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教育学基础重点

教育学基础重点

《教育学基础》考核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①实践性②耦合过程③动力性④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2、教育要素: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的人。

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她/他在实践活动中说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②、学习者: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③、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

3、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工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5、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③、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6、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代表作及其基本观点:①、中国古代无名氏的《学记》,它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②、英国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③、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④、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现在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使教育成为科学;⑤、英国哲学家洛克,他的《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⑥、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弥儿》7、教育学流派:①、实验教育学;②、文化教育学;③、实用主义教育学;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⑤、批判教育学。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和理论体系
-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 现代教育学的新发展和新趋势
二、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 研究心理学和教学设计
- 教育评价和测量
-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育经济学
- 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 教育资源配置和效益评估
- 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 教育经济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四、教育社会学
-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社会化和社会差异
-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
- 学校文化和学生行为
- 教育社会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五、教育法学
- 教育法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学校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责任
- 学校管理和教育法律保障
- 教育法学在教育监督和维权中的作用六、教育技术学
-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 教育媒体与教学设计
- 远程教育和在线研究
- 教育技术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以上是高等教育学科的知识点总结,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改革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记住:此处不能换成“学校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纵向的不同,即不同的历史时期)。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目标、价值观、发展规律、教学理论与方法等方面。

以下是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1.教育的概念和本质:教育是指人类社会通过有意识地进行的活动,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和道德等各方面的潜力和能力的社会过程。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要实现的预期结果。

教育的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3.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是指教育活动所倡导和传承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等。

教育的价值观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有所差异,但普遍的价值观包括人的尊严、自由、平等、民主、进步等。

4.教育的类型:教育可以分为形式教育和非形式教育两种类型。

形式教育是指经过组织、计划和管理的正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非形式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的非正式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指教育活动在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普遍规律。

教育的发展规律包括个体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制度发展规律等。

6.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理论是指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体系,包括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7.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机制的学科,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学习理论对于指导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8.课程与教材: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按照一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学科课程和综合活动课程等;教材是指用于教学的书籍和教学资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作用。

9.教育评价与考试: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和检验的过程,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评价;考试是一种常用的教育评价方式,用于测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观念、历史渊源、理论体系、教育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本文将对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学科,研究对人的思想、品德、心理、身体等各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的学科。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活动的系统性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

教育是一种专门目的的社会现象,是一种人为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而教育学作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从19世纪开始的。

19世纪,欧洲发达国家逐渐建立了现代教育体制,教育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

20世纪,教育学在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不同学说和流派逐渐形成,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学正在不断丰富和深化。

二、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古典主义教育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柏拉图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精神教育,倡导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和公民,他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论。

(2)新教育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教育学成为当时教育改革的先驱。

新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罗素、洛克等。

他们主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关注儿童的自然成长和自由发展,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学,倡导教育改革和革命。

(3)进化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论对教育学的影响开始增强。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对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主张强调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注重教育和社会进化的关系,提倡个体适应社会的教育。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基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等基本问题的学科,它是培养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学科之一。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是教育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它对于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它以科学的态度、系统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和阐释。

教育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科学性、实践性和反思性。

科学性是指教育学是一门基于实证研究的学科,它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

实践性是指教育学是与实际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教育实践的规律和方法。

反思性是指教育学是一门反思人类教育活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教育目标、价值观和师生关系等问题。

二、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是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的核心内容。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中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学科范畴、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概念。

教育学的学科范畴包括教育学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者、被教育者和教育环境等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

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是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的重要途径。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教育学阶段、实证教育学阶段和价值教育学阶段。

传统教育学阶段是教育学研究的起点,它主要关注教育的目的和方法等问题。

实证教育学阶段是教育学研究的突破口,它以科学的态度和实证的方法,研究和揭示教育的规律。

价值教育学阶段是教育学研究的新方向,它以教育的价值观和意义等问题为中心,研究和探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意义。

四、教育学的应用与实践教育学的应用与实践是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的重要内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教育学的性质:综合性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学独立的标志主要有四方面,包括研究对象、概念范畴、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专门机构。

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

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包括教育史,以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为研究对象,任务是研究各历史时期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进程,总结历史经验,探讨客观规律,为解决当代教育问题提供启示与借鉴,并预示其发展方向。

教师知识结构: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指人类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形成或改变人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

