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真人像极品

合集下载

盘点中国的13尊神秘大佛

盘点中国的13尊神秘大佛

盘点中国的13尊神秘大佛1.灵山大佛江苏的灵山大佛,释迦牟尼立像,青铜材料,通高88米,重700吨,佛体79米,莲花瓣9米。

公元1997年建成。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

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

2.天坛大佛香港的天坛大佛,释迦牟尼座像,锡青铜材料,通高26.4米,重220吨,公元1993年建成。

天坛大佛座落在香港大屿山海拔520米的昂平,是香港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是全球最大的青铜座佛。

佛像坐在268级的石阶上,端坐的佛像庄严肃穆,无论远观近看,都予人宁静祥和的感觉。

美国权威地理旅游杂志《国家地理旅行者》极力推荐天坛大佛这项名胜。

3.乐山大佛四川的乐山大佛,弥勒佛座像,石料,通高71米,公元803年建成。

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的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像高71米,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4.云岗大佛山西的云冈大佛,释迦牟尼座像,石料,高达17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冈石窟,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也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佛像。

佛像形态端庄,是中原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历时约30年才基本完成这一浩大的艺术工程。

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

5.龙门大佛洛阳龙门大佛,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的龙门石窟,卢舍那佛,石料,属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即龙门大佛,位于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应县木塔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木结构建筑之一,建筑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达1300多年的历史。

塔内供奉了丰富的佛教雕塑,其中最为显著的要数佛像。

这些佛像不但刻画栩栩如生,充满灵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外形特征、表情神态、装饰手法、色彩运用等方面,对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加以探讨。

外形特征首先我们来看佛像的外形特征。

应县木塔内的佛像大多数呈绝对坐姿或前倾仰卧姿,极少数呈侧坐。

其坐姿端庄肃穆,全身比例协调,神态自然,合理的构图,使人们在视觉上能够感受到一种美的秩序感。

另外,佛像的头部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一些佛像头发包括光环在内呈现出了花饰的形式,突出了佛像神性。

而另一些佛像则在头部上安上了宝珠,增添了一种高贵的气质。

表情神态其次我们来看佛像的表情神态。

佛像在表情神态上,简单而不失生动,既符合佛教的世界观和理念,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佛像的眼睛呈现出微微的闭合状态,面部呈现出宁静祥和的状态,他们的身体发出可以治愈众生痛苦的力量。

其中,既有眼目平视、脸庞慈悲的药师佛,也有口角微微上扬、像是在微笑的宝琉璃观音,给人鼓舞和勇气。

同时在形态的表现上,佛像手持不同的工具,如如意、剑、宝珠等,通过手势的不同取得不同的效果,清晰的表达出佛陀行者的功德和境界。

装饰手法除了外形和表情神态外,应县木塔中的佛像还通过多种装饰手法被赋予了丰富的艺术特征。

对佛像的装饰主要分为雕刻、刻纹和彩绘三个方面。

佛像的服饰造型呈现出唐代时期的风格,各自注重构图,线条柔和,细致入微。

佛像的飘带、坐垫、撑杆台座等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尤其是佛像的背思,刻有细微的篆刻字,有的刻上佛经或佛像的名称,增加了佛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色彩运用此外,色彩运用也是佛像的一个重要特征。

应县木塔中的佛像以金黄色为主色调,突出了佛像的神圣性和高贵。

手持的宝珠、如意宝等器物和部分细节饰物塑造用彩绘技法凸现出来,色彩鲜明。

锤揲工艺藏传佛像及佛教用品

锤揲工艺藏传佛像及佛教用品

锤揲工艺藏传佛像及佛教用品藏传佛教艺术博大精深,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藏传佛像及佛教用品用材广泛,制作工艺多种多样,锤揲法就是其中一种很独特的制作工艺。

锤揲法又称金属敲花法,大约于16世纪由尼泊尔传人我国的西藏,后在蒙古及内地渐渐流行起来。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红铜的延展性将铜片进行锤打、錾刻,做成各种部件,再进行焊接组装,使之成为一尊完整的佛像或佛教用品。

