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1.试验目标和研究问题的明确性:试验设计必须明确试验的主要目标和研究问题,以及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指标。

2.样本量的合理估计:根据试验目标和研究问题,合理估计样本量,确保样本量足够大以能够检测到所关注的效应。

3.随机分组和对照组设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试验对象分为不同的组,并设置合适的对照组,以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

4.盲法和预测法设计:试验中应使用盲法或预测法,对于试验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接受的治疗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以避免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5.实施前试验的必要性:在正式试验前,可以进行一些实施前的试验,以验证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减少试验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误差。

6.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工具,确保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7.试验流程的规范化:制定严格的试验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试验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8.伦理审查的必要性:在试验开始前,必须通过伦理审查机构的审查和批准,确保试验过程符合伦理原则和法律法规,并保护试验对象的权益和安全。

9.试验报告的透明性和完整性:试验结束后,应及时公布试验结果,并对试验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进行透明披露,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对比性。

10.持续监测和评估:试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试验进展顺利,并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总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是为了确保试验过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伦理性,从而为新的医疗器械的上市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这些原则的执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和偏差,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为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疗效提供可靠的证据。

同时,这些原则也能够保障试验对象的权益和安全,避免试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的过程。

临床试验是以受试人群(样本)为观察对象,观察试验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作用于人体的效应或对人体疾病、健康状态的评价能力,以推断试验器械在预期使用人群(总体)中的效应。

由于医疗器械的固有特征,其试验设计有其自身特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产品组成、设计和性能已定型的医疗器械,包括治疗类产品、诊断类产品,不包括体外诊断试剂。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技术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目的临床试验需设定明确、具体的试验目的。

申请人可综合分析试验器械特征、非临床研究情况、已在中国境内上市(下文简称已上市)同类产品的临床数据等因素,设定临床试验目的。

临床试验目的决定了临床试验各设计要素,包括主要评价指标、试验设计类型、对照试验的比较类型等,进而影响临床试验样本量。

不同情形下的临床试验目的举例如下:(一)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疗效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有效性指标。

(二)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安全性指标,以乳房植入体为例,临床试验通常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如包膜挛缩率、植入体破裂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伦理原则:临床试验必须符合伦理原则,尊重试验对象的权益和安全,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可靠性和质量。

2.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必须评价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包括器械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必要时需要对可能的风险进行预警和管理。

3.效果评价:临床试验必须评价医疗器械的效果和疗效,包括器械对患者诊断、治疗和康复效果的影响,必要时需要与其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4.样本选择:临床试验必须合理选择试验样本,包括对试验对象的定义、入组和排除标准的确定,以及样本数量的计算,旨在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随访与记录:临床试验必须对试验对象进行长期随访,包括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评估,同时必须完整和准确记录试验过程和结果,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

6.合作与沟通:临床试验必须加强合作与沟通,包括与相关监管机构、医疗机构、试验研究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发展。

以上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一般指导原则,具体的原则和要求
可能会因不同的国家、地区或试验目的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临床试验前,应该确保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并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的意见和指导。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旨在提供临床试验设计的指导原则,以确保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

以下将简要介绍这些指导原则。

首先,指导原则要求临床试验设计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以确保试验的科学性。

试验设计应考虑多种因素,如研究目的、样本量、试验时间和随访周期等,以保证试验能够准确地评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试验设计还应合理选择合适的对照组和随机分组方法,以减少偏差和提高试验的可靠性。

其次,指导原则强调了试验设计的规范性。

试验应按照国家和国际相关法规和准则进行设计,并遵循伦理审查和监管要求,保障试验的道德性和合法性。

试验设计应提前编写研究方案和试验操作规范,明确试验设计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并进行试验前的合规审查,确保试验符合规范要求。

此外,指导原则还要求试验设计应考虑调查范围和时机的可行性。

试验范围应合理确定,包括研究对象、病例招募规定和入组标准等。

病例招募应根据临床需求和样本量计算进行,同时还应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试验设计还应合理安排试验时间和随访周期,以评估医疗器械的长期安全性和效果。

最后,指导原则要求试验设计应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试验结果应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同时,试验结果还应通过临床意义的判断和临床价值的评估,确定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试验结果应尽可能公开、透明,以促进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

总的来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对于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了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的指导。

它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能够科学、规范地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依据。

