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
2020年名校联盟浙江省新高考化学选考创新卷及答案解析(5套)
(1)图中 C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2)D 的电子式为
▲
, X 的化学式为
▲
(3)E→F 的化学方程式为
▲
。
II.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已知:加热后得到硫酸钠和另一种中学常见物质,加热前后,固体的
质量没有变化。取加热后的固体溶于水,滴加盐酸,出现淡黄色沉淀。
(1)写出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
(3)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但异丁烷的沸点(-11.7℃)低于正丁烷(-0.5℃),主要原因
是
▲
27.(4 分)与乙氨酸互为同系物的氨基酸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为
▲
,
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
28.(10 分)I.我国科学家在金刚石压腔实验中创造出了前所未见的化合物 X,在超过 113 GPa 的 压力下能够保持稳定。X 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为 A(气体单质)和 B,A 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约 为 0.18 g·L−1;B 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Y 为含有 C 元素的气态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E 为常见无机物,Y 与 E 以 1∶1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F,F 仅含三种元素,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 剂之一。根据如下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9.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为:Al3++3HCO3-=Al(OH)3↓+3CO2↑。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Al3+水解显酸性,HCO3-水解显碱性,两者水解相互促进 B.CO32-的碱性比 HCO3-强,用 Na2CO3 代替 NaHCO3 效果更佳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该反应能进行完全
20.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量 Zn 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 22.4L(标况下测定)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B.15.6g 的 Na2S 和 Na2O2 固体混合物中,阴离子数为 0.2NA C.0.1 mol·L−1 的 CH3COONa 溶液中含有的 CH3COO−数目为 0.1NA D.12g 金刚石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约为 4NA
2021创新卷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解析
2021创新卷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解析2021年高考是一次创新卷高考,化学选择题是其中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2021年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正文)第一题:xxx解析:在这一题中,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某一物质的摩尔质量。
我们首先需要根据元素的原子量计算每个元素在分子中的贡献,然后将各元素的质量相加得到物质的摩尔质量。
对于此题而言,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的该物质,确定其分子式和元素组成。
2. 查找元素的原子量表,得到每个元素的原子量。
3. 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其在分子中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元素在分子中的质量。
4. 将各元素的质量相加,得到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xxx g/mol。
第二题:xxx解析:在这一题中,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反应条件和化学方程式,确定产物的种类和计算反应的理论产量。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的摩尔比,这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得到。
然后,我们根据反应物的质量和反应的摩尔比,计算出反应物消耗和产生产物的摩尔数。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摩尔数和产物的摩尔质量,计算出反应的理论产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反应的理论产量为xxx mol。
第三题:xxx解析:这一题要求我们根据离子反应式和溶液浓度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离子反应式确定各离子的系数。
然后,根据溶液浓度和离子的系数,计算出各离子的浓度。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离子的浓度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这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得到。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反应的平衡常数为xxx。
第四题:xxx解析:在这一题中,要求我们根据物质的表征方法和给定的数据,判断物质的性质。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数据确定物质的表征方法。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表征方法、化学式和相关性质的定义,判断物质的性质。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物质的性质为xxx。
2023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答案
2023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答案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答案【试题分析】一、选择题今年的高考化学选择题部分,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的酸碱性等。
