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民族特色饮食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的民族特点
1、民歌舞蹈
傣族民歌曲2113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5261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
音突出4102,西双1653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
朗各有特色。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
闻名中外。
2、节庆
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至今已数百年。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3、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
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4、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5、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
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
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景颇族民族的特点
1、景颇族是纯朴、直爽、热情、好客的民族。当你要离开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告辞。如果你不说一声就离开,人家会说你无道德、缺教养。景颇人喜欢上山采来阔叶,当作碗碟,但在饮食中,叶子
千万不能倒用,否则会被当成仇人而遭怒视。到景颇家里做客时,
不要在房内久站,应即按位置就座。如果有人告辞而去,不能抢坐
其位置或板凳。
平对妇女不能托下巴而坐,托下巴而坐表示哀悼。妇女就座忌讳跷
二郎腿。严禁在房内吹口哨。在长辈面前忌讳开玩笑,做怪动作,
乱动乱翻包头。忌讳拿统裙直盖熟睡的小孩。景颇族男子随身之物
长刀和筒帕,平时不能在墙上翻挂着,在众火焰火之际,不能抽刀
从火苗上拿过去做事或传递给他人。
2、景颇族热情好客,凡是来的客人,主人会热情招待。景颇人重视
礼尚往来,在农闲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以酒肉、饵块粑粑、鸡蛋、糖果或自己家里的土特产如蜂蜜、草烟赠送主人,客人走时也往往
是满载而归。
3、尊主敬客,严守禁忌。景颇人通常和朋友一见如故,尊客为上宾,但是双方必须互相尊重。客人要尊重景颇族的风俗习惯,比如骑马
入村过寨,必须下马徒步而行;到别人家里做客,要在主人指定的
位置上就座,不得久立不坐;不得在屋内吹口哨;如果是在重患人家,不得说告辞的话等等
4、景颇族姑娘一般不戴包头,结婚后才戴上高包头。生儿育女后,
要挑选一个吉日良辰,背着酒肉礼物回家。
阿昌族特色
1、阿昌族喜戴2113银饰,男女皆然。银饰不仅是男5261女服装的
佩饰物,而且4102往往还是财富和光明的象征。民1653间还认为
用银子做饰物佩戴,可以消灾避邪,使人吉祥平安。
2、阿昌族民歌种类繁多,许多歌种在曲调、歌唱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
按体裁划分,阿昌族民歌有山歌、叙事歌、礼俗歌、祭祀歌和舞蹈
歌等种类。
山歌是男女青年情歌对唱的主要曲调,称为“扎尼斯脑克”山歌调,即最古老的情歌调,双方从相识到分别都有成套的歌唱内容。
3、阿昌族舞蹈“窝罗舞”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的湾中、勋可、内盖、横路、关璋、弄别、动来等阿昌族村寨,各地的
动作风格大同小异。
阿昌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是“窝罗蹬嘎”,“窝罗”是曲调主要
的开始唱词,“蹬嘎”意为舞蹈,总称为“窝罗舞”。舞蹈主要摸
拟飞禽走兽的动作,如麻雀步、猛虎下山等。
4、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
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
改换黑色包头。
5、阿昌族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
饵丝食用方便,食用时只需在沸水中稍烫一下,捞出配上佐料即可
食用;阿昌族喜吃芋头,传说古代庆丰收时,杀狗和吃芋头必不可少。
阿昌族妇女大都会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凉粉供食;肉食主
要来源于饲养的猪和黄牛。
6、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杀家畜和伤害动物;妇女生孩子未满7天时,忌讳别家男子进入院内。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
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德昂族文化的特点
德昂族,原名“崩龙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
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
等县。与傣、景颇、傈僳、佤、汉等民族交错而居。德昂族有自己
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语支。有三种方言,不少人通
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无本民族的文字,通用傣语文、汉语文。
笃信小乘佛教中的润教派。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荞子、薯类等,擅长种茶。德昂族喜吃酸辣,嗜喝浓茶,亦善于种茶,几
乎每户都栽种茶树,素有“古老茶农”之称。擅长编制竹器和草排(用野生茅草加工成盖房顶材料)和收集野生植物。制造银器是德
昂族的传统工艺,在邻近各族中很有声誉。
历史
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
有密切的关系。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就是德昂族的先民,隋
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他们先后臣服于汉、晋王朝及南召、大理国,元以后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德昂族
绝大多数与景颇、汉、傈僳、傣等民族交错分寨杂居,主要从事农
业生产。从古时候起,饮茶就是德昂族人的一个嗜好,因此他们善
于种茶,家家都栽有茶树。过去在居住地区受到其他民族的歧视,
被看作是低下民族,解放后改变了这种情况,和其他民族一样有了
平等的地位。解放后统称崩龙族。在本民族的要求下,1985年9月
经国务院批准改称为德昂族。
节庆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如:泼水节、烧白柴等
节日,都要敬佛。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
4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
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