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微电子所介绍

合集下载

国内院校微电子专业简介

国内院校微电子专业简介

国内院校微电子专业简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成立于1986年,由原中国科学院109集成电路制造厂和半导体所微电子学部合并而成,2003年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是一所专业从事微电子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技术总体和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的依托单位。

下设4个研究室和两个制造部。

设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1. 硅器件及集成技术;⒉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3. 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4.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通讯与多媒体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

本专业一级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

作为一门交叉与综合性学科,跨专业学习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因此微电子所欢迎并鼓励通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软件类、光电技术、物理与应用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

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硅器件及集成技术①英语②半导体物理③半导体器件□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①英语②半导体物理或固体物理③半导体器件或电子线路□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①英语②半导体物理③半导体器件或电子线路□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通讯与多媒体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①英语②模拟集成电路③数字集成电路或信号与系统或通信原理或电子线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建有材料和器件大楼、基础理论和理化楼、电子楼、超净楼、离子楼及专业图书馆等。

本所现有研究员69人,包括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现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生导师55名,硕士生导师53名。

本所是从事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电路及其应用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

选择上海微系统所的原因

选择上海微系统所的原因

选择上海微系统所的原因(2008级学长)首先要声明的是,我不是在做广告,说的比较客观。

而且是从我自身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的,希望各位在选择考研学校的时候好好考虑考虑。

微电子方面我不太懂,所以就简单说说通信方面的情况吧。

通信方面来说的话中科院的微系统所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虽然就绝对实力上来说是不如电子所,但是凭借地域优势还是很值得考虑的。

因为上海这里通信好的学校不多,如果在北京那清华北邮、北交、北航、中科院,那可是云云名校啊。

在上海这边就简单多了,排第一的应该毫无争议的就是上海交大了,当然上海交大的分数也是相当给力的。

其次应该就是微系统所了。

接下来的就是上海大学的通信了。

可以说各有各的好处吧,上海交大实力最强,难度最大。

中科院名气大、设备好、项目多、导师对你的培养重视、补贴也多,不过科研生活比较枯燥,想寻求校园小清新的生活方式的话这里估计没有。

上海大学校友多,以后有一定的集群优势(就是到处是校友),去华为、移动、电信、联通比较占便宜。

所以总体上来说,微系统所还是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还有华师大、华东理工什么的就不一一介绍了。

另外说一句,复试的时候老师可能会问你为什么选择中科院,这也是你初试之前需要想好的问题,不为复试,而是自己的判断和决定。

PS:中科院最大的好处体现在复试之中,学校复试一般先考虑次序是:本校本专业的、外校本专业的、本校外专业的、外校外专业的。

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的话,最好还是选择自己学校,或者是中科院,中科院的复试比起学校来说虽然不是那么正规,但是绝对比学校要公平得多了。

我是看着好多考我本科学校王牌专业的外校同学是怎么被刷掉的,这里就不具体说了,还是希望大家对考哪里自己心里有清晰的想法。

另外之前有一个关于微系统所、微电子所、电子所的比较,觉得比较好,把内容贴在这里,希望大家看看。

如果大家对中科院和高校的对比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在网上查查看。

中科院微电子所、微系统所和半导体所说到科研,就不能不提中科院,中科院和微电子领域关系最密切的研究所有三个:微电子所、半导体所和微系统所。

中科院微电子所硕博连读培养方式

中科院微电子所硕博连读培养方式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10-12 | 编辑: | 【大中小】【打印】【关闭】为加强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一步提高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相关文件的精神,并根据我所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如下:培养目标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理想。

在攻读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格。

学习年限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位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从事学位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为二年至三年。

正常情况下,如不能按时毕业者,若完成学习任务,论文答辩未通过,作结业处理。

确实由客观因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必须由导师提出申请,经研究生部核准,可延长半年至一年,延长学习的时间不计算学制。

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3年半,论文工作必须结合本职工作。

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得提前毕业。

培养方式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政治、思想、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

对硕士生除开设必修的政治理论课外,还应加强形势、政策、理想、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

贯彻学位课程和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

硕士生既要系统地学习理论,也要接受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锻炼。

贯彻指导教师负责带教和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导师应该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关心和教育硕士生。

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研究方向,制定硕士生的培养计划,对学位课程和论文作出具体安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本人学习计划,选修课程必须征得导师或学科点学术秘书的同意;完成学位课程学习计划后,必须在一学期内完成调研工作并转入论文正式工作。

