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3公开课《人生》PPT

13公开课《人生》PPT

一、走近作者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 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1973年小说 处女作《优胜红旗》发表。《惊心动魄的 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可多得 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群众中引起轰动,获第 三届茅盾文学奖。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
四、《人生》内容简介
(二)主要人物(故事梗概)
3、黄亚萍 就在去县城工作期间,遇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
他们在那时就志趣相投。两人就品貌、才学、兴趣方 面来说,无疑是很合适的一对。他进城工作之后,渐 渐的觉得自己与巧珍有差距,也开始抛弃在农村的相 好,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当人生的第三次转折发 生,“一纸状书”发生时:有 人告发了他进城工作是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 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 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 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 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 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 真切动人。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
(二)人物: 3、孙玉厚的大女儿兰花 嫁给了外村的王银满, 这个好逸恶劳的二流子女 婿因倒腾耗子药,拖连得 全家都抬不起头。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
(二)人物: 4、田福堂的女儿:润叶。
比少安小一岁, 两人青梅竹马。读完 高小,少安务农,润 叶则到县里读中学去 了,毕业之后留在县 城当上了一名小学教 师,住在任县革命委 员会副主任的二爸田 福军家。
1963年入延川县立中学。 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1969年底才回到 家里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 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路遥 《人生》

路遥  《人生》
作者简介
•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 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 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 家庭,因家贫7岁即过继给延川 县农。其间做过许多临时性工 作,并在农村一小学教书一年。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 习,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 后,任《陕西文艺》(今为 《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 《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 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获 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8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巨著 《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获 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 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 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主要பைடு நூலகம்容
•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 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 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 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 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 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人物分析
• 高加林: • 出身农门,但不甘于农门。勤奋,努 力,,朴实,聪明,自信坚毅,敏感而自 尊,有远大理想和报复,关心时事,热爱 体育活动。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是当代青 年的共同特征,但也有历史的情绪的给青 年的负担,有十年浩劫给新青年狂热虚无 的东西。
人物分析
• 刘巧珍:质朴纯真,真诚热烈,开朗大方, 善解人意,心思手巧,温柔善良,举止优 雅聪慧可人, 不识字,无文化 ,对待感情 真诚执着。 • 黄亚萍:有文化,高干子女出生,是城市 女子的代表,对感情执着,颇有心计的一 个人。
作品特色
1.苦难意识凸显,因为苦难塑造的人物形象 鲜明。 2.以苦难意识的古朴,激励人们的斗志,使 对生活充满深深的热情和希望。 3.城乡交叉小说特色明显。以现实主义手法 勾勒地方特色。 4.时代主题鲜明。故事里承载丰富的社会信 息和道德容量。

路遥《人生》读书分享课件

路遥《人生》读书分享课件

《人生》的阅读体验
引人入胜的情节
•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 突不断,使人难以放下手中的 书。
鲜活的人物形象
• 路遥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 了高加林、刘巧珍等一批丰满 、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 其性格、内心有了深刻的了解 。
地域特色的呈现
• 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陕北地 域文化元素,如方言、民俗、 风景等,为阅读增添了地方色 彩。
人物性格与形象
高加林
1
• 追求现代生活的乡土青年,勇敢、有抱负 ,但在城市中又显得自卑与迷茫。刘巧珍 Nhomakorabea2
• 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对高加林一往情 深,但最终未能得到他的爱。
李满福
3
• 高加林的父亲,典型的农村老人,思想传 统,对儿子的人生选择持反对态度。
小说风格与语言特色
风格
• 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 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变化。
06
相关资料推荐
相关资料推荐
要点一
其他推荐的路遥作品
04
对比与参照
与其他小说的对比
• 《人生》与其他小说在故事情节、 主题和风格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 与一些小说相比,《人生》更注重描写 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历程,而不 是简单的故事情节的推进。
VS
• 与一些小说相比,《人生》在语言 和文风上更加朴实、自然,没有过多的 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这种写作风格体 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敏锐的观 察力。
• 路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
1
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被誉为“平民 作家”。
• 路遥在文学创作中注重现实主义,善于描
2
绘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展现人性的复杂性 和深刻性。

路遥《人生》(课堂PPT)

路遥《人生》(课堂PPT)
7
形容路遥的关键词
• 少年贫困——生的坚强和执着 • 城乡交叉地带——书写的源泉 • 宏阔深邃的历史意识 • 现代理性与传统情感 • 农本文化精神与生命的悲剧意

