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剂量换算法
护士配药换算公式
护士配药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护士需要掌握一定的药物配药换算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士配药换算公式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液体药物配药计算公式:液体药物配药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以下几种:–体重剂量法: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剂量来计算药物的配药量。
公式为:药物剂量 = 体重(kg) × 剂量(mg/kg)。
–儿童固定剂量法:对于儿童患者,由于体重发育不全,常使用固定剂量法来计算药物的配药量。
公式为:药物剂量 = 体重(kg) × 固定剂量(mg/kg)。
–体表面积法:适用于溶液剂型的药物配药,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和药物的剂量来计算药物的配药量。
公式为:药物剂量 = 体表面积(m^2) × 剂量(mg/m^2)。
2.固体药物配药计算公式:固体药物配药计算主要涉及药片和药粉的体积与重量之间的换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体积与重量换算:体积(mL) = 重量(mg) ÷ 压缩系数(比如1mg 的药片压缩系数为0.6,即压缩系数为0.6);–药物浓度与配药量计算:药物配药量 = 药物含量 × 配药量所需药物浓度;–药物稀释液体计算:药物浓度=溶质量(g) ÷ 溶液量(L);–药物溶液滴速计算:滴速(滴/分钟) = 总滴数 ÷ 时间(分钟),其中总滴数 = 滴数/滴液容量。
3.注射液配药计算公式:注射液配药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标准稀释液计算:溶液浓度 = 药物质量(g) ÷ 溶液体积(mL);–稀释液配制计算:溶液浓度配制 = 期望浓度 × (期望溶液体积÷ 稀释体积);–注射液滴速计算:滴速(滴/分钟) = 总滴数 ÷ 时间(分钟),其中总滴数 = 滴数/滴液容量。
以上是关于护士配药换算公式的相关参考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需要灵活应用这些公式来计算药物的准确剂量和配药量,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人和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五、人和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1.人与动物用药量换算人与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是相差很大的。
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要比人大,也就是单位体重的用药量动物比人要大。
人的各种药物的用药量在很多书上可以查得,但动物用药量可查的书较少,一般动物用的药物种类远不如人用的那么多。
因此,必须将人的用药量换算成动物的用药量。
一般按下列比例换算:按每公斤体重人用药量为1,大白鼠、小白鼠为25~50,兔、豚鼠为15~20,犬、猫为5~10。
此外,可以采用人与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来计算:(1)人体体表面积计算法:计算我国人的体表面积,一般认为许文生公式尚较适用,即: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公斤)-0.1529。
例:某人身高168cm,体重55kg,试计算其体表面积。
解:0.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2)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有许多种,在需要由体重推算体表面积时,一般认为Meeh-Rubner公式较适用,即:A(体表面积,以m2计算)=K×(W2/3/10000);式中W为体重,以克计算;K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小白鼠和大白鼠9.1、豚鼠9.8、家兔10.1、猫9.8、犬11.2、猴11.8、人11.6(上列K值各家报道略有出入)。
应当指出,这样计算出来的体表面积还是一种粗略的估计值,不一定完全符合每个动物的实测数值。
例:试计算体重1.50kg家兔的体表面积。
K=10.1 W=15002/3解:A=10.1×(15002/3/10000)式中两边取对数后得:logA=log10.1+2/3log1500-log10000=1.1218 A=0.1324m2(体重1.5kg家兔的体表面积)。
2.人与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1)直接计算法:即按A=K×(2002/3/10000)计算。
药师药物剂量单位转换
药师药物剂量单位转换药学领域中,准确地计量药物的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药师的工作中,他们需要将不同的药物剂量单位进行转换,以确保正确地给患者提供药物治疗。
本文将介绍药师常用的药物剂量单位以及转换方法。
1. 毫克(mg)毫克是最常见的药物剂量单位之一。
它通常用于测量固体药物的质量。
一毫克等于千分之一克。
在药物转换中,如果需要将其他单位转换为毫克,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小数点移动法:根据单位之间的关系,将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例如,将10微克转换为毫克,可以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即0.010毫克。
