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改进临床试验设计和方法,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 复性。
药物不良反应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研究
药物不良反应与疾病进展
01
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生活质量
02
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药物的合理使
用。
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心理状态
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
用药方式
不同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剂 量等都可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用药方式如口服、注射、吸入等也可 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生理状态、 病理状态等个体差异都会影响药物在 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不良反 应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与基因多态性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案例分析 • 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与处理 •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管理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 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有害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 反应,留意是否有任何异常症状或体征 的出现。
VS
及时报告
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 医生或药师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与诊断
评估严重性
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停药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
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因多态性是指个体间基因序列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 不同。
药学不良反应
药学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
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称为药原性疾病,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耳聋,肼屈嗪引起红斑性狼疮等。
1.副反应由于药理效应选择性低,涉及多个效应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
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将会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
副反应是在常用剂量下发生的,一般不太严重,但是难以避免的。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生的不良反应。
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
3.后遗效应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例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激烈回升。
5.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
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临床表现各药不同,各人也不同。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无效。
反应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也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
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
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
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可能是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剂中杂质。
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可见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急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肝区疼痛,肝功能衰竭等 急性胆汁淤积:三分离现象 脂肪肝型:肝细胞内脂肪小滴 慢性肝炎:乏力,厌食,黄疸,肝区疼痛等 治疗:停药,激素
对症支持治疗:休息,高能、高蛋白、维生素等 病例分析:溴隐亭致肝功能损害
11
常见药源性疾病—神经系统
病例分析:环丙沙星致心脏聚停
15
常见药源性疾病—泌尿系统
病因:肾脏是药物排泄主要器官 临床表现:肾功能异常,急性肾功能衰
竭,间质性肾炎等 治疗:停药、激素、利尿:预防肾小管堵塞 病例分析:顺铂需水化利尿(预防肾损害)
CTX/IFO需水化利尿、美司钠
16
常见药源性疾病—内分泌系统
病因:影响甲状腺功能,胰腺功能等 临床表现:甲亢或甲减,血糖波动等 治疗:停药
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5
劣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四十九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劣药。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三)超过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 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 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4
假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四十八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假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 (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
药品不良反应解释
药品不良反应名词解释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的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服用药品出现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
只要是药品,就有可能存在不良反应。
只要使用药品,就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
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合理使用药品,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什么是药品不良事件?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药品不良事件(英文Adverse Drug Event,缩写为ADE)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
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
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什么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什么是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哪几类?目前,药品不良反应分类有很多种,这里仅介绍一种最简单的药理学分类。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1. 引言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的生理或心理反应。
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2. 不良反应的定义不良反应是指在给予正常剂量下,药物在预期用途和说明书所描述的正常条件下使用时,产生的有害的生理或心理反应。
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的任何阶段,包括给药前、给药期间和给药后。
3. 不良反应的分类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不良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类:3.1 常见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是指在临床使用中较为普遍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3.2 严重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发生率较低但危险性较高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反应、药物毒性反应等。
3.3 预防和治疗困难的不良反应预防和治疗困难的不良反应是指由于药物特殊的作用机制或个体差异等原因,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较为困难的情况,如药物依赖性反应、药物滥用等。
