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探析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探析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探析作者:孙光辉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是一个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

从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入手,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这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完善大学生人格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原因剖析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10104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世界竞争力,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精神的塑造。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启迪大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耐挫折和适应能力。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但直接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方向,关系到民族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熔铸。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近些年来,我国高校通过多种途径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呈现出积极变化。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体是好的,他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崇高的理想。

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涌现出的众多大学生志愿者足以证明。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当前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思想道德水准下滑,理想信念世俗化、功利化等方面的人文素养缺失情况,这无疑会阻碍大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变革时期,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中西文化的交融,都不可避免的对人们的人文精神产生巨大的震荡。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摘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后、学校教育功利主义和学校人文氛围缺失等外部因素导致大学生对人文教育认识具有偏见性,同时大学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大学生缺乏开拓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通过继承中国古代人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人文精神教育的成功经验,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构建人文精神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型的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提升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实现人生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标签:人文素养;教育;大学生;高校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平衡和谐的发展,而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公民人文素质素养的提高。

人文素养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应该引起高校教育的重视。

高校教育不能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与否,更重要的是应该注重如何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因此,高校在教书育人中要注重培育学生传承优良的人文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拓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一、人文素养教育范畴人文素养教育,是指人的文化、修养教育。

其包括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学知识的传承,也包括了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形成。

1.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分析(1)重理轻文,对人文素养教育的认识具有偏见性。

当代大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具体,提高的途径并不明确,但是他们都普遍认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到学生今后就业及未来的发展,大学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很高,但同时更容易忽视对人文素养等其他方面的塑造,使学生对如何提高综合素养了解不够。

尤其理科生表现明显,理工科高等教育被一些大学生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寻求谋生或谋取高薪职业的一种手段。

(2)重利轻修,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发展经济以期国家富强,并在技术层面上追赶西方国家,人们开始对科学顶礼膜拜并将它抬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心在科技,在理工科,而文科却成为了“餐后甜点”。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发扬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下面是由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范文,更多优秀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范文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质上是把文化软实力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文化是软实力资源中尤为重要的一类,而人文素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关于“人文素养”的定义在文献中有不少阐述,有侧重于人文知识的(如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有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等个人品质的,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侧重于人的行为方式的,表现为人的谈吐与做事的态度与方式。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内化为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个人品质,外化为人的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国家来说,人文素养是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积淀,犹太人能够建国是因为秉承了他们永不放弃的爱国热情。

对个人来说,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在人生道路上健康顺利行走的基石,是现代人在残酷竞争中保持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有力保证。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增强个人魅力与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繁重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残酷的就业压力。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1.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忽视传统文化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是人文知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人文和历史不甚了解,许多汉字和成语一知半解,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古诗词及作者不清楚,缺乏人文底蕴,认识比较肤浅。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素质。

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涵盖着人文知识、艺术修养、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高校教育的使命所在,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着不少问题,研究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面狭窄。

很多大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甚少,造成了知识的片面化和狭隘化。

2.缺乏文化自信。

一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国家文化和传统文化了解不足,面对外部文化时,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在道德上出现了偏差和淡化,缺乏对于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的把握。

4.社会实践能力弱。

很多大学生将时间都用于学习本科知识,对于社会实践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不够,导致人文素养的欠缺。

综合上述种种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亟需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提升。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方法1.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课程高校应该开设一批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伦理、宗教等多领域的人文素养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明史、西方哲学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这些课程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传授和呈现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加强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艺术活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现实社会中去,多感受社会的温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3.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应该树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多读一些人文、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不断锤炼自己的情操和人文素养。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与思考一、前言当代社会的发展中,科技和人文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两个重要标志。

科技的发展主要追求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探索,而人文信息则是为了探索个人内心世界,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发展,追求的是思想道方面的进步。

虽然两者是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是二者的关系却是相互发展相辅相成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风气逐渐发展成功利主义为主导的实干型社会,相对于此,对于人文精神的相关重视程度逐渐下滑。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军,是富有朝气的青年群体,肩负着我国未来的发展使命。

