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公众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柔性管理公共危机舆论
![柔性管理公共危机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8c5c1676c66137ee06199d.png)
柔性管理公共危机舆论作者:刘昆《光明日报》(2016年11月20日06版)公共危机舆论管理是一个由政府、媒体和公众三元素构成的系统,同时,三个元素自身又各成系统。
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既有各子系统利益与目标之间的竞争——政府勉力于公信力的最大化,媒体孜孜以求于传播力的最大化,公众也希望最大限度地有序参与;更有子系统与整体系统利益上的一致性——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基于公共危机舆论管理的系统性,倡导公共危机舆论柔性管理理念,有助于推动政府、媒体、公众良性互动、协调合作,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政府、媒体、公众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系统公共危机发生后,面对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的情势状态,政府、媒体、公众等不可避免地要表达出各自的态度、意见和情绪。
政府作为公共危机舆论管理的主导者,媒体作为公共危机舆论管理的传播者,公众作为公共危机舆论管理的参与者和反馈者,共同构成公共危机舆论柔性管理的系统。
正是政府、媒体、公众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着公共危机中舆论的演变。
不管这种演变多么剧烈无常,实质都是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形成的适应或冲突、协调或对抗、平衡或牵制的关系及其作用的结果。
在公共危机舆论管理中,三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又决定着舆论的走向,协调程度越高,舆论就越朝着有利于危机化解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危机的化解。
由于政府在纵向上的等级之别以及横向上的部门之分,媒体兼容着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不同媒介形态,公众也因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占有的多寡而形成了不同阶层、不同圈子,三者本身又构成了一个个子系统。
公共危机的不确定性,使得各个子系统对由危机引起的舆论及其演变而进行的应变性组织、协调和引导的柔性行为过程,变得不可避免。
公共危机突发、多变、复杂、多元激发出的缓冲、适应、创新及协调能力,决定着各个子系统内在的柔性。
各子系统柔性又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序、不同程度作用于公共危机舆论管理系统,进而影响公共危机舆论管理系统的整体柔性。
如何利用新媒体推动政府公共关系工作
![如何利用新媒体推动政府公共关系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a758d6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2.png)
如何利用新媒体推动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兴起给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需要利用新媒体的力量,与公众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提高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推动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以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和沟通。
一、建立政府官方账号政府应该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
通过这些账号,政府可以发布政策解读、新闻发布、公告通知等信息,及时向公众传递政府的声音和动态。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这些账号与公众进行互动,回答公众的疑问,解决公众的问题,增强政府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二、优化内容创作政府在新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政府可以根据公众的需求和关注点,制定相应的内容策略,推出有价值的内容。
比如,政府可以发布一些实用的生活技巧、法律法规解读、健康养生知识等,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提高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加强互动与参与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公众的讨论和互动,倾听公众的声音和意见。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问卷调查、征集意见等活动,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及时调整政府的工作方向和政策措施。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组织线上座谈会、公众听证会等活动,与公众面对面交流,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参与。
四、加强危机公关新媒体时代,危机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大。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各类危机事件。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危机应对措施、解释说明等信息,及时向公众传递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免谣言的传播和恶劣影响的扩大。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回答公众的疑问,增强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五、加强数据分析和评估政府应该加强对新媒体运营的数据分析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新媒体运营的效果和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公众对政府信息的关注度、满意度等指标,及时调整和优化政府的信息发布策略。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浅谈政府危机沟通重要性及策略
