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外渗的护理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外渗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外渗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外渗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因输液外渗产生的医疗事故和责任纠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管理责任(一)医院负责人对静脉输液外渗管理负最终责任,护理科和医疗护理人员负有具体责任。

(二)护理科对输液外渗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医疗护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到按照规定操作,严格执行制度。

二、外渗监测(一)输液室内要设立专门输液监测岗位,对每台输液泵进行示踪,对输液情况进行及时监测。

(二)护理人员应每2小时检查一次患者输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三)发现外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针头、穿刺点或输液器,重建输液通路。

三、外渗处理(一)发现外渗情况时,应及时停止输液,做好患者饮食、休息等相关护理工作。

(二)更换输液位置时,应检查输液器、输液管道、针头等是否正常,保证输液质量。

(三)对外渗的液体进行正确处理,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四、设备管理(一)输液器等设备应定期检查、清洗、消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输液器的选择应符合患者的情况及使用要求。

(三)输液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防止外渗情况发生。

五、护理培训(一)医院应定期开展静脉输液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外渗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二)新进人员应进行专门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处理方法。

(三)护理人员应参加每季度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静脉输液相关工作。

六、责任追究(一)对于因输液外渗导致的医疗事故,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

(二)责任人员应按相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七、制度遵守(一)所有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确保静脉输液外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后续修改,将另行通知并修正相应条款。

希望所有护理人员遵守制度,确保输液工作的安全进行。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1. 引言1.1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注射部位或周围组织的现象。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输液速度过快、输液管路连接不密封、注射部位受压迫等因素。

外渗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药物浪费、局部组织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

为了有效应对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首先要确保输液管路连接牢固密封,注意观察输液情况及患者注射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外渗现象。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外渗。

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输液器、输液管等器材,确保器材完好无损。

加强对静脉输液外渗的警惕,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只有护理人员始终保持警惕、细心观察,才能有效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为患者输液安全提供保障。

2. 正文2.1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穿刺后,输液液体未正常通过静脉通道进入患者体内,而是渗漏到周围组织间隙造成的现象。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穿刺技术不正确:静脉穿刺时,穿刺角度不正确或者穿刺过深、过浅都会导致静脉穿刺点周围组织受损,造成外渗。

2.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静脉内的压力,可能导致静脉破裂或溃疡,从而引起外渗。

3. 输液管路连接不牢固:输液管路连接处如果松动或漏气,液体就会从连接处外渗。

4. 静脉壁损伤:长时间的静脉导管留置或频繁的换针操作可能导致静脉壁损伤,增加外渗的风险。

5. 患者过度活动:患者在输液期间过度活动或不小心碰到输液部位也可能导致外渗。

需要注意的是,静脉输液外渗虽然看似只是一种小问题,但它可能会造成患者感染、溶液浓度异常等危害,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避免外渗的发生。

2.2 外渗的危害外渗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危害不容忽视。

外渗导致输液药物无法充分进入患者体内,使得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护理输液外渗应急预案

护理输液外渗应急预案

一、背景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药物或液体不慎渗入血管外组织,导致局部组织受损的一种情况。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目的1. 保障患者安全,减少输液外渗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2. 提高护理人员对输液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

3. 规范输液外渗的护理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三、组织架构1. 应急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药剂师、医师等组成。

2. 报告与处理小组:负责及时报告、处理输液外渗事件。

3. 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

四、应急预案1. 发现输液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接注射器抽出渗出液。

2. 评估外渗程度:a. 轻度外渗: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无明显组织坏死。

b. 中度外渗: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坏死,伴有疼痛。

c. 重度外渗:局部皮肤出现溃疡、坏死,伴有严重疼痛。

3. 根据外渗程度,采取相应处理措施:a. 轻度外渗:局部冷敷,抬高患肢,观察局部皮肤变化。

b. 中度外渗:局部冷敷,抬高患肢,给予局部封闭治疗,如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c. 重度外渗:局部清创、换药,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

