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含义》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学设计
4.针对难点问题,如面积单位换算,设计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换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如:“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应用面积知识?”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到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占据平面空间大小的量。
2.掌握基本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学会使用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测量简单图形的面积。
4.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房间面积的计算、土地面积的估算等。
5.采用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7.教学评价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多种途径,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面积的理解,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明确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占据平面空间大小的量。
3.接着,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面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大小的。
2.介绍基本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不同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面积的含义丨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识别物体的表面大小,能够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来表示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含义:面积是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量。
2.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 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面积的含义。
2.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面积的概念。
2. 新课:让学生观察、操作,理解面积的含义,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通过实例,让学生巩固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面积单位换算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4.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明确面积与长度的区别;2.学会测量简单平面图形面积。
二、教学重点1.面积的概念;2.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难点1.区分面积和长度;2.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四、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表面覆盖的区域;2.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边长和面积;3.撕下同等大小的纸张分别覆盖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上,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的概念;4.通过图形对比,引导学生明确面积与长度的区别。
2. 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1.教师出示简单的图形,如直角三角形、梯形等;2.结合具体的实物教学,在图形上画出网格,并标记边长和单位;3.引导学生用勾画法或套路法计算面积;4.引导学生发现不规则图形可以划分成多个简单图形计算面积。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先演示如何计算面积,再让学生自己尝试;2.讨论法: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方法;3.实验法: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面积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铺在桌子上的白纸,问学生这张纸的大小是怎样计量的?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如米、厘米、分米等;3.求助学生在这张纸上标上一个边长为 10 厘米的正方形;4.让学生尝试估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2. 讲解面积的概念1.教师用标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出它的面积;2.引导学生比对得出两个结论:面积包含长度和长度的平方;3.教师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让学生尝试覆盖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张,理解它们的面积是不同的。
3. 讲解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1.教师出示各种简单图形,并用图形上的网格标记边长和单位;2.教师讲解勾画法和套路法的计算方法;3.让学生尝试计算图形的面积;4.引导学生发现不规则图形可以划分成多个简单图形计算面积。
4. 讲解区分面积和长度1.教师出示条状图形,并让学生标上长度和面积;2.引导学生体会长度和面积的区别;3.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在授课《面积的含义》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作为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能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3. 面积的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如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作为单位进行计算。
4. 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面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计算物体的表面积、面积的增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表面的大小。
2. 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面积的换算。
3. 学会计算面积,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表面的大小。
2. 讲解面积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3. 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让学生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并进行换算练习。
4. 计算面积:教授计算面积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面积的计算练习。
5.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表面积、面积的增减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的计量单位及换算3. 面积的计算方法4. 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答案: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面积的含义-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面积的含义 - 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是用来度量平面图形的大小。
2. 能够运用适当的单位测量和比较简单图形的面积。
3. 建立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面积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2. 提问: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呢?二、探究面积的含义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面积是用来度量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三、面积单位的学习1. 介绍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3. 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四、测量和比较图形的面积1. 学习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2. 学习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五、解决实际问题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2. 提问: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呢?步骤二:探究面积的含义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面积是用来度量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步骤三:面积单位的学习1. 介绍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3. 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步骤四:测量和比较图形的面积1. 学习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2. 学习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面积的含义-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面积的含义-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描述面积的含义,了解面积的单位。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物体的面积。
3.知道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计量尺、直角尺、三角板、彩纸等。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尺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拿出一张梅花形的彩纸,问学生这张纸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其宽度和长度,然后问学生如何求出这张纸的大小。
2. 引入面积的概念老师利用黑板或者幻灯片展示面积的概念,解释了面积的含义和单位的概念。
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计算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
3. 游戏练习老师可以设计多种游戏,如:在黑板上画出不规则图形,让学生自主编写每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交叉验证,然后相互核对结果并找出错误。
4. 面积公式练习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讲解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并进行一些练习题,带领学生进行相互检查和回答。
5. 上机练习学生上机进行面积计算练习,老师可在黑板上及时回应学生提问。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相检查来提升自己的计算准度和准确度。
四、课后作业1.黑板练习:布置几道口算练习,并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
2.写练习:布置几道计算面积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