- 换算法:利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因子进行计算。
例如,将1000微克转换为毫克,可以使用换算因子1毫克=1000微克,即1000微克 ÷1000 = 1毫克。
2. 国际单位(IU)国际单位是用于衡量某些药物和生物制品中活性成分或效力的单位。
它通常用于测量维生素、激素和某些疫苗的含量。
国际单位没有固定的转换关系,因此在转换时需要查阅相应的参考资料或药物指南。
3. 毫升(mL)毫升是用于测量液体药物容量的单位。
在药物转换中,如果需要将其他单位转换为毫升,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换算法:根据单位之间的换算因子进行计算。
例如,将1升转换为毫升,可以使用换算因子1升=1000毫升,即1升 × 1000 = 1000毫升。
- 容量比较法:通过比较两种液体的容量来进行转换。
例如,将50个滴眼剂转换为毫升,可以查阅滴眼剂的药物指南,得知每个滴眼剂的容量为0.05毫升,然后进行计算,即50个滴眼剂 × 0.05毫升 = 2.5毫升。
4. 微克(μg)微克是非常小的质量单位,通常用于测量微量药物的剂量。
在药物转换中,如果需要将其他单位转换为微克,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小数点移动法:根据单位之间的关系,将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例如,将0.1毫克转换为微克,可以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即100微克。
药理实验设计之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药理实验设计之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1.换算方法:1.1 常见的药物剂量单位包括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等。
通过进行单位换算,可以直接将药物剂量换算为所需的单位。
常用的单位换算关系包括:1mg=1000μg,1μg=1000ng等。
1.2 有些药物的剂量单位可能是体重相关的,例如毫克/千克(mg/kg),这时需要先根据实验动物的体重计算出相应的药物剂量。
假设实验动物的体重为W(kg),需要给予的药物剂量为D(mg/kg),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所需药物剂量 = W(kg)× D(mg/kg)。
1.3 对于一些强效药物,例如化学药物,常采用浓度单位(例如mol/L)来表示药物剂量。
在实验中,需要将浓度与体积相乘,以获取所需的药物剂量。
假设药物浓度为C(mol/L),溶液的体积为V(L),则所需药物剂量为:所需药物剂量 = C(mol/L)× V(L)。
2.数值调整:2.1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有时需要根据实验动物的反应和/或药物的毒性等因素进行剂量的调整。
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实验数据或文献研究,调整给药剂量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剂量的调整应该是合理的,并与实验结果相关联。
2.2药物剂量的调整还涉及到给药方式、给药频率等。
给药方式可以影响药物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应。
给药频率可以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所需的治疗效果。
3.相关注意事项:3.1在进行药物剂量换算时,需要注意实验动物的体重、年龄和种属的差异性。
不同体重、年龄和种属的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可能存在差异,在计算剂量时应予以考虑。
3.2在药物剂量的转换和调整过程中,应仔细审核计算和换算过程,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可以采用双人对照和专业药师的参与来避免错误。
总之,正确地计算和转换药物剂量是药理实验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剂量转换和调整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在设计和执行实验时,应遵循适当的换算方法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药理研究药物剂量换算法
药理研究药物剂量换算法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多方面考虑:一、如果已经知道临床使用剂量,则一般采用楼上几位所说的体表面积算法,如大鼠一般为为人剂量的6-8倍(按每公斤计算)。
中药则可以根据传统使用剂量的生药量折算而成。
二、对于不知临床使用剂量的药物,应根据离体或细胞试验的试验结果计算ED50后折算成动物体的剂量进行使用。
或对动物进行毒性研究后的LD50,按LD50的1/5或1/10进行给药。
三、一般设立三组试验组。
以临床折算组作为中剂量,向上3倍剂量和向下3倍剂量作为大、小剂量组如果知道人的临床剂量,可以按公斤体重或体表面积换算,每种动物的换算因子都不一样,具体可参考<药理实验方法学>一书后面的附录.一般来说,推荐体表面积算法,尤其是西药不建议用公斤体重.早在十九世纪末年,生理学家Voit 氏等发现虽然不同种类的动物每kg体重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相差悬殊,但都如折算成每m2体表面积的散热量,则基本一致。
例如马、猪、狗、大鼠和人的每m2体表面积每24小时的散热量都在1000 kCal 左右。