以下介绍用锤揲法制作的几尊清代藏传佛像及佛教用品。

1,锤揲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图1) 高19厘米。

佛像面容清秀,沉稳端庄,高肉髻顶饰宝珠,眉间有凸起白毫,著袒右肩袈裟,衣纹线条自然流畅。

左手于脐前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座。

底部装藏保存完好,具有浓厚的藏地风格。

2,锤揲铜释迦牟尼头像(图2) 残高13厘米。

释尊梳螺发,大耳贴面,鼻梁挺直,细眉高挑,眉间饰白毫,双目微启,双唇紧闭,表情沉静庄严,面部线条优美流畅。

3,锤揲铜漆金阿弥陀佛坐像(图3)高19厘米。

阿弥陀是梵语,译为无量寿、无量光,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此像梳螺髻,发涂绀青色,顶饰宝珠,大耳贴面,眉清目秀,容貌端庄。

身著右祖式袈裟,双手托钵(已失)于胸前结禅定印,全跏跌坐于仰覆莲座。

佛像通体漆金,内有装藏,封底保存完好。

4。

锤揲铜鎏金菩萨头像(图4)残高12.3厘米。

菩萨面部泥金,口涂朱红,眉目清秀,表情端庄,发涂绀青色,发髻高高挽起,戴五叶大花冠,缯带呈u字形向上翻卷,花冠及缯带鎏金,花纹錾刻精美,充分显示出菩萨的高贵典雅、雍容华贵。

5,锤揲铜鎏金上师坐像(图5)高12.5厘米。

此尊上师形象生动、写实,身着僧衣线条优美流畅,头无冠饰,表情肃穆。

右手于胸前结说法印,左手结禅定印,两手的食指与拇指间各挂一法铃,结跏趺坐于双层卡垫上。

6,锤揲铜上师头像(图6)残高22厘米。

上师面庞丰满,大耳贴面,头无冠饰,额头有三道皱纹,双目微启,双唇微闭,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安静祥和,表情生动传神,非常写实。

北山的七大石刻

北山的七大石刻

毗沙门天王龛进入北山佛湾,首先看到一尊高大的天神立于龛内,这就是毗沙门天王像,身高 2.5米,头戴高方冠,全身披挂金刚甲胄,胸悬虎头护心镜,腰挂牛角弯刀,脚蹬战靴,足下踏着三只夜叉鬼,只可惜举着的两手均已残缺。

此龛的造像为晚唐作品,是韦君靖在北山营建永昌寨时首先开凿的龛窟。

释迦牟尼龛北山佛湾第10号释迦牟尼龛开凿于唐末。

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在如意轮莲座上,头上螺髻隆起,面容丰满慈祥,左手垂膝右手轻举,似在宣讲佛法,身后现桃形火焰光,顶垂莲花宝盖。