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校园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入侵校园,使得很多大学生往往更加看重自身的文化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往往忽略了人文发展的重要性,甚至会导致重理轻文等现象的出现。

所以,本文主要针对笔者身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进一步强人文主义精神塑造,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一)理想层面的缺失从目前的大学生,理想层面的追求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信仰。

很多人显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能专注于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很多人往往急功近利,虽然胸怀大志,但是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嘴上,认为自己改变不了世界。

(二)知识层面的缺失在知识层面上,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业有较高的关注度。

但是对人为社科领域的知识了解甚少。

尤其是相对于历史学,哲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甚至轻视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

平时在生活中他们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聊天和游戏上很少关注于优秀的传统思想和文化。

(三)能力层面的缺失很多大学生虽然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也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往往不能换位思考。

(四)修养层面的缺失。

另外一方面就是道德修养上的确实很多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的储备较为丰富,但是在为人处事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张国阳(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北碚区400715)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却存在日益缺失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人文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调查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进而分析其原因,得出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教育随着新千年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教育事业也在变革中发展,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在肯定主流思想积极向上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青少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也表现出诸多问题,例如生活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心理素质差、漠视传统文化等等。

而究其原因,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人文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所谓“人文素养”,其核心指的是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宿主,对人类的心理机制、情感世界、意志能力、价值取向、审美体验、意识形态和理想模式都具有决定作用。

人文素养又可分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

人文知识是基础和前提,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行为是目的和表现方式。

人们通过学习文学、历史、艺术、道德伦理等人文知识,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又通过人文精神的指导,做出诸如助人、自强等人文行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世界竞争力,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精神的塑造。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增强大学生的耐挫折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力提倡人文教育的潘光旦说:“如果学校培养的只是有一技之长但无人文情怀而又自以为是的专家,这样的人是一个畸形的人、零碎的人、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人越多,合作就越困难,工作冲突也就越多,国家和谐康泰越不可能。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5前沿62002年第11期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荀国稳*(南通师范学院法政系江苏南通226007)[提要]本文从概念界定、现状及成因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瓶颈0,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C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2]11)0100)0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但在世界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浪潮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弱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曾经辉煌显赫的人文教育有意无意地被冷落,人文精神正在失落,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人不见了0的感叹。

高等教育的这种异化现象虽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但人文素质低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在中国当代大学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本文拟就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成因做一初步探讨。

一目前理论界关于素质有三种界定。

一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界定,指人由先天遗传而得到的品质。

它为后天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二是一般的界定,指人的修养和素养;三是教育学的界定,即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

其中第三种界定为理论界所普遍认同。

这种解释承认人的素质有天赋条件,更有教育、社会文化和实践等后天教化的影响;同时强调素质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内化过程,素质一旦养成,将长期起作用。

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责任感、思维方式、创新精神、人格意识等。

素质与我们通常所讲的知识和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为一淡,知识是主体从精神上对客体的把握,是人脑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特别是概念等形式对客体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能力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把握客体的力量,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良好的人文素养会促使大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有东西方的文化冲突、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校自身的方面的原因。

因此,应当通过不断宣传、教育来提升学生们的人文意识,并创造相应的人文环境和评价体系等来重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重建“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

《易贲》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此“人文”是与“天文”相对而言的,指的是人类社会的通行法则。

中国《辞海》对“人文”一词的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现阶段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科技空前发达、咨询传播空前迅速、个人意识空前高涨,进一步发展潜力巨大,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迷茫或者说空虚,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堪忧。

培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简单的说,就是要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使所学到知识内化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基本心理品质。

重视对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对于协调好当今社会的诸多矛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目前,我国很多学者、教授认识到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匮乏的危机。

总结起来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1.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忽视人文知识学习。

随着竞争机制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专业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上掀起了“文凭热、考研热、证书热”,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把考证、考研作为唯一的目标,缺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与热忱,尤其是对人文知识的学习被很多学生忽视。

在有关大学生学习取向的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外,最想学习的是如计算机、网络知识、实用技能等实用知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不受重视。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

