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赏析
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赏析《与山巨源绝交书》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
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
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
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
【原文】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音。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
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
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ORg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
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嵇康原文: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
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
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
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嵇康白。
(有删改)译文:秘康谨启:过去您曾在山嵚面前称说我不愿出仕的意志,我常说这是知己的话。
但我感到奇怪的是您对我还不是非常熟悉,不知是从哪里得知我的志趣的?前年我从河东回来,显宗和阿都对我说,您曾经打算要我来接替您的职务,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实现,但由此知道您以往并不了解我。
我从前读书的时候,听说有一种既能兼济天下又是耿介孤直的人,总认为是不可能的,现在才真正相信了。
性格决定有的人对某些事情不能忍受,真不必勉强。
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赏析
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赏析《与山巨源绝交书》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
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
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
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
【原文】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音。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
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
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ORg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
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与注释.
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康白:足下昔称吾於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称,谓说其情不原仕也,惬其素志,故谓知言也。
虞预晋书曰:山嵚守颍川。
嵇康文集录注曰:河内山嵚守颍川,山公族父。
庄子曰:狂屈竖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从便得之也?言常怪足下,何从而便得吾之此意也?言常怪足下,何从而便得吾之此意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晋氏八王故事注曰:公孙崇,字显宗,谯国人,为尚书郎。
嵇康文集录注曰:阿都,吕仲悌,东平人也。
康与吕长悌绝交书曰:少知阿都志力闲华,每喜足下家复有此弟。
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言不知己之情。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言足下傍通众艺,多有许可,少有疑怪,言宽容也。
周易曰: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法言曰:或问行,曰:旁通厥德。
李轨曰:应万变而不失其正者,唯旁通乎?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偶,谓偶然,非本志也。
尔雅曰:偶,遇也。
郭璞曰:偶,值也。
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庄子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
手荐鸾刀,漫平声之膻腥,毛诗曰:执其鸾刀,以启其毛。
庄子,北人无择曰:帝欲以辱行漫我。
高诱吕氏春秋注曰:漫,汙也。
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并,谓兼善天下也;介,谓自得无闷也。
赵岐孟子章句曰:伯夷、柳下惠介然必偏,中和为贵。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空语,犹虚说也。
共知有通达之人,至於世事,无所不堪。
言己不能则而行之也。
太玄经曰:君子内正而外驯。
庄子曰:与物委而同其波。
周易曰: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
吾岂敢短之哉!史记曰:庄子名周,尝为蒙漆园吏。
列仙传曰:李耳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
论语曰:柳下惠为士师。
汉书曰:东方朔著论,设客难己位卑,以自慰喻。
