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荀国稳

(南通师范学院法政系江苏南通226007)

[提要]本文从概念界定、现状及成因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瓶颈”,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C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2]11—0100—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在世界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浪潮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弱化也是不争的事实。曾经辉煌显赫的人文教育有意无意地被冷落,人文精神正在失落,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人不见了”的感叹。高等教育的这种异化现象虽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但人文素质低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在中国当代大学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本文拟就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成因做一初步探讨。

目前理论界关于素质有三种界定。一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界定,指人由先天遗传而得到的品质。它为后天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二是一般的界定,指人的修养和素养;三是教育学的界定,即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其中第三种界定为理论界所普遍认同。这种解释承认人的素质有天赋条件,更有教育、社会文化和实践等后天教化的影响;同时强调素质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内化过程,素质一旦养成,将长期起作用。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责任感、思维方式、创新精神、人格意识等。

素质与我们通常所讲的知识和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为一淡,知识是主体从精神上对客体的把握,是人脑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特别是概念等形式对客体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能力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把握客体的力量,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而形成的。虽然知识多不等于能力强,但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越多越有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获取。知识和能力又是构成人的素质的基本要素。虽然知识多、能力强不等于素质高,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既依赖于知识的增长,又有赖于能力的提高,更体现于两者的统一和升华。从强调知识传授到强调能力的开发,到强调全面素质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潜能的培养与提高,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贴近教育的本质,更注重教育的内在价值。

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范畴,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艺术审美素质、道德品质以及在这些基本素质基础上经过渗透、协调、统一而形成的与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相统一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

素质中又以人文素质为重点。那么,什么是人文素质呢?所谓“人文素质”就是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素质的重要特征是后天的习得性和发展性。人文素质就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所体现出的成果。包括语言文学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教育,以宏扬人文精神为目的,是一种“做人”的教育,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至关重要。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所依赖的两个车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科学,就没有现代物质文明,人类将处于愚昧与黑暗之中,但如果没有人文科学,就没有现代精神文明,人类就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架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善以真为基础,真以善为导向,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重视对人的人文素质教育,呼唤人文精神

的复归,已形成一股世界潮流,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育已逐步形成共识,这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考察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体上呈现弱化的趋势,市场经济所形成的一些经济原则,诸如竞争、平等、公正等虽说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独立人格得到张扬,同时商品意识的泛化又严重销蚀着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文精神存在失落、迷惘的一面,具体表现在:

1、重理工轻人文,人文素质偏低。

应当承认,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一直是比较重视的。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计划经济体指导下的高等教育体制中,由于照搬前苏联的做法,人们把大学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主要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专业为中心设置课程,导致重专业知识,不重复合知识;重知识积累,不重知识结构;重平均发展,不重个性发展;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八十年代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有“学好英语计算机,走向21世纪”。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在我国高校当中,理工科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素养普遍低下,文科学生自然科学方面的素养普遍不高,特别是我们理工科的许多研究生,博士生普遍缺乏且根本不重视人文和哲学素养,世界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从大学培养出的杰出人才,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哲学底蕴,

我们的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不比国外差,但在发展能力、发展潜力及创新能力方面则存在明显差距,这是值得我国高等教育深思的一个问题。

2、重功利轻理想,精神追求贫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