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2含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冲刺 专题17.2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二(含解析)(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冲刺专题17.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二(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冲刺专题17.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二(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冲刺专题17.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二(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16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二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房玄龄,生而为宰相水鹿初唐的天空,星光灿烂。
在后人看来,这些光芒属于魏征、王珪、尉迟敬德、李世勣……一个个激情张扬的人。
他们思考、磋商、争辩,挺直了脊梁建功立业,做人成事。
然而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最容易骄傲不服气,碰撞成灾难性的内斗和党争。
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
这个人,就是房玄龄。
他总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总是不吭声地隐忍委屈。
皇亲李神通攻击过他,重臣萧瑀攻击过他,“第一宠将”尉迟敬德也攻击过他,眼看都要变成朝里的“出气筒”了,可他还是和没事人一样。
他简直天生是给李世民做宰相的。
有一次房玄龄得了重病,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访有好处,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访也就没什么用了。
”有人将这话挑唆到房玄龄那里,房玄龄对此的反应是——见到那个随众来探访自己的小官吏时,笑着调侃一句:“你都肯来看我,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房玄龄还是出名的“怕皇帝”者。
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们一样,经常拿房玄龄当“出气筒”,越用越顺手。
房玄龄照例不争辩、不顶撞,逆来顺受,道歉了事。
有人因此讥讽老房“没骨气”,尤其是他身边还有傲骨铮铮的魏征作对比。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二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二模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闵行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3—27 题。
(13 分)清心亭记元·吴旭①清心亭者,广陵蒋公安道所筑也。
公自至正六年春出宰来安⑴,越明年人和岁丰,废坠悉举。
县治之前,旧有官地一亩,为豪家侵据,人无敢理之者,公因询耆老以复之。
于是薙榛莽,浚砂砾。
深仞有奇,泉脉随应,环甃以石⑵,波光云影,上下相映。
植槐柳于四旁,种莲芡茭菱于其中。
即池之隙地,筑亭三间,朴而不雕,高明严巩。
②公退之暇,焚香静坐,徘徊徙倚,消遣世虑。
或载酒肴,集僚友于其上。
树荫蓊郁,禽声左右,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宴酣之乐,人见其有欧阳公遗风,号公为小醉翁焉。
亭成而未名,邑民请以小醉翁扁之。
③公曰:“不然,此非吾志也。
居仁不才,奉天子命出宰是邑,民之休戚系焉。
夙夜祇惧⑶,虑弗治为怀。
矧来安素称难治,每听政之际,牒讼倥偬⑷,工役劻勷⑸,簿书期会之冗,赋役出纳之繁,剸之理之⑹,百事丛脞⑺,骚吾心,拂吾耳,幸不为物所忤而败事。
则退席于斯亭之上,屏其视听以怡吾神,以静吾虑,逍遥徜徉,洞达古今。
学校思欲兴之,田野思欲辟之,善良思欲安之,强暴思欲去之。
户版何道以增之,词讼何道以简之。
鼠窃狗偷,四境弗靖,欲防御以弭之。
重科厚敛,贫富不齐,欲设法以均之。
此皆所以致吾之思也。
凡事物之来,意有未诚,则不能与民相感,故憩于斯亭之上,思有以清吾心焉。
夫醉翁亭者,欧阳公寓一时游观之乐,非政治之所先。
斯亭匾以清心,不亦可乎?④众皆曰:然。
求旭文以记之。
旭因曰:“子尝闻清心之说乎?夫心者,神明之舍,五官之主也。
彼流其情,而乱于气。
与夫端若槁木,块若死灰,皆不知清心之要者也。
吕氏曰:当官者,要以清心省事为本,公兼得之矣。
盖公之心,湛于止水,岂待登斯亭而后清哉?特以自警耳。
”尝读包孝肃公“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之句⑻,未尝不叹慕其政事文章之美,今幸获身亲见之,因为之记,且颂是诗以质焉。
注:⑴来安:县名,在今安徽省。
2017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ppt (1)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 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 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 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 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 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 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 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 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金题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的关系进 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 岁辞世,较常人已是高寿,但却让世人有万般不舍。对先生 而言,他又何尝舍得,对祖国,对人民,对科技界,他还有那么多 事要做,有那么多话要说! 这般高龄,为何还执着于祖国的科技发展?“我们这代人为什 么爱国情结根深蒂固,因为祖国受欺辱太深。”2011 年 1 月,先生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深情流露,他的中国梦就是发轫于此。 要让中国强盛、强大,是他的信念,一直激励着他前进,终生未变。 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政府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先生被列 为禁止回国的 35 名中国留学生之一。为此,他曾给周恩来总理写 信求助,经过艰苦斗争,他终于在 1955 年得以乘坐一艘名为“克 利夫兰总统号”的邮轮,踏上归国旅途。那年,先生 37 岁。
[金题 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 材料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章阅读2 Word版含答案
实用类文章阅读02新闻【解题指南】新闻类文本主要包括消息(狭义的新闻)和通讯,消息和通讯都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及身边有价值的事件的报道。
真实准确、迅速及时、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类文本的主要特点。
通讯和特写还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广义的新闻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
