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感个案分析 张敏芳

合集下载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作者:罗玲兴来源:《新一代》2010年第08期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所以,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心理也在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心理教育;心理转变的因素;心理辅导分析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99-01案例介绍:某女生,18岁,初中毕业后读过一年多的工科中职,后自动退学,半年后报读我校,四个月后又是自动退学。

她个子不高,活泼开朗,聪明有礼,乐意为班集体做事,但做事常常有始无终,入学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可是没几天她就开始请霸王假,在校上课不专心甚至伏桌睡觉,在生活上花钱大手大脚,每月所花的钱是其他同学的三倍左右。

案例分析:对其女生的教育,初犯我是好言相劝,再犯就是严厉批评,但她一切照旧,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在应对老师的管教时总爱说假话,而且编造得很圆滑,以致我曾经分不清真假。

但也不能说她是个不诚实的人,她在很多时候还是表现出她真诚的一面的,我意识到跟她的成长背景有关,所以第一步就是了解她的成长背景。

1.家庭因素。

幼年父母离异,随父生活,上小学前父亲外出做生意,与奶奶一起生活,她父亲也许认为他很爱自己的女儿,在物质生活上给女儿是富足的,但他看到女儿还是不快乐,问女儿还需要什么,女儿答:我只想要个家,有爸妈的家。

本来这个要求对于一个学前儿童来说不过份,可是其父却很肯定的回答:不可能!而且很快再婚,这一次对她幼小的心灵是个极大的创伤,更可怕的是从此她的品格走向发生了偏差,她怨父母离她而去,父亲接下来的行为更使她的心不再依恋父母,唯有与奶奶相依为命。

可好景不长,几年后奶奶病故,小小年纪坚决不随父到城市生活而孤零零地一个人在老家农村上学,就这样一个人“自由自在”地到初中毕业。

让心灵学会微笑.

让心灵学会微笑.

个案研究题目:让心灵学会微笑作者姓名:莎勒塔娜提工作单位:玛纳斯县第一中学类别:个案研究让心灵学会微笑----学生张某个案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教育必须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这就是教育学中所说的“因人而异”的方针。

尤其是对于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他们的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下面是我现在班级的一个学生的个案,拿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个案基本资料张某,女,高三。

具体特点:怀疑、刚愎、固执己见,通常自以为是、自视甚高;较武断、冲动;而且急躁易怒、缺乏自制力;对人对物看法偏激,情绪喜怒无常。

1 .心理特质:(1)外向、好动,交友广泛(2)在同学中喜欢引人注意和爱出风头(3)暴躁,有时难以控制(4)自我反省能力差2 .学校表现由于种种原因,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家长比较心急、焦躁,在家教育子女时不自觉地爱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爱拿其和邻居家的优秀孩子比较。

初中三年经常补课,但仍连高中也未考上。

高一刚进入我班时是计划外学生,学习劲头是有,但始终不能坚持,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上,而且很情绪化,常因一些小事而无法学习。

现在学习成绩上到中等位置,但对某些科目已经很无奈了(文科的数学)。

像我班张某同学就是属于个性心理偏激型差生——个性刚强、好动暴躁、易怒、好胜心强。

二. 家庭状况有个妹妹,父亲曾经当过个体,现在开车给人打工,工资收入一般;母亲现在蛋糕店打工,工作收入不高,勉强供俩姐妹读书吃用。

家人对张某的成长应该是关心的,每次的家长会后与她妈妈聊天过程中,都能体现出她对她成绩的担忧,并经常询问在校表现。

对于老师的反馈能及时教育子女,但由于母亲的生活负担较重以及父亲经常跑长途不在身边,家长无力也无暇顾及张某,虽离外婆家比较近,但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她根本不听他们的劝说教导,家长对张的教育是有心而无力,母亲有时甚至口不择言表示怎么会生出这么不省心的女儿,甚至不想再认这个女儿。

张雯敏 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案例

张雯敏 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案例

妈妈的爱——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案例案例背景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到体验与感悟是写作与生活的契合点,写作的最佳时机是自己的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

在学习过第五单元后,学生在这几篇课文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浓浓亲情。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处于逆反期里的初中生,对亲情的感悟总是不够,他们对父母的爱总是领会不到。

在学习了本单元后,结合着学生的思想动态,我决定让学生写这次作文《妈妈的爱》(也可以写其他的题目),让他们用心去体会来自妈妈的爱。

我执教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学完这单元正好是寒冷的冬季,在这个季节来感受母亲的爱带来的温暖,在这个年龄段来引导他们感受母爱,七年级学生写作基础尚薄,写记叙文是训练的重点。

本学期课程仅剩一单元就要结束,强化作文训练更应继续。

案例实录一情景导入上课时,我先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学生们都大喊“爱!”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我又问道:“你们烦不烦妈妈的唠叨呀?”还是异口同声地大喊:“烦!”同学们的表情都很生动。

我问道:“在咱们刚刚学过的《散步》这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都答道:“浓浓的亲情。

”,“那么,你在你的妈妈身上感受到了妈妈对你的爱了吗?”我继续问,学生答道:“感受到了。

”“现在我给你们提供一个数据。

在医学上疼痛共分十级,而母亲生孩子时所忍受的痛是第九级。

如果这只是个数据,你们体会不够深刻,那么,我要再说一件事,记得当年我姐姐刚生过孩子,我问她有多疼,她说,只能用五马分尸来形容。

孩子们,妈妈们忍着这样的痛把我们带到了人间,她们对我们的爱又是无微不至,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

可是,正是这无微不至的爱,却让有些人感到厌烦:她们的一声声叮咛,我们烦,说她们唠叨;她们的一次次关心,我们烦,嫌她们管的多。

大家想想,除了妈妈,还有谁能这样无私的爱着我们,无怨无悔的为我们付出?为了我们,她们舍不得买新衣服,为了我们,她们舍不得用好一点的化妆品:为了我们,她们日复一日的辛劳……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妈妈的爱;拿起你的笔,写出妈妈的爱吧。

一名初中女生三年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之一.从情感迷雾中走出doc

一名初中女生三年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之一.从情感迷雾中走出doc

一名初中女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从与异性交往的迷雾中走出永宁四中谢家鹏时间: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地点:永宁四中心理咨询室1、案例介绍:王xx,女,15岁,我校今年九年级毕业生,三年来一直担任女生宿舍楼楼层长、女生宿舍长、班级卫生小组长,乖巧可爱,活波开朗,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

自入学以来我了解到患有偶发性胃肠炎(这种情况出现了很多次),稍不如她的意,情绪急转直下,歇斯底里的号啕恸哭(这种情况不小心出现了三次),有两次划伤手臂的自残行为。

