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 览 群 书 演 讲 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览群书演讲稿
语文组陈胜利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这是史铁生在短篇小说《命若琴弦》的开头。这简直就是对人生状态非常直观,非常形象,非常有哲理的概括性描述。莽莽苍苍的群山多宏大的画面,更显出人是多渺小多微不足道呀!在这莽莽苍苍的群山中,渺小的人确实是无所谓从哪儿来,无所谓到哪儿去,这不就是社会与个人的写照?这不正是对命运不定性的诠释?这段话由远到近,从大到小,像是摄影机的镜头一样,慢慢拉近,将视角和焦距定格在最佳观测距离下。大与小形成的巨大反差让人惊心动魂,那种没有明确目得性带点听天由命的味道,又叫人多无奈多感慨.
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两个瞎子,老的七十,小的十七,整年在群山中走来走去,说书为生。他们都有各自的目的和幻想:老瞎子弹了五十年的琴,说了一辈子的书,为的是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取出藏在琴盒里师父留给他的治盲药方,在有生之年能开眼看一看这个他从没见过的世界。小瞎子年少天真,青春的热血在身体里奔流跳荡,对人生充满幢憬和幻想,他爱上了野羊坳那个尖声细气的兰秀儿。结果是注定的:老瞎子终于弹断了一千根弦,但那张记着药方的纸竟是一张白纸,世上根本没有这种神奇药方!小瞎子呢?一个是生理有缺陷,一个是不能自主婚姻,他们所谓的爱情只能是一个悲剧!-----兰秀儿最后嫁了别人。
“干嘛咱们是瞎子!”小瞎子问。
“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
一切显得多么宿命,多么无奈,又是多么残酷!这一问一答,看似简单,然而真是这么简单?在这个悲惨的故事里,老瞎子一生的梦想、一生的追求到头竟是一场空,才发现原因目的是虚无的。小瞎子对人生充满美好的憧憬,马上就被现实摧残得体无完肤,这一切苦难,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是瞎子!因为是瞎子,就要承受比常人更多的苦难。是瞎子难道是他们的错?做瞎子是他们的选择吗?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甚至没有安慰,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
“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
“那就弹你的琴弦。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但我们知道,不管小瞎子弹断一千根琴弦,还是一万根琴弦,那张写着药方的纸,只是一张白字,结果还不是一样?“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小说的结尾和开头差不完全一样,这绝对是神来之笔。这不是简单的首尾呼应,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安排,这一外在形式已超越了文本内容的意义,似乎在昭示人生就是一个圆圈,或者说命运总是周而复始,它触及了对生命终极价值的零距离拷问。这是形式和内容,表象和实质最完美的结合,更能发人深思。史铁生笔下的景物和人物描写就是对这个拷问的最佳答案,任何解说注脚都是那么地苍白无力。
我们不难看出,小瞎子就是老瞎子的过去,老瞎子就是小瞎子的将来,小瞎子不过是重复着老瞎子的故事和命运,会有别的可能吗?没有!哪唯一带来希望的药方,是一张白纸!所以不管是老瞎子也好,小瞎子也好,他们的结局都早已注定的,不管他们能弹断一千根琴弦还是一万根琴弦,他们都是改变他们是瞎子的命运。他们的命运只能重复:老瞎子重复着他的师父,小瞎子重复着老瞎子,小小瞎子又重复着小瞎子。。。。。。
他们的命运让人同情,然而更震憾人心,更能促人思考让人深思,是从这两个瞎子身上,让人对人生对命运对苦难进行一次深刻而又沉重的思考和探问。难道,我们就不会想到,在这里“瞎子”只是一个象征,代表每一个都有自已的“盲点”,还可更进一步说这盲点就是人性中同共的弱点:与天俱来的贪念和欲望。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名往,人活在这世上,不都是一个瞎子么?我们怎样对待自身?我们应怎看待命运?我们应怎样对待苦难?命运在我们的人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苦难又是怎样逃避不了?人生的意思在哪?是重复,是消耗,是过程,还是目的?
