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化学平衡中的常见解题方法及思路

合集下载

做题思路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做题思路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做题思路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一.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理综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成绩优秀程度、便于高考选拔人才。

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1.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高中化学掌握化学平衡的五大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掌握化学平衡的五大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掌握化学平衡的五大解题技巧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掌握化学平衡解题技巧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五大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理解在解题之前,首先要对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化学平衡指的是一个化学反应达到正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反应停止进行。

了解这个基本概念是理解和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基础。

二、化学平衡常用的定量关系公式化学平衡问题中,常用的定量关系公式包括摩尔比、浓度比和分压比。

这些公式是化学平衡问题解决的核心工具。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所求的未知量,选取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并能够灵活应用,是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关键。

三、化学平衡问题的步骤分析解决化学平衡问题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1. 确定平衡方程式:根据题目给出的反应条件和物质,写出平衡反应方程式。

2. 确定已知量和所求量: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确定已知量和所求量。

3. 运用定量关系公式: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选用适当的定量关系公式进行计算。

4. 检查答案的合理性:计算结果应与已知条件相符,同时注意物质的物质守恒和电荷守恒。

5. 作出结论:根据计算结果给出问题的答案,并合理解释。

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分析和解答化学平衡问题,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减少错误。

四、化学平衡问题的常见类型化学平衡问题包括平衡常数、浓度的变化、添加物质对平衡的影响等各种类型。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不同类型的题目,掌握各自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求平衡常数时,可以利用已知的物质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在浓度的变化问题中,可以根据化学平衡的摩尔比关系计算浓度的变化量。

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需要灵活应用相应的解题技巧。

五、化学平衡问题的实际应用化学平衡不仅是高中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技巧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浓度。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面对各种与化学平衡相关的问题,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平衡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化学平衡的学习。

1. 反应方向的确定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确定反应方向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大小来判断反应的方向。

一般来说,浓度较大的物质往往是生成物,而浓度较小的物质往往是反应物。

此外,在平衡常数的帮助下,也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

当平衡常数值大于1时,生成物浓度较大,反应向右进行;当平衡常数值小于1时,反应物浓度较大,反应向左进行。

2.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常数受到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升温会使反应向右进行,降温会使反应向左进行。

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反应,例如焦磷酸解离、吸热反应等,在升温时反应向左进行。

对于压力的影响,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态均为气体时,增加压强会使反应向物质分子较少的一方进行。

对于浓度的影响,在涉及不同浓度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时,可以通过改变浓度来调整反应的平衡位置。

3. 平衡位置的移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希望能够调整反应的平衡位置,以实现更理想的反应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Le Chatelier 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受到外界干扰,系统会偏离平衡状态,但会通过改变反应方向或反应速率来重新达到平衡。

例如,在涉及气体的反应中,增加压强会使平衡位置向压力减小的一方偏移。

4. 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学习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疑惑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即使平衡常数大,并不表示反应速率快。

平衡常数只是描述了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关系,而反应速率则与反应物的活性、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高考化学常见难题解析与解答方法

高考化学常见难题解析与解答方法

高考化学常见难题解析与解答方法高考化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门难题,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化学,本文将分析常见的难题,并提供解析与解答方法。

1. 难题一:酸碱溶液的计算问题酸碱溶液的计算是高考化学考试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其中一个经典问题是计算酸碱溶液的pH值。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掌握酸碱溶液的离子浓度和离子平衡原理。

通过计算酸碱离子浓度,利用pH=-log[H+]公式,就可以得到溶液的pH值。

2. 难题二:有机化合物的识别问题有机化合物的识别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重点难题之一。

面对一组化合物,我们需要根据给出的信息确定它的结构式或化学式。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有机官能团的化学性质。

3. 难题三:电化学问题电化学作为高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在解决电化学问题时,我们需要了解电池的构成及原理,电化学反应的规律,以及在电化学过程中的电流方向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电池和电化学反应的产物。

4. 难题四: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问题配位化合物是高考化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点,也是很多学生的难题。

在解决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问题时,我们需要理解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确定中心金属离子的价态与配位数,并了解轴向配体和配位环境对配位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5. 难题五:化学反应的速率问题化学反应的速率问题是高考化学中一个重要的考点。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掌握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的关系,了解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掌握酶和催化剂的特性和作用机制。

通过解析以上几个常见难题,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解答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化学。

首先,进行针对性复习。

对于每一个难题,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练习题来加强对难题的理解。

其次,理清思路。

在解答难题时,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

如何应对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平衡例题

如何应对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平衡例题

如何应对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平衡例题化学反应平衡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高考化学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化学反应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化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反两个方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化学反应平衡的实质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保持不变。

二、掌握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方法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浓度判断法: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2.百分含量判断法: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3.物质的量判断法: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4.压强判断法:对于气体反应,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三、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原理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是指在外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反应向某一方向移动,以重新建立平衡。

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原理主要包括:1.浓度影响: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影响: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影响:对于气体反应,增加压强,平衡向压缩体积的方向移动;减少压强,平衡向膨胀体积的方向移动。