![浅谈政府危机沟通重要性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eb5f934bcd126fff7050b55.png)
浅谈政府危机沟重要性及策略05届公共管理专业孙逸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危机管理能力包括危机处理能力、危机沟通能力和危机财政能力三方面内容。
其中危机沟通贯穿整个危机管理过程之中。
著名危机管理学家罗巴特.希斯明指出:“在危机管理中,沟通是最重要的工具。
”危机沟通不同于一般的沟通,他是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他往往在沟通的时间上要求紧迫,手段上有别于常规,过程上更注重互动,方式上更需要直接。
沟通如果有效,危机可能变成生机。
沟通失败,危机则可能恶化,继而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在危机管理中,政府的沟通能力不容忽视。
然而在我国学界对公共危机沟通方面涉及甚少,缺乏对危机沟通的研究。
因此撷取危机管理中的危机沟通这一内容展开讨论,具有理论和时间的双重意义。
一、危机沟通的定义著名国际危机沟通专家Coombs and Holladay(2012)将危机沟通定义为“处理危机时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过程”;Greenbery &Elliott(2009)认为危机沟通是组织机构在面对严重挑战组织合法性的危机或者其他风险时采用的战略;Feam-Banks(2007)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认为危机沟通就是“组织机构与公众在负面危机发生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的对话和沟通”;Allen and Caillouet(1994)认为危机沟通是采取适当行动或说服利益相关者不要仓促对组织作出判断,从而赢得时间重新取信于利益相关者;HearIt(1994)危机沟通是为了降低公众对于组织机构的怒气和不满,或短暂的将组织和不友善的环境进行分离;Siomkos and Shrivastava(1993)认为危机沟通是为了使组织机构赢得足够的时间、资源从危机中复苏、重建自己的形象,重新出发。
综上所述,最终可得出了危机沟通的最终定义:危机沟通是组织机构在面对严重挑战组织合法性的危机或者其他风险时采用的战略、沟通的内容和采取的措施,也是有效危机智力的基础。
论公共危机处置中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论公共危机处置中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a3f2bf7524de518964b7dff.png)
2010.No10摘要:妥善处理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是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信息多向飞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实现全面高效、科学合理、及时快速的信息沟通,已经上升为公共危机事件处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文章在探讨了危机事件中信息沟通的作用后,分析了信息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沟通 公共危机 策略公共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并对组织、人员、声誉和其他资源造成重大威胁和损害的事件。
它是一种非常态的事件,具有紧急性、突发性、极大危害性、高度不确定性,破坏一定领域内和一定群体中存在的和谐和正常状态,并且以扩大的态势迅速发展,如果在缺乏对策和控制的情况下将具有毁灭性和粉碎性的危害。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出现增加的态势。
这些公共危机中,既有以地震、水旱雪灾、大规模流行病等为表现形态的自然危机,如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H1N1流感、2010年西南地区旱灾、2010年“4.14”玉树地震;也有以群体事件、暴力事件、突发事件为表现形态的社会危机,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2008年贵州瓮安“6.28”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2010年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等。
这些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考量着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危机管理体系。
如何从容应对和妥善处置公共危机事件,是当前政府部门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信息多向飞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全面高效、科学合理、及时快速的信息沟通,已经上升为公共危机事件处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我国现行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现有的行政设置,具有很多优势,如组织化程度较高、动员能力强大、资源集中快速等优势,但也存在缺乏常态管理下的危机管理意识、全面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监测和预警机制、健全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等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危机发生和处置期间,各种信息纵横流动,在给危机处置过程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不准确的信息、虚无的信息或者闭锁消息却会给处置危机带来困难甚至加剧危机。
危机公关中信息沟通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危机公关中信息沟通的困境与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68423943323968011c92a2.png)
C
cR AE 鲫
研
E R HO RI Z N
O e
危 机 公 关 中 信 息 沟 通 的 困境 与原 因分 析
原 光
( 山东 科 技大学 , L东 青 岛 2 6 ) L J 6 5 0 1
摘要 :危机 公 关是政府 危机 管理 中的重要环 节。 危 机公 关 的效 果在 很 大程 度 取决 于政 府 与 媒体 、 公
、
危 机 公 关 中信 息 沟通 的 作 用
知情 权 是 公 民最基 本 的政 治 权利 之 一 。 公 民知
情 权 实现 的前 提 是政 府必 须 实行 信 息公 开 ,加强 与
公众 的沟通。只有使 公众 了解政府 的行政行为 ,理解 行 政 决策 的原 因、 目标 与意 义 ,才 能推 动 政 策的施
众 之 间 的信 息 沟通 效 果 。 目前 ,我 国危 机 公 关 陷入 了
二 、危 机 公 关 中信 息 沟通 存 在 的 问 题
1 信 息共 享程 度 低 .
