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专业人员心肺复苏讲义
2018年新版心肺复苏PPT演示课件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全身抽搐。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 4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 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黄金4分钟”
2019/5/6 6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与抢救成功率
开始抢救时间 < 4分 4-6分 > 6分 >10分 心肺复苏成功率 60% 10%
C3按压深度:
胸骨下陷至少5cm,但不超过6cm 有效标准:
能触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
2019/5/6
13
心肺复苏—BLS(C)
C4按压频率: 至少100次/min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各占50%
C5按压姿势: 地上: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 床旁:应站立于脚踏板,双膝平病 人躯干 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
心 肺 复 苏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CPR)
2019/5/6
1
心脏骤停定义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
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的
突然终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
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这种出乎意 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2019/5/6
胸外按压
5
开放气道
6
人工呼吸
7
2019/5/6
电击除颤
25
心肺复苏成功的指标
昏迷变浅,出现各种反射
无意识的挣扎动作、呻吟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面色、口唇转为红润
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
2019/5/6 26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确定病人已死亡。
心肺复苏最新指南(2018)(20200610021545)
AHA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2017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指南更新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
新版指南在《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强调,主要包括调度员协助的CPR、旁观者参与的CPR、急救医疗服务(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PR、胸外按压—通气比例5个部分。
以下进行这几个方面新旧版本的比较1、调度员协助的CPR(Dispatch-assisted CPR)2017AHA更新:建议针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在需要调度员指导施救的情况下,调度员应指导呼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旁观者参与的CPR(Bystander CPR)2.1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自行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2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3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对其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Ⅱ a C-LD)。
(就国目前的紧急医疗服务体系而言,由调度员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形式还不理想,同时,由于心肺复苏术普及度低以及相关培训的规程度不足从而导致民众参与意愿及救助能力都有待提升,从而导致由“旁观者参与的CPR”的局面还有待长期发展。
最新版2018心肺复苏指南
胸外按压的位置
胸骨中下 1/3交界处
患者平仰卧在 坚硬的平面上
为了快速确定按压位置,可采取 两乳头连线中点的办法
胸外按压的方法
左手的掌根 部放在按压 区,右手重 叠在左手背 上,两手手 指 (扣在一 起)离开胸壁。 双肩正对人 胸骨上方, 两肩、臂、
以掌跟按压
胸外按压的方法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四、胸外心脏按压
单纯胸外按压
强调“用力按,快速按,不间断” 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
按压的CPR和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 CPR存活率相近
按压体位
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 地上,如为软床,身下 应放一木板,以保证按 压有效,但不要为了找 木板而延误抢救时间
抢救者应紧靠患者胸 部一侧,为保证按压 时力量垂直作用于胸 骨,抢救者可根据患
心肺脑复苏(CPCR)
2015指南:两条生存链(院内和院外)
生存链一分为二的意义
• 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与2010年版指南相同,强调及时识别和 呼救,胸外按压为主,尽早除颤,等待专业团队赶到后,尽早 送到医院。
• 调度员识别濒死喘息 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帮助旁观 者认识到濒死喘息是心脏骤停的一种表现。调度员还应了解, 短暂的全身性癫痫发作可能是心脏骤停的首发表现。总之,除 派出专业急救人员外,调度员应直接询问旁观者,患者是否有 反应和呼吸是否正常,以确认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并指导旁 观者实施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代替
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2005)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纤颤
心脏停搏
电机械分离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早S)期识别、启动EMS
2018年新版心肺复苏PPT课件
.
27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确定病人已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
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
28
小结
提高CPR质量 C: 用力快速按,减少中断; B: 避免过度通气。 早期除颤 VF:非同步,最大能量。
.
29
思考题及参考资料
思考题:
如何确定对患者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基本生命支持的主要急救措施有哪些?