左右各有一天仙飞来。

佛祖的左右侧,分别立着他的两位弟子:迦叶和阿难。

在龛左右两壁,刻有观音、大势至菩萨及四天王、四力士及十方佛等像。

全龛造像展现唐代石刻的风采。

摩利支天女像北山佛湾第133号龛的主像是摩利支天。

这尊威武的女神像,顶上有座三层宝塔,塔中现毗卢遮那佛。

摩利支天的两侧有八大金刚像,皆作武士装束。

这龛造像为研究古代兵器的人最感兴趣,里边十八般兵器样样俱有,而女神脚下的战车又更是中国的特色。

转轮经藏窟北山佛湾第136号转轮经藏窟,是北山石刻中规模最大亦最为精美的一窟。

转轮经藏窟是一个平顶长方形大窟。

窟内现存的造像记表明,这个洞窟开凿于南宋绍兴十二至十六年(1142—1146年),雕刻工匠为“颍川胥安”。

据分析,颍川即如今的河南禹县。

窟室中间屹立着一座八面形的转轮经藏,八根圆雕石柱刻有翻腾的巨龙守护着天神,以示八部天龙护法。

《维摩诘经变相》《维摩诘经变相》为大足石刻中唯一的摩崖阴刻图像,是根据佛教经典《维摩诘经》而作。

原图作者为五代著名画家石恪,绘于昌州惠因寺藏经殿后壁,宋绍兴四年(1134年)由李大郎临摹,罗复明转刻于北山。

经数百年风雨侵蚀,画面大部分已模糊不清。

留存的画面,表现的是维摩诘与文殊菩萨辩论佛法的内容。

孔雀明王窟在北山佛湾第155窟内,一只巨大孔雀双脚直立在正中,展翅开屏。

孔雀背负的莲座上,端坐一尊明王像,头戴精美花冠,胸前缀满珠宝,飘带披肩绕臂,上举两手托经书和如意,下垂两手执宝扇和孔雀翎,神情庄重,雕刻细腻,与座下明快粗犷的孔雀形成鲜明对比。

跨越千年堪比蒙娜丽莎的微笑…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欣赏

跨越千年堪比蒙娜丽莎的微笑…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欣赏

跨越千年堪比蒙娜丽莎的微笑…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欣赏菩萨头后带有一个很大的圆形头光,头光上浮雕仰瓣莲花,显示出这尊菩萨的身份和地位要比其他菩萨高。

菩萨面容清秀,眉弓舒展,双目平视,鼻梁隆起,嘴角微翘,颈部微收,呈现出一派慈祥与愉悦的神态。

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多数形体较大,包括北魏至北宋延续500 年的石、玉、陶、铁、木和泥造像200余尊,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有佛、菩萨、弟子、罗汉、飞天、供养人等多种题材。

造像有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为山东地区北魏至北齐时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一批珍贵的断代标本。

以北魏、东魏、北齐造像为主的佛教窖藏,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青州市。

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延续千余年的著名佛教寺院。

窖藏坑位于寺院遗址的最北部,南北长8.7米、东西宽6.8米,坑内有规律地埋藏有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北宋时期的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及泥塑等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

其中最大的高320厘米,最小的仅高20厘米。

造像雕刻技巧高超,包括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等多种技法。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的实物资料。

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发掘是近年来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代表了自北魏至宋元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成就,为研究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及雕塑、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经过我馆业务人员日复一日地整理、拼接、粘对,这些曾惨遭破坏的艺术珍品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其中的佛像精品先后在美国、日本、德国、瑞士、英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精品展或大型专题展。

当人们看到那些面带微笑的佛像、衣着雍容华贵的菩萨、呼之欲出的飞天、生动活泼的护法和多姿多彩的荷莲时,无不被其深深折服这尊东魏带头光圆雕菩萨立像,右手曲肘上举;左手执一莲茎状物。

2018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

2018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

2018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8年第12期清乾隆铜鎏金释迦牟尼佛说法像金丝楠木须弥座三联屏式佛龛成交价:920万元这尊释迦牟尼佛是清宫仿喀什米尔(或吉尔吉特)早期作品之一。

释迦牟尼佛螺发,高肉髻,髻顶有髻宝装饰,原始有染青发,由于长期供奉,为烟灰所覆盖。

佛陀颊颐丰满,双眼突出,垂眸睇视,白毫如珠位于双目之间。

鼻梁呈弧形,双眸经过彩绘,彩绘保存相当完整。

嘴角微抿,含笑,双唇涂红,颈部有三道清晰的吉祥纹。

身披厚重袈裟,袈裟紧贴身体,有如波纹一样的衣褶,仅在衣缘、袖口和双腿下层叠的衣褶处才能感觉到袈裟的厚重感。

明晚期黄花梨高束腰三弯腿榻成交价:31 05万元此榻造型独特,用材壮硕,风格高古,尤其是宽大边抹、高束腰、厚托腮的交错承托,以及腿足的弯折转还,构造出宏大的空间构架。

榻以纹美质坚的优质黄花梨木制作,座面活屉,下有六根原装硬木穿带支承。

边抹高度超常,立面厚实,锼挖、雕刻出丰富的层次。

宽边抹、高束腰的凹凸曲折,以及锼挖、铲地浮雕、陷地雕刻多种技法的运用,增加了此榻的层次性和律动感。

宋《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成交价:3852.5万元《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钱塘人薛尚功撰写的金石学著作。