我曾经从她的QQ了解到其特殊的身世,平时都在养父母家中,周末在亲生父母家中,与双方的关系很稳定。

然而进入八年级第二学期,青春期发育顺利,出落得婷婷玉立,同班、外班同学向其表达了爱慕之心,而身处漩涡中的她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在不同时间、不同时间的公开场合大秀“恩爱”,不能自拔,在学生们心目中造成了“一些”视觉冲击。

她成为了同学们与议论的焦点,造成一段时间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低,轻度失眠,过度敏感,更加暴躁。

学习上的苦恼使其不能应付,情感上的尝试“放纵”使其从内心上渴望得到大家对她的理解、友善和老师的关爱支持。

更渴望得到帮助。

2、案例分析:我个人这是一例女中学生青春期人际交往进入误区的案例。

如果简单的把它归咎于“早恋”并不适合。

在与这位女生谈话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有:①、该女生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甚至进一步都有清醒的认识,觉得自己应该有异性来“追”,看到一些校友不停地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为了面子,同时也证明自己有能力很想这样做;②、渴望被关注,理解,更希望在集体中得到认可,得到师长的理解,助其减压:成为焦点是一件压力山大的事!虽然得到了像偶像片中心理满足,可没有想到满城风雨的存在。

在情感游戏中关系得到否定后难以维护友谊而产生困惑、压力;③、当在校内受到不同程度的“抨击”后,转向社会,与养父的一名徒弟关系密切,仍想体验被关注、被宠的美好。

④、出于友谊希望能够和班里那位男生很好地处好朋友关系,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理解作为一个中学生难以处理友谊、恋爱复杂关系转变而产生的痛苦。

用真诚的爱浇灌孩子的弱小心灵

用真诚的爱浇灌孩子的弱小心灵

用真诚的爱浇灌孩子的弱小心灵——教育个案华山镇中心小学张敏用真诚的爱浇灌孩子的弱小心灵——教育个案我的研究对象王xx智力正常,行为反常,注意涣散,上课常常不听讲。

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

冲动任性,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下位子。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对老师同学说的话常常不做出反应。

根据他的一系列表现,我对他进行了数次家访,在和他父母的交谈过程中,我了解到这孩子的特殊主要是后天原因造成。

父母双方文化水平有限,两人小学都没有毕业并且忙于挣钱平时无暇关注孩子,教育又不得法,对待孩子的态度不一致;忽冷忽热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施以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

为了转化他,我制定了以下的实施过程:1、要求切合实际,不过于苛求。

并关注他的负面情绪。

所谓负面情绪是指愤怒、恐惧、抑郁等消极的情绪。

学生由于内外原因的影响,如被人欺侮、自惭形秽、自负、家庭或团体不公正待遇、不合理的限制和遣责、挫折与失败等,都可能造成负面情绪纷扰,影响其身心健康。

作为一名极特殊的学生,王xx比其他同学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我十分密切关注并有针对性的调适他的纷扰。

首先,我注意疏导,帮助他合理释放和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

十分留心观察他的情绪变化,更多地体谅、关心他。

我教育班内学对王xx的行为不歧视,不损伤他的自尊心和人格。

其实,在每个子内心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他心灵中闪光的东西,善于点燃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火种,对于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不友善情感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2、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我把他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我的监督和指导。

我从看图书、听故事要求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并指导他把自己准备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声中,他又一次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心。

3、培养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适时做出“拔高”评价,满足他受表扬的心理需要。

春风化雨润桃李——学生心理问题个案浅探

春风化雨润桃李——学生心理问题个案浅探

春风化雨润桃李——学生心理问题个案浅探一.问题概述与背景资料张小毛(化名),男,15岁,高中一年级,独生子,家庭条件优越。

从小母亲对他比较娇贯,性格懒惰,成绩差且爱面子,常说假话,骗父母、老师。

在学校常请假,宿舍内务混乱。

父亲工作忙,母亲较任他的性格,经常给他很多钱和物,较少进行思想沟通和教育。

张小毛还喜欢和其他几个班初中要好的同学经常来往,学校老师和其他同学都非常关注他们。

二.案例(一)形象风波高一新生入学第一周,由于初中生活习惯的保留,自控力又差,张小毛就染头发,这与他的新生身份严重不相符。

学校很多领导都责令我对他限期整改,我身上压力很大。

一个月之后,全校开始进行头发等形象的大检查。

没想到,他周末回校却理了一个“飞机头”,脑袋两边都留出一条深深的头发痕迹,甚似古惑仔,他再一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二)校章事件来到金中,学校给每个新生都做了校章,校章上面有学生本人的照片。

作为学生,佩戴校章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保护好校章也是每个同学该做好的事情。

在校章做好后的第三周,张小毛居然用笔把他校章上的照片涂得乱七八糟,他还觉得很开心。

之后不久,又从网上下载周恩来的头像以盖自己的头像。

(三)国庆中秋双节不回校不请假金山中学是一所内宿学校,每周周日晚学生都应回校参加晚自修。

按照学校规定,学生有事不回校,应向班主任请假。

而张小毛因太贪玩,和初中要好的同学一路玩耍耽搁了周日晚回校的时间,就回家欺骗父母说因为作业未写完不敢回校,并规劝其家长不要打电话给班主任。

三.分析与诊断张小毛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下,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得了典型的溺爱症,我行我素,爱面子,又无进取心,但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平时工作忙,少沟通,父亲多批评,母亲又多溺爱,发现问题,教育不得当,要么没法管,一旦有了不好的思想,性格就会养成习惯。

第二、其他同学对他的影响。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和张小毛来往的同学都是他初中的“死党”,个个家庭条件优越,自控力很弱,学习成绩很差,上进心不强。

(案例、张伟芳)关爱问题生,促进健康成长

(案例、张伟芳)关爱问题生,促进健康成长

(教育案例类)关爱问题生,促进健康成长王江泾镇中心小学张伟芳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按年龄来编班,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可能在一个班内接受教育。

加上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的性格、行为习惯,每个班都会产生几个跟不上班级整体水平的后进生。

这些孩子经常受同伴的歧视,挨老师的批评,甚至受家长的打骂。

他们总是躲避着别人指责、轻视的目光,小心地维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不敢主动与伙伴、老师家长交往,不敢说出内心的渴求与希望。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同学的理解,老师的帮助,家长的呵护。

这就形成了后进生敏感、多疑、封闭、自卑的心理特征,也导致这些后进生无法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缺乏交往的勇气与自信。

