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必读:化学常见题型解析
【高中化学】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常见题型解析
【高中化学】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常见题型解析在高三复习的各个阶段,课堂内容与高一、高二课堂内容似同实异。
学生不认真听会认为这些内容已经讲过,会听课的同学知道,老师在必要的铺垫之后会导出新的内容,或者在似曾相识的知识当中已包含了新的要求。
高一、高二老师会关心学生“懂不懂”,高三老师会问学生“会不会”。
况且“会”是不够的,要“掌握”、“熟练掌握”和“综合运用”。
高三学生的任何不踏实行为都是自己的损失,要集中注意力听课,在新旧联系、吐故纳新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除杂试题是化学中一个常见的题型,这样的题目类型也较多,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包括物理方法分离和化学方法除杂)的综合知识,所以也没有什么统一的解题方法。
但其中有这样一类题目,要求通过加入试剂,发生化学反应而除去杂质,这样的题目在解答时虽方法各异,但都脱离不了以下几个解题的原则:⑴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如果不得不引入新的杂质,一定要再利用其它试剂把新引入的杂质除去;⑵为了保证除尽杂质,加入的除杂试剂一般应有所过量。
一般在叙述时应该有这样的语言:“加入某物质至不再沉淀”或“加入某物质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这样的话一般意味着加入的除杂试剂适量或略有过量;⑶在除杂过程中若能增加要保留的物质的质量,应为最佳方案;⑷除杂的步骤一般应遵循以下加入试剂的顺序:①先使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②加入能转化为气体的物质(如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等)或碱(含氢氧根离子)进一步除去引入新的杂质→③加入酸使这些离子转化为气体或水。
要强调的是,除杂可能需要多步,但最后两步(②、③两步)一般是少不了的。
以此例子做一具体分析:KNO3中有杂质K2SO4和KOH。
第一步,加足量硝酸钡至不再产生沉淀(保证除尽硫酸根离子)第二步,加入足量碳酸钾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保证除尽第一步引入的多余的钡离子)第三步,加入足量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保证除尽氢氧根离子和第二步引入的碳酸根离子)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考题型攻关一含解析
“形”似“神”异的阿伏加德罗常数新课标全国卷命题强调知识的综合性,该类试题往往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计量联系起来,在物质状态、物质组成、化学键、气体摩尔体积、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等角度设计问题。
顺利解题的关键是细心审题:(1)不要先忙于计算,先注意概念的适用条件、物质所在的状态等;(2)看准所求微粒名称: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电子等;(3)时刻牢记特殊:特殊结构、特殊反应等。
1.(2018·全国卷Ⅱ)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解析:124 g P4的物质的量为1 mol,每个P4分子中含有6个P—P键,所以含有P—P 键数目为6N A,A项错误;Fe3+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 A,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每个甲烷和乙烯分子都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含有氢原子数目为2N A,C项正确;SO2和O2的化合反应为可逆反应,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大于2 mol,即分子总数大于2N A,D项错误。
答案:C2.(2017·全国卷Ⅲ)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的11B中,含有0.6N A个中子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C.2.24 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 PCl5(g),增加2N A个P—Cl键解析:1个11B原子中含有6个中子,0.1 mol 11B中含有0.6N A个中子,A项正确;H3PO4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不能计算出所含氢离子个数,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不能利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苯在O2中完全燃烧产生CO2分子的数目,C项错误;PCl3与Cl2生成PCl5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1 mol PCl3与1 mol Cl2不可能完全反应,生成的PCl5小于1 mol,故增加的P—Cl键的数目小于2N A,D项错误。
高考化学题型解析
高考化学题型解析在高考化学考试中,不同题型的解析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题型的了解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并提升我们的得分。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题型进行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选择题解析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化学选择题中,学生需要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解答选择题有一些技巧,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排除法来确定答案。
其次,要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有时候关键词就是答案的线索。
此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也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解析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在化学填空题中,学生需要熟记重要的概念、公式和实验结果,并能够根据问题的描述准确地填写答案。
解答填空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弄清楚问题的意思和要求,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来填写答案。
三、计算题解析计算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计算题首先需要读清题目,弄清楚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和要求,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公式和计算步骤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的准确性,最后得出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四舍五入。
四、实验题解析高考化学中的实验题常常让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中。
解答实验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解答实验题时,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且要善于发现实验中的关键因素和规律。
五、综合分析题解析综合分析题是高考化学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全面理解题目中的问题和要求,然后根据问题的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和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要注重推理和论证,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并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