非专业人士: 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
15
心肺复苏—BLS(C)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C1 按压体位: ➢ 呼救同时,迅速将病人摆成仰卧
位,头侧。 ➢ 解开病人衣领、领带以及拉链。 ➢ 摆放地点:地面/硬板床。 ➢ 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 保持身体平直、无扭曲。 ➢ 救护:跪于病人右侧。
人躯干 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
.
18
心肺复苏—BLS(C)
C6按压手法:
.
19
心肺复苏—BLS(C)
.
20
心肺复苏—BLS(A)
开放气道(A,airway) :
A1清理口腔
清除呼吸道杂物: 假牙、呕吐物、 血液等。
.
21
心肺复苏—BLS(A)
A2开放气道 ➢ 体位:病人平卧在平地或硬
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 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 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 学上又称猝死。
.
3
心脏心骤脏停骤原停因
成人: 心脏疾病(冠心病最多见) 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等
小儿: 非心脏性 如气道梗阻、烟雾吸入、 溺水、感染,中毒等
心肺复苏2018最新版演示教学
LOGO
1.评估意识
呼叫双耳
轻拍打患者肩部,大声询问:同志!您怎么了?
LOGO
2.立即呼救
无意识无呼吸,立即高声呼救,自己或 吩咐他人拨打120
LOGO
3.判断脉搏,感觉呼吸(5-10s)
LOGO
4.体位
仰卧以便抢救
LOGO
5.C-胸外心脏按压
确定按压位置: 剑突上两横指或患者的双乳头连线的胸骨中心
心肺复苏术
烟台海港医院 急诊科 王功军
LOGO
基本概念
1、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ion=CPR):针 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 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 脏的自主搏动。
2、心搏停止: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大动脉搏动与心 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捏鼻 子
看胸廓是 否起伏!
人工呼吸要点: 吹气口型: 全口相对,完全吻合密闭。 吹气压力: 防止漏气、捏闭鼻孔(一捏一松)。 吹气力度: 自然吸气,避免吸气过深。 吹气力量: 适力吹入,避免过度通气 。 吹气时间: 持续一秒。 吹气有效: 胸廓起伏。 吹气频率: 每6-8秒进行1次呼吸。
吹气量不宜过大:10ml/Kg(约500-600ml)
日本:消防厅每年印发急救手册、举办急救知识讲座等方 式进行教育,听众每年达15万人。
德国:把是否掌握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作为驾驶员获得驾 驶执照的依据之一。
中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不到1%,我国猝死抢救成功率还 不到万分之一。
LOGO
现在救护的要求
• 急救现场化; • 民众参与化; • 知识普及化; • 信息网络化。
2018心肺复苏培训课件
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 :单一
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 (C-A-B而非 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 时间延迟。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 行 30次胸外按压后做 2次人工呼吸。
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以足够 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 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 度通气。
成人头后仰90度(8岁以上) 儿童头后仰60度(1-8岁) 婴儿头后仰30度(1岁以内)
心肺复苏—BLS(CAB)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 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 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 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 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 面垂直。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 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 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 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 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 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 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
心肺复苏—BLS(CAB)
为确保有效按压:
1)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 2)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的方 向与胸骨垂直 3)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至少5cm 4)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放 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双手位置固定。 5)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 6)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7)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