因此,本学期在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自信心这一心理实验中,我着重观察并研究我们班后进生林瑶的交往心理特征,并对他进行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增强其交往自信心,引导他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身心健康发展,并以此促进后进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个案研究背景1.个案自然状况林瑶,男,12岁,王江泾镇田乐小学六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几乎都是班上最后一名。

性格上,胆小、多疑、自卑、不爱动。

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曾经因学习上的事对老师撒过谎。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

2.家庭生活背景林瑶的家离学校比较远,他属于借读生。

他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平时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林瑶交流沟通。

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长期这样,林瑶也不再有实话对父母讲。

总之,这是一个缺少爱与沟通的家庭。

二、主要心理问题分析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林瑶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

这三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1.父母期望值过高通过家访我了解到林瑶的父母都属于聪明能干的人,他们在工作上都很成功,对林瑶的要求很高,希望他成绩优异,出人头地,为父母挣面子。

叛逆女家庭教育案例分析(2篇)

叛逆女家庭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芳,一个16岁的女孩,就读于某中学。

从小,小芳就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深受家人的喜爱。

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芳开始变得叛逆,与父母的关系日益紧张。

小芳在学校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成绩下滑,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紧张。

这让小芳的父母感到十分担忧,于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方式(1)溺爱型教育。

在小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她宠爱有加,几乎满足了她的所有要求。

这使得小芳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制型教育。

随着小芳的叛逆,父母开始对她实施专制教育,要求她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这种教育方式让小芳感到压抑,加剧了她的叛逆心理。

(3)忽视型教育。

在家庭中,父母对小芳的关心逐渐减少,导致小芳在情感上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

2. 亲子关系(1)沟通障碍。

小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存在很大障碍,双方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导致矛盾不断升级。

(2)缺乏信任。

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错误,小芳对父母产生了信任危机,认为他们不理解自己,不支持自己。

(3)情感距离。

小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距离逐渐拉大,亲情逐渐淡漠。

3. 学校教育(1)教育方式单一。

学校教育方式单一,缺乏针对小芳个性和需求的辅导,导致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2)师生关系紧张。

小芳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紧张,导致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三、干预措施1. 家庭教育(1)转变教育观念。

父母要认识到溺爱、专制、忽视等教育方式的弊端,学会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2)加强亲子沟通。

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面对问题时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2. 学校教育(1)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2)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学生姓名:张萌萌班级:五年级辅导老师:田玲芳地点: 语文教研组父亲联系方式:电话案例介绍:张萌萌,女,12岁,五年级学生。

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

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

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

她是父亲抱养的孩子。

一.主要心理问题分析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

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一)情感沟通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二)同学关心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

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

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

同时,也能让张萌萌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

三.辅导效果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张萌萌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

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

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奶奶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

四、辅导感悟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用爱心浇灌心灵之花——学困生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用爱心浇灌心灵之花——学困生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用爱心浇灌心灵之花——学困生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学困生”尽管是极少数,但颇使教师感到棘手、头痛,若是处理、教育不当的话,将会对整个班级或学校的教育产生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分析他们的成因,寻找对策,把爱倾注给他们,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转化“学困生”。

下面,我就从一个个案来谈谈学困生的转化。

一、个案档案小鹏、男、十八岁、我校高二学生(一)个人基本情况:1. 性格特点:内向,多疑,冲动。

2. 兴趣爱好:听歌曲、打篮球。

3. 特长:计算机(区级计算机比赛获三等奖)。

4. 课堂表现:经常上课不听讲,有时说话,有时看杂志,听歌曲。

5. 学习情况: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经常是班里倒数第一、二名。

6. 师生关系:不听老师教导,有抵触情绪,顶撞老师,甚至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

7. 同学关系;易与同学发生冲突,朋友极少,喜欢和学困生联系。

(二)家庭情况:父母在外创办了一家私营企业,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他交流沟通。

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责骂,常此以往,他已不愿与父母交流。

总之,这是一个缺少爱与沟通的家庭。

二、个案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通过与他的交谈我发现了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造成其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存在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叛逆心理。

(二)成因分析。

1. 内因:( 1 )他的内向,多疑,冲动的性格特点易造成其上述心理问题的出现。

( 2 )他的自我概念差。

影响自我概念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其一,自我评价的高低。

他的自我评价明显低于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肯定不足,遇到挫折常常自责,生活态度消极、被动。

其二,自我接受的程度。

自我接受是指对自己的现实,特别是对自身的缺陷能够宽容。

俗话说“人无完人”,一个人应该对自身的缺陷以及无法改变的生理特征(如相貌、身材、嗓音等)持宽容的态度。

而他由于自己的懒散,不求上进,导致别人对他的疏远时,不加思索地认为是自己以上无法改变的缺点给自己抹了黑。

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张玲芳

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张玲芳

一年级:一、一般心理特点1、独自进入新环境: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3、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四、不愿意上学的孩子。

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不愿意上学。

原因可能有:其一,被小朋友欺负。

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成恐惧心理。

其三:活动缓慢而落后于人。

这一般是家庭溺爱造成的。

由于家长总是帮助孩子做事,使孩子的手脚和感官接受锻炼的机会很少,等到和其他动作准确快捷的小朋友一起做某件事时,就显出活动不协调,速度缓慢。

其四:为上厕所而为难。

一年级教育目标:孩子能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认识角色任务,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建立良好行为习惯。

二年级:一、一般心理特点1、逐渐稳定: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

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

2、出现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

3、二年级学生产生了集体荣誉感。

二、学习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

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

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所以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二年级教育目标: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形成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做一个好学生”的意识;学会体谅他人,诚实待人。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张小红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自上学以来一直表现优异,但最近几个月来,他的表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表现出焦虑、学习困难、精力不足、兴趣缺失等心理障碍的症状。

家长发现这一现象后,他们及时向学校报告了孩子的问题,学校也立刻给予帮助,派一名专业教师定期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诊断心理健康状况时,专业教师对张小红进行了全面的心理测试,在考察了其个人情绪、心理活动、外界环境和家庭状况后,发现他存在着心理压力。

原因可能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期望他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而他又有着巨大的准备压力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

同时,由于课业繁重,他也无法和家长共度美好的家庭生活,而这又加重了他对学习的担心。

为了缓解张小红的心理问题,给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引导他正确运用生活思维,把压力变为动力,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压力的减轻。

其次,要帮助他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使他从学习的繁重中解脱出来,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这将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使他在学习中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此外,专业教师还给孩子的家长们进行了心理知识的培训,告诉家长们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包括如何建立和孩子的信任关系,如何调节家庭冲突,以及如何使用正面惩罚等方式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让家长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从而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机。