四、掌握化学反应平衡的计算方法化学反应平衡的计算主要包括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计算。

平衡常数K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例关系。

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K = ]其中,n和m分别为产物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在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时,可以使用三段式法,即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和平衡浓度。

通过列方程求解,可以得到各个物质的平衡浓度。

化学平衡中的常见解题方法及思路

化学平衡中的常见解题方法及思路

03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
勒夏特列原理
当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 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如,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应用场景
适用于多组分反应体系,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各组分的平衡浓度。
平衡常数法
定义
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 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 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与 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 的乘积之比。
计算公式
$K_{c} = frac{c(生成物)}{c(反应 物)}$
应用场景
平衡常数是化学平衡计算中的重 要参数,可以用于判断反应是否 达到平衡状态以及计算平衡浓度。
浓度商法
定义
浓度商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之前某一时刻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 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之比。
计算公式
$Q_{c} = frac{c(生成物)}{c(反应物)}$
应用场景
浓度商可以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也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点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当条件改变时,平衡 会被破坏,直至建立新的平衡。
02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转化率法
定义
01
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的转化浓度与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之比。
计算公式
02

化学中化学平衡题解题技巧与关键知识点

化学中化学平衡题解题技巧与关键知识点

化学中化学平衡题解题技巧与关键知识点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至关重要的概念之一,解题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关键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通过化学平衡题的解题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知识点。

一、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在开始解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化学平衡指的是在封闭容器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达到化学平衡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保持不变。

要理解化学平衡的动态过程,可以应用Le Chatelier原理。

二、使用Le Chatelier原理解题Le Chatelier原理是解决化学平衡题的关键。

该原理指出,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若某些条件发生改变,系统将调整以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基于该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浓度和添加催化剂来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

1. 温度的影响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加温度会使反应朝热的方向移动,以吸收多余的热量。

相反,降低温度会使反应朝冷的方向移动,以释放多余的热量。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根据给定条件确定温度的改变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2. 压力的影响对于气体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压力来影响化学平衡。

增加压力会使平衡朝物质的摩尔数较少的方向移动,以减少压力。

相反,降低压力会使平衡朝物质的摩尔数较多的方向移动,以增加压力。

解题时要注意理解压力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3. 浓度的影响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可以通过改变平衡位置来影响化学平衡。

增加浓度会使平衡朝浓度较低的方向移动,以减少浓度差。

相反,降低浓度会使平衡朝浓度较高的方向移动,以增加浓度差。

在解题过程中,根据浓度变化来判断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

4. 催化剂的影响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对平衡位置没有影响。

因此,在解题时不需要考虑催化剂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三、关键知识点除了Le Chatelier原理,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在特定温度下的平衡表达式的值。

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化学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判断化学反应类型及平衡方程

化学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判断化学反应类型及平衡方程

化学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判断化学反应类型及平衡方程在高中化学考试中,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以及平衡方程的求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解答相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快速判断化学反应类型及平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一、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1. 酸碱中和反应:当题目中出现酸和碱的反应时,往往可以判断为酸碱中和反应。

例如,HCl和NaOH发生反应生成NaCl和H2O,可以判断为酸碱中和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的转移过程。

当题目中出现氧化剂和还原剂,或者某个物质的氧化态或还原态发生变化时,可以判断为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2Na + Cl2 → 2NaCl,可以判断为氧化还原反应。

3. 沉淀反应:当两种溶液混合后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沉淀物时,可以判断为沉淀反应。

例如,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可以判断为沉淀反应。

4. 气体生成反应:当两种物质产生气体时,可以判断为气体生成反应。

例如,2HCl + Zn → ZnCl2 + H2↑,可以判断为气体生成反应。

5. 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反应通常发生在两个盐类反应时,阳离子与阴离子交互组成两个新盐。

例如,AgNO3 + NaCl → AgCl↓ + NaNO3,可以判断为离子交换反应。

二、化学平衡方程的求解1. 化学方程的平衡:当题目中给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求求解平衡方程时,可以使用“试错法”来进行尝试。

根据元素的数量平衡化学方程,并尝试调整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量相等。

2. 氧化还原方程的平衡:氧化还原方程的平衡需要考虑电子数的平衡。

通过调整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并增加适当的水分子,以平衡电子数。

3. 反应类型决定平衡方程的形式:不同类型的反应有不同的平衡方程形式。

例如,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方程通常以水为主要生成物,离子交换反应的平衡方程则和配对离子的形式有关。

总结起来,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进行判断,并灵活运用平衡方程求解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解答高考化学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中的常见解题方法及思路
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掌握常见的平衡解题的一些方法及思路,将对解题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常见的几种解题方法和思路有如下几种:
一、“开、转、平”法
写出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的过程中,各物质的开始、转化,平衡时的物质的量,然后据条件列方程即可。

例1(1999,全国)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molX 和bmol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 =n z ,则 Y 的转化率为 A 、%1005
⨯+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解析:设在反应过程中,X 转化了kmol ,
则 X + 2Y 2Z
开:amol bmol 0
转:kmol 2kmol 2kmol
平:(a -k )mol (b -2k )mol 2kmol
据条件列出方程:a -k+b -2k=2k
解得: k=
5
b a + 故Y 的转化率为=⨯+⋅%10052b b a %1005)(2⨯+b b a 选B 。