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典故
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典故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名士嵇康的一封信,写给他的朋友山涛。
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嵇康拒绝接受司马氏集团官职的原因,并阐述了他的个人信仰和处世态度。
其中,有几个典故值得注意:
1. 贪官污吏:在信中,嵇康严厉拒绝了与贪官污吏的合作,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仰。
这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一种批判,也是对自己道德立场的一种坚持。
2. 竹林七贤:嵇康与山涛同为魏朝时期的竹林七贤,这个典故暗示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于道德和信仰的追求,以及对于司马氏集团的反抗态度。
3. 君子百行,徇性而动,各附所安:这是嵇康在信中表达的一种人生观,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本性去行动,追求自己所认为的安逸和幸福。
4. 朝廷最后同意了山涛辞官的请求,要求他推荐人才,山涛便举荐嵇康接替自己的职务。
嵇康知道此事后,认为山涛不了解他的志向,写信给山涛表示坚决拒绝。
这个典故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权力和名利的态度,以及对于个人信仰和自由的追求。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译文1、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译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嵇康原文: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
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
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
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嵇康白。
(有删改)译文:秘康谨启:过去您曾在山嵚面前称说我不愿出仕的意志,我常说这是知己的话。
但我感到奇怪的是您对我还不是非常熟悉,不知是从哪里得知我的志趣的?前年我从河东回来,显宗和阿都对我说,您曾经打算要我来接替您的职务,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实现,但由此知道您以往并不了解我。
我从前读书的时候,听说有一种既能兼济天下又是耿介孤直的人,总认为是不可能的,现在才真正相信了。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
说:告诉。 •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已胥。(国语·吴语)
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
•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尸祝,祭祀时主持祭 祀的人。樽,酒器。俎,盛肉的酒器。这 里“樽俎”代指各种厨事。
达则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 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 山涛,字巨源,与嵇康曾为好友,也是当 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但他未能坚 持隐退,在四十岁以后出仕。
• 山涛任选曹郎(即尚书吏部郎,职主选举) 时,由于官迁至散骑常侍,想请嵇康出来 接替自己的职务,但未成。一年后,嵇康 给他写了这封有名的绝交书。时间约在魏 元帝(曹奂)景元二年到三年(公元261262年)。
• 在这封信中,嵇康一方面痛骂山涛,责怪 他不该纠缠自己出来做官,另一方面还以 满腔愤慨之情攻击了时政。
• 魏末晋初,司马氏假借礼法之名而阴谋篡 夺政权。对于异己,采取笼络欺骗以至横 加迫害的手段,政治十分黑暗。嵇康绝不 出仕,就是表明与这种政治对抗,有一定 的进步性。这封信写好不久,嵇康即招致 司马氏的厌恶,不久即被害。
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 何曾于太祖(即司马昭)坐,谓阮籍曰:“卿 任性放荡,败礼伤教,若不革变,王宪岂得相 容!”谓太祖宜投之四裔,以絜王道。太祖曰: “此贤素羸病,君当恕之。”(《文选》李善 注引《晋阳春秋》)
•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弔,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 闻之,乃齎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雠,而帝(司马昭)每 保护之。(晋书·阮籍传)
•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周易·大 过·象)
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与注释.
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 康白:足下昔称吾於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称,谓说其情不原仕也,惬其素志,故谓知言也。
虞预晋书曰:山嵚守颍川。
嵇康文集录注曰:河内山嵚守颍川,山公族父。
庄子曰:狂屈竖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从便得之也?言常怪足下,何从而便得吾之此意也?言常怪足下,何从而便得吾之此意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晋氏八王故事注曰:公孙崇,字显宗,谯国人,为尚书郎。
嵇康文集录注曰:阿都,吕仲悌,东平人也。
康与吕长悌绝交书曰:少知阿都志力闲华,每喜足下家复有此弟。
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言不知己之情。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言足下傍通众艺,多有许可,少有疑怪,言宽容也。
