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 、 件发 散 训 练 条
例 4 已知 两 只电阻 为 串联组 合 , 给 出适 当 的 : 请 条件 , 可以 确定 电阻 R R 一2: 。 : 。 3 例 5 现有 一杯 盐水 , : 请选 择 实 验器 材尽 可 能 多 地设 计 实验方 案测 出盐 水 的密度 。 例 4可 以从 四个方 面给 出 已知条件 , 长度 、 如 横 截 面积 、 材料 、 温度 ; 5则可 以有 密度 计 、 平 +量 例 天 筒法 、 弹簧 测力 计称 重法 、 浮法 、 漂 压强计 法 、 连通器 法等 多种 方法 设计 。引 导学 生根据 结论 可能变 化 已
高 学 生 的发 散 思 维 能 力 , 能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 如 何 培 养 学生 的 发 思 维 能 力 , 到 培 养 和 发 展 学 生 能 力 的 有 效 途 径 , 初 中物 理 又 找 在
教 学 中愈 来 愈 重 要 。
关 键 词 : 中学 生 ; 理 教 学 ; 散 思 维 ; 练 初 物 发 训 中 图分 类 号 : 6 3 7 (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2 1 ) 4—0 7 —0 1 7 —5 7 ( 0 2 O 13 2
可判断 。解题时必须 根据可能 出现 的各种 情况 , 行 进 发散思维 , 多方分 析 , 出结 果 。通 过 这类 习题 的训 得
练 , 以提 高学生 思维 的流畅 性 和变通 性 , 可 加强 不 同
类 型 的训 练 , 还可 以让 学生 熟 能生 巧 , 以培 养学 生 的 独 创性 , 提高应 变能力 , 而提高发散思维 的水 平 。 从
作 者 简 介 : 建 国 (9 7 ) 男 , lJ内江 人 , 川 省 内 江 市 翔 龙 中 学 中 学 高级 教 师 , 究 方 向 : 巫 15 一 , I I gJ 四 研 中学 物 理 教 育 。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者:李加荣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0年第41期摘要:初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就与初中物理教学不谋而合。
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地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能力;教学探究1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仍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授和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得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其次,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往往将教学设计得过于紧凑,使得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单一,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被动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2 初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2.1 构建思维型课堂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时,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开口思维、物理思维,应联系生活事例,建立思维型的课堂,促使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各项能力,增强物理素养。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带领学生学会发现物理、理解物理、学习物理,通过联系生活事例和生活现象,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自身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完成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增强自身的思维,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力———重力”这一课的知识时,应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事例,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气球可以飘在天空上,而足球却不可以,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教师的问题,大声回答“因为气球很轻。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浅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若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萌发都起着强有力的作用。
下面就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从基本原理出发,多方面、多途径地寻找处理实验问题的方法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之一,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它在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中,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其中物体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也可用弹簧秤间接测量;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也可用量筒测量,将这几种方法进行组合,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就有了四种。
随着知识面的逐渐扩大,在学生掌握了压强概念、浮力概念及杠杆原理后,可引导学生用弹簧秤法、杠杆法、天平法来测。
不仅固体密度测量方法很多,液体密度测量方法也较多,如密度计法、海尔法(利用连通器原理)、天平法、杠杆法等。
二、从新的角度出发,独到地处理问题也就是说在实验时,去想他人所未想,去求他人所未求,冲破现有观念的束缚,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去进行思考。
例如:如何利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来测量易溶于水的食盐密度?如果仍用上述的各种方法来处理有一定的困难,因为食盐的体积难以测出,这时就得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设想食盐溶于水,是否也溶于其他液体呢?实际处理时,我们可以找一种与食盐互不相溶的液体来完成。
也可引导学生思考:食盐虽溶于水,是否一直溶解不止呢?答案是否定的。
做实验时,可以先制成食盐的饱和溶液,再用它来代替上述的液体来完成。
三、改变熟悉仪器的用途,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但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可以提出问题:如何用天平来“称”物体的面积和体积呢?此时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虽然不能直接测量,但可用间接的办法处理。
找一张厚度均匀的硬纸片,用复写纸将待测物体的边界印在纸片上,然后沿边界将纸片剪下,再用同样的纸片剪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展开科技兴趣活动等几条途径来实施。
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
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的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
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分子”这个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发现“物质是由一个个小微粒构成的”,可让学生做好这样一个实验,给学生一支长约一米的一端密封玻璃管、一个橡皮塞、一个注射器、一小杯红色的水、一小杯酒精、一根细铁丝,先让学生在玻璃管中注射约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在上面再注射满酒精,塞紧塞子,让学生把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实验结果是液体体积变小了,根据现象,让学生猜想其中原因。
又如,上初二电路时,给学生俩只小灯泡和俩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二、创造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作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