二、分割法
将起始加入量不相同的两化学平衡可分割成相同的起始加入量,然后再并起来。

例 2 在相同条件下(T -500K ),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gSO 2和1gO 2,乙容器中充入2gSO 2和2gO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 、平衡后的浓度乙>甲
C 、SO 2的转化率乙>甲
D 、平衡后SO 2的体积分数乙>甲
解析:将乙容器里的2gSO 2和2gO 2,可分割为两个1gSO 和1gO 2,然后分别充入与甲等体积的丙、丁两容器,这样甲、丙、丁三容器建立平衡的途径及平衡状态一样,而乙容器这时可看成丙、丁两容器合并起来,这其实就是一个加压的过程,故平衡2SO 2+O 2SO 3向正方向进行,所以乙中化学反应速率快,SO 2的转化率大,平衡后的浓度乙大,而平衡后的SO 2的体积分数乙中小。

选D 。

三、假设法
我们在解题时,往往对一些影响平衡的一些外界条件,假设对化学平衡的移动不产生影响,得出结论,然后再与已知条件作对比。

例3(2000年全国)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地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啬了
D、a>b
解析:假设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平衡不移动,那么B的浓度应是原来的50%,而B的浓度现在是原来的60%,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了,A的转化率变大,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体积增加一倍,即是减小压强,故向体积扩大的方向进行,所以a<b,选A、C。

四、极限法
将可逆反应的起始反应物按极限的想法,全部反应到底,可得到产物的量的一个极大值。

例4 1molCO和1molH2O(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0.67molCO2,若在上述相同条件下将H2O(气)改为4mol,反应达平衡时,生成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0.52mol
B、1.4mol
C、2mol
D、0.94mol
解析:1molCO全部反应完,应得到CO2为1mol,故将H2O(气)改为4mol时,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二氧化碳应大于0.67mol,但仍小于1mol 选D.
五、图象题。

一看图象:看线(线的走向,变化的趋势)、看坐标
看点(看拐点、交点、原点)
二、作辅助线
三、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例5 (2001年全国)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解析:由本题图象可知,反应开始到时间t 3时建立平衡,N 的变化为8mol -2mol=6mol ;M 的变化为:5mol -2mol=3mol ,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N M 或M 2N 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正逆反应速率并不相等,因为从图可以看出,反应还未到平衡,t 3
时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t 1时,N 和M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 和3mol ,N 的浓度应是M 的2倍,选D 。

六、等效平衡类
(I )等效平衡有以下三种情况
1、恒温恒容,可逆反应前后气体前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

条件:加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
结论:①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
②平衡时各物质的含量与原平衡相同
2、恒温恒容,可逆反应前后气体前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

条件:加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例与原平衡相同
①平衡时各物质的含量与原平衡相同
②平衡时,各物质是原平衡时的倍数与起始加入的为原平衡的倍数相同
3、恒温、恒压
条件、结论与乙相同
(Ⅱ)方法: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看成是否
相同或比例是否相同。

例6(2003江苏)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 (气)+B (气)C (气)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 和1molB ,到达平衡后,生成amolC ,这时A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 和3molB ,到达平衡后,生成C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

(3)若开始时放入xmolA 、2molB 和1molC ,到达平衡后,A 和C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 和3amol ,则x=________mol,y=________mol 。

平衡时,B 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mol (乙)等于2mol
(丙)小于2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M N t 1 t 2 t 3 2 4 6
8
时间/min


的量/mol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 ,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 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

II 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 和1molB 到达平衡后生成bmolC.将b 与(1)小题中的a 进行比较____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 和b 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I (1)(1-a )mol
(2)符合等效平衡的第3种情况,加入的3molA 和3molB 是原平衡的3倍,采用结论②,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为(1)的3倍,即3amol 。

(3)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与(2)中C 的物质的量相同,说明(3)与(2)的平衡为同一平衡,则(3)加入的与(2)完全相同。

A (气)+
B (气)
C (气)
开始:xmol 2mol 1mol
反应逆向到底(x+1)mol 3mol 0
平衡后: ymol (3-3a )mol 3amol
据题意有:(x+1)=3 x=2 y=(3-3a )mol 显然平衡时,B 的物质的量也为(3-3a )mol 。

如果放入A 、B 、C 三物质后,平衡不移动,C 的物质的量不变,那么3a=1mol 时,B 的量为(3-3a )mol=2mol ;平衡向右移动时,3a>1mol ,B 里应小于2mol ,平衡向左移动时,3a<1mol ,B 里应大于2mol 。

(4)再加3molC 时,A 、B 加入的比例不会改变,故新的平衡状态与(1)、(2)、(3)为等效平衡,所以C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mol amol mol amol mol amol +-+-11=a a -2 (5)A (气)+B (气)C (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反应,因此(5)中相当于在(1)的基础上减小压力,平衡逆向移动,所以a>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