周易曰: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法言曰:或问行,曰:旁通厥德。
李轨曰:应万变而不失其正者,唯旁通乎?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偶,谓偶然,非本志也。
尔雅曰:偶,遇也。
郭璞曰:偶,值也。
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庄子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
手荐鸾刀,漫平声之膻腥,毛诗曰:执其鸾刀,以启其毛。
庄子,北人无择曰:帝欲以辱行漫我。
高诱吕氏春秋注曰:漫,汙也。
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并,谓兼善天下也;介,谓自得无闷也。
赵岐孟子章句曰:伯夷、柳下惠介然必偏,中和为贵。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空语,犹虚说也。
共知有通达之人,至於世事,无所不堪。
言己不能则而行之也。
太玄经曰:君子内正而外驯。
庄子曰:与物委 而同其波。
周易曰: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
吾岂敢短之哉!史记曰:庄子名周,尝为蒙漆园吏。
列仙传曰:李耳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
论语曰:柳下惠为士师。
汉书曰:东方朔著论,设客难己位卑,以自慰喻。
从《与山巨源绝交书》探魏晋时期的绝交文化
070《名家名作》·探索陶 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名士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绝交信,是嵇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
二人绝交的故事在《晋书·嵇康传》和《世说新语·栖逸》中都有记载。
我们一般将两人对比,然后赞颂嵇康清高、不慕名利,貌似把山涛想象成贪图富贵的世俗之辈。
然而,如果全面、深入地分析文章,并结合同时代的其他绝交例子,就会发现对两位人物单纯的一褒一贬,这种判断过于片面。
一、聆听绝交书的弦外之音从题目上看,目的十分明显,是为“绝交”;从行文看,文末也有“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1]的字样,似乎和题目相呼应。
然而,这正是嵇康的高明之处,用一封绝交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绝交原因——含糊不清一般来说,绝交是一种主动行为,感觉对方不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对另一方有所不满。
对此,我们可以先看看嵇康的《与吕长悌绝交书》。
嵇康和吕安是好朋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长吕巽(字长悌)欺辱,吕安想把他告到官府,嵇康劝他为全家声誉考虑,家丑不可外扬,于是吕安便撤诉,但吕巽却一直耿耿于怀,不久之后居然倒打一耙告吕安不孝,使之身陷囹圄。
文章先是简要说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然后表达自己的后悔之情,不该因劝阻吕安而害了自己的好朋友,最后说:“怅然失图,复何言哉!若此,无心复与足下交矣。
古之君子,绝交不出丑言。
从此别矣!临书恨恨。
”短短二百余字,篇幅不到《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五分之一,但绝交之意溢于言表,如果不是囿于“君子”的身份“绝交不出丑言”,还不知会说出怎样难听的话,尤其是“恨恨”二字把悔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侧面表现对吕巽的不耻。
再看《与山巨源绝交书》,文中指责山涛的地方不多。
第一段引《庄子》中“庖人”与“尸祝”的例子讽刺山涛羞于独自为官,第五段引“鹓鶵”与“腐鼠”的典故比喻自己不屑为官。
对山涛唯一直接的评价是“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
其实这算不上缺点,嵇康也没有指责,只是意在说明彼此之间性格不同。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韩愈《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东晋文学家韩愈的一部杰出的作品,时被誉为“古代绝句的绝唱”。
据史料记载,《与山巨源绝交书》在汉朝代士舒淇王因病濒死之际,韩愈给他写了这首《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此来解释自己与陛下的绝缘。
《与山巨源绝交书》据说是由韩愈在高山上发掘到的一本对天地之道的记载,以此来讽刺汉代礼政之变,表达他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客观评价。
历史上,韩愈主张文官要遵守一介书生的节操,以及抗击暴政,表达出他对自由意志和自主性的追求。
《与山巨源绝交书》共有十二节,每一节都表达出韩愈精辟的思考,表达出对韩愈精神的期望。
第一节“与山巨源绝交书”,将自己与受腐败的汉代礼政的绝缘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二节“礼政之变”,讽喻汉朝以不当得礼政,以及汉朝此时正处于一个空虚的社会代替更加激进的新社会之中;第三节“适令之差”,韩愈指出汉朝官吏的礼政思想差别太大,很难服从;第四节“乔禺之衰”,韩愈反映了乔禺因其被迫害,而不得不离开礼政,进而衰落;第五节“龙蟠之苦”,强调汉朝的封建礼政过于拘束,韩愈的言论也在质疑汉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第六节“自由同治”,以某种方式来赞美韩愈为自由和定法而斗争;最后一节“自取大觫”,表达了汉朝官员韩愈对自己被迫害的不甘心和不满:“余以节操行学,与山巨源绝交,不得其反”。
韩愈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达出他对韩朝官员、封建制度的批判,也显示了他顽强的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暴政的态度。
正是因为这种正气,才使他在东晋受人尊敬、成为当时独具一格的文学家,令史学家们赞不绝口。
以上,便是关于韩愈《与山巨源绝交书》的赏析。
