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科学认识和人文精神
(精选)吉林大学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试题
吉林大学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试题一、辨析题(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二)科研不端行为与科研不当行为科研不端行为:国际科技界将严重违反基本的科学诚信的行为称为科研不端行为(misconduct in science,或称scientific misconduct),这种行为与科研违规行为、科研越轨行为的内涵十分接近。
科研不当行为:科研不当行为(questionable researchpractice ,QRP)是指,虽然违反科学的目的、精神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没有直接触犯明确规定的研究活动的道德底线的行为。
科研不端/不当行为有时也成为学术不端/不当行为。
二简答题(一)学术综述的特点和基本规范1.综述的定义综述意思为综合叙述的文章。
英文“review”有“回顾、评述”之意。
综述是对科学研究中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信息资料,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
综述的“综”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精练简明,具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具有一定的认识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某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回顾也有瞻望,可以是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提炼新思路、新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学价值。
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在决定研究课题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调研相关课题研究取得的进展;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新文化运动教案
专题三第二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水平方面:(1)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水平。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水平。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水平。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展开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持续追求真理的精神。
4.学法指导方面:(1)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主动学习。
(2)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准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协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内容及发展。
2.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影响。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导入】[视频1](2013年两岸同根祭孔大典)刚刚我们看到的是2013年两岸同根祭孔大典,祭孔的主题是“同根一脉,两岸祭孔”,曲阜孔庙和台北、台南孔庙同时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
这是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视频2] (袁世凯祭天)两个祭孔大典,在本质、目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在近一个世纪以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利用人们在辛亥革命后失望的情绪,来诋毁民主共和,妄图使人们相信只有尊孔复古,中国才能得救. 袁世凯这种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这直接引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阅读以下列图片和材料,根据图片和材料结合课本归纳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一:1915年5月9日,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与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实际上把中国变为日本的独占的殖民地。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到理性之光
线索一、西方人文精神由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演 变历程;
线索二、西方近代科学பைடு நூலகம்术革命的成果,对世界文明进 程产生的影响。
认识: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又反过来影响经济政治的发展。 学法:学习本专题,注意联系必修一、二相关专题的 知识内容,并与中国同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做横向对比。
2.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 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这和智者学派的主张有哪些相 同点?
[提示]
都探索人和人类社会的主题,强调人的价值。
(2011· 全国新课标文综·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 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 ,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 、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 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 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 理学的发展 (心学) 元明时期 早期民主、 启蒙思想 明清之际 “文字狱 ” 清朝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 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目标一:造成古希腊思想文化发达和哲学思想活跃的 因素有哪些?
第一,希腊自然条件优越。与外界接触多,便于继 承和吸收周边地区的文明遗产; 第二,社会经济发达。有利于公民意识、自由意识 和独立意识的成长; 第三,社会政治制度先进。城邦的精髓便是公民的 集体治权,这种以人为本的民主政治,有利于民主法制 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先哲们的勇于探索,善于思辨,注重传承和 发展。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袁正光袁正光: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教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员;“知识经济论坛”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协和医科大学等客座教授,中华研修大学研修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市长培训中心等专题讲座教授;曾任中国科协办公厅主任、中国科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时代的强音》《当代科学知识简明读本》《现代文明的基石》《现代科学技术词典》等。
内容简介由混沌到文明,由弱小到健硕,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共同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
本期“百家讲坛”,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的袁正光教授,对以理为核心的科学观念和以人为中心的人文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科学给人以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百年以前,人类做什么事情一般是遵循的是凭经验出发,就是凭经验盲目地进行生产,然后在漫长的生产实践经验当中,提炼出技术,然后在改进技术过程当中,产生科学,但是到了近代以来,近代科学诞生以后,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革,变化,干什么事情首先从事科学研究,在实验室里边,发现事物的真相和原理,揭示规律,然后运用这个原理从事于这个发明技术,然后再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此人类就进入了理性社会。
科学精神就是科学观念和敢于坚持这种观念的勇气。
它透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心理,科学精神包括五个方面: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原理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
