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过河
过河1
惠济区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课题:过河【设计者】郑州市惠济区弓寨小学董巧玲【教材】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9页。
【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计能。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情感与态度: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内容为: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9页“过河”。
混合运算中的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计算顺序。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知识的延伸,是以后继续学习混合运算的一个铺垫。
本节课教材编写意图及特点:教材创设了“过河”的情境。
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般限乘9人,到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版式的运算顺序。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和要解答什么问题,然后独立试做。
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
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讨论该算式是否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具体情景发现问题。
然后教师将小括号介绍给同学们,使学生领会到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过河”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
在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创设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最后展开拓展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会应用,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运算顺序。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描述“过河”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选择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后算括号外面的算式这一计算顺序来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过河(2)》精品教案(word版)
1.出例如题说一说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同学学们可能会说,一共有70人,大车限乘46人,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小车限乘8人,剩下的人都做小车,需要多少辆?可以先求剩下的人数,然后再求需要小车的数量。
可列式子为:解决问题1.平均每天看多少页?余下的钱可以买多少本日记本?混合运算的顺序为: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课堂练习〔42-24〕÷6=18÷6=3〔条〕答:至少需要35条。
〔1〕〔100-64〕÷6=36÷6=6〔袋〕答:剩下的钱可以买6袋面条。
〔2〕19-4×4=19-16=3〔元〕答:果汁每瓶3元。
〔3〕20元买2袋面条,还剩多少钱?20-6×2=20-12=8〔元〕答:还剩8元。
3.加上小括号,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15 - 6 ÷ 3 =32 × 5 +3 =1615 ÷ 6 - 3 =54.笑笑买了一种糖,付了20元,找回2元。
她买的可能是哪种糖?买了几袋?(20-2)÷2=9〔袋〕(20-2)÷6=3〔袋〕(20-2)÷9=2〔袋〕3.2 观察的范围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调研发现,大局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视线,什么是观察的范围,观察的范围会受到观察的高度、角度等因素的影响等,说明了这个年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他们还不知道怎样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画视线的方法来确定观察的范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议一议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优质教案范本四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优质教案范本四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优质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出示情景图,谈话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
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如果要求“至少需要几条船?”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估计有的学生采用分步计算,有的采用综合算式计算)2.组织学生想一想。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讨论“29+25÷9,这样列式,对吗?”,进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号才能先算。
教师小结:因为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29+25)÷9请三位学生板演,引导说说算法。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讨论“29+25÷9,这样列式,对吗?”,进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号才能先算。
教师小结:因为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29+25)÷9请三位学生板演,引导说说算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完成。
1. 比一比,算一算。
16+24÷8 18-9×2 30-6÷3 (16+24)÷8 (18-9)×22. 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1 7×9-7〇7×7+7 30÷5+1〇30÷(5+1) 9-2×4〇(9-2)×4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今天,我们帮助笑笑他们解决了坐船过河的问题,回想一下,你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优质教案范本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
过河小学数学教案
过河小学数学教案
教案名称: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进行计算
2.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
1. 能够灵活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
2. 教具:计算板、彩色笔、练习册
教学步骤:
1. 导入:出示一个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向大家展示答案。
引导学生探讨
加法的运算规律。
2. 教学: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讲解具体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练习,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要求他们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梳理解题思路。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加减法练习题,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过河》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过河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让学生知道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还带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教学步骤和上节课一样,突出现实情境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在教学本节课时,先复习上两节课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然后用情境图导入,让学生了解情境图的内容,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1/ 9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2/ 9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