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复试经验及准备

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复试经验及准备

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三)——复试经验及准备本人是参加了2012年微系统所的考研,考取了通信方向,长期在考研论坛上看相关资料,发觉关于微系统所的各方面信息不太多,希望我的一些经验和叙述能够让各位学弟学妹们对微系统所有更深入的了结,能够考出更好的成绩。

也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成为校友。

我不是什么大神,只要大家认认真真的,人人都能考上。

我的QQ号:80279856 ,希望大家加我的时候能够发送(考研+姓名)给我,方便我归类整理。

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来咨询我。

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先说说我的自身情况吧,我报考的是电子通信工程,考的科目除了数学是数学二之外其他都是和学术型是一样的,初试成绩不算高,总分342,政治59、英语54、数学113、专业课116,可以说这个成绩在电子通信的同学里面还是凑合够用。

我本科是一所211学校。

本科学的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可以说也算是小小的跨专业吧。

初试成绩是2月24号出来的。

复试成绩整整等了一个多月才出来,而且别的中科院的所大多在3月中旬的时候都已经陆续出成绩了,但是微系统所还是不紧不慢的,不过后来才知道为什么成绩出的那么慢,其实是有原因的,而且还是特别感激招生办老师的考虑的(在下面介绍入取人数的时候会提到)。

到了3月28号网上终于挂出了复试通知。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359分、电子通信工程是305分,当我看到305分的时候我是大为诧异的,本来以为怎么的也要330分没想到竟然是那么低的一个分数,不过自己进复试了心情也还不错。

由于本科学的是电子科学与技术,所以很多科目没有涉及,比如包括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低频电路、高频电路、计算机组成什么的。

复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准备的:一、专业知识。

初试成绩出来以后我就在网上买了一本通信原理开始看。

因为没怎么学过,看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所以就看那一本了,如果本科是通信专业的就多看基本书吧,不会有错的。

复试的时候问了不少书上的原理。

二、英语听力。

2015年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考研院校介绍、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

2015年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考研院校介绍、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

专注中科院考研辅导
高晓光
同上
李建平
同上
10 纳米功能材料与传感器
蔡新霞 何秀丽
同上 同上
高晓光
同上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
赵湛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③301 数学一④856 电子线路 或 859 信号与系统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张晓娟
01 微波遥感与成像新方法与新 技术
高同强
杨海钢
03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刘飞
高同强
04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软件技 术
杨海钢
05 基于微纳米技术的传感器、 执行器与系统
陈德勇 夏善红
王军波
06 微纳米加工工艺技术
陈德勇 王军波
夏善红
07 传感器集成芯片系统(SOC) 边超
佟建华
08 新型传感器及系统
夏善红
09 痕量物质快速检测传感器与 系统
1.复试一般由报考的研究所或院系组织,在报考的研究所或院系所在地进行。
2.各研究所或院系依照考生初试成绩,一般按录取数与参加复试人数 1:1.2 左右的比 例,由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进行差额复试。生源充足的单位可适当扩大差额比例。具体差 额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由各研究所或院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在复试 前确定。
刘小军 方广有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③301 数学一④856 电子线路 或 859 信号与系统或 979 电磁场 理论
同上
同上
张群英
同上
阴和俊
同上
02 地球物理电磁勘探方法与技 术
方广有
同上
03 空间电磁波传播及其探测技 术
张晓娟 方广有 王劲松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录取名单、备考经验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录取名单、备考经验

一、微电子学院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3年,以中科院微电子所为主承办单位,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电子所、中科院声学所参与共同建设,覆盖从设计、制造、设备和材料等微电子技术领域的绝大部分学科方向,是目前国内综合研究能力最高,设备最完善,学科覆盖最广的微电子学院,也是首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之一。

微电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由微电子所代招)、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集成电路工程(085209)、计算机技术(085211)。

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共24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度下达的指标数为准。

微电子学院欢迎并鼓励学习微电子专业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软件类、光电技术、物理与应用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考研参考书目856电子线路1、Robert L.Boylestad, Louis Nashelsky(作者), 李立华, 李永华(译者),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2008年6月1日),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3、(美)John F.Wakerly 林生葛红金京林(翻译)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原书第4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5月4、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59信号与系统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三版。