我 国 目前 条 块 分割 的信 息 管 理 系 统 使 各地 区 、 信 息 沟通不 畅 的 困境 , 只有 认 真分 析 这 一 困境产 生 各部 门、政 府与公众 、政府与媒体 、政府 与国际社会 的 原 因 ,才 能够 破 解 一 系 列难 题 。 基 于 此 ,从 内部 管 之 间缺 乏有 效 及 时 的沟通 ,彼 此之 间 缺乏 必要 和 有 理 与 外 部 关 系 两 个 维 度 进 行 了分 析 。 机的联系 ,缺乏统一 的规 划管理 ,给危机管理 的统一 关键 词 :危机 公 关 ;信 息沟通 ;原 因分 析 行动 造 成 了极 大 的人 为 障碍 。 部分 地 区和 部 门缺 乏
浅谈危机事件中的媒体角色
![浅谈危机事件中的媒体角色](https://img.taocdn.com/s3/m/5670140fa58da0116d174931.png)
浅谈危机事件中的媒体角色媒体在危机事件中通过关注事件动态,实时发布相关信息来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但现实情况是媒体常常会因为对扮演角色定位不准确或者“失语”导致对事件造成不利影响的流言不胫而走。
为了尽可能的促进事件局势往良好的方向发展,媒体在危机事件中要找准角色定位,通过多途径对事件进行准确、及时的报道,将流言扼杀在摇篮中。
标签:媒体;危机事件;角色对于社会事件,媒体有着对其进行报道和宣传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媒体事件中的媒体对整个事件的进程和结果的严重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当下社会背景中,社会媒体应该慎重思考如何在危机事件中找准角色定位,扮演好自身角色,将真相和公正带给社会公众,转危为安,维护社会稳定。
1.危机事件的媒体角色1.1信息核实者和收集者。
在这个被各种不停变化的信息充斥着的时代里,人们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信息,获取所需信息的难度自然就很高。
而媒体在危机事件发展的整个进程中,要不断的从大量变化的信息中收集相关内容,并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还需对其进行层层筛选、核实,以真实为原则,以公众关注点和相关利益点为重点进行信息的整合与传播。
针对危机事件的特殊性,媒体更应该认真负责的扮演好信息核实者和收集者,站好第一岗,把好第一关,如果媒体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甚至受到利益的驱使随意发布信息,将会对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给予了各种谣言乘虚而入的机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还会因为隶属政府的媒体机构的“失语”行为导致政府部门的权威性被公众质疑。
1.2 舆论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社会舆论的高发期处于危机事件的蔓延期,因为这个时期中危机事件各种破坏力的表现最为突出,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
媒体在危机蔓延期除了积极介入沟通以外,还要动员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还共同压制危机事件的破坏力,在舆论高发期扮演好引导者和监督者,对舆论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1]。
大部分社会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心理承受力都不高,还容易因为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出现偏激的行为和言语,为媒体需要充分且正向的发挥自身的传播效力,成为公众的心理依赖,一方面正确的报道危机事件,及时将政府的应对措施告知公众,另一方面,要做好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及时的将公众对事件的态度和需求传递给政府。
《社交媒体用户公共危机传播参与动机与行为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公共危机传播参与动机与行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ac820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4.png)
《社交媒体用户公共危机传播参与动机与行为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交流观点和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平台。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扮演着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参与决策的关键角色。
因此,深入研究社交媒体用户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参与动机与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用户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参与动机、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公众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能够迅速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参与决策。
然而,由于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舆论引导的复杂性,社交媒体用户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参与动机与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社交媒体用户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参与动机与行为,有助于了解公众在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提高政府和媒体对公众需求的敏感性,进而制定更为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三、文献综述前人关于社交媒体用户公共危机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户参与动机的研究,包括信息需求、情感表达、社会交往等;二是用户行为特点的研究,包括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参与决策等;三是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
这些研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社交媒体平台、政府和媒体发布的公开数据以及网络调查数据。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社交媒体用户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参与动机与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五、研究结果1. 参与动机社交媒体用户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参与动机主要包括信息需求、情感表达、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等方面。
其中,信息需求是用户参与危机传播的基本动力,情感表达是用户表达情感和寻求情感支持的重要途径,社会交往则是用户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自我实现则是用户在参与危机传播中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就感的体现。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机制研究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fba01933687e21ae45a917.png)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机制研究当前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必须极其重视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作为危机管理核心的危机沟通。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无论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都是维系国家系统有序运作的根本保证。
在此大的背景下,各国政府普遍将危机管理视为重要的工作任务。
并且各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建立有效的危机沟通机制成为高效危机管理的基础。
而完善危机管理体制离不开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
换句话说,新闻媒体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发生联系的中介,能够有效的协助政府公共部门开展危机应对。