那接下来我们看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来解答呢?1.解决问题3/ 9师:对,同学们,这样列式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这样列式我们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现在为了改变运算顺序,我们要请“()”来帮忙,加上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是这样的,请大家试着填一填吧。
出示图片:(29+25)÷9= ÷= (条)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下面我们继续观察情境图,思考: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几条船?请同学们结合上面所学,想一想,如果我们用分步计算的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列式:9-3=6(人)54 ÷ 6=9(条)答:需要9条小船。
二年级下册数学《过河》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过河》说课稿一、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班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三〕《过河》。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那么的形式涌现的,而是结合详细的生活情境涌现本课是通过《过河》这一情境,让同学充分体会小括号的作用,领悟有小括号时肯定先算括号里的,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计算技能,培育同学的知识迁移技能。
三、学情分析:同学已娴熟地掌控表内乘除法,也能娴熟地加减但同学的理解技能及知识底蕴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同学我采纳了不同程度的阶梯性的练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提高同学对混合运算顺次的理解,使同学由直观的观测学习到逐步的理解,接受,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四设计理念:本课是依据课程改革目标:突出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力求将单一、枯燥的计算融入详细情境中,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努力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确立同学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推动素养教育。
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掌控有不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次。
2、技能目标:进展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情境让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养成先看运算顺次,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六、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七、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括号的作用。
八、教学方法:在解决乘船问题过程中,让同学经受探究添加小括号,并体验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方法。
九、教学预备:图片、口算卡片等。
十、教学流程:〔一〕1口算。
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通过看图,引导生观测,并让同学说说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让生发觉问题,为学新知铺路。
〔二〕探究新知:结合详细的问题情境,让生独立看图,,并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沟通探究出正确的运算方法,同时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掌控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次。
〔三〕巩固练习:我着重同学运算技能的培育,设计了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应用练习,三个梯度,层层递进,提高了同学的做题爱好,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同时关注同学的情感体验,把同学的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过河》教学片断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过河》教学片断〖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教学,学生差不多初步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初步感受到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运算顺序。
〖课堂实录片断〗师:认真观看图,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多个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专门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 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问题显现了,现在请同学们帮帮忙,动脑筋,想一想,关心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运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周围。
)生:29+25=54(人),549=6(只)。
师:假如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列成混合算式,谁来试一试?生:29+259。
师:你们来说一说如此来列式行不行,什么缘故?(小组内讨论,再说一说。
)汇报:1. 不行,因为我们第一次的算式是先算加法,而第二个算式是先算除法。
2.我们小组也认为不行,因为,我们要用男生和女生总数去除以9,而不是用女生数去除以9。
(评析问题的显现为后面小括号的显现做好铺垫。
)师:好,你们说得都专门有道理,那我们该如何办?往常,我们学过许多的数学符号,你们还记得有哪些吗?生:+,-,,,,=。
师: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它所表示的意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符号――()小括号(板书),小括号专门多同学都见过,它在数学算式中显现,就表示()里的要先算。
现在再来看这道题,应该如何样做才能符合题意呢?(评析结合具体情境,教师将小括号介绍给学生。
)师:同桌之间讨论并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感知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生:(29+25)9=549=6(只)答:需要租6只船。
师:小括号在那个地点是什么作用?生:小括号里的要先算,关心我们解决问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基于标准的教学二年级过河
课题:过河(二年级下册第19页)
【设计者】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9页
【课程标准】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混合运算的计算
【内容分析】
“过河”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节内容,教学安排为一个课时,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后续在三年级将要学习乘除法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年级还要进一步学习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本课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能正确计算带有括号的算式是重点,理解“小括号”作用和应用“小括号”过程是难点。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等。