奥本海姆等,《信号与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第二版。

863计算机学科综合(专业)1、计算机网络(第七版). 谢希仁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复试原则1、专业考核重点考查考生大学学习情况及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以及考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等,了解考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微电子研究所

微电子研究所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国家大力支持的重点学科点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又称微电子学研究所(院),有着源远流长的学术传统。

1956年,由著名物理学家黄昆院士在北大物理系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机构,之后在我国著名微电子专家王阳元院士的带领下,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发展成为我国培养高水平微电子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是国家的重点学科点。

【硬件环境】三大重点实验室国内领先北大微电子学系有着国内一流的科研硬件设施,有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方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新工艺新器件新结构电路国家计委专项实验室、北京市软硬件协同设计高科技实验室三大重点实验室,还有MPW(多项目晶圆)中心平台。

【师资科研】科研小组特色明显北大微电子所下设SOI、SOC、ASIC、MPW中心、MEMS、新器件、可测性、宽禁带、纳太器件等多个研究小组。

所长王阳元院士是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奠基人之一,目前出任中芯国际的董事长。

SOI研究组的研究领域有SOI技术、纳米量级新结构器件及制备工艺技术,以及射频电路技术。

黄如教授是北京市优秀教师,目前为IEEE EDS(Electron Device Society)和ADCOM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的成员,主要科研方向是SOI,但同时也指导学生进行射频方面的研究。

廖怀林教授专门从事RF电路方面的研究,功底深厚。

该研究组掌握了国内科研界最先进的加工技术(流片基本上采用0.13微米工艺),研究生博士生已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

SOC研究组在敦山教授领导下,拥有北京大学-安捷伦科技SOC测试教育中心和北京大学-安捷伦科技SOC测试工程中心两大平台。

于老师虽然是研究微处理器,但在系统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重视工艺是北大微电子所的传统,所里不少老师是学物理出身的,对于器件工艺十分重视,再加上最先进的微米/纳米加工条件,因此该所的微电子器件加工工艺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水平。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录取名单、备考经验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录取名单、备考经验

一、微电子学院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3年,以中科院微电子所为主承办单位,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电子所、中科院声学所参与共同建设,覆盖从设计、制造、设备和材料等微电子技术领域的绝大部分学科方向,是目前国内综合研究能力最高,设备最完善,学科覆盖最广的微电子学院,也是首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之一。

微电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由微电子所代招)、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集成电路工程(085209)、计算机技术(085211)。

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共24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度下达的指标数为准。

微电子学院欢迎并鼓励学习微电子专业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软件类、光电技术、物理与应用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考研参考书目804半导体物理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856电子线路1、Robert L.Boylestad, Louis Nashelsky(作者), 李立华, 李永华(译者),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2008年6月1日),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3、(美)John F.Wakerly 林生葛红金京林(翻译)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原书第4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5月4、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59信号与系统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三版。

奥本海姆等,《信号与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第二版。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复试原则1、专业考核重点考查考生大学学习情况及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以及考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等,了解考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中科院微电子所硕博连读培养方式

中科院微电子所硕博连读培养方式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10-12 | 编辑: | 【大中小】【打印】【关闭】为加强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一步提高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相关文件的精神,并根据我所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如下:培养目标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理想。

在攻读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格。

学习年限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位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从事学位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为二年至三年。

正常情况下,如不能按时毕业者,若完成学习任务,论文答辩未通过,作结业处理。

确实由客观因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必须由导师提出申请,经研究生部核准,可延长半年至一年,延长学习的时间不计算学制。

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3年半,论文工作必须结合本职工作。

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得提前毕业。

培养方式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政治、思想、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

对硕士生除开设必修的政治理论课外,还应加强形势、政策、理想、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

贯彻学位课程和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

硕士生既要系统地学习理论,也要接受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锻炼。

贯彻指导教师负责带教和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导师应该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关心和教育硕士生。

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研究方向,制定硕士生的培养计划,对学位课程和论文作出具体安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本人学习计划,选修课程必须征得导师或学科点学术秘书的同意;完成学位课程学习计划后,必须在一学期内完成调研工作并转入论文正式工作。

微电子认识实习报告

微电子认识实习报告

微电子认识实习报告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微电子认识实习报告!微电子认识实习报告【1】实习报告专业:微电子学年级:XX级姓名:xx学号:xxxxxxxxxxxxx微电子学是研究在固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电路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