总结:通过以上对高考化学题型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备考建议:1. 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意图,确保准确解答。
2. 确保对重要的概念、公式和实验结果的熟记和理解。
高考化学题型考点解析
高考化学题型考点解析一、选择题高考化学选择题占比较大,其中又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能力考察最为常见。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需要了解各类考点,掌握解题技巧。
1.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高考化学中重点考察的内容,主要考点如下:(1) 有机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重点掌握醇的氧化、酸催化的脱水作用、醚的酸解和碱解等反应机理。
(2) 碳氢化合物:要掌握烃类的命名原则和鉴别方法,熟悉异构体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3) 官能团: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酮基、醛基等的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 醇、醚、酮、酸和酯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考点之一,相关考点包括:(1) 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反应。
此类反应包括酸碱反应、沉淀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2) 氧化还原反应。
着重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氧化态的计算方法,熟悉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 物质及其性质(1) 金属:了解金属的性质,如电导性、热导性和延展性等。
(2)非金属:了解非金属的性质,如电击性、脆性和电反应性等。
(3) 有机化合物: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和氧化性等。
二、计算题在高考化学中,计算题占比一般较小,但也是考生的得分点之一。
计算题要求考生运用基本的化学公式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 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高考化学计算题的常见类型。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掌握各类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以便找到正确的反应方程式。
2. 摩尔量的计算考查摩尔量的计算需要考生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不同物质间的摩尔比关系。
3. 浓度计算浓度计算是高考化学中重要的考点之一。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了解溶液的含量表示方法,如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掌握其计算方法。
三、解答题高考化学的解答题占比相对较小,但往往较难,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18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氮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共15题)1.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稀硝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HNO3被Cu还原为NO2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又可以和稀硫酸反应3.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4.“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
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6.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19硫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硫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共19题)1.下列有关文献的理解错误的是()A.“所在山洋,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过程包括了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
B.《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没,”“气”凝即得“矾油”。
青矾厂气是NO和NO2。
C.《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
”中药材铁华粉是醋酸亚铁。
D.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销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制作过程。
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3.实验室利用SO2和Cl2在活性炭作用下制取SO2C12,原理为SO2(g)+Cl2(g)⇌SO2Cl2(l)∆H=-97.3kJ/mol。
装置如图所示(部分装置已省略)。
已知SO2C12的熔点为-54.1℃,沸点为69.1℃,遇水能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中盛放的试剂为无水氯化钙B.制备过程中需要将装置甲置于冰水浴中C.用来冷却的水应该从a口入,b口出D.可用硝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4.将足量X气体通入Y溶液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组合是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5.选用如图所示仪器中的两个或几个(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以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气流从左向右流向,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A→F→E→C→D→BB.丁中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C.丙中品红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D.丁和丙中溶液都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有CO2生成6.干法氧化铁脱硫除去大气污染物2H S 的原理如图所示。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02阿佛伽德罗常数含解析