4. 及时报告:a. 护理人员发现输液外渗后,立即向报告与处理小组报告。

b.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输液药物、外渗程度、处理措施等。

c. 报告与处理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护士长、医师报告。

5.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抗生素等治疗。

6. 做好心理疏导,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7. 记录:a. 护理人员详细记录输液外渗事件的发生、处理过程及结果。

b. 护士长定期检查记录,确保记录完整、准确。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输液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内容,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发现外渗: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一旦发现输液管外有药液渗出或者发现局部浮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就要立即停止输液并确认是否发生了外渗。

2. 保持原位:保持外渗处的输液管原位,不要移动或破坏现场。

3. 停止输液:立即停止输液泵或者手动滴注器的输液,避免继续渗出。

4. 通知医生: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和护理主管,报告外渗情况,并请医生进一步处理。

5. 清洗外渗处:用生理盐水或洗必泰清洗外渗处,以防止药物或静脉输液引起刺激或感染。

6. 调整位置:如果外渗处是插管部位,护理人员需要检查和调整插管的位置,确保其正确。

7. 冷敷:可以给外渗处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8. 小心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局部疼痛、红肿、发热等,及时反馈给医生。

9. 记录和报告:将外渗情况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并及时报
告给医生和上级护理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静脉输液外渗时,切忌自行处理或擅自拔除输液管,应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和指导,以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治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治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治护理
2023-11-04
目 录
• 静脉输液外渗的概述 •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措施 •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 • 静脉输液外渗的特殊情况处理 •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意识与培训 • 总结与展望
01
静脉输液外渗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从血管中漏出,导 致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甚至引发静脉炎等并发症的现象。 根据外渗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
展望
研究方向
针对静脉输液外渗的研究方向包括更加精准的预测模型、更加有效的防治药物和更加科学 的治疗方案等。
临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静脉输液外渗的识和防治 能力,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未来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的研究方 向将更加注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疗的原则,同时加强多学科合作和跨领域交流,共同推动 静脉输液外渗防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中药外敷
使用中药外敷可以缓解静脉输液外渗引起的炎症和疼痛,常用的中药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药物 。
中药涂擦
将中药涂擦在发生外渗的局部位置,并进行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加速药物的吸收。
04
静脉输液外渗的特殊情况 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局部冰敷,以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 避免局部按摩和热敷,以免加重炎症和损伤 。
轻度外渗是指少量药液漏出,局部组织轻度肿胀,但无坏死 和感染;中度外渗是指药液漏出较多,局部组织明显肿胀, 但无坏死和感染;重度外渗是指药液大量漏出,局部组织严 重肿胀,甚至出现坏死和感染。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1. 引言1.1 静脉输液外渗的定义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液体发生渗漏至血管外组织、间隙或浮肿等现象。

外渗的发生可能导致药物浪费、局部组织损伤甚至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外渗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则局部肿胀、皮肤变硬、渗液外溢,重则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坏疽等严重后果。

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事件。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严密的监测,可以有效减少外渗的发生率,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定义及危害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1.2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输液管道中药液流入组织间隙,而不是进入血管系统的情况。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浪费:由于药液流入组织间隙导致药物无法发挥应有的疗效,造成药物浪费。

2. 降低治疗效果:药物在血液中无法达到目标浓度,治疗效果降低,延长患者治疗时间。

3. 组织损伤:药物流入组织间隙可能导致组织损伤甚至坏死,造成患者疼痛和并发症。

4. 感染风险增加:静脉输液外渗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对患者造成健康威胁。

5. 导致其他并发症:如静脉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便。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来预防和减少外渗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体从静脉内逸出至组织间隙或皮下造成的不良反应。

造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如果护士技术不熟练或者操作粗糙,容易导致血管损伤,进而造成输液外渗。