”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
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思维从问题开始 。初 中生 的一个 心理特 点是好 问 。 学生头脑 中能产生问题并把 问题 提 出来 , 这说 明他存 在 着求知 欲和疑问 。常言道 : 起于思 , 学 思源 于疑 。存疑 、 质 疑最 能激起 人 的探究反 射 , 引导 人努力 去解 疑 , 并 使 未知转 为已知 。鼓励 学生在学 习中主 动提问 和质疑 , 有 利 于培养他们 独立分 析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有利 于培养 他们勤思 的习惯 。因此 , 在教 学 时 , 教师 应 注意 对 问题 的分析 和讨 论 , 不划 框 框 , 定模 式 , 发 学 生积 极 思 不 启 维, 使学生勇 于探索 , 于提 出问题 , 善 敢于提 出不 同意见 和相反意见 , 把学生 的思路搞 活。 2 引导学生广 开思路 , 学生富有联想、 于实践 . 使 敢 人 的思想 、 认识是从现实 世界 中的实践 活动 中得 来 的, 实践活动越有成效 , 知识 就会越 丰富 , 因而形成广 阔 思路 的条件也就越优越 , 就越易 于培养发 散思 维。因 也 此 , 教学 中, 在 教师要注意沟通 各部分 知识 间的联 系 , 引 导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和不 同的方 向去 思考和 探索 问题 , 拓宽学生的思 路 。联 想 和实践 是 帮助学 生拓 宽思 路 的 好方 法 。如在测小灯泡功率 的实验 中 , 由学生设 计 电路 图, 选择 实验 用具 , 计具体 的操作 步骤 , 亲 自操作 。 设 再 教师 只需 帮 助 学 生找 出电路 图或操 作 过 程 中的不 足。 成功 的经验 或失败 的教训都要求 学生 自己去体会 、 总 去 结 , 样 能很好 地诱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这 拓宽 其思 维 的
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型思维等,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进行辐射状态的积极的思考和联想,广泛地收集与这一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相关的发明与发现的一种思维品质。
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它揭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科学过程和思想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重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各种思维能力中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就是发散思维。
发展创造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和关键。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体会,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及其方法探究,供同仁参考!一、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义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内容,而发散思维在整个创新思维过程中起着决定思维方向的指导作用,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新的萌芽和创新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新都起源于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遵循正常规则,寻求变化,从多方面探求答案形式的思维,包括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如:丹麦籍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了通了电的导线可以令在其左右的磁针转动,即表明接电导线会使周围产生磁场;同一年法国籍安培也发现两根通电导线之间电流同向时相吸,异向时相斥.而法拉第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想到,既然电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也应该可以产生电.正是在这种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的指引下,法拉第经过11年的努力,终于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设,并且发现了感生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的电磁感应定律。
另外,直升飞机的发明起源于对螺旋桨安装方式的求异思维;航空母舰的创造起源于异想天开的多向思维;新一代治癌药物的出现起源于与传统观念完全对立的逆向思维……一件件的发明创造,无一不闪耀出发散思维的光辉。
浅谈初中生物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1 . 注重开放式提 问, 促进思维发散。 培养 兴趣 力最重要 的环节 , 也是贯穿整个教 学过 程 式提 问 , 学生可以从 多个 不同角度 思考 问
关键词 : 发散思维
开放式提 问是开 发学生 发散思维 能 理实验中的地位 , 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 , 就是指沿 着 各种不 同的方 向去思考 、 重组当前信 息和 记忆 中的信息 , 产生新的信息。 教 育意义不 仅仅是让 学生掌握 物理基本 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
维更多的是同发散思 维结 合在一起 的 , 思 生 , 可以使学生不仅具有极高 的思维灵活 维 的创新水平更 多的是通过 思维 的发散 性 , 而 且还 会具备较强 的应 变能 力, 能全 学生 的创新思维能力 ,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 析 、 解 决实际 问题 的习惯 , 以及探 索未 知 力的培养。 本 人认 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 养。
例如 , 验证光在均 匀介 质中是沿直线 比较。然后 , 列举部分实验案例 : ( 1) 部分 同学采用课本实验 ; ( 2 )部分 同学 用小型 激光器沿 白纸板照射 ; ( 3 )部分 同学 用小 型激光器照射水槽 中的水( 为 了能看到水
思维途径 , 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 传播 的 , 可 以鼓励学 生分组设 计 , 并进行
“ 1 5 n 1 A ” 的滑动变阻器一 只 , 电流 表 、
题 多变 ” 就是指从 多角度、 多方位
1 . 努 力创设各种物理情境 , 激发学生 对例题进行变化 ,引出一系列与本题相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
的教 学 方法 。 解 决 这 类 问题 , 能够 促 使 学 生
7 0霞 霉 露i 霸u A o x u E wE N C U I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了管底的温度远远高于管 口的温度 ,从而说明 了 空气不善 于传 热。 同样 ,演示 “ 体不 善 于传 液 热” ,可 用 “ 烫水 烧不 死 活鱼 ” 来 帮助 理解 。
例 如 :如何利用 天平 、量筒 等仪器来测 量 易溶 于水 的食盐密 度?如果仍用上 述 的各 种方法 来处 理 有 一定 的困难 ,因为食盐 的体 积难 以测 出 ,这 时就 得打破常规 ,另辟新径 。设想 食盐溶 于水 ,是 否也 溶于其它液体 呢?实 际处理 时 ,我们 可 以找一种 与 食盐互不相溶 的液体来 完 成 。也可 引导学 生 思 考 :
5 自制教具
思 维
培 养学 生动手 能力和 创造性
帕斯 卡 “ 裂 ” 实 验 可 以很 好 地证 明液 体 压 桶
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可是该 实验装置太高不便 在 教 室 里 演 示 , 时 可启 发 学 生 思 考 : 否 把 所 这 能
维普资讯
也可 用 弹 簧 秤 间接 测 量 ;体 积 可 用 刻 度 尺 测 量 ,
也可用量筒测量 ,将这几种方法进行组合 ,测量 物体密度 的方 法 就 有 了四种 。 随着 知识 面 的逐 渐
扩大 ,在 学 生学 习 了压 强 、浮 力 及 杠杆 后 ,可 引 导学生用 弹 簧秤 法 、杠杆 及 阿基米 德 法 、天平 法 、
所 谓发散 思 维 ,指 对 同一 个 问 题 产 生 多 种 解
答 的思 维形 式 。在 进 行 物 理 实 验 时 ,可 根 据 实 验 所 提供 的信 息 、实 验 提 出 的器 材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的深浅 ,从 不 同方 向 和不 同方 面 来 指 导 实验 ,寻
3 改变仪器的用途
初中物理教师的辅导学生方法与策略