药理学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则习惯于以mg/kg 或g/kg等方式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这种办法行之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时,问题似乎不大;但用于不同种类动物时,常常会出现严重偏小或偏大,以致无法完成实验。
1958年Pinkle氏报告6-MP等抗肿瘤药物在小鼠、大鼠、狗和人身上的治疗剂量,按mg/kg计算时差距甚大,但如改为按mg/m2体表面积计算,就都非常接近(见表2-5),此后,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的概念逐渐为药理学家接受,被认为尤其适用于不同动物之间剂量的换算。
表2-5. 6-MP对不同种属动物和人有效剂量的变异动物体重体表面积每天剂量(kg)(m2)(mg/kg)(mg/m2)小鼠0.018 0.0075 40 85大鼠0.25 0.045 20 111狗10 0.48 6 125婴儿8 0.4 3 63儿童20 0.8 3 63成人70 1.85 3 108动物的体表面积的一般计算法:从体重推算体表面积,一般认为Meeh-Rubner公式较为合适:A=k´(W2/3)/10,000式中A为体表面积,以m2计算;W为体重,以g计算;K为常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小鼠和大鼠9.1,豚鼠9.8, 兔10.1,猫9.9, 狗11.2, 猴11.8,人10.6。
药物剂量换算公式大全
药物剂量换算公式大全
以下是药物剂量换算公式:
1. 按体重计算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为: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患儿体重应按实际所测得值为准。
若按体重计算结果超过成人剂量,则以成人量为限。
2. 按体表面积计算此法计算药物剂量更准确,因体表面积与基础代谢、心搏量等生理活动关系密切。
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30kg 体表面积(㎡) = 体重(kg)× +;>30kg 体表面积(㎡) = [体重(kg)-30] × +。
儿童用药剂量=体表面积(㎡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需药量。
3. 按年龄计算用于不需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和剂量范围大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
4. 按成人剂量计算由于所得剂量偏小,一般不常采用。
计算公式为: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kg)/50。
5. 药物用量=所需的毫升数×该药物的系数,如氨茶碱每支2 mL 250 mg,医嘱用30 mg,系数=2÷250=(无论何种药物均可用该药的毫升数除以药物的剂量就可算得该药的系数),30×=(mL)。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药物剂量换算信息,可以咨询药剂师,他们会为您提供专业指导。
护士配药换算公式
护士配药换算公式护士配药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在进行药物配药过程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医嘱和药物的相关参数进行换算计算,以确保药物的准确配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护士配药换算公式和相关参考内容。
1. 比例法换算公式:比例法是护士在配液药物时常用的一种换算方法。
其换算公式为:已知药物的浓度(C1)、所需药物的剂量(D2)和所需药物的容量(V2),求药品的浓度(C2)和药品的容量(V1)。
公式如下:\(C1 \times V1 = C2 \times V2\)2. 滴速计算公式:滴速计算公式常用于注射液配药和输液治疗中。
其换算公式为:所需滴速(滴/分钟) = 所需剂量(毫升/小时)/ 滴数因子滴数因子是根据医院所使用的滴定滴数来决定的,常见的滴数因子有滴定管15滴/毫升、滴定管20滴/毫升等。
3. 体表面积法换算公式:体表面积法换算公式常用于肿瘤化疗药物的配药。
其换算公式为:所需剂量(mg/m2)= 患者身高(cm)×患者体重(kg)×药物每平方米剂量药物每平方米剂量根据具体药物和医嘱确定,通常以毫克(mg)为单位。
4. 溶液稀释法换算公式:溶液稀释法常用于配制注射液时,需要按照给药速度和药品浓度的比例来稀释。
其换算公式为:所需溶液体积(V1)= 所需药物总量(D2)/ 药物浓度(C2)。
在注射液配制过程中,可以根据医嘱所需药物总量和药品浓度来计算所需溶液体积,以保证给药的安全和准确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护士配药换算公式和相关参考内容。
护士在进行配药工作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换算公式,并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护士还应注意药品的相互作用、药理知识等方面,做好药品的调配和配药工作,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快速药物剂量换算法
快速药物剂量换算法药物换算,系指病人的用药剂量(g、mg、u),换算为毫升(mL)的过程。
笔者根据临床使用的注射液,绝大多数(94%)每毫升“含量数”均为1、2、5、25、125等五类数的规律,研究推出“药物分类系数换算法”即mg→ml速算法(口算法)。
为临床解决了小剂量用药mg→ml的换算容易失误、出差错的难题和抢救紧急用药的难题。
已被20多家医院及2间医学院校推广应用,获得一致的好评:本法以口算为特点,应急性好,简单实用,教学效果高。
介绍如下:1换算公式:所需毫升量(ml)=用药剂量(g、mg、U)分类系数╱10n(小数点定位)[1]。