4. 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药物因素药物本身的性质、剂量、给药途径等都会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一些药物本身具有较高的毒副作用,或者剂量过高、给药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4.2 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遗传背景、患病情况等都会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产生影响。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某些疾病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4.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也可能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些药物在高温或潮湿环境中容易发生分解或变质,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4.4 药物相互作用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
1、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药物方面的因素
①药物的化学成份、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药物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有时化学结构上轻微的改变可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明显的变化,如黄体酮与甲基睾丸素,它们的结构式在17位上仅是一个酮基和羟基的差别,在应用黄体酮预防流产时,可使出生的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
3、后遗效应:药物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如镇静药引起嗜睡。
4、过度作用: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效应是治疗作用,即适度地调节机体功能,使趋向正常,但有时候也会出现过强的反应,如镇静药引起嗜睡、降压药引起血压过低、降糖药致低血糖等。
5、继发反应:是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如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菌群失调而致某些维生素缺乏进而引起出血和二重感染;免(1)身体依赖性:用药者渴求定期使用某种药物,以得到欣快感;在连续使用中有加大量的趋势,一旦停止停用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
(2)精神依赖性:也称为心理依赖性。为了追求欣快感而定期连续地使用某种药品,断药时一般不引起严重的戒断反应。但用药者产生一种追求用药的强烈欲望,这种行为被称为“觅药行为”。目前认为成瘾性主要是反映了药物的精神依赖性,过去把身体依赖性当做成瘾性的看法是不准确的。
①药代动力学方面:药代动力学过程,如吸引、分布、与血浆蛋白相结合、组织结合、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者直接关系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程度,例如不同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不同,当两种药物合用时,结合力强的药物会把结合力弱的药物置换出来,使后者游离型药物增加,引起不良反应。
②机体的靶器官方面:神经递质、激素和某些维生素等主要通过与特异受体即靶器官结合而发挥其药理作用。个体间的受体不但有数量上的不同,而受体的敏感性也可受其它药物的影响而变化,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保泰松本身并不具备抗凝作用,但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时,便可增加华法林对肝脏受体的亲和力,加强了后者的抗凝作用,出现不良反应;排钾类药物使心脏对强心类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氯喹对黑色素的亲和力大,容易在含黑色素的组织里蓄积,引起视网膜病变。
医疗常用药物不良反应
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 生理状态、病理状态等个 体差异也会影响不良反应 的发生。
其他因素
药物的储存、运输、使用 方法不当等也可能导致不 良反应的发生。
02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生素类药物
抗生素过敏反应
某些患者可能对某些抗生素产生 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 。预防措施包括在用药前询问过 敏史,以及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有 助于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 规范诊疗行为,提升患者满意 度。
促进药品监管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为 药品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信息 ,有助于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药 品监管政策。
推动药品研发改进
通过监测与报告,可以了解药 品在临床使用中的实际情况, 为药品研发和改进提供依据。
04
评估和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完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
02
建立完善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医生查询和了解各种药品
的不良反应情况。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03
积极参与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交流活动,引进国际先进经
验和技术,提高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的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察。
抗生素性肾损害
一些抗生素可能导致肾脏损伤。 预防措施包括在用药过程中监测 肾功能,以及避免长期或大剂量
使用。
抗生素性肝脏损害
某些抗生素可能导致肝脏损伤。 预防措施包括在用药过程中监测 肝功能,以及避免长期或大剂量
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
01
胃肠道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痛、胃出血、胃溃疡等胃肠道问题。预防措施
包括饭后服用、减少剂量和选用胃肠道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药物的不良反应名词解释
药物的不良反应名词解释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加深,药物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治疗疾病的常见手段。
然而,所有药物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物后,可能引发的不希望发生的副作用或不良症状。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名词,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
1. 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是指使用药物后,免疫系统对药物或其组分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药物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对某种药物过敏,而其他人则不会出现任何反应。
因此,在使用新药物时,了解自己的过敏史以及对药物成分的敏感性非常重要。
2. 药物中毒药物中毒是指在使用药物时,由于剂量错误、长期或过量使用而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
药物中毒可能导致诸如头晕、恶心、呕吐、昏迷、肝肾功能异常等不同程度的症状。
重度药物中毒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说明,避免自行超量使用或误用。
3. 药物依赖性药物依赖性是指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药物后,身体逐渐对药物产生依赖,无法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用药剂量而出现戒断症状的现象。
药物依赖性涉及各类药物,例如镇静催眠药、麻醉药、阿片类药物等。
依赖性药物的戒断症状可能包括焦虑、烦躁、心慌、恶心、抽搐等,严重时可能出现精神和肉体的巨大不适。
因此,在使用易导致依赖性的药物时,需要特别慎重,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4.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一种药物增强另一种药物的效果,也可能减弱或改变另一种药物的效果。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对身体产生意外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5. 药物滥用药物滥用是指对药物的过度或错误使用,不符合医嘱或临床指南的情况。
药物滥用可能包括长期不合理的使用、超量使用、频繁更换药物等。
药物的不良反应
7) 继发性反应 (Secondary reaction)
二重感染。
8) 特殊毒性 (Special toxicity)
致畸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突变作用是药物引起的 三种特殊毒性 均为药物和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 三种特殊毒性,均为药物和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 细胞的表达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9) 药物依赖性 (Drug dependence)
5. 二碘二乙基锡与中毒性脑炎综合征
1954年,在巴黎附近的一个药房里,配制生产出一种 含二碘二乙基锡的抗感染药物。在市场销售后,发现服用 碘 者中有270多人出现头痛、呕吐、痉挛、虚脱、视力丧失 等中毒性脑炎症状,死亡110多人。
6. 三苯乙醇与白内障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一个公司生产出一种能降低人体胆固醇的药 物——三苯乙醇。广告宣传后,许多患有粥样动脉硬化心脏病或肥胖症 者纷纷服用此药。结果服用该药者出现皮肤干燥、头发脱落、白内障等 症状。由于该药的不良反应潜伏期长,有些病人在停止用药1年后仍会发 病 结果在数十万名服药者中 发生白内障者1000余人 病,结果在数十万名服药者中,发生白内障者1000余人。
8 孕激素与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 8.