微电子专业主要研究电子或粒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并利用它来实现一定的信号处理功能。

微电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包括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集成电路及系统的设计、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电磁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和加工、化学等诸多领域。

自摩尔定律提出以来,微电子领域一直如神话般按其所预言的规律不断发展。

微电子行业的进步使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成倍增加,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极大地推动了信息产业和工业的发展,是现代信息业和工业的基础。

微电子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集成电路、微电子系统设计、制造工艺及设计软件系统,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广泛的通识教育、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规化训练。

学校和学生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实习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必须参与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或长或短的实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行业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及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以便能结合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兴趣爱好,尽早寻找到适合各人的工作定位,为自己制定更长远、更细致的职业规划。

另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更易于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

在大学生活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也迎来了本专业的毕业实习,实习地点为北京,共历时三日。

在学院教师与辅导员的带领下,我们班同学于5月25日下午抵达北京。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复试小记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复试小记

到了6号晚上,来面试的人陆续都到了,有几个杭电的把老头那的登记表拿来了,上面是按成绩排的名,两专业混排。我排第八,第一是一个杭电的,428分。经过我们的一番讨论和打听,这次面试的1:1。4是按全所算的。微电子实际只来了14个人,招19个;通信来了33个人,招15个(按去年的话)。实际一共来了50个人。34*1.4=50。我已经开始小紧张了。因为我本科没学过通信的理论,初试的那一点点优势在面试中很容易调整的。我最担心的就是,研招办的LQ老师和蔼地和我说,来微电子吧,这样我的一年努力就付东流了(本人本科学的正是微电子),而且微电子是要硕博的。5年和一个不感兴趣的领域打交道时件相当痛苦的事,于是我想到了找工作,但是现在找工作……哎,悲剧……
4月6号报到,我5号上午就到了。沿着长宁路往东走,看到一个不足3米的大门,写着微系统的牌号,心里哇凉哇凉的,好低调。住在所里的招待所,当晚按60算,后面几天按40元每晚算。去招待所的路上遇到一个西北大学的,GQL,个子挺高,原来和我坐的是一个火车,西安去上海的直达车Z94。他本科是物理基地班的,报考的微电子,这样和我就没什么厉害关系了(后面将交待我为什么这么怕他)。招待所的老头把我们安排在一个房间,三张床的那种。那老头态度极好,我怀疑是所里的离休干部,没准是个博士呢,呵呵。上海的住宿就是蜗居啊,我还想着是独立卫生间的,原来是两个房间公用一个卫生间(带浴缸,电热水)。另外一个房间是2个人的,我们一进我房间他们就来打招呼,一个是CJ(华科,通信,361分),一个是zcs(河南大学,微电子,377分)。由于这次买的坐票,我和GQL一到房间就睡下了。睡到了12点多,宿舍多了一个人,郑州大学的,一再强调自己是陪一个考了400+的女同学来面试的,自己分很低,也没透露具体的。中午在招待所门口吃的,3小盘菜,吃了19元,我终于知道上海的物价了。晚上,楼上那帮女博士们洗澡,我的床上面竟然有个小洞,不停地漏水。找了阿姨,让我粘个胶带,算了,我换一头睡吧。

微电子专业各高校概况

微电子专业各高校概况

微电子专业几所热门院校特色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热起来的微电子专业,目前依然热度不减。

各大高校顺应微电子产业的发展需要,纷纷成立独立的微电子系和学院,开办了许多与集成电路产业关系密切的二级学院(如北京大学的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等等)。

以下将介绍国内数所开设有微电子研招专业的院校,以及它们的研究方向,供参考。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国家大力支持的重点学科点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又称微电子学研究所(院),有着源远流长的学术传统。

1956年,由著名物理学家黄昆院士在北大物理系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机构,之后在我国著名微电子专家王阳元院士的带领下,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发展成为我国培养高水平微电子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是国家的重点学科点。

【硬件环境】三大重点实验室国内领先北大微电子学系有着国内一流的科研硬件设施,有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方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新工艺新器件新结构电路国家计委专项实验室、北京市软硬件协同设计高科技实验室三大重点实验室,还有MPW(多项目晶圆)中心平台。