所以本文将研究的着眼点集中在如何构建有效的媒体参与下的危机沟通机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当前新闻媒体在信息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决定的。
毫无疑问,在危机过程中,政府与公众能够实现有益的沟通对于危机事件的解决有巨大的帮助。
文章将研究的视线聚焦于新媒体与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沟通机制,是出于当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及信息沟通体制在整个危机管理中重要地位的考虑。
本文通过进一步明晰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我国公共危机呈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然后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机制进行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的梳理。
结合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解剖政府与媒体、公众的沟通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以此作为论文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并以典型事件为例进行个案分析。
从公共空间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运行机制确立、媒体公信力提升四个方面建构和谐互动的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
研究表明,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政府、媒体、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沟通机制在当前十分重要。
这种沟通机制不仅包括政府内部的信息传递,包括政府对媒体、公众、非政府组织、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信息发布,也包括媒体、公众向政府的信息反馈,从而达到突发事件信息的高效流转,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公共事件损失,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维护政府权威、媒体公信力和公民知情权的目的。
政府新闻发布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冲突与协调——以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为例
![政府新闻发布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冲突与协调——以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61e7fe85fbfc77da369b125.png)
政府新闻发布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冲突与协调——以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为例政府新闻发布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冲突与协调——以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为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关键词:新闻发布知情权话语权松花江污染事件内容提要:本文以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为案例,分析政府新闻发布在危机公关方面暴露出的某些问题,诸如以类似“善意谎言”、“社会稳定”等借口屏蔽事实真相,既损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与话语权,也销蚀政府的公信力。
文章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政府新闻发布活动及其相关制度,并且从尊重民意、现代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政府新闻发布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之间的关系与利益协调。
尽管已经进入电子网络时代,但我们无法否认,从宪法赋予的权利角度考察,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目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知情权缺失,二是话语表达渠道不畅通造成意见偏差。
从大众传播的实践运作来看,民众的知情权是他们有效运用话语权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民众知情权缺失,将导致话语表达权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意见市场出现失误、偏差甚至混乱,干扰政府决策及政策实施,影响社会稳定。
本文所论述的政府新闻发布主要指我国各级政府通过主流媒体,采取新闻公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来向公众传达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尤其是与民众利益休戚相关的各类危机、灾难、疫情等事件。
最近我国发生的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再次凸显政府新闻发布在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及满足民众知情权、话语权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危机公关能力亟待提高。
一、政府新闻发布的认识误区2005年11月21日哈尔滨东北网刊登一则后来全国几乎所有主要媒介都转载过的新闻稿,其中,哈尔滨市政府以哈政发法字【2005】25号字样发布了《关于市区供水管网临时停止供水的公告》[1] 。
我们注意到关于停水的主要信息是:“自2005年11月22日中午12时起,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检修并停止供水”。
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公共管理的视角
![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公共管理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af07cad65022aaea998f0fc4.png)
广大社会公众传播真实信息, 消除谣言, 安抚情 社会良知的“ 看门狗” 这条狗必须忠诚地履行社会责任、 , 代 通过媒体向
稳定人心 ; 另一方面, 公众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中也需要获 表社会公益、 服务社会公众 , 对公权力部门进行监督, 大胆地 绪, 取大量关于危机本身以及政府方面的信息以决定 自己的行 揭露公权力部门滥用权威 、 损害社会公益的行为。 同时要通过媒体表达意见, 发出呼声。危机管理过程中, 在我国, 媒体也具有履行社会责任、 代表公益的使命。 动, 都会影响政府对危机的处理, 甚至加重已 20 年 l 09 0月9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世界媒体峰会开幕 任何信息不对称,
[ 要] 从 2 0 摘 0 3年 S R A S危机 到禽流感事件 , 2 0 到 08年初 的雨雪冰 冻灾 害, 再到 20 0 8年 5月汶川特 大地震 , 体在公 媒
共危机 管理 中的作 用越 来越 凸显 。文章从公共管理的视 角来分析政府 与媒 体之 间的 多元关 系, 以及媒 体在公共 危机管理 中
[ 作者简介 ] 叶瑜敏 , 西赣 州人 , 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 院讲师 , 江 上 复旦 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 策学 院博 士生, 主要研
究 方向 为公 共 管 理 、 共 政 策分 析 。 公
进入 2 世纪 , 1 一方面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 另一方 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之一。在西方, 媒体被称为是一种并列
位, 其他参与主体仅仅是处于服从的地位。然而, 在现代公 社情民意也可以通过媒体反馈政府或对政府施加影响, 促进 共管理中, 尽管政府依然是进行危机管理的当然主体和最重 政府改进管理。不仅如此, 媒体还是不同利益社会群体之问
要的承担 者。 但是, 管理主体的多 元化改变了 政府与其他社 相互沟通的桥梁, 甚至有望成为平衡社会 的一种独立力量。 会组织的 关系, 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已 经变成了多元关 媒体与政府可形成合作、 互动 参与、 关系, 共同应对危机。 系, 共同组成了一个公共危机应对整体系统。这其中, 媒体 二、 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角色 媒体与政府之间的复杂多元关系相应地决定了媒体在 与政府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多元关系。
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政府与社会责任