共收录上古至汉彝器511件,摹写原器铭文,宋代以前出土的铜器有铭文的约十分之八都摹写原文收入此书,是宋代金石著述中辑录铜器铭文最丰富的一部书。

此部十二卷宋拓石刻孤本的身世极为传奇,历经劫难,沉潜150余年之后竟能重光于世,可谓宝物有神灵护佑。

赵无极《25.05.70》成交价:2875万元创作于1970年的大尺幅画作《25,05.了0》代表了赵无极创作巅峰时期的杰出水准。

该时期画家作品数量最为丰富,同时,最具有个人艺术风格,因作品中狂放的笔触和强烈的情感如同中国书法中“狂草”一般,被称为“狂草时期”。

本件作品极佳地运用了中国山水作品的画面构图,以及重视心境、意境的精神性追求,以桀骜张扬的姿态彰显中国传统绘画脱胎换骨,开始与世界现代艺术接轨。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析——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析——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世界遗产概述——洛阳龙门石窟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做出决定,将中国的洛阳龙门石窟目列为新的世界遗产,加入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首个世界遗产项目。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定的评价是: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

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位于中国九朝古都洛阳城南郊、伊水河畔的龙门石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这里的成千上万座洞窟、佛像和碑刻题记,诉说着一个个神奇的历史故事,解开了许许多多千古谜团。

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

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

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

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

龙门石窟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

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

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

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隆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给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洞内有11尊大佛像。

中国目前大型佛菩萨塑像一览

中国目前大型佛菩萨塑像一览

乌鲁木齐红光山大佛始建于2002年7月19日,完工于2004年7月底,历时两年,加莲花座高40.8米,释迦牟尼佛祖铜像 38.8米,重量达百余吨,使用材料为黄铜,用铜量达80吨。是中国第二大铜立大佛像。
宁波奉化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总高度为56.74米(其中铜制佛身33米,莲花座9米,基座14.74米),是海内外最高 的坐姿铜制弥勒大佛,为佛教文化的传世精品。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开凿于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 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石窟中保 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2011年10月,龙门石窟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出炉,将投资260亿通过打造大唐风味浓厚的唐城古镇。
中国目前大型佛菩萨塑像一览
1993年底在香港大屿山建成的天坛大佛,是中国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制造第一座大佛。大佛为释迦牟尼座像,青铜材质, 重250吨,佛像连同基座总高约34米,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露天青铜佛。 宝莲禅寺前广场附近有一座庄严雄伟的佛像,为“天坛大佛”。大佛由200块青铜铸件组成,高26公尺,重达220公吨, 是全球最大的户外青铜坐佛。天坛大佛面相参照龙门石窟的昆庐庶那佛,衣服的纹理和头饰则参照敦煌石窟第36窟的释 迦牟尼佛像。天坛大佛坐在莲花上,取其出污泥而不染之意。在象征北京天坛的三层基座之内,设有展览厅,布置了各 佛教艺术品如壁画、书画及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等陈列。天坛大佛现已成为香港著名的宗教建筑物。
大连旅顺口区横山寺,一座20米高、60吨纯铜铸造并通体镏金的露天大佛——渡海观音,佛威震荡地耸立在云 山之间,脚下是1.5万平方米汉白玉观音文化广场,雕栏玉砌,气势不凡。周边镇守着一对巨大的石狮与威风 凛然的四大护法金刚石像前后呼应,地下是500平方米的万佛堂。

88佛金身庄严图像(下)

88佛金身庄严图像(下)
「南无旃檀功德佛」又名旃檀功德如来,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
「南无无量掬光佛」又名无边威光如来,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红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毁坏塔寺的罪业。
「南无光德佛」又名光德如来,位于佛陀的东北方,其身蓝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瞋业。
「南无无忧德佛」又名无忧德如来,位于佛陀的下方,其身浅红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贪业。
「南无那罗延佛」另一译本名无爱子如来,位于佛陀的上方,其身黄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的罪业。
「南无功德华佛」又名功德华如来,位于佛陀的东方,其身黄色,右手拇指与食指相捻,置于右膝,左手作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十万劫的罪业。
「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一切佛的心性,都包藏着一切法界,所以叫法界藏身。独把这法界藏身四字,加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是表示要把礼拜称念88佛的功德,回向极乐世界,庄严净土,求愿往生。
「南无娑留那佛」另一译本名水王如来,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白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摈弃、驱逐阿罗汉的罪业。
「南无水天佛」又名水王天如来,位于佛陀的西南方,其身白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菩萨的罪业。
「南无坚德佛」又名贤吉祥如来,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阿阇梨或师长的罪业。
「南无宝光佛」又名宝焰如来,位于佛陀的东方,东方即佛陀的前方,其身红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三万劫的罪业。
「南无龙尊王佛」又名龙自在王如来,位于佛陀的东南方,面颈白色,身臂蓝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八劫的罪业。