8
其人其性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 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 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 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 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 在于那个结果”。
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
奖。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
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的长篇小说。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
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
西安逝世,年仅42岁。
2
主要作品
•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开 始文学创作。
22
第三种观点认为高加林是一个矛盾体,有 着复杂的性格,既肯定了他追求先进文明 的合理性,也对其行为的不妥之处的做了 批评。如《评<人生>的高加林》、《高加 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一个转变中 的农村知青——浅评<人生>主人公高加林》 以及《一幕呼唤改革的悲剧——中篇小说< 人生>主人公形象简析》,都认为高加林是 一个多种矛盾性格统一于一身的复杂人物。 相对于前两种观点,这一观点较为客观与 全面。
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为该馆揭牌
纪念路遥去世15周年图片展
5
作家夏坚德(右一)在"怀念路遥“ 图片展上留影
6
创作宣言
• 路遥曾说过:“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 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 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 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 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 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 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理解的基础上。”

演讲读书报告会_路遥《人生》带PPT-推荐下载

演讲读书报告会_路遥《人生》带PPT-推荐下载

路遥《人生》引言人生的道路也有很多,就看你该如何正确的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下面我们就走进路遥的《人生》这本书看看书中的主人公是如何抉择的作者简介1.路遥是陕西省清涧【jian】县人2.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3.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4.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5.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

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6.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7.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巨大的轰动。

8.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主要内容:作品背景及故事框架:背景: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故事框架:高加林 回到土地 离开土地 又离开土地 再回到土地. 【结合下面这段概论】就OK概论:《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

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

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

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

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

①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

路遥《人生》

路遥《人生》
成员介绍
组长 组员 杨伟涛
文辉
吴小珍 刘冰晶 高唐穆香坤
关 于 路 遥
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 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 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 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 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 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 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3岁。 中文名:路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1949年12月3日 逝世日期:1992年11月17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延安大学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 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 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 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 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 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 ————作家柳青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路遥ppt 人教课标版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路遥ppt 人教课标版

路遥的情感世界
荞面圪坨羊腥汤 死死活活相跟上 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 忘了娘老子忘不了你
这是已故著名作家路遥最喜欢哼唱的一首陕 北民歌。在恋爱的日子里,他经常哼唱这首 情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他的爱情婚姻 梦幻彻底毁灭之后,每一次回到延川,他总
用这首古老的歌谣回味自己的爱情岁月。
唱着这样的情歌他爱上了第一个他喜 欢的女知青——林红。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 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 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 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 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 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 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 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 自己,观照社会。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 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 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 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 之不尽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 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鲁讯的作 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 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 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 又情深意长。路遥平凡的人生构铸了辉煌的世界,他的全部作
父母亲没有犹豫,儿子坐进县城的教室里了。
儿子是背干粮上学的。
高小毕业,路遥在不到20%的录取率中考取了初中,这是 1963年。三年饥荒灾害拖留下来的长长阴影,仍笼罩着陕北 高原。能否再把他送进中学校门,能否再供这个已长成半大 小伙子、在生产队差不多已顶得上一个劳力的儿子继续读书, 是父母亲面临的又一次抉择。

路遥《人生》

路遥《人生》

主要内容
•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 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 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 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 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 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作品特色
1.苦难意识凸显,因为苦难塑造的人物形象 鲜明。 2.以苦难意识的古朴,激励人们的斗志,使 对生活充满深深的热情和希望。 3.城乡交叉小说特色明显。以现实主义手法 勾勒地方特色。 4.时代主题鲜明。故事里承载丰富的社会信 息和道德容量。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 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 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 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 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 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 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 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 影响一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青
作者简介
• 路遥(1949-1992),原名 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 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 贫困的农民家庭,因家贫7 岁即过继给延川县农。其 间做过许多临时性工作, 并在农村一小学教书一年。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 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 艺》(今为《延河》)编 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 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 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 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 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 说奖。1988年完成百万字 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于1991年获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 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 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人生如寄,一切都将过去,没有人能在岁月的苍穹里划 一道不灭的痕迹。不管你是意气风发,还是平淡落寞,都 将被搜罗在历史的尘埃中。流云过千山,本就一场梦幻。

