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必求本(本科内经选读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病必求本

黄帝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指治疗疾病时需寻找发病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治疗,是临床疗效的保证,作为一种治疗原则,指导了几千年来的中医医疗实践,也是中医学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中医温和且贴近人民生活的治疗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巧妙结合“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找出疾病之根本。

治病,包括治已病和治未病,“正治”与“反治”。告诫医者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要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宜采取针对疾病根本原因确定正确的治本方法。是几千年来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一直遵循着的基本准则。疾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病机的变化,必有其关键所在,疾病症候虽然繁杂,也必然有其主次真假之别。即是表明中医在辩证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或矛盾之主要方面,寻求疾病的根本所在。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到多数的疾病临床表现与其本质是一致的,然而有时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时则与其本质不一致,出现了假象。为此,确定治疗原则就不应受其假象的影响,要始终抓住对其本质的治疗。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此皆属正治之法。大凡病情发展较为正常病势较轻,症状亦较单纯的,多适用于本法,如风寒外感病人,用辛温解表法即属正治,胃寒而痛者,用温胃散寒法,即为正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就

是以热治热,以寒治寒。前者用于阴寒之极反见热象,即真寒假热的患者;后者用于热极反见寒象,即真热假寒的患者。二者治疗的实质仍然是以热治寒,以寒治热。即为反治。

诚如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认为:“经日:治病必求于本。本为之根也,源也。世未必有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经也。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同时又指出人体:“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有思虑伤脾,脾虚不能统血而矢出者;有思虑伤脾,脾虚不能消谷而作泻者。此皆以回护中气为本,勿治其标。

《黄帝内经》谈到,阴阳、内外、先后、寒热、上下、清浊……是对立的,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所以,“治病必求于本”必与“标”相联,如何辨别“标”与“本”才是治疗之精髓。

如何划分“标”与“本”?不同病症,中医认为有不同的“标”和“本”。如以正气和邪气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以病位内外而言,病在内脏为本,病在躯体为标;以发病先后而言,原发性疾病为本,继发性疾病为标。求“本”是我们必然的过程,治“标”则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也得分轻重缓急、掌握标本先后。“急则可先治其标,缓则必当求其本”;有时又可“标本兼顾”。如病人出现大出血、高热、休克时,这些症状虽然是标,但如不及时处理,可危机生命,这时就必须先治其标,后治其本。首先解除这些症状,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考虑治其病本,治标可以应急,治本方能长治久安,这

就是《内经》所言的“标而本之”。

现今临床对“治病求本”的认识主要是指治疗某些疾病时,必须要寻求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也正是辨证论治的根本原则。把“治病求本”的正确思想准确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升医疗质量,提高中医药疗效,坚持“治病必求于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