历史上,这部作品被世人评价为“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熠熠史迹”。
在当今世界,它依然可以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我们应当毫不妥协地追求自主,勇于抗击暴政,坚持理想,开创辉煌的未来!。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作者:唐志远邹茜鸶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5期[摘要]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远绍旁搜,从自然论、才性论和玄学人生观三个方面,对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此信集中体现了嵇康的玄学思想和人生观,可与他的其他著作相互印证。
[关键词] 自然论;才性论;玄学人生观[中图分类号] I26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5—0102—05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along with abundant supporting material ranging from natural theory, talent and character theory to the metaphysical outlook of life, the article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n Ji Kang's Yu Shanjuyuan Jue Jiao Shu, and insisted that this article epitomizes Ji Kang's thought of metaphysics and philosophy of life, which testifies to interact with his other writings.Key words:natural theory; talent and character theory; the metaphysical outlook of life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萧统收入《昭明文选》,志高文伟,峻绝可畏,是文学史上的一篇名作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嵇康《绝交》,实志高而文伟。
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风格
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风格
尊敬的读者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谈的是一篇名为《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清华大学英语教师山巨源先生》,他在这篇文章中,向年轻一代发出了对学习、人生和亲情的重要思考。
这篇文章的风格非常独特,它将散文和书信的形式融为一体。
作者利用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阐述了友情、亲情、事业和爱情等多个方面的智慧和体验。
这样的写作形式,让读者可以更加亲近作者,也能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内容。
在文章中,作者强调了人生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年轻人们要珍惜时光,认真学习和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
他说,我们要热爱生命,把握机会,勇敢尝试,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同时,作者也忠告年轻朋友们要牢记生活中的亲情和友情,不要轻易绝交,要用心去经营和维护这些珍贵的情感。
他说,人生中最可贵的是亲情和友情,这些关系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支持,还可以让我们获得生活上的帮助和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谆谆告诫我们,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要爱我们的学生,用心去教育他们,传递和培养正面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非常有思考价值的文章。
它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人生的重要性以及珍爱亲情和友情的意义。
同时,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对教育事业的敬重和对人生的深层次思考。
希望我们在读完这篇文章后,都能够更好地热爱生命,珍惜时光,与
亲人、朋友、同事、学生等人建立长久的友谊关系,积极追求自己的
梦想和伟大的理想!。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译文赏析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译文|赏析《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散文。
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魏晋:嵇康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嵇康,字叔夜,司马氏执政后,他绝迹仕途,鄙视荣利,崇尚老、庄,旷达以避祸。
山涛,字巨源,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
正始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影响着士人的心态。
“竹林七贤"在政治上亲魏,后来司马氏日兴,魏氏日衰,他们便分化了.山涛原是嵇康的知己,后投靠司马氏统治集团。
当他由尚书吏部郎迁散骑常侍时,举荐嵇康代其原职。
嵇康断然拒绝,写了这封信,宣布同他绝交,表示绝不屈节向司马氏妥协.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议论风发,语调峻切,寓意深远.第一段.开篇便表明自己与山涛并不相知,并宣告两人的友谊不复存在,“足下故不知之。