本单元《小熊购物》和《买鲜花》的教学已初步让学生体会了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并且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计算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而本节课小括号却是第一次出现,它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因此在学习中学生在理解什么时候该用小括号,为什么要用小括号时会有困难,尤其是基础薄弱的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所以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理解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内的算式。
通过本节课学习,会有五分之四的学生能达到正确计算
【学习目标】
1、通过比一比,算一算,试一试,学生能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与小括号的作用
2、在“过河”情境中,学生能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学生能正确的计算,提高混合计算的能
力
【评价设计】
通过问题1、2、3、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二年级教案:过河
Introduction数学口算是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
很多学生在口算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说计算速度慢、错误率高等等。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成了每个老师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本篇文章将提供一份关于如何在二年级课堂上通过教学实践来加强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教学计划。
Teaching Objectives1. 学习通过过河游戏来提高学生口算速度;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3. 通过交流,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口算能力的提升。
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 介绍游戏的规则在开始游戏之前,我们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目的。
过河游戏的规则如下:一条横跨小河的桥,需要两个人才能一起走。
原岸有4个人,要把他们全部送到对岸,每次只能有两个人一起渡河,且渡河的时间不能超过15秒,否则扣除-5分。
而且在河中有一只船,每次最多只能坐两个人。
如果出现任何一个问题导致人员无法顺利过河,我们就必须重新开始游戏。
在介绍完游戏规则后,我们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进行游戏。
每个小组要设立一名组长,负责领导整个小组。
Step 2: 进行游戏一旦介绍完游戏规则后,我们将让每个小组进行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必须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们也要在考虑速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失误率。
以便最大化地提高他们的分数。
Step 3: 分析游戏游戏结束后,让小组成员彼此交流,分享彼此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这也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出台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方向。
Step 4: 总结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不同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少于三个解决方案,以便在未来教学中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
Conclusion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小组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出色的表现。
趣味数学教案—农夫过河
趣味数学教案—农夫过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农夫过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农夫过河的数学逻辑问的题,探讨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养成自己动脑动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寻找答案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态度价值观:知道数学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师准备1. 数学课件。
2、做“狼、羊、白菜、农夫”头饰。
3、准备四张纸分别写上“狼、羊、白菜、农夫”。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
数学家华罗庚生平介绍,主要科学业绩,对数学的贡献等等。
介绍华罗庚爷爷的话。
“数学本身,也是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是不正确的,就像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枯燥无味一样,只要你踏进大门,随时会发现数学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数学并不是几个数字算来算去,它的学问大着呢。
下面这道题能引起你的兴趣吗?二、创设情境1、出示数学问题:有一个农夫带一匹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过河(从河的东岸到西岸)。
如果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
但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
2、图片演示。
(一条河;一边是对岸;另一边是河岸,有农夫、狼、羊、白菜)三、探究学习1、以小组表演形式(演示出河的位置)和讨论形式解题第一步是什么必须是什么(农夫和羊先过河)第二步是什么(农夫自己回来)第三步是什么2、全班学生汇报交流问题的突破口在——狼与白菜能够共存!农夫、狼、羊、白菜和船组成了这个系统。
系统中各要素是一个整体,都依赖农夫过河;最大的问题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和“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的冲突。
我们联系已知条件,做了一系列的分析实验,但是比较其他方案不能实现所有要素都安全过河。
最后得出以上方案。
具体描述如下:第一步:把羊带过河,坐船返回;第二步:把狼带过河,带羊返回;第三步:将羊放在这一岸后,带白菜过河;第四步:坐船返回,把羊带过河。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过河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过河〖教学目标〗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先乘除、后加减”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探索小括号的作用及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需要几只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得到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出示情境图:书中第17页图。
)教师行为:看看这幅图,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活动: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
(评析教师通过与学生亲切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
同时,还培养学生独立读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1. 独立探索学生活动: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行为:关注学生参与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方法。