![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政府与社会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b8118a6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b.png)
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政府与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诸如病毒传播、食品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事件无疑对公众健康造成了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共卫生危机中政府和社会的角色与责任,分析二者在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协作与整合,以期为未来的公共卫生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政府的责任政府是公共卫生管理的主体,在面对卫生危机时,其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防与控制预防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框架及法规,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预警机制,将潜在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
例如,通过加强传染病监测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防范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此外,政府还应定期组织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危机响应机制一旦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有效的危机响应机制需包括信息快速传播、资源合理配置、临床支持等多个环节。
例如,在新冠疫情初期,一些国家通过封锁城市、实施旅行限制等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蔓延。
同时,政府需要确保各类医疗物资、疫苗和相关设施及时到位,为抗击疫情提供必要支持。
透明的信息发布在公共卫生危机中,信息透明度至关重要。
政府应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并公开发布,以减少恐慌情绪并解决公众对于危机的不安。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国家通过每日发布疫情数据和防控措施,有效增加了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信任度。
透明的信息不仅能够帮助公众了解疫情的发展,也能促进科学社区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合作。
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及社会组织的共同使命。
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时,社会各界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公民参与公民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参与到公共卫生事务中。
作为信息传播者和观察者,公民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相关知识,提高周围人群对公共健康问题的关注。
公民还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如捐赠口罩、帮助社区进行卫生清扫等,以此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尼泊尔地震为例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尼泊尔地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d52e7060b4e767f5acfce35.png)
法学院/海警学院 2013 级行政管理学课程作业学生姓名:董营营李雪秦乔苗雅楠姜枫学生学号:1310110217、24、16、21、19教师姓名:翟翡专业名称:行政管理二班2015年4月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浅谈尼泊尔地震2015年4月25日14点11分,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强烈地震,本次地震是南亚地区8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就最新数据公布尼泊尔境内死亡人数为1931人,并有4名在尼中国公民死亡。
尼泊尔军方负责人估计,遇难人数可能在4000至5000人左右。
地震造成尼泊尔的历史古迹达拉哈拉塔成为一片废墟,世界文化遗产杜巴广场上三分之二建筑物倒塌,房屋坍塌严重,道路毁坏严重。
并且我国境内西藏地区也受到影响,已有20人死亡,20多万人受灾,造成1191户房屋和一座寺庙倒塌。
地震是自然灾害,它的发生不可避免,属于突发事件,但是突发事件会不会发展成为公共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强弱、高低。
地震是一种自然性危机,自然性灾害可以对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生命财产造成急剧的、巨大的,甚至毁灭性的破坏。
尼泊尔地震的影响范围广,不仅在尼泊尔境内,在中国境内它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
这不但考验着尼泊尔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也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并且中国政府还要考虑到在尼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保证他们顺利安全回国。
尼泊尔地震发生后,我国迅速派出国航和东航的飞机飞往尼泊尔接回中国公民,当时尼国机场只允许中国和印度的飞机通过,类似于也门事件。
所以有网友在微博上笑言“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当然,当我们付之一笑的同时,我们可以从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件事情。
一般来说,公共危机管理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
在这里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次危机的表现。
首先,从时间序列和周期看。
地震属于突发性自然灾害在其发生前是很难预料的,所以这次的地震对于尼泊尔和中国来说都是始料未及的。
虽然有报道称:在尼泊尔8级强震发生一星期前,已有地震学专家预测到,并在尼国开会商讨应对之策,却没想到地震发生得如此之快。
浅谈政府媒体危机的应对之策
![浅谈政府媒体危机的应对之策](https://img.taocdn.com/s3/m/c9f145d376a20029bd642d74.png)
浅谈政府媒体危机的应对之策摘要: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实行公共权力的必要前提。
目前,政府因传媒报道而产生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本文总结出政府媒体危机产生的主要方面,并提出了政府应对媒体危机的策略。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实行公共权力的必要前提。
良好的政府形象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助于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效率,保证政令畅通,能够在外界产生较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本文所指的政府的媒体危机主要包括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成员所面临的媒体危机,换句话说,就是危机产生时候,政府官员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一、政府媒体危机的类型:1、日常言行。
在政府一般性的工作中,政府官员面对记者采访时的态度十分关键,一不小心就可以会出现媒体危机。
或当某新闻事件发生及某种观点在社会上流行时,政府官员就要在媒体上亮相,阐述自己的看法,因为官员的言语、形象往往代表的是整个政府。
如官员的言行不当,这就会很容易引起媒体危机。
2、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考验政府能力的关键时刻。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政府经常有地方保护主义的态度,压制当地的媒体进行报道。
3、行政监管。
政府在日常中最大的责任就是行政监督。
政府部门要处理各种矛盾,应对各种挑战。
譬如2007年的“虎照”事件,陕西省林业局在没有进行实地调查的情况下,组织新闻发布会,越级发布发现华南虎的消息。
导致后来出现挺虎派和打虎派,而最后打虎派发现照片是用年画上的华南虎加工而成。