新闻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有的新闻有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引题(引标)、正题(主标)、副题(副标)。
引题一般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是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往往是对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导语大多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其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主体是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主干,一般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述,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话。
有的消息没有结尾。
结语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可提出值得读者深思的问题,不一而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梦碎雅典杨明马小林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
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
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
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
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_题型组合滚动练30 语基+语言运用+名句填空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高三总复习苏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题型组合滚动练30(建议用时:20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湍急(tuān)僭越(jiàn)皈依(bān)大梦初觉(jué)B.荫凉(yìn)怯懦(qiè)蛊惑(ɡǔ)潜移默化(qián)C.蓬蒿(ɡāo)虔诚(qián)厮杀(sī)徇私舞弊(xùn)D.绯闻(fēi)包扎(zā)攫取(jué)敷衍塞责(fú)B [A项,“皈”应读ɡuī;C项,“蒿”应读hāo;D项,“敷”应读fū。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妄图在其他生命的遗骸之上建立起文明乐园,而沙尘暴、赤潮、厄尔尼诺以席卷之势迎面扑来,向不可一世的人类发出最后通谍。
B.该品牌沙发融中西文化之精粹,质量上乘,造型现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最近荣膺“长三角市场年度最畅销家俱”的称号。
C.文化臻于成熟的宋王朝携带百余年的积淀南迁,雅正的文化与明秀的山水相逢,杭州从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天堂,她不会随朝代的更迭而褪色。
D.足球市场曾经一度乌烟障气,假球、赌球、黑哨甚嚣尘上,球迷一谈起足球就唉声叹气,说明整个足球体制非得下大力气改革不可。
C [A项,“通谍”应为“通牒”;B项,“家俱”应为“家具”;D项,“乌烟障气”应为“乌烟瘴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2017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模拟考试题和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题(一):梁启超面面观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
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及其广泛,他的著作设计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
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
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竞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
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
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
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人的人格。
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
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文档: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真题真练) 含答案
[考点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
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通用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突破专题5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讲实用类文本探究课件
• 叶企孙一手创建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在1982年恢复了建制。 1984年,在各界的强烈呼吁之下,清华大学物理系正式复系。 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 孙建立铜像并成立“叶企孙奖”基金,在首届授奖仪式上, 钱伟长深情地说:“叶先生一辈子大公无私,视学生如儿女。 他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了 大批科学工作者。我们要把叶先生那种伟大的人格、真正为 国为民的品德继承下来。”1995年在清华大学举行了隆重的 铜像落成仪式。叶企孙先生的铜像安放在门厅一侧,或许, 只有那些已经步入暮年的人才知道,当年,先生就是这样看 着他们的。 • (有删改)
考生答 案1
①叶企孙的伟大人格表现在大公无私、任用贤才,为国家利益而 牺牲个人利益。 ②他为了创建中国的科学事业而奔波几十年,将自己的终身大事 置之度外,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代人所缺乏的,我们要学 习他这种精神。
①看清要求,明确类型。是探究句子含意、标题意蕴还是启示感悟,等 等。
真题解题示范
• (2016·全国卷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一代通儒顾炎武 •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 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 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 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 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 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
第一部分
核心专题突破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2讲 实用类文本探究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突破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绝招20含解析
