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

江西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

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

近年来高考在强调夯实基础、抓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凸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因而创新型、开放型试题逐渐成为最受青睐的题型。创新型试题是指不能单纯地通过简单仿效或机械套用或机械记忆去解答的问题,其考查的知识点仍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但问题解答的方法却灵活多样,富有技巧性,提高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现对近年来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常见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以寻找命题规律,探究解题技巧。

一、改编、重组、整合教材内容,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

这类试题往往以教材实验、重要文字描述及课后习题为素材,对其进行改编、重组、整合或延伸,所以陌生度不大,故学生在解答时感到简单,但因问题设计的角度、深度或说法发生变化,又易导致答题错误。

【例1】(2007年上海卷)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埚钳

f.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在测定所得胆矾(4·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解析】(1)因坩埚加热后温度较高,应放在泥三角上进行加热,且取用坩埚时要用坩埚钳,并且为防止坩埚炸裂和烧环桌面,烧后的坩埚要在石棉网上冷却,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2)灼烧后含有少量铜其原因可能是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也可能是灼烧

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3)利用途径Ⅱ制取胆矾时,必须先加酸将氧化铜溶解,加热通氧气将氧化,过滤

除去粗制氧化铜中的不溶物杂质后,然后再蒸发溶剂,冷却结晶,再过滤得晶体,最后将其干燥,由此可写出答案。

(4)根据途径Ⅰ的反应方程式+2H 24(浓)

4+2↑+2H 2O 和途径Ⅱ的反应方程式2+O 2+2H 24(稀)24+2H 2O ,可以看出途径Ⅱ的优点是:①产生等量的胆矾比途径Ⅰ耗硫酸少;②途径Ⅱ不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2)。

(5)称量操作至少进行4次,分别是:①称量坩锅;②称量加入晶体后的坩埚;③

称量加热冷却后的坩埚;④称量再加热、再冷却后的坩埚至两次称量的值相差不超过0.1g 。

(6)若测定结果x 值偏高,可能是加热温度过高使4晶体中的4分解了,其他三项均

使x 值偏低。

【答案】(1)c e b (2)a b (3)蒸发 过滤

(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 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5)4 (6)a

【点评】本题以高一化学教材第六章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复习题(2):用铜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时,可用下列两种方法:

(1) 4, (2) 4,

这两种方法中,哪种较好?为什么?和高三选修教材上的实验——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为题材进行改编、重组,和整合命制的,陌生度小,这类试题的出现,有利于引导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整合,融合和思考,拓宽了命题的角度,提升了思维的空间。

【变式训练】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4)2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 4

+6=3H ++6H 2O +(2)6N 4H +[滴定时,1 (2)6N 4H +与1 H +相当],然后用标准溶液滴定反

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 称取样品1.500g 。

步骤Ⅱ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 样品溶液于250 锥形瓶中,加入10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

静置5 后,加入1~2滴酚酞度液,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

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偏

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

A 、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由 色变成 色。

浓H 24 O 2 硫酸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待测溶液的体积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 0 ·L ,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①偏高 ②无影响 ③B ④无 粉红(或浅红)

(2)18.85%

二、以图表或某一物质为载体,强化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以图表或某一物质为载体,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计算和实验,无机

和有机等知识进行融合创新,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是近年来高考化学命题的一大亮点。

【例2】(2008年全国卷)红磷P(s)和2(g)发生反应生成3(g)和5(g)。反应过程和能量

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1 产生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 和2反应生成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3分解成3和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为T 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 5,反应达到平衡时5还剩0.60 ,其分解率1α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T 1升高到T 2,平衡时5的分解率为2α,2α 1α(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 和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3,然后降温,再和2反应生成5。原因是 。

(4)P 和2分两步反应生成1 5 的△H 4 △H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