如果当地政府能够对虎照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华南虎进行成像比对的鉴别、思考,就不会让这假新闻出现。
虽然最后主要责任由周正龙担当,但政府部门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质疑。
二、政府媒体危机的特点广大人们群众和媒体存在这么一种倾向。
媒体更愿意选择能够激怒读者和观众的新闻事件,[1]广大群众更希望看到关于事实真相的报道,而不是媒体一味的歌功颂德。
政府的媒体危机主要特点有:1、媒体与政府的合作。
在我国,媒体与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媒体一般不会主动的找政府的麻烦,除非政府确实范了大错,民众也已经怀疑且声势很大,不报道不足以平民愤。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关系探析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关系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0524f058fb770bf68a551a.png)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关系探析政府、媒体与公众作为社会的三大组成部分,在公共危机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这三者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相关性很强的动态系统。
在改革开放之前各种消息的发布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过去一切都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的情况有所转变,危机管理转变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政府为化解风险社会危机,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必须构建合理的关系。
构建合理的政府、传媒、公众关系对于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标签:公共危机;政府;媒体;公众引言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
公共危机对于社会的安定有着巨大的危害性,甚至引发各种冲突和灾难,造成国家的动荡。
社会的三大组成:政府、媒体与公众。
它们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角色,也独立地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在面对危机蔓延的过程中,政府信息的及时公开、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公众民主参与的积极性等这三个重要的方面决定危机管理的成功与否。
一、我国政府、媒体与公众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目前我国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关系政府——社会的主导者,在危机管理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媒体——危机信息传递者、危机征兆的发现者、危机的舆论引导者、公众的情绪稳定剂。
公众——社会的主体,是危机的传播者也是危机的受害者,理性有限。
因此,政府,媒体,公众成为公共危机信息的三个根本要点。
信息将这三个基本要素团结在一起,让它们都可以在各自领域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彼此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状态。
目前我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1.政府不再主导一切,但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目前依然是最权威的。
政府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肩负着最主要的责任。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公众和媒体对政府的依赖性逐渐减少的同时开始对政府进行监督,有效地促使政府保持高效和公正。
新媒体在公共关系和政府传播中的案例分析
![新媒体在公共关系和政府传播中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9a82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0.png)
新媒体在公共关系和政府传播中的案例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成为现代社会沟通与传播的重要方式。
在公共关系和政府传播领域,新媒体的运用对于建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公众参与以及提升政府的透明度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新媒体在公共关系和政府传播中的应用。
案例一:美国白宫的社交媒体运营美国白宫是一个既有历史底蕴又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政府机构。
为了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白宫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如推特、脸书和Instagram等,发布重要政策、活动信息以及总统演讲等内容。
通过社交媒体的运营,白宫成功地将政府的声音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案例二:阿联酋政府的公众关系建设阿联酋政府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动公众参与和建设更开放的政府形象。
通过开设政府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政府提供各类信息、政策宣传和公共服务指南等,并开展网络问答、在线投票等互动活动,主动回应民众的关切和问题。
这种立体化、多元化的公众关系建设方式,有效地增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促进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案例三:中国企业与微博的合作中国许多企业也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以中国移动为例,该企业通过开设微博账号,发布企业动态、新产品推广和用户反馈等信息。
与此同时,该企业通过与粉丝的互动,提供在线客服支持,解答用户问题,改进产品和服务。
这一系列的行动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形象和用户满意度,进一步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声誉和公信力。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新媒体在公共关系和政府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新媒体为政府和组织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传播渠道,可以迅速传递重要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其次,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使公众能够更方便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增强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最后,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和多样化形式,有利于提升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公众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移动社交网络舆论引导路径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移动社交网络舆论引导路径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be2f56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7f.png)
-334-科教论坛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5期(总第505期)[收稿日期]2020-10-26[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绍兴市“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科研课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移动社交网络舆论引导路径研究—以新冠肺炎为例》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任文杰(1979—),女,浙江慈溪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公关学、品牌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移动社交网络舆论引导路径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任文杰(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 312030)[摘要]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微信、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成为移动社交的网络舆论平台。