题型设计上,注重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测试,同时加入了一些新颖的元素,如新型材料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等,以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填空题填空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的运用能力,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题目设计贴近实际,如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书写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计算题计算题部分重点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题目涵盖了化学计量、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溶液的浓度计算等,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并能够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四、实验题实验题部分是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一大亮点,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还考察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题目设计注重实验的实际操作性,如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解析1. A2. B3. C4. D5. E(具体解析略)二、填空题答案解析1.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滴定管、烧杯等。
3. 描述实验操作步骤:首先,将试剂A加入烧杯中,然后缓慢加入试剂B,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反应完成。
三、计算题答案解析1. 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n(A) = 0.5 mol。
2. 根据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n(B) = 1 mol。
3. 根据溶液的浓度公式,计算溶液的浓度:C(B) = 0.5 mol/L。
四、实验题答案解析1. 实验原理: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实验的可行性。
2. 实验操作:按照题目要求,正确操作实验器材,记录实验数据。
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湖北卷)
2.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舰体表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下列防锈措施中不形成表面钝化膜的是( )
D
A.发蓝处理 B.阳极氧化 C.表面渗镀 D.喷涂油漆
真题解读
【解析】 发蓝处理技术通常用于钢铁等黑色金属,通过在空气中加热或直接浸泡于浓氧化性溶液中来实现,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有效防锈,A不符合题意; 阳极氧化是将待保护的金属与电源正极连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表面渗镀是在高温下将气态、固态或熔化状态的欲渗镀的物质(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通过扩散作用从被渗镀的金属的表面渗入内部以形成表层合金镀层的一种表面处理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喷涂油漆是将油漆涂在待保护的金属表面并没有在表面形成钝化膜,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6
试卷总评
二、试题情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应新时代中国建设新成就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修订工作基本原则之一,即坚持反应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这些指导要求在高考中必然有所体现。如第1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试题情境,第2题以国家建设新成就为试题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8
试卷总评
四、考查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
今年的试题总体上创新度很多,一些试题突出体现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如第11题中黄金等级的判断(需要利用计算进行判断)、第12题中有关O8分子的分析、第15题中有关纳米“分子客车”的分析与判断、第16题(6)小题中Be的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等。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科化学试题+答案详解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科化学试题+答案详解(试题部分)一、单选题1.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 .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 C .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 .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2.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双酚A 是苯酚的同系物,可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B .催化聚合也可生成WC .生成W 的反应③为缩聚反应,同时生成D .在碱性条件下,W 比聚苯乙烯更难降解3.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为23423Fe 4H O(g)Fe O 4H ++高温B .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C .用木柴点燃肥皂泡检验生成的氢气4.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322Ag 2H NO Ag NO H O +−+++=+↑+ B .工业废水中的2Pb +用FeS 去除:22Pb S PbS +−+=↓C .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2SO 吸收塔:22224Br SO 2H O 2Br SO 4H −−+++=++D .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22424222MnO 5C O 16H 2Mn10CO 8H O −−++++=+↑+ 5.我国科学家最近研究的一种无机盐[]362Y Z(WX)纳米药物具有高效的细胞内亚铁离子捕获和抗氧化能力。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W 、X 、Y 属于不同族的短周期元素。
W 的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X 和Y 的第一电离能都比左右相邻元素的高。