初中物理教师的辅导学生方法与策略学生们在学习物理时常常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难题。
作为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有效地辅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常用的辅导学生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困惑。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引发他们的兴趣。
1. 教学案例法: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和魅力。
例如,通过计算赛车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或观察实验演示,让他们亲眼见到物理原理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这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动画、影片等视听资料,直观地展示物理概念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1. 分析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炼问题的关键点,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问题和找到解题思路。
2. 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授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记忆公式,如何解决一道复杂题目等,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三、个性化教学策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
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辅导。
1.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给予较强的学生更具挑战性的习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学习较弱的学生,采取渐进式的教学,循序渐进地教授知识。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摘要】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多维度地去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产生自信。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思。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学生发散思维能力1发散思维的内涵众所周知,在我们这个世界中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有不同形态,有的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在生活中,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有很多,正如诗中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维度的空间中,人们的思维方法仅用逻辑推理的线性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多维度地去思考问题,要求人们在思考时尽量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弄清事物的多形态、多层面、多性质,并发现其中的种种联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发散思维的训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灵活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产生自信。
自信是事业成功之本,热情是点燃智慧的火把。
没有足够的胆识,没有对科学寄予极大的热情,是很难攀上高峰的。
实验班的学生经常接受发散思维的训练,他们时常因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一个独出心裁解题方法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也时常为能获得更新更简洁的方法而陷入冥思苦想或是不断的试验。
渐渐地,他们养成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拘泥于一种想法的思维习惯;形成了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他们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满怀信心,即使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从不气馁,他们的口头语是“我相信自己,我能行”。
3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解题过程是思维活动展开的过程,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大好时机。
在习题教学中,可以经常编排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或是改变问题的条件,或是对某一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求解。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初中物理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初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联系和拓展性,通过知识点的联系和拓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拓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又被称为辐射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现状的分析,指导学生直接掌握思维科学这一税利武器,自觉地运用思维规律指导自己的学习,使学习变得更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物理情景,还使学生得到观察和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和动脑的结合,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阶段上的飞跃。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往有些教师把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进行周密设计,至使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方法、探索精神得不到预期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显得单一狭窄,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缺乏探索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
”所谓发散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求多种可能性。
其特点是求异,不拘泥于常规而追求独特新颖。
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呢?有的老师认为初中物理教学知识量相对简单,一讲就懂,没有必要给太多的发散性思维,讲得太多相反还容易弄混淆,搞糊涂。
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用所谓的正确性,外表一致性来要求学生。
这样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意味着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实验总是以发现,以探索作为追求目标的,实验在学校是教授学生去发现的方法。