2. 输液速度过快:当输液速度过快,超过了患者的承受范围,血管内的压力会增大,这样容易导致液体通过静脉管逸出至组织间隙。

3. 静脉管插入不当:静脉管插入位置不准确或者插入过深也容易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静脉内液体外渗是临床研究中的常见问题。

静脉输液外渗导致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渗入皮下组织,引起患者局部疼痛和肿胀。

严重时,患者会出现皮下组织坏死,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对治疗和康复没有用。

静脉液体外渗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坏死,使患者病情恶化并延长住院时间。

因此,应注意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及时发现和预防,减少静脉输液外渗对患者的危害。

本研究以此为背景,分析了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临床护理;静脉输液外渗;常见原因;护理对策一、静脉输液外渗常见原因分析输液外渗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血管肿胀疼痛、局部红肿、皮肤变黑。

这些是由于输液引起的外渗症状。

如果静脉有外渗,不治疗会受到影响。

患者的后续治疗也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清楚地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才能充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原因列表:(一)患者个人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有不同的外渗原因。

比如老年人,体液外渗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变厚变硬,血管弹性明显下降,增加液体溢出的可能性。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天生活跃的。

在穿刺过程中,他们害怕疼痛和哭泣;一旦穿刺完成,针尖由于随机运动而滑出血管,会发生注入溢出。

(二)医务人员的技术因素造成输液外渗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医务人员的穿刺技术,一般是因为医务人员没有专业知识,不知道血管的位置,穿刺技术不足。

同一部位有多处穿刺,穿刺完成后,由于没有定期巡检,输液造成外渗。

(三)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多患者由于自己的疏忽或粗心大意,导致针头松动或拔出,导致输液溢出。

此外,一些失去知觉的患者可能会随意移动,可能会出现针头。

(四)个人疾病因素个别疾病对静脉输液外渗有较大影响。

不同疾病(例如更严重的癌症)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该病需要长期化疗,由于患者长期接受化疗,患者的静脉比较脆弱,大大增加了患者穿刺的难度。

此外,在血管疾病的情况下,很难将针头保持在血管内,因为患者的血管更硬,更容易发生。

药液外渗处理方法

药液外渗处理方法

药液外渗处理方法
药液外渗是指在输液或注射过程中,药物从注射器或输液袋中渗漏出来的现象。

这可能会导致药物浪费、感染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液外渗处理方法:
1.立即停止注射或输液:一旦发现药液外渗,立即停止注射或输液,以避免进一步的药液浪费和感染风险。

2.处理渗漏点:检查药液外渗的部位,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例如更换漏液的输液管、注射器或输液袋等。

3.处理药液外渗的药物:如果药液外渗的药物尚未接触到患者或环境,可以考虑将药物回收至干净的容器中,以便后续使用。

如果已经接触到患者或环境,应丢弃药物并遵循相应的医疗废物处理程序。

4.检查设备是否损坏:检查输液管、注射器、输液袋等设备是否损坏或存在破损,必要时更换设备。

5.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在进行输液或注射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设备使用正确,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

6.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输液设备的状态,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可靠。

7.培训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输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

总的来说,对于药液外渗,需要及时停止注射或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渗漏点和药物,同时加强设备管理和医护人员培训,
以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并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

输液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输液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输液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药液从输液器或输液袋之外渗出。

输液外渗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1. 输液器或输液袋故障:输液器或输液袋的连接不牢固或损坏,造成药液渗漏。

2. 输液管路故障:输液管路连接不牢固、接头松动、输液管路老化等原因,导致药液渗漏。

3. 患者血管状况:患者血管受损、血管脆弱或血管壁炎症等,使药液渗透出血管。

4. 输液速度过快:快速输液会增加输液压力,导致药液外渗。

为了减少输液外渗,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检查输液器和输液袋:确保连接牢固,没有损坏或漏液的情况。

定期更换老化的输液器和输液袋。

2. 规范输液管路操作:在插管和连接输液管路时,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连接牢固。