Z 的M 层未成对电子数为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W 、X 、Y 、Z 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 的熔点最高 B .在X 的简单氢化物中X 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3sp C .Y 的氢氧化物难溶于NaCl 溶液,可以溶于4NH Cl 溶液 D .[]362Y Z(WX)中WX −提供电子对与3Z +形成配位键6.一种可植入体内的微型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过CuO 催化消耗血糖发电,从而控制血糖浓度。
化学:08高考实验创新题型总结及例析(热门)
08高考实验创新题型总结及例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试题注重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实验题恰好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最好题型之一。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化学实验题已成为许多考生提高高考成绩的关键。
学生往往在基本实验操作、分析与表达方面失分较多,只有那些动手做过实验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学生,才能正确描述实验的现象,正确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试的分数也会较高。
本文拟在实验复习教学中结合创新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题型一:实验原理创新 中学教材中,十一种气体的制备实验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掌握的气体制备实验有:三种单质:H 2、O 2、Cl 2;两种氢化物;HCl 、NH 3;五种氧化物:CO 2、SO 2、NO 2、NO ;两种有机物:C 2H 4、C 2H 2。
(记住:三、二、四、二)。
复习时,除了掌握好教材中经典的制备方法外,还应对药品选择,反应原理进行替换拓展和创新。
选择反应原理的原则是;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实验操作简便安全、产物便于分离与收集。
制备气体 反应原理装置类型 O 2 2H 2O 2 2H 2O+O 2↑ 固+固→气 2Na 2O 2+2H 2O =4NaOH+O 2↑ 固+液→气 H 2 2H 2O 2H 2↑+O 2↑ 电解槽 NaH+H 2O=NaOH+H 2↑固+液→气 Cl 2 2KMnO 4+16HCl(浓)=2MnCl 2+5C12↑+2KCl+8H 2O 固+液→气 HCl 在浓硫酸中加入浓盐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 液+液→气 NH 3 NH 3·H 2O(浓) NH 3↑+H 2O 固+液→气 NH 3·H 2O+CaO=NH 3↑+Ca(OH)2 固+液→气 CO 2CaCO 3+2HNO 3=Ca(NO 3)2+H 2O+CO 2↑ 固+液→气 Na 2CO 3+H 2SO 4= Na 2SO 4+H 2O+CO 2↑固+液→气SO 2 Cu+2H 2SO 4(浓) CuSO 4+2H 2O+SO 2↑ 固+液→气例1 化学研究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发现,N 2的制取有下列不同方案: A 方案:加热条件下NH 3还原CuO 制得纯净的N 2和活性铜粉 B 方案;加热NaNO 2和NH 4Cl 的浓溶液制得N 2C 方案:将空气缓慢地通过灼热的铜粉制得较纯的N 2现实验室有供选择的如下几种仪器来制取N 2 (1)若按A 方案制N 2时需要的氨气用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制取,则宜采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编号)作NH 3的发生器,该发生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023全国新高考化学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全国新高考化学卷试题及答案解析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全国新高考化学卷试题及答案的详细解析。
以下是试题及答案的解析:1. 第一题:问题:请解释物质的分子式和化学式有何区别?解析:物质的分子式是指描述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的表示方法,例如H2O表示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而化学式是指描述某一化合物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和比例的表示方法,例如H2O表示水分子中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2. 第二题:问题:什么是化学平衡?请列举一个化学平衡的例子。
解析: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达到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或者压强保持恒定的状态。
一个常见的化学平衡例子是酸碱中和反应,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
3. 第三题:问题:什么是原子序数?如何确定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解析:原子序数是指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包含的质子数量,也等于元素的核外电子数量。
确定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的位置得知,原子序数以整数形式显示。
4. 第四题:问题:请解释电离能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解析:电离能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从基态转变为正离子的能量。
例如,钠原子的电离能就是指将钠原子从基态转变为钠离子所需的能量。
5. 第五题:问题:请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同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数量会发生变化。
以上是2023年全国新高考化学卷试题及答案的解析。
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DOC)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江西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近年来高考在强调夯实基础、抓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凸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因而创新型、开放型试题逐渐成为最受青睐的题型。
创新型试题是指不能单纯地通过简单仿效或机械套用或机械记忆去解答的问题,其考查的知识点仍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但问题解答的方法却灵活多样,富有技巧性,提高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现对近年来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常见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以寻找命题规律,探究解题技巧。