通过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张小红最终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学习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同学和老师也发现他的精神抖擞,重新拥有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的介绍。

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正常成长发育中更好地调整心理,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还可以为孩子们的今后发展提供可靠的心理支撑和升华。

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心理辅导服务,以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时间:2020年08月03日编稿:作者一第一篇: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中学生辅导个案报告上外附属浙江宏达南浔学校陈利芳个案的基本情况:一、基本材料姓名:费玉婷年龄:16岁籍贯:浙江湖州学校年级:初二二、主要问题胆小、自卑心理严峻产生较大精神压力,情绪波动较大,觉得同学卑视她,整天沉默寡言,不愿和人交往,也因此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

三、背景资料了解:(1)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中等且不稳定,学习兴趣不大。

(2)家庭情况:父母都生活在农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一般的工薪阶层,家庭条件普通。

四、辅导对策及过程1、帮助小婷宣泄出她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我寻了个恰当的机会跟她很自然的举行第一次谈话。

“小婷,你现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假如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受的。

”这是我常用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由衷之言。

听了这句话,她紧锁的眉头在慢慢地松展,同时,我还肯定了她来找求心理咨询的举动。

“当一个人面临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时,他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摆脱精神压抑,重振起来……”我讲了几个实例给她听,使她产生了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呵”的寻常感,对于小婷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小婷意识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像她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

所以,她无需过于看重个人精神痛苦。

我在她面前体现出这样的亲切感,平易感,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2、我尽力引导小婷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重建信心的关键。

小婷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相比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好似是天鹅群中的一只丑小鸭,相貌平凡,别人瞧不起。

我跟她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当我只想着与别人比较时,我永久会感到自卑,不如人;而当我想着与自己比较时,我才会感到自信,此时此刻,需要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 1 持自己的干劲。

相貌不代表一切,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在情感体验中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案例及评析

在情感体验中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案例及评析

在情感体验中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案例及评析王荣(内蒙古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宏海(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中国数学教育》杂志】本文所选案例是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张宏海老师在“第四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的参评课。

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B)“平面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

该课例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再创造活动,体现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设法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获得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发展欲。

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成果是在他们积极的参与下收获的。

一、案例实录1. 提前引入符号语言(1)从比较中悟出道理.师:我们先来看两种表示方法,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选择哪一种?为什么?(板书:一加一等于二;1+1=2.)生:第二种,因为它简单。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比较,从比较中明辨道理,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情境中,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2)恰时引入符号。

师:大家选择第二种表示方法,这说明大家体会到了数学的简约美,这种简约美在立体几何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我们知道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都是点的集合,所以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就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都可以看作是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前面所学习的集合语言来表示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尝试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投影:①点A在直线l上,点B在直线l外。

②点A在平面α内,点B在平面α外。

③直线a与b相交于点P。

④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于直线l。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投影反馈:①A∈l,B∉l;②A∈α,B∉α;③a∩b={P};④α∩β=l。

)(3)在运用中纠正偏差.师:(在反馈学生做的基础上强调)点和线属于元素和集合的关系,直线和平面属于集合之间的关系。

用爱心抚平创伤以鼓励引导进步

用爱心抚平创伤以鼓励引导进步

2019第3期下(总第295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用爱心抚平创伤以鼓励引导进步王炎一、案例背景有一段时间,班里总有学生反映,自己的手机在教室不翼而飞了,宿舍里的钱莫名其妙地不见了。

且所有的怀疑矛头都指向了一个同学———姜涛。

这个学生一向独来独往,性格孤僻,唯一的兴趣是经常上网与朋友聊天,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且以前有过偷窃的前科。

根据这些日子的明察暗访和学生的反映,我断定此事是姜涛所为。

但如何让他主动承认错误,且保护他的自尊呢?我一直在寻找两全其美的方法。

二、案例分析(一)自身方面这些问题学生学习基础差,承受着各种压力,如人际关系的糟糕、就业的竞争、以及来自家庭的各种压力。

这一些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会造成心理的不健康发展。

(二)家庭方面家长多数文化水平低,导致家庭教育不当。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越来越多,家庭中父母不和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家庭教育的欠缺,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方面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也沾染上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再加之一些媒体、电视、不健康书籍、电脑网络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身心健康。

三、矫正过程(一)宽容学生,收获一份惊喜针对姜涛的情况,如果我当着同学们的面,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舍友们的反映情况全部给他抖落出来的话,我觉得他的精神会崩溃的,在同学们面前会抬不起头来,他也会辍学的。

所以,我压下了全部的“证据”,我要让他自己感到自己错了,并且承认错误,这才是挽救一个学生的关键。

于是,我常常关注他,找他到办公室谈心,从他的家庭谈起。

这时,我才知道,其父亲是一名聋哑人,母亲常年有病,家庭经济情况很差。

我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为他申请助学金,办理医疗保险时,我自己掏钱为他交上保费。

并且把自己穿不上或穿不着的衣服装在袋子里,悄悄地拿给他,让他穿。

了解到他对电脑非常感兴趣,我特地跑到新华书店专门为他购买了一些电脑方面的书籍和学习资料。

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技术的应用个案

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技术的应用个案

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技术的应用个案
张梅芳
【期刊名称】《炫动漫》
【年(卷),期】2024()1
【摘要】一次上二年级心理课《爸爸妈妈的爱》一课,我引导学生通过冥想:想象下爸爸妈妈给你留下的印象,然后你准备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爸爸妈妈?提及爸爸妈妈的爱,你准备用一副什么画来表现你们一家人之间的爱?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脑海中出现的画面画出来。

要求能突出爸爸妈妈的特点及他们的爱。

【总页数】3页(P0170-0172)
【作者】张梅芳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横溪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
【相关文献】
1.促使学生心理质变的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从涿鹿县魏萍老师的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说起
2.大学辅导员与学生心理辅导——新入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3.和手游“解绑”——小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辅导个案
4.积极赋能让爱回家——小学单亲学生心理困扰的个案辅导
5.叙事疗法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以高一学生情绪辅导个案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咨询个案纪录