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
场所除颤(PAD)方案。 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 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 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 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2018年复件心肺复苏课件-文档资料
气道送入肺内 - 肺被动扩展 - 胸廓扩展,横膈下降 胸
腔内呈正压
13
机械通气时的呼气过程
呼吸机端压力 降低
呼吸机端压力< 肺内压力
气体顺压力梯 度排出肺内
送气结束后压力消失
呼气仍然是被动过程
肺内压力恢复零位 可能大于大气压PEEP
14
机械通气送气原理
机械通气的三个要素:触发(何时送气),控制(如 何送气),切换(吸呼转换,即吸气何时停止)呼吸 机通过对气流的控制来实现通气目标
无创通气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进 行的正压通气,临床多采用口鼻 面罩、鼻罩、全面罩等方式行正 压通气。
7
有创、无创通气的区别
无创正压通气
有创正压通气
呼吸机区别
体积较小,面板简单 高流量低压力、漏气补偿较 好
监测、报警设置简单
连接方式区别 口鼻面罩、鼻罩、全面罩等
体积较大,面板较复杂 低流量高压力、漏气补偿一 般 监测、报警设置完善
33
辅助/控制通气(ACV)
辅助 /控制通气是由病人自主呼吸触发的机械通气。 触发形式可以是压力,也可以是流量触发。绝 大 多数呼吸机很少单纯应用辅助通气模式。主要应 用于机械通气初期,呼吸驱动稳定但不能产生足 够自主通气量的患者。对呼吸中枢功能抑制和神 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呼吸泵衰竭患者也可取得较好 的效果。
15
2018年心肺复苏培训课件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六分。
心肺复苏—CAB
•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六分。
最简单有效的胸外按压,这就是全员培训的目的。
二、在ABC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装配通气 设备的过程中,往往会 耽误胸外按压。大量实践证明先进行胸外按压成功率
高于先进行人工呼吸, 故改为CAB程序,所以新指南强化胸外按压、用力按
压,弱化人工通气。
三、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受到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
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六分。
心肺复苏—CAB
• 人工呼吸B :
• 1.口对口人工呼吸:使其张口,捏鼻翼,口包 口密闭缓慢吹气,吹气时间1秒钟以上。
• 2.吹气量:700—1000ML • 3.有效标准:胸部抬起 • 吹气后,松鼻口离唇,病人胸部回落后、再吹
• 心室停搏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六分。
心脏骤停的病因
• 成人常见原因:
心脏疾病(冠心病最多见)
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
• 小儿常见原因:
非心脏性,如气道梗阻、烟雾吸入、
溺水、感染,中毒等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六分。
时间就是生命---早启动
• 心脏停博的唯一有效的抢救方法是CPR,其严 重后果是用秒来计算的,所以应迅速启动
脉搏检查: ●1岁以上触颈动脉,1岁一下肱动脉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 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 复苏并使用AED(如果有的话)。
2018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成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自主循环恢复后用药
• 2015(旧):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利多卡因 的常规使用。但若是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 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给予 利多卡因(2b级、LOE C-LD)。
• 2018(更新):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或反对自主循环恢 复后利多卡因的尽早(最初一小时内)常规使用。
成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复苏期间用药
• 2015(旧):可能考虑将胺碘酮用于治疗对心肺复苏、除 颤和血管加压药治疗无反应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2b级、LOE B-R)。
• 2018(更新):可能考虑将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用于治疗对 除颤无反应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些药物对于 有人目击的患者特别有效,对于这些患者,施用药物的时 间可能更短(2b级、LOE B-R)。
2018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吕成伟 2019.02.25
主要内容
• 1、心跳骤停的相关知识 • 2、2018心肺复苏更新要点
1、心跳骤停的相关知识
•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 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 临床表现: –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 – (2)大动脉搏动消失 – (3)呼吸呈叹息样或断断续续,常发生在心脏骤停后的 30s内,随后呼吸停止。 – (4)心音消失 – (5)瞳孔散大 – (6)皮肤灰白、发绀
• 2018(保持不变):对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 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2b级、LOE CLD)。
儿童:心肺复苏流程图更新
2018流程图与2015流程图版本一致,仅为措辞上的修改
谢谢大家!