科学观念是现代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一切,科学使人明白过去做不出来的东西我们可以做出来了,但是做出来的东西也可能造福于人类,所以还要有人文思想,而人文思想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类发展的方向。
人文精神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产生,而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两者比翼齐飞。
科学思想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科学给人以力量,而人文思想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在人类精神世界当中,要提倡科学和人文的结合,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结合,这样人类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既有理性,又有感性。
新时期教师人文精神三个维度论文
新时期教师人文精神的三个维度[摘要] 人文精神作为在人道主义的思想文化厚土中培育出来的一种精神,在片面强调科学精神的今天,已经严重缺失,因此,教师应完善乃至重构自己的人文精神框架。
教师完善乃至重构后的人文精神体现为三个维度:一、人性——人道情怀中的幸福追求,即在交往中礼待(“礼”的怀柔、提升、超越功能和“狼道”培植奴性、人心离散后果)、宽容中点拨(两个技巧)、考察中展示;二、理性——智慧亮光下的人文烛照,即注重教育理性(晓人情、通世故、明大道、重价值——完善或重构道德框架,完善人格,确立理想)、教学理性(知联系、辨类型、明思路、寻良策——注意跨学科联系和借鉴);三、超越性——现实困境中的终极关怀,即作精神的引领者以滋养学生、作精神的调适者以解放心灵(教师应解决系列问题)。
唯其如此,教师、学生方能得到科学发展,教师也才能丰富自身的生命内涵。
[关键词] 人文精神维度科学发展我国素来就有重人文的传统。
《易》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古人赋予人文以教化天下的重任。
然而,自洋务运动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等观念盛极一时,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却导致人文氛围不浓,人文精神不彰,人文素养滑坡,我们难以真正构建自己的人文家园。
毋庸置疑,与“人文”相对的“天文”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科学是对未知的发现”(齐景),自然科学委实重要,以“求实、实证、探索、理性、创新、怀疑、独立、原理”为内涵的科学精神推动着人类不断进步,但是,物极必反,片面强调科学精神,必然导致人文精神式微,人类前行的步履难以完全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必然给信息化时代的当下教育蒙上阴影。
学生心理脆弱,畸形发展,恰恰反映了人文素养缺失。
事实上,培育高素质人才,应当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方面双管齐下,使之科学地和谐地发展。
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作为形而上的东西,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尊严、自由、价值、命运的维护、关注、关切,是对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重视,是对理想人格的肯定、诉求和构建,是在人道主义的思想文化厚土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强调
理性思维和实证研究,另一个强调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然而,二
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着我们的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技术对人文精神的贡献。
科学技术的
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改变。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科技并非只是冰冷的
机器和数字,它也渗透着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
比如,医学科技的
发展让更多的人获得了健康和生存的机会,这无疑是对人文精神的
关怀和呵护。
再比如,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这也是对人文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和照顾。
在科技
的进步中,我们不能丢失了人文的关怀和情感。
比如,人工智能的
发展让人们担忧失去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这就需要人文精神来思
考和引导人们如何面对这一挑战。
再比如,生物科技的进步让人们
担忧伦理和道德的问题,这也需要人文精神来引导和规范科技的发
展。
因此,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着我们的世界。
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文的关怀和情感,人文的精神也需要科技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在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道路上,我们才能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方向。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谢谢大家!。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专题题目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学院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号学生姓名任课老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为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方法和角度。
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对知识力量的追求,使得的科学与人文分离,以至发展为严重对立。
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美统一。
人文精神应该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应该充满高度的人文关怀,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合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
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而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个系列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两种基本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两种精神指向。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是人类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人类精神世界最绚丽的花朵。
科学精神本质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科学实践的结晶。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求真。
这是科学精神的根本要义。
真,规定了科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最高标准;求真,就是相信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对象世界,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相信人类能通过科学实践和逻辑推理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
(2)求实。
这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
实,即实在性、实际性和实用性,它不惟上、不惟书、不惟权,只惟实;求实,就是科学活动要以系统、严格的观察与实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为依据,并使之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最终造福于人类。
大学本科《马克思主义》分专题期末复习小结
认识的本质(本质、两条路线、马克思主义能动反 映论特点)
认识辩证运动的规律(两次飞跃、不断反复与无限 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
5
专题五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小结2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问题上坚持唯物论的 要求)、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问题上坚 持辩证法的要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真理的检验标准(唯一性和不确定性)
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运用真 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 精神并重)
马克思主义学院
6
专题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小结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双刃剑、科学技术与“
