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菌群,敏感细菌被消灭,不敏感的细菌或真菌则大量繁
殖,外来细菌也乘虚而入,从而引起二重感染,导致肠炎 或继发性感染。
6.特异质反应
主要与病人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属遗传性病理反应。 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是一种遗传性生物化学
缺陷,这种病人服用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磺胺等就可能引
起溶血。
7.药物依赖性
乙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
1)药物的因素:包括药物有效成份的分解产物、添加剂、增溶剂、稳定 剂、着色剂、赋型剂、化学合成中产生的杂质等,均可引起药物不良 反应。
2)病人的因素:由于病人本身原因而引起的乙型不良反应,主要与病人 的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
①免疫学方面:大多数药物过敏性反应可归类为乙型不良反应。
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
•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
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它在 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 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 国际上给药品不良事件下的定义为:药品不良事 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 不一定与该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1) 住院病人:10%~20%;(2)住院病人因 药物不良反应死亡者:0.24%~2.9%;(3)因药物 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0.3%~5.0%。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 药物种类繁多 2.用药途径不同 3.体质又因人而异
1.药物方面的原因
1)药理作用: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 些不良反应。 2)药物的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 3)药物的污染:由于生产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常可引起严重反应 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剂型不同。由于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的不同, 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与血中药的浓度,即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 6)药物的质量问题:同一组成的药物,可因厂家不同,制剂技术差别、 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5)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汉 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3.机体方面的原因
1)种族差别:在人类白色与有色人种之间对药的感受也有相当的差别。 2)性别:在药物性皮炎中,男性发病者多于女性,其比率约为3:2。西 咪替丁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 3)年龄:老年人、少年、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例如青霉素, 成年人的半衰期为0.55小时,而老年人则为1小时,老年人由于血浆蛋 白浓度减少,与药物结合能力也降低。 4)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有不同反应,这是正常的 “生物学差异”现象。 5)病理状态:病理状态能影响机体各种功能,因而也能影响药物作用。 例如腹泻时,口服药的吸收差,作用小。 6)血型:据报告,女性口服避孕药引起血栓症,A型较O型者多。 7)营养状态:饮食的不平衡亦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如异烟肼引起的神经 损伤,当处于维生素B6缺乏状态时则较正常情况更严重。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1.按反应类型分类:在使用常用剂量的药物防治或诊断疾病 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与
用药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病人的各种反应。包括副作用、
毒性反应、反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等。 2.按机理分类: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两类: 甲型和乙型。
因果关系 药物与不良反应有因果关系 风险责任 不属医疗纠纷,不承担赔偿责 任
药物与不良事件未必有因果关系 误用、滥用、故意使用、使用不 合格药品等的后果因医方导致, 属医疗纠纷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
• • 药物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 识别要点(评估原则):
1. 药物治疗与不良反应的出现在时间上应有合理 的先后关系(时序性) 2. 符合药物的药理作用特征,并可排除药物以外 因素造成的可能性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一种特殊 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药物依赖性一旦形成,将迫使患 者继续使用该药,以满足药物带来的精神欣快和避免停药 出现的机体不适反应。


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 与监测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原则与措施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
五、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相关文献报道
ADR识别要点
4. 去激发(dechallenge)反应 ※撤药的过程即为去激发。减量则可看作是一种部 分去激发。 ※去激发后反应强度减轻,有利于因果关系的判断。 5. 再激发(rechallenge)反应 再次给患者用药,以观察可疑的ADR是否再现, 从而验证药物与不良反应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表1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特征比较
药物不良反应
药品质量 合格药品 用法用量 正常用法、正常剂量 反应性质 有害且非期望的反应,不可避 免 用药行为 排除了意向性和意外性过量用 药与用药不当
药物不良事件
合格药品和/或不合格药品 不强调与用法、剂量的关系 不利的临床事件,部分可避免 不排除意向性和意外性过量用药 与用药不当
2.毒性反应
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过于敏感而产生的 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一般较严重。大多是可以预知的。 可分为以下类型: ①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如腹泻等 ②肝脏毒性反应:如肝炎、肝脂肪变、肝坏死等 ③泌尿系统反应:如肾功能减退等 ④神经系统反应:如引起焦虑情绪、精神不安等 ⑤造血系统反应:如造成缺铁性贫血等 ⑥循环系统反应:如产生心律失常等 ⑦其他毒性反应:皮炎、光敏性皮炎、固定性药疹等
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药物不良反应定义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理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特点
五、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
指在药理学中,指某种药物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副反应、毒
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可以是预期的毒 副反应,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在物