阿佛伽德罗常数一、单选题(共20题)1.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3.2g14C18O中含中子数为1.8N AB.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2N A C.78g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阴离子数等于N AD.235g核素23592U发生裂变反应:23592U+1n裂变−−−−−→9038Sr+13654Xe+1010n,净产生的中子(10n)数为10N A2.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 mol白磷分子中含有P-P 共价键数为6N AB.1 mol NH4Cl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阳离子总数大于N AC.1 mol H2O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N AD.常温下,pH=10的NaHCO3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数为1N A3.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 g18OH-所含的中子数和电子数均为9 N AB.标况下,2.24 L CHCl3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4 N AC.苯与苯甲酸的混合物共1 mol,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7.5 N AD.0.1 mol乙酸乙酯与稀硫酸共热,充分反应后得到乙醇的分子数为0.1 N A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 g甲烷中含电子数为10N AB.78 g苯中含碳碳双键数目为3N AC.标准状况下,11.2 L己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0.5N AD.0.1 mol乙酸与0.1 mol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充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分子数为0.1N A 5.设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g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2N AB.7.8g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 A、碳碳单键的数目为0.3N AC.0.1molOH和1.7g羟基(—OH)的电子数均为N AD.标准状况下,11.2L二氯甲烷中含共用电子对数为2N A6.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 四氯化碳含碳原子数为A 0.1NB .32 gCu 与足量浓硝酸反应,产物为2NO 和NO ,则反应中浓硝酸得到的电子数为A NC .1821.8gH O 与2D O 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A ND .40.1 mol CH 与20.1 mol Cl 混合充分光照,生成3CH Cl 分子数为A 0.1 N7.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通常状况下,2.24L 2NO 和24N O 的混合气体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2B .1L 10.1mol L -⋅的氨水中含有0.1A N 个OH -C .56gFe 和64gCu 分别与1molS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A ND .46g 甲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1.5A N8.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64溶度积综合题含解析
溶度积综合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共15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少量硫酸铜,反应加快的主要原因是2+Cu 水解增大了+H 浓度 B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Zn 、Fe 、Ag 、Au 等金属C .8NH 3(g)+6NO 2(g)=7N 2(g)+12H 2O(g);ΔH <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D .常温下,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加少量BaSO 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常温下K sp (BaCO 3)<K sp (BaSO 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定温度下,加水稀释醋酸溶液,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B .室温下,K sp (AgCl )=1.8×10﹣10,K sp (Ag 2CrO 4)=2.0×10﹣12,则AgCl 溶解度较大C .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能D .配置FeSO 4溶液时,将FeSO 4固体溶于稀盐酸中,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素钢在海水中发生的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B .在铁制品表面镀锌时,铁制品与电源正极相连C .NaHCO 3溶液的水解方程式为:HCO -3+H 2OCO 2-3+H 3O +D .已知室温时K sp [Mg(OH)2]=5.6×10-12,室温下pH=8的Mg(OH)2悬浊液中c (Mg 2+)=5.6mol·L -14.已知常温下-10sp K (AgCl)=1.810⨯,-17sp K (AgI)=8.5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AgCl 在纯水中的sp K 比在3AgNO 溶液中的sp K 大B .向AgI 与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几滴浓NaCl 溶液,--c(Cl )c(I )不变C .在AgCl 的饱和溶液中通入HCl ,有AgCl 析出,且溶液中+-c(Ag )=c(Cl )D .向NaCl 、NaI 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几滴3AgNO 溶液,出现黄色沉淀,此现象可验证sp sp K (AgI)<K (AgCl)5.t ℃时,已知PdI 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时,PdI 2的9sp 710-=⨯KB .图中a 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 、d 两点对应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C .向a 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I 固体,有PdI 2固体析出D .要使d 点移动到b 点可以降低温度6.已知p(Ba 2+)=-lgc(Ba 2+)、p(X 2-)= -lgc(X 2-),常温下BaSO 4、BaCO 3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BaCO 3与BaSO 4的饱和溶液中,p(Ba 2+)=a 时,c(SO 2-4) = 2c(CO 2-3) B .向纯水中加入适量BaCO 3固体可配制M 点对应的溶液C .向c(SO 2-4)=c(CO 2-3)的溶液中加入BaCl 2固体,先生成BaCO 3沉淀 D .Ksp(BaSO 4)<Ksp(BaCO 3),BaSO 4不能转化为BaCO 3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22NaCl(s)=2Na(s)+Cl (g)的Δ0Δ0H S <,>B .向氨水中不断通入2CO 随着2CO 的增加,()()-32OH NH H O c c ⋅不断减小C .常温下,[]-20sp 2Cu(OH)=3.010K ⨯,pH 8=的含2Cu +溶液中,()2+-8-1Cu 3.010mol L c ≤⨯⋅D .25℃体积均为10mL 、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入足量锌粉,最终醋酸产生的2H 多 8.T°C 时,向5mLamol/L 2BaCl 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23Na CO 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的()2+-lgc Ba 与23Na CO 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lg50.7=,()10sp 4K BaSO 110-=⨯]A .A 、B 两点溶液中()2+c Ba 之比为2000:3B .-4.3a=10C .T°C 时,C 点对应的含3BaCO 的分散系很稳定D .若用同浓度的24Na SO 溶液代替23Na CO 溶液,则图象在A 点后的变化曲线如虚线部分 9.已知 25℃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Ksp 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溶度积常数可以判断相应物质的溶解性大小B .将等体积的 4×10-3 mol/L 的 AgNO 3溶液和 4×10-3 mol/L K 2CrO 4溶液混合,有 Ag 2CrO 4沉淀产生C.向 AgCl 的悬浊液中滴加饱和 NaBr 溶液不能得到浅黄色 AgBrD.将0.02mol/L的AgNO3溶液滴入浓度均为0.02 mol/L的K2CrO4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Ag2CrO4沉淀先析出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11.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可以产生CH3COOAg沉淀B.向浓度为0.11 mol·L-1 MgCl2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开始产生Mg(OH)2沉淀时溶液的pH 为9C.将AgNO3溶液滴入0.1 mol·L-1KCl和0.1 mol·L-1 K2CrO4的混合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D.已知铬酸银为砖红色沉淀,用AgNO3标准液滴定溶液中的Cl-,可用Na2CrO4溶液作指示剂12.已知:pCu=-lg c(Cu+),pX=-lg c(X-),式中X-表示卤素阴离子。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32基于反应机理的氧化还原反应考查含解析