五分钟龙门石窟导游词

五分钟龙门石窟导游词

五分钟龙门石窟导游词五分钟龙门石窟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洛阳龙门石窟,现在我们就在龙门的入口,不要心急,我们立刻就进去领略里面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

它们详实描述了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大家都知道龙门石窟已经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相信大家都是为了这个慕名而来。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

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

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

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

远远看过去,石窟安静伫立在那里,前面的湖面跟它挺有默契的,都是静静的。

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可能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宾阳洞,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大概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

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

洞内有11尊大佛像。

主像释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称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

主像座前刻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

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萨,菩萨像含笑凝眸,温柔敦厚。

洞中还雕刻着众菩萨,弟子听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

窟顶飞天仙子的刻画也十分传神。

我们沿着栈道继续前行,会经过珍珠泉、万佛洞、药方洞(内有许多济世药方)、莲花洞等洞窟,其中又以莲花洞为特殊。

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赏析

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赏析

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赏析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赏析1. 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是我国古代艺术品中的一件珍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清朝雍正年间,这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作为宫廷工艺品,展现了皇室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和尊重。

这件作品不仅在铜雕工艺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还在鎏金工艺上展现了清代宫廷工艺的精湛之处。

通过对这件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清朝时期的宫廷文化和佛教艺术。

2. 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的艺术特点和技艺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以其精湛的铜雕工艺和鎏金工艺而著称。

在这件作品中,雕塑师巧妙地捕捉了释迦牟尼佛的神态和气质,将其神圣和庄严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者面前。

鎏金的工艺使这件作品在光线的照射下更加璀璨夺目,展现了清代宫廷工艺的高超技艺。

通过对这些艺术特点和技艺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清代铜雕工艺和鎏金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欣赏到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精髓。

3. 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的宗教象征和文化价值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和伟大导师,他的形象在佛教信徒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意义。

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作为一件宗教艺术品,不仅展现了宫廷对佛教的尊崇,还体现了佛教文化在清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这件作品也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内涵,对于我们理解我国古代宗教文化和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赏析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佛教文化在我国古代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宫廷文化对佛教艺术的推动和发展。

4. 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的看来,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作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具有深厚的内涵,还在历史文化和宗教意义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深入赏析这件作品,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古代的宫廷文化和宗教文化,以及艺术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意义。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和了解到这样珍贵的古代艺术品,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张望--佛门摄影佳作欣赏

张望--佛门摄影佳作欣赏

张望--佛门摄影佳作欣赏张望--佛门摄影佳作欣赏《澄净》《寻佛》《⼼尘》《轮回》《天外》《觉者》《梵⾳》《澄净》《佛国》《梵净》《凡圣》《过客》《禅静》《过堂》《乐园》《岁⽉》《礼佛》《幻灭》《四季》《洗⼼》《⼼迹》《流年》《空门》《顿悟》摄影师张望历时九年完成的作品---《佛的⾜迹》佛的⾜迹是⼀组表现中国佛教⽂化的影像艺术作品。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儒、释、道是中国传统⽂化的三⼤⽀柱与最主要精神渊源,包括敦煌、云冈、布达拉宫在内的中国佛教⽂化艺术,既是世界⽂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东⽅神韵与艺术魅⼒。

佛教⽂化深刻影响和丰富了国⼈的精神与⽣活,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历时九年深⼊佛门,与僧侣同吃住,与法师共悟禅,将深奥的佛境教义通过影像艺术的形式得以传达,以期带给观众⼀种空灵恬静之禅美享受。