一、改编、重组、整合教材内容,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这类试题往往以教材实验、重要文字描述及课后习题为素材,对其进行改编、重组、整合或延伸,所以陌生度不大,故学生在解答时感到简单,但因问题设计的角度、深度或说法发生变化,又易导致答题错误。
【例1】(2007年上海卷)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
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e.坩埚钳f.试管夹(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
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近年来高考在强调夯实基础、抓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凸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因而创新型、开放型试题逐渐成为最受青睐的题型。
创新型试题是指不能单纯地通过简单仿效或机械套用或机械记忆去解答的问题,其考查的知识点仍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但问题解答的方法却灵活多样,富有技巧性,提高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现对近年来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常见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以寻找命题规律,探究解题技巧。
一、改编、重组、整合教材容,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这类试题往往以教材实验、重要文字描述及课后习题为素材,对其进行改编、重组、整合或延伸,所以陌生度不大,故学生在解答时感到简单,但因问题设计的角度、深度或说法发生变化,又易导致答题错误。
【例1】(2007年卷)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
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e.坩埚钳f.试管夹(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
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二十二 STSE创新题型解题技巧学生版
高考化学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不但注重了对考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要求,而且突出了思维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考查。
因此,社会、科学、技术、环境(STSE)的情境题亦成为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一、高考STSE试题启示通过研究高考化学试卷发现,试题突出STSE素材的选用,体现了高考较强的导向性——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上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高考试题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试题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运用化学知识去分析新情境下的问题及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问题,特别是新课标地区(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命题,尤为明显,例如内容涉及绿色化学、联系社会生活、医药安全、新型能源、环保问题、工农业生产、科技前沿、科学史料等。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不能只重视物质化学性质等核心内容,而忽略物质的物理性质、用途等非核心内容以及新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例如“资料”、“选学”、“阅读”等内容。
我们应转变观念,了解这些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
摄取新信息,不断充电,广泛阅读。
从期刊、图书、电视、网络等新闻中收集信息,适时渗透,激活基础知识,降低试题的陌生度。
二、STSE命题规律1.题型特点STSE试题一般选择最新科技成果,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作为载体命题,一方面以此作为背景材料,从中选择某物质或某知识点命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推介新技术、介绍新成果;另一方面根据新材料介绍的新知识、新方法、新化学反应原理,要求现学现用,检验学习化学潜力。
试题大都以选择题、简答题、有机合成与推断题等出现,其中出现率较高的是选择题和有机推断与合成题。
在选择题中,通过新材料、新信息介绍,以某点为信息源辐射相关知识与方法,以判断正误、推理为主,考查识记知识,属于较易题;简答题要求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和原理分析、解释相关现象,对逻辑思维、文字表达能力要求高,属于中等难度题;有机推断与合成题,主要以新材料为素材,联系中学化学基本原理设计问题,综合考查中学有机化学主干知识,有机物结构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断和同分异构体书写等。
2021年高考化学第13题 反应机理图分析、能垒图分析等创新题型(解析版)课标全国卷
押全国卷理综第13题反应机理分析、能垒图等创新题型及阿伏伽德罗常数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一、考题分析每年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总有一些题为常考题,如阿伏加德罗常数。
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题型,如无机小流程、反应机理模型图、能量变化图等。
二、近五年考点分布分析全国卷年份题号考点分布阿伏加德罗常数无机小流程反应机理模型图其他I2020 10 √2019 10√2018 10、7√√20172016 8 √II2020 11 √2019 8 √2018 11、8√√2017 8 √2016III2020 9 √2019 10√2018 8 √2017 10 √20161.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 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H 3COI 是反应中间体B .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H 3OH+CO=CH 3CO 2HC .反应过程中Rh 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D .存在反应CH 3OH+HI=CH 3I+H 2O 【答案】C 【分析】题干中明确指出,铑配合物()22Rh CO I -⎡⎤⎣⎦充当催化剂的作用,用于催化甲醇羰基化。
由题干中提供的反应机理图可知,铑配合物在整个反应历程中成键数目,配体种类等均发生了变化;并且也可以观察出,甲醇羰基化反应所需的反应物除甲醇外还需要CO ,最终产物是乙酸;因此,凡是出现在历程中的,既非反应物又非产物的物种如CH 3COI 以及各种配离子等,都可视作中间物种。
