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题

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题

[案例]31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

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

我没有直接说不能。

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

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

”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

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

”我惭愧极了,过去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

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资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资讯。

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32《请善待学生的评价》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检测开展改革,在检测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

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

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

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

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

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做法。

案例分析心理学教育学(3篇)

案例分析心理学教育学(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而教育学则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使得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在课堂上,小明很少主动发言,与同学交往也不太积极。

经过观察,班主任发现小明有以下特点:1. 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挫败感;2. 在面对困难时,缺乏自信,容易放弃;3. 亲子关系紧张,父母期望过高,导致小明心理压力较大。

针对小明的特点,班主任决定运用心理学方法进行干预。

三、案例分析1. 心理辅导班主任首先对小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发现他在面对新知识时容易产生挫败感。

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采用以下方法:(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小明感受到关爱和尊重;(2)针对小明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他的自信心;(3)鼓励小明多参加课外活动,丰富他的生活经验,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2. 家庭教育指导针对小明亲子关系紧张的问题,班主任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提出以下建议:(1)降低期望值,关注小明的进步,而非仅仅关注成绩;(2)多陪伴小明,了解他的内心想法,给予关爱和支持;(3)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3. 团体辅导班主任组织了一次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团体辅导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中,小明逐渐敞开心扉,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四、案例分析总结1.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运用心理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 教师在运用心理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3)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本案例中,班主任通过运用心理学方法,成功地帮助小明提高了自信心,改善了亲子关系,促进了他的全面发展。

心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心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心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自尊心的培养背景描述:小明是一名初中生,虽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他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他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出色,常常因此而感到自卑。

为了帮助小明建立自尊心,心理教育教师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分析与解决方案:1. 创设成功体验:心理教育教师组织一项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表现出色。

小明在这个活动中展现了他出色的领导才能,获得了其他同学的赞赏和尊重。

通过这样的活动,小明得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自信。

2. 激发兴趣:心理教育教师了解到小明对音乐有兴趣,于是邀请他参加学校合唱团,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小明在音乐方面展现出天赋和潜力,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增强了自尊心。

3. 赞美和肯定: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平时,心理教育教师都积极赞美小明的努力和进步。

这种肯定有助于激发小明内在的自信心,提高他对自己的评价。

案例二:压力管理背景描述:小红是一名高中生,由于学业压力与人际关系的挑战,她常常感到焦虑和压力过大。

为了帮助小红有效管理压力,心理教育教师采取了以下方法。

分析与解决方案:1. 教授压力管理技巧:心理教育教师向小红介绍了一些压力管理的技巧。

例如,鼓励小红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并找到恰当的方式来应对学习上的困难。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小红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减轻焦虑。

2. 帮助寻找支持系统:心理教育教师鼓励小红与朋友、家人和老师沟通,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感受。

这样的支持系统能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小红减轻内心的负担。

3. 鼓励运动和放松:心理教育教师向小红介绍了身体活动对于缓解压力的重要性。

他建议小红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并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等,以放松身心,减少压力。

4. 提供心理咨询:对于小红的情况,心理教育教师认识到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他向小红的家长提供了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联系方式,以便小红能够得到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以上方法,小明和小红在心理教育的帮助下,逐渐克服了自卑和压力,建立了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取得了学习和成长上的进步。

案例分析_教育心理学(3篇)

案例分析_教育心理学(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一个十岁的男孩,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可爱,但在学习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动力不足。

尽管父母和老师都对他寄予厚望,但小明在学习上总是提不起兴趣,成绩也一直徘徊在中游水平。

为此,小明父母和老师都非常苦恼,希望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小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

二、案例分析1. 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学习;外在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的影响,如家长、老师等对学习成果的认可。

2. 小明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1)内在动机不足:小明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外在动机不足:家长和老师对小明的期望过高,给予的压力过大,使得小明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3)学习环境不良:小明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不浓厚,同学间互相攀比,导致小明产生焦虑心理。