练备考主打题(2016·安徽省蚌埠市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彭士禄: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是革命英烈的优秀儿子;他4岁成为孤儿,8岁被捕入狱,14岁参加革命;他是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被称为中国核潜艇的“真神”。
他就是彭士禄。
一位为中国核工业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资深院士、杰出科学家!一彭士禄的父亲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母亲是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主任。
3岁时母亲壮烈牺牲,4岁时父亲英勇就义,他成了孤儿.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贫苦百姓们冒着杀头的危险,用鲜血和生命护卫着、养育着这棵烈士留下的根苗.每每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经历时,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炼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
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二1951年,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
他倍加珍惜学习时光.1956年,陈赓将军到莫斯科选了一批优秀学生转学原子能知识.见到彭士禄后问他:“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坚定地回答:“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
"1958年4月,彭士禄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苏联毕业归国。
1958年6月,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列入中央专委的重点项目。
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潜艇核动力研究所只保留少数人员成立471室,任命彭士禄为副主任(组织工作).该室大多数人员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学专业基本都不姓“核”。
于是,彭士禄当起了老师,给大学生开了反应堆物理等五门专业课.多年后,他们全部成了核动力尖兵,不少人成了国内外著名的核动力专家。
在缺乏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的彭士禄主持确立了中国第一艘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设计方案。
设计中,他敢于否定国外破冰船核动力装置工作压力为200大气压的方案,而改为合理的大气压(后破冰船改为130大气压).同时,他还主持了屏蔽电机全密封主泵的研制并取得成功,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70年7月15日下午,彭士禄被紧急召进北京,向中央专委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题库: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 含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坟墓中的旅行威廉·伯克·米勒新闻背景1925年1月,肯塔基州一个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山地青年在其父亲的农场上探寻一个能够吸引游客的大洞穴时,不幸陷入困境。
在那个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块巨石卡住了左脚,动弹不得.人们想尽办法施以援手,还是未能把柯林斯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19天后,饱受折磨的柯林斯惨死在洞穴中。
在此期间,美国报界对此事进行了大量报道。
当时正在《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担任记者的米勒曾冒着生命危险5次进入洞穴,试图帮助柯林斯脱险.以下摘编的便是米勒系列报道中的一部分,它写于柯林斯被困的第5天,并获得1926年“普利策新闻奖".弗洛伊德·柯林斯正在经受着几乎难以描述的折磨,但他对被活着救出去仍然满怀着希望,今晚6点20分我最后一次看他时他这样对我说。
在亲自进到里面之后,我才明白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危急关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能迅速行动起来,但我琢磨出了其中的原因。
我曲着双膝进入洞口,通道的直径大约为5英尺.走完80英尺远的陡坡后不久,前面就是相当平坦的地面。
从这里开始,我不得不像蛇一样蠕动。
地面上每寸地方都是水,没爬几尺远,周身就湿透了。
每时每刻我都感到愈来愈凉,似乎要这样无休止地爬下去,但是,爬了大约90英尺后,我到达一个非常小的隔间,比隧道剩余的空间稍微大一点点。
片刻的喘息之后,我再度开始爬向那个被困者。
脏水溅在我的脸上,周身麻木,但我不能停下来。
最后,我下滑到一个8英尺远的陡坡上。
少顷,我看见柯林斯,于是喊他,他咕哝着应了一声。
手电光照到了一张脸,那张脸上分明写着长时间的痛苦,因为自从周五上午10点钟陷入这里后,在每一个清醒的时刻,柯林斯都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的嘴唇发紫,脸泛白。
我意识到,要使他能活下去,必须采取某种行动。
在我看清他的脸之前,无论如何,我不得不将盖在他脸上的一块油布掀开。
2017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ppt (2)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 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 这部作品放在整个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 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 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 《白鹿原》也应该 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 白鹿原 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 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 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 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第四步:不能忽视相关链接 近年来全国卷考查的传记往往在文末附有“相关链接”,这些 “相关链接”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正文的必要补充,更是解题时不 能忽视的文字。那么“相关链接”往往链接哪些内容呢?从高考命 题以及高考模拟试题来看,主要包括:传主本人的言论、他人对传 主的评价、传主另外事迹的介绍、传记中出现的其他人物的介绍以 及相关背景等等。这些链接的内容往往隐含着传主的形象特点,对 于我们解答相关题目有着重要的作用。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 回到原文,找到题目的对应信息。细读全文可以发现,文中第三段 中说“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然后可 以以此为基点从上下文中寻找关键信息。这里的小说指的是《蓝袍 先生》 ,陈忠实在《蓝袍先生》中表达了要从赵树理、柳青的作品 特色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的愿望;1985 年,他出访泰国, 第四段中明确说他“痛感自己需要……打开自己”。由此即可得出 答案。 答案: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 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 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③他认为自己是在 1985 年 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二)一、(2016·河南省许昌、新乡、平顶山市高三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说,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呦呦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