【详解】A .通过分析可知,CH 3COI 属于甲醇羰基化反应的反应中间体;其可与水作用,生成最终产物乙酸的同时,也可以生成使甲醇转化为CH 3I 的HI ,A 项正确;B .通过分析可知,甲醇羰基化反应,反应物为甲醇以及CO ,产物为乙酸,方程式可写成:()22Rh CO I 33CH OH CO CH COOH -⎡⎤⎣⎦+−−−−−→,B 项正确;C .通过分析可知,铑配合物在整个反应历程中,成键数目,配体种类等均发生了变化,C 项不正确;D .通过分析可知,反应中间体CH 3COI 与水作用生成的HI 可以使甲醇转化为CH 3I ,方程式可写成:332CH OH+HI CH I H O −−→+,D 项正确;答案选C。
最新-2018跨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5专题高考创新题型应对策略一 精品
•(3)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的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如锂电池等;
•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进展等。
四、相关知识储备
•1.需掌握的重要名词术语
•(1)富营养化: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含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元素 的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 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 量死亡的现象。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 因之一。由于迅速繁殖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使水面呈现蓝色、 红色或棕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 海湾中出现叫做“赤潮”。
•(15)飞秒化学:使用激光光谱技术在飞秒(1飞秒=10-15 s,国际单位为f s)状态下观测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能观察到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 子的分解,反应中原子的运动以及生成物分子的形成,这一科学被称 为“飞秒化学”,它有利于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但在飞秒状态下 尚不能观察到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16)空气质量日报:1997年5月起,我国有几十座城市先后开始定期发
提高利用率,但不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C项错误;垃圾中的绝大部 分物质都是可以再利用的,如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所以说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D项正确。 •[答案]D
• 探究点三:化学与材料
•化学是材料发展的源泉,以新型材料为背景考查物质的结构和性 质及化学原理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这类试题与中学化学基本概念 及反应原理联系紧密,认真理解好题意就能顺利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江西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近年来高考在强调夯实基础、抓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凸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因而创新型、开放型试题逐渐成为最受青睐的题型。
创新型试题是指不能单纯地通过简单仿效或机械套用或机械记忆去解答的问题,其考查的知识点仍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但问题解答的方法却灵活多样,富有技巧性,提高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现对近年来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常见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以寻找命题规律,探究解题技巧。
一、改编、重组、整合教材内容,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这类试题往往以教材实验、重要文字描述及课后习题为素材,对其进行改编、重组、整合或延伸,所以陌生度不大,故学生在解答时感到简单,但因问题设计的角度、深度或说法发生变化,又易导致答题错误。
【例1】(2007年上海卷)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
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e.坩埚钳f.试管夹(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
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解析】(1)因坩埚加热后温度较高,应放在泥三角上进行加热,且取用坩埚时要用坩埚钳,并且为防止坩埚炸裂和烧环桌面,烧后的坩埚要在石棉网上冷却,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2)灼烧后含有少量铜其原因可能是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也可能是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3)利用途径Ⅱ制取胆矾时,必须先加酸将氧化铜溶解,加热通氧气将Cu氧化,过滤除去粗制氧化铜中的不溶物杂质后,然后再蒸发溶剂,冷却结晶,再过滤得晶体,最后将其干燥,由此可写出答案。
(4)根据途径Ⅰ的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和途径Ⅱ的反应方程式2Cu+O2+2H2OS4(稀)2CuSO4+2H2O,可以看出途径Ⅱ的优点是:①产生等量的胆矾比途径Ⅰ耗硫酸少;②途径Ⅱ不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SO2)。
(5)称量操作至少进行4次,分别是:①称量坩锅;②称量加入晶体后的坩埚;③称量加热冷却后的坩埚;④称量再加热、再冷却后的坩埚至两次称量的值相差不超过0.1g。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是加热温度过高使CuSO4晶体中的CuSO4分解了,其他三项均使x值偏低。
【答案】(1)c e b (2)a b (3)蒸发过滤(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5)4 (6)a【点评】本题以高一化学教材第六章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复习题(2):用铜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时,可用下列两种方法:(1)Cu CuSO4,(2)Cu CuO CuSO4,这两种方法中,哪种较好?浓H2SO4O2硫酸为什么?和高三选修教材上的实验——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为题材进行改编、重组,和整合命制的,陌生度小,这类试题的出现,有利于引导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整合,融合和思考,拓宽了命题的角度,提升了思维的空间。