1950年,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发现 些女患儿外生殖器像男 1950年,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发现一些女患儿外生殖器像男 孩,好似两性人。但化验尿时,尿中并没有男性激素;手术探查,腹 腔内却是女性的内生殖器。这是怎么回事? 后经调查证明,这些女患 儿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均曾服用过孕激素保胎。像这样的“两性人”, 在美国前后曾发现600多例。
思考题:
为什么一种新药问世前,既要做急性毒性实验,又要做慢性毒性实验?
17
7. 氯碘羟喹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药物不良反应
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答、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在使用常用剂量的药物防治或诊断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病人的各种反应。
在药理学中,指某种药物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
可以是预期的毒副反应,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
在物质使用中,包括用药所致的不愉快的心理及躯体反应。
2、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有哪些?答、药品不良反应分为三类:A型反应、B型反应和C型反应。
A型反应是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
特点是可以预测,与常规的药理作用有关,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1%),死亡率低。
主要表现包括过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后遗效应。
B型反应是与药品的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
特点是一般很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1%=,死亡率高。
进一步分类为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和变态反应。
C型反应是指A型和B型反应之外的异常反应。
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
3、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指哪些情形?答、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感染(也称二重感染)四大类。
不良反应有大小和强弱的差异,它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使病情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置人于死地。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这是临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分为:1)副作用(副反应):药品按正常用法用量使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
(3)C型不良反应
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 关系,难以预测。
时间
2020/10/26
4
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机理 (一)、原因 1.药物方面 2.机体方面的原因 3.给药方法影响
1)药理作用 2)药物杂质 3)药物的污染 4)药物的质量 5)剂型的影响
1)种族差异 2)性别 3)年龄 4)个体差异 5)病理状态 6)营养状态
2020/10/26
15
小结
中毒的一般急救技术
2020/10/26
16
一、中毒的治疗原则
1.迅速评估生命体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最危急生命的问题。 2.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与毒物继续接触。 3.清除体内已被或尚未吸收的毒物。 4.查明毒物的性质,如条件许可,及早使用特效解毒药。 5.积极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患者服用氧化剂(如奎宁,伯安奎 宁,阿司匹林,氯霉素等)会出现出血
3、C型
与癌症、畸胎发生机理有关(例如免疫逃避等),有些机理 尚不清,在探讨之中。
2020/10/26
9
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及危害
1、国际情况: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5 20%; 住院病人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15%; 世界死亡人群中竟有1/3死于药源性疾病。
2.由于靶器官敏感性增强 个体间受体的敏感可受其他药物影响,如乙诺酮+华法令→
后者抗凝作用↑
2020/10/26
8
2、B型
(1).药物的异常性 药物有效成分的分解,药物添加剂,增溶剂,赋形剂和化学 合成中产生的杂质 (2).机体的异常性:与患者的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过敏、 致癌及致畸等反应也属B型
药物的不良反应
免。
如小剂量的苯巴比妥只引起镇静,但有时也会引起倦
怠,甚至嗜睡。
A型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 毒性反应:
指在用药剂量较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情况下发生的
机体组织、器官以器质性损伤为主的严重不良反
应。
抗癌药的骨髓抑制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
毒性,可致第八对颅神经损害,造成听力减退或 永久性耳聋。
药物不良反应(ADR)
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
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
不包括:错误用药
超剂量用药 病人不遵守医嘱
滥用药物导致的意外事故
A型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
特点:与药物的常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可预测,
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致血压上升
病例
高血压患者,女,50岁,因咳嗽多日自行购
买氨溴特罗口服溶液,20ml/次,服后自觉不适,心 跳加快、恶心、头晕,约1小时后症状加剧,呕吐
不止,血压170/95mmHg,嘱其静卧,舌下含服硝
苯地平片10mg,约15分钟后,血压130/90mmHg,
头晕减轻,心率正常,胃肠道反应消失。
病例48例,血尿病例48例,急性肾功能损害同时伴血尿的病例19例。
明确标示为克林霉素磷酸酯的报告339例,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
例15例,血尿病例9例,急性肾功能损害同时伴血尿的病例3例。
FDA警示:对乙酰氨基酚或致死亡性皮疹
日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其官网宣布:含有
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扑热息痛)的止疼药有可能会引 发严重皮疹,或致人死亡。其有可能致命的副作用包括重 症多形性红斑以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情初始有流
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见且需要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药物不良反应分类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类:1. 药物过敏反应:包括药物过敏性疹、药物热、药物变态反应等,一般常见于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