3. 激发与培养小明的学习动机策略(1)激发内在动机①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激发外在动机①适度奖励: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小明适当的奖励,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

②关注进步:家长和老师应关注小明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

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环境中学习。

(3)改善学习环境①加强班级管理:教师应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组织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案例总结通过分析小明的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激发和培养小明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五篇范文)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五篇范文)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全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全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全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全1. 身体不适对学习的影响小明是一名初中生,由于前段时间经常熬夜学习,他出现了失眠、头痛等不适症状,导致他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成绩都下降了。

心理评估:小明的身体不适主要是由于熬夜过度造成的,这种状况下,身体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他在学习中的状态和成绩都会有所下降。

教育干预:针对小明的状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干预方式,帮助他恢复正常状态:1.1. 指导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熬夜1.2.建议他多进行户外运动和适度锻炼,有助于缓解身体疲劳和紧张情绪1.3.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调整身心状态。

2. 压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小王是一名高中生,由于各种考试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他开始变得焦虑、紧张,甚至出现了不想上学和失眠等问题,这对他的学习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心理评估:小王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和家庭,状况有些严重,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以帮助他缓解压力。

教育干预:针对小王的状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干预方式,帮助他缓解压力:2.1.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分析和应对各种压力来源2.2.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2.3.在学习方面提供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调整学习兴趣和目标。

3. 自卑心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小李是一名小学生,他在学习和交际方面都相对较差,导致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了怀疑和自卑,这对他的学习和心理状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心理评估:小李的学习和社交习惯比较差,缺乏自信心,需要提供一定程度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教育干预:针对小李的状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干预方式,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3.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提升自我感受3.2.鼓励他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提高自身能力和自信3.3.提供适当的自我反省和改进方案,帮助他逐步改变坏习惯和提升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关注学生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个体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心理干预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发展出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出现了明显的情绪低落和自卑感,没有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成绩下降明显。

他的父母感到很担心,决定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问题分析:从描述来看,小明可能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无助感、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等。

这种情绪和行为变化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他恢复正常。

干预策略:1.初步评估:心理辅导师应与小明进行初步的面谈,了解他的个人情况、学习状况以及最近的情绪变化,以评估其抑郁症的程度和类型。

2.建立信任关系: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需要与小明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通过倾听和理解,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减轻他的焦虑和抑郁感。

3.情绪管理:帮助小明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4.认知重建:通过认知重建,帮助小明改变消极的观念和想法,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正反馈和引导,帮助他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5.家庭支持:鼓励小明与家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和沟通,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心理辅导的过程,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

效果评估: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需要定期评估小明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情况。

通过与他的互动和观察,判断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小明的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支持。

结论:通过心理辅导的综合干预,可以帮助抑郁症学生恢复情绪和学习能力。

关键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开展有效的情绪管理和认知重建,同时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案例二:学习焦虑学生的压力缓解案例背景:小芳是一名高中生,最近在备战高考期间出现了严重的学习焦虑。

她经常感到紧张和压力巨大,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doc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doc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 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的焦虑症状小明是一名七年级学生,最近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如失眠、食欲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等。

他的家长十分关注这些问题,并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身体并没有任何问题。

家长便来找我进行咨询,希望我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与小明的谈话,我发现他一直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害怕在学习和生活中失败。

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但他一直为了维持这种状态而压力过大。

我认为他需要学会对自己设定适当的目标,并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应该放松心态,同时可以采用适当的放松训练帮助他减轻压力。

我建议小明和他的家长一起制定一个计划,帮助他逐渐学会放松自己,放宽对自己的要求。

同时,我也向他的父母建议他们给予小明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以减轻他的焦虑症状。

案例二:小刚的学习困难小刚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最近在学习中出现了困难。

他的家长非常关心他的学习情况,询问他的老师和同学后发现,小刚的成绩开始下滑,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无法完成作业等问题。

他的家长怀疑小刚患上了ADHD(多动症)。

我进行了针对小刚的一系列评估,发现他确实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并把这个情况告知了小刚的父母和老师。