2019年底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世界防控难度最大且传播速度最快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引发了一系列网络谣言和舆论。
根据网络舆论生成机制探讨分析了政府如何正确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爆发的各种网络舆论,提出了在舆论生成期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在舆论高潮期开辟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的多种沟通渠道、在舆论平缓期运用社会化媒体塑造政府良好形象等观点。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论;引导路径[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 A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世界防控难度最大且传播速度最快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网络谣言和舆论,其中不乏危及地方政府的谣言和破坏形象的舆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时如何将疫情及时公开,安抚受众情绪,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良好的舆论引导路径。
1 网络舆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1.1 网络舆论的概念网络舆论是指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媒介形成并传播的关于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情绪等。
随着社交媒体用户群的状大,现在更多的舆论则出现在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上,因此网络舆论也包括网友通过社会化移动媒体形成的关于社会问题的看法、观点以及情绪意见的总和。
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的影响
![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247aa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4.png)
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公共危机的传播与应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为公共危机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并对应对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一、网络与新媒体的崛起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为公共危机的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和在线论坛等平台,公众可以迅速获取并分享危机事件的信息,从而将危机的影响快速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二、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的影响1. 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
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实时获取信息,并迅速传播给他人。
这使得公众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和传播能力大大增强,危机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球。
2. 多样化的信息形式:网络和新媒体不仅提供文字信息,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传播危机事件。
多样化的信息形式使公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同时也增强了危机事件的真实感和直观性。
3. 民众参与度的增加:网络和新媒体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方便渠道。
在危机事件中,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参与讨论并表达对危机应对措施的反馈。
公众的参与度增加了应对危机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三、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应对的影响1. 实时监测和信息收集: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公共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和收集危机事件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了解危机事件的进展和影响,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2. 公众意见的引导和管理:网络和新媒体给公共管理部门提供了引导和管理公众意见的平台。
通过与公众进行在线互动和沟通,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诉求,并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增强公众对危机应对的信任和满意度。
3. 危机信息的传播和解释:网络和新媒体为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渠道。
浅论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浅论政府与媒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d4d159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4c.png)
论文提纲一、当前我国政府与媒体关系的现状二、媒体的性质和同政府的本质关系㈠媒体的性质㈡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本质上是紧密的伙伴三、政府如何处理与媒体之间的关系㈠要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必须做到以下三方面1、知己知彼2、以理性方式对待媒体3、合理运用媒体㈡政府如何克服在媒体面前犯错㈢政府与媒体相辅相成㈣政府要正确对待媒体的反向传播1、要和媒体交朋友2、要把媒体当眼喉3、正确对待来自媒体的声音4、利用媒体听取各种声音四、政府通过媒体赢得公众五、总结浅论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摘要】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各方面都迎来了高速的发展,中国的传媒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状态,中国政府也应该在新世纪的形势下重新考虑于传媒的关系。
在之前,媒体基本是当作政府的发言人或传声筒,政府怎么说媒体怎么传百姓就怎么听。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关于政府的信息,不管是好是坏都通过网络快速的传达到老百姓的耳朵里,老百姓对政府的知情权也越来越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处理政府和媒体之间的关系,成了专家学者的重要课题,甚至诞生了一个学科“政府新闻学”,在这里我浅谈下我所认为的政府与传媒。
【关键词】政府媒体新闻传播政府新闻学一当前我国政府与媒体关系的现状社会主义体制下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与资本主义体制下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资本主义体制下的传媒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运作方式,所以受到政府的牵制比较小,而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中国的政府与媒体关系比较独特,现在我们通过几个事例说明一下中国当前政府与传媒关系。
事例一,2003 年“非典”初期,面对日益扩大的“非典”疫情,政府采用的办法是遮掩,由此导致媒体的“失语”。
结果,老百姓在主流和公开媒体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新闻的情况下,只能道听途说,产生了两种心理:或是对疫情重视不够或是过度恐惧,由此引发对媒体的责难和对政府的不信任。