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输液管路。

3. 细心观察患者血管状况:对于血管状况不佳的患者,如需进行输液,应减慢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导致血管渗漏。

4. 控制输液速度:遵循医生的嘱咐,不要超过规定的输液速度。

慢速稳定的输液可以减少药液外渗的风险。

5. 定期监测输液情况:对于营养输液、药物输液等长时间进行的输液,要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外渗并采取措施。

6. 加强护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输液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药液外渗。

总之,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事故,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通过加强操作规范,定期检查输液器和输液袋,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以及注重患者血管状况的观察等措施,可以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

静脉输液发生药液外渗性损伤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发生药液外渗性损伤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发生药液外渗性损伤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
(1)立即终止输液。

(2)发生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3)按临床表现于分级评估表来评判液体渗出的级别和严重性,并制定治疗方案。

(4)少量非刺激性药物渗出:持续的观察与评估,渗出部位采用湿热敷。

(5)非刺激药物渗出量较多,症状严重者遵医嘱局部用药或湿热敷。

(6)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外渗后,该肢体的远端不能再留置导管。

(7)持续观察与评估外渗部位,包括皮肤、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肢端血运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8)按下列时间间隔给病患部位拍照:损伤发生时、损伤后24h、损伤后48h、损伤后7d。

(9)严格执行上报流程。

及时向护士长汇报,12小时内(重大事件30分钟内)护士长以口头、电话等形式上报护理部,24小时内填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

一周内科室组织讨论、分析原因,确定改进措施。

【处理流程】。

患者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患者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患者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注入患者的静脉中来达到治疗目的。

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险。

对于护士来说,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原因:1. 静脉穿刺技术不当:如果护士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未能准确找到静脉,并且没有正确插入输液管,就会导致输液外渗。

2. 输液管连接不严:输液管连接不严或者密封不良会导致输液液体渗出。

3. 静脉通道受损:患者的静脉通道受损或者有血栓形成也会引起输液外渗。

4. 输液液体过多或过快:过多或过快的输液液体也会引起静脉输液外渗。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采取护理对策来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

1. 静脉穿刺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确保静脉通道完整无损。

在穿刺前,护士还需要提醒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如放松身体,保持信任等。

2. 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仔细操作,避免多次穿刺或抽取过多血液,以免造成静脉通道受损。

3. 输液管连接要求紧密牢固,确保密封不漏,护士需要定期检查输液管的连接情况,并及时更换损坏的输液管。

4. 静脉输液液体的速度和量需要得到医生的确切指示,并且在输液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的输液液体。

5. 如果出现了静脉输液外渗的情况,护士需要及时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管,调整输液速度和量,以及给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处理。

在处理静脉输液外渗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及时停止输液,避免继续渗出。

2. 通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处理。

3. 对渗出的部位进行护理,清洁渗出部位,保持干燥。

4. 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注射部位有肿胀、疼痛、发红等症状,及时处理。

5. 了解患者的过敏源,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护士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静脉输液外渗的风险评估,提高警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选择关节部位穿刺,由于患儿活动频繁,针头容易移位。

2、固定不牢:胶布或敷料松动未及时更换或穿刺部位固定方法不正确。

3、血管使用不合理:血管细,输入高渗液体,刺激性大的液体或输注速度过快、过长。

4、药物因素:主要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以及药物毒性大的影响。

5、感染:病人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低下或穿刺部位消毒不严格, 易发生感染。

输液外渗的表现1、一般表现局部皮肤颜色苍白或红晕,继之肿胀。

头皮外渗局部肿胀,容易及早发现。

四肢静脉外渗呈弥散性肿胀,以针尖为中心向四肢均匀扩散不易察觉,所以要对比两侧左右肢粗细,弹性和色泽。

2、化学物质外渗表现主要指高渗糖、氨茶碱、20%甘露醇、硫酸镁、5%碳酸氢钠、钾钙类。

这类药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它能使毛细血管致密度增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破坏毛囊,使局部皮肤有钙化点,形成硬结。