首先掌握“分类系数”和“小数点定位”,然后才能快速药物剂量换算(口算). 1.1分类系数(简称:系数)1.1.1定义:临床使用的注射液,每毫升“含药量”去除“单位、0和小数点”只剩1、2、5、25、125等5个数字,称“分类数”。
因分类数可将所有注射液分为“五类”,及寻找5个换算系数(10、5、2、4、8),每类数只有一个系数,又称“分类系数”,均个位数,利于口算。
分类如下:①0.001、0.01、0.1、1、10、100、1000、10000(1万)、10万等,属“1类数”,系数10;②0.002、0.02、0.2、2、20、200、2000、20000(2万)、20万等,属“2类数”,系数5;③0.005、0.05、0.5、5、50、500、5000、50000(5万)、50万等,属“5类数”,系数2;④0.025、0.25、2.5、25、250、2500、25000(2.5万)、25万等,属“25类数”,系数4;⑤0.125、1.25、12.5、125、1250、12500(1.25万)、12.5万等,属“125类数”,系数8。
1.1.2找系数:A.每毫升“含药量”不论单位和数字大小,一律以“分类数”寻找“系数”,非常简单。
如西地兰0.2mg/ml、阿托品2mg/ml(0.002g/ml)、2%利多卡因20mg/ml(0.02g/ml)、依地酸钙钠200mg/ml(0.2g/ml)、青霉素200000u/ml等,因分类数相同(2),系数只有一个(5);B.“凑10法”找系数:110(系数)=10、25(系数)=10、52(系数)=10、254(系数)=102、1258(系数)=103。
药物剂量计算方法与规范
药物剂量计算方法与规范一、引言药物剂量计算是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因此,正确而准确地进行药物剂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药物剂量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计算方法,并探讨规范化计算的必要性。
二、基本概念1. 药物剂量:指给予患者一定治疗效果所需的药物总量。
2. 剂型与容量:不同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和容量,例如片剂、胶囊、注射液等。
3. 剂量单位:通常表示为mg(毫克)、g(克)、ml(毫升)等。
4. 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三、常见的计算方法1. 单位换算法此法是将给定的药物剂量转换为所需要给予患者的实际剂量。
通常需要根据医嘱提供的信息进行单位换算,并且需要注意保留有效数字。
例如,如果医嘱要求给予0.5克的药物,而药品的剂型是100毫克/片,那么需要计算出实际需要几片药物。
2. 比例法比例法常用于计算液体药物的剂量。
通过设置一个比例解决了剂量和容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医嘱要求给予250毫升溶液,而某个浓度为500毫克/毫升的溶液有限制性用于此治疗,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比例来计算出所需的药物。
即:250毫升 × 500毫克 = X(所需药物),然后求X。
3. 浓度与容量法该方法用于根据给定剂量和浓度计算所需容量。
通常通过将浓度与容量相乘得到总剂量,然后再根据已知剂量和浓度来求取所需容量。
例如,如果医嘱要求给予500毫克的药物,并且已经知道了某个溶液的浓度为50mg/ml,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所需容积:500mg ÷ 50mg/ml = 10ml。
四、规范化计算的必要性正确而准确地进行药物剂量计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规范化计算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治疗效果:合理的剂量计算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康复。
2. 保障患者安全:药物剂量计算错误会导致剂量过大或过小,增加治疗风险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给药剂量的换算
一、给药剂量的计算药品规格与剂量单位换算重量单位五级: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μg)和纳克(ng)。
容量单位三级:升(L)、毫升(ml)、微升(μl)1、如何计算剂量1)红霉素肠溶胶囊1次口服0.25g或0.5g,标识的每粒的规格是250mg。
按其之间的关系换算即:250mg=0.25g、500mg=0.5g,因此可服1片或2片。
2)维生素B12注射剂每次肌内注射50~200μg,每支规格标识为0.1mg。
依据换算即0.1mg=100μg,因此可给予0.05~0.2mg,即注射1/2-2支。
2、药物某一组分的量1)1500ml的生理盐水中含Na+多少克?1500ml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的量=0.9%×1500=13.5g氯化钠的分子量=58.45钠的分子量=23Na+的含量=13.5g×23/58.45=5.31g2)多少毫克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与1mg的去甲肾上腺素相当?去甲肾上腺素分子量169.18,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分子量337.28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的量=1mg×337.28/169.18=2mg二、滴速计算滴系数:每毫升溶液所需要的滴数。
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外包装上。
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三种型号。