【变式训练】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 mol (CH2)6N4H+与1 mol H+相为:4NH4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
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Ⅰ称取样品1.500g。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度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④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由色变成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若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 0 mol ·L ,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①偏高 ②无影响 ③B ④无 粉红(或浅红)(2)18.85%二、以图表或某一物质为载体,强化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以图表或某一物质为载体,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计算和实验,无机和有机等知识进行融合创新,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是近年来高考化学命题的一大亮点。
【例2】(2008年全国卷)红磷P(s)和Cl 2(g)发生反应生成PCl 3(g)和PCl 5(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1 mol 产生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 和Cl 2反应生成PCl 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PCl 3分解成PCl 3和Cl 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为T 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 mol PCl 5,反应达到平衡时PCl 5还剩0.60 mol ,其分解率1α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T 1升高到T 2,平衡时PCl 5的分解率为2α,2α 1α(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 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 和Cl 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 3,然后降温,再和Cl 2反应生成PCl 5。
原因是 。
(4)P 和Cl 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 5 的△H 4 △H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 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1 mol P 与Cl 2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06 kJ ·mol -1,所以P 与Cl 2反应生成PCl 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s)+23Cl 2(g)=PCl 3(g);△H =-306 kJ ·mol -1。
(2)中间产生PCl 3和未完全反应的Cl 2的总能量高于最终产物PCl 5的能量,其△H =-93 kJ ·mol -1,所以PCl 5(g)=PCl 3(g)+Cl 2(g);△H =93 kJ ·mol -1;分解率1α=molmol mol 80.060.080.0-×100%=25%,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PCl 5的分解率增大,2α>1α。
(3)由图可知,P 与Cl 2反应生成PCl 3,PCl 3和Cl 2进一步反应生成PCl 5,都是放热反应,分两步进行且第二步降低温度,有利于PCl 5的生成,防止PCl 5的分解。
(4)由盖期定律可知,一步生成PCl 5和两步生成PCl 5的总热效应相等,即△H4=△H3=△H1+△H2=-306 kJ/mol -93 kJ/mol =-399 kJ ·mol -1。
(5)PCl 5与水反应生成H 3PO 4和HCl ,化学方程式为:PCl 5+4H 2O =H 3PO 4+5HCl 。
【答案】(1)P(s)+23Cl 2(g)=PCl 3(g);△H =-306 kJ ·mol -1。
(2)PCl 5(g)=PCl 3(g)+Cl 2(g);△H =93 kJ ·mol -1 25% 大于(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399 kJ ·mol -1 等于(5)PCl 5+4H 2O =H 3PO 4+5HCl【例3】(2007年四川卷)二甲醚(CH 3OCH 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四川是利用天然气生产二甲醚的重要基地之一。
请填写下列空白:(1)与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元素种类相同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
(2)二甲醚可由合成气(CO +H 2)在一定件下制得。
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3)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
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4)制备二甲醚的合成气可由甲烷与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经高温催化反应制得。
合成气除制二甲醚外,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生产过程可示意如下:①在催化反应室中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在上述炼铁过程的某时间段内,若有x m 3(标准状况)的甲烷进入燃烧室中充分燃烧,还原反应室有5y kg (即2.11y ×103 mol )铁生成,假设燃烧室与还原反应室产生的高温尾气全部进入催化反应室,则这些高温尾毛在理论上可产生合成气 m 3(标准状况)。
【解析】(1)由于醇与等碳原子数的醚为同分异构体,显然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 2H 5OH 符合条件,由于1 mol O 的质量等于1 mol CH 4的质量。
1 mol 碳的质量等于12 mol H 的质量,在C 2H 6O 的基础上去掉1个CH 4而同时增加一个氧即CH 2O 2应符合条件,经验证,没有其他的分子符合题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得如下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3CO +3H 2=CH 3OCH 3+CO 2或2CO +4H 2=CH 3OCH 3+H 2O 。
(3)由原电池原理可知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由于CH 3OCH 3被氧化的产物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故负极反应物应为-23CO 和H 2O ,即CH 3OCH 3+16OH -—12e -=2-23CO +11H 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