3.实践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指导,在家庭中进行实际操作,计算不同形体的面积。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成果如下:1.学生掌握了面积概念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
2.学生学会出示不同图形的面积公式。
3.学生明确了面积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学生增强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及应用面积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面积的含义》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如图形卡片、面积计算器等。
2.准备相关的学习任务单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游戏中的图形特征,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形,向学生解释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面积计算器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并填写学习任务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计算面积的方法和心得,巩固对面积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的面积、书桌的面积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教案范文五篇"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二、初探面积的含义。
1、感知:①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②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①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
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④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四、拓展(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详细解释“面积”的含义。
•能够利用自身的身体尺寸与数量关系,感受面积大小的概念。
•能够按照给出的图形,计算出其面积大小。
•能够使用现有的量具、工具,量取一般图形的面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控制。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认真观察和分析数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谈论“面积”的含义。
•使用身体感受面积的大小以及使用具体图形计算其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尚未学习到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整合班级或学生小组的意见,引导学生谈论什么是“面积”。
2. 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实测,在讲台或课桌上用身体留下他们的形状,并理解和比较不同形状之间的“面积大小”差异。
3. 讲授•提供范例,并使用黑板或教师PPT说明如何测量并计算面积。
•通过实际测量、探索和计算,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矩形等形状的面积测量工具的作用。
4. 练习•出示一张图形,让学生利用测量工具计算其面积,并在黑板上进行说明,以检验他们对上述内容的掌握情况。
5. 拓展•提供更复杂的图形,要求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之间应用自己所学的技能,计算其面积,并将结果对比和讨论。
四、教学评估能力评估•能够解释“面积”的含义。
•能够使用自己的身体感受面积的大小以及计算具体图形的面积。
•能够使用测量工具的帮助量度不同形状物体的面积。
知识评估•直接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面积?•径规、面积计和量角器都可以用来测量面积吗?如果不是,那么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五、作业布置•完成与本课有关的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但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量单位。
2.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
2.准备计算器、纸张、彩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如“小明家的客厅面积是20平方米,你觉得这个客厅大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积。
同时,介绍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量尺测量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计算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计算面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进行答案交流和讲解。
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块地的面积是1公顷,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面积的概念、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_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材分析:《面积的含义》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含义,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好本节课为学生后续认识面积单位,探究面积的计算等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面积的认识,学生们具备的一些生活经验,他们了解面的存在,能找到相关物体的面,但对面积的表达不够清晰,知识的学习还没有系统化。
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体会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理解封闭图形也有面积。
教学准备:苹果实物、卡纸、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面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面并提问: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时候认识的?看到面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学生回答很早就认识,并说出与面相关的一些词语或句子。
二、结合实物,理解面积活动一:看看面,感知面有大有小大家刚才提到了桌面、墙面等物体的面,你能通过观察比较这些面地大小吗?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交流:( )的面大,( )的面小。
活动二:摸摸面,感知平面与曲面1.们在自己的身边看到了很多面,请大家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桌面和长方体盒子的每个面,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些面都是平平的,光滑的。
(平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难点: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计算面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形和实物,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以及测量工具。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练习题,以及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花园、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片中的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然后,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物体的大小呢?”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然后,教师介绍面积的概念,以及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应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计算面积。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面积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和空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演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花园、教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说说这些图片中的花园和教室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它们都有边界,不能无限扩大。
”教师总结:“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面积的含义》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章内容包括面积的定义、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使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并能用面积来描述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对面积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的使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练习和应用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通过练习和应用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面积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面积的规律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面积模型、面积计算器、实物等。
2.教学材料:教材、PPT、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如桌子、书本、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大小可以用面积来描述,进而引入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面积单位的使用。
第六单元《面积的含义》(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六单元《面积的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的概念,能够简单描述面积的含义。
2.通过图形展示及计算面积的方法,能够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面积的概念及含义。
2.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
2.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图片,询问学生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概念。
2. 认识面积的概念(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并问学生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2.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大小的差异。
3.推导面积的概念:“图形占据的单位面积的数量就是图形的面积”。
3.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0分钟)1.对于一个边长为 a 的正方形,其面积为a × a。
2.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图片,并引导学生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3.让学生自己画出边长为 5cm 的正方形,并计算其面积。