因此,医疗器械相关机构和研究人员应密切关注和遵守这些指导原则,以确保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在现代医疗领域中,临床试验是评估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确保临床试验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伦理性,制定一系列的规程和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指导原则,其中包括试验设计、试验对象、数据处理等各个方面的规范。

I. 研究目标与试验设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首要目标是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试验设计应尽可能客观、科学、严谨。

首先,研究者应明确试验的目的和假设,确保试验的科学性。

其次,要确定试验的控制组和实验组,以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或方案的效果。

同时,应充分考虑样本量的合理性,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II. 试验对象的选择与纳入标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试验对象通常是符合一定条件的患者群体。

试验对象的选择和纳入标准应明确并合理,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推广性。

这涉及到病种的定义、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等方面。

同时,在试验过程中应保障试验对象的权益和安全,加强监测和管理。

III. 伦理审批与知情同意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涉及人体参与,必须严格遵守伦理原则。

在开始试验之前,研究者必须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保护试验对象的知情同意权。

试验对象应充分了解试验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福利,自主决定是否参与试验。

IV. 试验过程与数据收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过程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操作要求进行。

试验前,研究者需要记入试验方案,制定操作规程,对试验对象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检查。

试验过程中,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必要的记录和存储。

此外,试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可能的干扰因素,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V.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是评估试验结果的重要步骤。

研究者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校验。

统计分析的结果应客观、真实地反映试验的效果和差异。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方法,以及临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评估。

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原则1.人道与伦理尊重原则:临床试验必须遵循伦理规范,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试验前必须进行伦理审查并取得受试者知情同意。

2.科学设计原则:试验设计必须基于正确的科学假设,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随机分组原则: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偏倚,试验对象必须随机分配到不同治疗或对照组中。

4.盲法原则:试验过程中,受试者和评价者应当被保持在对不同治疗情况或药物暴露的不知情状态,以减少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5.样本量计算原则: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必须进行合理的样本量计算,确保样本量达到足够大小。

二、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方法1.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接受新器械治疗的实验组或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2.非劣效性试验:比较新器械与传统器械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目标是证明新器械的疗效不比传统器械差。

3.剂量反应试验:研究不同剂量或浓度的医疗器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找出最佳剂量范围。

4.交叉试验:受试者接受不同治疗条件或器械的连续观察,以判断器械对某种特定效应的影响。

5.队列研究:通过长期的跟踪观察,比较接受不同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临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评估1.统计分析:通过各种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确保其结果准确可靠。

2.可重复性研究:鼓励独立的多中心研究,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3.试验报告:试验结果应当以科学和透明的方式进行报告,包括试验设计、方法、样本量、结果和结论等。

四、临床试验设计的挑战和改进1.样本量计算准确性:样本量计算是试验设计的基础,但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计算不准确,需要加强对样本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2.双盲设计的难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受试者或评价者不能完全被保持在对不同治疗情况或药物暴露的不知情状态,临床试验设计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欢迎阅读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的过程。

临床试验是以受试人群(样本)为观察对象,观察试验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作的临床数据等因素,设定临床试验目的。

临床试验目的决定了临床试验各设计要素,包括主要评价指标、试验设计类型、对照试验的比较类型等,进而影响临床试验样本量。

不同情形下的临床试验目的举例如下:(一)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疗效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有效性指标。

(二)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批准的适用于成人的基础上新增适用于儿童的适用范围。

(五)当已上市器械发生重大设计变更时,可根据变更涉及的范围设定试验目的。

例如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平台花纹设计发生改变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变化部分对于产品安全有效性的影响。

(六)当已上市器械的使用环境或使用方法发生重大改变时,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下的安全有效性。

例如:已上市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通常不能兼容核磁共振检查,如申请兼容核磁共振检查,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置为对兼容核磁共振检查相关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

二、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一)平行对照设计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可使临床试验影响因素在试验1.1:1的可信度。

一方面,协变量分析可能难以完全校正已知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未知因素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亦难以评价,因此,通常不推荐非随机设计。

如果申请人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必须采用非随机设计,需要详述必须采用该设计的理由和控制选择偏倚的具体措施。

2.盲法如果分组信息被知晓,研究者可能在器械使用过程中选择性关注试验组,评价者在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时可能产生倾向性,受试者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15年第14号)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15年第14号)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15年第14号)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15年第14号)为指导医疗器械临床评价工作,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5年5月19日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一、编制目的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指注册申请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适用范围进行确认的过程。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注册申请人进行临床评价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临床评价资料的审评提供技术指导。