”虽然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通常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却依然是未知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而教师只是做引导,帮他们总结,得出最后正确的结论,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让学生的思维飞一会——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育2019 年 12 月223让学生的思维飞一会——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席杰亮(江西省高安市筠阳实验学校 江西高安 330800)摘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以来是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只有教师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进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对充分落实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同时对于提升初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据此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中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五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提供不同思维角度和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生 创新能力 培训引言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进程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传授相关的物理知识给学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素养;另一方面还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符合了学生的成长规律。
同时也充分践行了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的选择。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一直以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却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些教师束缚于应试教育的理念。
物理教学依据考试内容和重点进行,用考试成绩的好坏评判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略了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当前初中物理教师的切实之需是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初中物理教师要转换教学思路,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时应用科学有效的手段,首先教师应重视教材,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物理教学的范围,引入不同的开放性议题供学生探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要转变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学生的地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互助探讨以共同解决物理难题,通过这种方式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与表达,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提升学生能力,最后要使教学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分析
而且也较 为容易取得 良好 的效果 ,因此 我们 的初 中课 结构 ,从 多个不 同的方 面与角度来思 考实验 ,找到进 堂教学一 定注重对学生 发散思维 的培 养 。本文 以初 中 行实验 的多种方法与途 径 ,以此来培 养学生 的发散思
物理实验 教学为切人点 ,从探讨我们初 中物理实 验教 维 。 学课 堂培 养学生发散性 思维的必要性 人手 ,进而从 多 如果可 以在初 中物理课堂 的实验教学 中使学 生养
一
践为教学基 础的 自然学科 ,物理课 堂上运用到 的实 验 冲破传统 观念与书本 观念的束缚 ,克服思维定势 的障 基础 、理论 体系和研究方 法都在 中学生智能知识结 构 碍 ,去进 行独立个性 的思考 ,去 想他人所未 想 ,去求 他人所未求 。 的培养和发展 中占据着非 常重要 的地位 。 而所 谓的发散 思维 ,就是 指对 于同一个 问题 ,主 这 种方法具备 较高 的实践可行 性 ,因为初 巾物理 动去探索 多种解答方 法和途径 的思维形式 。我 们在进 实验 教学大多数都 是最为基本 的原理教 学 ,比较贴 近
外 ,教师还 可以充分利用 日常生活 中的废 弃品来制作 实验仪器 的掌握 程度和个人操作能力 。 实验器材 ,也可 以引导学 生设 计一些有趣 的且具有探 四 结语
索性 的物理实验 ,这样不 仅能够增强学生 的动手操作
能力 ,还能调动 起他 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
当今社会科 学技术 突飞猛进 ,传 统 的科 学教育显 得较 为封 闭 、落后 ,已经无法满 足社会对高 素质科技 人 才的需求 ,初 中阶段 的教育 应顺应 时代 的要求 ,开
个角度探 讨了如何在初 中物理实验教学 课堂培养 学生 成 良好 的发散性思 维 ,一方面可 以极 大的提高 学生对
谈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谈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摘要] 物理课程是初中众多科目中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同时也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作用,这对于处于思维发展转型期的初中生来讲意义重大。
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物理发散思维思维发展一、引文初中物理是一门较为有难度的课程,其严谨的逻辑性和与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性,对于初中生来讲具有双重影响。
其一,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型期,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形象知识积累,这对于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其二,尚不完善的逻辑思维特点阻碍了学生对理想状态下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发散性思维及其特点发散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发散(灵活)程度,从认知过程的不同环节来分析发散性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逻辑起点具有发散性,在学生进行认知活动时,逻辑起点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去理解和认识问题,然后能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思维过程具有发散性,思维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灵活的过程,需要经历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再到判断推理,最后才可以形成全面的认识。
思维过程的发散性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分析同一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达到殊途同归的目标。
思维的结果具有发散性,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同一事物,往往可以获得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转换角度看问题是思维结果灵活性的主要表现。
思维结果的发散性导致个体的认知不仅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发散性思维反映了智力的“迁移”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思维发散性强的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较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是个体思维素质中重要的内容,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思维的发散性实际上也是深刻性的延续和拓展。
与思维广度有一定的相似性。
不过思维的发散性强调的是从不提的角度解决同一问题,而思维广度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从多个方面寻找线索为解决问题服务。
初中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第一篇范文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物理现象等引入新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力的作用效果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踢足球时,用不同的力踢,球的运动距离和方向会有所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