即1毫升有10、15、20滴!输入时间(min)=要输入的液体总量(ml)*滴系数/每分钟的滴数1、浓度的计算(1)百分比浓度计算重量比重量百分浓度:系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以符号%(g/g)表示。
重量比重量百分浓度=溶质重量g/溶液重量g×100%重量比体积百分浓度: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以符号%(g/ml)表示。
重量比体积百分浓度=溶质重量g/溶液体积ml×100%体积比体积百分浓度: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液的毫升数,以符号%(ml/ml)表示。
体积比体积百分浓度=溶质体积ml/溶液体积ml×100%(2)高浓度向低浓度稀释C浓×V浓= C稀×V稀例:若需用70%乙醇1000ml,现有95%乙醇,应如何配制?需用95%乙醇的体积=70%*1000/95%=736.8ml即:配制70%乙醇1000ml,需取95%乙醇736.8ml,加水稀释至1000ml。
常用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常用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在医学领域中,常常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病情等因素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这些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药物的剂量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剂量换算方法。
1. 所有的剂量计算都基于患者的体重。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每
次给药的剂量。
常用的单位是毫克(mg)或克(g)。
例如,如果需要给一个成人
患者每日服用10 mg的药物,而他的体重为70公斤,那么每次的剂量就是10
mg/70 kg = 0.14 mg/kg。
2. 对于儿童,他们的体重通常以千克为单位来计算。
计算儿童的剂量时,常用
的方法是根据体重来确定每次给药的毫克数。
例如,如果需要给一个儿童每日服用
5 mg的药物,而他的体重为15公斤,那么每次的剂量就是5 mg/15 kg = 0.33
mg/kg。
3. 对于一些强效药物,剂量可能会按照体表面积来计算。
体表面积的计算通常
采用DuBois公式:体表面积(BSA)= 0.007184 ×身高(cm)^0.725 ×体重(kg)^0.425。
然后根据体表面积来确定每次给药的剂量。
例如,如果某药物的推荐剂量
为10 mg/m2,而一个患者的体表面积为1.5 m2,那么每次的剂量就是10 mg/m2 ×1.5 m2 = 15 mg。
请注意,以上仅为常见的药物剂量换算方法之一,不同药物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
此外,在进行药物计算时,一定要小心并遵循医生的指示,以确保给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给药剂量的换算
给药剂量的换算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一、给药剂量的计算药品规格与剂量单位换算重量单位五级: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μg)和纳克(ng)。
容量单位三级:升(L)、毫升(ml)、微升(μl)1、如何计算剂量1)红霉素肠溶胶囊1次口服0.25g或0.5g,标识的每粒的规格是250mg。
按其之间的关系换算即:250mg=0.25g、500mg=0.5g,因此可服1片或2片。
2)维生素B12注射剂每次肌内注射50~200μg,每支规格标识为0.1mg。
依据换算即0.1mg=100μg,因此可给予0.05~0.2mg,即注射1/2-2支。
2、药物某一组分的量1)1500ml的生理盐水中含Na+多少克?1500ml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的量=0.9%×1500=13.5g氯化钠的分子量=58.45钠的分子量=23Na+的含量=13.5g×23/58.45=5.31g2)多少毫克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与1mg的去甲肾上腺素相当?去甲肾上腺素分子量169.18,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分子量337.28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的量=1mg×337.28/169.18=2mg二、滴速计算滴系数:每毫升溶液所需要的滴数。
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外包装上。
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三种型号。
即1毫升有10、15、20滴!输入时间(min)=要输入的液体总量(ml)*滴系数/每分钟的滴数1、浓度的计算(1)百分比浓度计算重量比重量百分浓度:系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以符号%(g/g)表示。
重量比重量百分浓度=溶质重量g/溶液重量g×100%重量比体积百分浓度: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以符号%(g/ml)表示。
重量比体积百分浓度=溶质重量g/溶液体积ml×100%体积比体积百分浓度: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液的毫升数,以符号%(ml/ml)表示。
药物剂量换算法
由于小儿与婴幼儿得用药剂量很少或极少,护士执行医嘱时必需将患儿得用药剂量(g、mg、u)换算为毫升(ml),然后才能注射。