二、法规依据(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相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时的临床评价工作,不适用于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评价工作。

如有针对特定产品的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发布,则相应产品临床评价工作应遵循有关要求。

四、基本原则临床评价应全面、客观,应通过临床试验等多种手段收集相应数据,临床评价过程中收集的临床性能和安全性数据、有利的和不利的数据均应纳入分析。

临床评价的深度和广度、需要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量应与产品的设计特征、关键技术、适用范围和风险程度相适应,也应与非临床研究的水平和程度相适应。

临床评价应对产品的适用范围(如适用人群、适用部位、与人体接触方式、适应症、疾病的程度和阶段、使用要求、使用环境等)、使用方法、禁忌症、防范措施、警告等临床使用信息进行确认。

注册申请人通过临床评价应得出以下结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品可达到预期性能;与预期受益相比较,产品的风险可接受;产品的临床性能和安全性均有适当的证据支持。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的过程。

临床试验是以受试人群(样本)为观察对象,观察试验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作用于人体的效应或对人体疾病、健康状态的评价能力,以推断试验器械在预期使用人群(总体)中的效应。

由于医疗器械的固有特征,其试验设计有其自身特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产品组成、设计和性能已定型的医疗器械,包括治疗类产品、诊断类产品,不包括体外诊断试剂。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技术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目的临床试验需设定明确、具体的试验目的。

申请人可综合分析试验器械特征、非临床研究情况、已在中国境内上市(下文简称已上市)同类产品的临床数据等因素,设定临床试验目的。

临床试验目的决定了临床试验各设计要素,包括主要评价指标、试验—1—设计类型、对照试验的比较类型等,进而影响临床试验样本量。

不同情形下的临床试验目的举例如下:(一)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疗效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有效性指标。

(二)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安全性指标,以乳房植入体为例,临床试验通常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如包膜挛缩率、植入体破裂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的过程。

临床试验是以受试人群(样本)为观察对象,观察试验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作用于人体的效应或对人体疾病、健康状态的评价能力,以推断试验器械在预期使用人群(总体)中的效应。

由于医疗器械的固有特征,其试验设计有其自身特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产品组成、设计和性能已定型的医疗器械,包括治疗类产品、诊断类产品,不包括体外诊断试剂。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技术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目的临床试验需设定明确、具体的试验目的。

申请人可综合分析试验器械特征、非临床研究情况、已在中国境内上市(下文简称已上市)同类产品的临床数据等因素,设定临床试验目的。

临床试验目的决定了临床试验各设计要素,包括主要评价指标、试验设计类型、对照试验的比较类型等,进而影响临床试验样本量。

不同情形下的临床试验目的举例如下:(一)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疗效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有效性指标。

(二)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优于/等效于/ 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安全性指标,以乳房植入体为例,临床试验通常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如包膜挛缩率、植入体破裂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6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6

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的通告(2018年第6号)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的过程。

临床试验是以受试人群(样本)为观察对象,观察试验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作用于人体的效应或对人体疾病、健康状态的评价能力,以推断试验器械在预期使用人群(总体)中的效应。

由于医疗器械的固有特征,其试验设计有其自身特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产品组成、设计和性能已定型的医疗器械,包括治疗类产品、诊断类产品,不包括体外诊断试剂。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技术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目的临床试验需设定明确、具体的试验目的。

申请人可综合分析试验器械特征、非临床研究情况、已在中国境内上市(下文简称已上市)同类产品的临床数据等因素,设定临床试验目的。

临床试验目的决定了临床试验各设计要素,包括主要评价指标、试验设计类型、对照试验的比较类型等,进而影响临床试验样本量。

不同情形下的临床试验目的举例如下:(一)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疗效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有效性指标。

(二)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安全性指标,以乳房植入体为例,临床试验通常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如包膜挛缩率、植入体破裂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的过程。

临床试验是以受试人群(样本)为观察对象,观察试验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作用于人体的效应或对人体疾病、健康状态的评价能力,以推断试验器械在预期使用人群(总体)中的效应。

由于医疗器械的固有特征,其试验设计有其自身特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产品组成、设计和性能已定型的医疗器械,包括治疗类产品、诊断类产品,不包括体外诊断试剂。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技术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目的临床试验需设定明确、具体的试验目的。