2.小组交流算法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比较、借鉴、反思。
3.全班交流教师行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A.29+25=54(人)54÷9=6(只)B.29+25÷9C.(29+25)÷9D.29÷9+25÷9教师行为:看看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吗?请与组内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
学生活动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
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讨论,给予适当点拨。
(评析教师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确定运算顺序后,产生请小括号来帮忙的内在需要。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课后反思一、课堂内容回顾本次数学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的《过河》这一课题。
课堂上,老师通过图示和问题引入,让我们了解到了过河问题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首先,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问题:在河岸的一侧有一只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现在我们需要将它们都安全地运送到另一侧的河岸。
但是有一个条件:一次只能运送一种物品或者乘客,而在任何一侧河岸上,如果没有人或者羊看守,狼就会吃掉羊;如果没有人或者狼看守,羊又会吃掉白菜。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它们都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在理解了问题之后,老师引导我们一起分析了问题的解决思路。
我们应该通过尝试不同的运送顺序和策略,找到一种可以确保所有物品和乘客都安全过河的方法。
二、课堂学习感悟在本节课上,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解决《过河》的问题时,我不仅需要仔细观察和理解问题,还需要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
首先,我通过观察问题图示,理解了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我知道狼、羊和白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只有在有人看守的情况下,狼和羊、羊和白菜才能和平共处。
这让我明白了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条件。
然后,我尝试了不同的运送顺序和策略。
在一开始,我尝试了将狼和白菜先运送到另一侧,然后再将羊运送过去。
但是我发现在狼和白菜都在另一侧河岸的时候,狼和羊会发生冲突。
于是,我发现需要将羊作为第一个运送的物品,然后再把狼和白菜带过去。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策略,我最终找到了一个可以保证所有物品和乘客安全的运送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我可以找到问题的关键和解决方法。
这个过程对于我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非常有帮助。
三、问题的启示和拓展思考通过这次课堂学习,我对于数学问题解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该积极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过河》教学反思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过河》教学反思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课后反思华家中心校郭海燕北师大版《过河》这一内容,教材创设了“过河”的情境。
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我在设计本课时力求将单一、枯燥的计算融入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个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图的意思和要解答什么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问题的能力。
然后独立试做。
学生会出现分步进行计算的式子。
29+25=54(人)54÷9=6(条)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
让学生互相讨论所列算式的合理性。
这样学生发生了认知冲突,由此体会到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造一个符号表示先算的部分,开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在教学《过河》一课时存在这样的问题:一、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让情境创设变得形式化了,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比重。
二、急于求成,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小括号的含义就让学生应用。
三、没有很好的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学习。
学生都能明白小括号的含义,但是我通过教学觉得单从一道计算题中理解起来是不难,如5_(36-29),(83-35)÷6,学生都知道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可是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就不会了。
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让学生动手去算一算,亲自探究自己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能更好的理解小括号了。
应用起来也就不难了。
《过河》的说课稿
《过河》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故事《过河》的主要内容;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过河》的主要内容、语言文字的理解;2. 教学难点: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推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主题图片:展示一张描绘河边情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河流和过河问题的探讨;2. 教学素材:故事《过河》的课文,可复制发给学生;3. 多媒体设备:为了更好地呈现故事情节,准备一台多媒体设备以展示故事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创设情境:呈现一张描绘河边情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围绕河流展开思考。
2. 提问学生:大家有没有碰到过需要过河的情况?过河时是否遇到过问题?请谈一谈你们的经历。
Step 2 导入1. 讲故事: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故事《过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阅读故事: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故事《过河》。
3. 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Step 3 拓展1. 提出问题:出示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问题。
- 为什么小兔子不敢一个人过河?- 怎样才能保证大象和小兔子安全过河?- 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过河的问题?2.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各种可能性。
3. 分享讨论结果:请每组派一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呈现,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并比较各组的解决方案。