为了快捷、准确地换算,笔者研究推出“药物分类系数换算法”即mg→ml速算法(口算法)[1]。
为临床解决了小剂量用药mg→ml得换算容易失误、出现差错得难题,为抢救紧急用药赢得了时间与效率。
本法已被20多家医院及2间医学院校推广应用,获得一致得好评:简单实用、教学效果高。
介绍如下:1换算公式:所需毫升量(ml)=用药剂量(g、mg、U)×分类系数/10n(小数点定位)[1]。
首先掌握“分类系数”与“小数点定位”,然后才能快速换算(口算)。
ﻫ1、1分类系数(简称:系数)1.1.1定义:将所有注射液按每毫升含药量得1、2、5、25、125分为五类(不论单位、小数点与0),分别赋予换算系数10、5、2、4、8,每类数只有一个系数,又称“分类系数”,如下:①0、001、0、01、0、1、1、10、100、1000、10000(1万)、10万等,属“ 1类数”,系数10;ﻫ②0、002、0、02、0、2、2、20、200、2000、20000(2万)、20万等,属“ 2类数”, 系数5;③0、005、0、05、0、5、5、50、500、5000、50000(5万)、50万等,属“ 5类数”, 系数2;ﻫ0、025、0、25、2、5、 25、250、2500、25000(2、④5万)、25万等,属“25类数”,系数 4;ﻫ⑤0、125、1、25、12、5、125、1250、12500 (1、25万)、12、5万等,属“125类数”,系数 8。
1.1.2 找系数:①将1、2、5、25、125等5个数字,称为“分类数”,每毫升“含药量”不论单位与数字大小,一律以“分类数”寻找“系数”,非常简单,如西地兰0、2mg/ml、阿托品2mg/ml、2%利多卡因20mg/ml、依地酸钙钠200mg/ml、青霉素200000u/ml等,因分类数相同(2),系数只有1个(5);②“凑10法” 找系数:如1×10(系数)=10、2×5(系数)=10、5×2(系数)=10、25×4(系数)=102、125×8(系数)=103。
护士配药换算公式
护士配药换算公式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常常需要进行药物的配药工作。
配药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准确计算出药物的剂量和容量,以确保患者得到合适的药物治疗。
在进行药物配药时,护士们需要借助一些换算公式来进行计算和转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士配药换算公式,护士们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并需要掌握的:1. 配液计算公式:护士可能需要将药物配制成特定浓度的溶液,这就需要用到配液计算公式。
这个公式是:浓度(%)×容量(ml)= 药物剂量(g)。
举个例子:如果需要将5%的葡萄糖溶液配制成200ml,那么药物剂量的计算公式是5% × 200ml = 10g。
所以,需要将10g葡萄糖加入200ml的容器中制备出所需的葡萄糖溶液。
2. 体重剂量计算公式:在给予某些药物时,剂量通常是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计算的。
这就需要用到体重剂量计算公式。
这个公式是:体重(kg)×每千克体重所需的剂量(mg/kg)= 药物剂量(mg)。
举个例子:如果患者的体重是60kg,需要给予每千克体重0.1mg的药物剂量,那么药物剂量的计算公式是60kg × 0.1mg/kg = 6mg。
所以,需要给予患者6mg的药物剂量。
3. 配制稀释液计算公式:有时候,护士需要将一种药物稀释成特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再进行给药。
这就需要用到配制稀释液计算公式。
这个公式是:C1 × V1 = C2 × V2。
其中,C1是初始浓度,V1是初始体积,C2是目标浓度,V2是目标体积。
举个例子:如果需要将20%的药物溶液稀释成10%浓度,且初始体积为100ml,那么药物剂量的计算公式是20% × 100ml = 10% × V2。
可以求得 V2 = 200ml。
所以,需要向100ml的初始溶液中加入100ml溶剂(例如生理盐水)来制备出所需的10%溶液。
在工作中,掌握这些护士配药换算公式对于护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给药剂量换算
给药剂量换算
第15页
体重为180g时: 按折算系数算: 大鼠总给药量=1.134 X m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 大鼠总给药量为=1.162 X mg/kg
体重为250g时: 按折算系数算: 大鼠总给药量=1.575 X m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 大鼠总给药量=1.4445 X mg/kg
体重为300g时: 按折算系数算: 大鼠总给药量=1.89 X m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 大鼠总给药量=1.6331 X mg/kg
第三:有时试验操作熟悉程度影响很大。尤其是静注。而 口服路径普通来说,较易实现相对准确。
给药剂量换算
第22页
六、LD50与药效学试验剂量换算:
面对一个全新化合物,无任何资料可参考情 况下,咱们怎样去设置剂量? 急性毒性试验。
LD50或者是最大耐受量(MTD)。 那么,怎样依据LD50或MTD来选择剂量呢?
给药剂量换算
第14页
❖ 以大鼠为例。 ❖ 设人剂量为X mg/kg,体重70kg.
体重为150g时: 按折算系数算: 大鼠剂量= 6.3 X mg/kg ,
150g大鼠总给药量为:0.15× 6.3 X mg面积=0.09 ×(0.15)2/3=0.02525 人体表面积=1.722 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2525/1.722=0.01466 150g大鼠总给药量为:X mg/kg×70×0.01466=1.0262Xmg/kg
护士配药换算公式