申请人可综合分析试验器械特征、非临床研究情况、已在中国境内上市(下文简称已上市)同类产品的临床数据等因素,设定临床试验目的。

临床试验目的决定了临床试验各设计要素,包括主要评价指标、试验设计类型、对照试验的比较类型等,进而影响临床试验样本量。

不同情形下的临床试验目的举例如下:(一)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疗效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有效性指标。

(二)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安全性指标,以乳房植入体为例,临床试验通常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如包膜挛缩率、植入体破裂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FDA医疗器械临床指导原则

FDA医疗器械临床指导原则

FDA医疗器械临床指导原则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负责监督和监管医疗器械的国家机构。

其临床指导原则旨在为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提供指导和规范。

以下是FDA医疗器械临床指导原则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临床试验设计和规划1.确定试验目标:确定试验的主要目标、次要目标和终点指标,并确保其与医疗器械的预期使用和效果相一致。

2.试验设计:选择适当的试验设计,如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等,并明确试验的入选和排除标准。

3.样本数量和统计分析:确定试验所需的样本数量,并制定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以评估医疗器械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临床试验参与者保护1.参与者入选:确保参与者符合试验的入选标准,并获取适当的知情同意书。

2.安全监控: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计划,包括不良事件的报告和评估,以保护参与者的安全。

3.试验终止:及时评估试验的风险和效益,如有必要,终止试验以保护参与者的安全。

三、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数据收集:确保试验数据的收集具有一致性和准确性,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和管理机制。

2.数据监管:进行数据监管,包括监控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制定数据监督计划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分析和解释数据: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合理解释试验结果。

四、试验结果的报告和解释1.结果报告:公正、准确和完整地报告试验结果,包括主要目标、次要目标和终点指标的结果。

2.结果解释: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并明确医疗器械的疗效和安全性。

3.结果传播:及时将试验结果传达给医疗社区、参与者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方,以促进医疗器械的有效使用。

综上所述,FDA医疗器械临床指导原则包括临床试验设计和规划、临床试验参与者保护、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试验结果的报告和解释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原则的制定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临床试验提供指导和规范。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的过程。

临床试验是以受试人群(样本)为观察对象,观察试验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作用于人体的效应或对人体疾病、健康状态的评价能力,以推断试验器械在预期使用人群(总体)中的效应。

由于医疗器械的固有特征,其试验设计有其自身特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产品组成、设计和性能已定型的医疗器械,包括治疗类产品、诊断类产品,不包括体外诊断试剂。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技术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目的临床试验需设定明确、具体的试验目的。

申请人可综合分析试验器械特征、非临床研究情况、已在中国境内上市(下文简称已上市)同类产品的临床数据等因素,设定临床试验目的。

临床试验目的决定了临床试验各设计要素,包括主要评价指标、试验设计类型、对照试验的比较类型等,进而影响临床试验样本量。

不同情形下的临床试验目的举例如下:(一)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疗效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有效性指标。

(二)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安全性指标,以乳房植入体为例,临床试验通常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如包膜挛缩率、植入体破裂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的过程。

临床试验是以受试人群(样本)为观察对象,观察试验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作用于人体的效应或对人体疾病、健康状态的评价能力,以推断试验器械在预期使用人群(总体)中的效应。

由于医疗器械的固有特征,其试验设计有其自身特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产品组成、设计和性能已定型的医疗器械,包括治疗类产品、诊断类产品,不包括体外诊断试剂。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技术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目的临床试验需设定明确、具体的试验目的。

申请人可综合分析试验器械特征、非临床研究情况、已在中国境内上市(下文简称已上市)同类产品的临床数据等因素,设定临床试验目的。

临床试验目的决定了临床试验各设计要素,包括主要评价指标、试验设计类型、对照试验的比较类型等,进而影响临床试验样本量。

不同情形下的临床试验目的举例如下:(一)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疗效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有效性指标。

(二)当通过临床试验确认试验器械在其预期用途下的安全有效性时,若更关注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可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定为确认试验器械的安全性是否优于/等效于/非劣于已上市同类产品,同时确认试验器械的有效性。