【师资科研】科研小组特色明显北大微电子所下设SOI、SOC、ASIC、MPW中心、MEMS、新器件、可测性、宽禁带、纳太器件等多个研究小组。

所长王阳元院士是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奠基人之一,目前出任中芯国际的董事长。

SOI研究组的研究领域有SOI技术、纳米量级新结构器件及制备工艺技术,以及射频电路技术。

黄如教授是北京市优秀教师,目前为IEEE EDS(Electron Device Society)和ADCOM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的成员,主要科研方向是SOI,但同时也指导学生进行射频方面的研究。

廖怀林教授专门从事RF电路方面的研究,功底深厚。

该研究组掌握了国内科研界最先进的加工技术(流片基本上采用0.13微米工艺),研究生博士生已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

SOC研究组在敦山教授领导下,拥有北京大学-安捷伦科技SOC测试教育中心和北京大学-安捷伦科技SOC测试工程中心两大平台。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2011年度百人计划.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2011年度百人计划.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2011年度“百人计划”招聘启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已成为国内微电子领域最重要的研发机构之一。

为了加强学科的发展,现诚聘相关专业“百人计划”研究员。

一、研究方向(一、硅器件与集成技术研究室该研究室面向半导体硅基器件及集成电路研究,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和产品研制为主。

目前致力于SOI集成电路、功率器件的设计、产品研制、测试及可靠性等技术研究。

(二、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室该研究室主要从事射频、模拟和数字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实现及信息处理和无线收发系统集成的研发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低功耗与极低功耗数字信号处理器、宽带通信系统与基带SOC、极低功耗模数混合集成电路设计、高性能模拟与射频硅基集成电路、绿色电源集成电路设计。

(三、纳米加工与新器件集成技术研究室该研究室在国内最早开展亚微米微细加工技术研究,也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协作实验室。

研究室拥有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微纳米加工平台和电子束光刻公共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加工与先进掩模制造技术、新型存储器技术、纳米尺度衍射光学元件、有机器件和电路、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微纳传感与应用。

(四、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室该研究室是国内最早开展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电路研究的单位之一,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GaAs基和InP基微波毫米波半导体器件和电路研制、微波大功率GaN基器件和电路研究、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技术、超高频数模混合电路研究、微波混合电路和模块、光电器件与高密度集成技术。

研究室下设“4英寸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线”、“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设计和测试”、“微波模块研究”、“光电模块研究”四个科研平台。

(五、通信与多媒体SOC研究室该研究室主要围绕通信与多媒体SOC芯片开展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GPS/伽利略等卫星导航接收机SOC芯片、Wimax/LTE基带SOC芯片、多媒体与多核处理器SOC芯片、CMOS图像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与应用等方面等前沿领域。

INSTITUTEOFMICROELECTRONICSOFCHINESEACADEMYOF

INSTITUTEOFMICROELECTRONICSOFCHINESEACADEMYOF

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传真*************邮箱:************.cn网址: 邮编:100029我所举办第三届重阳节敬老联谊会微电子所隆重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我所综合科研楼等4个项目顺利通过中科院基建工程项目验收研究生吴璇演唱黄梅戏《到底人间欢乐多》退休职工萧泽瀛讲故事《学外语》李培金书记与验收组领导、专家合影验收会现场李培金书记陪同验收组成员视察园区建设李培金书记陪同验收组成员视察科研、办公环境京区党委副书记杨建国及所领导在主席台就坐 参会党员认真聆听报告第二届“老年之星”颁奖老年合唱队表演节目退休职工袁湘君、周晓茵表演舞蹈《天路》王守觉院士即兴演唱《爱的奉献》目 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微电子所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会议正式启动学习实践活动微电子所隆重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微电子所召开离退休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报告会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践行科学发展观——微电子所机关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辉煌50年所庆感怀◢ 科研进展我国首个ZnO纳米棒场效应晶体管在微电子所研制成功我所UWB物理信道划分提案被中国无线个域网标准组完全采纳第二届海峡两岸微米纳米技术研讨会北京分会在我所召开我所聘任德国明斯特大学迟立峰教授为客座研究员JBX-6300FS电子束光刻系统运行良好 我所微纳加工实力再上新台阶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访问我所台湾工研院专家代表团访问我所 香港城市大学朱剑豪教授来我所作学术报告美国科学院院士Ward Plummer博士访问我所 ◢ 所务动态我所在院“2+3”升档评估中被评为良好研究所我所举办第三届重阳节敬老联谊会我所综合科研楼等4个项目顺利通过中科院基建工程项目验收我所开展新入所员工及研究生培训展微电子形象 助奥运圆梦——微电子所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奥运会、残奥会◢ 党群工作微电子所职工参观抗震救灾主题展览我所积极组织向汶川地震灾区“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 “迎所庆”系列羽毛球比赛圆满结束01020304131516181920212205060707080911111212…………………………………………………………………………………………………………………………………………………………………………………………………………………………………………………………………………………………………………………………………………………………………………………………………………………………………………………………………………………………………………………………………………………………………………………………………………………………………………………………………………………………………………………………… 2008年第5期 总第十四期目 录参观瑰宝,感受5000年中华文明 —— 记四六室党支部活动我们是一家人 —— 记杭州中科微党支部敬老院之行◢ 创新文化北方工业大学学生来我所参加科普活动一室分工会组织职工活动石林峡游记 —— 记知创公司分工会活动二室组织秋游活动◢ 队伍建设我所刘明研究员获200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夕阳红我所组织退休职工秋游活动◢ 学生园地研究生会举办“花好月圆夜”庆中秋歌手大赛刘舸博士获第9届ICSICT大会最佳学术海报论文奖陈高鹏博士在2008年安捷伦公司 EESof EDA中国用户论文评选中夺魁秋韵之我——记杭州分部研究生团队拓展活动293132333334 2008年第5期 总第十四期目 录…………………………………………………………………………………………………………………………………………………………………………………………………………………………………………………………………………………………………………………… (23)2425262728根据党中央、中科院党组、京区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部署,微电子所党委迅速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李培金任组长,所长叶甜春、党委委员曾鸿宾、党办主任杨旭任副组长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并于10月21日召开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中科院微电子所复试真题