Step 4 知识总结1. 故事主题:请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思考为什么故事叫做《过河》?2. 故事情节回顾:请学生以自己的话对故事情节进行回顾,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Step 5 总结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互动评价。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独特教案实例汇总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独特教案实例汇总过河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比较基础的数学运算,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点,比如道路不同、人员不同等问题,如果教师能够采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必定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下面,我将结合多个实例来为大家介绍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独特教案。
实例一:小志从A岸到B岸,他可以携带一件物品,下面是众多物品和人员的情况,你应该如何设计合适的过河方案?1.小狗(2米/秒),小猫(4米/秒)2.小鸟(20米/秒)3.小龙(1米/秒,可以带1个物品过河)4.小民(3米/秒)5.小芳(5米/秒)解题思路:通过这一实例,我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设计合适的过河方案。
我们需要确定谁能够过河,因为小龙可以带一个物品过河,他是可以过河的,其他人不能过河。
我们需要确定小龙应该如何携带这一个物品,我们发现小芳的速度最快,我们选择小芳来带着物品,小龙和小芳一起过河。
我们需要确定小龙和小芳应该如何过河,因为小芳比小龙快,而且小龙不能带着物品过河,我们通过多次试验,得出小龙应该先过河,随后让小芳带着物品过河。
实例二:小明从A岸到B岸,他可以携带一件事物,下面是众多人员和事物的情况,你应该如何设计合适的过河方案?1.你想要与红衣男孩结婚,他在A岸,你在B岸。
2.小狗(4米/秒),小猫(2米/秒)3.小鸟(20米/秒)4.大龟(1米/秒,可以带1个物品过河)5.小白(3米/秒)解题思路:这一实例比较特殊,因为有了一个无法比较的条件——结婚,我们需要把结婚这个条件转化成可以运用的条件。
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小狗和大龟到达B岸所需的时间,这样就能够得出比较基础的结果。
由于小狗快于大龟,我们可以让小狗先带着大龟过河,随后再由小狗带着你过河。
相信这样的思路能够对小学生有比较大的启发作用。
实例三:小企从A岸到B岸,他可以携带一件物品,下面是众多人员和事物的情况,你应该如何设计合适的过河方案?1.小狗(2米/秒),小猫(4米/秒)2.小鸟(20米/秒)3.小红(1米/秒,可以带1个物品过河)4.小黑(3米/秒)5.小丽(5米/秒)解题思路:这一实例同样需要我们采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先分析谁不能过河,因为小红可以带一个物品过河,他可以过河,而其他人不能过河。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过河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过河(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过河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简单地解决过河问题。
2.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对过河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河的基本概念与解决问题方法。
2.教学难点:过河问题中的加减操作。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过河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过河问题,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教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引入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如:当我们过河时,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过河,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工具?看看这些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2. 操作演示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过河问题,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河、船和人物等元素,然后让学生模拟过河流程,指导学生对于简单情形应该如何解决。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过河问题,然后就各自的解法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加深对于问题的理解。
4. 游戏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过河游戏,并将通过游戏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同学能够在游戏中更深刻地理解过河问题的解决方式。
五、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和小组讨论来进行学生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发言、作业和物品卡片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安排这节课程总时长为45分钟,教学安排如下:时间内容5 min导入与引入10 min操作演示20 min小组讨论10 min游戏体验七、教学资源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2.PPT。
八、教学反思1.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过河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沟通和分享。
3.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加深对过河问题的印象和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船过河》精选优秀教案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船过河》精选优秀教案的文章。
作为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我深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普遍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采用生动、具体的案例,来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数学的知识。
船过河是一篇非常好的例子,既具有实际意义,又富有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知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优秀的船过河教案,希望对您的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课程背景:在教学船过河这个话题之前,老师需要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速度。
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趣味性的图片、视频,如小龟和小兔子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速度的概念,以便后续更好的掌握这个话题。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计算船的速度,计算身体在船上和水中的速度;2.能够基本理解相对速度和船过河问题;3.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1.船的速度和相对速度的概念;2.如何快速计算速度的公式:v=s/t。
四、教学内容:1.流程一:导入课程。
在课前,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能够理解什么是速度,引导他们思考速度的概念。
例如,观看一个小兔子和小乌龟比赛的视频,问学生为什么小兔子能赢得比赛。
2.流程二:学习船速度的计算公式。
在学生理解了速度这个概念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船的速度计算公式:v=s/t。
并且教学生如何通过这个公式来快速计算船的速度。
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船的速度和时间数据,让学生去计算这些数据。
3.流程三:什么是相对速度?如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相对速度的概念。
例如,我们在静止的地面上,当一辆车开过去时,我们会感觉到一种车子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当我们自己走过去时,会感觉车子相对于自己的速度更快。
因此,在不同的场景下,会出现不同的相对速度。
老师可以通过多组数据,让学生去计算相对速度。
