胞凋亡,又称为“程序性的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通过凋亡方式清除破坏的或“不想要”的细胞。
自1972年Kerr[1]等三位科学家首次发现凋亡现象以来,凋亡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有核细胞,随后经过20多年的研究,才逐步涉及无核细胞,乃至无核的血小板(1997年)[2]。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止血与形成血栓,修补破损的血管,一旦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发生异常,将导致一系列血小板相关的疾病。
血小板的寿命平均为7~14天,体外保存平均为3-5天,血小板凋亡的研究,不仅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细胞核在控制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主导作用,也为如何延长血小板体外储存时间与生理功能方面的研究掀开崭新的一页。
血小板尽管没有细胞核及核DNA,但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及线粒体mRNA,能够进行蛋白合成和能量代谢,表现出类似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线粒体在血小板凋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血小板凋亡的形态学上的改变与有核细胞凋亡保持一致,包括:细胞皱缩、胞膜起泡、伪足生成、凋亡小体脱落和PS外翻。
最初认为这些改变是血小板活化引起的,直到1997年[2]以后才研究发现这些形态学改变是由凋亡引起。
除形态学改变外,血小板凋亡指标还包括: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去极化、磷脂酰丝氨酸(PS)的暴露、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家族的表达、微颗粒(MP)与细胞色素C的释放、细胞骨架蛋白的裂解等。
研究发现,许多物理和化学因素都会导致血小板的凋亡,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抗体[3]、血小板膜糖蛋白GPI bα受体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结合[4]、凝血酶[5]、胶原、二磷酸腺苷、钙离子载体A23187[6]、血小板储存条件[7]、温度变化(低温或高热)[8,9]、病理性的剪切力[10]等。
同时,也多篇文献报导,血小板凋亡事件参与了机体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征(ITP)[11,12]、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SS)[13]、尿毒症及血液透析[14]、疟原虫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15,16]等。
上述刺激主要通过内源性或外源性途径开启并完成了了血小板凋亡之路。
关于引起血小板凋亡的因素与凋亡指标,人们了解颇多,但对于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凋亡之间联系的认知相对较少,血小板膜表面含有丰富的膜糖蛋白,但哪些蛋白参与血小板的凋亡并通过怎样的信号通路激活血小板最终诱导血小板凋亡则需要更多的研究。
血小板膜糖蛋白(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即血小板膜表面蛋白质通过连接大量碳水化合物支链而形成糖蛋白,这些糖蛋白不仅在维持血小板的形态及完整性中至关重要,同时也构成了血小板的各种受体,使之在血小板的粘附、聚集、止血和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小板膜糖蛋白是血小板膜内、膜表面及血浆中特定的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成分,可分为质膜糖蛋白和颗粒膜糖蛋白,前者主要包括GPIb-IX-V、GPIIb/IIIa、GPIa/IIa 等,后者包括CD62P和CD63。
其中与血小板凋亡事件密切相关的膜糖蛋白有G PIbα、GPIIb/IIIa、PAR1受体、ADP受体、胶原受体等(如图1),总结以往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凋亡之间关联的实验研究如下:一、GPIbαGPIbα、GPIbβ、GPIX和GPV4种不同的亚基以2:2:2:1的比例组成GPIb-IX-V复合物,复合物中的这四种蛋白属于富含亮氨酸基序的家族。
每个血小板上约25000个GPIb-IX-V复合物,主要分布于血小板的表面,极少数位于开放管道系统(OCS)。
GPI bα(CD42b,分子质量140ku,位于17 号染色体上)与GPIbβ(CD42c,分子质量42ku,位于22 号染色体)以二硫键相连构成了GPIb,GPIb又与GPIX(位于第3 号染色体上)以1:1的比例组成复合物,GPV(位于第 3 号染色体上)以1:2的比例参与复合物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