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全场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全场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近些年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造成了巨大的变革,大幅度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使得很多领域进入了智能化和信息化时代。现代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物联网作为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也受到了越来越多领域的重视。文章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全场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泛在电力物联网;全场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1前言
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快速推进,全球进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用户主导、跨界融合、颠覆式创新成为重要趋势。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为万物互联新时代提供了基础。
2物联网的概述
物联网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相比,具有两个革命性的变化。一个是万物互联,另一个是极低时延,基于信息的高速化,可以实现不同地区在1ms以内的延迟互动,这就为远程操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物联网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对物体表面参数和周围环境变化情况信息进行读取,并通过移动信息技术进行传递,再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对各传感器所上传的信息数据进行识别和分析,根据系统指令完成相应的规定操作。在物联网使用过程中,编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谓的编码是对实体进行一定规则的身份编号,每一个实体的编号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身份证一样,在编码内容中包含了该物体的信息描述,处在的地理位置,以及所具备的功能。而为了实现射频识别技术,就需要阅读器和标签的存在,其中,射频识别阅读器是按照标签中的规定数据格式规范,将实体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这是实体进行自动识别的过程,通过通信系统将相应的数据传递给数据处理中心,完成下一阶段的信息识别和处理。
3物联网安全风险分析
3.1一般安全风险
3.1.1物理设备破坏
物联网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基于物理系统存在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如果在外力影响作用下,物理设备自身遭到了破坏,其基本的功能将无法实现,物联网所使用的传感器都是在自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的,如果在特殊情况下,这些传感器或设备自身遭到破坏,就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过程的突然中断,整个系统就会丢失一部分信息内容,无法对该部分设备进行实时的控制。
3.1.2信息窃听和篡改
由于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是网络信息技术,而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通过特殊手段,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内容,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传感器来获得的,并且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核心中,而攻击者则可以利用信号干扰的方式,导致这部分数据信息传递失误,使得数据无法完成顺利的传输和获取工作。
3.1.3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该攻击形式是让节点或服务器无法完成正常的工作,利用一定的特殊手段,采用大量异地计算机僵尸,访问物联网的服务器,将物联网服务器的资源耗尽,使其不能完成正常的访问功能,拒绝服务攻击的目的一般是破坏,但是在过程中
也存在窃取信息的可能。
3.2针对性安全风险
互联网是将实体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连接,结合为一个统一系统的通信网络,这个网络承担着主体状态,温度、湿度、位置、方向等多维度信息的传递,整个
信息构成相当复杂,存在跨网传输的现象,而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也导致其面对了
一些特殊的安全风险。
3.2.1数据标签攻击
数据标签攻击的对象是物联网的数据标签,由于物联网在进行信息识别时首
先需要对识别对象的标签进行信息获取和识别。如果采取特殊方式标签内容进行
篡改或覆盖,就会导致这一过程无法顺利完成。同时,攻击者可以通过诱骗或窃
听的手段获取标签的规范格式和内容,在进行攻击时,通过对数据标签内容或者
格式进行修改,又或者采取重发数据内容的方式,就可以使服务器无法顺利完成,对于该环节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砖石系统无法进入正常操作状态。
3.2.2跨网攻击
由于极低延迟的特性,物联网可以实现远距离操纵和信息传递,而由于这一
特性也导致其存在分布范围极广的特点,如果采用单独的专用网络来进行数据传输,成本极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无法得以实现,所以物联网需要数据跨网跨
域进行传输,而在跨网过程中,数据的安全系数会面临一定程度的降低,而一旦
攻击效果已经使得整个系统的工作难以维持,系统也就无法再对攻击源进行定位,并且系统由于失去了操控能力,所以会影响一系列设备的运转。
4全场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4.1建设思路构建
与国网公司“三型两网”企业相适应的全场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推广“安全+
业务”的防护理念,从物防、事防、人防三防切入,开展以“物防为基、事防为核、人防为本,可信连接为纽带,安全服务促提升”为整体工作思路。
4.2体系架构
电力物联网面临多种多样的信息安全风险,对照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架构,从
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分别明确防护重点,按照电网业务网络安全管
理要求,建立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开展可信互联、安全互动、智能防御相
关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体系化的安全防护措施,筑牢“三道防线”,及时发现
恶意的攻击行为并快速处置,保障公司网络安全。重点构建基于密码基础设施的
快速、灵活、互认的身份认证机制,落实数据分类授权和数据防泄漏措施,强化APP应用防护,实现对物联网安全态势的动态感知、预警信息的自动分发、安全
威胁的智能分析、响应措施的联动处置,全面提高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综合防御能力。同时结合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服务,保障物联网内数据从采集、传输、整合到
应用的全过程安全。
4.3安全防护技术
4.3.1物-物互信技术
每个物联网终端都应具有唯一的标识,每个终端具有各自的证书密钥,海量
的物联终端面临标识和证书如何绑定、对应的问题。身份认证技术是在计算机网
络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而产生的有效解决方法。目前电网企业的身份认证系
统大都是采用的基于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的技术,PKI具有无法规模性产生
公钥、需要在线运行证书目录以及易形成性能瓶颈等缺点,无法实现大面积规模
化应用。通过组合公钥(CPK)技术将标识与密钥证书关联,标识利用公钥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