护士配药换算公式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药物配药,而正确的药物配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药物配药过程中,护士需要进行一定的换算,以确保所配药物的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护士配药换算公式。
1.比例法:比例法是一种通过设置比例并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来换算药物配药的方法。
公式:已知药物量/已知药物浓度=所需药物量/所需药物浓度示例:如果需要将一瓶500毫克的药物配制成含有100毫克的溶液,那么所需的溶液量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到:500毫克/1毫升=X毫克/100毫升解得:X=20毫升,所以需要取出20毫升的药物配制溶液。
2.比率法:比率法是一种将问题转化为比率并求解未知量的方法。
公式:已知药物量/所需药物量=已知药物浓度/所需药物浓度示例:如果药物浓度为10毫克/毫升,需要用20毫升的溶液,那么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到所需的药物量:X毫克/20毫升=10毫克/1毫升解得:X=200毫克,所以需要取出200毫克的药物。
3.单位换算法:在药物配药过程中,可能需要在不同的单位之间进行换算。
例如,需要将750毫克的药物配制成含有0.5克的溶液,则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到所需的药物量:1克=1000毫克0.5克=X毫克解得:X=500毫克,所以需要取出500毫克的药物配制溶液。
4.滴定法:滴定法是通过计算滴液的滴数和滴液速度来换算药物配药的方法。
公式:滴数=目标药物量/滴液容量示例:如果需要服用其中一种药物的剂量为50滴,而每滴药物的剂量为2毫升,则通过以下计算可以找到所需的滴液时间:50滴=X毫升/2毫升解得:X=100毫升,所以需要滴液100毫升的药物。
总结:护士在进行药物配药时,常常需要进行换算来确保准确性。
比例法、比率法、单位换算法和滴定法都是常用的护士配药换算公式。
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换算公式,并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以确保药物配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小儿和婴幼儿的用药剂量很少或极少,护士执行医嘱时必需将患儿的用药剂量(g、mg、u)换算为毫升(ml),然后才能注射。
为了快捷、准确地换算,笔者研究推出“药物分类系数换算法”即mg→ml速算法(口算法)[1]。
为临床解决了小剂量用药mg→ml的换算容易失误、出现差错的难题,为抢救紧急用药赢得了时间与效率。
本法已被20多家医院及2间医学院校推广应用,获得一致的好评:简单实用、教学效果高。
介绍如下:1换算公式:所需毫升量(ml)=用药剂量(g、mg、U)×分类系数/10n(小数点定位)[1]。
首先掌握“分类系数”与“小数点定位”,然后才能快速换算(口算)。
1.1 分类系数(简称:系数)1.1.1 定义:将所有注射液按每毫升含药量的1、2、5、25、125分为五类(不论单位、小数点和0),分别赋予换算系数10、5、2、4、8,每类数只有一个系数,又称“分类系数”,如下:①0.001、0.01、0.1、1、10、100、1000、10000(1万)、10万等,属“ 1类数”, 系数10;②0.002、0.02、0.2、2、20、200、2000、20000(2万)、20万等,属“ 2类数”, 系数5;③0.005、0.05、0.5、5、50、500、5000、50000(5万)、50万等,属“ 5类数”, 系数2;④0.025、0.25、2.5、 25、250、2500、25000(2.5万)、25万等,属“25类数”, 系数4;⑤0.125、1.25、12.5、125、1250、12500 (1.25万)、12.5万等,属“125类数”,系数8。
1.1.2 找系数:①将1、2、5、25、125等5个数字,称为“分类数”,每毫升“含药量”不论单位和数字大小,一律以“分类数”寻找“系数”,非常简单,如西地兰0.2mg/ml、阿托品2mg/ml、2%利多卡因20mg/ml、依地酸钙钠200mg/ml、青霉素200000u/ml等,因分类数相同(2),系数只有1个(5);②“凑10法” 找系数:如1×10(系数)=10、2×5(系数)=10、5×2(系数)=10、25×4(系数)=102、125×8(系数)=103。
因系数与分类数是“凑10法”相对应的数字,知其一必知其二,如已知“含量/ml”必知系数(不需计算)。
1.2 小数点定位法以每毫升含量的“整数位”为“用药剂量×系数”所得数的小数点向左移的“小数位”。
如1)整数/ml:山莨菪碱5mg/ml(1位整数)、2%利多卡因20mg/ml(2位整数)、氨茶硷250mg/ml(3位整数)、肝素12500u/ml(5位整数),各得数的小数点向左移1位、2位、3位、5位=毫升。
2)小数/ml:阿托品0.5mg/ml、西地兰0.2mg/ml、毒K0.25mg/ml、25%硫酸镁0.25g/ml等,因“整数位0”(不起定位作用),得数的小数点不变(即毫升数)。
1.3 注意事项:“小数点后有0”的小数含量(如0.02g/ml、0.005g/ml、0.025g/ml 等),找系数方法同上,但“小数点定位”方法则相反,是以“小数点后0的个数”,定得数的“整数位”(小数点向右移n位)。
例题:冬眠灵0.025g/ml(小数点后1个0),用药剂量0.002g=ml?计算:0.002×4(系数)=0.008,小数点向右移1位=0.08ml。
此法的用药剂量g、含量g,而小儿用药剂量均以mg计算(mg/kg),含量必需同步(mg/ml),g→mg(小数→整数),如冬眠灵0.025g/ml→25mg/ml(2位整数),用药剂量2mg=ml?计算:2×4(系数)=8,小数点向左移2位=0.08ml。
因此,“小数点向右定位法”几乎不用,可以省略。
2 计算方法:2.1 计算步骤:①从每毫升含量中确认“系数”与“小数位”;②用药剂量×系数=得数;③得数的小数点向左移=毫升。
(注:小数/ml,免做第③步)。