2.给药方法的影响
1)误用、滥用、医护药人员处方配伍不当,病人滥用药物等。 2)用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关系到药的吸收、分布,也影响药物发挥
作用的快慢强弱及持续时间。
3)长期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4)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不当,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亦随之增高,据报告5种药并用的发生率为4.2%。
3.后遗效应
指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 存的药理效应。后遗效应时间的长短因药物不同而异。少
数药物可引起永久性器质性损害,如大剂量呋喃苯胺酸、
链霉素等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4.变态反应
指药物引起疫的病理性免反应,亦称过敏反应。少数病 人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包括免疫学上的四型速发和迟
甲型不良反应发生机理
1)药代动力学方面原因:①药物的吸收②药物的分布③药 物血浆蛋白的结合④药物与组织结合⑤肾脏排泄⑥药物的 生物转化。 2)由于靶器官敏感性增强,神经递质、激素和某些维生素 等,主要通过与特异受体结合而发挥其药理作用。个体间 的受体不但数量不同,而且受体的敏感性也可受其它药物 的影响。例如乙诺酮本身并不具有抗凝作用,但当与抗凝 药华法令合用时,则可加强后者的抗凝作用而出现甲型不 良反应,主要是乙诺酮能增加华法令对肝脏受体部位的亲 和力所致。
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监测中心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形成了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DR monitorin9,China)辐射各 省级/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 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以及个人作为
发变态反应,这种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致敏原可能是药物
本身或其代射物,也可能是药物制剂中的杂质,它们与体内 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引起变态反应,反应性质各人不同 ,常见的变态反应表现如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等。
5.继发反应
是药物治疗作用之后出现的一种反应,也称为治疗矛盾。 例如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后,由于改变了肠道内正常存在
Doutful(可疑)
Impossible(不可能)
表2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
标准 合理的时间顺序
已知的药物反应类型
肯定 很可能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不明
可能 是 是
可疑 是 否
不可能 否 否 否 否
去激发可以改善 再激发重现
反应可用其他因素解释
难以判定 难以判定
不明
不明


②致癌作用:不少药物能诱发癌症。
3)致畸作用:不少药物有致畸作用。反应停事件就是一起严重的不良反 应。 4)致突变作用:有些化学物质可能为变异源。
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特点
1.口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失调,食欲不振、恶心、 腹胀、便秘或腹泻等,在所有不良反应中占很大比例。 2.中度不良反应:包括焦虑、不安、烦躁,此外还有皮疹(特别是广泛和 持久性的)、视觉障碍、肌肉震颤、排尿困难(老年男性多见)、精神或 心理的改变和某些血液成分(脂肪、脂质)的改变。 3.有些药物可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必须立即停止 用药并进行治疗,然而有时必须继续用药,如肿瘤病人的化疗和器官 移植时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用药时,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防治严重的 不良反应,如给免疫系统受损的病人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复杂,归纳为甲型和乙型两大类: 甲型: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
,一般与药物剂量有关,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虽高,但死亡
率低。 乙型: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通常很
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虽然其发生率较低,
但死亡率较高。
网底的监测网络。
意 义
1. 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蔓延和重演; 2. 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 为上市后再评 价提供服务; 3.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4. 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 5. 促进新药的研制开发。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原则与措施 ※预防原则
1. 2. 3. 4.
增强患者对ADR和药源性疾病的防范意识,提高用药的 依从性。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药敏史和用药史,对某药有过敏史 的患者应终生禁用。 严格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实施个 体化给药。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必须 联用时,要兼顾↑疗效与↓ADR的需求。 用药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必要时进行TDM。 杜绝人为的失误、差错发生。
ADR识别要点
6. 病人用药史
病人在以前是否在用同一药物或相似药物之后有 相同的反应
7. 应用安慰剂
在应用安慰剂后,反应是否仍然发生
药物与不良反应间的相关性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将药物与药物 不良反应间的相关性分为5个等级:
① Definite(肯定)
Probable(很可能)
Baidu Nhomakorabeaossible(可能)
1.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 给病人带来不舒适甚至痛苦,一般较轻微,是可以恢复的 功能性变化。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作用范围广,当其中某一作用被用来作为治疗目的时,其 他作用就可能成为副作用。由于副作用是药物本身所固有
的,所以可以预料到,也可以通过合并用药避免或减轻,
质使用中,包括用药所致的不愉快的心理及躯体反应。
案例
例一:20世纪50年代在西欧市场上出售的新药“反应停”,作 为 镇静药物被广泛用于妊娠反应,以致引起8000多例畸胎 儿的悲惨后果,反应停至今禁用于妊娠早期。 例二:中国曾有一例因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而致死亡的报告。
• 据国外有关文献报道,药物不良反应在全世界的 发生率如下:
难以判定 难以判定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概念及内容
1 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 的过程。 2 主要是监测上市后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是 药品再评价工作的一部分。
3 监测主要内容: (1) 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危 害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报告,提出对有关药品如何加强管理的意见 、建议; (2) 及时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预防保健机 构和社会大众反馈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防止药品 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