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巢穴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_黄敦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巢穴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黄敦元1,朱朝东2*,肖忠优1,黄名广1,胡冬南

3

(1.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0;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3.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人工巢穴(trap -nesting )技术是野生独栖性蜜蜂、胡蜂类群的野外研究重要方法之一。人工利用钻有巢孔的木头,纸或塑料管,成捆的芦苇或竹茎的节间制成的巢穴均能很好的诱集到大量洞穴野生蜜蜂类群。该文介绍了人工巢穴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工巢穴;昆虫学中图分类号S763.43;Q9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10-05974-02Application of Trap-nesting Technique in the Research of Entomology HUANG Dun-yuan et al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The trap-nesting techniqu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for the field survey of wild single-dwelling bees and wasps.The cavity-nesting wasps and bees could be trapped with drilled wooden blocks ,paper or plastic tubes ,bundles of reed internodes and bamboo stems.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rap-nesting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tomology research.

Key words Trap-nesting ;Entomology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GJJ10228);江西省教育

厅科学技术项目(GJJ10663);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作者简介黄敦元(1974-),男,安徽桐城人,博士研究生,从事经济林

栽培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huangdunyuan@126.com 。*通讯作者,研究员,博士,从事传粉生物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1-12-28在约26000种已经准确鉴定的膜翅目蜂类中,约有90%属于独栖蜂类

[1]

。鉴于这些独栖蜂类一般喜欢在中空

的植物茎、枯死树干和枝条上的空洞等自然空穴的基础上修缮而构成自己的巢穴[2-3]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诸

多学者就开始利用巢管(trap-nesting )收集野生独栖蜂类

[2,4-6]

。该技术自问世以来,经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昆

虫学野外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广泛用于膜翅目蜂类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膜翅目新物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野外收集可利用的野生蜜蜂类群(包括wild bees 和wasps ),

收集并放养对农作物虫害有一定捕食作用的野生胡蜂类群,以及收集并放养对经济作物传粉有益的野生蜜蜂类群。另外,还可以利用巢管来研究野生蜂类对应寄生蜂(蝇)的种类、寄生率等相关生物学特性。1

人工巢穴技术的基本原理

人工巢穴(trap-nesting )技术是人为利用芦苇、纸筒、竹子等材料制成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巢管,

整理成捆并装入塑料容器、木箱等制成巢箱;或是通过直接在木头上钻注不同直径、不同深度的巢孔来诱集野生蜂类资源及其寄生蜂资源的一种方法

[7-10]

。研究发现,人工巢穴需要放置在开阔向

阳的地方且巢口的方向一般是东南或西南方向,

巢管放置的高度要根据研究样地的林相来确定,一般距离地面1 2m 不等

[7]

。常用的巢管长度为12 20cm ,直径为2 10

mm [11]。巢管放置在野外后每隔2周或1个月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时,取出筑巢的巢管。一般可以根据巢管口是否有堵塞物来区别是否筑巢,

常见的巢管堵塞物有泥土、枯草、枯叶和植物油脂等。在巢箱中应立即添补相同数目和规格的巢

管。有蜂类筑巢的巢管带回实验室加以解剖,观察其中的蜂类和寄生蜂种类。如果是卵和幼虫,

则需要用透明玻璃(纸)覆盖并用绝缘胶带径向缠绕以覆盖裂缝。巢口套网(1mm ),以便诱捕尽量多的成虫,并防止其在晚秋的温暖时期、冬天或早春羽化成虫的逃逸。期间,要透过玻璃观察、拍照并记录下卵(幼虫)的发育过程,及时收集套袋中的成虫并制作成标本以备鉴定。2

人工巢穴技术在昆虫研究中的应用

1967年,Karl 首次观察发现野生膜翅目的蜂类喜欢利用在中空的植物茎、枯死树干及枝条上的空洞等自然空穴来筑巢,

并尝试利用巢管收集野生膜翅目蜂类[7]

。随后,该技术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而日臻成熟。该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巢管选择的材料日渐多样化且有产业化的趋势,巢管野外放置技术的逐渐成熟,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等。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2.1

野外标本的采集

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的常用方法有扫

网采集。扫网是昆虫采集最常用的方法,简单易行,采集标本数目大,范围广,适用野外大范围采集调查。然而,扫网采集时不可避免地将标本和杂草混在一起,容易损坏标本。此外,

在室内挑选标本比较费时,扫网采集容易损坏昆虫的翅膀。扫网采集也无法确定寄生蜂与寄主的关系,这是扫网采集最大的缺陷

[12]

。黄盘诱集器是根据许多昆虫具有趋向黄

色的习性而设计的一种诱集工具,

可以长期在野外诱集,对那些活动季节短、数目稀少的类群更佳。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了解寄生蜂与寄主的关系,对于活动范围离地面较高的类群也不是很理想。同时,由于黄盘中常采用水等液态物质,容易损坏标本结构。马氏诱集器是Malaise 于1937年发明的一种昆虫采集装置。多年来,经过许多昆虫学家使用和改进,

该装置现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昆虫诱集工具,被运用于广泛采集昆虫标本,也可以用于农林害虫及其天敌的数量监测。人工巢穴(trap-nesting )技术,是Karl 于1967年

责任编辑张明明责任校对卢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10):5974-5975,59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