其 是 中 国古 代教 育 思想 理论 丰 富而 深
期国家富强 ,并在 技术层面上追赶西方
抬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我 国高等 却成 为 了 “ 餐 后甜 点 ” 。 “ 重 实用 技
口脏话 ,随意吐痰等不文明举止时有所 见。 重者如打 架斗殴 、 偷窃赌博 、 抢劫 、
大 学 是 大 学 生 理 想 信 念 成 型 的 摇 篮 ,大
中要 注重 培 育学 生传 承 优 良的人 文 精
神 、严谨 的科学 态度 、开拓实践的能力 和 创新 的精 神。

能 、轻精神文化”的观念逐渐形成并开 过程中 因受挫而 自暴 自弃 ;还有一些学
始流行 ,随之而来的是人文素养在大学

人 文素养教育范畴
教育中慢 慢地缺失 。因为在社会大众 的
辈 ,思想较为极端 ,自私狭隘 ;处理不
的最高和最终标准 ,中文水平 反而无关 好 同学 间的关 系 ,人际交往也更容易 出 紧要 。于是校园里学生手里拿 的常常不 现 问题 ;他们更追求个 眭化 、自由化 , 是英语 ,就是专业书籍 ,而一到写论文 但思想意志 力薄弱易受外界干扰影 响 , 精神更 为脆 弱;有极端 的自负或 自卑 。
其理 科生表现 明显 ,理工科高等教育被 实守信 、谦逊谦虚等基础文明方面更是 些大学生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寻求谋 表现欠佳 。不爱护公物 、不遵守校纪校
生或谋取 高薪职业的一种手段 。 ( 2 )重利轻 修 ,大 学生理 想信 念 缺失 。2 0世纪 8 0年代 我国发展经 济以 规随意迟到旷课 、考试作弊 、个人卫生 看来讲究却对宿舍的脏乱 习以为常 ;满
刘 燕 ( 1 9 8 2 一 ), 女, 汉 族 ,农 业 推广硕 士 , 政工 师, 研究方 向 : 高校管理 。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从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目前,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较低,他们更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和修养缺乏足够的重视。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大学生更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缺乏真实的社会交往,导致人文素质的培养受到限制。

大学教育过于功利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忽略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素质在内。

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文素质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标准,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策略。

院校应该加强人文教育的力度,增加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艺术表演、讲座、展览等,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共同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生人文素养调研报告

大学生人文素养调研报告

大学生人文素养调研报告1. 引言人文素养是指个体通过人文教育和人文学科的学习,培养对人类文化、历史、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作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成长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调研,调查内容包括人文学科学习情况、自我认知、社交互动、审美观等。

3. 调研结果分析3.1 人文学科学习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近80%的大学生在选修课程中选择了人文学科,其中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是最受欢迎的学科。

然而,仅有不到40%的学生表示在这些学科方面投入了足够的努力和时间。

这表明大学生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重要性认识到位,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3.2 自我认知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多来自于社会和个体方面的影响。

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人文素养评价较高,但在详细描述具体内容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混淆。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人文素养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或缺乏对自身素养的全面评估。

3.3 社交互动社交互动是大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参加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社交互动。

然而,约3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社交互动中更注重与同学的交流,而忽视了与老师的交流和互动。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文素养方面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指导。

3.4 审美观审美观是人文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审美观方面存在较强的实用性,注重实际和功能性,对于艺术和美学的理解和欣赏程度相对较低。