2018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知识-教学课件-文档资料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基础生命(shēngmìng)支持(BLS)的 变化对照
第二十四页,共29页。
变化五、高级心血管生命(shēngmìng)支 持(ACLS)
新指南继续强调: 1、良好的BLS是成功进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的基础, 应立即开始高质量的CPR,尽可能减少间断,
2、对VF/无脉性VT,应在发生虚脱后数分钟内除颤,
少100次/分三” 、几个(jǐ ɡè)数字的变化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ɡǎi wéi)“至少 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 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 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3、将院内心脏骤停患者救治后的患者转送至可提供心脏骤停复苏后的综合治疗的重 症监护病室中;
4、确定并治疗心脏骤停的诱因,并预防骤停的复发。
二、心脏骤停复苏后救治的后续目的为:
1、将体温控制在可使患者存活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状态;
2、确定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3、妥善使用机械通气,尽量减少肺损伤;
三、开始先做胸部按压,可以保证有较多的患者接受 ( jiēshòu)CPR救治,即使救助者不愿意或不能够为患者提 供通气,但至少可以完成胸部按压。
四、施救者对发生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制定复苏救治程序 是合乎情理
第二十页,共29页。
变化二、“生命链”延长(yáncháng)至5环 节
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救;
4、降低多器官损伤的风险,支持器官功能;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心肺复苏ppt课件2018
心肺复苏的药物使用
• 阿托品
对于缓慢心律失常(〈50次/分)给予阿托品是积极 有效的 ,但不能用于无脉电活动/心搏停止时。 首次用量为0.5mg iv,每隔5min可重复用药,总剂 量不超过3mg。
查找病因6H5T
6H:
• 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低氧;低血容量;低体温。
5T:
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肺栓塞; 药物过量。
五、 开放气道
头偏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及活动性假牙 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六、人工呼吸
按压30次后,立即给予人工呼吸2次 吹气时间1秒。 吹气量400-600ml,胸廓有明显起伏 每分钟10-12次。
人工呼吸
简易呼吸器组成:四部分、六个阀
单向阀 压力安全阀 (鸭嘴阀) 球囊 储气阀 储氧袋
面罩
氧 气 连 接 管
• 立位腹部冲击法(成年清醒患者)
1.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腿呈前弓后蹬姿势,用两 手臂环绕患者的腰部。 2.一手握空心拳,将虎口侧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 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 3.用另一手握紧拳头,快速向内、向上挤压患者的腹 部。 4.约每秒一次,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反应。
海姆立克手法(二)
呼气阀
进气阀
储氧安全阀
工作原理:
• 1.当挤压球体时,产生正压,进气阀关闭,内 部气体强制性推动鸭嘴阀打开,并堵住呼气 阀,气体即由鸭嘴阀中心切口送向病人。
• 2.当停止挤压时,球体复原,鸭嘴阀关闭,呼 气阀打开,病人呼出的气体由呼气阀排出。 同时,由于球体复原产生的负压作用,进气 阀打开,储氧袋内氧气进入球体。
急救成人生存链:
+
早期
识别
2018(新)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2005) 变为:反应:无 呼吸:无或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1、现场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交通 事故现场,火灾现场,触电溺水煤气 中毒等环境)
放置正确体位:
仰卧位,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中晚期妊娠的孕妇可采取左侧卧位。
判断意识及呼吸
判断意识 ↓ 呼救 ↓ 检查呼吸 脉搏 ↓ 胸外按压
轻拍双肩,在耳边大声呼喊
检查脉搏 ↓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 电除颤
• CPR 按压/通气比 对婴儿至成人患者(包括新生儿), 所有年龄阶段,单人实施CPR时,通气/ 按压比率都为30:2 。 成人-- 30:2(单人或双人) 儿童-- 30:2 (单人),15:2 (双人) 婴儿-- 30:2 (单人),15:2 (双人)
2019/2/1
2
时间 – 生存率
昏迷时间
< 4 分钟 > 4 分钟
病人数
18 254
生存率 (%) CPR 40.0 17.3 无 CPR 38.5 0
4-10 分钟
> 10 分钟 未知
46
37 171
26.7
0 18.9
0
0 0
Vilke, G.M. et al. The Three-Phase Model of Cardiac Arrest as Applied to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 a Large, Urba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 Resuscitation, 2005, No. 64, pp. 341-346
2019/2/1 3
心肺脑复苏 (CPCR)—生存链
立即识别并求救 尽早心肺复苏 快速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 复苏后综合治疗
2019/2/1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徒手胸外按压
10%-20%
30%-40%
Kern KB, Bailliere’s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 2000; 14(3): 591-609.