3、血管收缩剂外渗表现以多巴胺,肾上腺素类,通常这类药液输入30分钟后可出现注射静脉颜色发白,呈条索状延伸或树枝状延伸,时间长会使血管色素沉着,条索状硬化失去弹性。

4、高分子性质外渗表现主要是抗生素类,青霉素,头泡,去甲万古霉素等。

这类药液浓度高会造成针尖周围呈缺血性苍白色局部皮肤缺血时间长,皮肤呈青色紫色甚至发黑坏死。

5.营养性物质外渗表现蛋白制剂,血制品及脂肪乳,氨基酸,水乐维他,微量元素制剂等。

这类一旦外渗,局部肿胀血管红肿变黑,弹性差,不容易短时间恢复。

如在关节部位影响肢体活动。

发生外渗处理方法首先应立即停止输液,尽量回抽外渗液体,及时对症处理,局部制动并抬高患肢,更换部位穿刺,加强巡视并注意保暖。

针对渗出药液性质分别进行处理:1、普通药液外渗50%硫酸镁或75%酒精湿敷:将原液倒入无菌小药杯,用无菌小纱布浸湿,早期冷敷每2小时一次每次30分钟。

24小时后热敷Q8h 一次温度约40℃, 每次30分钟。

肝素钠软膏:规格20g : 7000单位。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时液体从静脉管外漏出,造成皮下水肿或渗出。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容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有效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我们在日常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检查输液管路:在输液前,护理人员需要仔细检查输液管路是否完好无损,管路连接处是否牢固,输液针头是否稳固。

特别是需要检查针头是否在静脉内,如果不在,需要重新插针。

2. 观察患者病情: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皮下水肿、疼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止输液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3. 维护输液部位: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更换输液部位,清洗皮肤并保持清洁干燥。

特别是对于长时间输液的患者,需要经常更换输液部位,避免局部皮肤受损。

4. 妥善保管输液袋:输液袋中的液体应保持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输液外渗。

同时,输液袋需要妥善保管,避免袋体破裂或泄漏。

预防静脉输液外渗需要我们在日常护理中多加注意,特别是在输液前和输液过程中需要认真检查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 1 -。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一、非药物处理1.一般护理静脉给药过程中,如发现外渗情况,首先立即停止给药,快速拔针,按压力度适中,切忌在按压处揉动,至不出血为止。

临床实践证明,在关闭输液器开关的过程中,约有液体被挤出,而通过拔针时预先折叠距针尖2厘米处的输液管,仅挤出液体,几乎不引起局部肿块增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采用。

在药物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2.冷敷冷敷可导致血管收缩,外渗范围局限,并麻痹末梢神经,减少痛苦。

减轻蒽环类抗癌药,如阿霉素所致的皮肤损伤程度,可用冰袋间断冷敷渗出皮肤处24〜48小时(时间长短以患者耐受程度为限)。

应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冻伤。

3.热敷适用于一般的药物如生理盐水、维生素、抗生素等,亦适合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

局部热敷可加速外渗药液的吸收和分散,减轻外渗药液对局部的损伤。

二、药物处理1.生理盐水、50僦酸镁、75%酉精湿敷可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促进局部组织修复。

2.局部封闭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

常用利多卡因100mg加地塞米松5mg局部环形封闭。

利多卡因可能作为激肽重要的稳定剂起到阻断疼痛的作用,有镇痛、轻微血管扩张作用。

地塞米松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作用,可以减少炎症扩散,抑制炎性细胞肽的合成和阻滞磷酸脂酶A2的活性作用,中断产生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起到镇痛作用。

3.解毒剂的应用硫代硫酸钠可用做氮芥类、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等的解毒剂,可使药物迅速碱化,减少损伤。