我建议他们采用多种策略来帮助小刚,如加强睡眠、饮食注意等生活习惯,制定学习目标,建立规律的学习习惯,并采用一些注意力训练方法。

我也向小刚的家长建议他们在家中为小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和支持,小刚的学习和认知能力都有了提高。

他的家长和老师也更加了解他的特点,并采取了更多有效的措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案例三:小文的自卑情绪小文是一名五年级学生,最近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情绪。

她非常缺乏自信心,总是试图隐藏自己的不足。

她甚至开始逐渐远离平常喜欢的活动和好朋友,变得愈发孤独。

她的父母十分担心,希望能找到适当的方式帮助她缓解情绪。

我首先对小文进行了评估,发现她的自卑感来自于自己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以及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太友好。

《教育心理学》优质教研案例

《教育心理学》优质教研案例

《教育心理学》优质教研案例案例一:研究动机激发背景在一所中学中,学生们对数学研究缺乏兴趣,成绩普遍较低。

目标通过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提高数学研究兴趣和成绩。

策略1. 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了解每个学生的研究风格和兴趣,并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

2. 实施奖励机制:设立研究目标,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以增加研究的动力。

3. 创设互动研究环境: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互动研究形式,增加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参与度。

4. 利用科技手段:运用数学研究软件、在线资源等科技手段,提供多样化的研究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效果经过一学期的实施,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明显提高,成绩也有所提升。

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案例二:情绪管理培养背景某高中学生在研究和生活中情绪波动较大,影响了研究效果和人际关系。

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研究效果和人际关系。

策略1. 情绪认知训练:引导学生的情绪,研究辨别不同情绪并进行合理表达。

2. 情绪调节技巧培养: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情绪。

3. 情绪管理策略指导:指导学生制定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如积极应对挫折、寻求支持等,以应对不同情绪状况。

4. 情绪管理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情绪波动减少,研究效果和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学生们更加冷静地应对研究和生活中的各种情绪,与他人的交往也更加和谐。

以上是两个优质教研案例,通过实施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研究动机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推动其全面发展。

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3篇)

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某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五年级(2)班,共有学生40人。

该班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以下问题:1. 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愿主动阅读。

2. 学习习惯不良:部分学生存在抄写、错别字等现象,书写不规范,阅读速度慢。

3. 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成绩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

三、教育心理学在案例中的应用1. 学习动机理论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针对本案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组织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设置目标,明确方向。

教师应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

(3)评价反馈,强化动机。

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肯定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学习策略理论学习策略理论强调学生应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本案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授学习方法。

教师应教授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总结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3.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影响。

针对本案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学生认知特点。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育心理学”教学案例(浙师大教育心理学课程材料)

“教育心理学”教学案例(浙师大教育心理学课程材料)

“教育心理学”教学案例(浙师大教育心理学课程材料)《教育心理学》教学案例案例1:李小辉怎么了(学习动机)早上九点,“滴――”第二节上课铃声还未止,高二(1)班班长就急冲冲地跑进办公室,着急地说:“报告老师,李小辉又不见啦。

”寻找李小辉,已经成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他已不知多少次把李小辉从球场、马路、游戏厅“请”回来。

每次李小辉都痛哭流涕,信誓旦旦再也不逃课了,但他的每次誓言都落空了。

一提起李小辉,数学老师就不由得提高嗓门:“那孩子,根本是神经病!哪次作业好好做了?别的同学交的是本儿,他可好,一张纸!背面还有语文笔记!上可不是打瞌睡,就是发呆,提问答非所问,哪个同学不是笑掉大牙?上次考试该答题的地方打满草稿,还画了个哭泣的小人。