心理咨询个案纪录

之五兆芳芳创作《心理咨询实务》题目:心理咨询个案记载心理学专业:张艳霞姓名:学号:0912179授课教师:方双虎教育科学学院一、来访者简介李某,女,17岁,身高1.60米,独生子女,山东某学校高三学生.二、来访者资料收集父亲是本校教师,母亲在一家公司上班.怙恃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怙恃身体安康,自己没有得太重大疾病.从小学一直学习成绩很好,深受老师喜爱,一直是班里的班干部,各方面表示良好.对自己要求一直较高,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但由于和他人的许多想法不一致感应不被人理解.来访者比较善于自我阐发,自认为想法比同龄人成熟.来访者主诉:从小就自认为自己和他人不一样,对自己评价很高,相信自己未来会有所作为.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但由因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不一致而苦恼.喜欢上一个男生,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三、来访者诊断(一)对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来访者感知觉正常,思维状态正常,情绪稍有低落,意志行动一致,人格完整、稳定.(二)诊断与辨别诊断来访者的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的凌乱,无感知觉异常,并且没有表示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对照症状学尺度,该求助者表示出稍有自责、无睡眠障碍,无注意力分离等症状,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按照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成长性心理问题.四、咨询计划目标(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是减缓来访者内心的懊恼.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的自我对话,以下降焦虑水平,增强自信心;解决自己的情感问题.目标(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性格,形成正确的自我不雅念,改动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咨询办法与适用原理:应用认知疗法,使求助者明确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有不一样的想法很正常,关头是要增强自信心.通过咨询使其减缓紧张焦虑情绪,解除其心理障碍.咨询时间:每周三下午一次,每次 50分钟,共 5次.五、咨询进程(一)第一次来访:对话摘要:来访者:我总感到自己跟他人不一样.咨询师:哦?能具体说说吗?来访者:我总觉得自己从小就跟他人不一样,在许多问题上我的看法总是跟同龄人不一致.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理解我的人太少了,他们的想法大都太浮浅.咨询师:能具体举个例子吗?来访者:比方说在评价一些事情上,大多数人都会听很容易的受老师、周围人的影响,而不是自己去认真的阐发.我比较喜欢从不合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还有,我觉得现在的学生都太没有理想了,他们都只是想考上大学,然后找个稳定的任务,而我的愿望就是作出一番事业,不要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咨询师:那你的理想是什么呢?来访者:说出来你可能会笑话我···我的理想是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快乐,我还想能够为无数处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希望.咨询师:你是个很热心的人.来访者:谢谢!可是他们都说我的想法太不切合实际了.因为我跟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所以我总觉得自己很难融进自己的班级体,他们觉得我太清高了.有些时候,我为了能够使自己的想法更贴近于他人,就要考虑良多多少,做事情也会犹犹豫豫,总怕自己做欠好.咨询师:你是说他们觉得你太清高?来访者:是啊.我从小就学习很好,一直也是班干部,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做什么事情总是想做到优秀.咨询师:那你自己觉得自己清高吗?来访者:我觉得自己还好啊,并没有感到自己清高.不过我认识的男同学都不敢主动和我交往,他们从不会主动坐我旁边,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我父亲的原因.咨询师:惧怕你父亲?来访者:是啊,我父亲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也许他们是怕我父亲看到自己跟我坐一块吧.咨询师:你跟你怙恃的关系怎么样?来访者:还好吧.平时我跟我爸爸沟通的未几,也许是因为他是老师吧,良多多少事情不肯意跟他说.我比较愿意把自己的事情讲给妈妈听,不过妈妈有时候又太情绪化了,当她跟我有不合的不雅点时总是会立刻就指出,不克不及耐心的听我把话说完.有时候妈妈的想法也有些浮浅,还不如我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咨询师:那你有没有受到母亲的影响呢?来访者:以前我经常会受到她的影响,她的许多想法也会左右我.不过,现在我感到自己要比她还成熟,受她的影响也就很小了.来访者:那你觉得自己跟他人又不一样的想法对你自己来说是一件功德仍是一件好事呢?咨询者:我也不知道,但总不至于是一件好事吧.只是因为这些不一致导致我做事情时要想良多多少,要去想他人会怎么看我,这让我感到很不舒服.咨询师:也就是说,总的来说,你自认为自己有许多想法跟他人不一致,但你又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只是这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些许影响.其实,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想这么多,每团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你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要知道,良多伟大的成功者都是要忍受孤单和孤傲的.来访者:这些我自己心里其实也明白,只是在跟其他人来往时有时会感到别扭.不过现在我已经感到轻松多了,终于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了.个案概略:来访者对自己的评价很高,认为自己未来一定会有所作为,认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阐发似乎总是比他人加倍深入,条理更高,但这又使自己总是和他人不一致,使他人对自己产生一些看法,因此有时又会有些自卑,就是这样的矛盾心理使自己很困扰.有时做事情会考虑良多,总会想这样做会不会引起他人的一些看法,从而失去了做事情时的果断和判断,对自己不太信任.父亲是本校教师,和父亲的沟通未几,和母亲的沟通比较好,但来访者认为母亲是一个很是情绪化的人,心理上还不如自己成熟,以前总会受到母亲情绪的影响.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心理的成熟,自我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受母亲的影响也就小了一些.自我感到其实不清高,也很容易相处,但男同学总是不敢主动与自己来往,比说如,当自己坐在一个位子的时候,男生们都不会主动坐在自己旁边.不知道是否是由于畏惧父亲仍是有其它什么原因.问题阐发:来访者比较善于自我阐发,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但由于有些想法总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而产生心理困扰,因此对待这一来访者主要是采纳倾听的办法,并在适当的时候赐与她适合的反应,让她感到到被理解.同时鼓动勉励来访者充分阐扬自己的能力,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伟大的成功者总要学会忍受孤单和孤傲.在倾诉完后,来访者感到心理轻松了许多,心情也好起来了.(二)第二次来访:对话摘要:咨询师:上一次讲到你说自己的许多想法不被他人理解.来访者:是啊.我总希望自己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尽可能地阐扬自己的能力.我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咨询师:你很在意他人对你自己的看法?来访者:可能是吧,我有时候很是希望他人看到自己的优点,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众人的焦点.但是这又给自己带来了问题,我不希望自己因为自己太优秀而他人孤立起来.咨询师:这让你感应有些矛盾?来访者:是啊.一方面我想充分阐扬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我该怎么做呢?咨询师:你以前有没有试着改动过呢?来访者:我想去改动,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咨询师:你是怎么做的呢?来访者:在自己与他人产生不合的想法时多听听其他人的不雅点,做事情前多问问他人的想法.有时候甚至保持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咨询师:其实,你做的仍是挺好的.只是每团体都有自己特殊的思维,你不克不及要求他人跟你一样,同时他人也不成能都能理解你.其实不是说要想得到他人的接纳就一定要盲目的跟班他人.以后,尽量的对他人随和一点,不要过于突出,但也不要太从重,关头是要在这两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来访者:我试试吧.我还有一个问题···咨询师:哦?什么问题?来访者:我喜欢我们学校一个男生,他在学生会任务,在一次勾当时我认识了他.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咨询师:你对他有什么感到?来访者:我感到自己自己很喜欢他,每次见到他都会不自觉地心跳放慢···咨询师:你为此做过什么吗?来访者:我很想知道他对我有没有什么感到,可是我又不敢去问他···咨询师:哦?来访者:我怕他会一口拒绝我,这样我会感到很受伤,我怕他人会看不起我···咨询师:你现在很纠结?