• • • • 按压够深、够快 (5-6厘米、100--120次/分) 胸廓完全回弹 减少按压中断 每2分钟交换按压
2019/2/1
15
交换按压
判断意识 和呼吸 ↓ 呼救 ↓ 检查脉搏 ↓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 电除颤
2019/2/1 16
每2分钟交换按压 (5 个循环 30:2) 交换时间 <5秒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BLS) 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 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 •
徐 波
2018年8月
基础生命支持 (BLS) / 心肺复苏术 (CPR)
一种应用于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技术 人工呼吸:扩张肺,并向血液中输送氧气 胸外按压:形成人工循环,使心脏产生泵血功能 只能向大脑和心脏提供少量血供,为重建心脏功能争取时间
成人 90°
儿童 60 °
婴儿 30 °
2019/2/1
19
口对鼻
牙关紧闭或口腔疾患
口对口、鼻
婴儿、新生儿
专业医务人员:球囊-面罩给氧人工呼吸
给予 2 次人工通气
判断意识 和呼吸 ↓ 呼救 ↓ • 通气时间:每次 > 1 秒 • 通气量: 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 ( 约500 至 600 mL ) • 避免过快和过度通气
婴儿
双手环绕—拇指按压法
适用于不足1岁的婴儿,双人CPR使 用双手环绕婴儿胸廓,二拇指置 于胸骨下半部,约为双乳头连线 下方 下压至少1/3胸廓厚度,大约4厘米
两指按压法:
适用于不足1岁的婴儿,单人 CPR使用 二手指置于胸骨下半部,约 为双乳头连线下方 下压至少1/3胸廓厚度,大约 4厘米
按压要点
•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正中的胸骨上
按压部位
成人
5、胸外按压30次
利用自身重量垂直下压
判 断 意 识 呼 吸
呼 救
检 查 脉 搏
胸 外 按 压
人 工 呼 吸
电 除 颤
双臂伸直
上半身 以髋关 节为支 点运动
双手交插 互扣,双 掌根相叠
两手交插互扣,双掌 根相叠,指尖翘起
垂直下压
儿童
单手按压法
适用于1--8岁的儿童 单手掌根部置于双乳头连线正中的胸骨上 下压至少1/3胸廓厚度,大约5厘米 也可使用与成人相同的手法
• 观察有无反应
• 同时观察呼吸
人工呼吸 ↓ 电除颤
8
启动 EMSS
判断意识 ↓ 呼救 ↓ 检查呼吸 脉搏 ↓ 胸外按压 • 通知急救小组、取急救车和除颤器
人工呼吸 ↓ 电除颤
2019/2/1 9
判断意识 ↓ 呼救 ↓ 检查呼吸脉 搏 ↓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 电除颤
• 医疗专业人员:成人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10秒, 若未触及,立刻开始按压。 • 儿童:肱动脉或颈动脉有无搏动(大于1岁)肱动 脉或股动脉有无搏动(小于1岁)若未触及,立刻 开始按压 • 非专业人员:无需检查,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判 断 意 识 呼 吸
呼 救
检 查 脉 搏
胸 外 按 压
人 工 呼 吸
电 除 颤
打开患者口腔,检查 呼吸道有无异物。
将呼吸道异物掏出,如松 脱的假牙、呕吐物、食物。
判 断 意 识 呼 吸
呼 救
检 查 脉 搏
胸 外 按 压
人 工 呼 吸
电 除 颤
开放气道的方法:
仰头举颏法 仰头托颈法 双手抬颌法
后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