此时,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安全性指标,以乳房植入体为例,临床试验通常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如包膜挛缩率、植入体破裂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指导原则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成为必要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指导原则,包括试验设计、试验主体选择、伦理问题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一、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试验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试验目标:明确试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是否是为了评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还是有效性,或者同时兼顾两者。

2. 样本容量:合理确定样本容量,使其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能满足试验目标的要求。

3. 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参与试验的患者按照一定的规则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小研究者的主观影响。

4. 盲法:采用盲法进行试验,既可以是双盲法,也可以是单盲法。

通过尽量减小观察者和患者对试验结果的主观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客观性。

二、试验主体选择试验主体选择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的重要环节,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与试验主体的选择密切相关。

在试验主体选择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人群特征:根据医疗器械的适应症和试验目标,选择适合的研究人群,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

2. 疾病严重程度: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病例进行试验。

对于一些严重疾病,应该更加慎重地选择试验对象。

3. 排除标准:明确试验的排除标准,排除那些不符合试验条件的患者,以减小干扰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三、伦理问题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涉及到患者的健康和权益,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伦理问题:1. 受试者知情同意:必须经过患者知情同意,确保患者充分了解试验的目的、方法、风险和预期收益,并能够自主选择是否参与试验。

2. 试验过程监护:确保试验过程中对患者的监护,包括试验期间的治疗、随访和不良事件的处理等。

3. 数据保护:对试验数据进行保密,仅用于试验分析和申请等合法目的,并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二〇一七年十一月目录一、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临床试验的开展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和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临床试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器械临床试验设计需考虑的特殊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

1.器械的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使用者技术水平和培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学习曲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人为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和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1.平行对照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随机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盲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对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配对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交叉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单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与OPC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与PG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与历史研究对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受试对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评价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主要评价指标和次要评价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复合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替代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指标裁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比较类型和检验假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平行对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比较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界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检验假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单组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样本量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平行对照设计样本量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优效性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等效性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非劣效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单组试验的样本量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诊断试验的样本量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统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分析数据集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缺失值的填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统计分析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临床试验的偏倚和抽样误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适用范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或者验证的过程。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产品组成、设计和性能已定型的医疗器械,包括治疗类产品、诊断类产品,不包括体外诊断试剂。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定制器械的临床试验设计,不适用于小样本可行性试验的设计。

二、临床试验的开展原则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过程中,确认最终产品符合临床使用的需要(包括安全性、有效性、适用范围/禁忌症、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是其重要环节。

可采取多种方法实现确认过程,包括同品种产品的临床数据、模拟临床使用的功能试验(如利用离体动物组织模拟测试高频血管闭合设备的凝血功能,利用髋关节磨损试验机模拟测试髋关节假体的磨损性能等)、模型实验(如在人体下消化道模型中模拟插入电子下消化道内窥镜,以观察腔道内图像质量以及内窥镜的操控性能等)、动物实验(如将骨修复材料植入骨缺损动物模型中,观察其介导骨长入和自身降解特征的实验等)、体外诊断设备的比较研究试验以及临床试验等。

按照保障受试者权益、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的原则,上述确认方法的选择和开展顺序应恰当。

临床试验的目的是为临床评价提供临床数据,综合考虑产品的非临床研究(如文献研究、性能研究、模拟临床使用的功能实验、模型实验、动物实验、体外诊断设备的比较研究试验等)数据,以评价产品的临床受益是否大于风险,产品的风险在现有技术水平上是否已得到合理控制,同时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对器械使用的临床环境和方法提供重要信息。

需考虑开展临床试验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一)尚未在境内外批准上市、安全有效性未经医学证实的新产品;(二)通过非临床研究难以确认产品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和/或安全性。

(三)对于器械的工作原理、作用机理、适应证、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目前尚不明确或存在争议的治疗类产品。

例如植入式胃刺激器及电极导线,利用植入胃的电极与皮下部位的脉冲发生器对胃进行刺激以达到减肥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其工作原理、作用机理、适应证、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不明确。

例如含银盐敷料,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尚无定论。

(四)器械的部分性能通过参与人体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器械在体内被吸收,且尚无公认的非临床研究方法可进行恰当模拟的情形。

例如生物可吸收支架,在血管重建过程中可逐步被吸收,尚无公认的非临床研究方法可进行恰当模拟,故需要考虑开展临床试验。

例如经抗生素浸渍的脑室导管,其辅助抗菌或抗细菌定殖作用仅由体外实验证明,不能完全模拟人体颅内环境以及国内常见感染菌种等微生物大环境,因此,其辅助抗菌或抗细菌定殖作用、可能产生的不良事件需临床试验进行确认。