来访者:是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咨询师:其实,在这个年龄段,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十分正常的,只是大部分的豪情是不成熟的,并且时间长了这份豪情就会淡忘.我想你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现在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吧.来访者:我也知道,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可是我就是放不下他,每次见到他就好紧张···咨询者:那你有什么打算吗?来访者:我想去跟他谈谈,告知他我对他的感到.咨询师:然后呢?来访者:如果他对我也有感到,我们就要好好想想怎么样去处理这份豪情了.前提是不影响学习.如果他对我没有感到,那我也就该保持了.咨询师:(微笑)我想你现在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个案概略:同上次所述问题差未几,希望表示自己的才干、特性,又担心有人不喜欢自己;希望自己成为众人存眷的焦点,希望大多数人喜欢自己、接受自己.有时觉得自己太自负,但当自己小心注意不让自己太自负时又会陷入自卑.这一次来访者还诉说了自己对同年级的一位男生有好感,这位男生和来访者同在学生会任务,最初就是由于任务的原因而认识的.来访者不知道该怎样向男生标明自己的豪情,同时又很想知道这位男生对自己的感到,但是又不敢主动去询问,惧怕得到自己不想要的答案,惧怕他人看低自己,这样会挫伤自尊.可是这样的感到总闷在心里又觉得很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办.问题阐发:由于来访者在良多时候与他人的思维方法或其它方面存在差别,有些与众不合,但有时又不希望自己太与众不合,不希望被周围的同学孤立起来,想要被他人接纳,被他人理解,这就使得来访者时常处在矛盾当中.建议来访者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对人尽量随和,不要太突出,也不要太从众,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和那位男生的关系,最好是把那份朦胧的豪情放在心里,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逐渐地把他淡忘.如果觉得目前的状态很欠好,底子不克不及忘记他,那就主动找那位男生问清楚,如果得到否认答复,就可以完全死心;如果得到肯定答复,那就需要两人配合协商,如何处理豪情与学习的关系,尽最大可能削减对学习的影响.(三)第三次来访:对话摘要:来访者:昨天我们在卡拉OK后我们相遇了.我上前去问他可不成以一起走,但是他拒绝了,说自己还有事···咨询师:那之后你是什么感到呢?来访者:我觉得很伤心,有点被拒绝的感到.晚上我失眠了,我仍是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放下他.可能他对我真的没感到,又可能就算有感到但不想现在成长下去吧.咨询师:你阐发的很对.你有没把这件事跟好朋友讲过呢?来访者:没有,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合,我没有自己的知己,而这件事情又不克不及跟一般的好朋友去说,他们是不会理解我的.咨询师:那你总要做一个决定吧,到底下一步要怎么做.来访者:其实,我心里也很清楚,昨天经过一夜的思考我已经想明白了.我要完全保持他,不再去想他.(说着删掉了他的号码)还有,昨天晚上我在日记里就已经下定了决心.(拿出日记)咨询师:很欢快你能有这样的决定,与其做无谓的测验考试,不如早点保持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其实,你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个案概略:来访者和那位男生都是学生会的成员,因此有时会一起组织一些勾当,在昨天举行的学生卡拉OK角逐之后,来访者主动上前询问那位男生可不成以一起走,但对方说还有事情,拒绝了她的邀请,于是整个晚上心里就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感到自己已经主动去测验考试了,但仍是没有什么机遇.依然没有办法放下豪情方面的事情.当问及她有没有好朋友时,来访者答复,有好朋友,但不是知己,因为感到对方和自己思想不在一个层面上,对于有些事情,来访者认为自己很清楚这些事不克不及和这些朋友说并且也没法说,因为她们肯定不会理解.有时有点高处不堪寒的苦恼.问题阐发:从来访者所诉说的情况已经可以大致看出,那位男生对来访者没有好感,或是有好感却不想现在成长,因此成心逃避.所以建议来访者应该保持,不要再做无谓的测验考试,仍是把豪情放在心里,把精力更多地转移到其它一些实际的事情上去.此时来访者也已经很清楚的认识到的这一事实,也已经决定不再想他,并当场把该男生的电话号码从自己的小灵通中删除了.来访者还拿出了她的日记请我看,日记上来访者很清楚地阐发了自己的内心,并暗示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定.可以看出她在这件事上已经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了.(四)第四次来访:对话摘要:来访者:我觉得自己从小就缺乏关爱,小时候怙恃总是希望我做什么事情都要独立一些,还经常会打骂我.我是多么希望他们能够像其他怙恃那样来疼爱我啊.咨询师:你很希望能得到怙恃的关爱.来访者:是啊,我甚至能够记得一岁时的事情,那时候的我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平淡,为了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总想做出一些与众不合的事情,有时候他们会因为我做出一些不合寻常的事情而责怪我.咨询师:其实,你是在报复你的怙恃.你觉得自己不受他们的存眷,为了引起他们的注意,你成心做这些与众不合的事情引起家庭争端.来访者:也许你说的对吧.每次他们责怪我时,有时候我是不会难过的,反而觉得有些开心.咨询师:其实,我们每团体都有很大一部分不克不及为人觉察的意识,即潜意识,有时候,它会指引着我们去做一些自己都无法解释的事情,就像是你在报复你的怙恃.来访者:可是后来,我发明自己的与众不合其实不那么的好,这给我的人际来往带来了一些麻烦,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小时候,有一次我听说胸部大的女孩子会被他人笑话,于是就尽量让自己胸部不要太突出,以至于现在有些骆背.我一直想找一个能够理解我的知己,也许那个男生就是因为有些与众不合才会让我对他产生感到的吧.咨询师:其实你有很强的自我阐发能力,也许小时候的某些经历对对你现在的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后,如果你能够自己试着去阐发一下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我想对你是会很有帮忙的.个案概略:来访者叙述小时候怙恃很注意培养她的独立性,但这反而让她感应缺少关爱.怙恃对她的打骂教育让她很恶感,所以开始报复,成心引起家庭争端.从一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记忆,现在还能记起很小的时候的事情,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思想,那时候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太顺利了,太平淡了.所以试图测验考试另一种活法,正是那时的测验考试让自己的心理状况酿成了现在的样子,可现在又觉得仍是以前好,希望找回从前的自我.小时候受到的一些挫折在心里留下了一些印迹,可能正是由于这些印迹使自己受到困扰.如果现在能找出这些印迹的话,就如同把身上的一根刺拔掉了一样,会感到轻松一些.但这些也不是自己想找就能找出来的,只是偶尔想到后就会去阐发一下,从而让自己解脱.问题阐发:来访者对于自己童年时的心理阐发是比较适合心理学中的某些理论的,弗洛伊德就认为人的意识就像冰山,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水下的,称之为潜意识,是人们不克不及觉察的,但有时人的心理或行动却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因此如果能阐发出自己童年时的心理状况,也许会使自己的潜意识有所流露,从而解开自己心中的结.(五)第五次来访:对话摘要:来访者:我已经想清楚了.咨询师:哦?来访者:我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学习.咨询师:那人际来往方面呢?来访者:哎!每团体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不克不及要求他人怎么想,虽然这有些遗憾.不过这样也好,要不怎么去显示我的与众不合呢.(笑)咨询师:你能这样想就太好了.来访者:这样想我的懊恼也就没有那么多了.咨询师:其实你有很强的自愈能力,通过自己的反思、自己与自己交换,你会找到正确的处理问题的办法.我相信你以后的生活会更愉快.个案概略:经过自己的思考,来访者已经明白了自己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并且已经找到处理问题的办法.问题阐发:通过倾听来访者的诉说,表示对她的理解以及很好的交换之后,来访者减缓了心理的不适,她不需要他人为她想出什么办法,自己通过交换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心情也会变得舒畅.六、咨询总结应该说这位来访者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她很存眷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她对自己的阐发也比较透彻,只是因为她的思想有些与众不合,所以觉得缺乏理解,这只是在她的成长进程中遇到的一些成长性的问题,随着她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会自然地消失.因此对于这位来访者,我大部分时间是在认真的倾听,只需要运用好倾听的技巧,就可以对她有很大的帮忙,赐与她心理上的支持.但也不克不及轻忽在倾听的同时,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她暗示理解,赐与她适当的建议.每次与她漫谈结束后,她都会说感到轻松了许多.对于中学生来说,其实不是所有的心理咨询都需要运用良多的理论技巧,有时候当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问题也就解决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前质疑的案例分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前质疑的案例分析

