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资源节约利用评价方法考试答案9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从发展的眼光看,下列关于资源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资源的可更新性、再生性和循环性是相对无限的
B.资源的可更新性、再生性和循环性是绝对无限的
C.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可随科技进步而不断提高
D.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总量、分布等多个层面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保持资源系统自身的自然补偿能力,如定期的封山、休渔、休牧、休耕等,是建立国家资源安全的()机制。
A.自然补偿
B.行政补偿
C.市场补偿
D.经济补偿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3.()不属于生态用地评价指标。
A.人均林木绿化地面积
B.绿化绿地空间占有率
C.水域健康指数
D.城市用地扩展系数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4.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系统的()特征,使系统结构稳定地朝着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动态性
D.科学性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5.()是指一定时期内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上有效利用的水量(不包括深层渗漏和田间流失)与渠首进水总量的比值。
A.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B.灌溉水利用系数
C.单方水GDP产出量
D.单方水粮食产量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6.()是污染物产生并排放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
A.污染物产生量
B.污染物吸收量
C.污染物循环量
D.污染物入河量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7.下列关于资源属性的说法,表达不准确的是:()
A.矿产资源属于耗竭性资源
B.生物资源为具有自我更新复原能力
C.水资源属于可循环资源
D.物质资源的占有使用不具有排他性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8.()是指参照完全市场价格来确定那些无市场或市场发育不完全的资源价格的方法。
A.资源市场价值法
B.再生产补偿费用法
C.机会成本法
D.净价值法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9.()的问题源于允许每个人使用这种资源而又能排斥他人使用这种资源的权利。
A.共享资源
B.资源稀缺性
C.资源竞争效应
D.资源排他性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10.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强调要根据()原则,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合理的资源国际贸易安全体系。
A.比较优势
B.国际贸易
C.技术经济
D.安全保障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11.水资源()由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组成。
A.可利用量
B.可开采量
C.可储存量
D.可循环量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12.对于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通常称为()资源。
A.可更新资源
B.可耗竭资源
C.恒定性资源
D.可替代资源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13.空间资源()。
A.属于可耗竭资源
B.属于恒定性资源
C.具有国家主权的强排他性
D.可无限使用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14.在自然资源质量分析中,通过对自然属性在开发利用中所反映出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及其强度,划分出自然资源的()。
A.质量分析评价标准
B.潜在开发利用能力等级
C.资源质量影响因素
D.资源开发潜在价值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5.一种资源应采用哪种产权制度,主要取决于哪种产权制度安排的()更低。
A.市场价格
B.交易成本
C.稀缺程度
D.环境污染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下列属于可耗竭资源的是:()
A.煤
B.石油
C.森林
D.水
E.土壤
用户答案:[AB] 得分:2.00
2.资源产品在市场上交易,由市场自由竞争形成,反映资源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和稀缺价值的价格,称为资源的()。
A.市场价格
B.均衡价格
C.行政价格
D.经济价格
E.社会价格
用户答案:[AB] 得分:2.00
3.土壤质量是农用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可从()及退化程度等角度进行评价。
A.土壤肥力
B.土壤结构
C.土壤污染程度
D.土壤侵蚀
E.土地面积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4.评价国土资源质量,可以采用()及地域对比评判法和标准值对照评判法等方法。
A.主导因素评判法
B.最低限制因素评判法
C.综合指标评判法
D.多因素综合评判法等方法
E.逻辑框架分析法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5.资源的循环利用应遵循()等原则。
A.快速高效
B.投入减量化
C.产品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