全球问题”)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与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 新变化的原因与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社会主义代替 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长期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
8
专题八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小结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如何正确把握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
”)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小结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小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
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 决定作用;如何准确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 展中的作用)
自然科学技术概论 大纲(1)
自然科学技术概论大纲(1)专题一科学与技术概论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科学(一)科学的含义辞海解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看成是知识、知识发展和知识运用过程的统一。
(二)科学的特征1 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理论、概念或原理、学说。
2 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检验科学的三性的基本原则,符合三性――真科学、否则假科学)。
3 它具有连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4 它的发展变化没有止境。
二、什么是技术(一)技术的含义愿意:是指个人所掌握的技巧、手艺等技能或本领。
表现形式: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方面。
根本目的: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
价值标准:在于是否实用和带来何种经济效益。
(二)技术的特征1 综合性与集成性2 通用性与适用性3 依存性和连锁性4 先进性与经济性5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6 个性化(三)技术的本质为实现预期结果而重复进行的优化操作。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两者的区别1、职能性质上的区别科学的根本职能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保护,着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科学――精神财富,技术――物质财富。
成果表现:科学――新现象、新规律、新法则的发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的发明。
2、发生地的区别科学以大学为中心,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技术发明与技术开发的主体)(二)两者的联系相辅相成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是中间环节,技术是科学原理的物化和应用,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三)两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科学的技术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技术的科学化是现代技术生命力所在。
第二节科学技术系统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与结构(一)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科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
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
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人文精神是人类思考、探索和理解世界的核心价值观。
自然科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虽然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看似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和目标,但事实上,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统领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人文精神如何在不同领域中统领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我们将从哲学、伦理、社会科学和教育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哲学-引领自然科学的思辨哲学是人文精神的基石,它提供了思考和解读世界的方法论。
作为一门探索真理和知识的学科,哲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哲学通过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等分支,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问题的启示和解决方案的思考。
哲学思维的贡献使得科学家能够超越表面现象,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进而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伦理-指引自然科学的责任伦理是人文精神中关注道德和价值观的方面。
自然科学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伦理问题的涌现。
伦理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体现在指导科学家进行研究的道德规范和对科学成果的评估。
科学家应始终关注研究的影响和潜在危害,秉持诚信、公正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开展科学研究。
伦理的指引使得自然科学与社会伦理价值相协调,确保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性。
三、社会科学-解读自然科学的社会影响社会科学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汇点。
它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社会背景和解读的视角。
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告诉我们自然科学的成果如何应用于社会生活,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社会科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科学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四、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教育是培养人们思考和理解力的重要渠道。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可以培养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注重培养其人文精神。
教育应该突破传统的学科分割,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目标。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库第一专题绪论一、单项选择1.在我国,教育学学科结构包括教育学、心理学、_____ 三个一级学科A德育学 B体育学 C美育学 D劳动技术教育学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相区别之处,最根本的在于它是____ 的活动。
A.培养人B.影响人C.说服人D.制约人3.从属种定义的角度,可将教育定义为:教育是____ 的社会活动。
A影响人 B说服人 C制约人 D培养人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____ 。
A知识 B领域 C科学 D学科5.教育活动的主体因素包括_____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B.学校和社会C.家长D.学生6.教育平等或教育民主化进程,其正确的先后关系是________ 。
A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学业成就机会均等B教育机会均等—学业成就平等—教育权利平等C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权利平等—学业成就机会均等D学业成就机会均等—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二、名词解释1.教育学2.教育3.终身教育4.双轨制三、简答题1.一级学科教育学包括哪些二级学科?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的特征3.从教育活动的内部考察,其主要结构要素是怎样的?4.现代教育在教育制度上的发展趋势四、论述题1.现代教育对教育内部各要素有些什么新的认识?2.结合有关原理和自己的经历,谈谈学习教育学对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