这次考卷除了选择题,什么都没写,角落里蚊子腿一般的几个小字:‘老师对不起,我病了,头很痛,请不要给我零分。

’”语文老师拿出李小辉的作文,只见上面字迹非常潦草。

有一篇题目叫《我最讨厌的一件事――上学》里面写道:“??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把书扔进高压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摔,送入转炉,烧成灰,最后为它拍张照,留作幸福的纪念!”李小辉的母亲何女士也是一所中学的教师,年年带出三,年年出好成绩,可是一提到自己的儿子,却一筹莫展:“实在不好意思,我教别人的孩子一套一套,怎么教自己的孩子一点法子也没有呢?他上小学时可听话了,一放学就做作业,从不出去疯。

一上初中怎么成了那个样子?多好的学校,人人都羡慕。

小学毕业,班里只保送了他一个,他怎么就不知道珍惜?我和他爸老跟他讲,小辉你可得争气,回家咱们多自学,上课努把力,不也能跟上去吗?他说什么,没用,人人都比我强,我怎么也争不到第一,努力有什么用?”李小辉说:“在教室里,我一分钟也呆不下去了。

”但据同学们说:“其实李小辉在小学连续三年评上了三好学生,当时在全市的竞赛中也获过奖。

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

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3: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一、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任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个两字再也没有混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依据?答: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个学生叫肖扬,他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兴奋性”气质特征。

在备课和上课时,我都要考虑怎样“对付"肖扬,采取”“以忙制动,以动制才”等教法。

根据他反应快、愿意表明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对别人的发言发表意见,还培养她动手记笔记、做实验的能力,让他在课堂上“忙”的不亦乐乎,于是他“就范了”。

例如,有一节“基础训练”课,其中有一篇短文讲到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个为什么,还特别喜欢自己去专研,找出问题的答案;十一岁就发现声学的振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

课堂上,我先问“谁能利用自己的文具,个大家演示一个振动发声的实验?”许多学生相觑,束手无策。

只见肖扬晶亮的眼睛滴溜一转,拿出一把用断锯片磨成的小刀,插在可做的木板缝里,经老师同意后,他用手指使劲一压,锯片来回震荡,嗡嗡作响。

这个实验,获得了同学的称赞。

我因势利导:“我们要像肖扬一样,动脑动手,但‘动’是为了学习好。

”肖扬很高兴,感到这是老师对他的鞭策。

当然,课堂上老师不能光顾肖扬一个。

在肖扬演示后,我就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性”学生发表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实验说明的道理,让机灵沉静又稳妥内向的“安静型”学生找一找打架发言的长短得失。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只有当学生心理健康时,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因此,本文将通过一些案例来分析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案例一:情绪调节困难小明是一个初中生,平时成绩不错,但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他的表现突然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他对学习缺乏兴趣,经常游戏过度,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激动,甚至与同学发生了争吵。

同时,他也很少和家人沟通,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玩电脑。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们应该如何帮助他重新掌控自己的情绪呢?首先,我们需要通过与小明交流,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和情绪状态。

然后,针对他的情绪问题,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比如,给他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加强他的情绪意识与情绪管理能力。

另外,老师也可以引导小明尝试一些别的活动,如参加运动、听音乐、画画等,让他能够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其他方面,缓解负面情绪。

案例二:自闭症小明是一个有自闭症的学生。

他经常表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社交行为,如追赶旋转、冗长独特的对话,以及在情感表达和沟通上的困难。

他对变化非常敏感,会出现焦虑和适应困难。

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种特殊儿童的需求和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和支持。

比如,给他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建立愉悦的情感体验,让他尽快适应新事物。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和绘本等方式来加强与他的沟通交流,使他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老师还需要针对他的行为特点,制定一些目标和计划,比如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技能训练等方式来帮助他改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案例三:学习焦虑小张是一个初中生,成绩一直不错,但是最近他开始出现学习焦虑的症状。

他经常担心自己无法达到家长或老师的期望,经常感到内心不安,情绪低落,睡眠出现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如何帮助他缓解学习压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他内心的压力和情感体验,让他确认自己的优点和能力,避免因为追求完美而过分压抑自己。