中科院微电子所复试真题

真题(本来是一百一十多道,不过很多有重复,我整理了一下,剩下这么多,括号里的提示有同学说的,也有我写的)1.运算放大器原理,一个好的运算放大器考虑什么因素?集成运放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其中过部分功能如下:输入级:一般是双输入的高性能差分放大器。

输入级好坏直接影响运放性能的好坏。

中间级:运放的主放大电路,多采用共射或共源放大电路,还经常采用复合管和电流源做负载,其电压放大倍数可达千倍以上。

输出级:输出电压线性宽,输出电阻小,多采用互补对称输出形式。

偏置电路:用于给各级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好的集成运放应是高增值,低功耗,低噪音,宽的摆幅,宽的带宽等。

2。

镜像电流元的工作原理及其注意的因素。

通过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口,使其的参数与另一个晶体管一致,这样,其他的晶体管可以跟踪另外一个晶体管,使其电流等于或按比例地复制参考电流源。

电流源工作时,应注意不要超过其允许的温度范围和晶体管工作的参数。

3。

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区别和原理。

反馈:将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形式作用于输入回路,用来影响其输入量来改善系统性能的一种措施。

正反馈:根据反馈的效果,使放大电路的净输入量增大的反馈。

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减小的反馈。

直流反馈:反馈量只含直流分量。

交流反馈:反馈量中只含交流成分。

4。

加法器有几种,半加和全加的区别。

半加器:不考虑进位,而将两个一位的二进制数相加,实现半加功能的电路称半加器。

全加器:考虑进位,实现2个二进制数相加的电路结构。

加法器分类:串行进位加法器(行波进位加法器)和超前进位加法器。

行波进位加法器:每一位相加的结果都要等到低一位的进位信号产生以后才能建立起来,这种加法器最大的缺点是速度慢。

超前进位加法器:采用特殊的逻辑电路事先得知每一位全加器的进位输入信号,而无需等待低位向高位的进位信号,显著提高了运算速度,采用这种形式的加法器称超前进位加法器。

5。

信号系统有多少种变换,区别于联系,各自的优缺点。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RFG-3000/13.56MHz 固态射频电源,220VAC用户手册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11.5.11RFG-3000/13.56MHz用户手册一.主要技术性能电气参数输出功率1W-3000W连续可调,正反向功率真彩色LCD智能显示射频末级效率≥86%(3000W输出时),≥93%(1500W输出时)功率稳定度≤ ±0.5%(额定功率输出时)频率稳定度±10ppm承受最大反射功率600W(20-30s)最大输出功率裕度20%谐波输出二次谐波低于 -50dB,三次及更高次谐波低于 -55dB 频率信号13.56MHz标准正弦波整机效率≥70%控制信号与后面板电气连接模拟口15针D型(阴性)(选配)串口RS232/RS485/USB通讯协议(选配)外部时钟同步(CEX)BNC(阴性)射频输出口标准同轴接头输出(M/N型,阴性)交流供电口AC220V供电(50Hz)冷却方式强制风冷+水冷机械尺寸体积132mm(H)X483mm(W)X500mm(D)5.5"(H)17.3"(W)19.7"(D) 重量18kg安装前面板高为标准3U,宽为19英寸前面板指示 4.3寸TFT真彩数字屏(16:9),分辩率480X272,LED背光,28键键盘,纯铝旋钮前面板颜色象牙白(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使用环境环境温度0 -40℃相对湿度< 85%RFG-3000/13.56MHz用户手册二.使用方法安装方法RFG-3000型射频电源采用标准3U机箱(具体尺寸见图2),可以安装在标准机柜上。

安装前应根据图示“机箱位置”在机柜内设置导轨,并根据前面板定位孔的位置在机柜前框上制作螺孔。

将射频电源推入导轨后,用螺丝固定前面板两侧的定位孔即可。

RFG-3000型射频电源也可以放置于桌面上使用,可根据需要定制桌面型面板。

使用220V 50~60Hz单相交流电源,功率容量不得小于5KW。

微电子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1 (1)

微电子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1 (1)

微电子专业毕业生应具备 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固体物理学、电子学和VLSI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掌握集成电路和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独 立进行版图设计、器件性能分析和了解VLSI工艺流程的基本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VLSI和其它新型半导体器件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 动态,以及电子产业发展状况;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 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 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光纤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王志功 教授)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陈莹梅 副教授)