“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
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全世界数十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两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因疟原虫对氯喹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物,防治疟疾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要在设备简陋和信息渠道不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在失败了190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青蒿素。
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
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
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是2011年度在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
当颁奖词的声音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氯喹类药物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因疟原虫对氯喹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氯喹类药物完全丧失了已有的“抗疟”效果。
B.由于试验的条件艰苦,屠呦呦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获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是,抗疟药物青蒿素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这个大奖,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BC解析:A项,“氯喹类药物完全丧失了已有的‘抗疟’效果”在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D项,“描写细腻”在文中没有体现。
E项,“正因为屠呦呦获得这个大奖,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加因果。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题目“一株小草改变世界”的意蕴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题目语意双关,既指朴实无华的青蒿具有治病救人的魔力,又暗示着屠呦呦对世界的卓越贡献。
②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解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蕴含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概括意蕴时应注意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
“一株小草”表面指青蒿,“改变世界”写出了青蒿治病的效果,也暗示了屠呦呦对世界的贡献,这是深层含义。
本文的题目不仅凸显了文章的主题,还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
3.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发上获得突破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改进提取药物的方法。
①从东晋名医葛洪的有关记载中受到启发,认识到可能在煮沸和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②改用乙醇冷浸法;又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
解析: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的限制信息,筛选关键语句。
经过分析,可知答题区间位于第5自然段,关键语句为“在查阅了……趋于稳定”;最后,整合要点,组织语言,分条作答。
4.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和高度责任感: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以自己的努力和研究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②刻苦攻关、锲而不舍的执着态度:面对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
③不畏风险、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纵然因科研而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仍然不改初衷。
④不居功自傲:获奖后,她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认为这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成绩和荣誉。
解析:探究传主身上的可贵品质,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出主要事件和关键句子。
这些关键句子往往是一些总结性比较强的评价性句子。
重点注意以下句子:“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先概括精神品质特点,再分析具体体现。
综合归纳,可分四条作答。
二、(2016·安徽省六安一中第九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严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家①老子曾经说自己有“三宝”,其中之一为“不敢为天下先”,这当然包含了老子观察世界的独特智慧。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严复,却恰恰愿意“敢为天下先”,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大智大勇。
②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严复开始认真思考中国的出路问题。
在痛彻的民族危机面前,他用中西对比的视野分析了中西方的差异,并认为西方的路径体现了人类进化的潮流,也代表了未来中国的趋向。
③1895年2月,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的文章,对中国失败的原因,他谈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一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这一分析,实则指出了中西历史哲学的重大区别,即在历史发展观上是“好古忽今”还是“力今胜古”;在天道观上是听其自然、委之天数,还是恃之人力、“日进无疆”;他认为中国的历史循环论,就是忽视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质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忽视历史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