2.2 举例说明:1)整数/ml,得数的小数点向左移n位:山莨菪碱(654--2)5mg/ml(系数2、1位整数),用药剂量0.9mg×2=1.8,小数点左移1位=0.18ml。
甲氧胺20mg/ml(系数5、2位整数),用药剂量3mg×5=15,小数点左移2位=0.15ml。
2%利多卡因0.1g/5ml→20mg/ml(系数5、2位整数),用药剂量8mg×5=40,小数点左移2位=0.40ml。
青霉素400000u/2ml→200000u/ml(系数5、6位整数),皮试液20u×5=100,小数点左移6位=0.000100ml。
氯丙嗪(冬眠灵)50mg/2ml→25mg/ml(系数4、2位整数),用药剂量8mg×4=32,小数点左移2位=0.32ml。
氨茶硷0.25g/10ml→25mg/ml(系数4、2位整数),用药剂量15mg×4=60,小数点左移2位=0.60ml。
氨茶硷0.5g/2ml→250mg/ml(系数4、3位整数),用药剂量15mg×4=60,小数点左移3位=0.060ml。
氨茶硷0.25g/2ml→125mg/ml(系数8、3位整数),用药剂量15mg×8=120,小数点左移3位=0.120ml。
多粘菌素E 25万u/2ml→12.5万u/ml(系数8、2位整数),用药剂量0.5万u×8=4,小数点左移2位=0.04ml。
肝素 2.5万u/2ml→12500u/ml(系数8、5位整数),用药剂量65u×8=520,小数点左移5位=0.00520ml。
2)小数/ml,得数的小数点不变:毛花甙丙(西地兰)0.4mg/2ml→0.2mg/ml(系数5、整数位0),用药剂量0.07mg×5=0.35ml。
毒毛花甙K(毒K) 0.25mg/ml(系数4、整数位0),用药剂量0.07mg×4=0.28ml。
25%硫酸镁 2.5g/10ml→0.25g/ml(系数4、整数位0),用药剂量0.3g×4=1.2ml。
尼可刹米0.375g/1.5ml→0.25g/ml(系数4、整数位0),用药剂量0.07g×4=0.28ml。
阿托品 0.5mg/ml(系数2、整数位0),用药剂量0.03mg×2=0.06ml。
注:小数/ml,系指“整数位0”和“小数点后无0”的小数含量,如0.2mg(g)/ml、0.5mg(g)/ml、0.25mg(g)/ml、0.125g/ml等。
小数点不变,系指用药剂量的小数位=得数(ml)的小数位,可互为校对小数位,或用计算法2:如毒K 0.25mg/ml,用药剂量0.07mg,以7×4=28,取用药剂量2位小数位=0.28ml。
2.3 “1类数”简算法:“1类数”不需套公式计算,只移动“用药剂量”的小数点=毫升。
方法:1)整数/ml,以“整数位-1”为“用药剂量”向左移的“小数位”=毫升。
例题:①肾上腺素1mg/ml(1-1=0),用药剂量0.09mg=0.09ml。
②山莨菪碱(654--2)10mg/ml(2-1=1),用药剂量0.9mg=0.09ml。
③鲁米那 100mg/ml(3-1=2),用药剂量8mg=0.08ml。
2)小数/ml(如0.1mg(g)/ml),将“用药剂量” 的小数点向右移1位=毫升。
例题:①止血芳酸0.1g/ml,用药剂量0.06g=0.6ml;②芬太尼0.1mg/ml,用药剂量0.05mg=0.5ml。
(注:0.01g/ml、0.001g/ml需g→mg 成为“整数”后计算,因用药剂量mg)。
2.4 “4类数、3类数、1.5(15)类数”的换算办法(占6%) :采用上靠加、下靠减的方式换算。
方法:①“4类数”上靠5类数(系数2)计算,得数再增加1/4=毫升。
例题:庆大霉素4万u/ml(系数2、1位整数),用药剂量0.9万u×2=1.8+0.5(1/4)=2.3,小数点向左移1位=0.23ml;庆大霉素40000u/ml(系数2、5位整数),用药剂量9000u×2=18000+5000(1/4)=23000,小数点向左移5位=0.23ml。
②“3类数”下靠2类数(系数5)计算,得数再减去1/3=毫升。
例题:麻黄碱30mg/ml(系数5、2位整数),用药剂量0.6mg×5=3-1(1/3)=2,小数点向左移2位=0.02ml;东莨菪碱0.3mg/ml(系数5、整数位0),用药剂量0.04mg×5=0.2-0.07(1/3)=0.13ml 。
③“1.5(15)类数”可上靠2类数(系数5)计算、或下靠1类数计算,上靠需增加1/3、下靠需减去1/3。
例题:野靛硷1.5mg/ml(系数5、1位整数),用药剂量0.4mg×5=2+0.7(1/3)=2.7,小数点向左移1位=0.27ml;下靠“1类数”计算,如1.5mg/ml(1-1=0),用药剂量0.4mg-0.13(1/3)=0.27ml。
附:10倍稀释吸药法:按本法换算出的药量(ml),若“小数点后有0”的极少药量,必须以“10倍稀释法”抽吸该药液,如小数点后有1个0 (0.03ml)需稀释一次、有2个0 (0.005ml )需稀释二次、有3个0 (0.0001ml)需稀释三次(用1ml注射器操作)。
如青霉素400000u/2ml,皮试液20u=0.0001ml,操作:取原药液0.1ml+注射水至1ml(稀释一次),混匀后留0.1ml+注射水至1ml(稀释二次),混匀后留0.1ml+注射水至1ml(稀释三次),混匀后留0.1ml(20u)为病人作皮内注射。
3应用效果与讨论:3.1 儿科用药严谨,尤其是新生儿和低体重早产儿要求用药量极其精确,特别是使用强心甙、氨茶硷、肾上腺素等药物,因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换算与配药过程中稍有疏漏易引起中毒、或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或峰值持续时间不足),起不到治疗作用,后果不堪设想[2-3]。
因我国现有的换算法如比例式计算法、推算法(稀释法)和杂志报导的“简易快速换算法”等[1-4],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对儿科小剂量用药mg→ml的换算容易失误、出现差错。
尤其存在不能“口算”和计算时间长的缺点,不能应急之用,快易错。
3.2 “药物分类系数换算法”是简单的口算法,应急性好,如2—5 s口算出结果,一次性换算正确率100%,快速、准确可为临床抢救赢得时间与效率。
本法为临床解决了小剂量用药mg→ml换算的困难和容易出差错的弊端,有效地预防差错、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