张望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00年研修摄影理论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现定居杭州,独⽴艺术家,浙江省摄影类⾼级职称评审委员。

从影⾄今获得国际国内多项重⼤摄影艺术荣誉奖,其佛门摄影作品的艺术魅⼒曾深深地感动了⼀位新加坡⼈,并使其最终竟来到中国出家剃度为僧。

2005年,张望荣膺奥地利国际摄影艺术展专题组最⾼荣誉——冠军,2006年,受邀前往欧洲出任国际摄影评委,为中国摄影界获此殊荣之第四⼈。

⽇本著名摄影家⾼桥亚弥⼦评价其作品⽈:“张望先⽣的作品给⼈⼀种空间、距离、对⽐感,因为他站得很⾼”;台湾《摄影天地》主编评价其作品⽈:“张望⼤师举凡主题、美学、光影、⼈性的表现,已超越出神⼊化的境界”。

世界权威摄影杂志《德国摄影》与《PHOTO》,法国《欧洲时报》、奥地利《皇冠》、国内《⼈民画报》、《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浙江⽈报》等三⼗九家国内外新闻媒体与报刊杂志先后介绍了张望的摄影作品与艺术⼈⽣。

2005年,张望被杭州市⼈民政府作为特殊⼈才引进,同年获浙江省⼈民政府破格直接评授国家⾼级职称殊荣,⾸开全省⽂化类⾼职评审重⼤破格之先河。

西夏等佛像

西夏等佛像
族挺健刚强的气质。
山西大同上下华严寺,
(1038年),殿宇
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当
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在薄迦教藏殿宽阔的佛坛上,
供奉辽代塑像三十一尊,塑像容貌丰满,体态端庄,技法娴
熟,是辽代佛教造像上乘之作。
佛神情端 严不苟言笑, 上身挺直, 身躯雄健。
佛菩萨羣像 辽代彩塑 佛高538公分 大同华严寺
影响。
双头佛像 泥塑
西夏13世纪 高62公分 两个面容端祥佛头,同 塑在一个佛身上。相 传:两个贫穷而虔诚佛 教徒,共造一尊佛,佛慈 悲而现双身,以满足二
人造佛的心愿。
水月观音 西夏 榆林窟第2窟
水月观音通常是 坐在岩石或莲花 座上,观看水中之 月,以水中之月来 比喻佛法色空的
义理。
西夏 水月观音像 榆林窟第2窟
的精品。
阿弥陀佛三尊来迎图 西夏12世纪 棉布
高142.5*105.5公分
阿弥陀佛白毫放光明, 观音、势至菩萨手持 金莲台,引接下方合掌 端坐的僧人,化生童子, 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阿弥陀佛三尊来迎图 西夏12世纪末 亚麻布
高85*63.8公分
阿弥陀佛白毫放光明, 观音势至菩萨手持金 莲台,引接下方合掌的 往生者,成化生童子,往
生西方净土。
阿弥陀佛来迎图
西夏12世纪 高125 公分
阿弥陀佛白毫放光 明,引接下方合掌持 香炉的信众,往生西
方极乐净土。
普贤菩萨 西夏12世纪 丝布
高96*60公分 此幅为典型西夏 汉
式佛画卷轴。
大势至菩萨像
西夏10~13世纪
绢画 黑水城古迹 俄 罗斯冬宫博物馆
阿弥陀佛净土画
西夏13世纪 高76公分 阿弥陀佛在说法,观音 势至菩萨端坐两旁,上 方有十如来。下方莲池

顶骨舍利

顶骨舍利

顶骨舍利(栖霞寺)2012年09月03日 13:21 新浪佛学顶骨舍利舍利子原指释迦牟尼佛,圆寂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

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

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

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

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

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

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份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

存世的佛祖真身舍利部分供养地如下:中国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阿育王寺—佛头盖骨舍利中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牙舍利中国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佛指舍利 (一节中指指骨舍利)中国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 (四颗牙齿之一)中国北京房山云居寺——肉舍利中国杭州雷峰塔——发舍利中国西安临潼庆山寺——碎身舍利中国西安大慈恩寺—真身舍利中国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栖霞寺暂存)——顶骨舍利(一块头顶骨)中国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佛牙舍利、碎身舍利(四颗牙齿之一) 中国云南省大理州水目山——肉舍利中国湖南南岳衡山——金刚舍利。