基于反应机理的氧化还原反应考查一、单选题(共18题)1.某离子反应中涉及2H O 、ClO -、4NH +、H +、2N 、Cl -六种微粒,其中2N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氧化剂ClO -,还原产物是2NB .消耗1 mol 还原剂,转移6 mol 电子C .水是生成物,且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D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2.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 2O 、ClO -、CN -、HCO 3-、N 2、Cl -六种离子。
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 -和N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 .还原剂是含CN -的物质,氧化产物不只有N 2B .氧化剂是ClO -,还原产物是HCO 3-C .参与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D .标准状况下若生成2.24LN 2则转移电子为1mol3.某化工厂充分利用工业废气中的 CO 、CO 2,将氯代烃、氯碱工业和甲醇联合生产,减少了环境污染,具体流程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为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过程Ⅱ中的装置需使用阳离子交换膜B .在过程Ⅲ中实现了CuCl 2 的再生C .理论上每生成 1molCH 3OH ,可得到1molC 2H 4Cl 2D .过程Ⅳ中的反应是C 2H 4+2CuCl 2=C 2H 4Cl 2+2CuCl4.工业上将 Cl 2 通入冷的 NaOH 溶液中制得漂白液 (主要成分是 NaClO ),室温下将Cl 2缓缓通入 NaOH 溶液中,得到 ClO -、 ClO 3 -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HClO 具有强氧化性,而 NaClO 没有氧化性B .向漂白液中加入足量浓盐酸可增强漂白效果C .无法求出 a 点时的溶液中, c ( Na + )和 c (Cl - )的比值D .t 2到 t 4 , n ( ClO - )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3ClO - ="=" 2Cl -+ClO 3-5.用原电池原理可以除去酸性废水中的三氯乙烯和3AsO -,其原理如图所示(导电壳内部为纳米铁)。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74锂离子电池专题含解析
锂(离子)电池专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共16题)1.锂电池是新一代高能电池,目前已研发出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 + MnO2 =LiMnO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Li是正极,MnO2是负极B.放电时负极的应应:Li - e- =Li+C.放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池放电时,产生高锰酸根离子2.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比能量较高、高温性能突出、绿色环保等优点。
它是以磷酸铁锂为正极的二次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M 1-x FexPO4+e-+Li+=Li M1- x Fe x PO4, 其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电流由石墨电极流向磷酸铁锂电极LiM 1-x Fe x PO4+6CB.电池总反应为M 1-x Fe x PO4+ LiC6充电放电C.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 Li C 6– e- = Li++6CD.充电时,Li+移向磷酸铁锂电极3.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古迪纳夫等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钴酸锂电池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之一,其工作原理为Li x C6+Li1-x CoO2C6+LiCo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Li+从正极通过导线流向负极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 C6-xe-=C6+xLi+C.充电时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D.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 CoO2+xLi+4.菲斯科(FiskerInc.)公司宣布正在开发的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是现有电池的2.5倍,续航里程可达500英里(约804公里),最快充电时间可以分钟计,钴酸锂(LiCoO2) 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
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
高考化学必考四类题型解析
高考化学必考四类题型解析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
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
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
高考化学试题解析常见题型分析
高考化学试题解析常见题型分析高考化学试题的题目形式多样,其中常见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的题型进行分析和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化学考试。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给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根据化学知识点的不同,选择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单选题单选题是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选择题类型。
它通常以“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或“下列哪个选项最合适”等形式出现。
解答单选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答案往往可以通过排除法来确定。
2. 多选题多选题要求考生在给定的选项中选择多个正确答案。
这种题型相对于单选题来说更有难度,因为需要考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解答多选题时,应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并根据选项的关联性进行综合判断。
3. 判断题判断题是选择题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它要求考生判断给定的陈述是否正确。
对于判断题来说,考生需要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准确判断陈述的真假。
在解答判断题时,应该注意题目中是否存在关键词,从而避免被干扰。