2. 药物副作用:指在治疗目的范围内,可预见的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
3. 药物依赖和滥用:指由于长期滥用某些药物,患者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出现戒断综合征等反应。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1. 药物过敏反应常见药物过敏反应包括药物过敏性疹、药物热等,对于这些反应,应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停药: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 对症处理:根据症状的不同,可以采取抗过敏药物、皮肤护理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 寻求医生帮助:如果症状较为严重或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 药物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对于不同的副作用,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胃肠道反应:可以采取调整用药时间、食物配合等方法来减轻胃肠道反应。
-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对于轻度反应,可以适量减量或调整用药时间;对于严重反应,应停药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心血管系统反应:对于心律失常等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3. 药物依赖和滥用如果患者产生了对某些药物的依赖性或滥用情况,应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戒断治疗:对于存在药物依赖性的患者,应进行逐步戒断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症状。
- 心理支持:在戒断治疗中,应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其克服戒断的困难和压力。
- 康复治疗:戒断治疗结束后,患者可参加康复治疗,以防止复发和回归滥用行为。
以上是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的简要介绍,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R识别要点
6. 病人用药史
病人在以前是否在用同一药物或相似药物之后有 相同的反应
7. 应用安慰剂
在应用安慰剂后,反应是否仍然发生
药物与不良反应间的相关性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将药物与药物 不良反应间的相关性分为5个等级:
① Definite(肯定)
Probable(很可能)
Possible(可能)
2.给药方法的影响
1)误用、滥用、医护药人员处方配伍不当,病人滥用药物等。 2)用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关系到药的吸收、分布,也影响药物发挥
作用的快慢强弱及持续时间。
3)长期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4)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不当,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亦随之增高,据报告5种药并用的发生率为4.2%。
Doutful(可疑)
Impossible(不可能)
表2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
标准 合理的时间顺序
已知的药物反应类型
肯定 很可能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不明
可能 是 是
可疑 是 否
不可能 否 否 否 否
去激发可以改善 再激发重现
反应可用其他因素解释
难以判定 难以判定
不明
不明
否
否
因果关系 药物与不良反应有因果关系 风险责任 不属医疗纠纷,不承担赔偿责 任
药物与不良事件未必有因果关系 误用、滥用、故意使用、使用不 合格药品等的后果因医方导致, 属医疗纠纷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
• • 药物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 识别要点(评估原则):
1. 药物治疗与不良反应的出现在时间上应有合理 的先后关系(时序性) 2. 符合药物的药理作用特征,并可排除药物以外 因素造成的可能性
表1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特征比较
药物不良反应
药品质量 合格药品 用法用量 正常用法、正常剂量 反应性质 有害且非期望的反应,不可避 免 用药行为 排除了意向性和意外性过量用 药与用药不当
药物不良事件
合格药品和/或不合格药品 不强调与用法、剂量的关系 不利的临床事件,部分可避免 不排除意向性和意外性过量用药 与用药不当
5)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汉 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3.机体方面的原因
1)种族差别:在人类白色与有色人种之间对药的感受也有相当的差别。 2)性别:在药物性皮炎中,男性发病者多于女性,其比率约为3:2。西 咪替丁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 3)年龄:老年人、少年、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例如青霉素, 成年人的半衰期为0.55小时,而老年人则为1小时,老年人由于血浆蛋 白浓度减少,与药物结合能力也降低。 4)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有不同反应,这是正常的 “生物学差异”现象。 5)病理状态:病理状态能影响机体各种功能,因而也能影响药物作用。 例如腹泻时,口服药的吸收差,作用小。 6)血型:据报告,女性口服避孕药引起血栓症,A型较O型者多。 7)营养状态:饮食的不平衡亦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如异烟肼引起的神经 损伤,当处于维生素B6缺乏状态时则较正常情况更严重。
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监测中心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形成了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DR monitorin9,China)辐射各 省级/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 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以及个人作为
(1) 住院病人:10%~20%;(2)住院病人因 药物不良反应死亡者:0.24%~2.9%;(3)因药物 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0.3%~5.0%。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 药物种类繁多 2.用药途径不同 3.体质又因人而异
1.药物方面的原因
1)药理作用: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 些不良反应。 2)药物的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 3)药物的污染:由于生产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常可引起严重反应 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剂型不同。由于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的不同, 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与血中药的浓度,即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 6)药物的质量问题:同一组成的药物,可因厂家不同,制剂技术差别、 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质使用中,包括用药所致的不愉快的心理及躯体反应。