这与现代社会功利化的审美导向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调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人文学科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投入方面存在困难。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前 沿视 角
FrontierPerspective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 影 响因素分析
刘宁宁 段旭 明 王 倩 樊王妮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人丈素养是人 的一种 内在涵养,对人的思维意识 与行 为具有指导作用,是体现一个个体 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
生活价值观 基本 观念 如何看待大学生透支消费 如何看待大学逃课现 象 基 本行为 光盘行动落实情况 是否主动收餐具 是 否主动施 舍乞讨者
心 理 素 质 基本常识 弗洛伊德是哪个领域的学者 基本行为 如何调节不愉快事情 如何调节 负面症状
in college students.
★洛阳理 工学 院青年科研基金项 目。项 目编号 :2016Qz05
Keywords humanistic quality ;construction factors;development m ode
0前 言
有效回收率 92%。通过 问卷数据分析,掌握甘肃农业大学 2016
笔者认为人文素养即人们 的内在人文精神修养、精神品质 与基本涵养 同时也包括内在 品质精神所外化 出的行为,可 以说 人文素养体现一个人 的内在 思维与外在 行为 。人文素养涵盖 较 多因素,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科学性、价值性、社会性特 征,涉 及 多个方面 。在此,将人文素养划分为九个一级维度 ,即道德
展 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教育的重要阶段 ,对大学生这个庞大 的受教育群体进行人文素养 的衡量与分析 ,有助 于了解人文素 养发展现状 ,并找 出人文素养的培育方式 。
1人 文 素 养 维 度构 建
基 本 观 念 对传统文化持有态度 基 本 行 为 一 学期读几本人文杜科类书籍 科 学素质 基 本 观 念 学 习科学技术 史的意义 是否喜欢科学技术史 是否主动 了解科 学知识 基本常识 勾股定理 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 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环球航 行的人 ຫໍສະໝຸດ 中图分 类号 :G642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摘要】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个人在社会竞争能力方面的重点提升内容。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日渐增强的竞争压力,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大一新生为例,分析出当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以及人文素养缺失原因。

并且针对当今大学生中出现的有关于人文素养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达到提升整体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目的建言献策。

【关键词】人文素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虐猫事件”“彭宇事件”等相关新闻时不时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人们对“道德观”的讨论。

的确,在我国居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有关精神文化的讨论却不容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素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容。

素养,是个人与外界做合理而有效的沟通及互动所需具备的条件,当知识内化到人的生活和行为中,才能称其为素养。

本文所写的“人文素养”指大学生内在的精神修养和内在涵养所外化的个体行为,主要包括道德素养、审美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生活价值观、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情感取向八个方面。

每方面包含基本常识、基本观念与基本行为三个层面。

人文素养即人们的内在人文精神修养、精神品质与基本涵养同时也包括内在品质精神所外化出的行为,可以说人文素养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群体的人文素养情况如何,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主要以甘肃农业大学2016级新生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除去预科生以外的4223名2016级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问题调查。

(一)整体道德素质有待提高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括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由图2-1可知,参与调查的同学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水平一般的同学有65.9%,认为好的同学占18.7%,认为较差的同学占10.6%,认为很差的同学占有1.6%,而认为非常好的同学仅仅占比3.2%。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报告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中人文素养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其对于人生发展的影响。

一、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200份有效问卷。

其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23岁之间。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1. 对于人文艺术方面感兴趣的比例很高,超过8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热爱阅读、音乐、电影等文艺作品,且多数人每周花费1-2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相关活动。

2. 知识储备方面,超过60%的受访者建议大学应该提高人文课程比重,涉及领域包括历史、哲学、人文地理等。

3. 思辨与创造力方面,超过7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阅读一些历史经典著作,接受过基本哲学教育。

同时,大部分受访者也意识到思维的自由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表示在大学时代得到了相对较多的知识和启发。

4. 社交互动方面,多数受访者表示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且较主动参加社交活动。

同时,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缺乏自信,不太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结果。

二、结果分析1. 人文素养得到重视随着大家对于文化和人文价值的认识加深,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对于人文艺术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正确的坚信了人文素养的价值,对于人文艺术的兴趣愈发广泛。

2. 成长需求迫切虽然大部分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需求,但我们也看到,还有一部分学生与%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缺乏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们对于当代社会的要求和自身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3. 自我表达领域有待提升对于自我表达的表现,在社交互动方面多数受访者表现良好。

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缺乏自信,不太敢于发表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思考。

这也提醒我们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需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加强表达能力。

三、人文素养对人生成长的影响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对于整个人生的成长都是有影响的,接下来,我们针对一些已知的影响进行分析:1. 培养广阔的视野和胸襟人文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拓展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且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留下良好的积淀。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培养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培养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培养【摘要】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了不利影响。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专业素质强、人文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思。