1释迦牟尼佛的一生(高清大图)

1释迦牟尼佛的一生(高清大图)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高清大图)导言这是一辑关于慈悲伟大的佛陀生平的精美画卷,重现了佛陀觉悟的历程和因缘。

希望有缘参读本辑画卷的所有众生能够了解真实的佛陀、感受佛陀的慈悲和智慧,进而了解佛陀关于轮回及众生、因果等真谛。

同时也希望佛陀的教法世代流传直至永远,让无量劫来的众生在轮回的道路上,皆种下解脱的因缘,从生死苦海抵达光明的彼岸!1梦象受孕:佛陀以菩萨的身份,以大悲愿力从兜率天来降入人世,这就是八相成道中的“降兜率”。

此中“大悲”者是与“大慈”相对应。

悲是拔一切众生苦,慈是与一切众生乐。

净饭国王与摩耶王后婚后二十余年还未有子嗣,在他们欢乐的生活中,是烦闷带来的唯一阴影。

王后四十岁时的一个寂静的夜里,菩萨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睡梦中的摩耶夫人左肋入胎,住胎十月。

于是贤劫一千位佛中来此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第四位佛即将降生。

2太子降临世间:根据当地的风俗摩耶夫人要回娘家分娩。

在途经“兰毗尼园”时见无忧树花色香艳,举手欲摘花时,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出生。

太子降生即下地行走七步,他遍观四周,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这里的“我”是指大地一切众生包括动物在内,其本有之佛性都是最尊最贵的)这时天上飞来两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无数的天王、梵神、天人都出现在空中,来赞美这位现在的太子,未来佛陀的降诞。

3命名大典:佛陀以转轮圣王的身份降生人间,佛陀的父亲净饭王非常地疼爱自己的儿子。

佛陀被命名为:乔达摩.悉达多。

4仙人占相:苦行仙人阿私陀仙在婆罗门苦行的学者中,是一位最具有权威的智者,远离爱着,常入禅定。

阿私陀前往宫中求见净饭国王,国王欢喜的请著名的大仙人为佛陀占相。

仙人看后告诉净饭王:您的儿子将来会成为伟大的觉者!可惜我已经老了,无法听闻他的妙法,现在虽得到禅定,但未闻佛陀的正法,毕竟不知道真正解脱的大道。

5得入四禅:他童年时代,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智体验。

东方三圣佛像

东方三圣佛像

东方三圣佛像
东方三圣佛像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皇城寺内的著名佛像。

这三尊佛像分别是被称为“弥勒佛”、“杨普佛”和“释迦牟尼佛”的三尊佛像,于明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安
置完工,历经了225个年头,辛勤谨严护卫着,已成为晋南地区广为人知的特色文化遗产。

这三尊佛像正立姿态拔地而起,犹如三柱神像,武财两旺之颜,面容祥和,衣缠袈裟披背,佛神宏大,神清气爽,须发飘拂,细看仔细,详目弯眉,神色肃穆端庄大气。

弥勒佛,高90厘米,南海右边靠近西门外,头顶佛光弥漫。

这尊佛像面目慈祥,犹如一
个仁慈贤哲的气场,弥勒佛的左手按胸,右手托菩提枝,脸容严肃,让人洞悉了他对佛法
的深切追求和无尽行善的精神。

杨普佛,身高120厘米,位于弥勒佛和释迦牟尼之间。

他两眉内合,嘴角小微微上扬,微笑着端庄褒贬、万古不变的佛法大义,每一微笑都显出慈悲与顺和。

释迦牟尼佛,身高115厘米,位于弥勒佛和杨普佛之间。

他的头顶圆宝,身披锦袍,双手跪拜,以最虔诚的姿态表达他清高的佛道的从容。

三尊佛像向大家诠释了佛陀的精神:虔诚信仰、自律自制、恭敬奉献、正向思考等,激发
了人们克服困难、勇敢善行的动力,以及活出精彩人生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