公共卫生危机沟通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
![公共卫生危机沟通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dc2487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9.png)
公共卫生危机沟通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公共卫生危机对社会和个体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面对危机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传递相关信息,成为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的关键。
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本文将就公共卫生危机沟通的重要性、建立有效机制的关键要素和成功案例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环境下的沟通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公共卫生危机沟通的重要性有效的沟通是危机管理的关键环节,公共卫生事件也不例外。
在公共卫生危机中,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至关重要,可以起到以下几点重要作用:1. 增强公众信任:通过有效的沟通,公众将更加了解官方的态度和对策,从而增强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信任,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骚乱。
2. 降低舆论风险:合理沟通可以减少谣言的传播,降低舆论风险。
官方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可以稳定公众情绪,避免造成更大的恐慌影响。
3. 促进科学研究:通过有效沟通,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开展和互动,形成学术共识,推动公共卫生政策的改进和升级。
4. 保障公众权益: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可以帮助民众了解自身的风险程度和防护方法,保护公众的权益和生命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的关键要素为了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要素:1. 预案与指导:建立相应的公共卫生危机沟通预案和指导文件,明确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在沟通过程中的职责和要求。
确保沟通工作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2. 信息准确性和透明度: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保持信息的透明度。
避免隐瞒真相或者发布不准确的信息,这样会导致公众对官方的不信任。
3. 信息渠道多样化:通过多个媒体渠道进行信息发布,包括政府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并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专业团队和培训:建立专业的沟通团队,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技能,并进行定期培训和备战演练,提高应对危机沟通的能力和水平。
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与影响
![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68743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d.png)
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与影响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短期事件,对社会、环境或经济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的事件。
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够迅速传播信息,也能够对事件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能力使得公共危机信息能够迅速传递给大众。
相比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具有更广泛的覆盖面和更快的传播速度。
在事件爆发的瞬间,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获取第一手信息,了解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例如,当自然灾害发生时,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可以通过发布和分享实时照片、视频等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灾情的严重性,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援助。
其次,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使得公众能够参与到公共危机的传播中。
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一个公开的讨论和交流的场所,使得公众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表评论、转发信息、参与讨论等方式,表达对事件的关注和态度。
这种互动性不仅加深了公众对事件的了解,也增加了事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可信度难以保证。
由于社交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验证。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虚假信息和谣言往往会通过社交媒体快速传播,给公众带来误导和恐慌。
其次,社交媒体的讨论和交流容易引发情绪化的言论和争议。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一些人可能会表达过激的情绪和观点,引发争议和冲突,甚至对事件的处理和解决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过滤,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平台可以建立专门的审核机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和核实,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其次,公众也需要提高对社交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公众可以通过多方面获取信息,对比不同的观点和来源,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公众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文章以斯蒂文·芬克“四阶段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依据,并借鉴“公共危机的多元主体治理理论”及“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以中美两国校园恶性事件为案例,分析公共危机潜在期、突发期、蔓延期和解决期四个阶段中,政府、媒体和公众的角色、反应、行为,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总结出不同阶段解决危机的最佳互动模式。
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四个阶段中政府、媒体、公众应有的角色定位,提出在公共危机事件潜在期,政府应扮演好应急预警机制制定者的角色,媒体扮演起应急预警机制的宣传者和危机的预报者的角色,公众应该扮演应急预案的学习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公共危机突发期和蔓延期,政府扮演起危机的控制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媒体应扮演信息的传播者、真相的发掘者和政府的监督者的角色,而公众应扮演起事件的参与者与推动者的角色;在公共危机事件解决期,政府应扮演起事件的善后者和应急制度完善者的角色,媒体应扮演起事件的跟踪报道者和舆情的收集者角色,而公众应扮演起危机事件处理优劣的评价者的角色。
其次文章以美国的康州校园枪击案和中国的光山县校园砍人事件为个案,详细的分析了中美两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公众三者的角色定位及互动关系。
最后文章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在角色定位和互动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及基于比较分析之上的借鉴与启示。
并就此对三者的最佳互动模式进行了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