”说明绝交的原因:“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
.。
可否。
”嵇康观点明确,由此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连列举了老子、孔子等十多个历史人物,借他们的事迹阐发了“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原则。
其实最感喜欢的是作者的率性幽默,例如他说自己懒得不洗脸,小便也忍着不愿起床,身上长虱子等等。
第三段.《绝交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嵇康向山涛详细表白自己为什么不能出仕的理由.他进而举出阮籍受迫害之事,尖锐地斥责了山涛及其他依附整个司马氏的人们毫无操守、投机多变。
从“志气所托,不能夺也”,直至洋洋洒洒的“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写得慷慨激昂,文藻壮丽,句句都似在说自己难容于世的性格缺失,句句却都透着摆脱世俗的系累和礼法的约束的理想,以及不与恶势力妥协的立场,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第四段.最后,作者表示要“离事自全,以保余年”.司马氏为了巩固权势,在政治上大杀名士,故不得不作韬晦的姿态。
但态度仍坚定不移:“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自己的浩然正气,大义凛然的人生态度,跃于纸上。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赞其:“嵇康《绝交》,实志高而文为伟矣。
”第五段.从文学意义上讲,《与山巨源绝交书》比其其他作品更为重要。
钟嵘的《诗品》评论其文章:“晋中散嵇康,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托谕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思旧赋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思旧赋
古之君子,朋友绝交,但不出恶言,而嵇康这封绝交书,其言辞之激烈,感情之义愤,实在响绝千古。
文中比较多的笔墨说明自己不适合混迹官场的原因,也即“九患”的理由,明确表达了他对礼法和礼法之士的轻蔑和“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政治态度,这在当时无异于对标榜名教,高谈周公摄政,阴谋篡位的司马氏集团的有力揭露和猛烈抨击。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思想,其实是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体现,也是对当时虚伪礼教的彻底否定。
全文奋笔疾书,态度鲜明,文词犀利,字里行间洋溢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兀傲情绪,将作者刚肠疾恶的个性与玩世不恭的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
面对污浊的社会,流俗的人群,嵇康本想洁身自好,“离事自全”,却因为不善隐讳的性格和这封措辞激烈的绝交书,最终为司马氏所害。
此赋的序文简括朗练,笔墨精到,概括准确,文词清峻,把嵇、吕二人的个性、志趣、爱好以及临刑前镇静不乱的内心世界叙写得十分清楚而又不事堆砌,为正文作了极好的铺垫。
正文仅十二句,短小精悍,含蓄深沉,情景交融,既有对旧友的真挚的怀念和对旧友慷慨达观、临危不惧精神的颂扬,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遭遇变幻无常的哀叹。
文章纯以客观景物描写为中心,言词含蓄,基调凄清,这是由作者所思故旧的悲惨遭遇和晋代的黑暗社会环境决定的。
序文中所谓“以事见法”,实际上是晋代高压政治的缩语。
从作者态度的暧昧,感情的深沉,笔调的含蓄隐晦上,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政治的黑暗残酷。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读完《与山巨源绝交书》后,我感到深深地震撼和思考。
本书以山巨源与他的好友山河为背景展开,讲述了一个道德和情感的纠纷。
两位朋友因为意见不合,最终做出了绝交决定。
山巨源借助书信的方式,直接表达了对山河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友谊的终结。
他用锋利的笔触,点出了朋友之间的误解和疏离,同时也深刻反思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动态和交往方式。
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山巨源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他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清晰表达了对山河在友情中的背叛和不诚实的不满。
这使我深刻思考了友情中的责任和忠诚。
朋友之间本应该真挚相待,但重新审视自己的交往方式,我发现自己也时常忽略了对朋友的关怀和对待他人的真诚。
山巨源与山河的绝交,使我意识到了友情是一种需要不断维护和经营的宝贵财富。
此外,本书还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揭示。
山巨源通过写信的方式,倾诉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困惑,让我感到他的真实和脆弱。
他不仅仅是为了宣泄情感,更是为了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有时候在面对争议和冲突时,会选择逃避和沉默,却忽略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的重要性。
这种思考让我深刻反思了自我和人际交往的方式。
综上所述,《与山巨源绝交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思考和启示。
它以朋友之间的故事为线索,触及到了友谊、责任和人性的深处。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友情的珍贵和脆弱性,以及真实表达