此外,教育学还包括诸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只是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非常广泛而深入的学科,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点需要学习和掌握。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它涵盖了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

在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中,存在着许多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涉及到教育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

本文将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

1. 教育学的定义与范畴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包括了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和组织等问题。

教育学研究的范畴包括学生、教师、学校、教材、课程、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各个方面,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教育学主要是指教育的哲学性思考,如孔子的教育思想等。

18世纪开始,教育学逐渐成为正式的学科。

在19和20世纪,教育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教育学更加强调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教育研究。

3.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

其中,教育哲学主要关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观念,心理学关注学习与教育的心理过程,社会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学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

这些理论构成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式来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便深入理解教育现象。

定量研究则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来获取数据,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5. 教育学的实践教育学的实践包括了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管理实践和教育政策实践等方面。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育目的,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领导和管理者需要对学校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和规划。

在教育政策实践中,国家需要制定和实施各种教育政策来保障教育公平和质量。

(完整版)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广义: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狭义: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本主义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古代教育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代表作《学记》(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7世纪以后)--代表《大教学论》(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记》的地位: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末年(相传为孟轲的弟子乐正克所作)。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学家--“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教育学著作。

、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使其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的自我发展能力(五)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下基础(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1)、文化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发展。

(二)、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1)、影响文化的传递(2)、影响文化的选择(3)、影响文化的融合、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三)、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四)、教育具有永恒性、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二)、环境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三)、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四)、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完整版)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学科,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为主要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社会机制等方面。

2.教育学的主要理论2.1 行为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是行为的建立、巩固和调节过程,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塑造和控制。

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等。

2.2 认知主义教育学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个体差异,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

提出了激励理论、定义、学习策略等重要概念。

2.3 发展主义教育学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发展和多元智能。

强调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出了发展阶段理论、情感教育等。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1 实证研究方法采用观察、实验、统计等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教育学假设和推测。

强调客观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3.2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理性推理等方法,对教育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注重逻辑性、理论性和抽象性。

3.3 实践研究方法通过实践观察、教育实验等方法,探索和改进教育实践。

着重于问题解决和社会应用。

4.大学教育学的应用领域4.1 教育教学设计培养教师对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认知,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

4.2 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制定教育政策,规划和管理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4.3 教育评估与研究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进行评估和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5.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教育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教育技术与在线教育的发展将对教育学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学将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

以上是对大学教育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和方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科学。

它涵盖了教育的目的、过程、方法、内容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总结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通常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培养等方面。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包括教学、评价、管理等环节。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策略。

5.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实践活动等,是教育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

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调外部行为的改变。

2. 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如信息加工、问题解决等。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

4.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人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注重学习者的主观体验和自我评价。

四、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指驱使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或外在因素。

2. 学习风格: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偏好使用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策略。

3.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4. 学习成效评估: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量和分析。

五、教育方法论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等方式直接传授知识。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来主动探索知识。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六、教育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提供及时反馈,促进学习。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对教育感兴趣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下面是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1. 教育的定义和目的: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旨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目的包括知识的传授、价值观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等。

2. 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教育的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适应原理和激励原理等。

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和实践法等。

3. 教育的发展和历史: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对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有不同的影响。

现代教育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得到迅速发展,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人们获取、内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5.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育的心理过程。

它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并提供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和方法。

6. 教育评估和测量:教育评估和测量是评价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

它包括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并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

7. 教育管理和领导:教育管理和领导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育机构,并培养优秀的教育领导者。

它涉及管理原理、组织行为和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8. 教育政策和改革:教育政策和改革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并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它包括教育法律、政策制定过程和教育改革的影响等内容。

9. 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研究不同文化间的教育差异和交流。

它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合作。

10.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研究如何满足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的教育需求。

它包括学习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和身体障碍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和理论。

了解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它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教育学基础知识是理解教育学核心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教育学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影响。

教育学的特征包括: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它通过分析教育现象和评价教育成果,为改进和创新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多个学科分支,其中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法学等。

每个分支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教育内容:涵盖了学科知识、技能、文化、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

3. 教育方法: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进行客观评判和反馈,帮助教育实践持续改进。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常见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研究者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五、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帮助教育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引导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

3. 培养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学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思维和专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

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教育学趋势包括:注重个性化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创新教育模式和跨文化教育等。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教育概念: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教育”定义的理解: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教育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形态(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撞门的教育人员、机构以及与性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有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三)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合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原始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