东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目录
电路与系统方向: 01 超高速集成电路研究 02 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研究 03 光电集成电路研究 04 通讯网络VLSI研究 专业课: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复试科目: 模拟电子线路
要求学习者掌握半导体物理、器件与工艺的理论和技术;掌
握集成器件的设计方法与制造工艺;熟练使用计算机,有较 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既需要丰富的物理基础知识,也能熟练操作微电子器件测试
实验。
微电子的研究方向
微电子的研究方向分为两大类:工艺和设计。
细分为: 电路设计方向; 电路的模拟工具(CAD方向); 电路构成的系统(SOC或系统方向);
国内微电子领域知名高校
1. 清华 2. 北大 3. 复旦大学
4. 上海交通大学
5. 华中科技大学 6. 浙江大学
7. 东南大学 (指东南无线电系的射光所,有两大导师:王志功\黄凤仪,其 中王志功为国内射频集成电路第一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生简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是一所专业从事微电子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技术总体和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的依托单位。

微电子所本着“惟精惟一、求是求新”的办所精神,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重点科技攻关与产品开发任务,一方面拓展前沿技术与基础研究领域,发展交叉学科方向;同时通过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成果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发展。

微电子所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高技术研究机构,成为我国IC技术和产业领域一个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国家微电子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微电子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职工62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高级研究人员91人,上岗研究生导师7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4名),在读研究生近300多人。

主要研究方向:1.硅器件及集成技术;⒉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3.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4.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电子封装)。

本专业一级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

作为一门交叉与综合性学科,跨专业学习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因此微电子所欢迎并鼓励微电子专业及通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软件类、光电技术、物理与应用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

除招收普研(学术型)外,我所还计划在电子与通信工程(代码:430109)和集成电路工程(代码:430110)两个领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我所2011年度研究生招生仍为国家计划内公费。

专业代码: 080903专业名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与导师w 硅器件及集成技术该方向为一室、九室、十室研究方向,主要从事CMOS及SOI CMOS器件与集成电路、功率器件与集成电路、高可靠性器件与集成电路、微系统及集成技术研究等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测试。

这些研究室一直致力于硅基器件与集成电路主流工艺技术的研究, 曾先后完成“VDMOS功率器件”、“0.8微米CMOS工艺”、“亚微米SOI CMOS电路的研究”、“0.35微米CMOS集成电路关键技术”、“0.1微米级CMOS FET”等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硅器件、电路与工艺技术研发能力,并在诸多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

目前正在致力于下一代纳米级的 CMOS新结构器件与电路、新工艺技术、高可靠性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新型MEMS器件与集成,以及先进电子封装技术的研究。