怠惰:令人忧虑的状态——《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前质疑案例分析内容提要:本文以《亲爱的爸爸妈妈》全班课前质疑为案例,从质疑的质量、来源、维度等三个方面,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状态、知识背景、思维水平进行微观分析,得出基本结论:部分学生语文学习比较消极,缺乏应有的热情,令人忧虑;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差异较大,相当一部分达不到教师的预期;学生的学习期待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5课的课文。

在常态下的课前预习中,我们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了解相关知识,扫除字词障碍(抄写并注音),通顺朗读课文(3遍以上),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中心内容和要点),思考课后练习,提出疑难问题。

以上要求我们也通过信息平台告知家长,请求督促。

笔者在检查预习笔记中,采集了所教班级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本案例试图从中分析该班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并依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本次课前预习中,学生提出问题共68条,其中剔除内容重叠的有价值的问题数20条,占问题总数的29.4%。

学生所提的这些问题,与教学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基本一致,并且更全面。

如:萨特的一段话说记忆是沉重的,这容易理解,为什么说“但这个是个美丽的记忆”呢?又如:“人,是健忘的。

不记仇,很对。

但是,不能忘记。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课堂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会主动、热烈、活跃。

但也有一些问题毫无价值,如:白色V形石雕象征着什么?课文里就有明确的解释,这说明学生读书时不专注、不认真,对课文的理解只满足于浮光掠影。

该班学生52人,15人没有提出疑难问题,占全班人数的28.8%。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前预习质疑统计图表一未提问题学生的预习笔记非常简单,只有抄写字词和注音,而且字迹潦草,注音有错误;个别同学也概括了课文内容,但不太准确;课堂上指名其中的同学朗读课文,也不太流利,还有的字音读错。

以上现象表明,这部分同学的语文学习存在较大障碍——兴趣丧失、态度马虎、基础差、习惯差,家长也不太重视,基本上没有担负起督促孩子学习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情感个案分析
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三物理组张敏芳272400
关键词:
情感养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摘要: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

家庭和社会应该承担起应有的教育功能,不要再沉睡,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一个清楚的导向
正文:
作为一个高三的老师,最近几天看到学生中种种案例的发生,深感现代学生在情感养成方面确实面临着很多的冲击和挑战。

案例一:“一场换位而引起的纠纷”
女生A想换位到男生B的旁边以方便自己理科的学习。

在换位之前,A特地寻求了男生B的女友、不同班的女生C的意见,并且得到了许可。

但是,女生C一方面听到男生炫耀女生A曾经追求过他,另一方面自卑于自己的不优秀,所以后悔自己答应女生A的请求,找到A说明自己并不想A和自己的男友B同桌。

在接触的过程中她们发生口角,女生A推了女生C。

而身为男友的B听说女友被打,于是掐着女生A的脖子将其摁到桌子上打了几下。

该事件性质很恶劣,在同学中影响极广,思考再三,班主任老师责令男生B回家反省。

女生C见男友被处罚,于是就去向女生A道歉,但是,她去的时候邀了同班的五六个男生去助阵,并且态度极其不诚恳,令女生A 深感恐惧。

事件的矛盾再次升级。

这件事情影响到两个班的同学的正常学习,涉及到多个同学,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盲目的英雄主义、逞强主义让男生B得到处分,让女生C受到严厉批评,也使女生B身心受到伤害。

是什么让他们陷入类似于成人间的三角关系?他们为何那么容易冲动、不理智?究竟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
案例二:“都是手机惹的祸”
手机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在校园中,学校为了杜绝攀比之风以及手机辐射带来的影响,在广泛争取了家长意见之后,明令禁止学生佩带手机。

但是,尽管这样,学生们私下偷偷带手机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男生D的手机在课堂上响了起来。

正好该堂课是班主任老师的课,这位老师又是以严格和认真出名的,所以,他没收了男生D的手机。

课下,该学生去向老师索要,但是,面对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服,该生情绪很激动,对老师态度很恶劣,甚至出言顶撞。