特点:1. 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考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

代表人: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考点三: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私塾不是班级授课)3、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会学校)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性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考点六:教育的功能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本义与现代教育概念的区别2.教育的客体、目的、内容、方法和过程3.教育与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的关系二、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史阶段2.学派:进化论学派、实证学派、批判理论学派、社会重构主义学派、后现代学派3.当代中国教育学的主流学派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1.教育与人的本质及其关系2.教育与生理发展、心理发展、智力发展、道德发展、精神发展的关系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四、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1.教育的价值及其构成2.教育的价值体系:人本主义、民主平等、科学文化、经济发展、国家安全3.价值教育的目标、内涵、方法和策略五、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1.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力资源、社会控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变革、国家发展2.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及其特征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六、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1.教育方法的概念、种类和原则2.教育手段的概念、种类和评价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分类和应用七、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评价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八、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1.教育实验的概念、种类和意义2.教育研究的概念、分类和方法3.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以上内容涵盖了教育理论基础的具体考点和要点,包括教育概念、教育学起源与发展、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教育理论基础的学习和考试备考都具有很好的帮助。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3、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4、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

5、从个人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or教育媒介or教育措施。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引言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常用于培养和发展教育工作者。

本文将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1. 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组织的影响行为,旨在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其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智力、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公民。

2. 教育的类型和层次2.1 教育的类型教育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基础教育: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基本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通常包括小学和中学阶段。

•高等教育:指大学和研究生院提供的教育,旨在培养专业技能和高级知识。

•职业教育:为培养特定职业技能的教育,包括职业培训和技术学校等。

•成人教育:为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教育形式。

2.2 教育的层次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划分:•宏观层面:包括国家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等。

•微观层面:包括学校和教师对教育的实际操作和管理。

3.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3.1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原理、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学等。

3.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评价与测量等方面的内容。

3.3 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技术等。

4.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4.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过程,通过刺激-反应的机制,个体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4.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主动探索和思维过程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5. 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研究衡量和评估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 教育的终身化;2. 教育的全民化;3. 教育的民主化;4. 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一旦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教育学的任务:研究并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发展经历的阶段:1. 萌芽阶段;2. 独立形态阶段;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阶段;4. 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学记》:战国后期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萌芽阶段:中国:孔子《论语》儒家与墨家合称显学。

春秋战国时期,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西方: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理想国》,以培养未来统治者为教学目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除奴隶外都应受教育。

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内容、以音乐陶冶为途径。

最早提出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教育。

独立形态阶段:1.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632.: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人类的艺术”3.卢梭《爱弥儿》:顺其自然,远离社会影响4.康德: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开课,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大学。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5. 斐斯泰洛奇【瑞士】: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6.洛克【英】《教育漫画》:“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知识来自后天。

人人智力天赋平等,都可接受教育主张家庭教育,轻视国民教育7.赫尔巴赫【德】《普通教育学》1806: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

将心理学引入教育;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四段教学法“;《民主主义与教育》8.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发展阶段: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著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著作:1930年杨贤江——编《新教育大纲》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德】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德】狄而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美】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美】鲍尔斯、布迪厄——批判教育学【美】布鲁纳——《教育结构》:结构主义学说、发现法【德】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论【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普及教育“最早在资本主义社会提出。

✓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出现在埃及。

赫尔巴赫的教学理论与杜威的教学理论的差异:1.赫尔巴赫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其教学理论主要有: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

2.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其教学理论与赫尔巴赫的教学理论针锋相对,主要有: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第二章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特殊要求。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

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他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体本位论 18th C—19th C上卢梭、洛克、斐斯泰洛齐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社会本位论 19th C 下赫尔巴赫、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以及人的道德发展。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的基础和可能。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城市与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1.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2.马克思主义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我国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1)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我国的德育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作用。

✓德育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ü在思想政治方面,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无产阶级世界观;ü在道德行为方面,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ü在个性品质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具有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智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形成技能、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传授知识3)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体育是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4)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①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②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③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紧密相连,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的类型:1.按作用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社会发展功能: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经济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2.按作用方向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3.按作用呈现形式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功能观的演变历程:1. 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观;2. 近代教育的发展个体功能观:斯宾塞《教育论》、注重实用3. 现代教育的改造社会功能观:杜威《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4. 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结构与功能、整合、稳定与和谐第三章学校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体现了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