第二专题教育的概述一、单项选择1.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或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A创新科学知识 B再生产科学文化知识C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D提高劳动者道德素质2.三因素论把遗传、环境和________视为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A 成长B 成熟C 经验D 教育3.二因素论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区分________为两类。
A 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B 环境和教育C 遗传与经验D 成熟与教育4.先天因素是人发展的________,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可能性。
专题三 聚焦社会热点(73张PPT)
上页 下页 返回
热点演练
点击进入word
上页 下页 返回
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
上页 下页 返回
命题视角
角度一: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和落伍与新中国的科
技创新(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
舟”号飞船等)以及形成的航天精神。 角度二:对近现代西方的科技发展与创新(近代科学
技术革命、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信
上页 下页 返回
命题视角
角度一:长三角经济发展圈、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
济圈、环勃海湾经济圈等东部发达地区近现代遭受的经济 政治侵略历史;中国人民的抗战与探索的史实、现代改革
开放的重大成果及经济发达的原因等方面。
角度二: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角度理解古代经济重 心开始南移、近现代中部地区的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史 实及近代经济发展等方面。
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 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上页 下页 返回
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的重大政治问题。每年的两 会热点之重就是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 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我们 党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更是构建和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以及发展ppt课件
比较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和斯多亚学派的异同点 相同:以人为研究对象,都肯定人的价值,
强调人的作用。体现人文精神.
不同点:
智者运动 苏格拉底 斯多亚学派
研究 重点
人文 精神 评价
社会问题
1.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 认识感性阶段。
人的内心世界
人与社会
1.崇尚理性和智慧 1.肯定人生而平 等 2. 认识理性阶段 2. 超越性阶段 1.认识到人的理性 与智慧; 2.古代西方人文精 神的升华。 1.第一次认识到 人生而平等。 2.古代西方人文 精神发展顶峰。
(2) 政治条件: 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3) 人才结构: 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神话时代: 神主宰一切
公元前8、9世纪的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宙斯是众 神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 在希腊神话中,德尔斐是世 界的中心。 神庙内竖立着一个锥形石柱, 称为翁法洛斯(意指“大地 肚脐”),由两个金质的老 鹰支撑,象征着这一地位。 在这里神的话语通过皮提娅 (德尔斐的女预言者)下达 到凡人。
1.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 觉醒; 2.古代西方是人文精神的 起源
课后探究1
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 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
——阿伦· 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代表 人物 普罗塔 戈拉 苏格 拉底
哲学 范畴
主要观点
作用或影响
课后探究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 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 该去想, 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者任何法庭的强迫,也 要不惜任何代价去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人文主义思想派别?其意义何在?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这一重要的主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
从移动支付、高铁、到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
但是,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信息泛滥、隐私泄露、环境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科技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思考。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的尊严、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交流。
只有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让科技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
那么,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科技研究者和工程师们也需要更多地考虑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注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操,让科技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助力。
总之,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科技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思考,而人文精神也需要科技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谢谢大家!。
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学习心得体会模板(3篇)
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学习心得体会模板【形势与政策】课学习心得体会2024年, 作为一名学生, 我有幸能够参加《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
这门课程是我们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了解国家形势和政策、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加这门课程的学习, 我对国家形势和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
首先, 这门课程通过系统的讲授, 让我对当前的国家形势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课程内容涵盖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动态和重要事件。
我们通过分析、讨论这些内容, 了解了国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掌握了正确的判断和认识国家形势的方法。
同时, 课程还特别强调学习热点问题和关键领域的知识, 比如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 我对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取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事业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
其次, 课程组织了一系列的讲座和专题研讨活动, 让我们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些讲座和研讨活动丰富了课程内容, 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我们有幸听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的讲座, 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同时, 这些活动还给我们提供了与专家学者的交流机会, 我们可以向他们请教问题、讨论观点, 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和智慧。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 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次, 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 培养了我们的实际能力。