案例
例一:20世纪50年代在西欧市场上出售的新药“反应停”,作 为 镇静药物被广泛用于妊娠反应,以致引起8000多例畸胎 儿的悲惨后果,反应停至今禁用于妊娠早期。 例二:中国曾有一例因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而致死亡的报告。
• 据国外有关文献报道,药物不良反应在全世界的 发生率如下:
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
•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
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它在 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 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 国际上给药品不良事件下的定义为:药品不良事 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 不一定与该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一种特殊 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药物依赖性一旦形成,将迫使患 者继续使用该药,以满足药物带来的精神欣快和避免停药 出现的机体不适反应。
目
录
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 与监测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原则与措施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
五、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复杂,归纳为甲型和乙型两大类: 甲型: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
,一般与药物剂量有关,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虽高,但死亡
率低。 乙型: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通常很
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虽然其发生率较低,
但死亡率较高。
难以判定 难以判定
是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概念及内容
1 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 的过程。 2 主要是监测上市后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是 药品再评价工作的一部分。
3 监测主要内容: (1) 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危 害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报告,提出对有关药品如何加强管理的意见 、建议; (2) 及时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预防保健机 构和社会大众反馈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防止药品 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
1.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 给病人带来不舒适甚至痛苦,一般较轻微,是可以恢复的 功能性变化。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作用范围广,当其中某一作用被用来作为治疗目的时,其 他作用就可能成为副作用。由于副作用是药物本身所固有
的,所以可以预料到,也可以通过合并用药避免或减轻,
②致癌作用:不少药物能诱发癌症。
3)致畸作用:不少药物有致畸作用。反应停事件就是一起严重的不良反 应。 4良反应的症状特点
1.口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失调,食欲不振、恶心、 腹胀、便秘或腹泻等,在所有不良反应中占很大比例。 2.中度不良反应:包括焦虑、不安、烦躁,此外还有皮疹(特别是广泛和 持久性的)、视觉障碍、肌肉震颤、排尿困难(老年男性多见)、精神或 心理的改变和某些血液成分(脂肪、脂质)的改变。 3.有些药物可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必须立即停止 用药并进行治疗,然而有时必须继续用药,如肿瘤病人的化疗和器官 移植时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用药时,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防治严重的 不良反应,如给免疫系统受损的病人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乙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
1)药物的因素:包括药物有效成份的分解产物、添加剂、增溶剂、稳定 剂、着色剂、赋型剂、化学合成中产生的杂质等,均可引起药物不良 反应。
2)病人的因素:由于病人本身原因而引起的乙型不良反应,主要与病人 的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
①免疫学方面:大多数药物过敏性反应可归类为乙型不良反应。
甲型不良反应发生机理
1)药代动力学方面原因:①药物的吸收②药物的分布③药 物血浆蛋白的结合④药物与组织结合⑤肾脏排泄⑥药物的 生物转化。 2)由于靶器官敏感性增强,神经递质、激素和某些维生素 等,主要通过与特异受体结合而发挥其药理作用。个体间 的受体不但数量不同,而且受体的敏感性也可受其它药物 的影响。例如乙诺酮本身并不具有抗凝作用,但当与抗凝 药华法令合用时,则可加强后者的抗凝作用而出现甲型不 良反应,主要是乙诺酮能增加华法令对肝脏受体部位的亲 和力所致。
2.毒性反应
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过于敏感而产生的 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一般较严重。大多是可以预知的。 可分为以下类型: ①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如腹泻等 ②肝脏毒性反应:如肝炎、肝脂肪变、肝坏死等 ③泌尿系统反应:如肾功能减退等 ④神经系统反应:如引起焦虑情绪、精神不安等 ⑤造血系统反应:如造成缺铁性贫血等 ⑥循环系统反应:如产生心律失常等 ⑦其他毒性反应:皮炎、光敏性皮炎、固定性药疹等
发变态反应,这种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致敏原可能是药物
本身或其代射物,也可能是药物制剂中的杂质,它们与体内 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引起变态反应,反应性质各人不同 ,常见的变态反应表现如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等。
5.继发反应
是药物治疗作用之后出现的一种反应,也称为治疗矛盾。 例如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后,由于改变了肠道内正常存在
有相关文献报道
ADR识别要点
4. 去激发(dechallenge)反应 ※撤药的过程即为去激发。减量则可看作是一种部 分去激发。 ※去激发后反应强度减轻,有利于因果关系的判断。 5. 再激发(rechallenge)反应 再次给患者用药,以观察可疑的ADR是否再现, 从而验证药物与不良反应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