导师简介韩郑生男 1962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杜寰男 1963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欧毅男 1975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罗家俊男 1973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孙宝刚男 1969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李多力男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朱阳军男 1980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万里兮男 1955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曹立强男 1974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陈大鹏男 1968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文武男 197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骆志炯男 1972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尹海洲男 1974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钟汇才男 197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梁擎擎男 1977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闫江男 1960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欧文男 1969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王玮冰男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杨清华男 1976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w 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该研究方向为三室、八室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纳米微细加工技术(包括光学光刻掩模及分辨率增强、电子束光刻、下一代光刻及掩模、亚90nm加工工艺等)、纳米器件及集成(包括纳米电子器件模型、硅基和化合物基半导体纳米器件、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器件及其集成、基于新材料新原理的纳米器件如分子电子器件及其集成等)、新型MEMS器件及集成(包括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及集成系统、新型传感器及集成、新结构MEMS加工与集成技术等)三个方向的研究。

三室是国内最早开展亚微米微细加工技术的研究室,在纳米微细加工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的地位和自主创新的特色。

导师简介马俊如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所顾问叶甜春男 1965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刘明女 1964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谢常青男 1971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冬梅女 1965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龙世兵男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张满红男 1969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夏洋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守国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景玉鹏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刘键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王文东男 1967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李超波男 1979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张岩男 1972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聘)w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该方向为四室和六室,九室、十一室的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化合物半导体(GaN、GaAs、InP 等)新型器件研究与开发、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设计与开发、小型微波电路模块与系统设计开发。

拥有一条配套的4英寸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研发线、微波设计软件和测试系统以及先进的模块平台。

其研究领域覆盖射频、微波和毫米波器件、电路、模块及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先进封装技术。

小型、高频和大功率是其研究的主攻方向。

无线通信、卫星导航定位、无线传感器、光互连技术等系统是其主要应用领域。

导师简介吴德馨女 1936年出生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刘新宇男 197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智男 1970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贾锐男 1974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轩雄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赵立新男 1966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申华军男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阎跃鹏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立军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万里兮男 1955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志华男 1975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曹立强男 1974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张海英女 1964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w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该方向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二室)、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五室)、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九室)、射频集成电路(十一室)、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杭州分部)等4个研究室的主要研究领域。

依托中国第一个电子设计网络化公共平台~中国科学院EDA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环境支持,可从事0.13um以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室”主要从事数字大规模、数模混合、电源芯片等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实现及单片系统集成的研究和开发。

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实时信号处理器及系统、高速/低功耗数字传输基带芯片与系统、极低功耗处理器及单芯片系统、嵌入式多核DSP与系统、高性能低功耗模数转换器、数字家庭关键芯片与系统等。

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研究室(五室)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和多媒体等方面的高端芯片研究和开发工作。

包括卫星导航定位SOC、Wimax/LTE基带SOC、多媒体与多核处理器、CMOS图像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九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先进电子封装技术与应用开发。

包括高密度先进封装,三维封装,系统级封装等封装技术,以及高速并行光互连技术等。

射频集成电路研究室(十一室)专门从事RFIC和MMIC设计及相关模块开发。

研究室根据我国移动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及物联网等多方面技术需求,从事RFIC和MMIC设计及模块技术研究,开发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集成电路和模块,部分成果已经在国家工程中获得应用。

研究室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沈阳分部的技术依托部门,为公司提供射频IP技术支持。

“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是杭州分部的主要研究方向。

杭州分部是微电子所集中力量建设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是研究所科研成果应用与产品开发的平台。

主要从事卫星导航定位芯片与系统、无线接入芯片与系统、射频与模拟集成电路、系列MCU芯片等芯片产品与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开发。

导师简介★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二室、六室、EDA中心、十一室等)周玉梅女 1962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黑勇男 1974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梁利平男 1969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国荣男 1966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见花女 1976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徐欣锋男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程亚奇男 1958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赵野男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马立伟男 1979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阎跃鹏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浩男 1975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万里兮男 1955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曹立强男 1974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陈岚女 1968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玉平男 1968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张海英女 1964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罗家俊男 1973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五室)陈杰男 1964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莉女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师鲁振鹏男 1969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巴晓辉男 1980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中科微/杭州分部)叶甜春男 1965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袁国顺男 1966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杰男 1964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阎跃鹏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成炎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建华男 196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冯炳军男 1969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周长胜男 1964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李晓江男 1972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