【关键词】人文素质大学生培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人才竞争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还相对滞后。

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思。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所谓人文素质,也称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等多种元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东西。

人文素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史、哲、艺术、科学技术史、伦理学;二是要有对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要有爱祖国之激情,爱人民之虔心,爱社会之善举,爱家园之真切,爱自己之自尊;三是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既应该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华,以民为本、仁爱、信义、平衡和谐、见贤思齐、自省、修身、谦让礼仪等,同时还要注入现代意识,如人格独立、思想解放、自由平等、博爱宽容、民主法制、公平竞争。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水平不高,有失社会公德。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它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的基本社会规范。

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者。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优良的道德品质还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道德品质却作出了消极的评价。

一些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低,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不强。

2.主体意识增强,但有个人主义倾向,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加强,但是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甚至出现了不惜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利益的思想倾向和行为。

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调查分析【摘要】提高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天津工业大学100名学生在文化知识、艺术修养、科学知识和道德素质方面的调查,发现该校学生在基础知识、课外阅读、理论素养及日常实践等方面存在欠缺。

这些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忽视非智力性因素教育、课程设置等问题息息相关。

教育应该凸显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规范和规则,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挖掘文化素质的内涵,拓宽文化素质的广度,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使文化素质教育具有凝聚力、导向性、内生性、感染力和传承性。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素质;调查分析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支柱,各高校需重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知识、科学素质和审美情趣;为学生指引方向,陶冶情操;同时还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上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笔者以天津工业大学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用书面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8%,回收卷覆盖工科、理科和文科学生。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分析教育部在1998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

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人文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心理品质,由知识、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

鉴于此,调查问卷从文化知识掌握情况、艺术修养陶冶情况、科学知识掌握情况、思想道德观念水平及我校开设文化素质课程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一)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9.2%的大学生十分愿意抽出时间阅读人文书籍,认为那是一种人生享受,52.6%的大学生因为没有时间愿意但也只是偶尔去读人文书籍,,而却有8.2%的人认为读人文书籍是一种浪费时间或不喜欢这些书没有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荀国稳(南通师范学院法政系江苏南通226007)[提要]本文从概念界定、现状及成因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瓶颈”,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C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2]11—0100—0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但在世界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浪潮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弱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曾经辉煌显赫的人文教育有意无意地被冷落,人文精神正在失落,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人不见了”的感叹。

高等教育的这种异化现象虽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但人文素质低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在中国当代大学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本文拟就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成因做一初步探讨。

一目前理论界关于素质有三种界定。

一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界定,指人由先天遗传而得到的品质。

它为后天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二是一般的界定,指人的修养和素养;三是教育学的界定,即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

其中第三种界定为理论界所普遍认同。

这种解释承认人的素质有天赋条件,更有教育、社会文化和实践等后天教化的影响;同时强调素质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内化过程,素质一旦养成,将长期起作用。

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责任感、思维方式、创新精神、人格意识等。

素质与我们通常所讲的知识和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为一淡,知识是主体从精神上对客体的把握,是人脑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特别是概念等形式对客体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能力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把握客体的力量,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而形成的。

虽然知识多不等于能力强,但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知识越多越有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获取。

知识和能力又是构成人的素质的基本要素。

虽然知识多、能力强不等于素质高,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既依赖于知识的增长,又有赖于能力的提高,更体现于两者的统一和升华。

从强调知识传授到强调能力的开发,到强调全面素质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

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潜能的培养与提高,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贴近教育的本质,更注重教育的内在价值。

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范畴,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艺术审美素质、道德品质以及在这些基本素质基础上经过渗透、协调、统一而形成的与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相统一的综合素质。

人文素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素质中又以人文素质为重点。

那么,什么是人文素质呢?所谓“人文素质”就是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

素质的重要特征是后天的习得性和发展性。

人文素质就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质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所体现出的成果。