长春新碱药物外渗后局部可注射透明质酸酶,以促进药物吸收和弥散。

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等偏酸性的药物外渗后也可用碳酸氢纳局部注射。

4.中医疗法按照中医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原理制成的中药涂抹膏对各种药物外渗后引起的肿胀、淤血、疼痛疗效确切。

如清热消肿膏外敷可治疗高渗药物输注渗漏所致的肿胀。

土豆片外敷:土豆具有化瘀散结,理气止痛的功效,将土豆切成薄片覆盖在肿胀部位,妥善固定,间隔3-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明显。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常常用于给予患者输液、药物或营养液。

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

本文将讨论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一、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 静脉穿刺技术不当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的第一步,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静脉损伤,进而引起输液外渗。

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该具备专业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减少静脉损伤的发生率。

2. 输液管路不畅输液管路如果出现梗阻或者漏气,可能会导致输液外渗。

护士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要定期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及时更换输液管路,避免漏气或梗阻导致的外渗。

3. 输液速度过快静脉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静脉内压,使得静脉壁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导致静脉外渗。

在给予静脉输液时,护士应该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以避免出现外渗现象。

4. 静脉血管状态不佳一些患者由于静脉血管状态不佳,如静脉硬化、静脉曲张等,可能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应该充分评估患者的静脉血管状态,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避免因为静脉血管状态不佳而导致的输液外渗。

5. 输液部位局部炎症、浮肿如果患者输液部位局部存在炎症、浮肿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导致外渗。

护士在给予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应该仔细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因为局部炎症、浮肿引起的外渗。

二、护理对策1. 提高护理技能护士应该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静脉穿刺,避免静脉损伤的发生。

护士应该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减少因为技术不当而导致的输液外渗。

5. 定期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

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该充分了解外渗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外渗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患者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患者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患者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流程一、目的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的问题,降低局部组织损伤,确保患者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医院所有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

三、应急预案1. 发现药物外渗(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

(2)观察患者症状,询问患者感受。

(3)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物种类及浓度等信息。

2. 报告和沟通(1)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情况,取得其配合。

(3)如需其他科室协助,及时通知相关科室。

3. 处理措施(1)根据药物外渗的种类、性质、刺激强度,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2)给予局部湿热敷、冰敷、局部封闭等处理。

(3)对化疗药物、高渗性药物、强酸性或强碱性药物等特殊药物外渗,按照专用处理流程进行。

(4)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变化,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4. 记录和归档(1)详细记录药物外渗经过、处理措施及效果。

(2)将相关资料归档,以备查阅。

四、处理流程1.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

2. 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物种类及浓度等信息。

3. 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如需其他科室协助,及时通知相关科室。

4. 根据药物外渗的种类、性质、刺激强度,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5. 给予局部湿热敷、冰敷、局部封闭等处理。

6. 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变化,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7. 详细记录药物外渗经过、处理措施及效果。

8. 将相关资料归档,以备查阅。

五、注意事项1.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输液情况,预防药物外渗的发生。

2. 提高护士穿刺技术,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

3.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观察和护理能力。

4. 定期培训护士,提高其对药物外渗的处理能力。

5.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处理流程的顺利进行。

六、总结患者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及时、有效地处理对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局部组织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加强护士培训和患者教育,可以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输血外渗的护理措施

输血外渗的护理措施

输血外渗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患者输血外渗后出现皮肤色泽青紫、肿胀、疼痛,自理压力较重,出现焦虑、恐惧、紧张自理,又因手臂的疼痛,导致睡眠障碍。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给予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症状。

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起血肿的原因,通过积极的处理,能够尽快治愈,要用娴熟的技术,和蔼热情的态度,使其心理得到安抚,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加强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巡视,注意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弹性、感觉及活动情况。

30min巡视1次。

一旦发生外渗,立即更换部位。

原外渗穿刺点处压迫止血期间,增强对局部血肿情况的观察。

开始的1-2h,每15-30minAh察1次,对比两侧手臂皮肤的颜色、温度,检查局部皮肤张力,及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的感觉。