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题

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题

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题篇一:1.经典辅导员工作案例30题+分析+答案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

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案例问题事件1】尉重迟,国贸0816班学生。

他的朋友很多,自制力较差,爱跟着大伙儿一块玩,就这样,过度贪玩和对大学生活的无计划性,导致他在大一一学年里,有5门以上的课程出现了挂科且补考未通过的现象,以至于,他必须留级,以补足大一的课程。

大二第一学期开学时,尉重池得知自己将要留级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曾多次找到我,希望学院能再给他一次机会,并立下保证。

但学校的原则不能改,况且留级并不说明永远就比其他同学低一级,通过努力,仍有回到原来班级的可能。

因此,我特意找到他,通过深谈,好好地与他将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这次留级的结果的确很让人遗憾,但也不必为此而灰心,如果补足了之前落下的课程,还是有机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年级的。

于此同时,我也在做家长的心理工作,孩子虽然在第一学年里贪玩,耽误了学习,但这不能说明他已不可救药了,如果家长与老师好好配合,一起给予其希望与动力,重新回到原来的年级还是很有希望的。

大二一学年里,尉重池也在积极配合老师家长的指导,在原来班级同学的帮助下,补足了大一落下的课程,重新回到了原来的班集体当中。

虽然高职学生对就业难的现状都有较清楚的认知,个人的调适能力也比较高,但是大部分学生由于不太了解就业渠道和就业,所以他们一般持一种消极等待的态度。

【案例问题事件2】王怡,国贸0810班学生。

她的基础并不差,大一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集、宿舍中与同学们的关系也相处得很融洽。

而然,就在大二上学期时,她开始多次出现因周末回家,赶不上回校车次而请假的情况。

作为辅导员,我开始对此产生警觉。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1.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在学业和社交方面都有一些困难。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担忧。

问题分析:小明的学业和社交困难可能是由于缺乏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

他可能需要接受一些学习和沟通方面的培训。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提供小明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的辅导课程,同时鼓励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通过关注他的学习和社交进展,可以帮助他逐步克服困难。

2.案例背景:小红是一个小学生,她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尤其是在考试前。

她的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问题分析:小红的焦虑和压力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和自信心不足。

她可能需要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帮助小红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技巧。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需要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她建立积极的心态。

3.案例背景:小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却总是考不好。

他感到很沮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问题分析:小华的学习困难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或者学习动机不足。

他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华提供学习方法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关注他的学习进展,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4.案例背景:小李是一个小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问题分析:小李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学习环境的干扰等。

他可能需要学习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李提供专门的注意力训练课程,帮助他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调整课堂环境和学习内容的方式,减少干扰和提高他的学习效果。

5.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优秀,但是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显得有些内向和害羞。

问题分析:小明的内向和害羞可能是由于社交不熟悉和自信心不足。

他可能需要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理论案例分析(2篇)

教育心理学理论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之一,它强调了认知发展在个体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概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个体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思维具有直观性和直觉性。

2. 前运算阶段(2-7岁):个体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但思维仍然具有直觉性和自我中心性。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个体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思维仍然依赖于具体的事物。

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个体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适应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例如,对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教师应注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对于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2.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中建构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开学第一周,琼斯先生试图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

他说:“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会叫你回答。

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手吗?”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

案例2:刘易斯女士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

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讲不能参加野营活动。

”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住院。

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成。

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妈病了。

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们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

她没有交作业,所以不能参加野营。

”案例3: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格诗人。

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

”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

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

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问题:1.案例三中的学生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2.对比三个案例,解释哪个或那些案例涉及行为的、认知的、社会的、道德的或者生理发展的两难困境,并具体描述这些困境.我的看法:1、案例三中的学生的表现与它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见不得别人好,也就是说妒忌心强。

而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

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只发生在小的差距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

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2、三个案例中依次讲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3: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

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

其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

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

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

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

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

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

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

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

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7: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少部分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哪些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10: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

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

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

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

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

“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

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

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

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

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

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