包括语言文学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教育,以宏扬人文精神为目的,是一种“做人”的教育,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至关重要。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所依赖的两个车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科学,就没有现代物质文明,人类将处于愚昧与黑暗之中,但如果没有人文科学,就没有现代精神文明,人类就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架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善以真为基础,真以善为导向,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重视对人的人文素质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已形成一股世界潮流,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逐步形成共识,这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考察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总体上呈现弱化的趋势,市场经济所形成的一些经济原则,诸如竞争、平等、公正等虽说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独立人格得到张扬,同时商品意识的泛化又严重销蚀着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文精神存在失落、迷惘的一面,具体表现在:1、重理工轻人文,人文素质偏低。

应当承认,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一直是比较重视的。

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计划经济体指导下的高等教育体制中,由于照搬前苏联的做法,人们把大学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主要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专业为中心设置课程,导致重专业知识,不重复合知识;重知识积累,不重知识结构;重平均发展,不重个性发展;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

八十年代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有“学好英语计算机,走向21世纪”。

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在我国高校当中,理工科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素养普遍低下,文科学生自然科学方面的素养普遍不高,特别是我们理工科的许多研究生,博士生普遍缺乏且根本不重视人文和哲学素养,世界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从大学培养出的杰出人才,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哲学底蕴,我们的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不比国外差,但在发展能力、发展潜力及创新能力方面则存在明显差距,这是值得我国高等教育深思的一个问题。

2、重功利轻理想,精神追求贫乏。

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浪潮冲击下,实用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明显抬头,大学生在专业选择,知识的习得及择业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只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确定的过程中,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观念受到冲击,传统的一元价值观被多元价值观取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特点。

价值主体自我化削弱了社会素质感、集体观念和利他精神;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对金钱和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价值目标的短期化使得大学生丧失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出现了精神真空,丧失了人生方向。

3、重个人轻集体,道德水平滑坡。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都有一个调整和重建的过程。

虽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一定非要以道德的退步作为代价,市场经济强调竞争,注重个性张扬,并不等于可以抛弃集体协作,诚实守信,扶弱济贫的传统美德,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定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确实出现了滑坡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波及到大学校园,尽管高校中不乏一批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大学生。

但大学生中间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明显增多。

如随便旷课,考试作弊,小偷小摸、赌博斗殴、吸毒同居等。

道德滑坡现象不仅表现在这些方面,还表现在不少大学生集体观念淡漠,只讲个人奋斗,不讲协作,人情冷漠,缺乏对社会、他人的关注,缺乏社会责任感。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学生的素质可以概括为能力和道德两个方面,而道德的核心又可归结为责任感,一个对社会、对他人缺乏责任感的人,很难指望他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

以上方面,虽未涵盖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的所有问题,但足以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人文精神”失落的危机,这种危机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的振兴,缺少人文教育的高等教育很难承担这一重任。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弱化,人文精神的失落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无可回避的事实,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由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自身的失误。

首先,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弱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中华民族素有重视人文精神的优良传统。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首先是“修身”,然后才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认为,教育之目的,是要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

可见,中国传统教育理论是以人为核心的,在这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曾一度重视过人文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特别是我国老一代科学家都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

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以其深刻的社会感、责任感和强烈的伦理倾向,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对各种文化鉴别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韩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并正在有力地说明,古老的东方传统文化,不但没有影响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而且已经成为维持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俗,协调社会关系,增强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

遗憾的是,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失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传统没有能够得到弘扬和发展,而是将之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一起否定掉了,这种影响至今并未完全消除,虽说文化传统教育不能完全代替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优秀文化传统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文化传统是民族的根,一个丢掉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我们很多大学生对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严重影响了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加上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体制照搬前苏联的一套,将文科与理科,文科与工科分离,重点发展的院系一律取消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系,致使我国大陆没有一所学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这种状况已大有改观,但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

其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弱化有着强烈的现实背景。

一方面,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现代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物质享受和自由,导致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仅仅关注物质生活,物质享受,用西方学者的话说,现代人被“物化”了,落入了商品拜物主义的泥潭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引进,中国人民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力量,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科学观念,科学技术至上的观念占据了主流,人们沉缅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物质利益和享受之中,忽视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物质的协调发展,人文精神的培养被逐渐冷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