路遥《人生》课件

路遥《人生》课件

加林:“你怎办呀?”巧珍痛苦地沉默着。加林:“我
主要考虑这事……”
沉默。雪花静悄悄地降落着。
巧珍哽咽地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
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
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尽管爱你爱得要
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不识字,给你帮不上忙,还要
拖累你的工作……”
巧珍继续哽咽着,说着:“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
的对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乡田
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
巧珍哽咽得说不下去了,掏出手绢堵住自己的嘴巴。
加林的眼里也涌满泪水。他不看巧珍,说:“你……哭
了……”巧珍摇摇头,泪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巧珍突然转过身,说:“加林哥……我走了!”
必讲问题1:《人生》的主题?
如路遥的 恩师柳青 所言:关 键时刻的 几步,通 常也就是 人年轻则 时候所走 的路,可 以影响人 的一个时 期,甚至 是一生。
《人生》的主题是不尚明确的交叉的,至少不经 过深度思考和反复琢磨是得不到的。但凡伟大的 作品,主题都不是一个简单明确的概念,因为人 生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明确的概念。无疑,《人 生》就是这样的作品。倒是这样恰恰引起了读者 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在思想上得到一种升华, 在人格上得到一种解放。而不是像有些作品那样, 在总体上有一个简单的思想总结,企图用这些来 增加读者的认识深度,这是不好的,或者说是荒 谬的。《人生》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由于生活的 复杂性,才促使了《人生》不是单调的。过去我 评论主题或思想内涵总是被界定在很小的范围内, 什么人物塑造体现主题,矛盾冲突升华主题等等, 总是被人一眼看穿。在《人生》中,无论是在高 加林身上,还是在刘巧珍身上都表现出一种传统 的美德,一种人生的牺牲精神,一种时代促使下 年轻人的价值观。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在每一部分 都有渗透,我认为这更重要。优秀的作品,每一 部分都反映了作家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应该这样 去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路遥如是说。

图书分享—《人生》(路遥)ppt课件

图书分享—《人生》(路遥)ppt课件
11
刘巧珍
质朴纯真,真诚热烈, 开朗大方,善解人意。 心灵手巧,温柔善良, 举止优雅,聪慧可人。
不识字,无文化。
对待感情真诚执着。
12
黄亚萍
开朗活泼,有文化,有素质,有 能力,家庭条件好。
个性强,任性专横,对待感情 大胆炽热且有很强的征服欲。
颇有心计。
13
高加林形象意义
高加林的奋斗经历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典型意义。 高加林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村青 年,企图以自己的智慧和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命 运。
读书分享会
作者:艾心
1
《 人 生 》
——路遥
2
作者简介
路 遥
1937
学 个日 原
习 贫生 名
,年困于 王
开进的陕 卫
始入农西 国
文延民榆 ,
1949 12 3
学安家林
创大庭市
作学。清 年
。中 涧
文 系
县 一