4.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20分钟)1.对于一个长为 a,宽为 b 的长方形,其面积为a × b。
2.出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图片,并引导学生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3.让学生自己画出长为 4cm,宽为 6cm 的长方形,并计算其面积。
5. 实际应用(15分钟)1.出示一张房间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图形计算出房间的面积。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知道了房间的面积和一面墙的长度,如何计算出与其相对应的墙的长度。
3.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房间平面图,并计算其面积。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做一些关于面积计算的练习题,加深对本节课程的理解。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房间平面图,并计算其面积。
六、课堂总结1.认识了面积的概念及含义。
2.熟练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通过实例和图片引入面积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6.1《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6.1《面积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分面积和周长。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含义2. 面积单位3. 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2. 教学难点: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的认识。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面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面积的含义(1)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表面大小。
(2)引导学生发现,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用面积来表示。
(3)总结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3. 学习面积单位(1)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让学生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面积需要用到一个标准量。
(2)介绍面积的计算公式:面积 = 长× 宽。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计算矩形、正方形的面积。
5.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课后作业1.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2. 课后思考:(1)如何计算一个圆形的面积?(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应用面积知识?七、板书设计6.1 面积的含义1. 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 面积的计算:面积 = 长× 宽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案设计.docx
.精品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面积的含义》。
教科书第 60、61 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有大小。
2.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会正确判断给出的概念是属于周长还是面积。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渗透数学建模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演示法、猜测验证法、比较法、分析法、推理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直尺、黑板上画小正方形、大长方形、菱形、心形各一个, 4 张白纸和磁铁覆盖;每组苹果、橘子各一个;彩色粉笔、课件、切换笔,教案。
(手提电脑、连接线、充电器、照相机)点赞心形50 个。
学具准备:学习纸60 张,彩笔每人一盒,橘子、苹果每组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面积( 5 分钟)1.学唱歌曲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一份礼物,它是一首儿歌,想不想听?(想)请看大屏幕。
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学唱好吗?(播放《我是一个粉刷匠》)师:儿歌欣赏完了,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付出就会有回报,你们瞧,粉刷后的墙面多漂亮!那么,我们能不能学着粉刷匠的样子,用粉笔将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呢?2.涂色比赛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涂色,女生涂正方形,男生涂长方形。
比一比谁涂得快?(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发思考:不公平,正方形小涂色快;长方形大涂色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正方形小、长方形大,其实它的大与小就与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面积的含义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的含义
1、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实例,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成直观形象的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来教学的。
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知道用统一的单位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是学习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
如果学生对面积的概念不清楚,对常用的面积单位没有正确的表象,以后遇到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就容易发生混淆。
加上学生本身年龄认识的局限,抽象思维能力很差。
为此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际测量,通过多种感官参加教学活动,使学生建立了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一)、激趣导入,激活学生思维
1、小竞赛:给学生两张大小差异较大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男生涂大图形,女
生涂小图形。
利用小学生最喜欢的比赛游戏引入,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快进入角色。
并初步感知面积有大有小。
2、预设会出现两种可能:
(1)男女生进行比赛,显然女生肯定赢,引出“面积”的大小。
(2)男生反对,认为不公平,因为男生涂色的黑板“面积”大。
3、引出课题:认识面积
活动2
【讲授】(二)、探索新知——面积的含义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五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看——看,手掌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
摸——摸,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通过具体的活动充分感知物体都有表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以此促使学生获得对“物体有面”更丰富、更全面的感知经验。
比——比,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比课桌表面与数学书封面、自己和同学的手掌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并知道比较面积的两种方法:观察法和重叠法。
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
说——说,在比较的过程中不断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此时,我板书黑板表面,课本封面……的大小,并且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活动3
【活动】(三)、组织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这一环节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数学书封面发现数学书封面是长方形,魔方的一个面是正方形.
2.让学生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画到纸上就是平面图形。
3、再让学生把这些平面图形涂上颜色,并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让学生通过涂色感知平面图形也有面积。
学生在前面的例题里已经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是面积,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由具体的面过渡到平面图形,知道了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面积,这样,他们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就更全面了。
活动4
【练习】(四)、用统一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两个大小相似的图形,并问,下面两个图形哪一个的面积比较大?
2.让同学们先直观判断,答案不一,用观察法看不出哪个面积大,指导学生采用第二种重叠法。
可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不一样,用重叠法也比较不出来,启发学生探索用统一测量单位的比较方法。
3. 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的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如果选一种图形作单位,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呢?老师为学生准备学具:每个小组提供小正方形、圆片、三角形若干。
学生小组合作用统一的测量单位去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4.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比较方法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比较方法。
5.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说明自己的想法,再通过电脑课件一起展示不同单位测量后的结果数据。
引导学生发现用不同的图片做单位所得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用测量法比较物体时,一定要注意使用统一的单位。
并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正方形是最适合做为度量面积的单位。
得到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6、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刚才同学们用了观察、重叠、测量、数格子等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活动5
【测试】(五)、运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运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练习知道数方格的方法是比较简单和准确的方法,并运用简拼法得到准确的数据。
活动6
【作业】(六)、巩固应用
图案设计大赛。
说明:书109页的每个小格是1平方厘米。
要求:请在书109页的方格纸上设计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的有趣图形。
数量:至少3种。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由发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对下一个课时面积单位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