二、填空题填空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另一种常见题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给定的空格中填写合适的答案,通常是一个化学概念、一个物质、一个化学式等。
解答填空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要求,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推导,准确填写答案。
在解答填空题时,应该注意空格前后的上下文,以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相对较难的题型。
与选择题和填空题不同,解答题要求考生通过文字叙述来回答问题,通常需要展开论述、写出步骤或进行计算。
解答题的关键是清晰地表达思路,准确地回答问题。
在解答题时,应该注意语句的结构和衔接,保持逻辑清晰,用恰当的化学术语进行描述,避免使用模糊或不准确的表述。
总结:高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常见题型附答案详解.doc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常见题型附答案详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新教材作为一主线编入其中。
尽管过去相关内容在教材中的篇幅不多,但近十年的高考主要涉及下列内容:(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2)有关反应热的计算;(3)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最近又出现反应热与能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有关能源的试题也将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
《考试说明》化学反应与能量增加了,了解燃烧热和中和热等概念;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预计考查反应热的内容将不断拓宽,难度有所提高,题型也会有新的变化。
能量及其转化是化学、物理、生物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理科综合试题的知识载体之一,因此有关能量的学科间的综合将会成为今后理科综合命题的热点。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思维启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有的以光能的形式表现。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正确解答:D例2 已知破坏各1 mol N三N键、H—H键和N—H键分别需吸收的能量为946 kJ、436 kJ、391kJ。
计算1 mol N2(g)和3 mol H2(g)完全转化为NH3(g)的反应热的理论值。
思维启迪:N2(g)与H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使1mol的N三N键断裂吸收946 kJ 的能量,使 3 molH—H键断裂共需吸收436 kJ·mol-1 *3 mol=1308 kJ的能量,因此使1 mol N2(g)和3 mol H2(g)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共需吸收的能量为946kJ+1308 kJ=2254 kJ。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型析读析读4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考向析读新人教版
析读4 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饱和一元酯【考点过关】例1(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 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解析】A.尼龙是聚酰胺,故它是合成纤维,故A 正确;B.宣纸原料为木浆,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纤维素),故B 错误;C.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C 错误;D.棉花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故D 错误。
【答案】A例2(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例3(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 .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 4溶液鉴别D .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解析】A .植物油氢化过程为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过程,由不饱和烃基变为饱和烃基,故A 正确;B .淀粉和纤维素都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介于较大范围之间,没有具体的值,则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 错误;C .环己烷为饱和烃,苯性质稳定,二者与高锰酸钾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C 错误;D .溴苯和苯混溶,且二者都不溶于水,不能用水分离,故D 错误。
【答案】A例4(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合物(b )、(d )、(p )的分子式均为66C 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B.(d)的二氯化物有、、、、、,故B错误;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D.(d )2与5号碳为饱和碳,C.(b)与(p)不与酸性4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高中化学高考复习(高频考点解析+题型梳理+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高频考点题型梳理类型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步骤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步骤2】分析化学反应的遵循的原理和本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判断。
【步骤3】通过举反例,验证各选项是否正确。
类型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对有多种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反应的顺序问题,按“强先弱后”的原则来书写或判断,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
一般说,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步骤1】认真审题,首先看离子反应哪些离子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给参与反应的离子按氧化性或还原性排队。
(1)常见物质氧化性顺序: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常见物质还原性顺序:Mn2+<Cl-<NO2<NO<SO2<Br-<Fe2+<Cu<I-<H2<Fe。
【步骤2】离子按照“先强后弱”的原则依次反应。
(1)常见离子氧化性:Fe3+>Cu2+>H+>Fe2+(2)常见离子还原性:I->Fe2+>Br-【步骤3】根据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电子转移守恒定律配平离子方程式。
类型三: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于复分解反应,按“以少定多”的原则来书写,即以量少的反应物(离子)确定量多离子前面的系数。
关键是要判断不足的物质是什么,以不足的物质完全反应为根据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防止出差错。
一般书写量不足的物质发生的离子反应,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
高考备考中的化学题型解析