3
1937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 作。 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 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 影,轰动全国。 1988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 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 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 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 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 可以影响一生。
——柳青
15
德顺老汉与幸福
* 路遥的“人生”,里面的老光棍,德顺老汉有 一段 话说:“他认为的人生的幸福是,看着自 己种下的树上结出来果子,看着村子里面的小孩子们 都来摘着吃,他所自豪的是村里所以的小孩子都吃过 他种的那些树上结的果子,他觉得那是一种幸福。他 期盼着,他百年以后,村里的男女老少们在他栽的那 些大树下承凉,肯定还会有人惦念的说一句,这些树 是当年的德顺老汉栽的,还有人能记起他,他想到这 些,就觉得是幸福,是人生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巧珍VS黄亚萍
人物
她们的美丽
她们的不幸
她们的恋爱
刘巧珍
自然、质朴的美,那 几乎是他人一手造成 只重视自己的感受 是一种“清水出芙蓉, 的。 天然去雕饰”的美。
黄亚萍
时尚美,雕饰美
似乎是她自己造成的。现代式的,罗曼蒂 克式的
黄文倩:《生活在他方——重读路遥的<人生>》
从小说中来看,路遥并没有赋予高加林更彻
林以后的人生道路, 作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有一点
可以确定, 他的人生轨迹不会就此嘎然而止, 在经历曲折
和坎坷之后, 他必将作出新的选择。
在 《人生》 中作家似乎也给我们留下了暗示: 当高
加林回家以后拼命劳动, 将手烂得鲜血直流时,就连村里
的能人高明楼心里都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并对另一位能人
说: “将来村里真正的能人是他!”
回归农民后的自虐式行为
“他的劳动立刻震惊了庄稼人。 第一天上地畔,他就把 上身脱了个精光,也不和其他人说话,没命地挖起地畔,没 有一顿饭的工夫,他的手上便打满了泡,他也不管这些,仍 然没命的挖。泡拧破了,手上很快出了血,但他还是疯狂地 干着。”
浓厚的城市情结
“而高加林在参加省报新闻培训班回到县城时,竟有 县城‘城廓是这么小,街道是这么短窄’的感觉和‘联合 国都想去’的想法,尽管不切实际,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 城市情结在乡村知识分子的分量,只有城市的精神文化才 能满足这颗躁动的心灵。”
由于双方学识差异,加林提出分手。不久巧珍赌气嫁给了马拴。黄亚
萍也和恋人张克南分手,跟高加林热恋起来。张克南的母亲认为这些
矛盾都是高加林带来的,为给儿子出气,向地区纪检委反映,安排高
加林到县城工作属不正之风,应予以纠正。地区纪检委核实情况后,
作出严肃处理,将高加林清退回农村。高加林只好离开了黄亚萍,回
刘巧珍是路遥笔下传统美的化身,她美丽、质朴、
单纯。她认真对待生活,执著面对爱情,敢于冲破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而追求自由恋爱,她的身上折射着新
时代的光辉。她的爱质朴纯真,无私而温柔,她以她的那
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
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
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
们对生活的“老土地”是珍惜地告别还是无情地斩断?
我国不幸的农村问题是历史形成的;是古老历史和现
当代历史形成的。政治家、哲学家和经济家都可以理性地
直接面对“问题”,而作家艺术家面对的却是其间活生生
的人和人的感情世界。毫无疑问,广大的落后农村是中国
迈向未来的沉重负担。
但是,这个责任应由历史承担,而不能归罪于生活在
的错误。可是,这样的逻辑本身就是错误的。方式
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得到的是不是自己应该得
到的, 他的“得到”损害了谁。
《人生》的结尾把高加林塑造成了一个回头的 浪子, 也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批判意义。浪子回头 是中国式叙事的一个老套子, 《人生》 也落入了 这个俗套。作为对于背叛土地背叛劳动人民的惩 罚, 高加林飞得高, 当然也跌得重, 又一无所有 地回到了起点。这是一个圆圈式的回归, 没有完 成意识的上升。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 的时空背景。
故事概说
高加林的民办教师一职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无奈
回到高家村务农。马店村马拴三番五次向高家村刘巧珍求婚,刘巧珍
却暗恋着高加林。加林回农村后,给巧珍的爱情带来了希望。她不顾
父亲刘立本的反对,在赶集卖蒸馍、给凉水井撒漂白粉和进县城拉茅
2、利己主义的爱情观
高加林告知他与巧珍的关系后,黄亚萍的反应“先是半 天没说话”,“后来,她带着一脸的惊讶”。
“‘这简直是一种自我毁灭!你一个有文化的高中生,又 有满身的才能,怎么能和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女人结婚?我 真不理解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3、充满矛盾的性格
“这是不言而喻的:她真诚地爱高加林,但她也真诚地不 情愿高加林是个农民!她正是为这个矛盾而痛苦!”
路遥的创作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 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 《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 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 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 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 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路遥是一位真正思考“中国问题”、密切深情地关注