小说中弥漫着一种宿命的味道,然而史铁生所表达的并不是消极或是颓废,相反笼罩着一种悲壮的激的情怀。接受,不等于屈服,忍耐,不代表麻木。文中有一段是当老瞎子知道一直支持着自已活下去,走下去的动力----那张能治好病的药方是一张白纸时,万念俱灰,继而是大彻大悟的心理描写:“他只是想不再动弹,吸引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消失,就象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弱琴,以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是虚设的。”。老瞎子从自身的经历中,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目的人生是空虚的,人生就象一根琴弦,要有两个点,拉紧了才能弹出优美的音乐来,心弦也要有两个点,一点是追求,一头是梦想,梦想本来没有,这需要我们来虚设,心弦拉不紧,心曲又怎么奏想呢?尽管目的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
心灰意冷,快油尽灯枯的老瞎子,回来找小瞎子,虽然明知那张药方是白纸一张,明知不管弹断多少根琴弦,都不能让瞎人开眼,他还是把希望留给了小瞎子,就象当初他师父给他一样: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弦!人活着为了一个虚设的目的,是不是有点哪个?然而,再想一想这并不奇怪,信仰或者宗教,不就是这么回事?如果我们失掉自已的信仰,没有了希望,生活会怎样?想起余华的《活着》。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却并不如容易。所以生活一定要有个梦想。要有个目的,要是连个虚设的目的也没有,那才是真正的可悲,真正的沉沦。史铁生是想借这个故事说出一个道理:人生的意思最重要的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那个过程那实实在在的经历和追求的过程!
这篇小说后来改编成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就《边走边唱》,我没有看过,但我很喜欢这个名字,非常喜欢,我觉得这名字不光起得好,更主要是符合小说要表达的意思,边走边唱,这难道不是生命最佳状态?这难道不是生命的意义所
在?这不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人生虽然充满苦难,目的多是虚设,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活过,走过,唱过,爱过。。。尽管我们是渺小的,但我们却不因渺小而空虚,不因平凡而卑微,不因苦难而沉沦。。。。。。
我说这小说只有史铁生才写得出来,因为史铁生是一个残疾人(史铁生是我很尊敬的作家,真不想用残疾两个字),还是在“等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承受的苦难一定比正常人要多要深要苦,对人生对命运对未来的思考和追问,也肯定比正常人要深刻要彻底,也只有残疾人,才对苦难有彻肤之痛有刻骨铭心的恨,对命运对人生有更敏锐更深沉的触角,才能写得这样这震憾人心,这不光是写作技艺或是能力上的问题,是作者的灵魂对苦难对命运对人生真实且深刻的剖析和呈现。史铁生曾说自已是“宿命的写作”,我有过这样的推想:史铁生是用这篇小说自我苦难的思考,也有对命运的无声抗挣和作精神上的超越!这是一次心灵对命运的对抗。
小说的非凡魅力,除了哲理性,肯定还和作者高超的写作能力分不开。小说的语言非常朴素,不加雕琢。叙事不着修饰,完全是原生态。人物是少得不能再少,老瞎子小瞎子还有就是兰秀儿,情节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主体故事就是野羊坳的两天两夜。整篇小说显得非常简洁,紧凑,有力,在作者写实质朴的叙述中,不露声色地传达了他的情感,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震憾了我们。这样短的篇幅,这样简单的情节,却能包容这样丰富的内涵,真是让人惊叹。
泰戈尔说过:“我生当如夏花般绚烂,死当如秋叶般静美。”
既然人人都在不可挽回地走向死亡,既然命运永恒而强势地横亘人间,那么,命当如琴弦,生当如夏花。拉紧生命的琴弦,好好地爱一场梦一场哭一场笑一场。
掩卷沉思,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