自己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审视了自我和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亲爱的山巨源:在读完《与山巨源绝交书》之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这是一本充满着真情实感的书,作者用文字将自己的心声倾诉出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思考了友情、人性以及生活的意义。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与山巨源的友情走向绝境的过程。
这段友情起初是那样的美好,他们一起闯荡江湖,共同经历风风雨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变得疏远起来。
山巨源变得越来越自私,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伤害了作者。
作者在书中表达了对这段友情的无奈和痛苦,最终决定与山巨源绝交。
这段友情的走向让我深深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复杂,友情也并非永远不变。
通过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山巨源在书中展现出了自私、狡诈的一面,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伤害了曾经的朋友。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人性的本质,人们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失去原本的道德底线,变得冷酷无情。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们是那样的稀缺和珍贵。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生活的意义。
在书中,作者经历了与山巨源绝交后的痛苦和挣扎,但最终他选择了面对和释怀。
这让我明白了人生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沉沦,而应该积极面对,找到自己的出路。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会迎来阳光。
总的来说,读完《与山巨源绝交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友情的珍贵,人性的复杂,以及生活的意义。
我相信这些感悟将会伴随我一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后,我要感谢作者用文字将自己的心声倾诉出来,让我受益匪浅。
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祝好!此致。
敬礼。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论析
A Study of JI Kang's The Diffidation Letter to Shan
Ju-yuan
作者: 包秀艳[1]
作者机构: [1]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出版物刊名: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0-93页
主题词: 嵇康;山巨源;绝交;明志
摘要:学《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之际社会政治、名士思想的一面镜子。
一方面,嵇康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处世原则、交友之道,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
恶的政治氛围,以及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在士人中的威望和影响。
然而,嵇康却因
此文被司马氏集团残忍杀害。
那么,嵇康真的就因为可恶的政治或一己的任性而要与同游于竹
林的有着相同旨趣的好友绝交吗?当然不是,而是好友之间通过所谓的绝交来表明自己的心智、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段开门见山,说明绝交的原因,开篇劈头就是“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足下故不知之”。
交友之道,贵在相知。
这里如此斩钉截铁地申明与山涛并不相知,明白宣告交往的基础不复存在了。
接下去点明写这封信的缘由:“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这里“越俎代庖”的典故用得很活。
此典出于《庄子·逍遥游》,原是祭师多事,主动取厨师而代之。
嵇康信手拈来,变了一个角度,道是厨师拉祭师下水,这就完全改变了这个故事的寓意。
嵇康特别强调了一个“羞”字:庖人之引尸祝自助,是因为他内心有愧,因为他干的是残忍、肮脏的事情。
他就一下子触到了山涛灵魂中敏感的地方。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具有“先声夺人”之妙。
行文用典,历来有“死典”、“活典”
之别。
象嵇康这样,随手拈来,为我所用,便上成功的佳例。
至此,与山巨源的基本分歧,明白点出,下面就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看法。
第二段,作者高屋建瓴,提出人们相处的原则。
文中首先列举出老子、庄周等十一位历史人物,借评论他们的事迹阐发了“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原则。
表面看来,嵇康这里对出仕、归隐两途是无所轩轾的,且以“并介之人”推许山涛,但联系上文一气读下,就不难体味出弦外之音。
既然在那样的时局中,做官免不了沾染鲜血,那么出仕者的“本性”如何,自在不言之中了。
于是,推许成了辛辣的讽刺。
当然,这种讽刺是全然不动声色的,而对方却心中明白、脸上发烧。
古人有“绵里针”、“泥中刺”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含蓄的讽刺手法,在阐述了“循性而动”的一般处世原则后,作者笔锋一转:“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指出人们根据气节本性选择的人生道路是不可强行改变的。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笔。
第三段便描述起自己的本性和生活状况来。