“中国现实”的作家,他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现代化进程
中艰难行进的“中国历程”,在这一点上,他表现出了令
人钦佩的真诚和难以置信的生命能量,在中国当代文学史
上竖立起了只有属于路遥的“这一个”。
——赵学勇《“路遥现象” 与中国当代文坛》
路遥是在贫困、饥饿和 “史无前例” 的时代中走向 人生并逐渐成熟的,自身的经历使他更多地思考同时代人 的历史命运,因此,奋斗的青年一代的历程,构成了他笔 下最富有魅力的人生乐章。
其间的人们。简单地说,难道他们不愿意像城里人一样生
活得更好一些吗?命运如果把他们降生在城市面把现在的
城里人安排到农村,事实又将会怎样?城里人无权指责农
“高加林当时的生活出路,不仅我无法回答, 恐怕政治 家也未见得有高明的回答。站在今天来阔谈高加林的这一 问题当然容易, 连街头卖菜的大娘都知道他未必就一定要 回到土地上去—— —何必要摆出一副事后诸葛亮的架式 来郑重 ‘指出’。”
——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另外,高加林虽然回了故乡的土地(当时是被迫
诅咒土地?如果是这样,这个人就是精神变态者,而
不是一个正常人。任何一个出身于土地的人,都不可
能和土地断然决袭。我想,高加林就是真的去了联合
国,在精神上也不会和高家村一刀两断。
娄希强:《人 生 的 接 力 — —路遥代表作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纵向联系及整体解读》
显然,这是一个没有归宿的不完整的人生, 对于高加
光荣使命。这使他不可能建立与广大农民的深厚感情,把
生活建筑在想入非非的幻想之上,造成自己在生活信念方
面的软弱。
雷达:《简论高加林的悲剧》
他有强烈的进取心,有冲破偏僻农村中的封建愚昧残 存、向往科学和文明,发展才能和抱负的追求,另一方面, 他自身又有脱离群众、孤芳自赏的严重弱点。他虽然是农 民之子,但他的土味后来几乎被冲刷光了,变得轻飘飘的 了。他的追求,他的性格和灵魂与客观环境产生了激烈冲 突,而这一悲剧冲突是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内容的。
神上的慰籍。
黄亚萍
1、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现代新女性”
“他们恋爱的方式完全是‘现代’的。”
“黄亚萍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很快把高加林重新打扮了 一番:……她自己也重新烫了头发,用一根红丝带子一扎, 显得非常浪漫。浑身上下全部是上海出的时兴成衣。”
为了考验高加林对自己的爱情,恶作剧地让他冒着大雨 给她寻找并未丢失的削苹果刀子。
关于“如何对待生息在土地上的劳动 大众”的问题
王珏:《城 乡 交 叉 带 的 双 重 回 归 —— 从“符号矩阵”分析路遥小说<人生>》
路遥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敏感和主体意识的
作家,经过深入体验生活和苦苦的思索后,他选择
了城乡交叉带作为自己描写的主要场地,在陕北作
家群中可谓一枝独秀。
我们最终要彻底改变我国的广大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的生活观念和陈旧习俗,填平城乡
之间的沟堑。我们今天为之奋斗的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目
标。这也是全人类的目标。
但是,不要忘记,在这一巨大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也
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其中就包含着我们将不得不抛弃许多
我们曾珍视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永恒的痛苦所在。
那么,当历史要求我们拔腿走向新生活的彼岸时,我
粪的过程中,对加林产生了真挚的感情。高加林的二爸复员后分配到
地区劳动局当局长,县劳动局副局长马占胜私下调整招工指标,把加
林安排到县委通讯组工作。县广播站播音员黄亚萍报道抗洪救灾通讯
稿时,得知自己的同学高加林来县城工作,俩人情真意切、志同道合,
一起讨论能源问题、国际问题,感情愈加深厚。巧珍到县城看望加林,
到了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农村。
主要人物分析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
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
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
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
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
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
的),但我并没有说他就应该永远在这土地上一辈子
当农民。小说到是结束了,但高加林的人生道路并没
有在小说结束时结束;而且我为此专门在最后一章标
了“并非结局”几个字。
换一个角度说,高加林为什么就应该有一点所谓
的“恋土情结”?即便这土地给了他痛苦,但他终究
是这土地养育大的,更何况这里有爱他的人,也有他
爱的人。他即使想远走高飞而不成,为什么就一定要
李美皆:《<人生>的当下意义》
《人生》最大的不足,我以为就在结尾。首先, 路遥否定了高加林的个人奋斗。本来, 在过程之 中, 路遥已经让我们看到了高加林个人奋斗的合 理性, 可是, 一旦幻灭, 一旦失败的结果出现, 路遥又马上让高加林陷入了自我否定。
在路遥看来, 高加林的个人奋斗是通过走后
门、搞不正之风实现的, 方式的错误决定了一切
来的种种冲击中,他提出了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作出选择。
早在大学读书时,路遥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并对新中国的文
学成就进行了一翻巡视,他发现以前的小说带有某种脸谱化的倾向,
正如儿童眼中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简单分为“好人”和“坏蛋“,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