二、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培养推理能力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并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验证。
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学生可以提出假设:“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三、运用类比法,提高学生理解力类比法是一种将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例如,在教授电流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将电流比作水流,让学生通过水流的现象来理解电流的特点。
四、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合作。
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来分析浮力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五、注重评价反馈,激发学生自信心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性评价、表扬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自然科学。
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物理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若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发展都将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
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指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多种解答的思维形式。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可根据实验所提供的信息、实验提出的器材、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从不同方向和不同方面来指导实验,寻找处理实验的多种方法。
下面就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基本原理出发,多方面、多途径地寻找处理实验问题的方法。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之一,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它在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中,根据公式:ρ=m/v,密度=质量/体积,其中物体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也可用弹簧秤间接测量;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也可用量筒测量,将这几种方法进行组合,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就有了四种。
随着知
识面的逐渐扩大,在学生掌握了压强概念、浮力概念及杠杆原理后,可引导学生用弹簧秤法、杠杆法、天平法来测。
不仅固体密度测量方法很多,液体密度测量方法也较多,如密度计法、海尔法(利用连通器原理)、天平法、杠杆法等。
另外,也可启发学生测液体的密度。
例如用天平法测液体的密度: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空瓶的质量m,接着用天平称出满满一瓶水的质量m,再用量筒量出这瓶水的体积v,就可算出液体的密度为ρ=(m-m)/v。
二、从新的角度出发,独到地处理问题。
也就是说在实验时,去想他人所未想,去求他人所未求,冲破现存观念的束缚,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去进行思考。
例如:如何利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来测量易溶于水的食盐密度?如果仍用上述的各种方法来处理有一定的困难,因为食盐的体积难以测出,这时就得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设想食盐溶于水,是否也溶于其他液体呢?实际处理时,我们可以找一种与食盐互不相溶的液体来完成。
也可引导学生思考:食盐虽溶于水,是否一直溶解不止呢?答案是否定的。
做实验时,可以先制成食盐的饱和溶液,再用它来代替上述的液体来完成。
三、改变熟悉仪器的用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但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可以提出问题:如何用天平来“称”物体的面积和体积呢?此时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虽然不能直接测量,但可用间接的办法处理。
找一张厚度均匀的硬纸片,用复写纸
将待测物体的边界印在纸片上,然后沿边界将纸片剪下,再用同样的纸片剪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用天平称出两者的质量分别为m和m,再根据公式s/s=m/m,就可得出待测物体的面积s=ms/m。
还可以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从密度表查出密度ρ,算出体积v,在测出厚度h,就可以算出面积s,s=mh/v,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测出许多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面积。
四、不断改进旧有的常规实验,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的影响。
例如:演示“空气不善于传热”的实验,可以不用温度计来测试试管口和试管底的温度差异,因为温度计刻度太小,不便于观察。
只要将火柴捆在金属丝上慢慢地从管中送到管底(火柴不能碰到试管壁),就可以看到火柴在管口、管的中部都没有燃烧,一到管底就立即烧着了。
这正说明了管底的温度远远高于管口的温度,从而说明了空气不善于传热。
演示“液体不善于传热”,可用“烫水烧不死活鱼”来帮助理解。
在试管中装上水倾斜,在里面放一只活鱼,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上面水烧开,而鱼在游动。
五、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制成教具,演示有关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帕斯卡“桶裂”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是该实验装置的高度太高不便在教室里演示。
这时可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所有的装置都相应地缩小呢?答案是否定的。
接着问:管长减小了,液体压强减小了,液体对木桶的压力必定减小;而桶尽管缩小了,但其耐压性几乎不变,桶就不可能裂开,
能否用其他物体来模拟“裂桶”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耐压性较低的物体来代替(如薄塑料袋)。
比较装满水的塑料袋在同质量的一杯水与一管水作用下不同情形,液体压强的实质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再如:静摩擦力方向判别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相对运动趋势不明显,学生难以想象。
如果能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考虑,用模拟放大的办法,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接触层的有关情况,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在平面板上放一张砂布(以增大摩擦),再把一面有毛刷的木块放在砂布上,且使板刷的长毛与砂布接触。
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可以看到板刷的长毛发生形变,由形变的情况就可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了。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能使学生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想。
只有不断地运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才能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拓宽思维范围,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