课程组织了一系列的案例分析讨论, 让我们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 帮助我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增加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 课程还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 比如参观企业、社区调研等, 让我们亲身体验到国家政策的实施和社会发展的现状。
这些实践活动既是对课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也是我们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3、“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
《十日谈》是薄伽丘最重要的作品,它为作家赢得了“欧洲短篇 小说之父”的名誉。小说讲的是欧洲大瘟疫时期,十位贵族青年 到郊外避难,约定每人每天讲一 个故事,一共讲了十天,这就是 《十日谈》书名的由来。小说 的主旨在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 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 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 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 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 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D、它第一次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7.之所以把智者运动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是因为这场运动 A. 使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从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觉醒
C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
D、哲学家第一次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A
为什么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从希腊先哲的哲学观点来回答。 ①自然哲学家的研究:探究自然的奥秘,打破传统的束缚,标志古 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②智者学派: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 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③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知识和 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 影响。 ④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 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先哲对“人”的思考
人人生而平等
人是理性的动物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神灵的玩物
高中语文京改选修(一) 专题三 报告文学 教学辅导 课件(共30张)
• 感知、认识“报告文学”文体特征 • 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教学资源 • 拓展教材之外相关学习资源 • 设计学生活动(参与、交流、评价) • 激发、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报告文学”:
• “报告”——内容素材的真实性 • “文学”——表现手法的艺术性 • 主要特征:
新闻的真实性 文学的感染力 鲜明的社会思想性
• 挖掘文化意义: 类似文化现象:苏堤、孔明灯、中山 装
【学生的思考感悟】
1.我国的藏书楼数不胜数,每一座都是痴心爱 书,精心护书的藏书家们的杰作,都凝结着藏 书家们的心血,是文化人精神的完美体现,藏 书楼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历史上千百个 藏书楼汇流成河,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宝库。藏书楼及其典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 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爱国情怀,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一张靓丽的名片,藏书楼是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丰碑,它使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感 受到文化的魅力以及文化人的精神。
【学生的思考感悟】
3.历代皇宫中流传下来的珍贵文物,代表着当 时先进的科技文化水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明 发展演进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物质与精神生活 的凝结和传承。国宝是文物中的精华,是世间 的无价之宝,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抗日战争 期间,故宫文物中的精华被迫南迁,分北中南 三路辗转流离。跨越万里历经十余年,重返故 都时再次清点,几乎无一损失,这堪称奇迹, 但在这奇迹背后,是当时的故宫人把文物把国 宝看得重于生命,他们是在用生命保护国宝, 保护中华文化的命脉,这伟大的精神值得颂扬, 值得铭记。
• ③事实上,一个国家科研水平高,国家不一定富 强。一个国家企业发达,则表明其科技的研究开 发和使用能力达到无可置疑的高水平。
• ④我国的科研力量与企业力量,只有实现伟大的 会师,中华民族才会真正顶天立地地站起来。
人文精神中的辩论辩题
人文精神中的辩论辩题正方,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文化成果,包括道德、艺术、宗教、哲学、文学、历史等等。
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它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首先,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灵魂。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倡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真善美,推崇人道主义、博爱主义等价值观念。
正是这种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弘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人文精神是文明的基石。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明的标志,它体现了人类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正是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前行,不断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再次,人文精神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人文精神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和谐共处、互助互爱的理念,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正是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人们才能更加和睦地相处,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总的来说,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它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社会的发展。
正如著名哲学家康德所说,“人文精神是人类进步的灵魂。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让其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反方,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人文精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文精神也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人文精神往往会让人们过分追求精神享受,而忽视现实的需要,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
首先,人文精神可能导致社会的虚无主义。
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过分追求精神享受,而忽视现实的需要。
这种虚无主义会让人们迷失方向,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现实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阻碍社会的进步。
其次,人文精神可能导致社会的浪漫主义。
人文精神往往让人们过分追求理想化的生活和社会,而忽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困难。
这种浪漫主义会让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
再次,人文精神可能导致社会的消极性。
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过分追求个人的精神享受,而忽视社会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