以后逐步延长到每小时巡视观察1次。

3、75%酒精湿敷:一旦确定为输血外渗所致皮下血肿,即用75%酒精浸泡过的无菌纱布湿敷血肿处的皮肤,覆盖范围要超过皮下血肿处皮肤边缘2-3cm,干湿度以不滴液为宜,可将输液器袋剪开,自制成塑料膜,覆盖在酒精纱布上,用胶布稍作固定,避免酒精过快蒸发。

每日早中晚各敷1次,每次30min,直到局部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无红肿热痛,硬结消失,再改为局部酒精纱布湿敷日二次维持3-5d,治疗期间每日观察局部青紫肿胀疼痛的转归情况,测量臂围并记录。

4、套管针应用:套管针质地柔软,可随肢体的移动而弯曲,不易脱出血管而使血液外渗,可有效维持静脉通路,故输血时尽量选择套管针穿刺并妥善固定,以减少外渗的发生。

5、制动:患肢制动,抬高20度-30度,其下方用软枕衬垫妥当,以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缓解痛疼。

血肿出现后患侧手臂避免侵人性操作,禁止在血肿侧肢体测量血压、输液。

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护理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于静脉输液外渗采取积极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 输液外渗的原因1.1 患者因素1.1.1 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3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

1.1.4 无法沟通的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5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技术因素1.2.1 没有经验,对血管的解剖位置不清楚;1.2.2 没有定时巡视;1.2.3 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1.2.4 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1.2.5 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3 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4 疾病因素:1.4.1 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1.4.2 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1.4.3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1.4.4 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外渗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1-06T16:56:53.16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12期供稿作者:柳绍霞李荣杰[导读] 尽可能抽出3~5 ml血液或者药物,以便减少外渗药物对局部的刺激。

柳绍霞李荣杰(山东省栖霞市人民医院 265300)作为一名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操作,而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的将引起医疗护理纠纷。

因此应该高度重视,针对输液外渗做出迅速处理,准确及时的急救治疗有助于防止外渗损伤的加重。

1 立即停止给药,重新选择穿刺部位,用笔标记外渗面积,以后做对比。

2 尽可能抽出3~5 ml血液或者药物,以便减少外渗药物对局部的刺激。

适当按压局部止血,预防血肿的形成,通知医生。

3 抬高外渗肢体,以利于静脉回流,促进局部肿胀的吸收。

4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5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肿痛、肿胀、坏死。

6 外渗药物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处理:
①局部使用95% 酒精持续湿敷或者50%的硫酸镁湿敷,以利于肿胀消退。

②24 小时后热敷,以促进扩散吸收。

7 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的处理: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 h内进行,24 h后热敷。

8 对于高渗液(如20%甘露醇)渗漏的处理:
①我们首先是采取用0.5%利多卡因,沿外渗局部的边缘封闭。

②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山莨菪碱是抗胆碱药物,能扩张皮肤浅层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缺血症状,但是 654-2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

每天3~4 次敷。

注意:高渗液的外渗是不能够用硫酸镁和95%酒精,它们本身就是高渗液体,可加重组织脱水。

高渗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外渗如超过24 h不可热敷,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

9 酚妥拉明是肾上腺素阻滞剂,为血管加压素外渗的解毒剂。

酚妥拉明的作用立竿见影,外渗局部皮肤颜色及温度的改变立刻可见。

外渗后必须立即或6~12 小时以内使用。

10 其他:新鲜土豆片局部外敷等。

11 最严重的外渗处理:手术
当预防外渗溃疡治疗失败时,建议外科手术。

对于面积大、剧痛的外渗早期手术有助于减轻组织坏死,以免影响皮下重要的神经、血管、肌肉。

特别是手背发泡剂引起的外渗;一旦创面坏疽形成,需进行外科清创术。

参考文献
[1] 崔炎,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李晓玲,主编.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11—1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