他写了自己极度懒散的一些生活习惯后,使用了一个比喻:“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真是形象之极!禽即擒字。
作者自比野性未驯之鹿,他对山涛说:不错,出去做官司可以得到“金镳”、“嘉肴”——富贵荣华,但那代价我也是知道的,那要牺牲掉我最宝贵的东西——“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因此,我宁赴汤蹈火,不要这富贵的圈套。
写到这里,不必再作抽象的议论,作者就已把自己的浩然正气,大义凛然的人生态度,以及不与恶势力妥协的立场,生动地描摹出来了。
然而,作者并不肯就此置笔。
第四段,他进而举出阮籍受迫害之事,指出自己与朝廷礼法的矛盾更为尖锐。
嵇康把这些矛盾概括成九条,就是很有名的“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这九条排比而出,滚滚滔滔,一气贯注,丝毫不容对方有置喙的余地。
嵇康自己那种“龙性谁能驯”的傲岸形象也就随之呈现到读者的面前。
这“七不堪,二不可”,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似乎狂得过分一些,而在当时,一则疏狂成风,二则政治斗争使然,所谓“大知似狂”、“不狂不痴,不能成事”,所以并不足怪。
在这一大段中,作者渲染出两种生活环境:一种是山涛企图把他拉进去的,那是“官事鞅掌”、“嚣尘臭处,千变百伎”、“鸣声聒耳”、“不得妄动”;一种是他自己向往的,是“抱琴行吟,弋钓草野”、“游山泽,观鱼鸟”。
相形之下,孰浊孰清,不言而喻。
至此,已把作者自己的生活旨趣及拒不合作的态度讲得淋漓尽致了。
特别是“非汤武而薄周孔”一条,等于是和名教,以及以名教为统治工具的司马氏集团的决裂宣言。
这一条后来便成了他杀身的重要原因。
下面一段转而谈对方,以交友之道责之。
在列举了古今四位贤人“真相知”、“识其天性,因而济之”之后,作者使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他讲:这个道理只有通达的人才能理解,当然您是明白的了。
初看起来,是以“达者”相许,然而下面随即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已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这简直就是指着鼻子在骂山涛了:我原以为你是够朋友的“达者”,谁知道你却象那强迫越人戴花帽子的蠢家伙,象那专吃臭尸烂肉的猫头鹰一样。
这两句话骂得真够痛快,正是嵇康“刚肠疾恶”本色的表现。
如果说开篇处的讽刺还是绵中之针的话,这里则是针锋相对了。
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命笔之际,愤激愈增的心情。
最后,作者谈了日后的打算,表示要“离事自全,以保余年”。
这一段锋芒稍敛。
因为他是一时风云际会的领袖人物,是司马氏猜忌的对象,故不得不作韬晦的姿态。
但态度仍坚定不移:“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可说是宁死不合作了。
而对山涛鄙夷之情,犹有未尽,故终篇处又刺他一笔:野人有以晒背为快乐,以芹子为美昧的,想献给君王,虽然一片诚意,但也太不懂事理了,“愿足下勿似之”。
又是不动声色,而揶揄之意尽出。
刘禹锡说:“八音与政通,文章与时高下。
”《与山巨源绝交书》正是魏晋之际政治、思想潮流的一面镜子。
《绝交书》直观地看,是嵇康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
的生活方式,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
然而,《绝交书》的认识意义并不止于此。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愤激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在士人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和相当大的影响,因此,《绝交书》中描写的生活旨趣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部分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思想潮流。
作为一篇文学作品,《与山巨源绝交书》更为引起我们的注意的,是它那独特的文字风格。
《文心雕龙·明诗篇》给嵇阮二人的评语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钟嵘的《诗品》也以“清远”、“峻切”评价嵇康诗作。
足见是一时之通论。
细味作品,这一裁断实在贴切得很。
而且,不唯嵇诗清峻,嵇文也以清峻而名家。
何谓“清峻”大体说来,就是立意超俗,行文精炼,词义透彻。
本文陈说自己的旨趣、好恶,居高临下,旁若无人,嬉笑怒骂处,涉笔而成文。
本来,这封书信是为辞谢荐引而作,但作者没有粘滞在这一具体事情上,而是从处世原则,交友之道大处着眼,引古喻今,挥洒自如。
所谓“清远”者,正在于此。
而从行文之法来看,道论处世原则,标出“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大义,次述自己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继而推论,自己必不堪为官,只宜退居。
接下来转向对方,也是先标出“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的交友之道,继而责备对方对不起朋友的作法。
表面上挥洒自在,筋骨中却贯注着极强的逻辑力量。
再辅之以“七不堪,二不可”那样透彻、斩截的言词,自然可称为“峻切”了。
刘师培评论嵇康的散文是“文如剥茧,无不尽之意”,也是着眼于这种丝丝入扣的内在逻辑性。
嵇文的清峻风格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这一方面是汉末魏初讲求名法之治,文章普遍趋向简明透彻之故。
另一方面,士人中高傲、放纵的思想潮流影响到文章,便出现了所谓“师心”、“使气”的创作态度,把主观情性作为驱策笔墨的主导力量,于是把作者自己的形象熔铸到了作品中,《文心雕龙》称嵇康为“隽侠”。
我作今天读此《绝交书》,不是确确实实感到里面鼓荡着一股“龙性”不可驯的侠气吗象那随手拈来的鸳雏斥鸱,美芹献曝的故事,七不堪二不可的排比,都生动体现出嵇康居高临下,笑骂任心的气概。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讲,有清峻之人格,方有清峻的文章风格。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司马氏的屠刀之下,“竹林七贤”死的死,降的降,于是象《绝交书》这样令人悚然动容的清峻风格也就不多见了。
曾经的这一天...。