高考备考中的化学题型解析高考作为一种重要的考试,对于考生来说意义重大,如何在备考中有效地解析化学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成为考生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本文中,将对高考化学题型进行分析与解析,并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一、选择题解析选择题是高考化学卷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审题:选择题的答案通常隐藏在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之中,考生要仔细分析、理解题目,并挖掘隐藏的信息。
2. 排除干扰项:选择题通常会设置干扰项,考生需要通过理解题目、运用所学知识来排除干扰项,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3. 分析选项:如果考生对某一题目不确定答案,可以通过分析选项,找出其中不符合化学知识原理的选项,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二、计算题解析计算题在高考化学试卷中占据一定比重,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以下是考生在解答计算题时需要注意的几点:1. 明确题目要求:仔细审题,理解题目中所给条件和要求,明确计算过程中所需的数据和公式。
2. 细致计算:在进行计算时,考生要注意计算的精确性。
小数点的位置、单位的转换等都是考察的重点,所以要小心操作。
3. 关注结果的合理性:在计算过程中,考生要随时关注结果的合理性。
如果结果不符合常识或化学原理,要仔细检查计算过程,寻找错误。
三、解答题解析解答题在高考化学试卷中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解答问题。
以下是考生在解答题时需要注意的几点技巧:1. 深入理解题目:解答题通常会提供大量信息,考生要深入理解题目,抓住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确定解题思路:在解答问题之前,考生要先确定解题思路。
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引理、定义、推理等。
3. 组织答案结构:在解答问题时,考生应该注重组织答案的结构。
可以通过分段来安排解答的思路,用适当的标题来标注各个部分。
综上所述,高考备考中的化学题型解析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掌握选择题、计算题和解答题的解题技巧,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化学试卷,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考题型攻关六含解析
化学工艺流程—考查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
题头一般是简洁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题尾主要是依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学问设置成一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该类试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实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基础学问及将已有学问敏捷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实力。
其特点如下:(1)呈现形式:流程图、表格、图象等。
(2)设问方式:措施、成分、物质、缘由等。
(3)实力考查:获得信息的实力、分析问题的实力、迁移推理实力、表达实力等。
(4)学问落点: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试验等。
1.(2024·全国卷Ⅰ)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
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①pH=4.1时,Ⅰ中为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
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 葡萄酒样品,用0.010 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g·L-1(以SO2计)。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03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相关计算含解析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相关计算一、单选题(共16题)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Na2SO4和NaHSO4的固体混合物中硫酸根离子的数目为N AB.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醇所含氢原子的数目大于0.4N AC.0.1 mol 1,2−环氧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总数为0.4N A D.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N2O和CO2所含原子的数目均为3N A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F中含有10N A个质子B.100g质量分数为46%的酒精溶液含有O原子数为N AC.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D.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64 g,则阴极得到电子的数目为2N A 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NO与1.12LO2混合后所含分子数为0.1N AB.常温下,1L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2N AC.常温常压下,2g氦气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N AD.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醇比乙二醇少N A个氧原子4.若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N2所占体积约为22.4 LB.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N AC.100 mL 0.1 mol·L-1 HClO溶液中含H+数目为0.01N AD.标准状况下,11.2 L N2和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0.5N A 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6gCaCO3与Mg3N2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0.3N AB.1L0.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23-和HCO3-的总数为0.1NAC.22gC2H4O分子中含双键数目为0.5N AD.将11.2g铁投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6N A 6.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Al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3N AB .标准状况下,1mol 甲基(-14CD 3)中所含中子数为10N AC .在含CO 23-总数为N A 的Na 2CO 3溶液中,Na +总数为2N AD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3 mol H 2与1 mol N 2,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NH 3,转移6N A 个电子7.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gMg 在足量的空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B .氢原子数为4N A 的甲醇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C .1mol/L 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含Na +数为2N AD .标准状况下,22.4LHF 中含有10N A 个质子8.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 乙醇中含共价键数目为0.8N AB .1L0.1mol·L −1Na 2CO 3溶液中含有2-3CO 数目小于0.1N AC .100mL18.4mol·L −1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 2的分子数为0.92N AD .Na 2O 2与CO 2反应,每生成1molO 2转移的电子数为N A9.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习题】高考化学必备题型解析,助你取得高分