例如腹腔、盆腔外科手术用防粘连产品,非临床研究不能模拟产品在人体内的使用效果和吸收效果,需考虑开展临床试验。

(五)对于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复杂、仿制一致性难以确认的高风险医疗器械,例如粒子治疗设备、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若申请人尚无同类产品在中国批准上市,需考虑开展临床试验。

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和特点临床试验是以受试人群(抽样)为观察对象,观察试验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作用于人体的效应,以推论试验器械在预期适用人群(总体)中的效应。

由于医疗器械的固有特征,其试验设计亦有其自身特点。

(一)临床试验目的临床试验应有明确的试验目的。

临床试验目的决定了主要评价指标的选择、临床试验设计类型和比较类型,从而影响临床试验样本量。

申办者可综合分析试验器械特征、非临床研究情况、同类产品上市情况和临床表现等因素,设定临床试验目的。

将临床试验设置不同目的的情形举例如下:1.当试验器械的安全性已通过非临床研究得以基本确认,临床试验目的可设置为确认产品的有效性,同时观察产品的安全性。

例如,MRI、CT等影像类设备的试验目的可设置为评价产品的图像质量。

例如,透析浓缩物通常为原料药或药用辅料进行简单物理混合而成,溶解后通过离子交换与人体作用,透析液不直接进入人体,对于成熟配方,其安全性已较为稳定。

该产品临床试验目的为确认其有效性(主要评价指标为反映其有效性的复合指标),同时观察其安全性。

2、当试验器械的有效性已得到基本证实,临床试验目的可设置为确认产品的安全性,同时观察产品的有效性。

以乳房植入体为例,临床试验通常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如包膜挛缩率、植入体破裂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试验目的为确认产品的安全性,观察产品的有效性。

3.当已上市器械增加适应证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置为确认试验器械对新增适应证的有效性。

例如,止血类产品在已批准适用范围(如普通外科、妇产科等)的基础上,增加眼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使用的适应证。

4.当已上市器械使用人群发生变化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置为确认试验器械对新增使用人群的有效性。

例如膜式氧合器产品,在原批准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新增体重≤10kg的适用人群。

例如治疗类呼吸机在已批准的适用于成人的基础上新增适用于儿童的适用范围。

5.当已上市器械发生重大设计变更时,可根据变更涉及的范围设置试验目的。

例如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平台花纹设计发生改变时,临床试验目的可为评价变化部分对于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6.当已上市器械的使用环境或使用方法发生重大改变时,试验目的可设置为对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的确认。

例如:已上市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通常不能兼容核磁共振检查,如申请兼容核磁共振检查,其临床试验目的可设置为对兼容核磁共振检查相关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

对于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的产品,建议申请人充分利用产品注册申请受理前沟通路径,就临床试验设计与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进行充分沟通。

(二)器械临床试验设计需考虑的特殊因素由于器械的固有特征可能影响其临床试验设计,在进行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时,需对以下因素予以考虑:1.器械的工作原理器械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机理可能与产品性能/安全性评价方法、临床试验设计是否恰当相关。

2.使用者技术水平和培训部分器械可能需要对使用者进行技能培训后才能被安全有效地使用,例如手术复杂的植入器械。

在临床试验设计时,需考虑使用器械所必须的技能,研究者技能应能反映产品上市后在预期用途下的器械使用者的技能范围。

3.学习曲线部分器械使用方法新颖,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

当临床试验过程中学习曲线明显时,试验方案中需考虑在学习曲线时间内收集的信息(例如明确定义哪些受试者是学习曲线时间段的一部分)以及在统计分析中报告这些结果。

如果学习曲线陡峭,可能会影响产品说明书的相关内容和用户培训需求。

4.人为因素在器械设计开发过程中,对器械使用相关的人为因素的研究可能会指导器械的设计或使用说明书的制定,以使其更安全,更有效,或让受试者或医学专业人事更容易使用。

(三)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和特点1.平行对照设计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可确保临床试验影响因素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趋于相似,保证研究者、评价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分组信息,避免了选择偏倚和评价偏倚,被认为可提供最高等级的科学证据,通常被优先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