例如,船过河时,船的速度和水流的速度叠加在一起,这就是相对速度。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相对速度。
4.流程四:船过河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过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过河》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过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
师:是啊,阳春三月,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最想干什么呢?生:春游、植树师:我们的好朋友笑笑所在的班级正准备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春游呢!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师:同学们快来看看,他们现在在哪儿?生:河边。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生:他们想要过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过河》(板书课题)二、新课传授出示过河情境图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想一想,帮助笑笑他们解决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29+25=54(人)54÷9=6(条)师:如果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列成综合算式,谁来试一试?学:29+28÷9师:这样列式行不行呢?为什么?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汇报结果:这样列式不行,因为这算式是把女生人数去除以9,而不是用总人数去除以9。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示这部分应该先算呢?学生探究:实物台上展示――用小括号(29+25)÷9师: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那么这个带小括号的算式该怎么读呢?师范读,学生跟读师:相信同学们知道了带小括号的算式该怎么算,请快速准确的在书上写出来。
指名完成:(29+25)÷9=54÷9=6(条)三、巩固练习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帮助笑笑他们解决了”过河“问题,现在坐着6条船来到了河岸,这时,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想考笑笑他们,你们愿意参加吗?课件出示:1、比一比,谁的眼力好。
《过河》教案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虽然能够围绕过河问题的应用展开讨论,但在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举例:
-难点突破1:通过实际操作,教师演示如何准确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并指导学生进行多次练习,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难点突破2: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示法的步骤,或通过小组合作绘制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图示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难点突破3:设计不同情境的过河问题,如改变河宽、增加障碍物等,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过河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刻度尺测量距离,并尝试找出最短过河路径。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测量技能的精确性:学生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可能会遇到读数不准确、记录错误等问题。
-图示法的理解和应用:学生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图形,并通过图形分析找到解决方案,这对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
-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对应:学生可能难以将现实中的过河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有效分析。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过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过河
【导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所以学好数学,势在必行。
以下是网络整理的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先乘除、后加减”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探索小括号的作用及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需要几只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得到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
(出示情境图:书中第17页图。
)
教师行为:看看这幅图,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活动: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
(评析教师通过与学生亲切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
同时,还培养学生独立读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 独立探索
学生活动: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行为:关注学生参与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方法。
2.小组交流算法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比较、借鉴、反思。
3.全班交流
教师行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9=6(只)
B.29+25÷9
C.(29+25)÷9
D.29÷9+25÷9
教师行为:看看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吗?请与组内同学说一说。
p 4.探索出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活动:在本子上脱式计算(29+25)÷9。
教师行为:展示一名学生的书写,并请这名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是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教师行为:加上小括号就可以先算加法了,小括号的作用大不大?想一想身边的数学问题,有哪些能用到它?
学生活动:先独立想一想,可以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及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
2.算一算,比较:94-(25+19),94-25+19。
学生活动:选择一道题,脱式计算。
(四)实践活动
留意身边的、生活中能用到小括号的数学问题,想办法解决它,并记录在数学日记中。
(评析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去应用它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过河”这一情境,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
本节课
教学层次清楚,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通过全班交流以下算式的算法:A.29+25=54(人),54÷9=6(条);B.29+25÷9;
C.(29+25)÷9;
D.29÷9+25÷9,使学生探索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以及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编者点评〗
本节课注重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注重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小括号的需求;注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能用到小括号的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