【习题】高考化学必备题型解析,助你取得高分引言高考是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视的考试,化学作为其中一门科目,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和策略,就能在高考化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文将通过解析几种高考化学必备题型,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以助你取得高分。
第一节: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对于化学来说,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
H1:理解题干在解答选择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目要求。
理解题干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问题的关键点和所需求解的内容。
H2:消除错误选项在选择题中,通常会出现一些干扰选项。
我们可以通过排除错误选项来提高正确答案的概率。
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知识点掌握得很好,能够从选项中判断出哪些选项是明显错误的。
H3:分析选项之间的关系有时,选项之间可能会存在某种关系。
例如,在酸碱中,酸呈现酸性,碱呈现碱性。
通过分析选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测出正确答案。
这也需要我们对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
H4:适当使用计算器化学中有一些题目需要计算,如计算摩尔质量、计算反应物的量等。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地使用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计算错误的几率,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第二节: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高考中的难点,但只要我们掌握了解题方法和策略,就能在解答题中取得好成绩。
H1:审题和总结在解答题时,我们要仔细审题,明确问题要求和给定条件。
然后我们可以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并总结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解答问题。
H2:图表和公式的运用在解答题中,图表和公式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合理地运用图表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展示思路和解答过程,同时也能够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H3:化学实验和现象的解析在解答题中,有时会涉及到化学实验和现象的解析。
我们需要运用实验原理和化学知识,分析实验过程和现象,从而解答问题。
H4:提供合理的推论和解释有时,解答题会要求我们提供合理的推论和解释。
高考化学试题解析重点题型剖析
高考化学试题解析重点题型剖析随着高考竞争的激烈,化学科目成为考生们备考的重点之一。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化学试题,本文将对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点题型进行详细解析。
通过对这些题型的剖析,相信考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高考的的自信心。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化学试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之一。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首先要理解题干的要求,明确被考察的知识点,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同时,要注意选项中的干扰项,避免被迷惑选择错误答案。
例如,下面是一道典型的选择题:【题目】金属元素的氧化反应性随元素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强,这主要是由于A. 原子半径变小,电离能增大B. 电子亲和能增加C. 同位素发生核衰变D. 金属元素简并度降低,稳定性增加对于这道题目,考生需要通过对周期表的了解,明确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特性。
正确答案应该是选项A,因为随着元素周期数的增加,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小,电离能增大,反应性也就更强。
二、填空题填空题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出现的次数较多,通常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在解答填空题时,考生要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格中。
例如,下面是一道常见的填空题:【题目】物质的三态之间的转变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当温度足够高或压力足够大时,物质的三态会发生_________。
在这道题中,需要考生填入的答案是“相变”。
因为当温度足够高或压力足够大时,物质的三态之间会发生相变。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试卷中较为复杂的题型,需要考生综合运用各种化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和解答。
在解答题时,考生要注意分析题目要求,合理组织答案结构,清晰地表达解题思路和结果。
例如,下面是一道常见的解答题:【题目】请解释为什么一些金属能够发生腐蚀现象,并举例说明。
在解答这道题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回答:金属的腐蚀是由于金属表面与环境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金属腐蚀会导致金属的损失和结构的破坏;例如,铁的腐蚀现象就是常见的生锈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一轮复习必读:化学常见题型解析除杂试题是化学中一个常见的题型,这样的题目类型也较多,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包括物理方法分离和化学方法除杂)的综合知识,所以也没有什么统一的解题方法。
但其中有这样一类题目,要求通过加入试剂,发生化学反应而除去杂质,这样的题目在解答时虽方法各异,但都脱离不了以下几个解题的原则:
⑴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如果不得不引入新的杂质,一定要再利用其它试剂把新引入的杂质除去;
⑵为了保证除尽杂质,加入的除杂试剂一般应有所过量。
一般在叙述时应该有这样的语言:“加入某物质至不再沉淀”或“加入某物质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这样的话一般意味着加入的除杂试剂适量或略有过量;
⑶在除杂过程中若能增加要保留的物质的质量,应为最佳方案;
⑷除杂的步骤一般应遵循以下加入试剂的顺序:①先使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②加入能转化为气体的物质(如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等)或碱(含氢氧根离子)进一步除去引入新的杂质→③加入酸使这些离子转化为气体或水。
要强调的是,除杂可能需要多步,但最后两步(②、③两步)一般是少不了的。
以此例子做一具体分析:
KNO3中有杂质K2SO4和KOH。
第一步,加足量硝酸钡至不再产生沉淀(保证除尽硫酸根离子)
第二步,加入足量碳酸钾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保证除尽第一步引入的多余的钡离子)
第三步,加入足量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保证除尽氢氧根离子和第二步引入的碳酸根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