据了解,该学生家庭贫困,是学校救助的对象,并没有能力购买手机。

他的手机是向别的同学借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

面对这样的孩子,班主任老师心里既失望、又担心。

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的虚荣心一点点的增长、甚至比他们的年纪增长的还要快呢?讨厌自己不够体面的父母、憎恶自己不够华丽的出
身,让他们的人生普遍比以前一代的人更加虚荣。

为什么他们那么容易浮躁、那么爱虚荣呢?为什么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却成了苍白无力的说辞?我们的学校教育为什么面临这样尴尬的局面?
案例三:“恋爱、早恋”
早恋在高中校园里不少见,但是,这并不是校园里所提倡的行为。

只不过如果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老师们为了学生的成长,也不会过多的干涉,但是,男生E与女生F之间的故事就严重干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

最近有几个家长找到班主任老师,反映说男生E与女生F之间关系不正常,经常有亲密行为,已经影响到别的孩子的学习。

班主任老师整理了一下思路,认真观察总结最近的情况,开始认真处理这个问题。

在处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发现,男生E的情绪经常性不稳定、很叛逆,与自己家庭的关系、以及同学的关系普遍不好,而对于早恋对象,他也常常施加压力。

甚至更有的时候,他竟然与任课教师公然对抗。

对于这种现象,班主任老师为了不进一步刺激他,只好采取冷处理方式,温和建议女生F避开男生E一段时间。

与家人的关系不好、没有朋友、极端叛逆,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孤单,成了这一代孩子的代名词。

长期与家庭不交流,与朋友不沟通,让原本闭塞的心灵更加昏暗。

经不起打击,经不起失败,原本应该更有活力的他们比上几代人更容易在心理和情感方面出现问题。

短短的一个月之间,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六七起。

在经历、参与这些事情之余,我常常坐下来静静的思考。

这些问题,好像并不是这一代人所独有的,而发生面之广泛,确实是上几届学生所比不及。

相比于以往的学生,为什么他们普遍反映很浮躁?为什么他们更不容易塌下心来学习?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到底把他们引向了哪个方向?是什么让原本不该那么浮躁的的年纪浮躁了起来?
翻阅最近这些事件的主角的资料,我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有着很深刻的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的。

一、单亲家庭或父母长期工作在外导致学生缺乏关注和照顾、安全感不足,导致情感发展不完善。

由于家庭的不稳定,单亲家庭已经成为我们比较常见的生活模式。

处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办法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正常的跟父母在一起生活、交流,常常处在一种缺乏温暖和安定感的环境中,得不到足够的培养、关注和照顾,性格和情感的发展极其不健全——冲动、易暴躁,喜欢网络上流行的东西,比如网络游戏、网游小说、电子视频。

他们不容易喜欢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反而觉得遥远的网友更值得信任。

还有一些孩子虽然处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但是父母们忙于工作、整天奔波在外,也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温暖——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着问题的孩子。

这些问题孩子的家长不是工作太忙,就是忙于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回家。

即使他们回家,与孩子的交流也只是限于
零用钱够不够等等物质层次。

他们忙着挣钱,忙着养活家庭,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是否感觉孤独和被忽视。

长期缺乏引导和关怀,在缺乏关爱、被忽视的环境中,他们更容易滋生自我主义情绪。

二、某些家长的错误思想影响学生,导致学生思想情感走向错误,给学校教育带来更大难度。

有的家长有这样一种观点,他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在外面赚钱就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就得像自己想象中一样顺顺利利的成才。

万一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对孩子实行责罚。

这样的思想,无疑助长了孩子的情感往坏的方向发展。

还有的家长,很多做生意的家长,他们盲目对金钱和地位的崇拜,常常教育孩子追求金钱和利益,甚至把“只要有钱就好”作为口头禅。

孩子只要有钱的需要,他们就毫不迟疑的给,根本无视孩子做什么,就算拿这些钱去酒吧、迪厅、网吧也不管,甚至,他们的心里还在庆幸自己可以掏出这些钱满足孩子。

他们认为,只要他们比别的家长掏出的钱多,这都是为了孩子好。

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上了大学又怎么样?你看你们老师上完大学不还只是累死累活的拿那两千块钱的工资?还比不上我手里丢掉的最小的订单!你们的老师穿得起我脚上的鳄鱼皮鞋吗?”
就算是经济基础不好的家长,他们深怕自己的孩子吃的不好、穿得不好,在学校里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所以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自己的孩子的要求,即使这些要求以及超出了正常的高中生的开销。

这样的错误行为和言论,怎么能不使还需要在经济和金钱上需要诱导的学生们产生虚荣攀比的行为?不让孩子的思想和情感走向误区呢?
三、学生接触到的残酷的社会现实与学校教育脱节让他们丧失对
学校教育可靠性的信任。

社会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战场。

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接触到社会的学生也经常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比如大学毕业之后工作很难找、社会生存的艰辛、人际关系的复杂、社会上时常有不公平事件的发生、社会阴暗面的报道等等情况,这都会很容易触动他们脆弱的心灵,这些事情总会让他们联系到学校里所学习的知识与之根本不相吻合。

“老师们不是教育大家要文明礼貌、救死扶伤吗?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讲公德、见死不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走后门、拉关系、不遵守社会秩序的事情出现?”
联系社会实际,他们渐渐开始不信任学校教育,认为学校里的教育一点用也没有,直接导致了学生不服老师的管、师生之间直接对抗的尴尬局面。

四、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过分弱化让教育局限化。

每次家长会跟家长们交流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充满期待的对老师们叮咛嘱托,希望老师们可以帮忙多注意学生。

“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起不了什么作用,教育孩子的重担就交给老师了。

”有的家长这么说。

“我们教育不中用,跟孩子说了也不听,老师们多给费心。

”有
的家长这么说。

……
面对充满殷切期待的家长,有的时候,我们做老师的不禁觉得为难。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它怎么能包办所有的教育呢?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关怀与关注,学校教育,怎堪如此重任?
更何况,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再继续像现在一样做的不够到位,学校教育在学生身上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学生就更会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没有用。

长此以来,不仅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没有做好,那么连仅有的学校教育也会被忽视。

综上所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

一个孩子的成才,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

其实,家庭、社会在一个人的成才之路上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所以,家庭和社会应该承担起应有的教育功能,不要再沉睡,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一个清楚的导向。

让他们以后的道路——由我们的家庭、社会和学校铺设的道路每一步都是清晰的、明朗的!让他们真正的快乐健康的发展!
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应该浑浊。

作为他们领路人的老师和家长,我们更关心的应该是一个孩子的心灵是不是好好的长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提高社会和家庭的素质,而不是仅仅是学校里高素质教育。

这样,每一个孩子才能真正得到高素质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